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奇葩建築湧現的風氣,建築師能做什麼?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看見建築之美 ,更多關於「建築」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

雖然有很多無奈,但建築畢竟是建築師最直接的表達作品,而奇葩建築湧現的這種風氣,從建築師的角度來說,能做什麼?


如果奇葩建築能夠建起來

滿足結構和基本功能要求

並且在預算上還不至於超支太多的話

那我覺得這個奇葩建築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方案。

據說哈爾濱木雕博物館的結構計算和實際施工差點讓總工吐血而亡。當之無愧的這個方案被他譽為他接觸到所有項目當中施工最噁心的一個。不是說這個方案不好,而是哈爾濱本地的施工質量很難跟上它的造型要求。

所以最後呈現的效果也馬馬虎虎。

同樣的還有哈爾濱大劇院,對於哈爾濱這個三線城市來說,施工質量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奇葩建築的施工標準。

感受一下大劇院的施工質量,直接用鐵皮連接上了......

如果你現在用無人機飛到大劇院上空看看它上面已經掉了好多鋁板了,並且由於生產批次不同,這些鋁板的色澤各異,沒有達到一體化的效果。

除了經常被吐槽的內部空間沒有跟外部形式沒有達到統一外,他的預算也從3個億干到了20多個億。

奇葩建築之所以成本高實施難度大,是因為每一個奇葩建築都是一件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所有的施工技術都得從頭想過。

現在占絕大多數的小區建築還有大部分的建築都是方形的,內部空間很方,外部空間也是四四方方的,裝配能力很強,施工人員只要懂一些基本模數和施工技巧,基本上做過一次,下次就知道怎麼做了,不需要很強的施工能力,也不需要特意去培訓。

然而這些在奇葩建築面前都是不存在的,每一次施工都需要特意的培訓,完全沒有一個模數的概念,因為內部空間已經奇形怪狀了,它們不可能再去遵循一些模數,就算遵循,也只會在一些細節小的空間上去遵循,這就導致了奇葩建築不可能實現批量生產,預製,裝配化。就像哈爾濱大劇院上面的每一塊鋁板,它的形狀都有差異,每一塊都需要單獨生產,造價達到了驚人的20萬一塊。

以哈爾濱人的基本工資來算,每一塊都能讓一個人白白奮鬥3年,所以這件事情也引起了挺大的爭議。

我感覺要真正意義上解決奇葩建築的施工問題,還得靠3d列印技術。3d列印技術能夠打造出任何的形狀,並不存在施工上的不可能。

好了,工頭喊我去畫圖了,有空再跟你們說,也沒時間找圖了,建議你們找這幾個方案的時候不要只找效果圖,要找現場的圖片,最好到現場去看一看。

有時間再更。


謝邀。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不久前我同學給我發了一個微信鏈接是投票評選什麼十大最丑建築的(鏈接在此2017第八屆中國十大丑陋建築評選)。可選的選項有幾百個,製作者真的很用心,很多小縣城的奇葩建築都被找來了。這個投票帖可以說是我國最近的奇葩建築集中展示了一遍。

我把所有的選項都翻了一遍,所謂奇葩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山寨建築。比如照搬天安門,白宮的;還有照搬現代建築的,比如抄扎嬸的;甚至還有抄李祖源做的遼寧銅錢大廈的。

這些個山寨貨呢,主要看甲方口味。ZF辦公樓喜歡抄古典的,有的領導喜歡中式,有的領導喜歡西式。抄現代建築的呢,有的是甲方就喜歡某個建築或者某個大師,有的是建築師拿生抄的東西忽悠甲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第二類奇葩建築,是直接具象擬人擬物的建築。這類建築就是直接把具象的人或物體形狀放大成房子。上面舉過的銅錢大廈也屬於這範疇,還有北京福祿壽酒店啦,土鱉啦,菠蘿啦什麼的。這一類建築甲方要求這麼做,建築師主動做成這樣應該不會,因為具象的房子通常是會增加施工難度和通過規範的的難度的。多半是甲方有強烈要球。

前兩類基本是客觀的奇葩了,第三類算是主觀的。第三類主要是網友們YY像某種東西的,這種在榜單里比例是最高的,應該也是題主主要想問的。比如央視大樓被YY成不可描述,人民日報大樓被YY成不可描述,以及什麼馬桶樓秋褲樓這一類的。這些是最值得一說的。

我們先要搞清楚現在我國建築行業發展到哪個階段了。進入民國以來,我國建築脫離了古代木構樑柱體系,進入了現代以混凝土,鋼和玻璃為主材料的現代建築的時代(並非狹義現代主義)。建國前的民國時期建築行業發展主要由一些國外建築師和一批國外學成歸來的建築師推動,有墨菲,梁思成,楊廷寶,呂彥直,童寯等等。這一時期的風格主要是現代的建築構架套上東方或者西方古典的殼子,比如清華園,中山陵等。在當時的樣式雷家族這種做傳統木構的匠人看來,這種不知道算不算奇葩。

建國以後在蘇聯老大哥的影響下,梁思成們以及他們的學生開始了集體建築和民族本土風格等等一系列探索,當然是在緊巴巴的預算框架下探索。這一時期的建築風貌既看各代北京十大建築就能知道個大概了。

進入改開以來,商業開始發達,蓋房子不再是ZF的事,地產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建築師的甲方不再只有ZF,還有企業甚至個人,甲方的口味不再受到那麼嚴格的約束,投入建築行業的錢也是空前地多,我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運動。今天,我們所說的奇葩建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了。之前兩個時期,建築基本一眼就能分辨出時代特點,但是今天的建築,一百年後的人看,可能很多無法一眼看出是哪個時代的作品,福祿壽大廈和央視大樓創作時間不遠,距離也很近,一眼能看出是同時代作品嗎?

今天建築行業是允許奇葩存在的。

所以,不管一般人眼裡的奇葩建築在建築發展的歷程中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杜絕奇葩建築,從今天商業形態來看,是做不到的。

建築行業現今呈現的狀態,是技術發展和甲方審美推動的。即使很多奇葩建築是在美學上的倒退,也是沒有辦法用一套規則來限制的,如果可以如此約束,需要甲方成為審美統一的群體,試問,誰想要回到甲方只有皇權,只有特權階層的那個時代。

說到這,似乎建築師在其中沒有什麼作用,只是甲方的一個工具罷了。其實不然,一個時代建築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是由這個時代經濟條件,生產技術條件共同決定的,甲方和建築師都是時代條件下的產物,甲方的審美同樣受到時代的推動,建築師這個群體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一環,建築師推動審美髮展就是推動技術發展,並不是兩條不同的線。現在先鋒的各大流派一定有一支或者多支成為幾十年後的普遍存在。

所以,作為建築師,只管去探索就好。蓋好每一座房子,告訴甲方什麼是倒退,什麼可能是未來,我們要成為怎樣的現在,這就是建築師該做的。


一切設計意識行為都是溫飽後的消遣,

全北京 全上海 全深圳的

建築師如果都不用還房貸,那麼建築設計行業超越日本也是指日可待。

當然一切只為了錢不求底線不看未來(07年以後建築學盲目擴招,科技大學農業大學都開建築學專業。)

貪婪而毫無審美的奮鬥畫圖匠(不能叫建築師,只能叫畫圖的)太多,慣壞了一票兒甲方。

劣幣驅逐良幣。

無欲則剛。貪慾太重,剛個屁。

建築形態永遠展現著建成時的社會映射。

2008年以前誰見過那麼多33層的住宅。

2010年以前誰見過80平米的三居室。

2013年以前誰見過那麼多參數化設計,即便做成了一坨屎依舊被建立起來了。

奇葩建築映射出了這個時代。

改變不了,無法掩飾。只能等待時間過去了,市場正常了,房價正常了。

這就是建築本身的一種屬性。

當有一天,市場正常,理性,建築師們做一個項目能像我們院門口的小飯館裡

大師傅炒一道魚香肉絲那樣,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做。

自然就不會有奇葩建築了。

謝邀。


是怎麼邀請到我的呢。我這麼平淡無奇。

那就說些個人觀點吧。

1,奇奇怪怪的建築是我們當下的時期來看覺得的奇怪,而日後也許就變成了不奇怪甚至是經典。我覺得高迪在當初設計米拉之家和巴勃羅之家時候。也會被認為是奇奇怪怪的建築。所以,我認為,當下奇奇怪怪的建築種類很多,都是大家在做的一種嘗試。不做嘗試何來進步。嘗試過了,才知道什麼是合適的。什麼該被淘汰。

2,關於建築師的職責。說實在的,建築師其實是為富人服務的一種職業。而什麼才叫好的建築,在設計之初,可以把好的建築定性為,甲方覺得好的方案,就是好的方案。你獨立建築師覺得合理完美的方案你無法說服甲方,那這個就不是好方案。

3,關於建築學學生對建築師的認知問題。之前在知乎也看到過相關的回答。非常贊同。建築學的學生把自己的專業想的太過於高端,多數有好高騖遠的傾向。大家都有大師夢,而日常生活中又沒見到幾個像大師一樣努力的。我作為一個畫圖匠,還遠沒達到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建築師的高度。入行五年。感覺其實剛剛入門。所以勸大家夢想要有。但是要切合實際。

我個人沒有大師夢,我只想做那種能讓人感到舒心的建築。住宅也好,共建也罷。只求每個項目能盡心竭力。

面對奇奇怪怪的建築,擺正自己心態,先從中看到其優點,再去找缺點。存在即合理。建築師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以人為本。謝謝。


我覺得從功能出發,如果長相奇葩了點情有可原,比如為了日照、景觀、生態、節能等等。

但純粹為了奪人眼球而設計外形奇特的建築物,主要原因還是出在業主身上,畢竟是出錢的人。

珍惜生命,遠離奇葩建築,從我做起。


對於建築師來說,任何時候都需要找對適合自己的甲方,同時,在任何時候,甲方也都在找適合自己的建築師。

至於建築師,什麼時候都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什麼時候只會蹲在公司機械式畫方盒子的人都可以開始鄙視能讓奇怪建築落地的人了?


我經歷的住宅類型較多,起碼這類型奇葩的建築少一些。但是我覺得一個建築算不算奇葩需要看從哪方面說起。我是崇尚功能主義的,當一個建築能被設計得讓使用者用的舒服,比如採光通風良好、功能組織流線合理、不造成無畏的空間浪費,最終使用者覺得很寫意,我覺得這至少是合格建築。

認為奇葩的多數應該指的是外立面所呈現的效果,比如那個大褲衩,方圓大樓等等,但是我不認為一個誇張的立面就是奇葩的建築,你看蓋里的古根漢姆博物館,外形奔放,張牙舞爪的,估計也沒人敢說是奇葩吧。建築外立面所體現的是建築師追求的風格,我想只要能有合理的解釋,理念表達,就不應該被說成奇葩


我覺得奇葩建築的湧現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建築師的教育問題,中國現狀就是不把歷史當回事兒,更不理解城市,建築,歷史和文化的涵義,建築缺乏與城市的聯繫,當然畸形兒了。

我覺得關鍵在於文脈傳承,明確自己作為一個建築師的職責是什麼,城市是秩序中尋找自由,建築在城市之中必然有其規則,建築師不能太自以為是,把建築完全當成個人發揮的舞台,因為建築不是搞藝術的一樣可以在畫布上胡作非為,我覺得建築師也應該理解城市的文化歷史,或者至少提升一下審美,多教育土大款甲方,用正確的價值觀設計。


看了各種科幻電影,現在建築的豐富、精細、腦洞程度遠遠達不到科幻電影裡面人類的暢想程度的十分之一。要想讓建築大放異彩,還要大開腦洞,百家爭鳴,不要背太多包袱,多往前看,奇葩建築的出現未嘗不可。

移動互聯網幾年之間讓人們的生活大變,誰能想像幾年之後AI革命會帶來如何的生活方式。建築是需要跟上時代了。


我覺得建築的美應體現在它的實用性上。畢竟,想要在建築上更多體現藝術性和建築師的個人品味明顯太過於浪費社會資源,況且以現在的水平也難以體現想像中的效果。所以,我認為建築還是要更多體現人文氣息以及對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對生邊那些奇葩的建築真的有點不解,可能是我個人品味的原因,搞不懂建築師是想表達什麼。是想讓我們看到這座建築的浮誇?還是想極力體現建築師的個性?搞不懂


知其所以然(或不然),揚長避短也。為了做出好設計的奇葩不怕,不為成為奇葩而奇葩。


開個腦洞吧。如果只考慮空間問題,其實並不存在奇葩建築。舉個例子,原始人鑿穴而居,內部空間並不規整,自然界裡面也並不天然存在方正的空間。巨大的雕塑在古代早就存在,內部空間顯然也存在使用的可能性,最著名的莫過於特洛伊木馬。

所以我們所聲討的奇葩建築,可能只是某個歷史階段由於施工技術,材料應用不夠發達,對於美的範式認識不足而產生的特定概念。審視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我們往回看,在最早的階段,在巴黎的一些展覽上出現了很多對於住宅的探討,它們有的很接近我們所認識的現代主義建築,有些卻似是而非,脫胎於當時的一些藝術思潮。只有一點毫無疑義,就是它們和傳統形式非常不同。


講一個不限於建築師的,那就是抵制對於奇葩建築用戶及甲方的消費


不知道多少人批過央視大褲衩吧。。。為什麼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它好看呢


建築師做不了什麼,因為這些奇葩的建築大多是甲方喜歡的。


是在說萬達么o(╯□╰)o


在中國 。建築師能做的不多。奇葩建築之所以湧現 是資方和大眾的審美所致。資方要修那樣的建築 不用你這個建築師 自然有別的建築師來修。建築 在中國尤其能反應社會的風氣 奇葩建築多,更多的是說明社會浮躁大眾審美有待提高這樣一件事情。 建築師若是想要改變這種狀態 就需要努力幫助社會去了解什麼是好的建築。比如當教授或者老師改變不了這一代 改變下一代也好。或者寫評論 幫大家科普。


大師們就不做」奇葩」建築嗎?想想高迪,蓋里,柯布等!

奇葩建築連成片出現的時候就是風情!


拒絕奇葩甲方,維護建築師的尊嚴,從你我做起。

不過算了吧,有些建築師自己就是奇葩。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天大新校區的建築?
為什麼伊東豐雄的銀色小屋跟蔬菜大棚一樣還能得獎?
建築學的路走下去有意義嗎?
有哪些適合技術圖紙的表現效果?
從事建築設計者的角度來看,Archdaily 網站好在哪裡?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