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月球旅行記》的藝術造詣和影史地位?

視頻封面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視頻


謝邀

我是看了斯科塞斯的Hugo之後把這部片子翻出來看的

眾所周知斯科塞斯的電影往往表現的是暴力、黑幫等問題

Hugo又是一部如此「童心未泯」的電影

在電影里,斯科塞斯致敬了若干部老片,而最為明顯的就是這部月球旅行記了

我在想,是怎樣的一部電影,能讓斯科塞斯如此著迷呢

看完了之後我有了答案

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

不僅僅是因為它第一次運用了淡入淡出,多重曝光等等技術,開創了很多先河

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梅麗愛是處於巔峰時期拍攝的這部電影,這部片預算是10000法郎,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月球旅行記就相當於今天的阿凡達

但它又不僅僅是阿凡達那麼簡單

不知道斯科塞斯是不是在童年時期看的這部電影,從此在他的心裡播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

我想當年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吃驚地張大嘴巴

要知道,這是一部1902年的電影,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也是在67年之後

這部電影把我們的夢變成了現實,讓我們在這樣的夢裡不願醒來

如果我出生在那個年代,我想在看到它的時候我會淚流滿面

可以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在於,在他之後,電影才真正變成了造夢的工廠

謝謝你,梅麗愛


盧米埃爾的電影開創了一個時代,但是他和愛迪生都基本把電影看成一個記錄工具。當時幾乎所有的影人都是如此。

中國最早的電影《定軍山》也是記錄。

梅里愛,再次開啟的電影的想像力時代,即證明了,電影的本質不是記錄,而是創造。

在舊時空上創造新時空的可能,可以說「重新發明電影」。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在藝術形式中,最具有創造力的形式,還是電影。


上電影課看過但是不記得討論的內容了。我當時看的時候第一感覺是有很多當時的stereotype,比如科學家的形象和占星師一樣,女人排成隊穿水手服,然後月球上的「外星人」其實是以部落土著為原型的,這些設定和表現多多少少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對科學,女性,外族的偏見,而且感覺導演極盡所能地用電影的特效來娛樂觀眾。可是裡面的童心絕對是有的,我記得最深的就是那個火箭著陸在月球的臉上,她一臉憂鬱,那個畫面好像成為了經典,有種超現實主義的趣味呢。

插播個廢話,電音組合air曾經發了一張同名專輯,也是以這個電影為靈感創作的,而且裡面的音樂和情節都可以相對應起來,非常有意思,我很喜歡~~~


歡迎關注微博,作業相關。


如果你看過了我推薦的《雨果》,那麼來看這部作品自然正常,因為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真正意義上去關注這部偉大的科幻作品,之前我鬧腦海中里程碑的科幻作品因該是《銀翼殺手》。如果你沒有看過《雨果》從其他途徑了解了這部作品說明你應該是個電影愛好者。

這部1902年改編自凡爾納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全片只有14分鐘,在今天早就已經登上月球的我們看來,拍攝簡陋,劇情荒誕無聊,但它也是真正的第一部科幻電影。他們的魅力絕對不是所謂的劇情,技術,而是想像的開端,是這些偉大作品的出現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電影可以這麼拍,原來我們的想像力沒有限制。

電影可以說是我們夢想的延續,而科幻電影則是電影中的極致。它們的魅力就在於展現了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探索和未知的無限可能。人類的想像力是無限的,這些奇妙的想像在電影中得到的實現,更奇妙的在於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那些曾今只能在銀幕上出現的場景可能在現實中可以實現。比如說這部《月球旅行記》中對登上月球的想像,在幾十年後人們就實現的登月,雖然月球上沒有奇奇怪怪的生物,但不也是一種奇妙的預言嗎?

相比於100年前的我們,有更好的拍攝技術,更好的電影,但偉大的作品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就像我們現在引以為傲的3D技術,可能在100年後,人們再看《阿凡達》的時候。和我們現在看這部《月球旅行記》是一樣的心態,他們可能也無法體會我們第一次看到3D電影的興奮,但它們都在電影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腳印,沒有它們勇敢的嘗試就不會有之後更優秀的作品的誕生。

希望在欣賞這部電影之前,你可以多去了解一下早期電影的歷史,了解偉大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的故事,當然就像開頭所說的《雨果》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更了解電影才能更好的欣賞電影本身的魅力。

來源:經典電影看2遍公眾號(需要《雨果》、《月球旅行記》電影的可以關注)。

http://weixin.qq.com/r/sS10bFzEJQFarRgP93i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鍾楚曦在《芳華》里的表現?
不害怕劇透的人有什麼特質?
有哪些類似於王牌特工這類可以被當成英倫風服飾教學的電影?
如何區分電影敘事結構的線性與非線性?
中國未來影視劇中的演員的表演水平還能有保證嗎?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