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眾演講臉紅,緊張甚至不敢和別人眼神交流不敢聽話筒里自己的聲音。求詳細訓練方法!謝謝大家?


謝謝邀請。

1、先正視面對緊張的問題,這種情況,80%的人都存在,特別是在重要場合,面對特殊人物的時候。

2、緊張是人體正常的應激反應,緊張的表現也是身體正常的抒發緊張感的自然反應;

3、再優秀的演講者,主持人或者經常培訓的人,在上台講話的前1到2分鐘,一定是緊張的,除非那個場合,哪些觀眾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否則,必定會出現緊張感。

4、緊張,需要去克服,要了解從哪個方面去做,第一、是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期望值,得失心,或者是自己對面對的演講的心理需求,想要達到的效果的期望,這一點決定了緊張的程度;第二、是對面對的演講的把握度,既是自己對做這件事情的自我評估,當從來沒儘力過,沒成功過的情況下,把握度是非常低的,而當我們期望值高,把握度低的情況下,緊張的程度就會加劇,時間就會加長。所以,要克服緊張,第一是降低你的期望值,讓自己放下過多的顧慮,專註於講話的內容,第二是提高講話的把握度,這一點只能通過訓練而來,沒有練習,不可能提升,練習訓練的同時,不要怕出錯,不要怕出醜,在不足中多肯定自己的做得還不錯的地方,去積累成功的感覺。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謝邀,不過也不清楚怎麼會邀請到我的。

非專業,拋個磚,

初中時90年代初,大家都天真淳樸羞澀。

班主任的語文課組織大家上台講故事,然而日常也同樣羞澀青澀的小組長拿著摺扇擺起相聲演員的架子,把我們的課外閱讀《連升三級》講得有模有樣繪聲繪色。

小夥伴們一片驚訝,紛紛詢問:「咋搞出來的?」

結果她說,「我看了電視,然後私下對著鏡子模仿了一下午並背誦全文,有把握了拉著父母在跟前表演了好幾遍並要求提意見,然後再對鏡子練習了幾次並在更多的親戚面前表演了一次有徹底的把握了才上台的。」


題主問這個問題,一定是特別希望改變現狀,自我提升,先點贊!

我的專業是心理學,更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你的問題。我想先簡單分析分析,再分享分享我最近一次突破自我,完成public speech,也就是你說的當眾演講的經歷。

首先,在一群人面前緊張,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經歷。影響緊張程度因素有很多,從生理上看,有些人的交感神經更容易亢奮,一遇到這種場合腎上腺素就飆升,心跳就過速。從心理上說,有些人更加敏感,更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人多時會格外的緊張。

再者,是否經常經歷這種場合,過去是否有刻骨銘心的失敗經歷,演講之前準備的充分與否,任務的難度,個人語言水平和靈活應變能力的大小,演講之前的情緒狀態,觀眾有多少,等等都會影響到你演講時的感受。即使訓練能夠提高你的能力,種種外部因素的作用也很大,要是站在習大大面前,我想大部分人都會緊張發抖 :D

所以個人認為,首先我們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緊張體驗不完全受自己控制。因此,在做好充分準備後,自己體驗到的緊張程度,會更取決於場合,生理狀態,經歷等等。如果還是很高,那隻能說唉,都是命 哈哈

那麼,你能做的有什麼呢? 首先生理上你可以改變自己的體態,聲音,眼神交流等。性格啥啥的很難改的,不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鼻祖)治一個病人也不會要好幾年,他的目的是幫助患者健全人格(性格)。所以性格就放棄吧。因此還可以改變的是你對演講的準備工作。

現在我就要說說我的經歷了,最近參加了一個 Dyad 舉辦的 public speech bootcamp,短短2天,學到了一些非常基礎但非常實用的tips。Dyad 也是我現在諮詢留學的機構(我是一隻驕傲的Dyad scholar哈哈)。那還是從生理和準備上說吧。

生理:

1. 體態。站直,站直,站直,重要事情說三遍。肩膀向後,不要前縮;抬頭挺胸,目光直視,保持與地面平行就行。這種體態,與人在遭遇危險時的反應——蜷縮,是相反的。當你低頭蜷縮時,是害怕的,是不自信的,相反的動作不僅能讓觀眾覺得你自信,你自己其實也會覺得更自信。心理學有過一個實驗,就是讓被試像領導一樣,保持一個權威的姿勢,結果一段時間之後被試感到更為自信,雖然不知道是為什麼。這其實很困難,但是確實最為直觀,可以訓練的。就像走鋼絲,成功的方法就是抵抗身體的自然動作,感覺手要放下的時候偏要高舉。這很困難,但學會了就很有效。

2. 聲音。簡單一點,緊張的時候多半覺得自己會講不好,那就慢一點講嘛,講完了總比不講好吧。慢一點的好處有很多,你的呼吸會更順暢,你會說得更清晰,聲音會更穩定。這些對你的表現都會有幫助。還有一個辦法很又用,害怕的時候第一句通常說不好,那你緩緩吐氣,並開始說第一個字,這有助於穩定你的聲音,

3. 眼神交流。這一點你已經不敢了,那就不要交流就好了。眼神交流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壓力,尤其在公眾場合,即使最優秀的演說家也會緊張。一個小竅門,別看眼睛,看大家腦門。這樣看起來你是在看大家,實際上不是,你就舒服多了。

4. 還有一點,是你把緊張當成是身體在幫助你更好的演講,因為你需要激情,大腦需要更多血液輸送氧氣,所以你心跳加速。你相信這是好的,你就在成功的路上了。

準備:

想分享一下學到的3-C原則。就是 3 basic components of an argument. 這會讓你的觀點更簡潔,更直接,從而更有說服力,更能讓觀眾記住。

首先,得有一個直接的開頭,點出thesis statement。eg., We should work out everyday. 這雖然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開頭,但是簡單明了。觀眾最害怕的,是不知道台上在說什麼。讓他們知道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他們。

其次,是給證據,說明why it"s true。eg., because work-out strenghthens our cardiovascular system. 人們知道你在說什麼,但不相信怎麼辦?給他們證據就好了。

最後,告訴大家證據的意義,說明why it matters。eg., This will lead to lower ra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longer lifespan. 如果你說的都是對的,但大家不在乎,演講也是失敗的。訣竅是說出和生存相關的impact,如safety, health care, jobs等等。

另外,大家可能聽說過「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就是大家對事件的開頭和結尾記得更清楚,也就是說,只會記得演講的開頭和結束。這告訴我們,開頭要說清楚,結尾要打雞血。

我參加這個 bootcamp 之前,其實對 public speech 也是存在很多恐懼。 一開始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效果,但是學到這些tips之後,變化很大。還是歸功於導師Greg講解的很清晰,他芝加哥大學本科,劍橋碩士,2007年帶團隊獲華盛頓州辯論賽冠軍,然後加入了國家隊去韓國參加世界冠軍賽,活脫脫的牛啊。他搞各種開腦洞的練習,什麼一句話說「chicken is better than pork」,「Freeze out」的遊戲(就是大家一個接一個說,說錯說重就 freeze out 被斃掉,最後一個人贏),場也是各種嗨呀。但最重要的,就是題主說的,練習。多練,多練,多練

我們結課的時候有一個presentation。如果題主需要可以分享我的視頻連接,全英文訓練營,所以是英文演講,多包涵~~希望這些對題主有所幫助!


當眾的演講,表演,都是指自己在一個或者多個人面前展示。這個展示的過程中如果你心中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還有你表演的是不是讓別人滿意,別人是否會因此讚賞你,那麼「恭喜」你,你也是屬於追求完美,以及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好形象的一類人(我也屬於這一類)。從好的角度看,這類人有強烈的進取心,希望自己能優秀,能各方面表現優秀,希望自己表現的完美。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來,對自己表現過多的關注和苛求完美讓這類人有了過多的負擔和心理壓力。

過多的關注自己的行為是一種向內關注,既關注自己的情緒、身體的相關變化,而不注重關注客觀事實的發生和發展(正在發生的事很重要,也就是很多靈性書籍說的「這是沒有活在當下」),這就是內向的人的原因和表現。那怎麼破?????恩,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開個玩笑,我們繼續)知道了緣由,我們就好解決了——1.不要活在情緒中,情緒的出現都是自然而然的,看看小孩子的一天的情感變化,體會他們對於情緒的「不掌控」——順應自然,事實既真理,不要抗拒情緒,允許它的出現;2.注意力向外(這就是外向的最簡單總結),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於外面的事物,去看、去聽、去感覺、去思考、去體會每個當下。當然,你會說我的思緒跑到了對未來的擔憂、焦慮;對過去的悔恨、恐懼、無助上,我無法控制怎麼辦?這時你可以給自己播放一些畫面:你的很親近的親人朋友的離世的場景、畫面,細節越多越好,你自己去思考人的一生有多長,什麼事情是重要的,想像當你臨死的畫面,什麼事情是你真正在乎的?你對人生這樣下去會產生的結果會後悔嗎?那麼,這些你在乎的東西還重要嗎?????什麼才是你要去關心在乎的?不就遺憾的事???????????

「人生是一場奇妙的旅行。」我很贊成。神秘的結果才有意思,對吧?不要一直猜測可能的結果,累不累?你每一次都猜對了?還是猜了就必然有好結果?都不是,所以,管他呢,我們去專註地做每個當下正需要你我去做好的事情(用心去用我們自己腦海中想要的、期望的方式去做)——結果?那是上帝、神或者其他某位你信奉的神明(隨你怎麼稱呼都行)要做的決定,關你我屁事。隨他吧——Let it go!(想起了姚貝娜唱的這首歌,唉,悼念!)

演講的練習,建議殷亞敏老師的書,絕對有用。

創建於 00:19

禁止轉載


這種情況是內心有個「我不夠好」的種子,害怕別人認為你不好。如果別人認為你好你就認為自己好,如果別人認為你不好你就覺得自己不好,所以會害怕別人給你負面的反應和評價。

這樣就把自己的快樂與否的選擇權交付給了別人。自己就變的被動了。

然而,即使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

人的痛苦就在於執著的抓取,想通過保留物質、別人的愛(喜歡、接納、認同)、身體(生命)來讓自己維持快樂的感受。

人的成長就是面對現實,戳破童年期的美麗的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事實是,根本就沒有一個別人的認同你是可以抓的住的。這個誤以為能抓住的別人的愛和認同永遠不變只是兒童美麗的肥皂泡泡的遊戲,一戳一抓就破。所以這只是我們的妄念。

我們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我變的夠好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自己。然而這也是美麗的肥皂泡泡,也是一個幻象。很多人不斷的想往上爬,以為爬高了,成就大了,表現好了,別人就會喜歡自己。然而即使當了公司一把手,即使成為國家總統、總理也會被人說哪些做的不夠好。

這世界有誰曾被所有人喜歡而不被人罵呢? 好人雷鋒有人罵嗎?破掉我做好了就會被人認同的妄念,偉人做出對國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依然有人說他不好。就連孔子、佛陀、耶穌這些慈悲眾生,所有行為都是善行的聖人,都被人罵和釘死了。我們以為我們變的更好就會有人喜歡,拚命的向上想自己更美、更有知識、賺更多錢、更多權利和地位,然而,縱然是國王,無論國王怎麼做都會有一批人罵他們。只要在意執著別人的看法,抓取別人的認同,就會因為自己的念頭而受苦了。

愛自己、理解自己是誰的責任呢?實例:張國榮糾結於唐鶴德喜歡了別人而跳樓。 美國鄉村歌后卡朋特因想減肥獲得歌迷的喜歡而患上厭食症,因營養不良死亡。即使是歌星、影星,成為萬人迷,然而只要不懂得愛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執著的以為要通過抓取別人愛自己才覺得自己夠好的這個念頭,而承受痛苦。有誰可以確保別人喜歡自己就不會變化想法喜歡別人呢?

美國高度物質文明,精神疾病發病率不降反升,全世界,精神衛生疾病已經成為所有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人類在滿足自己慾望的道路上可以真正的獲得心靈的自由和幸福嗎?得不到的時候感到匱乏、自卑、焦慮,得到後感到恐懼、害怕事情,如果人的想法是自己的快樂需要條件滿足,就會成為條件的奴隸,患得患失。

當我們放下想得到的念頭的時候,依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沒有了那份抓取的內心的焦躁。卸下了精神包袱,感恩的享受與自己有緣的每件人事物,快樂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美嗎?

真正的快樂是無需條件的,只需珍惜和享受當下!幸福不在頭腦里的認知,誤以為需要達成某個條件,當人這樣想的時候,反而焦慮了。當體驗到不需要任何條件,自己也有享受快樂、幸福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就跳出了原有的思維框架,感受到輕鬆、自在,收穫了一份安心的寧靜的喜悅。存在既是圓滿,當下就體驗到滿滿的幸福感。

破解掉誤以為要得到物質財富或別人的愛、別人的認可才能快樂的執念。

破掉自己的貪執,貪念。

假相是事情做成功了,別人對我好了,我才快樂,越這樣想越糾結,進入惡性循環。先成功才快樂,是假相。

真相是,無論什麼情況都快樂的人,沒有任何條件都開心傻笑的人,才更容易吸引別人,吸引成功。所以真相是先快樂才成功。

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餘光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小便緊張不自然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癥狀糾結在一起。回想我在20多年前高中的一段經歷:曾經非常自卑而變的異常敏感。就是高中時候課間十分鐘休息時候,幾個同學圍成一圈在說話、聊天我就認為他們在說我壞話,幾個同學在一起講笑話,我就認為他們在嘲笑我。上課的時候覺得後脊梁骨發涼,因為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戳戳點點的說我學習也不好、也不會玩,什麼都不會。誰要是發出什麼聲音就覺得他們是故意的,對我有意見。現在看其實都是自己因為自卑而過於敏感。那個時候都覺得自己敏感的精神分裂了一樣。害怕高考考不上,結果考場里直接暈場,頭腦一片空白,不得不讀三次高三,參加三次高考。大學裡的時候跟任何人說話都害怕說錯話,害怕被嘲笑,說話就臉紅、出汗、身體發抖、說話結巴。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看清楚了你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和自卑。因為青春歲月都耗費在與心理障礙的拉鋸戰中,無意間熟悉了各種複雜心理障礙。由於對心理障礙的治療體驗良久,積累了經驗,並且堅持不懈的自學和參加各種正規的心理學培訓,接受心理教授的督導,逐步的成長為一位心理諮詢師。心理障礙患者的痛我也曾切身的感受過。也曾深深體會到痛徹身心,生不如死,而又不被周圍的朋友、家人理解的絕望心境。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努力!

我的微信18071122930 QQ362890071


推薦閱讀:

如何變成三寸不爛之舌?
如何評價北大女生劉媛媛在超及演說家關於寒門貴子的演說?
第一次面對很多人演講應該注意些什麼?
哪些影視作品有特別精彩的辯論和演講環節?
一個人的口才有多重要,出到社會真的就靠一張嘴嗎?

TAG:演講與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