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的文筆是否遜色於射鵰和倚天?
按理說,寫於射鵰之後,文筆應該有所提升,可不知為什麼總覺得語感,節奏感有所下降,是這幾大長篇里文筆最次的一部……
比如總出現楊過「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就很方……
還有對完顏萍狂吻上去,還是咋滴,個別地方沒有感情鋪墊,讀著著實有點尷尬……
————————————————————
鑒於大家討論熱情的需要,補充一下問題,神鵰裡面人物感情大部分情節確實寫得很好,但題主還是覺著很多重要人物處理極其粗糙。
首先比如四絕,看完射鵰知道了神鵰有後續,還想著四絕繼續會有怎樣出彩的表現呢,結果洪七公和歐陽峰這樣最出彩的角色就這麼剛出場就死了,後續情節全沒了,讓我期待了好久,瞬間又失望了(雖然我不否認七公和歐陽峰華山論戰寫得極好,感慨極深,只是認為情節設定上浪費了人設)
其次陸無雙和程英,可有可無的兩個角色,不否認寫得很飽滿很立體,但這和有沒有浪費人設是兩個概念
總之感覺很多地方情節撐不起來
神鵰的問題不是文筆,是故事。單從文筆來說,神鵰其實是偏華麗甚至有點雕琢的,但限於情節和主要人物皆沿襲射鵰,作者又愛惜羽毛,能騰挪的空間就不太大。而且當時金庸在現實中也很忙碌,也沒餘裕在人物情節上下功夫。這樣神鵰就不可避免的寫得花一點。金庸在倚天里寫渡難斗楊逍,大半勁力在和殷天正硬拼,黑索招式只好偏於花哨。神鵰的窘境,正是如此。後來金庸也學聰明了。倚天和神鵰之間,拉開了七八十年。這段留白一向被金迷公認為最有想像空間最有故事的留白。其實好就好在老金沒寫。
文筆沒變,主要是舞台布景和角色配置比較簡陋,是劇本的問題。
絕情谷占的篇幅過多。比重這麼大的一個場景,實際劇情人物只有公孫止一家三口。
配角描繪有失水準。比如蒙古三傑瀟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的出彩程度遠比不上彭連虎四人組,耶律齊、完顏萍、程英這種具有巨大潛質的角色被浪費掉了。
多角戀刻畫一般。楊過和幾位女配的糾葛遠比不上倚天的周趙之爭,炮灰太多。
楊龍的絕世戀情實際到第三本就結束了,後期宕開一筆捧出郭襄這個經典角色,無奈出場太晚。
神鵰是我讀的第一本金庸,還是很有感情的,但確實不如射鵰,更不如倚天。
另,楊過前期很不討人喜歡,我讀的時候年紀小(12歲),感覺沒啥,年齡大了可能不適應。
我一直覺得文筆是個主觀的觀念。
比如題主所說的兩處,楊過突然哭出來那一處,在我印象里是寫得很好的一段,好到我自己寫小說的時候還特意去借鑒了一番……
黃蓉見他神色驚疑不定,拉著他手,叫他坐在身邊,柔聲道:「過兒,你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若是問你,料你也不肯說。不過這個我也不怪你。我年幼之時,性兒也是極其怪僻,全虧得你郭伯伯處處容讓。」說到這裡,輕輕嘆了口氣,嘴角邊現出微笑,想起了自己少年時淘氣之事,又道:「我不傳你武功,本意是為你好,那知反累你吃了許多苦頭。你郭伯伯愛我惜我,這份恩情,我自然要儘力報答,他對你有個極大的心愿,望你將來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我定當儘力助你學好,以成全他的心愿。過兒,你也千萬別讓他灰心,好不好?」
至於為什麼好,是因為這裡的黃蓉非常慈柔,給人的感覺非常溫暖。楊過被師父誤會,又被李莫愁污衊,和陸無雙完顏萍等姑娘相處也是磕磕碰碰,這時遇見年齡和自己母親相近,又溫柔美貌的黃蓉誠懇地對他說話,他會感動得哭我覺得是情理之中。
而從結構上來說,此時楊過和郭靖黃蓉關係的轉好,和後來他們的分歧和衝突產生了一個反差,更具有戲劇性和感染力。
至於親完顏萍眼睛的那段,我覺得也是寫得很好的。篇幅所限,就不具體分析了。
而且《神鵰俠侶》,我一直覺得是金書中被嚴重低估的一部。因為假如沒有《神鵰俠侶》,那麼郭靖黃蓉的故事就會停留在這裡:
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南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處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也就是說,男女主角鬧了半天,最後敵軍頭子病死了,他們踏著滿地屍骨回家開心隱居了,故事就結束了。
沒有什麼「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沒有什麼「襄陽城要緊,還是你我的情愛要緊?」這樣蕩氣迴腸的話。只留下兩個「鴛盟得諧」的少男少女的身影。
許多人說,《神鵰俠侶》寫得真蘇,作者把上一部男女主角都拿出來給楊過做背景。這個觀點是我完全不同意的。不覺得故事停留在《射鵰英雄傳》結尾,止步於郭靖黃蓉的隱居,才真的是毀了這兩個角色么?
而且在《神鵰俠侶》里,作者真正站在了一個比較客觀的立場上去寫作,主角楊過不再是唯一光輝燦爛的角色,主角也不再在任何時候都代表絕對的正確,因為小說里有比他立身更正的郭靖存在,而楊過在和郭靖作對的劇情里,作者是非常大膽地對主角抱有批判態度的。
郭靖夫婦適才短短對答的兩句話,聽在楊過耳中,卻宛如轟天霹靂般驚心動魄。他決意相助郭靖,也只是為他大仁大義所感,還是一死以報的想法,此時突聽到「國事為重」四字,又記起郭靖日前在襄陽城外所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幾句話,心胸間斗然開朗,眼見他夫妻倆相互情義深重,然而臨到危難之際,處處以國為先,自己卻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與小龍女兩人的情愛,幾時有一分想到國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極了。
除了《神鵰俠侶》,有幾部作品金庸敢如此用力地批判主角的?
另外,《神鵰俠侶》還有幾個點選的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金書中最振聾發聵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是出自《神鵰俠侶》,並不是出自其他任何一本書。而且《神鵰俠侶》非常大膽地把「殺父之仇」和「侵略之恨」放在一個天平上讓楊過選擇,要重孝報仇就是對國家不忠,要對國家忠誠就是對父親不孝,這選擇才是《神鵰俠侶》思想的精華。
其次,《神鵰俠侶》在刻畫女性角色上,是非常成功的。程英和陸無雙雖然都喜歡楊過,但她們彼此的姐妹情也是金書中少有的女子之間感情的描寫,而且她們的行動也很有自主性,並非完全圍繞男主;郭襄作為後期出場的女配,描寫得生動形象,而不像《射鵰》里華箏和程瑤迦一般輕易就淪為醬油角色;黃蓉的設定也很精彩,她的身上體現了中年女性遇到的危機和成熟的風範(這點此文後面我會詳細分析)。
至於小龍女,金庸更是很難得地刻畫了她從一個不諳世事,不懂感情只知師命的仙女,往有血有肉,有獨立思想的女子形象的轉變:
初期的小龍女,她為了師父的遺囑,把楊過放出墓後,自己選擇不顧性命留下來和師姐同歸於盡,是一個堅定,卻又相當墨守成規,有些盲從師命的角色:
楊過隨著小龍女穿越甬道,奔出古墓,大喜無已,在星光下吸了幾口氣,道:「姑姑,我去放下斷龍石,將兩個壞女子悶死在墓里。」說著便要去找尋機關。小龍女搖搖頭,道:「且慢,等我先回進去。」楊過一驚,忙問:「為甚麼?」小龍女道:「師父囑咐我好好看守此墓,決不能讓旁人佔了去。」
楊過道:「咱們封住墓門,她們就活不成。」小龍女道:「可是我也回不進去啦。師父的話我永遠不敢違抗。可不像你!」說著瞪了他一眼。
但後來受到楊過的影響,小龍女的思想也在慢慢蛻變,慢慢地,她已經能辯證的看待師命和感情,對於她這個角色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成長:
楊過心想:「此刻咱二人已結成夫妻,即令立時便死,也已無憾。」原先防備群道闖入阻擋之心登時盡去,向小龍女笑道:「我是全真派的叛逆弟子,武林間眾所知聞,你卻也是個大大的叛徒。」小龍女道:「是啊。師父不許我收男弟子,更不許我嫁人,我卻沒一件遵守。咱二人災劫重重,原是罪有應得。」楊過朗聲道:「叛就叛到底了。王祖師和祖師婆婆英雄豪傑,勝過你我百倍,可是他們便不敢成親。兩位祖師泉下若是有知,未必便說咱們的不是!」他說這番話神采飛揚,當真有俯仰百世、前無古人之概。
對小龍女的描寫而言,我特別喜歡這一段。雖然很多人說,笑了的小龍女仙氣全失,既然是仙女,就該冷漠少言。但我覺得走下神壇的小龍女,才是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這一下喜極忘形的連翻筋斗,乃楊過幼時在終南山和小龍女共居時的頑童作為,十年來他對此事從來沒想過,那料到今日人到中年,突然又來這麼露了一手。只是他輕功精湛,身子在半空中嬌夭騰挪,自然而然顯出了上乘輕功。小龍女縱聲大笑,甚麼「少語、少笑、少喜、少樂」的禁條,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最後再談談《神鵰俠侶》裡面一個很多人忽略了的深刻的地方,就是關於靖蓉夫妻關係的描寫。一般的小說不論是武俠還是言情,往往都止步於「男女主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對於婚後的柴米油鹽,往往避而不談。但《神鵰俠侶》則不偏不倚地把恩愛夫妻在婚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現實的問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比如下面這一段,夫妻在子女婚配上觀念的衝突和解決(因為實在寫得太好,所以完全引用了,篇幅有些長):
待楊過回出外艙,郭靖說道:「我向來有個心愿,你自然知道。今日天幸遇到過兒,我的心愿就可得償了。」當年郭靖之父郭嘯天與楊過的祖父楊鐵心義結,兩家妻室同時懷孕。二人相約,日後生下的若均是男兒,就結為兄弟,若均是則結為金蘭姊妹,如是一男一女,則為夫婦。後來兩家生下的各為男兒,郭靖與楊過之父楊康如約結為兄弟。但楊康認賊作父,多行不義,終於慘死於嘉興王鐵槍廟中。郭靖念及此事,常耿耿於懷。此時這麼一說,黃蓉早知他的心意,搖頭道:「我不答應。」
郭靖愕然道:「怎麼?」黃蓉道:「芙兒怎能許配給這小子。」郭靖道:「他父雖然行止不端,但郭楊兩家世代交好,我瞧他相貌清秀,聰明伶俐,今後跟著咱倆,將來不愁不能出人頭地。」黃蓉道:「我就怕他聰明過份了。」郭靖道:「你不是聰明得緊么?那有甚麼不好?」黃蓉笑道:「我卻偏喜歡你這傻哥哥呢。」郭靖一笑,道:「芙兒將來長大,未必與你一般也喜歡傻小子。再說,如我這般傻瓜,天下只怕再也難找第二個。」黃蓉刮臉羞他道:「好希罕么?不害臊。」 兩人說笑幾句,郭靖重提話頭,說道:「我爹爹就只這麼一個遺命,楊鐵心叔父臨死之際也曾重託於我。可是於楊康兄弟與穆世姊份上,我實沒盡了甚麼心。若我再不將過兒當作親人一般看待,怎對得起爹爹與楊叔父?」言下長嘆一聲,甚有憮然之意。黃蓉柔聲道:「好在個兩孩子都還小,此事也不必急。將來若是過兒當真沒甚壞處,你愛怎麼就怎麼便了。」郭靖站起身來,深深一揖,正色道:「多謝相允,我實是感激不盡。」黃蓉也正色道:「我可沒應允。我是說,要瞧那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郭靖一揖到地,剛伸腰直立,聽她此言,不禁楞住,隨即道:「楊康兄弟自幼在金國王府之中,這才學壞。過兒在我們島上,卻決計壞不了,何況他這名字當年就是我給取的。他名楊過,字改之,就算有了過失,也能改正,你放心好啦。」黃蓉笑道:「名字怎能作數?你叫郭靖,好安靜嗎?從小就跳來跳去的像只大猴子。」郭靖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黃蓉一笑,轉過話頭,不再談論此事。
這段里郭靖對黃蓉說話的語氣,以及黃蓉對郭靖的評價我們能看出來,他們是非常恩愛和甜蜜的。但是恩愛的夫妻也會有談不攏的地方,因為雙方的立場和觀念,始終是有區別的。
在郭靖眼裡,楊過是義弟的兒子,他身上寄託著郭靖楊康的交情,郭靖是從郭家和楊家的世交的角度看,認為該把女兒許配給他。
而黃蓉則是從女兒的終身幸福的角度來考慮,又因為不喜楊康而憂慮楊過人品,於是決定觀察他,而非匆忙答應兩人的婚事。
說白了,郭靖是從男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他眼裡是孝和義,是自己的責任。而黃蓉則是從女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她擔心的是孩子的幸福。郭靖錯了嗎?黃蓉錯了嗎?誰都有自己的道理。這描寫何其真實!
隨著年紀的增長,看身邊人夫妻相處,會發現《神鵰俠侶》里這段描寫,實在是太寫實。許多家庭里夫妻的分歧,也是類似的情況,男人總是想為大家,尤其是為自己的親朋好友謀福利,而女人則更關心自己小家的利益。而這東西有對錯嗎?
我覺得金庸能觀察到這一點並寫出來,是很難得的。事實上,《神鵰俠侶》里描寫了好幾對夫妻,比如武三通武娘子,比如陸展元李莫愁何沅君,比如公孫止裘千尺等等,他們的感情模式都是有不同的,但又是寫實的。雖然有一些描寫會顯得有些消極,但深挖一下,其實能看出金庸對人生和婚姻的非常深刻的體會來:
「我獨個兒在江湖上東闖西盪,有一次追殺一個賊人,無意中來到這絕情谷,也是前生的冤孽,與公孫止這…這惡賊…這惡賊遇上了,二人便成了親。我年紀比他大著幾歲,武功也強得多,成親後我不但把全身武藝傾囊以授,連他的飲食寒暖,那一樣不是照料得周周到到,不用他自己操半點兒心?他的家傳武功巧妙倒也巧妙,可是破綻太多,全靠我挖空心思的一一給他補足。有一次強敵來襲,若不是我捨命殺退,這絕情谷早就給人毀了。誰料得到這賊殺才狼心狗肺,恩將仇報,長了翅膀後也不想想自己的本領從何而來,不想想危難之際是誰救了他性命。」說著破口大罵,粗辭污語,越罵越凶。
比如裘千尺人生的悲劇,難道不是不少女強人遇到的窘境么?既殘酷又真實。反正這段我看了是完全忘不了。
總結一下,許多人說《神鵰俠侶》只寫了愛情,我不同意。說《神鵰俠侶》主角不生動,配角寫得不立體,我也不同意。我倒是覺得,這本書主角成長頗大,不少配角和小人物的故事也十分精彩和耐人尋味,值得深挖。
個人覺得神鵰俠侶的文筆還是一如既往的棒,這本書主要的問題在於邏輯不嚴密,這一點趕不上射鵰。比如楊過所謂的殺父之仇明明可以說清楚的,但一定要拖到楊過兩鬢斑白才從柯鎮惡那裡知道真相,很大程度上靠這個誤會來推動情節發展;黃藥師那麼愛女兒的人,為了配合劇情居然十六年不見黃蓉,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還有金輪法王這個反派boss遠遠趕不上歐陽鋒,書里旁白吹的武功如何如何高,但為了配合楊過出彩,多次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莫名其妙的慘敗,這也造成了神鵰的武力值相對混亂。
造成這些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和射鵰年代間隔太近,續書總是不好寫的,為了照顧新主角難免會出現邏輯漏洞。金庸寫倚天的時候就學乖了,刻意拉開時間段,等到神鵰中的主角都死光了故事情節才真正展開,下筆也就少了顧忌。
孔鯉先生貌似被知乎封了,答不了題吧。
先說看法,確實有尷尬的部分,我認為這主要是金庸急於求新,且傾注了自己的幻想而產生的。
就看楊過,這個角色是完全不同於之前的,金庸以前寫的主角都是正人君子,一心向善,從來沒有這種離經叛道,至情至性的,這是一個好的嘗試,但要描寫好就沒那麼輕鬆了,會有一些誇張成分。在這點上,射鵰的黃藥師其實一樣,都是經常大哭,狂笑,動不動甩人兩耳光等……只不過黃藥師是配角,給題主的觀感怕沒有楊過強烈順便一提,離經叛道的塑造最成功,應該是令狐沖《神鵰》本身具有比較強的浪漫色彩,這點在男女主的設定上也看得出來,都顯得有些虛無縹緲,一點不接地氣,像是金庸年輕時寫的作品一樣,充滿了少年人的幻想金庸自己也說過楊龍愛情不怎麼真實既然如此,可能金庸當時也並不很注重邏輯,所以才會有一百多歲會通靈的雕,莫名其妙的一見楊過誤終身,折騰來折騰去的楊龍……這些都是神鵰比較受詬病的地方,但是讀者看的爽,作者也寫的爽,何樂兒不為?
而且拋開這些,神鵰的開創性還是很大的,包括武功方面:獨孤求敗的幾個境界, 立意方面: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等等所以把它排在六大長篇之末,還是有點冤了,文筆雖不及倚天,但比起射鵰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不止如此。
這個問題談起來很廣泛。借用張公子的描述:
在金書十四卷里,張公子將《神鵰》的語感,僅排在《碧血劍》前。
我很認同。究其根底,不在於《神鵰》在落筆前的故事構思不好,人物預設不好,或是筆力不好。前兩者,都是超越《射鵰》的,後者在修訂中也相差無幾。但是金庸的文筆,卻是種為故事服務,以準確優雅、生動厚重為特色的文筆,故事本身敘述的層次與遞進,是反過來作用於文筆的質感。
《神鵰俠侶》,據說是日更的。
《射鵰》較簡單勻稱,有板有眼,也好寫,《神鵰》做了種種嘗試,立意更高,情節要潤入無形,但完成度不夠。爾後,即使三聯版、新修版中文字、文段、情節多有調整、改刪,也無法徹底抹平大綱性問題。
還是借用張公子的評論:
《神鵰》確是「遞進感」,「速度感」極盛,帶來的劇情結構上的副作用也極大。日更時對大綱的填充,日後也無法更動。金書在《神鵰》之前的作品,是《書劍》、《碧血劍》、《射鵰》三部。《射鵰》極成功,《神鵰》開始尋求轉型。
五絕般刻板的江湖體系,依此順序遞進情節,臉譜化刻畫人物,是從《神鵰》開始變更的。但真正成功,得在《倚天》中。因此有人說《神鵰》是轉型之作,也有人說《倚天》是轉型之作,都是此故。
附:上圖引用的評論,大概是我在知乎上見過的最好的評論區了。答主也是位作家,這裡就不貼鏈接給該評論區添麻煩了。嗯,建議換個角度理解。
射鵰中的主角郭靖是個不真實的角色,是人們心中理想化的大俠形象。女主黃蓉活潑機靈,惹人喜愛,還算真實。而神鵰中,郭靖明顯聰明了一些(嗯,應該是通曉人情世故了),黃蓉明顯護短!護短!護短!像一個普通的母親。楊過呢?則是更加生動,讓人感覺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沒有郭靖那樣頂著飄渺的大俠光環,而是有些跳脫??!但又重情重義(黯然銷魂者,唯別離而已。淚奔有木有!!)像身邊的某個人。
哈哈,其實我是金大俠鐵杆粉,不過各位看在我摸黑辛苦打字,留個贊再走吧仔細想了想,我感覺神鵰把愛情作為主線,就註定會存在這樣多的硬傷……以愛情為主線,金庸寫的卻不是言情,是家國江湖這樣大格局的武俠,那麼既然要寫情之深摯,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以愛情來推動。
寫愛情,總不能楊過小龍女天天廝守在一起什麼都不發生波瀾不驚吧,於是就有了禮教大防,有了小龍女的躊躇,進一步有了龍女的出走。龍女一出走,楊過就有事干,出去找啊,然後金庸寫作比較貪心,喜歡設定大格局眾多人物,於是讓楊過碰上很多女子,為了表示他風流倜儻卻又情鍾一人,便讓個個女子都愛他;金庸又想寫出兩人愛情之路的坎坷艱辛,便不能讓龍女楊過輕易見面,路上沒事咋辦,便讓四絕出來給主角打醬油,這些醬油打得都挺牽強,反正我是感覺在射鵰中的光彩全暗淡下去了……然後老金又覺既然這部神鵰寫情,那就索性再寫幾段情吧,於是從一開始就同時設定了李莫愁和陸展元,李莫愁的故事跟楊過其實半杆子打不著,但既然寫就得跟主角掛上關係吧,於是李莫愁跟犯神經一樣天天追殺楊過陸無雙,說實話,楊過和陸無雙躲避李莫愁追殺那幾章看的都想快進……尤其程英和陸無雙同時送楊過絲帕那段,尷尬滿滿……
可以說,陸無雙程英耶律齊完顏萍這幾對全打醬油了……人設完全浪費,白白立了幾個形象
至於絕情谷,也是為了考驗楊過龍女愛情的設定,知友說的沒錯,佔了大篇幅不說,還只公孫一家三口,公孫綠萼這個人設不錯也不浪費,但還是喜歡楊過……
緊接著中毒重陽宮大戰回到古墓,詳寫了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愛情,這部分感覺寫得很好,有種探幽的感覺
接著龍女跳下絕情谷底,後面重點就是郭襄了,這妹子人設很好,比龍女存在感好太多,遺憾戲太少……不請自來。因為我不同意《神鵰俠侶》在文學上遜色於《射鵰英雄傳》的觀點。我認為《射鵰英雄傳》仍然是一本非常非常通俗的小說,而《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已經有著向後期成熟作品過渡的痕迹。
1. 立意和主人公的設定上來看,明顯比《射鵰英雄傳》更近一步:
金庸在後記里說,【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一定會消滅,那時候「愛國」、「抗敵」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的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難道你們不覺得更接近於文學的本質嗎?
在人設上,郭靖這種道德楷模,仍然沒有脫離傳統小說中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但楊過的形象,正邪兼有之,甚至會做「錯事」,已經更像一個普通人了;再到張無忌,就更近一步了。
同樣是離經叛道、至情至性的性格,楊過比黃藥師也顯得更加合理。黃藥師一面是蔑視世俗禮法、對妻子一片深情,一面又是設計周伯通、讓妻子在懷孕期間默寫《九陰真經》,你們覺得不覺得精分嗎?而楊過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就是他的童年太缺乏愛。無論郭靖,還是歐陽鋒,或者是後來的孫婆婆、小龍女,有誰對他好,他就會感激涕零,以至於行事偏激、不合常理。
另外,在配角的感情線的處理來看,比起郭靖的人設仍然受到華箏、程瑤迦、(連載版里還有秦南琴)等諸多女子的愛慕,楊過的人設受到眾多女子的愛慕,顯得合理許多。前面有人提到神鵰的女配不夠精彩,可你不要忘了,這些女配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突出楊過對小龍女的一往情深的,如果她們像倚天中的周趙一樣,楊龍戀情還有什麼感人的呢?比如:題主寫的那處情節,就是為了突出楊過對小龍女的思念而存在的,雖然我覺得處理上確實有點不容易接受。
2. 在情節和節奏把控上,至少也不是墊底的:
說神鵰情節不如射鵰精彩的,是因為你們習慣了那種打怪模式的情節,不習慣神鵰這種談情說愛的風格。
說神鵰節奏有問題的,難道你們忘記了倚天開篇啰嗦又遊離於主旨之外的兩章嗎?
我不否認神鵰在情節上斧鑿的痕迹不輕,但整體上是比較合理的。題主提到的小龍女幾次離家出走,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比如,大勝關那次是因為是【將來他終究會氣悶,要出墓來,那時人人都瞧他不起,他做人有何樂趣?我和他好,不知何以旁人要輕賤於他?想來我是個不祥之人了。我喜歡他、疼愛他,要了我的性命也行。可是這般反而害得他不快活,那他還是不娶我的好】,是因為小龍女時時站在楊過的立場上為他考慮、可是涉世不深的小龍女反而做出了背離他初衷的行為。
3. 我認為,神鵰最大的問題是延續射鵰的背景繼續來寫。
比如:前面有人提到楊過的人設不如令狐沖。因為笑傲的背景是年代虛化下的爭權奪利,在這種情況下,沖盈選擇「獨善其身」的隱逸顯得非常合理。但是神鵰的背景仍是南宋末年抗擊蒙古入侵,郭大俠尚在襄陽城裡「為國為民」,你楊過整天掛著談情說愛、甚至最後跑回古墓裡面隱居了,這就顯得非常奇怪了。
神鵰的配角,很多沿用了射鵰中的人物(郭靖、黃蓉、武三通、歐陽鋒等等);加之,主角比較強勢,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入的角色(除郭芙、郭襄、李莫愁外)勢必顯得比較弱,耶律齊、耶律燕、完顏萍等。比如:耶律齊是和楊過同輩,為了不壓過楊過的風采,勢必要削弱他;而在射鵰中,五絕在設定上都是郭靖、黃蓉的上一輩,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神鵰你可以說它場景少,但是人物刻畫,情感描述,家國情懷都是極好,這極好自然需要文筆功力,就可以直接否定題主的疑問了。
文筆差到談不上,就是感覺《神鵰》的地理格局比較小。除了開頭桃花島和陸家莊,幾乎所有的劇情都發生在重陽宮 絕情谷 古墓 襄陽 華山 風陵渡這幾個地方,要麼就是在這幾個地方中間路上來回折騰。
六大長篇里的其他五部主角的活動範圍要比楊過大的多:
張無忌東至阿留申群島,西至昆崙山;
韋小寶西北至莫斯科 東北至雅克薩 東南至鬼島 西南至雲南平西王府;
段譽一開始就從雲南跑到了內鬥省,虛竹到了天山靈鷲宮,蕭峰在長白山上和阿骨打談笑風生;
郭靖黃蓉先從張家口一路南下至桃花島,然後從臨安皇宮西至湖南君山 鐵掌山,最後直接從嘉興煙雨樓跑到了撒馬爾罕城;
林平之從胡建一個人流落到湖南,然後整個華山派又從華山跑到胡建,期間第一視角還切換過山西恆山和河北黑木崖;
《書劍恩仇錄》紅花會一行,跟著陳阿訇從回疆跑到胡建;《碧血劍》袁承志一個廣東蠻子去瀋陽去刺殺皇太極;《飛狐外傳》胡斐從山東商家堡一個人跑到廣東;《連城訣》狄雲從湘西到了川西雪山裡;《俠客行》狗雜種西至西域雪山派,南至南海俠客島。
《雪山飛狐》和《鴛鴦刀》篇幅太短,地理位置基本沒有變,一個發生在遼東,一個在山西;剩下也就李文秀這個被真主降罰的漢人 活動範圍比楊過小了。神鵰和倚天,尤其是射鵰要好看。文筆不重要,故事才重要,射鵰和倚天有故事和人物支持,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出不了太大的問題,神鵰則是從雕就開始有點尷尬了……
金庸寫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時都會寫的比較木訥,尤其這個人還是重要女主角
《神鵰俠侶》原名《天殘地缺》。單從題目來看,本書的主題應是「情」,而且多是殘缺的,不完美的情。
全書要描寫大量(不僅限於楊龍之間)的愛情與世相,還要兼顧後射鵰時代的江湖並不時穿插射鵰中人物當前的境遇,還要聯繫歷史背景下風雨飄搖的南宋與蒙古間的微妙關係。更不能脫離武俠小說的本源。要在如此龐大的範圍中,作出一篇十全十美的佳作,難度不言而喻。但神鵰構思精巧,故事相對緊湊,完全可以算作是金庸小說不錯的作品。
總的來講,神鵰隸屬於射鵰三部曲,並且是其中承上啟下的部分,既要承接射鵰中大多人物的結局,又要開啟之後倚天屠龍的篇章。射鵰本就是世界觀龐大的一部小說,想在續作裡面面俱到的交代無異於天方夜譚,縱然可以部分留白,任務量也非常龐大,更不必說本作還要提及倚天的開篇。(楊過斷臂前能開掛一般學遍精妙武功,連遇各路豪俠,經歷種種奇遇。不排除主要目的只是為了讓射鵰中的前輩們出來走個過場)
這就使得神鵰的位置顯得尤為尷尬,金老既要主寫楊龍二人所受的苦難之深,愛之不易。又要兼顧其他方面。這使得書中很多部分顯得尤為拖沓,譬如絕情谷的經歷,譬如楊龍的無限分分合合,譬如射鵰中大量boss級人物的突然登場,卻只是來打個醬油,或是幫主角升了級就一走了之。(因此為維護故事的平衡性,楊過斷臂)愈到後篇,愈是明顯,愈是顯得力不從心。小龍女中毒不治,卻只是靠尋常的蜂蜜白魚就可抑制就是略顯敷衍的例子之一。
其次,神鵰俠侶所發生的時代並沒有射鵰或是倚天那麼利於創作,沒有射鵰中少年遊俠,結伴江湖的快意與精彩;也沒有倚天中亂世出英雄的宏大歷史背景。夾在這樣兩部佳作之間更讓它的精彩程度被掩蓋,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從三部曲的角度來看,本書精彩有餘,且幾乎完美的完成了承上啟下的任務;但單從一書的角度來看,不少地方反而顯得拖沓,甚至有些牽強,好在無傷大雅。
單是談失敗之處,只能怪神鵰處於三部曲中篇的尷尬位置了。弱於倚天,不輸射鵰。射鵰的文筆幼稚的很,全靠故事
倚天裡面,「心中一盪」也是不亞於「哇的一聲」的存在吧,不要方不要方
就筆力來講,神鵰總體還是要好於射鵰。神鵰中段從重陽宮大戰開始,行文又比前半部要流暢。神鵰的問題是故事較散,不如射鵰倚天階段性目標那麼明確。除去故事編排之外談文筆,射鵰是明顯的前期作品,文字達不到後來的簡練雄渾,神鵰算是轉型,鹿鼎笑傲最好,天龍私以為筆力不及這兩,但勝在故事立意雄奇瑰麗。
本來想在匿名說倚天倒數第一的答案下贊同一下的,誰知不讓評了,只能開一個。
因為當年看三部曲的時候,也是覺得倚天最弱。看完一副對聯,還是覺得倚天大約是最弱的三部之一。看來很多人是持有不同意見的。
跑題了好像。
說回神鵰,初看時就有陷入感,不像射鵰的連環畫或者說章回體,一回一事件,沒有明確情節線索貫穿。神鵰俠侶是在初二借了朋友家裡從香港帶回來的豎版繁體字,前後不到十個晚上,拿衣服把門縫下面塞嚴,在房間里幾乎通宵的看。被書里的悲歡離合拖拽著前進。那幾天簡直過完了他們的人生幾世。
很多年沒有翻過了,這麼一提又想起,這也是金庸小說中我不太容易多次翻看的一本,大概是覺得要做好強大的心理準備才能承受又被帶入的人生吧……我覺得神鵰最大的問題是不能讓人信服。
特別是裡面的楊龍二人,這兩個人更多的像是作者的提線木偶,讓他們哭就哭,讓他們笑就笑,讓他們相愛就相愛,說他們是曠世絕戀就是曠世絕戀。欠缺那種生動的魅力。
感覺神鵰是老爺子為了表現一個主旨硬是捏出了這麼兩個人,因為太想表現主題,所以有了「人為加工」的痕迹,自然就顯得有點「怪怪的」。推薦閱讀:
※襄陽城大戰郭靖黃蓉一家戰死,楊過他們怎麼沒去幫忙?
※影視評論媒體對《新射鵰英雄傳》(2017版)為什麼不好?
※《射鵰英雄傳》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都那麼老了,為什麼到《神鵰俠侶》還沒老死?
※神鵰中靖蓉集九陰真經、武穆遺書之大成,為何沒啥過人表現?
※怎樣客觀(再次強調客觀)評價張紀中版的《射鵰英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