標籤:

假如沒有王莽篡漢的話,中國歷史的走勢會是怎樣?


謝題主邀。

王莽畢竟圖樣,雖然上台之前很得同志們好評,在哪裡都有佳話,也看到了那個社會的矛盾,對帝國的未來有深深的危機感,然而他的改革不能說是深思熟慮的,想要壓抑豪強大地主,卻要以更強勢的中央來取代,想要給人以公平正義,卻要以更不公平的的方式行之,想要治理官僚機構的繁冗腐化,卻又不得不設立更多的機構,迫切追求穩定,卻又不得不強行突破任督二脈。

他不完誰完,至於是否篡漢,已經不重要了。但是不是說王莽是沒有機會的,王莽只要不去管下層的死活,緊緊依靠住自己應該依靠的豪強們,後世記載這段歷史,他的天下,一樣會穩如泰山。

所以,王莽的錯誤,後人不會再犯了,歷史畢竟不會重演。

至於劉秀,雖然在網路上已經是近乎於神的存在,然而石勒說了: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若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劉秀的胸懷和對天下的構想其實只能算中上,他只不過從王莽的故事中,學會了該討好誰,他的天下,只是豪強們以他的名義完成一次利益再分配罷了,東漢甫一建立,就已經呈現末世的徵兆,我們來看一個熟悉的故事,強項令董宣,秉公執法居然被賢明的皇帝勒令低下頭顱,後漢的墮落可見一斑,這是前無古人也是 後無來者的。

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建武十五年,光武皇帝終於意識到不改革還是不行的,下詔度田,企圖從曾經擁戴他的豪強們手中分一杯羹,結果在他賴以平定天下的根據地河北,「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自然,劉秀的子孫們幾乎都是在帝位夭折的,以劉秀長壽的基因,子孫竟如此命歹,細細思量,歷史還是挺有意思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不僅僅是一句詛咒呢。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小時候是個乖學生,歷史書告訴我的我都深信不疑,學歷史明白了王莽是一個被符號化的陰謀家,學語文也能學到:周公恐懼留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邊死,一生真偽復誰知?乖乖啊,同樣作為老王家的人,簡直不能忍加憂桑啊,我們老王家歷史上名人本來就不多,怎麼還有這麼一哥們
兒啊!

後來的後來,我不乖了,漸漸看了一些老師們覺得亂七八糟的書,不對啊,胡適之先生稱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者」,大讚之,並且兩次撰文為他翻案,再看《王莽傳》《食貨志》,王莽篡漢,執政區區十五載,但那場改制卻轟轟烈烈,試圖以一人之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不禁仰視之。如果沒有王莽篡漢就不會有那場「奉古改制」,雖然失敗,雖沒能徹底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勢,但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僅僅談論「王莽篡漢」是弄不明白的,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要明白那場「奉古改制」的內容以及對後世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中國人歷來認為今不如古,厚古而薄今。所以王莽奉古改制,但這場改制卻不是想把他的「新」朝改回到遙遠的周代,改是出於他的政治抱負,他的儒家大義,一位學者建國,施政必然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這可能也是他乃至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悲劇的淵源吧!他目睹了世間種種的醜惡,富者有彌望之田而貧者無立錐之地,他要改變這一切,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改善這種不公平並且剷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

王莽改制的大背景是世族經濟嚴重威脅中央。世族不同於貴族,在當時他們其實沒有得到政權的法定認可,在中國這樣自古宗法制的社會中,依靠血緣來維繫和傳承,其衍續壯大有賴於一代一代子弟領略努力,世族的價值觀上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國家意識薄弱,對中央政權缺乏忠誠度。世族通過大量的土地兼并和人口兼并繼續力量,自成「塢堡」,有求必給,閉門成市,強大的地方世族官商勾結,各種利益盤根錯接終成豪強氣候,不可一世。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做了哪些大事呢?首先全面恢復鹽鐵專營,推出「五均六箢」,設立五均官;短短七年實行了四次貨幣改革,弄得「百姓憒亂,其貨不行」;最為決絕的是恢復全面的土地國有制,然後平均分配給農民,這在中國歷代治國者也就王莽和孫中山提出過土地全面國有化,而最終付諸實施的只有王莽;禁止買賣奴婢。

改制的結果註定失敗,且是慘烈的,王莽也為此丟掉了江山和性命。王莽改制試一次新皇帝古典的社會主義實驗也是一次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實驗。王莽改制對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後世為政者改革提供了很多失敗的教訓,但卻不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勢。因為任何個人在歷史的的大趨勢面前都是不足道哉的。

回到問題本身,歷史往往不容假設,但卻絲毫不影響我們對他的遐想。王莽篡漢只是一個小插曲,漢家天下還是姓劉,世族經濟依舊做強做大,從繼任者劉秀與世族鬥爭敗下陣來後「苟非其時,不如息人」的哀嘆就可感悟到。中國的歷史趨勢依舊是處在由貴族形態向士紳形態過渡的世族形態,並且由漢始,歷經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前後近七百年,不論歷史上有沒有發生王莽篡漢,中國歷史的走勢都不會怎樣,中國社會形態的這個演進不曾也不會改變。

各位知友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想繼續加深了解,個人強推吳曉波老師的《中國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新手,回答一次問題滿懷激動啊,歡迎各位大神批評指正)


簡單來說,西漢存在的時間會更長一些,劉秀同志能否成功登上歷史舞台就是個問題。

從歷史的進程發展來看,兩漢相繼存在絕對是歷史中的異類。後來雖有兩晉、兩宋,可大體情形都是被外族滅了後又偏安一隅的政權。可西漢末年雖然天下大亂,可最後仍是由漢室後裔建立政權,名義上仍繼承了西漢的香火。而且,東漢完全繼承了西漢的缺點,把寵任外戚弄成了外戚專權,而且搞出了個宦官擾政。

中國的王朝相替是要講究天命。雖說社會矛盾尖銳才是亡國的關鍵因素,可對於起事者來說,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也是必須的。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伐無道,誅暴君。而王莽篡政,失理的就不是西漢的統治者了。所以劉秀在理論上要比同期幾個盤踞的勢力要有利的多。看看曹操的遭遇,東漢已經名存實亡了,他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可真要把天子拉下來,諸侯們真不會認,他的謀士荀彧對此都不甚認同,更遑論他人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兩漢滅亡的時機都有些意外。

假如沒有王莽篡漢,西漢肯定仍會要滅亡,但時機上估計要晚的多。若是真到了民不聊生,老百姓都自發起義時,可能建立的新王朝會更加健康有力些。而東漢呢,靠著一群大家族的支持建立,帶著先天的營養不良,最終帶給我們的是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戰亂(其中全國性統一隻有西晉,只有20多年)。雖說戰亂讓問題顯露的更徹底,才有了隋唐的風采,可這代價確實有點大。

把東漢末年一直到隋朝建立間的亂世完全歸因於王莽自然牽強,可這些似乎都跟一心改革的王莽先生有著些許的聯繫。

我就一說,你就一聽。


農民起義終究還是要爆發的,之後統一天下的很可能不是漢室了,不妨假設為韓朝。但是地主莊園時代還會到來,世家大族還是壟斷官位,還會有很多敗家子,清談之風盛行。這時候歷史的發展還是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走的。

但是,接下來出現了小小的擾動。兩千年後的今天,韓國歷史教授稱歷史上的韓朝是他們祖先建立的,韓國本來是今天中國這麼大的。然後爆發了一場戰爭。於是……中國歷史走勢就此打住。

但是,當所向披靡的韓軍準備殺掉中國最後一個人,他意外的穿越回了王莽的時代。為拯救中國,他決定勸王莽稱帝,然後就發生了王莽篡漢。


偉大人物推動歷史發展,而不改變歷史發展方向


歷史的長河,人類只是一顆塵埃。


如果沒有王莽,就一定會有一個張三,有可能不是篡漢,會變成起義、入侵之類的。

一個朝代的滅亡就跟一個人必有一死一樣,只是死法不同


推薦閱讀:

大家對這種言論怎麼看?中國教育真的很low嗎?
三國時期有哪些人是雲台二十八將的後代?
大宅門兄白文氏(二奶奶)的原型是誰?怎麼評價這個人物?
我怎麼覺得余程萬是不是有點問題呢?
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絕的時刻?

TAG:歷史 | 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