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郎咸平對電力的理解有哪些錯誤的地方?

請參看《郎咸平:全民本來可以免費用電》:

裡面有視頻。

視頻封面20120526《財經郎眼》:山東首富挑戰國家電網[財經郎眼]視頻

郎咸平說,發改委每年協調電企和煤企搞了限價煤,也叫合同煤,希望降低電價。但是電價卻不降反升。我們發現透過合同煤每年補貼電廠2430億元。

於是,他建議:「政府取消合同煤,不要補貼電廠,所有電廠全部用市場煤,2430億元就用來補貼全國老百姓電費。」並且推測,倘若這一政策施行的話可以做到「全民幾乎免費用電」。


一、魏橋電廠的電價低是有原因的:1.漏繳各種稅費。(這是國家監管的問題)2.缺少必要的環保設備。(比如脫硫裝置,省長都點名批評過)3.輸送距離近,線損低。(你讓它輸送個幾千公里試試,建個升壓站,再建個降壓站,再把線路鋪好。)

二、郎教授建議讓民營企業搞下游的銷售。電網是不能重複建設的,假設甲小區原先一直由電網1供電,後來甲小區居民覺得電網1的電價太高,邀請電網2來給小區供電。這時電網2有兩種選擇:1.鋪設自己的線路。2.借用電網1的線路。如果選擇1的話那建設線路的資金從哪裡來?還是要加到電價里去。如果選擇2的話電網1憑什麼要把自己的線路租給電網2用,就算電網2用高租金(高過電網1給甲小區供電的利潤)租到了線路,那租金還是要算到電價里的。我認為就算許可民營企業搞下游的銷售,也沒有什麼企業敢進入這個行業。首先電網建設投入巨大、資金回收慢,這不是一般的企業能夠負擔的起的。其次作為一個公共事業型企業應該接受電監會和用戶的監督,對用戶的用電需求做出必要的保證,這對於一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來講是一副腳鐐。

三、郎教授建議允許民企進入發電行業。這個是提到點子上了,這個真可以有。這樣能使發電市場產生充分的競爭,這樣電能的出廠價才能真正的降下來。但是問題又來了,由於電能的特殊性---它不能大規模的儲存(蓄能水電站算是一種儲存方式)。所以發電廠的發電量是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的,一天當中每段時間的用電量有升有降,這就意味著有些電廠(調峰電廠)的機組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停機開機。也就是說電廠的開停不是電廠能說了算的。對電網來講當然是誰的電價低我買誰的電,當各個發電廠的電價已經降至很低,接近成本時,成本高的電廠就會關閉。民營發電企業可能覺得已經無利可圖了,就會離開這個行業,最終還是要國家來承擔這個責任。而且大家誰都不想擔當調峰電廠這個角色,國有發電企業理所應當的承擔起這個責任。繞來繞去留下的還都是國企。

思來想去的寫了這麼多,不知道有用沒用。現在的電網企業確實存在問題,但電網企業也為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家也都在電網的改革出謀劃策,電網企業自己也在加快改革的速度,希望有一天能得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吧。


郎教授遇到的問題是:電力供應作為商品,是極其特殊的。首先,電力作為商品,是不能存儲的,只能要多少發多少。拿一個徑流式水電站做例子,2台機組能夠發1萬千瓦,但是現在電網只要7千,它就必須停運一台機組,那些水就一部分嘩嘩白就走了。水庫發電的調節能力強點,但是也有這種情況----有水的時候不要那麼多電,沒水的時候要電發不出來。所以火電在我們電網的比例是很高的,因為煤的儲存是相對容易的,火電機組的調節也相對靈活。第二,我國是廠網分離的模式,就是發電廠和輸電網是分開的。這就導致了兩個層面的分離,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相對獨立,電又是一種非常即時的商品,因此中間需要特彆強大的職能部門相協調。這就是為什麼,夏季高峰負荷的時候,電廠說沒有煤,或者煤緊張的時候,國家都要出面干預。因為他們這個時候不生產,電網立馬就要癱瘓,到時候老百姓也用不了電,這就是壓負荷。當然。發電廠也會考慮他們的效益。按照一般商品的理論,商品奇缺的時候,商品會漲價,然後會大量生產,然後商品充足,然後商品降價,讓後減少生產。發電廠也知道這個規律,但沒有辦法執行,因為這個價格槓桿不在他們手裡,他們不能調節。於是,就有了更加奇怪的現象,商品奇缺的時候,他們反而沒有生產積極性,相反的在這個時候要政策,要補助。第三,我們沒有放開電價,卻放開了煤價。煤價漲了,發電成本增加了,電力沒有變,於是發電越多,虧本越多,他就更不想發電了,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期,虧本更多。國家於是採取折中做法,強制煤炭企業用低價賣給發電企業電煤,保證發電企業的運轉。但是煤炭企業又不傻,高價煤不去賣,去賣低價煤?於是不斷的推脫。無奈,國家對發電企業補貼,保證電力正常生產。第四,所謂免費的用電是怎麼算的?是說這個2430億的補貼,總在老百姓的身上,我們就可以免費用電了。這個真是太天真了。為什麼要補貼?是因為發電廠虧損。為什麼虧損?是因為煤炭價格貴。為什麼煤炭價格貴?是因為生產用煤的增加導致的價格聯動。我們把這2430億補貼給力老百姓的電價,難道真的就可以免費用電了嗎?我的答案是,老百姓不僅不能免費,而且可能連電都用不了了。為什麼?因為根本問題一個沒有解決,發電廠大面積虧損之後,停止生產,電網只能壓負荷,於是夏天的空調,冬天的電暖氣都不能用了,要電費補貼幹嗎?第五,這裡面還有一個價格槓桿的作用,是不是放開就好了?這個也是很危險的。開始我們說過,電是一個很特殊的商品,有很大的即時性。就現在舉例來說,煤價漲了,放開電價後於是電廠的發電價格也會跟著漲,發電價格漲了,電網企業的成本大了,於是電網企業也要跟著漲價,於是我們用的電力也會漲。這個價格如果是市場調節的話,可能人們會以為它會降下來的,其實,怎麼可能?就跟石油石化一樣,他們降了嗎?沒有啊,只是總體上漲,個體波動而已。為什麼?因為,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買方市場,我們沒有選擇。誰家裡有五塊電錶,一個供電公司一塊,五個開關切換,今天我想用那個就用那個,哪個便宜我就用哪個!如果這樣,他們可能真的會降價了。第五,有選擇會不會好點?當然會好點,但是,也不會太好。美國有很多的電網公司,很多發電公司,都是私人的。他們有一套相當複雜的運算,來確定每天的最終電價。但不管他們是如何運轉的,都是按照價值規律辦事的。每個企業的核心就是利潤率,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怎麼做?一是要盡量減少生產投入,二是要充分利用價格槓桿,捂盤惜售。結果,造成電網發電設備,年久失修,發電容量年年不足,這樣才會給企業帶來效益。更加關鍵的一條是,有的地方電價年年上漲,高的離譜。加利福尼亞的大停電事故就是由此開端的。

總之,壟斷有壟斷的好,競爭有競爭的壞,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照搬照抄也不是辯證的分析方法。


發電廠已經是比較充分地競爭了,但是問題在於下游電網和銷售依然是壟斷的。


電力這種行業還是國家壟斷好,國家在政策上的實施力度是關鍵


1.沒什麼錯誤——只是針對具體的事情在媒體上的評論,當然很籠統,但也是實情。

2.如果要實施肯定要有配套的一系列方法,不可能無差別的全部免費。


推薦閱讀:

為什麼郎咸平教授的話每次都能很好的應驗,但政府卻每次都不聽卻呢?
如何看待《財經郎眼》中郎咸平對於比特幣的觀點?
宋鴻兵和郎咸平被投資者追著打,那對於一個學生有必要閱讀貨幣戰爭和郎咸平的書刊嗎。?
從學術方面,應該如何評價郎咸平?
為什麼郎咸平在《財經郎眼》中說不看好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卻沒崩潰?

TAG:電力 | 郎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