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禁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課的意義何在?幼兒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關鍵不是教什麼,而是怎麼學的問題吧。所以把幼兒學習英語妖魔化的行為是不是從根本上否定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並且間接壟斷了他探究豐富世界的途徑呢?材料中也指出了禁止幼兒學習需要嚴謹思考的學科。實際上,是反對以學科教學法為基礎教授幼兒學習的英語模式。相反,浸潤式英語教學,情景教學法,就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法最近也正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新方法。層主不妨可以了解下。
6歲以前是培養兒童性格和人格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建立寶寶獨立思考的階段,而獨立思考要在溝通基礎之上,良好溝通能力的基礎是語言,而小孩子學習的能力比較單一,不可能同時學幾種東西,會讓他出現語言混亂。而母語又是很重要的語言,孩子長時間的生活環境都是母語,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禁止6歲以下兒童學習英語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不能要求孩子能學到多少單詞或是句型,而是要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先給孩子建立對語言的興趣,加上有老師通過很好的教學方式方法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引導,讓孩子對英語(包括其他語言)有很好的語感,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切記,語言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千萬不能讓孩子斷斷續續的學。孩子就在愛貝英語邯鄲校區學習,性格以前有點小內向,現在開朗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下意識的去說英文。朋友很驚喜哦,覺得很值得。
「台灣禁止6歲內兒童學英語」這是個謠言。
我們來看看這個謠言是如何產生的。
一:
2013年8月29日,台灣「行政院」通過《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修正草案,函請立法院審議,其中第十六條和第二十四條為新增條例:
「第十六條:補習班招收未滿六歲之幼兒者,應以辦理有助於幼兒身體律動、藝術才能之補習教育為範圍,以活動及實作方式進行……」
「第二十四條:補習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負責人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
一、未按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申請核准而招收未滿六歲之幼兒。……」
(注意:常爸到現在都沒有找到台灣「立法院」審議通過的消息,在台灣「教育部」的網站上,最新的《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並未有這兩條,所以可以推斷該「修正草案」並未通過立法院審議。)
二:
台灣媒體將上述條例解讀為「英語補習班(以及圍棋、書法等補習班)不可以招6歲以下的兒童」,但同時也指出:
「教育部的修正草案對哪類課程可補習定義不清,……提筆寫字的書法不可招六歲以下兒童,但同樣用毛筆創作的國畫則可以,甚至連融入舞蹈的英語學習也可以。修正案還沒上路就引起爭議……」
因為反對聲音巨大,很多家長認為台灣當局「管太多」,最後貌似這個草案也不了了之了。
三:
國內媒體(公眾號)將上述這個兩年前的冷飯炒了一炒,加了個駭人聽聞的標題「台灣禁止6歲內兒童學英語」。然後公眾號之間抄來抄去,裝出憂國憂民的姿態,搞得好像多大一事似的。很多家長看了個標題,也不深究其真實性,就形成了「6歲以前不應該學英語」的觀點。
一個本意是不希望家長過多地教授幼童「需記憶和嚴謹思考的技藝課程」的法律草案(未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經過微信公眾號標題黨的自由發揮,變成了「台灣禁止6歲內兒童學習英語」。為了點擊率,不惜斷章取義,誤導粉絲;誤人子弟,罪莫大焉!
在此,常爸重申一下「英語學習越早越好」的觀點(當然,這裡的「學習」要講究寓教於樂,並不是傳統的坐在課堂里聽講的概念),並把寶寶到底從幾歲開始學英語是最好的?中的論據簡化總結如下(供之前沒讀過這篇文章的知友參考):
1、分辨語言發音微妙差別的敏感期在一歲以前
華盛頓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rof Patricia Kuhl研究指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但這種能力在6-12個月的時候急劇下降。在一歲以前,如果孩子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一歲時他很可能就喪失了分辨這種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能力。
參考文獻
Kuhl, P.K., et al. 「Foreign 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 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NAS 100, no. 15 (2003): 9096-101.
2、內化語法結構的敏感期在7歲以前
Rochester大學對一群中國和韓國的移民進行研究,這些移民人士對英語語法的敏感度與其受到的正式訓練的多少、其努力程度、其生活在美國的年數等基本無關,而與其移民到美國的年齡有關。研究員們發現只有在7歲以前移民的那些人,其對英語語法的敏感度可以和本土人士相媲美。7歲以後移民到美國的人,其語法的敏感度隨著其移民時間的推後而下降。
簡言之,7歲以前沒有「浸入」到英語中,其語法敏感度就不可能達到本土人士的水平了。
參考文獻
Johnson J S, 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9, 21(1): 60-99.
3、嬰兒接觸兩種語言不會造成語遲
根據Dartmouth College的Laura Ann Petitto教授的研究,從小接觸兩種語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就像有兩塊獨立的區域去分辨學習這兩種不同的語言,並不會造成所謂的「語言混淆」。
另外,Petitto教授的研究還表明,孩子並不會因為學習兩種語言而出現「語遲」的現象;相反,處理兩種語言需要更多的腦力,反而加速了孩子大腦的發育。
參考文獻
Petitto L A, Katerelos M, Levy B G, et al. Bilingual signed and spoke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birth: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early bilingual language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001, 28(02): 453-496.
Susan Knapp. Researchers: No harm in learning two languages. Dartmouth News.
4、從小學習一門外語,有助於提高自控力
研究表明,學習多種語言能夠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控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在語言上佔優勢。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當雙語者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的時候,他們的前額皮質、基底神經結和前扣帶皮質會很活躍,而這部分的腦組織在執行需要自控力的任務時也很活躍。換句話說,雙語者平時更頻繁使用與自控力相關的這部分腦組織。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解釋為什麼說兩種語言可能提高自控力。
參考文獻
Yoshida H. 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early bilingualism[J]. Zero to Three, 2008, 29(2): 26-30.
比「抄襲」和「團購不靠譜倉底貨」更令人討厭的,是「傳播謠言」。請大家在看育兒公眾號文章時,記得擦亮眼,別讓謠言誤了孩子。
更多科學育兒信息請關注公眾號「常青藤爸爸」~
我覺得該學,但更多的不是學習而是去模仿,去感受英語帶來的文化
多年來,輿論認為對於學齡前兒童,學習第二語言是無益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對於兒童,學習外語最好的黃金期是在3~4歲。主要原因如下:
1.Language Learning Is a Natural Process When Children Are Young.
對兒童而言,學習語言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成人學習語言,常常出於勉強。例如,許多人學習法語時,會去背誦je suis, tu es, il est, elle est, nous sommes, vous êtes等等動詞結構。但是當他們真正去了法國,卻發現說起來卻沒有想像中簡單。可是,當人們沉浸在如同孩子般邊玩邊探索的情景中時,卻往往學得又快又好。
當兒童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時,大概四歲左右就能掌握至少2000個基本辭彙。你只要觀察幼兒如何學會說話,就能明白他們的學習方式多麼自然。當嬰兒在頭6個月的成長中,便能發出70種聲音,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均由這70種聲音組成。接著,他們會根據家長和撫養者所給予的環境,從中挑選在該環境里出現的聲音和辭彙進行學習。 並且,對該環境中沒有出現的語言,嬰兒的大腦會自動拋棄對該語言的學習機會。
2.Preschool Years Are Vital Years.
學齡前時期是重要時期
在這一時期,特別是頭三年時期,是一個兒童為思考、語言、想像力、態度、資質和其他個性打下基礎的重要時期。《Inside the Brain》這本書的作者Ronald Kotulak如是說。所以,如果一個孩子不在最重要的年齡里,運用其自然賦予的能力去學習第二門語言,那將是巨大的浪費!因為這個時期學習第二門語言與學習第一門語言,難易度是相同的。
50%的學習能力,在嬰兒一歲就定好了,而還有30%的學習能力,則要到孩子八歲才定型。當然,這不代表50%到80%的智力、知識等,是在嬰幼兒早期就形成的。而是說,在孩子的頭幾年,他們在大腦里形成了主要的學習方式。 (Bloom, 1964)大腦的學習方式主要有看、聽、嘗、摸、聞和做,六種方式 (Dryden Vos, 1997)在隨後的生活中,個體學習所有東西都是基於早年得到的這些信息去發展的。
下面,給各位老師和家長几個思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著力培養:認為去專業機構學更有用
肖先生的孩子五歲,在「全英教學式幼兒園」,孩子已經學了半年的英語。
「我們主要的目的不是讓他英語學得多好,學到什麼程度,主要是想讓他體會英語的環境,理解第二門語言,而不是機械式地去學習一些語法和單詞。」肖先生說,「在家裡,我們忙於很多事情,很難給孩子創造很好的學英語的氛圍和環境。」對於這種機構學習的效果,肖先生認為總體很好。他在給孩子報的是十個月左右的課程,按課程計費,一天八小時,每小時約六十元,大約一天的學習花費四百多塊錢。「我們也和其他(幼兒英語機構)比較了,如果是按小時收費,這個價格不算貴。」肖先生說。
2.順其自然:讓孩子在幼兒園學英語
王女士的兒子在上幼兒園,在送孩子上學之時,她和學校的外教聊了聊。外教納悶,為什麼王女士在英語調查表上填的是「希望孩子對英語感興趣就好,不要求掌握太多單詞」。而在王女士看來,在幼兒園階段,英文並沒有那麼重要,孩子在玩耍中了解就行。「這個階段的孩子,英文能帶來樂趣就好。」她說。
崔女士的孩子四歲半了,在幼兒園裡也學一些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她表示自己從不教孩子學英語,「就怕自己發音不準。」
3.全然批判:這是本末倒置的學習語言方式
「孩子太小了根本學不到東西。」對於幼兒學英語,翟女士這樣說。在她看來,幼兒學英語,學習是次要的,還是以玩為主。「我有很多朋友,帶小孩子去英語機構學英語,都是以做遊戲為主。」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學習語言的方式。」一位家長在微博上激烈地回應。對於幼兒學英語,他的態度是鮮明的批判:「首先要明白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能聽懂別人說的,別人也能聽懂自己說的最重要。與其學單詞語法不如學句子,我們不會先學漢字和語法再去學說話的。」
4.專家之言:孩子學語言沒問題 問題在於怎樣接觸
「英語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不同的聲音而已。孩子在0-6歲這段時間的語言吸收能力是很高也很快的。現在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大人的問題。」海歸育兒專家、北京艾優書品親子優選教育圖書特約作家盧欣指出,幼兒學英語問題在於怎樣接觸,「很多的父母功利性很強,總是希望這麼小的孩子就能背單詞、學語法,這不適合低齡幼兒的需要。無論是父母還是早教機構,都要懂得孩子的發展規律,也就是安排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寓教於樂』的內容。」
內容參考:《專家說:6歲前到底該不該教幼兒學英語?》
對於父母應該在幼兒學英語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盧欣的看法是「引導和陪伴」,「比如和孩子一起放英文歌曲,邊唱邊跳,目的就是激發孩子的興趣;如果父母英文水平高,又懂得如何在幼兒英語方面進行指導,在家都可以和孩子互動;如果孩子很有興趣,可是父母的語言能力有限,可以找比較好的幼兒英語機構,但是前提是這個機構知道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毫無意義。教育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傻子似的呆板教育方式和低水平的基礎教育從教人員。
英語畢竟不是母語,如果沒有ABC英語環境,太早學習外語沒效率,也浪費時間,反而影響母語水平,所以沒必要,小時候先學好母語吧。很多ABC漢語水平都不怎麼樣。我覺得這個政策把年齡限定在6歲挺科學的,我認識的一個英語牛人就是6歲開始學英語的。
我在台灣幼兒園實習過,台灣公立幼兒園是不允許學英語的,但是在一些私立幼兒園還是會開設英語課程,他們會把美語課稱作為語文課來躲避上級檢查。
同樣不僅在台灣,大陸的幼兒園也是會禁止英語教學的。(圖片為百度截圖。其實網上可以輕鬆查到公立幼兒園不可以教授英語、拼音、珠算等課程的信息)
關於幼兒學習英語是不是好這個問題。幼兒在語言學習上有一個心理敏感期,確實在此時學習語言會有最好的效果。但是兒童此時的認知水平在五六歲前僅為前運算階段(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孩子此時學習能力並非那好,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外語學習,如果過分學習的話,會同母語進行混淆。有些兒童在同時深入學習兩種甚至多種語言時,大腦會產生混亂,並不知道應該用何種語言進行表達,進而可能造成不知道如何表達的現象。而且此時兒童學習大多數只是依靠模仿,並不能深刻理解其含義,如果此時依靠死記硬背,那麼長大後便會出現夾生飯、也會限制以後的學習。【自然模仿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習方式,並非死記硬背】
一個題外話,為什麼公立幼兒園可以禁止教授英語等課程,但是私立幼兒園卻頂著被查處降級的風險也要教呢?
因為私立幼兒園在運營上很大程度是依靠招生的。以前很多的大班都是為了銜接小學,會講拼音、識字,算數英語等課程。但是這些恰好都是教委禁止的,很多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孩子在這個幼兒園學不到知識於是就將自己的孩子轉到別的教授這些課程的幼兒園或者所謂的學前班中。有些私立幼兒園為了維持生存不得已來迎合家長的需求,只好開設這些課程。其實在公立幼兒園中,也經常可見,小班中班五六個班甚至更多,但是大班只有一兩個的現象。那其他的孩子到大班都去哪裡了呢,都是被父母「轉學了」。學習外語有好有弊,但是作為一名學前教育的學生未來的幼兒教師,我只希望孩子們在本該培養良好習慣,養成良好性格的階段開開心心的玩耍,而不是被一堆學業困住自由奔跑的雙腳。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已經有多個渠道,證實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是謠傳。
我兒子今年7歲,現在進入了雙語私立小學。
我認為還是應該大力加強他的英文能力。推薦閱讀:
※幼兒教育通過虛擬的金錢來獎勵是否合適?
※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幼兒交流的話語不刻板?
※有哪些幼兒教育類最經典的書推薦?
※請問如何引導三歲半說出實情?
※幼兒圖書繪本讀物推薦?心理,行為指導,豐富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