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的今天,建築業應該如何融入?

近年來,互聯網商業模式爆發出超強的力量,摧枯拉朽般橫掃傳統行業,從零售、手機、電信,到快遞、銀行、金融,逐個被互聯網所顛覆。

作為最不透明的行業,建築業雖然歷史悠久,但體制機制僵化,條塊分隔嚴重,管理粗放,資源浪費,腐敗滋生,積弊日深。尤其是與互聯網思維格格不入,對信息化有強大的「抵抗力」。日前,雖經國家強力推動,可絕大多數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僅停留在OA辦公、財務共享、PM系統等方面,骨子裡仍是傳統思維模式,只是把手工操作改頭換面,簡單搬上電腦屏幕。由於理念落後,坐井觀天,一些管理者對互聯網表現出冷漠,甚至不屑;由於利益關係和權力尋租,一些單位甚至陽奉陰違,對信息化建設處處設卡,強烈抵制。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新時代的衝擊,建築業應該怎樣才能迎頭趕上?


對於信息的管理,國內有些設計院還是比較變態的,不能上網不能使用u盤之類的,前段時間在豆瓣看到篇日誌(現在只有作者本人可見了)討論了很多這類問題。建築業這個大環境的知識產權問題很不規範,但在設計院好像又有過分約束了,這在某些程度可以理解?這是對信息化有強大的「抵抗力」的一個背景小分享。

。。。。。。。。。。背景結束。。。。。。。。。。

互聯網兩面性太強,這可能需要有跨專業經驗的來答了,我在這就拋磚引玉,分享個我前段時間在谷德上看到的紐約大院的例子:

SOM的分公司遍及全球,所以可以利用時差在分公司之間實現項目的24小時

運作,比如紐約辦公室有很多項目都是和上海辦公室合作完成的,兩地時差12小時,完

美的時間差。不光是辦公室之間,公司和效果圖以及模型公司之間的合作也類似,公司

有較為固定的合作夥伴,大多來自中國,一來性價比高,二來可以利用時間差實現全天

候項目推進,這在臨近項目截止的時候顯得尤為關鍵。

以上內容來自gooood Idea 谷德想法專輯NO.26

這個很厲害有木有,24小時出圖。。。。。。但這樣傳來傳去,不知道他們的信息怎麼處理和保護了。


我只說造價行業的,給大家提一個軟體,雖然不是很好用,但是剩大事了。

廣聯達協同計價平台,恩,就是這個東西,可以將投標項目按照單位工程拆分成若干個項目,由多人完成,再最後匯總到一塊,負責人進行檢查(也可以不匯總檢查),有什麼錯誤可以標出來再發回到做的人手裡進行改正,而且只要做的人沒問題,基本上不會有泄密。這樣就解決了標書不好分的問題。

我覺得最爽的莫過於大型項目那個重複子目多的,我都不忍直視。這個軟體他會按照清單編碼,項目特徵,項目名稱,進行匯總,三千變成一千五,投標的小夥伴應該知道這是多麼開心的事情……

好了,拉回主題,這個軟體就是用一個雲思維做的,數據在伺服器進行分解,下發,做完上傳回伺服器,最後負責人檢查,檢查完畢匯總,出經濟標。多麼利國利民……

最近發現G+會將電腦中保存的文件自動上傳到伺服器……美其名曰是防止文件丟失,實際效果我沒試過……

還有一個人提過BIM,廣聯達BIM發布會沒有去……但是跟預想的差不多,BIM的建模對於一部分人而言不是很友善,這也是一個推廣的難題,廣聯達又用了雲思維,每個人做好一個構件模型就可以將該模型上傳至伺服器,伺服器中的模型是共享的,這樣就可以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建模,而且對不會建模的人比較友善。

雖然我很吐槽廣聯達收費高,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一點,因為這個軟體的存在,造價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也可以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廣聯達正在用互聯網思維使我們更加便捷的辦公。

順帶再鄙視一下,升級10修正定額定額6000大洋,媽蛋啊……

建築行業是一個保守的行業,因為他所處的位置對於從事這個行業的任何一方都是極其重要的。這行登峰造極的人普遍都三十五以上了,你給他們說的再天花亂墜,只要操作不簡單,都或多或少會抵觸一點(學習困難……人不服老不行……)。又因為專業的特殊性,也沒有很多公司願意花大精力研發這個方面軟體(有那個精力都能在其他領域撈多少錢了)而且這個推廣不是靠單個公司的力量就能完成的,是要看推廣地區的意向,下到從業人員上到主管部門。

發燒中……暫時就能想到這麼多,腦海里一直有一個方案,哈哈,等我找到公司,看看老闆再試試吧

———————————————————————

中國造價協會已經準備部署全國的造價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來實現信息的指標與監管,這不知道算不算互聯網思維。新疆可能是試點地區……


這個問題留意過多次了,本想看大神的答案,坐享其成,卻一直都沒什麼回答。想起來,且不說建築業至今沒什麼變革的突破點,即便是已經有大神找到了,把思路分享出來也挺不容易的。或許在當下,對待這個題目,還是發揮集思廣益的作用好了。我心下一寬,既然沒有正確答案,權且胡亂扯扯。

這裡先貼上《鹿鼎記》韋小寶為蘇菲亞在囚禁時,如何當皇帝獻計的段落。

韋小寶不由得哈哈大笑,隨即見她臉有鄙夷之色,顯是瞧不起自己,暗暗惱怒,尋思:「有甚麼法子讓她做女沙皇?武則天那女皇帝不知是怎麼做成的?咱們不妨在羅剎國也來個印板,就可惜離北京太遠,沒法子問小皇帝或是索大哥。」韋小寶的學問,一是來自聽說書,二是來自看戲,自從做了大官之後,說書是不大聽了,戲卻看了不少,但武則天怎生做上了女皇帝,這故事偏偏沒聽過、看過。他眼望窗外,怔怔的出神,心中閃過許多說書和戲文中的故事:「女皇帝不知道,男皇帝是怎麼做成的?朱元璋是打出來的天下,手下有大將徐達、常遇春、胡大海、沐英……」這是評話「大明英烈傳」中的故事;又想:「李自成帶兵打到北京,我師父的爸爸崇禎皇帝就上弔死了,李自成自己做了皇帝。清兵兵打走李自成,順治老皇爺就做上了皇帝。吳三桂想做皇帝,就得起兵造反。看來不論是誰要做皇帝,都得帶了兵大戰一場,只殺得沙塵滾滾,血流成河,屍骨如山。」一想到打仗,登時便覺害怕。又想:「我們給關在這裡,又有甚麼兵?打甚麼仗了?如果不打仗,做不做得成皇帝呢?」他對中國歷史的知識有限之極,只知道不打仗而做皇帝的,只是康熙小皇帝一人,那是老皇爺出家而讓位給他的。這法子當然不能學樣。再想:看過的許多戲文之中,有一出《斬黃袍》,宋朝皇帝趙匡胤殺了大將鄭恩,他妻子起兵為夫報仇。趙匡胤打不過,只好苦苦哀求,脫下黃袍來讓她一刀斬為兩截,算是皇帝的替身,好讓鄭夫人出氣,皇帝大大出醜。有一出《鹿台恨》,紂王無道,姜太公幫周武王起兵,逼得紂王在鹿台上燒死,周武王做了皇帝。(韋小寶自然不知道,那時候還沒有皇帝。)曹操這大白臉奸臣是怎麼做了皇帝的呢?有一齣戲文《逍遙津》,曹操帶兵逼死了漢甚麼帝,自己就做了皇帝,他手下大將有個張甚麼、許甚麼,都是很厲害的。(韋小寶記錯了,曹操沒有做皇帝。)劉備怎麼做皇帝的?不知道,一定是關公、張飛、趙雲給他打出來的。

總而言之,要做皇帝,非打不行。就算做了皇帝,如果打不過人家,皇帝還是會給人家搶去做,就算不搶去,也會出醜倒霉。說書先生說《水滸傳》,「林教頭火併王倫」,晁蓋要做強盜頭子,串通林沖,殺了梁山泊上原來的大頭子王倫。可見就算做強盜頭子,也是要打。

…………(面對大家不敢擁護蘇菲亞當女沙皇的局面)韋小寶心想:「滿清來中國搶江山,韃子兵搞『揚州十日』,殺人放火,奸淫擄掠,老皇爺就此做成了皇帝。他媽的,我叫他們搞『莫斯科十日』,搞得天下大亂,越亂越好。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若不如此,怎搶得到皇帝做?」對蘇菲亞道:「你叫大家進莫斯科城打仗,殺人、放火,答應他們做將軍大官,有很多很多金子銀子,大家搶美女做老婆!」

韋小寶總結出,要做皇帝,非打不可。要打得有士氣就得「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搞得天下大亂,越亂越好。

學著韋小寶的思路,看看運用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是怎麼成功的?

奇虎360,是怎麼改變殺毒軟體的?殺毒軟體還普遍要收費的時候,360聲稱永久免費,很快吸引了大批用戶。通過不斷軟體升級,提升服務,改善用戶體驗,超出用戶預期。用戶基數大後,通過其他盈利模式維持自己的殺毒免費。

小米,是怎麼改變手機行業的?在手機還很貴的時候,小米以低廉價格享受高端硬體的性價比噱頭,通過透明標準的價格,吸引了大批用戶。通過不斷升級MIUI,提升服務,改善用戶體驗,超出用戶預期。用戶基數大後,逐漸淡化性價比,追求品質,培養粉絲群。

支付寶、餘額寶(寶寶類),是怎麼改變金融行業的?在活期利息等於白送錢給銀行時,在理財還具有較高門檻時,用貨幣基金使得活期利息比定期利息還高,且零門檻,無需手續費,吸引了大批用戶。通過不斷拓展交易方式,打通各種介面,實現轉賬2小時甚至幾分鐘到帳,提升服務,改善用戶體驗,超出用戶預期。用戶基數大後,推出更多基金或理財供以選擇。

……

看起來,要改變,就是先得攪局,把穩態打破(非打不可)。「免費」、「優惠」(殺人放火)等方式吸引用戶的擁護,然後提升體驗,最後變大,鞏固粉絲圈。說好聽點就是一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各環節盡量精簡,流程夠簡單,夠傻瓜。

那好,看看房地產。什麼戶型研發,什麼尺度人性化,什麼環境優雅,都弱爆了。我要攪局,在房地產行業殺人放火——「免費」!!本小區樓房全部免費出售!!你怕不怕?你喜不喜歡?

混蛋,此路不通啊,樓房免費簡直是自殺了,連手機都沒人敢用免費去攪局。哎呀我跟你講,你要有「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覺悟……好吧,你不想做東方不敗,那算了,此路不通。

不做東方不敗,那做虛竹怎樣呢?虛竹怎麼破珍瓏棋局的呢,嗯,他是要先自傷一片棋子才行。

既然如此,不免費就低價吧?在周邊房價基礎上,來個6折怎樣?六六大順,雖然有點疼,但也並非不可操作。既然學著走性價比路線,那就得省些開支了。必然要,轉型!

精簡部門。官網線上搞個3D模型,所見即所得,自己去慢慢看。線下搞個樣板房,請個管理員維持秩序,想看的自己去看。多餘的營銷人員售樓小姐,撤撤撤;多餘的甲方工作人員,邊緣化部門,吃白食的部門,也撤撤撤,浪費工錢和提成,我們要做的是全國第一家互聯網地產企業,這些傳統成本要讓給用戶。低價就是最好的營銷,牢牢抓住大眾群體對價格的敏感度,說一千道一萬道,比不上100萬降到60萬簡單粗暴。

價格透明。價格做到最低且明碼標價,絕對不再設內部價打折價中介價等等,官網上可供查詢。承諾根據市場行情,每年只變更一次價格,就像蘋果,尼瑪一個價,雷打不動。

根據樓層和朝向,只分為三個價格。樓層次+朝向次,6折。樓層好+朝向好,8折。其餘一個價,7折。咱不玩虛的,不像那些友商,什麼8000一平米起,帶個起字,就是不知道他要搞什麼鬼了,信息不透明,讓人沒興趣。

然後搞個線上眾籌,參與眾籌的人,才有資格搶買房指標。搶完指標後,眾籌的錢全部原路返還(宣傳)。指標可以送人,嗯,某米微微一笑。至於出現供不應求,被黃牛漲上去了,那就,嘿嘿,某米又微微一笑。

戶型普適。選擇一兩個性價比較高的戶型,施工圖畫好後就不改動了,複製複製複製,把設計院也砍掉,這筆錢也省出來。樓盤的命名就是【地產名+1.0】,強化品牌(就像蘋果那種用數字命名),什麼第五園,什麼白鷺郡,沒幾個人能記得這麼多矯情的名字。

人員和部門最大精簡,價格一定得透明化,戶型普適,標準3D化,讓這一切都是公開可供查詢的。以上重點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提高溝通效率,進行扁平化管理。

物業強化。現在最遭人罵的就是物業了,大有買完房咱就兩清了。這就不行,要好好利用,拿來提升用戶體驗。做個好物業公司,不蠻橫不招人嫌,不僅是搞衛生倒垃圾維護治安,還有舉辦活動,改善鄰里關係,提供各種幫忙,商店食品自供,廣告營銷落地,智能化聯網物業服務等等。

地址供選(強化參與感)。咱們的房子建在哪,由你決定。從現在起,登陸XX官網,支持你所在城市。排名越靠前就有機會提前享受大互聯網時代的房子,擊敗全國99%用戶的次世代居家潮流,更有機會贏取次世代物業服務一年免費大獎。

研發升級。前期就不要自己研發戶型了,市場上反饋比較好的戶型,施工圖拿來,立面稍微改改直接用。什麼,你說版權,你這不說笑么,你們搞設計的,還講什麼抄襲不抄襲的,哈哈。

等低價迅速佔領市場,做大以後,來個研發部,淡化性價比,提升影響力。

研發子品牌。性價比是為了迅速佔領市場,打壓一眾友商的平民產品。而後期,就可以利用良好的粉絲效應,和物業積攢的口碑,順勢推出高端子品牌,進入高端領域,主打品質領先,精細化設計。

相比於主打性價比的【地產名+1.0】,此高端品牌【地產名+Plus 1.0】,被稱為混凝土的藝術之旅:物業服務提升300%,環境美化提升500%,交通便利提升200%,人性化設計提升1000%,建設用料成本提升300%,而價格僅僅提高2倍,碉堡了。

就這樣,低價(6折攪局,精簡轉型)+物業(提升體驗,持續收入)+研發戶型(提升品質,強化口碑)。


看到這個問題,隨手上個圖先,畫的丑莫怪:

關於互聯網思維,我也思考過很久。

我算是《邏輯思維》的忠實觀眾,整天看大牛們如何吹噓互聯網思維。但萬事都有個度,不要神化任何思想,理念和趨勢。

1.題主對互聯網沒有清醒的認識。「互聯網商業模式爆發出超強的力量.......被互聯網所顛覆。」

互聯網只是工具,沒有改變任何商業本質,改變的只是商業運作和任何人鏈接的方法。

解放生產力,解放人的最大價值是人類文明一直在做的事,只是互聯網加快了這個進程。商業也依然以盈利為本質,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只是用極低的信息成本完成資源整合,所有的商業基礎依然是,生產——銷售。具體到個人,各個行業,依然要做好本質工作,該畫畫的畫畫,該砌磚的砌磚,互聯網只是讓有價值的畫更容易被發現,讓砌磚好的人去更好的項目砌磚,無法代替人原有的工作。所以,施工圖還是要有人畫,效果圖還是要有人做,互聯網只是多個方法,讓更善於或者更有興趣的人去做這些事。

2.題主有些傾向於上帝視角的制度設計模式。推薦題主看《羅輯思維》脫口秀欄目,關於保守主義者的那集。強者的邏輯是日拱一卒,在原生態的基礎上改良。題主的邏輯傾向於歷史上千年的設計實驗:從王安石變法,到提前到達社會主義,都是一個思路:用看似理想的制度設計完全取代原有腐敗臃腫落後的制度——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3.所以才會有了上圖。當一個社會或者行業的規則完全實事求是的時候,相當於原有效果,意思是說這個制度跟自然增長起來的準則是一致的,有跟沒有對效果沒有影響。比如原始母系父系氏族,也有等級劃分,但規則不是制定出來的,而是原生態生長出來的。

隨著文明擴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生產力增長,技術智力水平提高,問題就出現了:制度進化與文明進步不匹配,導致制度本身制約文明發展。

所以為了應對未來,我們有了預期,進而有了計劃經濟。儘管現在我們把計劃經濟批得一無是處,但在農耕文明時代,計劃經濟成效顯著,用前一年的指標,預期下一年的狀況。直到工業革命以後,計劃經濟越來越無用,因為無法有效的預測未來走勢,計劃經濟的僵化反而制約著社會發展。

於是才有了自由經濟,但是自由經濟不代表放任自由肆無忌憚的發展,只是相對的規則少,變數多,更加靈活,任何發展都是要有底線的。多元化的優勢,就在於人類能夠及時糾錯,不會一條路走到黑(參見前蘇聯)。

說這麼多與建築無關的話,是在解釋上面那個圖。

我們根據現有的生態模式,創造出有一定前瞻性或者超前理念的制度和規則(比如說發明印花稅),那麼這些制度是有功效的積極進步的,也就是日拱一卒,並且隨著越來越多的超前理念改良加入,效果會相對提高,但是一旦超過某個臨界點,脫離實際,那麼就會出現不可預測並且破壞原有生態模式的效果。而且越是理想化效果越惡劣。

理想可以美,但是真正想要改變,需要腳踏實地。脫離實際的美夢誰都會做,這裡依然推薦《羅輯思維》關於集裝箱的那集。集裝箱是個好東西,但是第一個推廣集裝箱的人破產了。中國電子商務第一人不是馬雲,而是王俊濤(你聽說過他嗎)。

一個項目從立項,走政府審批流程,再到甲方的任務書,再到各種圖紙審查,再到現場施工驗收,裝潢,入住,需要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環節,也許你會說某些環節都是沒必要的,但是我至今想不出那個環節該減少,每個環節都是有作用和價值的。因為人類的要求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多,古時有窗就好,後來要有水電,後來要有熱水空調,再後來要有電視電話避雷針,再到後來要有空間變化 節能 智能......毫無疑問建築被賦予的功效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而不是越來越簡單。

設計師們,設計建築的過程中,就要考慮未來,想辦法增加一個建築的使用壽命,要帶有前瞻性的思考,盡量滿足未來10年20年的審美和價值觀,所以建築的設計就不能僵化,不留餘地。聽起來很美吧?

但是建築師不能預測未來。

更悲催的是,建築師首先要滿足當下的需求, 也就是甲方的需求,「使用 功能 外觀」,並且需要甲方覺得這錢不白花,能有收益。那麼問題來了,面對甲方的要求,建築師依靠什麼才能保證有收益呢?

預期。要根據過去成功的住宅,商業,標誌建築等等,推論出建築的現在和未來做出設計。

看著是不是眼熟?哈哈,這TM不就是計劃經濟嗎?

所以你知道了,為什麼互聯網思維在建築行業風輕雲淡。建築是個文明傳載的綜合體,本身包含極多的價值賦予(政治,經濟,歷史,人文......),決定了建築遲鈍的發展模式,互聯網對建築只是千百面中的一面,互聯網的連接模式會增加行業效率。

但是方案還是要有人來畫,圖紙還是要有人來深化,空間還是要有人來研究,一磚一瓦還是要工人流血流汗,利潤還是要甲方來賺,錢還是要銀行來貸,房子還是要老百姓來住,買地審批還是要給領導送錢.......

如果有一天互聯網思維把這些都改變,那麼建築行業會變好的。

所以騷年,洗洗睡吧,別操心那麼多了。


把建委規劃委什麼的先改造改造,讓他們先互聯網思維一把,底下就好辦了


推薦閱讀:

從事建築造價應該有個怎樣的職業規劃?
結構力學中,如何判斷一個結構的超靜定次數?如何避免經常性的算錯?
如何判斷連續梁的基礎結構和附屬結構?
鋼結構的loft隔層怎麼做?
桿繫結構考慮幾何非線性後,材料力學中求應力的公式是否還能適用?

TAG:建築 | 土木工程 | 傳統企業 | 傳統行業 | 建築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