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能在兩千年前實現統一而歐洲在羅馬帝國之後再也無法統一?為何歐洲能率先實現工業化而中國不能?
如題
孟子說天下定於一 為何中國認為統一才能安定 羅馬帝國瓦解之後歐洲也一直想實現統一卻從未成功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查了資料說是歐洲人固有的「均勢制衡」思想,當一個國家過於強大會被群起而攻之,而中國卻有「共主」理想。這個理想從何而來呢,歐洲的均勢的思想又從何而來呢工業化的問題,是否因為中國土地肥沃人民富足於是缺少內動力去革新科技發展科學理論?中國古代也一直重農輕商。
不贅述,單刀直入。工業化是近代中國積重難返的問題,大一統是中國歷史上驕傲且矛盾的現象。
1.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從社會學,經濟學角度來入手。工業革命無法發生在中國的根本在於人口的內卷化、過密化(involution)。
也就是歷史上的中國在漫長的大一統王朝統治時期,人口不斷地碰撞生產力極限。人口過剩使得勞動力便宜,並容易產生流民。所以勞動力十分便宜使得僱主對為替代人力而創造出的機器不感興趣。而機器的研發投入本身就是大比投資,也存在很大風險。而人力則既便宜又穩定。同時為防止流民數量過大,朝廷也不鼓勵機器的使用(會減少就業崗位,增加流民,使社會不穩定。起義軍都由流民產生。)所以中國人其實是很聰明的,為長治久安計,機器、科技就成了奇技淫巧。2.另外,關於分散統一的問題。絕不單單是文化心理產生了如此壯觀的大一統王朝歷史。如果你不片面的看中國歷史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統一其實只是清朝完成的。所以其他朝代我們只能說是漢民族勢力範圍的統一。以今天版圖為例,明宋版圖只佔三分之一不到。在東亞大陸同時代並立的國家政權還是有很多的。(不贅述,有一定基礎的往下看)
所以中國漢民族所廣泛生存的中東部地區的地形地貌是統一形成的一個重要條件。明朝時有無數士大夫殫精竭慮的總結宋朝滅亡的教訓。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幽雲十六州做屏障。在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面對游牧民族無險可守,嚴重的戰略劣勢使得宋朝只能冗兵冗官,最後直至覆亡。但歷史確實是這樣自秦統一以來,每逢亂世,群雄逐鹿,只要有一支異軍突起,就如同高屋建瓴一般將其它的諸侯紛紛消滅,最終走向統一。簡明扼要的講,人口龐大、實力雄厚的地方無險可守。而地勢險要的地方人口稀少、實力不足(歷史上的四川)。所以華北平原作為四戰之地人口雄厚但據此地的諸侯往往守不住,但關中平原的諸侯往往能出關拿下華北,獲得大量人力資源後高屋建瓴將諸侯們一一剪除。(嬴政、劉邦、劉秀、李淵、毛澤東取天下都是龍興於此。)而蜀道之難雖難於上青天,公孫述、張獻忠、胡宗南以及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都沒守住。這是個普適例證,諸如朱元璋、蔣介石起於南方,將人口、經濟等資源帶入類推。這是關於中國的統一,歐洲的並立下回再講。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樓主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複雜,簡而言之,中國之所以能長期統一,歸根結底是儒家的發展。我這裡大概的說一下,具體資料大家可以參看西周至兩漢的史書。在西周時,周天子是被公認的唯一領袖,等級制度非常嚴格,中國當時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周天子和貴族的收入來自民力的徵調。但隨著時間推移,商業的逐步發展,周天子下的哪些諸侯國通過徵收商業稅獲得更大的利益,從而加強了軍事實力,當時東西方的商業往來已經非常頻繁。再加上周王朝沒有積極的適應社會的變遷,因而中央集權,日漸雖敗。於是大家忽然發現周天子並不是那麼神聖不可侵犯,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禮崩樂壞」了。後來的幾百年里諸侯國相互競爭,使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時期,社會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們通過各種社會實踐,尋找國家發展的方向。到後期,秦朝逐漸統一中國,各種政治思想依然活躍,其中儒家在這裡面也佔有一席之地。但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思想在這個時候還是一個比較原始的時期,他們只承認周天子是唯一的合法領袖,從而導致了最終的焚書坑儒,簡單的說儒家不承認秦的統治權。秦當時用嚴酷的法律約束人們的行為,卻束縛不了人們的思想,所以才會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吶喊。再後來隨著漢朝的建立,漢朝也遇到了秦朝一樣的難題,漢天子的合法性,同樣遭的質疑。這時就有一個叫董仲舒人站了出來,他對舊的儒家制度進行了大膽變革,承認漢天子是繼承周天子的權利,擁有天子的合法性,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確立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徹底的給人民洗腦,想讀書么?就要學習孔孟之道,承認漢天子的合法性。於是經過多年的教化,百姓被馴服了,百姓不感反對上天之子的統治。後來雖然朝廷更替,但上來的帝王都效仿漢朝的儒家制度,從而保持中國的統一。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講究平等,至少是靈魂上的平等。而在中國,人即使時候,也不會平等,照樣有等級制度。至於說工業化問題,我認為應該正確的稱為工業革命。為什麼稱為革命,是因為工業進程削弱了歐洲原有的君權統治,培養了大量的有產階級,這些人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在政治上也索取權利。要知道,歐洲的思想體制從不排斥黃金,這點和中國是不一樣的。因此有產階級很容易的取得政治上的地位,加快了工業進程。而中國長期的儒家思想,導致民眾都依賴通過科舉制度來取得權利,商人和手工藝者是世俗最不屑的階層。儒家思想將社會分層三教九流,商在最後。在中國儒家宣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理念。是想在這種環境下,誰會去發展工業。商人獲得了經濟利益,想獲得政治權利很難,大家看看歷史上胡雪岩的下場就知道了,而且在儒家的思想下,中國人有種莫名的仇富心態。到現在藍領依舊被社會看不起。大家從心底都不願從事工業,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工業化。
謝邀。恕僅簡答。
答一:
歐盟一體化,若不是美帝曾遏制歐元而從中作梗,目前會遠遠更加緊密深入。當你和一幫歐洲人在一起聊天時能感受到,他們之間國家的概念很淡,城市、家鄉的概念更重。
中國看上去是長時間大一統的,但天高皇帝遠。南方「國務院在哪呢」一類的地方公務人員論調層出不窮。更何況還有公然鬧獨立撞人砍人的。
大家現在都差不多。
答二:
中國的工業化落後於清代的閉關鎖國。自鴉片戰爭起,中國才開始了工業化進程。而後又耽擱於二戰、解放戰爭。
定都北平,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東北是當時我國工業化相對最為發達的地區。也要感謝日本人(諷)。
「工業化」與「大一統」沒有必然聯繫。
象形的漢字是中國的粘合劑。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操著不同的口音,互相完全聽不懂,卻可以筆頭交流。統一的文字,傳承統一的文化,創造統一的國家。表音文字在古代信息存儲手段差,交流渠道匱乏時,穩定性很低。一群人分散到各地,語音逐漸改變,文字隨之改變,最終語言完全不通,習俗各異,分化為兩群人。
以上是對第一個問題的一點想法。你這兩個問題問的太大了。可以寫十本書了。。。應該是歐洲人對於民主平等的追求比中國人高,而且中國人民歷史歸屬感較強,可以理解為必須有個牛掰的家族或個人領導,才能奮進,以gmd為例,中國人剪掉一跳辮子都用了20年,所以固有的奴化教育有很大的民族奴化推動性,歐洲國家無固有族群的框架,也就是說只要你牛逼,能扛得住殺,剷除你幾次沒幹掉你,國家就會吸收你,所有在在過程中n多牛逼的小政權出現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慘烈的屠殺以及奴役,加上國民封建教育及奴化成度高,所以進入工業時代較晚。二。你所謂的土地肥沃說,實在不敢恭維,我們老師說要不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估計也就全民溫飽線以下徘徊,中國依然有糧食進口但不排除政治需要,以鹵煮老家為例,以前有三座糧站現在木有了,而且大部分土地被開發 耕地持續減少。而且中國實行的管制很大程度上影響且滯後了中國工業化的進展,壟斷,管制,官治。工業發展的前提很大程度來源於戰爭的需求,中國處在和平發展時期,加上五千年的中庸之道很容易影響那些有能力開發,但是拿不到實質性物質去研發的人員。希望對你有幫助,省略很多字。。
中國目前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但從現實可以很清楚的回答這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不靠外力是完全沒有可能自主實現工業化的,過去不可能,如果不是WTO現在和將來都不可能,問題就在於困難的地形,東部多河流,要架橋,西部叢山峻岭,要打隧道,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昂,中國曆朝歷代沒有一朝有這種經濟實力去完成這樣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個大運河,隋亡易唐;粵漢鐵路融資,最後搞出辛亥革命,大清倒台!做這種項目都是施政者的反面教材!誰會幹?誰又敢幹呢?幾十萬億投資啊!才有今天,這是借WTO和老美的錯誤,特朗普說是美國幫助建設了中國,一點都沒錯,能讓中國完成巨量建設後沒有深陷債務危機中,呵呵!聰明人都知道故事的要點在哪兒!其實像中國這種體量的國家實現工業化都是靠外部資金,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實際上大量依靠歐洲的資金,那時候華爾街大量發行鐵路債券,歐洲人真金白銀的投入,換回一堆擦屁股紙,這是所謂投資,呵呵!中國借歐美市場,國際貿易穩住經濟,才能以本國財政規模實施巨量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的中國才是一個龐大的工業化人口,龐大的市場。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方面,就像問白人什麼時候變白,黃人什麼時候變黃一樣。我建議你大致了解就行。(根本沒人能說出完整答案)
古代中國重科舉和做官!沒人搞科技發明!四大發明的火藥還是因為皇帝要長生不老才發明的!因該是無意發現的…
馬前卒的文章《唯物主義歷史規律的結束與共產主義的興起》回答得很詳細。
文章有些長,要慢慢看。推薦閱讀:
※中國為什麼要阻止韓國布置薩德(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如何看待近一段時間(2016.6)我國科技成果的井噴現象?這種現象能夠持續嗎?原因是什麼?
※怎麼看待日本水谷隼攻擊中國乒乓作弊?
※如何看待在部分港劇中大陸姑娘是小三的設定?是否涉及歧視?
※在未來30年內,中國會鬧饑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