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勞偏身詠春和葉氏詠春有何區別?
如題,見過古勞詠春的木人樁,感覺比葉氏的複雜,望有高人賜教其不同之處和優劣勢。謝!
古勞為梁贊晚年所改良,相傳是為對那時現有詠春的特點進行針鋒相對的改良。
古勞轉馬以腳掌為軸,而葉系與姚系都是以腳跟為軸。比原先更多的轉馬,更多的肘,以及更多的外門進攻。據說更為適合矮小的人。
古勞提出了一個觀念便是,中線原理並不一定要與人對線。原來的中線原理僅僅局限於內門(兩手以內)的中線,而古勞詠春中可以搶佔外門的中線(兩手之外),比如說我通過靈活的走位走至敵身側,我的中線(將人一分為二並居中向前延伸的線)會正對對方,而對方的中線,卻對著空氣,這時我的雙手會壓住對方的右手(假如我走對方的右側),而對方的左手難以回救。且這時自己的中線正對著對方的同時,避開了對方的中線。無獨有偶,這樣的構想,後來遠在香港的葉問徒弟——《葉問2》中黃曉明扮演的角色的原型——講手王黃淳梁也不約而同地想到並利用了起來,並在香港詠春界為人所接受。
時至今日,香港與歐美詠春都比較喜歡用錯手接拳用以搶佔對方外門的中線,而佛山詠春,無論葉系還是姚系,依然比較喜歡正手接拳,以進行內門的中線拼搶。
如果對詠春拳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詠春繼承者公眾號。補充一點,市場化之前,所有的古勞詠春都是不夾膝蓋的,後面出現一部分支系夾著,也是為了迎合群眾。不夾練的是什麼,我之前的回答有提到一部分,在這裡不多說了。
——————————————————首先說一點,古勞詠春現在也發展出好幾支水
贊公教下來的是不用打木人樁的,後面有幾隻水加了木人樁進去,但已經是很靠近現在,用一個教過我的武館館主的說法——群眾覺得我們詠春是打木人樁的,我們就放一個給他們看。沒辦法,群眾需要。接下來說說古勞詠春的分布。鶴山現在最壯大的是馮振——坦克(馮振的其中一個兒子,全名馮良)這一支水,你只要看見練拳或者搭手的時候頭有點側著的,基本上都是跟坦克或者他的徒弟學過的。馮振的另外一個兒子馮強在香港發展,在鶴山本地也有館。坡山村那邊一支水,風格跟上面兩兄弟的風格有挺大區別的。
沙坪鎮(縣城)有群英武館和他徒弟衍生出來的一支水。沙坪鎮越塘村有一支水,個別師父會凳拐等奇門兵器,個別師父串了洪拳的東西。雅瑤、宅梧等其他鎮都有傳承,基本上是其他鎮學過去。古勞東便村,贊公真正意義上的故里,流傳著一支水,人數不多,我們是其中一份子。我們這支受到不少流言蜚語(箇中原因不足為外人道也),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練自己的手藝。另外,廣州、廈門、香港都有馮振的親戚學了詠春之後在那邊教拳。前面說了一大堆,其實只是想告訴題主,我一個本地人想準確的一一列舉這些支系都有點吃力,別說讓我把各支系的列舉出來了。再者,我列舉的基本上都是第三代繁衍出來的支系,梁家後人和第二代的傳承很難考究,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絕活,不知道是隨著的傳播留在上面的幾隻水裡有還是傳到其他系裡面去了。因此,建議題主要麼就不求甚解,要麼就來鶴山實地考察一段時間。轉我朋友的回答 關於「古勞偏身詠春和葉氏詠春有何區別?」這個問題,我這裡綜合一下歷史資料和技術分析,稍加回答。
答:1從歷史資料上說:梁贊當年在黃華寶門下學習詠春拳,藝成後出師時,黃華寶交一封舉薦信給梁贊帶去找嚴詠春祖師本人,將梁贊舉薦到嚴詠春祖師門下深造(注意:此處是深造,即升華技術),梁贊拜見嚴詠春時,嚴詠春要求梁贊留下來住三年,由嚴詠春本人親自調教和訓練梁贊。此階段,嚴詠春是根據梁贊之前所學到詠春拳技術中的三拳一樁一刀法的功夫底蘊為前提,根據梁贊的狀況特意編排了一系列特訓內容提升梁贊的技術,以達到升華的目的。這些特訓內容就是梁贊和嚴詠春每天環回對拆一些預設好的變化組合,注意:是分解環回對拆,不是教什麼新鮮內容,這裡的重點在於嚴詠春因材施教,因應梁贊在黃華寶處已練成的功夫做底蘊,再一次回爐以重新組合翻炒來提升梁贊的功夫,嚴詠春所用的特訓內容——就是今天的古勞詠春(又稱偏身法)。打個比方來說,梁贊在黃華寶處所學成的三拳一樁一刀法,即相當於一顆大樹從種子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主幹成材——枝繁葉茂——開花結果……這個過程,而嚴詠春對梁贊的教學特訓是——促使梁贊的這顆詠春大樹樹根更根深蒂固——樹榦更粗壯——更枝繁葉茂——花果更豐盛……這個過程。如果從階段上來說,黃華寶的教育注重於詠春大樹的生長過程,嚴詠春對梁贊的教育主要是促使梁贊更大的開花結果的升華過程,前者是生產過程,後者是升華過程。
2、從傳承角度來說:梁贊的詠春拳來自:五枚師太——傳嚴詠春——梁博濤、梁蘭桂——黃華寶——梁贊(梁贊的詠春技術主要源自黃華寶,六點半棍源自至善禪師傳梁二娣),到這裡時,梁贊又受黃華寶的舉薦得到嚴詠春祖師的親自回爐特訓。梁贊所學的詠春技術與前面幾位祖師是同一樣的內容,只不過梁贊被嚴詠春回爐提煉過。葉問的詠春拳來自:五枚師太——傳嚴詠春——梁博濤、梁蘭桂——黃華寶——梁贊——陳華順——葉問,到這裡時,葉問的詠春技術又被梁壁回爐特訓過,因為陳華順收葉問時年事已高,陪伴葉問的時間不是十分的長,加上葉問當時得七八歲,拳理未必能全聽懂,,葉問的詠春拳理主要是被梁壁特訓時貫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梁贊沒有正面教過梁壁,梁壁的詠春技術是在香港時被黃華寶所教。所以到此時可以知道,葉問是正統傳承弟子,其所學內容與前面幾位祖師的內容是一樣的,都是三拳一樁一刀法(六點半棍是梁贊時代加進去的)。但為何葉問詠春與古勞詠春會不同?其實不是不同,形式上有差異,但詠春的核心技術沒有變,變化原理拳理沒有差異,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形式在於,葉問詠春延續了傳承以三拳一樁作為教學體系啟發徒弟的詠春理念,而古勞詠春是梁贊在晚年回古勞鄉養老時受相親宗長所求所託,教授晚輩時(4人)直接拿了嚴詠春當時特訓的用來應用的內容混合基本功……親自調教傳授的,所以從學習的角度來說,古勞詠春顯得精簡是開花結果的巔峰部分,但易學難精,自學者無從下手,因為需要師父親自手把手過感覺和法度,往往十多年才能出師,葉問詠春的一層一層的築基上去的,顯得階梯性容易登上山峰。綜合上述,葉問詠春和古勞詠春內在技術並無不同,只是外行人看見形式以為不同。——葉系詠春中成堂,QQ群454419173。古勞偏身詠春拳是贊先生晚年回老家傳承的流派。
相比於葉系。古勞沒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以散手著稱,多是些對拆的手法。
不過,由於地處偏僻等原因,古勞派沒有進行商業化的開館授徒。可以說詠春里最少見的流派。簡直不忍直視,回答的這些人裡面有也不知道幾個是真的接觸過這兩派詠春的。。。。。我自己原先學葉系詠春,協會裡一個跟我玩得很好的師弟是鶴山人,練古勞詠春。從動作內容來看,葉系包括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棍刀,古勞則是十二散手,木人樁,棍,刀。十二散手全套正常速度打完大概三分鐘左右,動作上雙腿運動幅度大(與之相對葉系的動作練功時會刻意縮小),古勞的雙刀刀型是弧形的,與之相對佛山廣州的清一色直刃。步法運動基本是稍微壓低身形,用支撐腳把力擰上去,另一隻腳閃轉騰挪,葉系則是身形高,借中的擺動來帶動腳步,步法細碎。基本兩者都秉持了詠春拳怎麼發力怎麼走的原則。
手上動作古勞偏身詠春,當然是側身幅度更大,由此結構腰胯的運動頻率較低,手上攻擊頻率也會降低,但長線控制和封手玩的更好。
對練形式來看葉系的搭手還是攤膀伏反覆變化的碌手,古勞則是雙手劃圈的圈手,技術特點參照上面兩段。我們搭手互相的感覺吧,他因為經常偏身帶動的攤膀的幅度很大角度更尖,結果就是被他帶上後我的手角度偏的厲害,會很不舒服。我則是不會太多破人結構,搭上去,聽到僵就打,松的先把他弄僵。順便一說,葉問三里張晉前面用的比較接近古勞詠春,到和子彈比武時就是純葉系打法了葉系一般為贊先生早期在佛山傳的三拳一樁!古勞為贊先生晚期回到古勞傳給家鄉的拳發!古勞詠春並不只偏身,偏身為王華三一系,是古勞一分肢。
古勞偏身詠春源起梁贊晚年回鄉所創。這裡請注意是所創,而非單純改良。1.因為是晚年所創,力量不能和年輕時相比,可能更加以巧打力2.因為是晚年說創,沒有太多時間(葉系詠春體系學完都是用數年數十年計算),因此更簡單3.因為是晚年所創,所授弟子都是族人,必然摒棄無用的花招,都是乾貨;----另外據說創立是原因是教授某弟子練習數月小念頭之後,因弟子瘦弱等因素,出去講手還是被人揍了,因此梁贊開始思考創立速成的詠春。從大派系來說,古勞詠春當然與葉系都是同一大樹的不同分支而已。
有傳聞葉系梁挺派一向重視黐手,但是當古勞詠春提出現場比試的時候,梁挺弟子當場推脫。這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畢竟梁挺派敢於舉辦全球詠春黐手大賽。
總體來說,古勞偏身詠春注重實戰,更簡化套路,某些心法原則已與葉系有所不同,葉系練到極致結合個人身體素質不見得比古勞詠春差,但是畢竟古勞詠春可以更短時間內立竿見影。另外,梁贊不見得把偏身詠春傳給他兒子(他兒子從小跟他學詠春,梁贊創立古勞偏身詠春時,他兒子已經系統學完了詠春)。可見不存在秘不可宣,孰強孰弱的區別。至於木人樁,個人猜測最早的古勞詠春是沒有的,倒是從葉系等其他派別參考而來。阮奇山的竹樁才是比較特別的練習器具。名字不一樣。。。
V1.1補充一些偏身的視頻鏈接大碌振: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398608坦克: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707415群英: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06523=====我看了全部人的回答,除了 @馮健聰 同學的毫無建樹。百度出來的東西有意思么?賣廣告有意思么?吹葉系有意思么?
葉系,知道為什麼只三拳么,因為葉問家裡在佛山羅村是干偏門的,搵錢順不願意教,讓大徒弟吳仲素教他,只教了三拳一樁。佛山派,毎派系有12式散手,就你沒有好意思么。講黏手?那個一膀一伏?還不是偷拳偷的。如果,葉問真這麼行?李小龍去大碌振馮振那學了一個偏身的大小念頭給葉問看,他幹嘛就已經覺得自己沒東西可教或者說沒水平教了。還有我最想吐槽的是葉系的夾馬和攤身。跨下夾本厚書(那個梁挺還另這情況愈演愈烈)?連葉問自己的弟子都夾出問題了(他們自認心臟有問題,葉准去鶴山認祖歸宗實則去都人治病去了),二趾鉗陽馬步樁(彭南也有稱其為小四平的),是要鉗,把陽氣固穩,而不夾死,夾到到不通。另一個就是攤身,不會立身中正,虛領頂勁么?內家拳偏要打成外家。難怪,常有人說南拳是外家拳,南拳不內不外。如果不懂,去看看洪家拳的十形拳和鐵線拳,一家子的東西。哦,對了,洪家的蝴蝶子母雙刀和八斬刀是一樣的( 可參考老前輩林派洪家趙志凌的蝴蝶子母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149228 )。有位前輩就說詠春是洪家精簡+女性化,是一家人。
古勞派,其實是有正,偏兩派,其東西大同小異。講真,我個人覺正身才是其精粹。
偏身是贊公從祖師爺嚴詠春處習得的而不是,而不是贊公老年所得而來的。試想一下,南方身材嬌小的女性會跟你肛正面么?(據我所知,贊公從梁二娣和黃華寶各習了一蛇一鶴,然後才有了現在主流的詠春,就是蛇鶴詠春。再到後來才被引薦至詠春祖師處學拳把東西補全,偏身也是此時所學,有人就會說了那時候詠春祖師已七老八十了啊,你真的見過有真功夫的老人家這年齡會不能打拳么,再後來偏身打很長一段時間就成了很內門的東西,直到古勞偏身的出現。)
很實在的說:架子更大,攻擊距離更長,進攻更直接,控打的控制能力也是正身所不能比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代宗師》里葉問說功夫就是「一橫一豎」?
※練過格鬥術的人對於普通人有多大優勢?
※學習散打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中國功夫的精髓是什麼?
※《倭寇的蹤跡》中,於承惠在稻田裡演示的是什麼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