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日本最強盛時候為什麼會買帝國大廈之類的紙面資產?
當年買了紙面資產之後,金融遊戲玩一下,日本就不行了。別人家的高樓大廈,對個人來說是財富但是對國家來說不是什麼大不了東西。
為什麼當年日本那麼多錢不買點對國家來說的重要核心戰略資產呢?比如領土和戰略設備。當年如果日本買下關島,馬里亞納之類,其戰略地位和資源是可以增值的,並且日本也能實際控制。或者從蘇聯手裡買白楊,或者英國的核潛艇,這也比帝國大廈那種華而不實的東西有用。最最不濟,也要買GE的發動機或者英特爾的晶元這種日本當年自己做不了的東西。當年日本的戰略是不是今天看是不是失誤?
題主的描述真是槽點頗多,我為題主的經濟史、商業史知識捏把汗。。。
第一個槽點是,日本最強盛的時候怎麼成70年代了?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即便到了70年代末,美國的GDP仍然可以達到日本的約2.5倍。(1979年,美國GDP佔全世界的23.97%,日本GDP佔全世界9.49%)
股市方面,日經指數最高的時候是1989年(38957.44點),和70年代無關。
匯市方面,70年代,美元兌日元的匯率依然可以維持在200以上,日元的幣值依然偏低。
因此無論怎麼看,70年代都不該是日本的全盛時代。80年代中後期才應該是日本最輝煌的時候。
第二個槽點,帝國大廈怎麼成70年代被日本人買走的了?
在前面我已經提到了,由於70年代1美元仍然可以換200多日元,日元仍然被低估,因此這個時間顯然還並不利於日本企業大舉買入美國資產。
而題主提到的帝國大廈是直到1991年時才被日本人買走的,(此時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大概是1比134) 而且日本人是買走了50%的股份,並沒有全部的所有權。
1991年,保德信保險公司將大廈的所有權以4200萬美元賣給了小奧利弗·格蕾絲(Oliver Grace Jr.),而他實際是秘密代表日本巨富橫井英樹出面完成的這樁交易。
第三個槽點,購買帝國大廈完全屬於私人投資,私人資本不去謀利還天天為島國的國家戰略操心不成?
收購帝國大廈股份的橫井,本來就是經營地產、酒店行業的,購買帝國大廈的部分所有權,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他們這個行業里的正常投資。
另外還需說明的是美國許多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盤子太大,根本撼動不了人家,比如GE,1981年的通用電氣市值有200億美元。
而2015年,整個日本的海外併購額是380億美元。要買通用電氣,日本得舉國之力,這個難度可比買4200萬美元的帝國大廈難度大多了。
有啊,買了西屋的那個死的老慘了
英特爾的晶元這種日本當年自己做不了的東西。
NEC 仿製和擴展過8086,80286,後來Intel 用法律手段制止了。從後來V60之類CPU的複雜度看,仿製個386、486是不成問題的。
只不過後來泡沫崩潰,日本廠商不再有精力搞通用CPU了。民族自豪感嘛,受過西方欺負的,或者自以為受了欺負的第三世界國家都有這情結。
日本人自己說的很清楚了,盛田昭夫當年去時代廣場打廣告就是純粹為了報仇的。所以他才會和石原慎太郎搞到一起。
買大廈這事,噁心美國人只佔一小部分,主要還是為了賺錢的,君不見現在中國人民也到日本買房產么,1980年代末日本房價都漲上天了,東京一間廁所可以換紐約一棟樓,換了你不買樓?在泡沫時代長大的人普遍有一個迷信:外國的房價跌是洋人不懂經濟,我來搞就永遠漲漲漲。
至於核心技術和工廠,日本人當然買啊,一直就沒停過。但是核心產業美國不一定會賣,有的廠子不賣給日本人,但是賣給歐洲人,這就非常辱日了。
還有,你覺得日本當時比美國落後,日本人自己可未必這麼想,君不見我國媒體炮製出來的「XX領域已經領先美國」「XX領域世界一流」「世界上唯一擁有完整工業門類」「發達國家粉碎機」的屁話一篇接著一篇,日本鬼子當年瘋的只會更厲害。
索尼直到2000年代,還在做壟斷CPU研發,讓INTEL滾蛋的春秋大夢,那1980年代他們的腦洞會高到什麼程度我都不敢想。
第256次推薦《升起的太陽》這本小說,對泡沫時代日本人和美國人的心態有非常生動的描寫。
目前所有答主都沒有指出題主一個最嚴重的誤解:把商業收購和政府行為混為一談。無論是帝國大廈,西屋電氣,都是日本企業而非日本政府收購的。題主可能習慣了國企為大的中國模式,以為其他國家也是政府主導各企業發展。商業收購是要考慮利潤的,東芝如你所願收購了西屋電氣,現在被坑到瀕臨破產了。
日本最強不是買帝國大廈
不管怎麼大廈,關鍵是要有租客,你到美國地盤你還想好了?人家整你辦法多
中國銀行可以在美國開展業務,但是租不到好地段很偏的地方也只能服務華人來首先日本最強勢的時候是80年代前期,不是70年代。另外他們那時候愛買的不是紙面資產,是房產和藝術品,房產和藝術品不是紙面資產,都是極具投資價值的產品,另外日本人也熱衷於購買技術,誰說的日本人不買技術了,明明就是美國人不賣好不好。之所以全球買,那是因為日本的太貴了,你沒看到現在中國也到處說在北京買房子不如去美國買嗎?那個年代美國的地產就是比日本的性價比高。至於後來的問題,還是他們自己經濟出問題了,如果投資的不是美國的高樓大廈而是東京的摩天大樓,損失只會更大,所以買美國樓的人沒有錯。錯的是美日兩國都沒有人接盤了……日本人在那個點投資美日地產,就是在一個相對高點接盤,如果沒人繼續接盤,自己也撐不到下個高點,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
而你說的技術和領土……開什麼玩笑,老美寧願賣媳婦都不會把這倆樣賣給你的。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80年代的鬼子,如果去買北上廣的地產……太可怕(?Д?)?88年以前中日關係很好的,可能是那時候我們對外出售的商品地產少?還是沒有土地權?還是不看好我們的經濟形勢?我也不知道←_←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你應該這麼問:為啥當年歐美俄願意賣帝國大廈這種資產,卻不願意賣洲際導彈、核潛艇、ge發動機技術和cpu技術等重要核心戰略資產給日本?答案你自己大概也明白..
這話問的,我還想買洛克希德呢,波音也不錯啊,德州儀器多少錢,你別說了,市值十倍收購,打個喯我是小媽養的。
我一中國人,美國敢賣我上面那些主兒,國家兩個小時內就能把錢給我湊齊了,還不敢跟我要利息。你想買,人家會賣么?
原來日本在70年代已經強大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地步了。
太簡單了,因為日本人突然暴富啊。確實是突然暴富,原因是「廣場協定」,日元對美元在兩年內升值100%。啥意思?這意味著對日本人而言,美國資產價格5折。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日本企業家,你怎麼選擇?當然是從銀行借日元,然後買5折的美國資產,等日元匯率回落,再賣掉資產得到美元,換回日元還貸款啊!只要美國資產價格相對穩定,那麼這個交易穩賺不賠。不買高科技企業?一方面是賣的人很少,美國政府控制很嚴。另一方面高科技企業業績變化大,價格波動大,而且流動性不如地產好。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政府鼓勵企業對外大量投資和收購,保持超低利率。同時期的德國馬克對美元升值比日元還高(最高時108%),但由於西德政府堅持持續緊縮和加息,所以資本外流很少。日本行為的後果就是用近20年增長几乎為零,為「一夜瘋狂」買單。
我們今天對此也該有清醒認識,不可蹈日本覆轍。
一樁交易也要看賣家的想法啊
中國作為二戰戰勝國都買不到關島以及一些重要軍事技術呢
日本一個戰敗國買這些是準備幹啥?
因為跟東京的地產相比很便宜啊。你說的那些戰略物資都是實業,實業漲得太慢,做決策的人跑輸國內通脹是要承受很大壓力的。
1 大樓都叫紙面資產,還有什麼東西不是紙面資產??2 不是山窮水盡的國家,怎麼可能出售有戰略重要性的地方??3 日本本身還被美帝拿韁繩牽著呢……反過來向米國買容易對付米國的地點??
因為真正好的東西,有戰略價值的東西,人家不賣。
intel不可能賣給日本的,那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戰略導彈日本不能買,因為法律不准它買,它是二戰戰敗國。
關島是美國的領土啊,美國怎麼可能賣呢!美國人可以賣土地的所有權,但是不會賣主權。
君不見現在的中國不也是買斷溫哥華,悉尼,洛杉磯嗎?還有自己的北上廣深~
當年日本那叫一個狂,一大堆行業接近稱霸全球,原因是人口紅利太好,巔峰時gdp是英法西德的總和,離美帝也是一步之遙;人口紅利消失後一路向下不復返;幸好確立了機械和汽車行業的優勢,保證了發達國家的生活水準;希望本朝也在人口紅利消失前確立一個具有國際優勢的產業
企業家看空日本,借低價的日本錢買美元,等日幣跌成狗了,再買回來,變相的對沖而已
推薦閱讀:
※「歷史周期律」是不是偽科學?
※如果羅馬第二個皇帝台伯流/提比略不從易北河防線撤軍,羅馬受四世紀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的壓力是否會降低?
※阿拉莫之戰,德克薩斯獨立戰爭為什麼有墨西哥人站在白人一邊??是什麼歷史背景呢、
※阿茲特克人為什麼要用活人做祭祀?
※歷史上,有哪些牛逼人是被自己至親至信之人坑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