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末 顧炎武 王夫之 黃宗羲 等人思想?

可不可以看成盧梭伏爾泰的東方版,作為同明末資本主義萌芽相適應的啟蒙思想?


首先對於明末資本主義萌芽,其實學界一直都是有爭議的。這裡先不展開討論。

三大家的想法可以看作是傳統知識分子從歷史,文化,教育,行政,軍事,思想,地理上對中國儒家社會結構的一次大反思,他們的口號是「經世致用」。

這股思潮在國內最大的影響是開啟了實事求是的學風,尤其是顧炎武的《日知錄》直接開啟了清初的樸學風氣。王夫之在史評著作《宋論》中對漢民族思想文化生活的深刻反思與批判。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里則設計了理想中國的國家機器結構:皇帝由公推產生,國家以宰相為首的內閣實行管理,學校是最高權威機構(而非宗教)。

明末的抗爭以儒家知識分子的總失敗告終。三人的思想都是出自於儒家的原旨(不是統治集團改造過的理學),同時高度結合現實,視圖提出的儒家社會的出路。他們思想的原動力不是資本主義萌芽,而是亡國與救國實踐失敗後的痛定思痛。他們的治國理念與西方和近代是有一些契合的地方,這也是近代革命浪潮中三家之書重新收到重視的原因。但應該看到這些思想完全是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產物。

在清朝很長一段時間只繼承了他們求實的治學方法,卻因為政治環境的原因沒能發揚他們社會文化改造的宏願。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抑制,而是因為儒家文化被滿清統治者全面接受被知識分子當作了勝利逆襲,於是在文獄壓力與自欺欺人的意淫中,整個社會便對三家所深刻洞見的問題視而不見了。


先簡要答:三大家開始反思,離啓蒙還算不上。

言及先輩,找資料後再完善


中國現在講什麼資本主義了都是在套西方的概念,假使沒有西方的衝擊,中國也會走自己的道路,不得不說明朝的滅亡對當時漢族知識份子的巨大衝擊,促使他們開始思考社會變革的問題,就正如宋朝的程朱理學是對當時的反應一樣。


我覺得吧,明末這個資本主義萌芽這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商榷的,像機工、機戶的,在元朝就已經出現了,說是資本主義萌芽,與義大利當時的萌芽相比,是很不健全的。

其次,這三人被譽為反專制的思想家,似乎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他們也僅僅是儒家的新發展,儒家在南宋高舉道統論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君主制有制約的,他們講三代之時的聖主視為完美典範,這既要求君主學於聖賢,又使君主受制於聖賢,因此批判君主,也可能是按照以前道統的路子來的。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看法,見識淺薄,望諒解,並懇請各位斧正。


顧和黃推舉韋小寶當皇帝,你感受一下。

摺疊我吧……


推薦閱讀:

明朝對西方啟蒙運動產生過大的影響嗎?比如曾經的「中國熱」?
南京哪些地區命名跟明朝有關,有哪些歷史或者野史的?
漢、唐、明時期漢人服裝飲食生活習俗等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有那些差別?
後金的核心部隊究竟是什麼兵種?

TAG:明朝 | 歷史人物 | 歷史學 | 思想史 | 顧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