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市的簡介都要自稱「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個提問題的一股戾氣。大家回答態度不用那麼好。

—————————————————————————

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有意思嗎?而且,誰在乎呢?兵家必爭,意思是你那死人多啰。也就是冤鬼多。這有什麼好炫耀的?

————

還是加上吧,不加上還以為題主在好好問問題呢


親愛的題主,別人並沒有誇大其詞或者往自己臉上貼金。

城市的形成,本來就與軍事有莫大關係。

「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 此城郭之始也。」

古代的城市和現代的城市完全不一樣,並不是說一位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就神奇的崛起座座城。

不信你看深圳的城市介紹里就從不說自己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中國稍微有點兒歷史的城市,都是先因為某種原因形成人口聚居區,這些原因里有的是因為交通要衝,有的是因為周圍地勢險峻,而當人口聚居區形成後,那麼為了應對可能的盜匪、兵災、軍事進攻,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築城。

所以說城市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基於軍事和安全的理由。

至於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稍微想一下就會明白,在古代軍事行軍打仗的過程中,任何城郭都無法小視的,前面已經說了,城市最初的人口聚居區,多選址出現在交通要衝或者地勢險峻的地方,那麼當你作為一名古代軍隊統帥時,就一定會遇到以下場景:

傳令兵:報,大帥!敵軍已退入X州城,高懸免戰牌避戰!

題主微微一笑:我是不會讓他有機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我不去打他,咱們繞過去。

參謀尷尬的踩了踩答主腳尖,把地圖展開給題主看:「大帥啊,官道自X州城下而過,X州城側皆崇山峻岭,我部主力皆為騎兵,恐怕很難繞過去啊」

題主大怒:汝不聞鄧艾偷襲陰平乎?待我親率7000精銳,從輕甲,翻山而過,可一鼓定之。

參謀正色曰:大帥,鄧艾偷襲陰平後速取綿竹,方得抵定勝局,你翻山過去後還有XX州重兵把守於要道之上,如若不能攻取,進退兩難,大帥危已。

題主再次大怒:你這個設定不對,我們假設X州在平原上,四周道路四通八達,這下我總能繞過去了吧!

參謀搖搖頭:還是不能,X州守將為本題答主,足智多謀,麾下兵雖不多,但大帥繞州而過,其若以輕兵襲大帥輜重,則心腹大患,大帥反身擊之,其必結城自保。

到這裡題主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城市都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了吧?任何一個軍事統帥都無法放任一座無法征服的且能囤兵的堅城在自己的側後方存在,只要有城市的存在,就意味著對補給線巨大的威脅,反之,己方城市的延伸,則是對後勤補給線最關鍵的保護。

這些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可以解釋為什麼岳飛直搗黃龍只是一種美好的寄託。

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華夏的大地上那麼多座城市都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了。

水滸傳里常說趙宋400座軍州,軍州軍州,每個州都可以理解為一個軍事要衝。

當然中國的大地上有這麼多兵家必爭之地也拜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所賜,王朝興替,每一次征服都是在華夏的大地上縱情征戰。徐州這種真正的戰略要地,自古以來有80多場大戰在這裡進行,而稍微有點兒歷史年頭的城池,多少都經歷過幾次兵危戰禍,至於那些兵家不去反覆爭奪的城市,大約已經被燒毀在茫茫的歷史中了。


這樣自稱的城市肯定都是有這幾百上千年歷史的古城,比如說襄陽、徐州、錦州等等。近現代的新興城市一般不會這樣自稱,比如說深圳、廈門等等。

要知道一個城市經歷了幾百上千年歷史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且繁榮肯定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交通要地、某種資源的集散地等等。而這些因素也恰巧使這座城市成為了軍事上的要地。


貴族才有歷史,城市也一樣。

——

歷史可以這麼寫:我東過征,我父親西過討,我爺爺南過戰,我太爺北過伐……

歷史也可以這麼寫:我打過仗,我父親在愛達荷州挖土豆,我爺爺在愛達荷州挖土豆,我太爺在愛爾蘭挖土豆……

——

給同樣的錢,我就喜歡給後面那種家族寫歷史。

同樣地,我也特別喜歡給後一種城市寫志。

「你的腳下正踏著一塊古老的泥地,千萬年皆是如此,直到公元一千九百八十X年才變成了城市。」


就一個台灣沒爭你看看


我大學剛進宿舍時,宿舍有個徐州人,自我介紹就說

"我們徐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然後他又接了一句

"所以仗打多了,也就窮了"

PS:其實徐州並不窮,只是和蘇南比起來稍微差點


不是因為死人多而值得炫耀,而是因為歷史深厚才值得炫耀,死人是副產品。

打個比方,全國三甲大醫院,裡面死的人絕對比居委會小診所多,你覺得哪一家作為醫院更值得炫耀?


因為一個地方發展為城市的要素和發展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要素基本重合,而且互相促進。

城市的發展帶來人口、稅收和軍事工業基礎,使其戰略地位提高。

戰略地位的提高使得統治者要在其上修建城牆要塞等設施,要派駐常駐兵力,反過來提高了城市的安全係數,這在古代匪患一直難以解決的情況下對於平民也是有挺大吸引力的。於是城市更加繁榮。

另外像西安、南京、北京這些曾作為首都的城市,統治者在定都時對於城市的戰略安全也是相當關注的,甚至可以說是首要考慮,因此選擇建都的地方地理上往往是戰略樞紐。建都後又肯定會大力發展首都經濟,極大促進城市發展。

千百年來,城市和城市之間也是一直處於競爭中的,因為軍事地位重要而發展起來的不少,因為軍事上難以防守而沒落的也不少,你現在看到的城市,都是城市自然選擇的勝利者,具備兵家必爭之地屬性是普遍現象,不足為奇。


因為高大上啊,你看這句話附近肯定有「歷史文化名城,」「軍事重鎮,」之類的字眼……這個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看情況的,比如北方南下進攻南方,南方進攻西南或者反過來,襄陽就是必爭之地,想當年黃蓉他靖哥哥也是在這裡打過炮的的(逃)……但是一旦王朝大一統,該地立刻就半透明了,不過守著長江水道,有錢啊……同樣的還有重慶,最著名的是釣魚城,蒙哥那倒霉孩子用自己的繩命成就了釣魚城要塞的威名……西南的關隘還有綿竹,西南的政權特別是首都在成都的那種,丟了綿竹就可以洗洗睡了……潼關於西安,虎牢於洛陽,都是都城前的最後一道防線。遼錦關寧作戰體系和山海關,進可攻退可守,一旦丟了北中國危矣……

這些城市關隘就像中國歷史的一部活著的歷史書,潼關見證了漢族最強悍時的夢裡長安(真心嚮往)。幽雲也見證了我鐵血大宋的北望雄心和後來的醉生夢死和孱弱。關寧之下,隋唐極盛時對東北方向的戰略進攻,也見證了最後一個漢人帝國在異族崛起時的苦苦掙扎。河套,軍容鼎盛的漢軍唐軍解放軍西去遠征南北疆大西北,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昔日帝國的繁榮昌盛,歸根結底一句話,當年,老祖宗給這些城市留下的故事,使這些城市有了吹牛逼的資本。

家鄉不算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家鄉東面有條江,江上有座鐵路橋,三一年的時候整個東北軍都跟著張六子那個敗家子跑到關內,一個姓馬的將軍站在鐵路橋上,試圖力挽狂瀾,雖說輸了,我還是覺得能吹(驕傲)一波……


因為就是事實啊,像襄陽,錦州,漢中這種地方,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分為國家級兵家必爭之地,地區級兵家必爭之地,省級兵家必爭之地,市級兵家必爭之地,縣級兵家必爭之地,鄉村級兵家必爭之地等等。


不,我們四川的城市介紹里全都沒這句。

心酸。


我姑且忽視題主的嘲諷和不屑的意味。

不是貼金不是炫耀。就單純是一個介紹而已。

不然我怎麼跟別人介紹徐州呢?

這裡不是一線新一線城市,不是省會直轄市,不是現在很有名的城市。在剛上大學那會甚至是現在,大多數人可能對徐州的理解都是來自於歷史書或者三國演義這些古代小說而已。徐州歷史上最有名的時刻是什麼?三讓徐州?淮海戰役?九里山一戰?來,你給我個建議,怎麼介紹能讓對方最快的想起和這個城市有關的記憶,讓對方第一時間有一些興趣?

自古兵家必爭之地,北京南京西安開封這些古都會這樣介紹自己嗎?揚州蘇州成都這樣的曾經的富庶之地會這樣介紹自己嗎?大多數說自己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城市都是經受無數戰爭的地方,傷痕是他們唯一最被人記住的特徵。

還是忍不住啊,頭一次有人說這樣能叫炫耀貼金。來,題主,告訴我你是哪裡人?讓我來感受一下?


徐州人民發來賀電並表示

有種你在徐州街頭也吼上一句

必定會讓你知道什麼叫

「把你的逼臉堂子呼插


題主,話不是這麼說的,城市的自我介紹不是為了別的,主要是為了傳播一種軟文化,輸出一些影響力,同時對內提供最基本的精神需求,而歷史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他對內能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而對外則能作為一種文化輸出,是吸引遊客和資本以及政治資源的輔助,而軍事史和政治史一直是當代歷史的主流,所以強調兵家必爭之地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至於是不是死人多,這只是表象,題主還應該看見更深層次的東西,不是戰爭死人多就等同於冤鬼多,就像上黨長平戰役秦國和趙國傷亡匯總差不多有六十萬,但是這一戰決定了中國註定成為一個統一的政權,也塑造了苦難的中華民族。就像抗日戰爭的平型關,那也是中國人第一次戰勝日本人的精神慰藉,不要武斷地說沒有意義,正因為很有意義所以這些地方這些死去人的名字才會不斷地重提。

話又說回來,如果這些城市連自己的軍事歷史都不說了,那又有誰還記得那些曾在這裡浴血奮戰的靈魂呢?


因為自古以來,倖存者偏差。

我就不信今天真要打仗,香港深圳上海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只不過這些城市沒有古所以沒法說。

PS:那些想說二戰的時候英國放棄香港的人可以退散了,那個時候有繁榮的上海,香港的確沒有這麼重要。


能活很久的城市,大抵當得起兵家必爭之地的名號

不是交通要道,就是坐擁富庶之地,或者是古都

所以這麼說可不是往臉上貼金,而是陳述事實

你問誰在乎?你看不起的歷代士兵「冤魂」大約都是在乎的

而且恕我直言,比起沙場而亡的軍人,那些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荒山野嶺上剪徑的惡徒們手下的無辜人命更稱得上是冤魂吧

反正我們「往臉上貼金的」「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地帶,軍人陵園就在市中心區域,也未見得有什麼不妥

我倒是很好奇題主是憑什麼認為曾為此地拋灑熱血的守城將士們要變成為禍一方的冤魂而不是城隍?


「交通便利」的高逼格寫法


雖說兵家必爭之地有不少,但公認的反反覆復也就那麼些個, 城市有:洛陽、襄陽、衡陽、徐州、北京、 錦州 、大同、漢中等;關有:仙霞關(福建)、義陽三關(楚國)、潼關、山海關,雁門關等。可能並不完全,但也不會太多了。


很多人想,城市不就是人多點,錢多點,交通發達點,哪裡都能建,沙漠裡面建個克拉瑪依不也行了,三門峽建個水電站也成了大城市,深圳畫了一個圈就成了一線城市。

這是一種誤解。歷史上的城市必然有一種核心價值,那就是戰爭中的自我保護功能,所以城市要有水源,周圍要有糧食補給,借用一句話城市天生就是被包圍的。如果一個地方不值得被包圍,那就不會有城市;如果一個地方值得被包圍,但是沒有堅守的條件,那也不會有城市。所以幾千年以來,城市的布局變化不大。

凡是歷史名城,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是古代的戰爭所決定的。古代圍城攻城都是非常殘酷的事情,唐朝的張巡把小妾殺了給士兵吃,在史書上受到高度讚揚,人相食在歷史上寫了無數遍,但為什麼還要干這種高風險的事呢?因為古代運輸效率很低下,一個士兵得三五個農民補給,為了保障後勤,繞開碰到的城市,等於把後勤線暴露在守城的攻擊之下,這樣需要大量的守護部隊,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崩盤了。城市作為行政管理,人口,財富,糧草物資的堡壘,對於古代戰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現代情況下,後勤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城市的作用,靠工業技術的進步可以平地起一個城市,但是效果難說。類似蘇聯共青城,中國的石油城,三門峽,這種人工城現在都跟衰敗了,城市是要有文化傳承的。

現在宣傳自己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可能也未必想太深,只是看到自古以來這幾個字很有逼格,而必爭之地也體現了重要性。闊了的人要修族譜,以免錦衣夜行,城市也要形象,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能承認文化有用總歸是件好事。


地理位置重要→兵家必爭之地→打打打→駐軍→建要塞→種田飽肚子→商人農民做生意、種田→蓋房子→蓋大房子→把牆加高→不就是城市了嗎?

你看這樣是不是就很合理了

當然,吹牛逼大家都會嘛(笑)


推薦閱讀:

今天東南亞地區大部分國家的伊斯蘭化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印尼,馬來西亞,汶萊…
汉服复兴运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三國時期的歷史為我國文學史產生過哪些成語?
地球上如果真的存在史前文明,為什麼沒有在太陽系留下衛星一類的物體?
為什麼美國這種墮落、腐朽的國家,能孕育出那麼多科技、文化瑰寶?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地理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