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如何從一個特工走向台前的?


謝邀,本篇涉及大量「個人觀點」,當然也有純資料分析。僅供參考。。

這個題目有點痛苦,因為目前而言關於普京90年代政治活動的具體資料(請注意「具體」)是很少的,公開出來的都是很「擦邊」的內容,沒有核心實質,而且這些資料衍生的俄羅斯本國和各國立的普京傳記,都有給普京個人既定形象做解說的意思,乾貨並不算多,所以目前而言,要徹底考據普京這個人非常得難,這裡僅僅提供點個人看法,僅僅供參考,全部來自於「公開資料」,個人聽說的八卦這裡就不要談了。。。  

首先,提個個人觀點,我認為,普京根本不是靠「特工生涯」一步步升職上來的,甚至他的KGB特工生涯不僅相對內容簡單,而且對他後期的政治人生有可能影響並不是很大,而是作為一個「門檻」,或者說「必須的履歷」,他的真正政治生涯的探討還是要從彼得堡為節點開始。————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沒有直接的證據。

普京正式走上前台的標識應該書葉利欽任命其為副總理:

1999年8月9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解散成立不足3個月的斯捷帕申政府,並任命普京為政府第一副總理和政府代總理,而正好在普里馬科夫政府5月被解散後。

除了這次任命以外,葉利欽還力推總理普京在2000年6月的總統大選。

當然葉利欽的推舉理由非常「官腔」。

「普京是一位有能力依靠最廣泛的政治力量使社會協調一致,並保證改革事業繼續發展的人物,他能夠把那些致力於在21世紀振興俄羅斯的人們團結在自己周圍。」

然後葉利欽表示對普京「充滿信心」,對於一個90年代把控俄聯邦和統一黨的關鍵人物,也是眾寡頭分食完前蘇聯屍體後共同推舉的調停人,這次表態基本上就是在宣布「接班人」了,而且這不是僅僅說說而已,葉利欽的態度基本決定了那次總統選舉的半數局面。

而我們再往回調一下普京的簡歷:

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

1975年從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在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外情報局工作。

之間無行政經歷,但當過校長助理。。

1994年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

1997年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總統辦公廳監察總局局長,

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與地區關係問題。

1999年7月起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同年11月兼任安全會議常務委員,

1999年3月起任安全會議秘書。

其中呢,上世紀80年代,也就是1985年至1990年間,普京曾作為克格勃特工在東德德累斯頓市工作過,他當時的公開身份是萊比錫「蘇德友誼之家」主任。

所以其實,我們發現,普京的特工生涯有可能相當簡單,因為KGB的特殊性,我們總是把過多的目光投向了普京這段「特工生涯」上了,甚至主觀腦補「一個從特工工作中優異者成長起來的普京」,但事實上有可能其實我們想太多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

其實細心看,我們可以發現,普京的簡歷有兩個特點:

1,普京的從政歷程的主要內容一直是「處理俄聯邦地方政治和聯邦政府」關係,不僅僅是他本身作為地方行政官時,一直在梳理對中央關係,一直作為一個中間人的角色。而上位之後,更是強勢整合中央—地方的權力結構。。。

2,普京從地方任命開始一直和「後蘇聯」時代的俄聯邦中立派和葉利欽俄聯邦本土集團(俄媒稱為「聖彼得堡幫」的葉利欽時代,並認為其延續到了普京時代,形成了西羅維奇體系,官方一直否認這個權力體系的存在)人士一直有關係,他在俄聯邦的升遷幾乎都是這個圈子的提攜與合作且升遷歷程相當順利。

其中,俄聯邦中立派由在蘇聯解體事件前後的「溫和民主派」學者和文人組成,其中大都成為了莫斯科和彼得堡地方行政人員,但其實缺乏行政經驗。

比如:聖彼得堡市長索布恰克就曾經提攜過普京,普京後來安全系統頭子,併當過助理伊萬諾夫,也是從彼得堡系統提攜上來的。

而葉利欽派系的接觸大致從鮑爾薩科夫開始,當時普京拒絕留任彼得堡副市長,正賦閑中,被任命為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負責法律處和俄羅斯境外財產。。

而第二次接觸,大概在於辦公廳主任瓦連京·尤馬舍夫,而此人是葉利欽的近臣,從此和葉利欽本人搭上了關係,

此後,普京又一次被葉利欽提升。此次普京被任命為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與地方關係事務。

他在此時已經開始了對分離主義的強力政策,開始鐵腕對付俄聯邦的地方行政體系。

而普京卻拒絕了進一步升遷,1998年7月25日,葉利欽簽署命令,任命預備役中校普京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本來,葉利欽打算提升普京為將軍,但普京拒絕了,他自己的說法是覺得不能服眾。。。後來99年還是去當了

但是96年—98年這段時間,普京已經完全融入了俄聯邦的中央權力體系。。

3,普京一直處於一個政治集團的「局外人」的身份出現,雖然出身KGB,但是在服役生涯後,極力洗清和KGB的關係,進入高校,當一個普通的高校行政人員。雖然一直和高校內的「溫和民主派」保持聯繫,但是在「蘇聯解體」這個大事件上刻意避開任何干係,在此期間裝聾作啞。大事件後,與葉利欽體系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但是在外,明面上從來忌諱表達自己是「葉利欽」的人。。。這是個很微妙的處事風格。。。

以上也就是我們能夠討論的了,不過,這裡最大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個人觀點分割線========================

「為毛葉利欽當時非得選普京。」

我們可以通過客觀分析去還原動機,我上面也已經做了些分析。。但是「選接班人。和「宏觀決策」不完全一樣,前者有明顯的私人性成分,而這個私人成分我們無從得知,但不知道這個的話,所有分析皆是「附會」。。。

不過有兩件事情非常值得玩味:

1,剛才提到的尤馬舍夫是葉利欽「親同父子」,當其總統辦公室頭子多年,以總統辦公室為核心,幾乎形成了葉利欽時代的權力體系。。而葉利欽卻在98年連根拔掉了尤馬舍夫在內的大半「聯邦系統內的舊部」,理由是「總統辦公廳不夠主動」。。這很突然。。

2,普京在行政職位上非常有能力,也很有成績,處事也算不錯,但是在處理「中央—地方」的關係,和打擊分離主義上,對於地方系統的手段過於鐵腕,雖然大家都默不作聲,實際上早已引得天怒人怨,故而,提攜普京為最高領導人未必是最佳決策,葉利欽後期俄聯邦內部不確定性很大,而提攜一個還未上台就拉到半數仇恨的普京,貌似風險不小。。

故而,個人不得不猜測下,到底是「葉利欽基於純粹欣賞普京的態度去提攜普京」,還是,「葉利欽因為某種特殊原因不得不提攜普京,只有這一個相對好的選擇呢」。。。

我個人傾向後者。。。


普京在KGB期間也只是行政管理人員,而非特工技術人員。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般人在說到KGB的時候,想到的都是暗殺、竊密、色誘等容易成為大眾小說內容的活動。事實上,情報機構和絕大多數的政府部門一樣,也有人事、會計、文秘等行政人員。這種行政管理工作在大多數情況與政府其他部門的方式是一樣的。

所以當普京回國後調任列寧格勒的政府工作人員時,從履歷和經歷上並沒有突凹之處,無非是以前管理特工專業技術人員,現在改為管理經濟、市政專業技術人員。

管理能力在很多領域是相通的,級別越高,跨行業的難度越小


不負責任的扯一句,負責安保系統的想上位簡直具有先天的絕對優勢好么?

1,掌握暴力資源,難以輕易扳倒。

2,大官小官的安全保衛工作都捏在他手心,想搞誰輕而易舉,事後比誰都更能做到不留痕迹,人脈也都是最給力的人脈。

3,既然負責這種事情,必然干過臟活,他是政治鬥爭的最直接操作人,幹了這麼久就算沒吃過豬肉也看了不少豬跑了,政治鬥爭那一套早就門清了,對內部權力派系,權力鬥爭一清二楚,知道該傍誰,誰什麼性格,怎麼控制誰,該用何種手段推動政治風向。

4,同上,干過臟活,所以大小官員,包括進入圈子的大小富豪的內幕把柄都一清二楚,威逼利誘起來不要太輕鬆,葉利欽退位之後保全了大部分財產沒被清算,這顯然就是跟普京達成的談判條件啊!

5,必須要說的,特工的個人素質,特工經受的訓練都是高強度的精英訓練,那一套本來就是針對政要的,知乎上有幾個問題是關於特工都學了什麼的,進去看看答案就知道,get到這些技能對奪權上位這種事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啊。普京才不是那種二把刀的特工啊!他是真刀實槍能當個特工用的特工啊!

6,除了第五條,「你懂的」幾乎都符合,所以當年他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你看直到現在,都已經大局已定的時候了,還在清理他的外圍,不敢下手。


特工分有政治前途的和沒政治前途的。

普京是特工,但是偏向屬於文職,並不是負責暗殺破壞之類的。

還有蘇聯後期蘇聯官員整體比較腐敗,有才識的人比較少。特工因為特殊原因,對人員整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再加上特工因為工作會接觸到國外的一些第一手東西。所以蘇聯解體後普京沒過多久就登基了。


斯巴達的公民還是那麼多,還是有,只不過是去做KGB了隱藏起來了,歷史上人口10萬的城市現在1000萬當然還是那個架構


可以看一部小說《重生寡頭1991》,雖然是小說,但私以為裡面能講明白關於蘇聯解體的所有問題,堪稱神作,對有些問題的刨析讓人恐怖,彷彿作者親歷.


胡亂想像一下:占士邦因為屢建奇功,升任行動組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再到MI6主管,退役後進入政界,當上了倫敦市的議員,倫敦市長,成為工黨的候選人,最後成為首相


純轉載,驗證其細節,超出我的能力

發信人: SmithAgent (NEO), 信區: GuoJiXue

標 題: 【故事】蘇聯的崩潰和重建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un Apr 6 12:57:57 2014), 站內

【 以下文字轉載自 EconForum 討論區 】

發信人: SmithAgent (NEO), 信區: EconForum

標 題: 【故事】蘇聯的崩潰和重建

發信站: 水木社區 (Sun Apr 6 12:27:40 2014), 站內

清明講的是祭祖,另一個作用則是傳承,

這是一個關於祭祖和傳承的故事。

能看懂的自然能看懂,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

這個故事屬於前蘇聯,可以查閱沈志華的蘇聯歷史檔案彙編:

http://iask.sina.com.cn/u/1724140650/ish?folderid=91529

故事開始於蘇聯的60年代,裡面有中國人不熟悉的蘇聯人,

蘇斯洛夫,維基百科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6%96%AF%E6%B4%9B%E5%A4%AB

摘錄:

蘇斯洛夫負責的領域相互聯繫而又多樣化,向他負責的黨的機構有:宣傳鼓動部、科學和院校部、文化和信息部、青年和社會團體部、兩個國際部、蘇軍政治部和對外人事部、真理報等;政

府機構有:文化教育部、國家出版委員會、國家電影業委員會、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報刊保密檢查總局、塔斯社等。此外,蘇斯諾夫還掌管蘇共黨的建設,理論研究,蘇共與外國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政黨的聯繫,有關他國政黨的情報(也就是說他掌握一定的獨立的情報資源,包括間諜)等。還包括領導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這是一個加強各國紅色政黨聯繫,協調行動,

交流鬥爭經驗的機構。有理由認為它部分承擔了蘇聯控制他國政党進而干涉他國內政的工作。

蘇斯洛夫在戰後一直處於蘇聯最高權力機關核心,相當於一位歷經中國毛、鄧、江三代並從未失去地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蘇聯不設政治局常委,只有委員。那些時常參加「政治局部分

委員會議」的就相當於常委)。

簡單來講,歷朝不倒的黨內頭號理論家和特務頭子。

介紹一個人物柯西金,

身份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即中國的總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4252.htm

還有他的新經濟政策,跟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很接近,即獎金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3696.htm

社會主義社會的改良,基本都是這麼幾步,

生產力落後時的配給制,

生產力開始發展後的工資制,

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後的獎金制。

蘇聯並不如現在宣傳所說的那樣僵化,

早在1964年柯西金的新經濟體制,

本質上就是一個希望把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完美結合的規劃,

獎金制本質上就是版上有些人建議的給國企員工的股份分紅,

蘇聯領導層並不是傻瓜。

正如中國的80年代所見到的一樣,

各式各樣的影子經濟如今天的影子銀行一樣風生水起,

改革的利益完全被工廠的管理層等經濟工作者奪走。

由於迅速分化的貧富差距,

勃列日涅夫獨掌大權後在70年代終結了新經濟制度。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

蘇共內部的經濟精英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資本主義體制下,

他們可以得到比供給制和工資制更多的利益,

在十幾年後,更加壯大的這個經濟精英利益集團的合力埋葬了蘇聯。

一隻從來沒有喝過血的老虎可以一輩子喝奶瓶,

但是只要喝過一次血,它就不可能回頭再去喝奶,

就是這個道理。

時間走到80年代,蘇聯已經不再是70年代挾石油紅利對西方採取攻勢的蘇聯,

以美國為首經過十年滯漲考驗後的西方國家開始進入全球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已經不再在體制上對國家資本主義的蘇聯有制度劣勢,

相反,開始調動全球資源向蘇聯進行圍追堵截,

蘇聯的生存空間開始被壓縮,雖然靠核武自保無憂,

但蘇聯內部高層已經開始明白,

即便佔有所謂的核心地帶,被困後資源斷絕崩潰是遲早的事情。

關於核心地帶和邊緣地帶的理論來自於麥金德和斯匹克曼:

http://baike.baidu.com/view/16761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95384.htm

蘇聯是最好的心臟地帶,並且威懾邊緣地帶,

這是蘇聯以弱抗強的地緣基礎,

這裡不討論馬漢的海權理論。

此時的蘇聯上層建築由幾個社會階層組成,

以黨政力量作為主體的政治精英處於領導地位,

而以企業經濟工作者作為主體的經濟精英處於被約束的地位,

大部分利益都被政治精英獲得,

但經過柯西金改革為這群人打開視野後,

經濟精英無法直接得到利益,則通過影子經濟獲得經濟利益。

發展到80年代,這已經是蘇聯體制內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

正如馬克思所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經濟精英已經獲得經濟權的掌控,

他們需要在政治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尋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就是一種必然。

在勃列日涅夫之後的兩位蘇聯最高領導,

契爾年科和安德羅波夫,

完全不敢忽略這群經濟精英的利益,

他們的改革政策,本質上就是經濟改革,政治改良,

通過逐步讓渡政治利益給經濟精英達到蘇聯政治和經濟上的平衡和一致性。

即便是安德羅波夫這種出身克格勃的蘇聯領導人,

一手打擊政治官僚的腐敗,一手壓制經濟官僚的貪污,

也無法壓制官僚系統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慾望,

經濟在這兩位任期上只有短暫的恢復,

這兩位的健康都前後迅速惡化,

直至戈爾巴喬夫上台。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以政治改革為先導,並不是憑空而來。

團結的政治精英足以壓制經濟精英,

但腐敗後的政治精英逐步被經濟精英收買、同化後根本就無法對經濟精英進行制約。

無法掌控局勢的戈氏對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同時放手,

實質上是帶來了蘇共官僚體系中政治精英和經濟精英的大分裂和大亂斗。

根據馬克思在百年前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論述,

由於俄國這種社會形態缺乏中產階級作為緩衝,

這種社會裡要麼集權,要麼動亂,沒有第三條道路好走。

在這種環境中,就演化出三種主流意見:

1.以契爾年科和安德羅波夫為主的改革和改良計劃,代表黨內中間派力量,即通過經濟基礎的改變製造政治上的讓步逐步推動政治改革。

2.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為主的主流派和激進派,代表經濟精英的力量,即通過政治改革放權給經濟改革,兩者的區別只是急一點還是緩一點的區別。

3.819事件的主體,傳統保守派,代表政治精英的力量,即希望繼續通過政治力量的掌控,讓經濟精英繼續老黃牛工作進行資本積累。

什麼是819事件看這裡:

http://baike.baidu.com/view/73724.htm

除此之外,還有一派非主流,即重生派。

這一派認為蘇聯的崩潰不可避免,打開國門後蘇聯傳統企業不可能是國外資本的對手,

俄羅斯人作為主體民族將失去對原蘇聯地區的統治地位,

並失去在世界民族中的競爭力。

為了避免在崩潰後局面不可收拾,必須早做準備以應對最差的結果。

與其無用的消耗資源去維護舊體制,

不如借其他人之手把舊體制砸的粉碎,

然後靠保留下來的資源在舊體制的廢墟上重建新蘇聯。

這種觀點在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基地》中也可以看到。

這群人的主體就是由蘇斯洛夫掌控的宣傳、文教、克格勃體系,

以及他們的大本營列寧格勒,這個城市在蘇聯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

是第二首都。

從安德羅波夫時代即80年代開始,這群人中的一大部分就開始根據蘇斯洛夫的親自安排,

脫離原來蘇斯洛夫和蘇共體系的掌控,

從基層開始開始向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分頭滲透,

普京、季莫申科、拉扎連科、舍爾科夫斯基等等都是這群人中的精英分子,

以這群人的特長和對蘇共體制的了解,去了哪個領域都會被迅速重用進入關鍵位置,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這些人是誰。

控制著社會每一個角落,以及蘇聯百萬邊防軍,

經歷蘇聯全程不倒的蘇共安全委員會的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306.htm

這群人基本來自於第九局以後的所謂非核心邊緣局。

進入戈爾巴喬夫時代以後,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席捲蘇聯原有的計劃經濟意識形態,

符合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經濟精英對傳統等級官僚階級的獲勝毫無疑義,

獲勝的標誌就是819事件,各大軍區和特種部隊、克格勃都對緊急委員會抗命,

名義上掌控著所有暴力機構的緊急委員會被徹底粉碎,

傳統保守派雖然把戈爾巴喬夫掀下台同樣完敗,

代表更加激進進行經濟改革的葉利欽取代了戈爾巴喬夫。

掌控著龐大蘇共黨產信息的內務部部長普戈被自殺,

直至今日,蘇共黨產和蘇聯外匯的去向依然沒有確實的證據,

當然,很容易想像這些東西去了哪裡。

要知道,蘇共黨產不屬於國企體系,

其資金、產權證明都屬於內務部留底,克格勃監督,

這場大盛宴中,即便內務部部長普戈被自殺,

重生派借克格勃之力,

到手的也不會少。

再看重生派在819事件的作為,

最根本的表現就是時任列寧格勒市長和列寧格勒安全委員會頭子(列寧格勒安全委員會的頭基本是蘇聯安全委員會的副主席身份)的索布恰克的表現,

這位在中國名不見經傳的人的另一個身份是普京的老師。

索布恰克的百度百科這裡:

http://baike.baidu.com/view/6247189.htm

看看普京的簡歷就知道,

他從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助理開始,

跟隨索布恰克步步高升為列寧格勒市長助理,

列寧格勒副市長。

完勝後的經濟精英需要鞏固他們的戰果,

除了在政治上消滅原來的政治精英和吸收同化部分政治精英,

收買知識精英論證改革的合法性和有利性,

下一步政策就是全面打造一個私有化階層獲得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支持,

加強經濟精英的地位。

在這個過程中,脫黨的克格勃精英階層一直冷漠的注視這些進程,

當然,也有很多叛逃國外的關鍵技術精英被釣魚、幹掉,

然後大量技術資料被克格勃掌控,

這也幫助克格勃成員不斷踏向經濟精英中更高的位置。

這群克格勃人以重建蘇共為任務,

並不在意蘇聯如何分裂和蘇聯人的受苦受難,

基本原則就是讓蘇聯人受難後才知道原有體制的可貴,

正如台灣人選過民進黨後有了比較,

才知道國民黨也還不錯。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向普京這樣快速的上升,

從普京的簡歷可以看到這群脫離克格勃的精英分子的典型上升路徑:

http://baike.baidu.com/view/765943.htm

90年前在德國做間諜,

90年回到列寧格勒大學當索布恰克的助手,

91年819事件時退出克格勃,

91年隨索布恰克任列寧格勒市長助理,外聯主任

94年隨索布恰克任聖彼得堡第一副市長,國際聯絡委員會主席,

當時列寧格勒改名聖彼得堡,任何一個外國元首出訪俄國都先去聖彼得堡與索布恰克溝通,後去莫斯科,

96年索布恰克市長落選並逃亡外國,普京進入俄羅斯總統辦公廳,

97年任總統辦公廳總務局長,負責一切資料和外聯,

三個月後任監察局長,負責監督地方實力派,

98年3月任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

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即第一副秘書長,徹底隔斷葉利欽對外發布命令的渠道,

7月任克格勃主席,

99年7月,索布恰克回到聖彼得堡爭奪權力,宣布將參與國家杜馬選舉,

99年8月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代總理

7天後就任總理,

99年12月任代總統,僅過了4個月,

2000年2月,索布恰克心臟病發作死亡,當然克格勃有很多方法讓人自殺和心臟病發作,

2000年3月任總統。

然後在看看國內媒體對普京四大支柱的介紹,這裡: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3/14/content_1365086.htm

西羅維基,聖彼得堡幫,統一俄羅斯黨,溫和改革派。

統一俄羅斯黨的前身,全俄羅斯運動、團結黨和祖國運動,三個組織的領導人就是盧日科夫和紹伊古,格雷茲洛夫,

有興趣可以去查他們的出身,代表地方勢力和溫和改革派的「人民議員」和「俄羅斯地區」小組也是統一俄羅斯黨的同盟。

其實還有一些,

來自於列寧格勒的東正教,宗教力量,

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和後任基里爾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88%97%E5%85%8B%E8%AC%9D%E4%BA%8C%E4%B8%96

http://zh.wikipedia.org/zh/%E5%9F%BA%E9%87%8C%E5%B0%94%E4%B8%80%E4%B8%96

還有這裡,普京的幾個朋友,金融力量:

http://gzdaily.dayoo.com/gb/content/2001-06/21/content_145651.htm

當然,統一俄羅斯黨並不是原來的蘇共,

情況也已經跟80年代做計劃的時候不同,

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環境都變了,

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

克格勃們離開蘇共的時候,

對於他們那一輩人來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而對俄羅斯的新生一輩來說,

個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

他們可以跟隨克格勃們去獲取權力,

卻不願意犧牲任何個人利益,

拜金主義腐蝕了一切,

人民的力量決定一切,

並不由政治家的個人意志為轉移,

簡單來講,這個政治家不願意做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利益集團分分鐘就可以推出來另一個替代品。

這導致統一俄羅斯黨和蘇共的不同。

也是普京和季莫申科們分道揚鑣的原因。

初衷已經被違背,

人和事都已經不是以前那樣,

但是世界還需要繼續向前走。

俄羅斯通過東正教的宗教力量替換了蘇共的共產主義思想,

克格勃為核心的統一俄羅斯黨取代了蘇共。

從某個角度看,

蘇聯已經在普京手上重建,雖然不是原來的樣子。

故事講完,配視頻:

普京競選的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3Nzk1MDgw.html

還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3ODY5MTYw.html

--

※ 來源:·水木社區 http://newsmth.net·[FROM: 111.206.51.*]


很多國家領導人都還去鄉下插過隊呢!關鍵是人家根正苗紅!


爺爺是斯大林的廚子


建議看一部紀錄片 How Vladimir Putin came to power


...能讓人看出是特工的特工會是特工嗎...


推薦閱讀:

TAG:俄羅斯 | 蘇聯 | 普京 | 克格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