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無處不在,我們在大道中生活,但為什麼會發生違反大道的行為?

或者說,我們最初是怎麼偏離大道的?


你失道這件事情本身是我的大道。

補充1:我真心建議,如果連這個概念都沒有建立,先不要考慮哲學問題吧,你的問題不會僅在這一個問題上的。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是規律,這就是「道」,你非要下雨的時候跑出去,問我為什麼淋成落湯雞。我的答案是「那是規律」。下雨的時候跑出去,就是會淋成落湯雞的,這也是道。我不想淋成落湯雞,我不跑出去,我這是合道,我也知道你肯定是要跑出去淋成落湯雞的,我不攔著,因為攔也攔不住,這也是合道。我要解決我的問題,我就必須合道,走一條解決能解決我的問題的道路,你跑雨里去,這個規律我可以預判,我基於這個預判決定的策略,就是我的道。但你不想被雨淋,我對這個事情的評價就是你「失道」。

不談目的,只談規律,這個世界處處合道。有目的的時候,「大道甚夷」。如果你理解一個名字和一個論斷,還停留在那個死板的意思上,就沒得談了,道德經本來就在說描述的誤區,用描述來描述描述的誤區,你的理解就是停留在描述本身上,那理解啥呢?


沒這麼玄乎,簡單滴說,你的大道偷換了兩次概念,前一個大道是包含天道人道各種道的—— 「道」, 後一個大道是指人道(價值觀),但往往被包裝成天道(社會規律)。

複雜滴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菩薩欲於無色無見無對無所依止空中種樹的故事 大般若經 樹喻品 得有情根勝劣智 知有情勝解差別 自業受果

第二分樹喻品第六十九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為甚深!諸菩薩摩訶薩能為難事,謂不得諸有情,亦不得彼施設而為有情,速求證得一切智智。世尊,譬如有人慾於無色、無見、無對、無所依止空中種樹,彼甚為難;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得有情及彼施設,而為有情速求證得一切智智,極為難事。」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為甚深!諸菩薩摩訶薩能為難事,不得有情及彼施設,而為有情速求證得一切智智。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雖不見實有情,亦不見彼施設,而諸有情愚痴顛倒執為實有,沉溺生死受苦無窮,為拔彼故速求證得一切智智,以巧方便而救度之。

「譬如有人良田種樹,是人雖復不識此樹根莖、枝葉、華果受者,而種樹已隨時溉灌勤加守護;此樹後時漸得生長,根莖、枝葉、華果茂盛,眾人受用愈疾獲安。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不見有果報有情,而為有情速求證得一切智智,漸次修行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余無量菩提分法,既圓滿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令諸有情受用果報,枝葉華果各得饒益。   「善現當知,枝葉饒益,謂諸有情依此菩薩解脫惡趣。其華饒益,謂諸有情依此菩薩或生剎帝利大族,或生婆羅門大族,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乃至或生非想非非想處天。其果饒益,謂此菩薩自證無上正等菩提,令諸有情或住預流果,或住一來果,或住不還果,或住阿羅漢果,或住獨覺菩提,或住無上正等菩提;是諸有情勤修善法,依三乘道漸次證得三乘涅槃,如是名為果報饒益。

善現,諸菩薩摩訶薩雖作如是大饒益事,而竟不見有實有情得涅槃者,但見妄想眾苦寂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得有情及彼施設,為除滅彼我執顛倒,速求證得一切智智,由是因緣極為難事。」

具壽善現白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當知如佛。所以者何?依諸菩薩摩訶薩故便能永斷一切地獄、傍生、鬼界,亦能永斷一切無暇貧窮下賤三界眾苦。」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應知如佛。世間若無諸菩薩眾,便無三世一切如來,亦無獨覺及聲聞眾,亦無永斷一切地獄、傍生、鬼界及余無暇貧窮下賤三界苦時。是故,善現,汝言菩薩摩訶薩眾猶如佛者,實如所說。

「複次,善現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即是如來。所以者何?善現,若由此真如施設如來,即由此真如施設獨覺,亦由此真如施設聲聞,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賢聖,亦由此真如施設色、受、想、行、識,亦由此真如施設眼處乃至意處,亦由此真如施設色處乃至法處,亦由此真如施設眼界乃至意界,亦由此真如施設色界乃至法界,亦由此真如施設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亦由此真如施設眼觸乃至意觸,亦由此真如施設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由此真如施設地界乃至識界,亦由此真如施設因緣乃至增上緣,亦由此真如施設無明乃至老死,亦由此真如施設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亦由此真如施設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由此真如施設苦、集、滅、道聖諦,亦由此真如施設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亦由此真如施設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由此真如施設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亦由此真如施設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亦由此真如施設凈觀地乃至如來地,亦由此真如施設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亦由此真如施設五眼、六神通,亦由此真如施設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由此真如施設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亦由此真如施設無忘失法、恆住舍性,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由此真如施設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智智,亦由此真如施設有為界,亦由此真如施設無為界,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法,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有情,亦由此真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

「如是,善現,若如來真如、若獨覺真如、若聲聞真如、若一切賢聖真如、若色等一切法真如、若一切有情真如、若一切菩薩摩訶薩真如,如是真如實皆無異,由無異故說名真如。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真如修學圓滿,便能證得一切智智,既已證得一切智智故名如來。以是因緣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即是如來,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以真如為定量故。

若如來真如、若獨覺真如、若聲聞真如、若一切賢聖真如、若色等一切法真如、若一切有情真如、若一切菩薩摩訶薩真如,如是真如實皆無異,由無異故說名真如。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真如修學圓滿,便能證得一切智智,既已證得一切智智故名如來。以是因緣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即是如來,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以真如為定量故。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應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能學一切法真如;若學一切法真如,則於一切法真如得自在;若於一切法真如得自在,則得一切有情根勝劣智;若得一切有情根勝劣智,則能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若能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則知一切有情自業受果;若知一切有情自業受果,則願智圓滿;若願智圓滿,則能凈修三世妙智;若能凈修三世妙智,則能圓滿一切智智;若能圓滿一切智智,則能無倒行菩薩行;若能無倒行菩薩行,則能常以財施、法施饒益有情;若能常以財施、法施饒益有情,則能如實成熟有情;若能如實成熟有情,則能如實嚴凈佛土;若能如實嚴凈佛土,則能證得一切智智;若能證得一切智智,則能如實轉妙法輪;若能如實轉妙法輪,則能安立有情於三乘道;若能安立有情於三乘道,則能令有情入無餘依般涅槃界。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見如是等自利利他無量功德,欲令所發大菩提心堅固不退,應勤精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你如何知道偏離?你說的此道非彼道。其實所有一切皆在道中。無名天地之始(一切都是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還沒發現,不管你如何錯都是在道之中,只是你必須面對道給你的結果。)有名萬物之母(人一旦下結論,是非就開始誕生了。)


大道是自然,萬物皆有自己的道,自己的自然,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譬如魚可於水中呼吸,是因為它的自然,它的道,而人可以立足於陸地,呼吸於空氣之中,是人的自然,人自己的道,而人非要於水中呼吸,則違背了人的道,不可長久,除非進化出鰓如鯤變為鵬,此為形不同。雖大形同,皆為人,而因相貌,體質等等,又不同,有人貌美,有人聰明,又有人強於運動,假使形同,造兩塊形同之石頭置於地上,而一塊在左,一塊在右,又不同,萬物皆不同,而各有其道,所以說,大道雖同,而萬物不同,萬物不同而其道各不相同,萬物只是存在於自己的大道中而已,自己的道可以違反,而大道是自然,是不可以違反的,題目是有問題的,如果第三個大道兩字是指大道,那麼回答是,大道是自然而不可以違反,因為你再怎麼干,也是自然,如果說第三個大道兩字指的是萬物自己的道,那麼當然可以違反,不信去摸摸電門。


你之道,我之道皆可謂道,道順可道,道逆亦可道。怎可以汝道以證他者道乎?


這個問題各種理論都一樣的,大道(物質,絕對精神,真空實相)是客觀的、不以個體意志為轉移的存在,但是個體不能完全認識大道,會做出很多違反大道的選擇(一般短時間內是看不出來的),而且主要由於個體對大道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所以你眼中的違道行為在別人看來很可能是合道的,而一般來說所謂合不合道的判斷大多是事後的價值增減判斷,這種判斷在不能確定自己知識完備、自洽、有效的前提下,本身就沒什麼意義。


你說的下半段的道,指的是人為制定的標準吧,並非算大道。

如果非說這也包括在大道內,那做了所謂違反道的事,那也只是因果中的一段而已,不能以偏概全下定義。


人非離道,執一物為道也~

就像盲人摸象,各得一物,每個人都說自己的才是大象~


雖然我不知道其他答案在說什麼 其實很簡單 一個為字 就說明一切了 有為就是失道 無為就是有道

舉例 長得丑 又高 又窮 還想有一個超級美女當老婆 就是有為 無為的做法應該是努力賺錢 整容 整容變帥了 努力有錢了 這樣有一個美女老婆 就不是有為了

這樣應該很好理解了吧

送你一句話 道德經不是用來理解的 是拿來用 拿來行動的 你這樣的問題 根本沒有一點意義 道德經就是一個濾鏡 用了這個濾鏡 看這個世界就更加清楚 但是看的再清楚也是沒用的 行動才是有用的 老子說了一大堆 還是要堅持有為 然並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好比人的一生:先是出生到認知世界,然後開始分辨黑白,再然後是立於兩者之間即為黑灰白,然後你在與他人之間的各種直接關係,再然後是人傳人的話語中所傳遞的思想,(就是人與人之間以訛傳訛,和你從別人口中了解的另一個人的意思)。最後就是每個人對那個關係網裡的人的看法。(引用一句話: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對這一千個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又會有一萬種看法。)總而言之就是你有你的道、非道,我有我的道、非道。而我們所謂的道、非道,又包容在大道里。這也正是老子的厲害之處。


推薦閱讀:

兩廂情願的戀童能被正常看待嗎?古人能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行?
何為行無為之事?
如何看待《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阿那克薩哥拉怎麼推斷出月亮是由於反射而發光的?
怎麼看待古希臘的詩人與哲人之爭?

TAG:哲學 | | 道德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