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IX 和榮耀 Magic 代表了智能手機的破局方向嗎?它們反映了現今的哪些困境?
瀉藥。以下為鄙人毫無乾貨的叨逼叨。
不算破局。
但是是發展方向。首先MIX的方向是超高屏佔比。沒有MIX的時候各家廠商也是在盡量的提高屏佔比。
只不過MIX在超高屏佔比上給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而magic的人工智慧則是在軟體上將xp框架上優秀的插件在系統層面進行整合(當然肯定有創新)。
軟硬結合外加雲計算。他們都是目前消費者的需求。
但不是要求,而且這個需求不強烈。首先是MIX。
MIX的短板效應啊,讓我望而卻步。而magic的人工智慧卻也可有可無。
有呢,效率能提升多少也不清楚,準確率多少也不清楚。沒有呢,也不耽誤。
而且這個雲計算啊……
個人隱私是個事。結論就是。
目前在手機上所有的痛點基本都解決了。各家都開始去撓癢點了。兩家在「硬體」與「軟體」上都貌似掀起了「革命」。
但到底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呢?
讓時間給予我們答案吧。
畢竟,讓我選擇,我還是會選擇N7(如果它沒炸)。
而關於最後一個問題。
困境。講真。在電池還沒搞定之前。你就是弄出來能變成變形金剛的手機也沒卵用。困境就是智能手機用10年的時間走完了PC行業30年走過的一條同樣的路
產品同質化,市場寡頭化,這種「血海市場」的生意沒法兒做了……首先要定義什麼是破局,破局就是像iphone對一般手機一樣,形成一個新的品類,通過替代舊的品類引爆用戶的需求。其他的比如手機材質,屏佔比這些都是差異化內容,差異化內容只能滿足其中一部分人的需要,並且不能形成替代性的優勢,談不上破局。
但凡是電子硬體產品,能夠形成破局的,大概是有這麼3個方法的改變才能達成:改變交互模式、讓舊功能有新的使用場景、添加新功能。這三個方法中,交互模式的改變是新功能和兼容舊設備的基礎。這些創新因為能夠為市場帶來新的品類,開拓新的市場空間。至於用什麼材質做機身,用什麼材質做屏幕,用什麼系統,性能多少,在破局上都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既有基礎功能的性能提升雖然不能產生一個新的品類,也只能不斷的激化競爭,但是也是交互模式等所有創新的基礎,沒有基礎性能的提升就不能達成其他的創新(處理器、功耗、能量密度、充電方式、可彎曲屏幕等)。
那麼這三種方法要如何定義呢?- 首先,改變交互模式很容易理解了,從dos到mac和windows這就是一個例子,這個方向目前還在探索,難度也很高,但是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很成功的嘗試。。
- 其次,添加新功能指的是能夠產生一種新的功能,比如原來人們聽音樂只能聽現場,沒趕上就沒了,現在有了留聲機錄音機,這就直接是一個新的品類。這個方向最難,因為新的功能意味著新的基礎技術和新的需求,不論是需求的發現還是技術的研發,在歷史上都是以十年記的過程。
- 最後,舊功能有新的使用場景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比如我們現在的智能手機就替代了原來一桌子的設備,讓所有這些功能在任何一個場合都可以使用,因此從原來手機的分類裡面開拓出了智能手機這麼一個品類,又或者讓computer變成了PC,大型的計算能力也可以讓平凡人擁有,這也是一個提升。這個方向也是絕大部分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創新方向
- 交互模式一直沒法創新,新的交互方式使用場景有限,還沒法大規模的開發成新的需求。目前已經有的交互模式的創新按照個人觀點的成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 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 siri, cortana, 科大訊飛等),語音助手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但是主要的問題是隱私程度不夠,必須要說話,隱私的問題導致語音助手這個方向必然會限制在現有的智能手機市場之內,在某一些特定的場景中發揮作用,比如開車,比如任何騰不出手來的場景,但是形不成新的品類。
- 激光鍵盤,使用場景很多,但是耗電量奇高,而且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平面,另外沒有鍵盤的觸感,對於人使用會有一點學習成本,酷炫指數高,但是不太實用。
- leap motion和project soli等,相對還比較早期的技術,雷達和圖像識別的手勢交互對隱私性有一定保障,但是需要一個觀測器材,而且目前還沒法便攜化,使用場景有限。
- 新功能有了方向但是還特別不成熟,交互方式只是這些新功能沒發法實現的其中一部分問題。
- AR / VR / MR, 微型化, 續航, 佩戴舒適性都是問題, 目前在手機上使用還是太早, google project tango 是一個很好的方向,google的daydream ready是一個不錯的認證, 給了這個行業發展一個大體的方向.
- 智能家居是一個方向, 但是有幾個問題,首先替代性不強;其次是技術門檻不高,但是家電行業的市場門檻很高; 最後安全顧慮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google的新輕量化全平台操作系統完成之後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目前來說基本上大家都沒有動力換。另外IOT目前還在爭標準的控制權,雖然國家給了態度,但是出路還不明顯,而google如果做出了這個操作系統,很可能就會壟斷這個標準。
- 用手機傳遞除了聲光信號之外的其他五三感信號(味覺觸覺嗅覺),這個技術是華為目前正在研發的技術,但是還只是處於概念階段,要和神經科學的發展結合,目前可見的解決方案是腦後插管,距離應該是最遠的。
- 讓舊功能有新的使用場景這方面,繼續替代兼容現有設備的問題在於市場接受程度和技術成熟程度,當然,還有續航。
- google project area / moto Z的模塊化, 兼容了投影儀,更好的相機等,但問題在於模塊功能還不夠多,使用範圍僅限於moto的這兩三款手機,因此大家都在觀望;而且模塊本身的性能不夠好,價錢又高,不過花點時間都能解決,相對來說希望還大一點,交互方式的更新之後還能夠實現更多的模塊,應該說是面對未來比較穩妥的一步,就看聯想有沒有這個決心持續投錢了。
- 巨硬的三屏一雲,但是不論性能、續航、還是交互方式都很受限,效果比較差。
- 可摺疊屏幕+可摺疊電池是一個不錯的方向,現在各方面技術基礎理論都比較完備了,工程實踐上努把力,2019年可能就會有成熟的產品出現。
- 手機的AR / VR / MR化,這建立在桌面/工作室的這3R能夠成熟的基礎上,暫時還比較遠。
然後我們翻回來看現在的智能手機,所謂全面屏、曲面屏等等,在目前來說並沒有在這三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裡面取得進展,反倒是nubia這兩年的無邊框手機在交互方式上還稍微有點探索,雖然效果也很一般。。。。當然可摺疊屏幕來說,曲面屏作為前置技術,讓三星還是走在了前面。
綜上:- 短期內可能引發產業破局的基本落在三星、聯想、google這三家公司;
- 未來google的統治力會越來越強,微軟和華為也有破局的可能;
- 行業整體的發展空間受電池的限制最大,所有的創新都需要更大的電量作為基礎,但是結合材料技術發展較慢的現實情況,在中遠期(3~6年)實現突破可能是比較現實的預期,及早進行戰略投資是有必要的;
- 聯想如果能堅持模塊化,在遠期會比三星更有潛力(僅限手機行業),但是行業繼續發展到手機被替代的時候恐怕聯想就會很困難了。
順帶一黑,個人認為高貴的某果和踏實的某米在未來都並沒有個卵用,小米和華為都代表不了未來,可能華為能稍微好一點。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所有的這些技術發展都是為了以後替代智能手機的設備提供的前置天賦點,這個就需要大家發揮想像力排列組合一下了。現在的手機基本上發展到了一個瓶頸,從硬體層面上來說手機的元器件就那些,變化是量變層面的。軟體層面,以miui為代表的國內廠商能進行的功能性的小創新目前完成度也已經比較高,可挖掘的需求已經不多了。我覺得手機硬體層面目前的需求主要是續航,似乎鋰電池的潛力挖掘的也差不多了,據說碳纖維電池能解決問題。如果真的解決對手機,甚至電動汽車的續航都會有很大的改善。顯示技術的革新,需要解決更大的顯示區域與攜帶不方便的矛盾,依靠液晶面板要想實現除非做到萬物皆顯示,即你能接觸到的所有平面都能當做顯示面板使用,前提是面板極其廉價,並且沒有那麼多人排隊使用。顯示技術全息影像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可惜技術的不成熟以及隱私問題都需要解決。目前來說VR是個不錯的方向,要是能解決設備攜帶不方便的問題,做的像谷歌眼鏡哪樣同時擁有很強大的功能就不錯了。軟體層面,操作系統被動式服務目前已經做的相當好了,主動式服務要想做的特別好極其困難。所以說華為的人工智慧想法很好,但是要做的和被動式服務一樣好,而不是變成不斷的推送消息給人造成的困擾。小米的創新是將現有的技術應用到了新的領域,算是應用性創新。華為系統的創新是將已有功能包裝一下,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算是理論性創新。都是不錯的嘗試,從長遠來看,谷歌會不會在做一個新的系統顛覆已有的系統,這個還是值得期待的。畢竟軟硬體國內廠商都不在供應鏈上層,從創新連貫性的角度來說,谷歌,蘋果,三星產生新技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過國內強大的整合再創新能力還是不錯的,初始概念不一定在中國產生,但發展成熟一定離不開國內廠商的參與,期望小米,華為都有所作為,真正踐行「人人盡享科技的樂趣」真正實現。
沒有什麼破局,是整個產業自上而下的演進終於有了綻放的跡象從2016年初的S7e到NOTE 7、蘋果的亮黑、小米MIX、華為的超級充電技術......如果你把2014年至今發布的所有智能手機擺在一起,會明顯感覺到整個產業的進步,並且,這種進步正在慢慢變得顯性。最起碼相比去年這個時候,作為行業中的一員,我個人更加的興緻盎然,對2017充滿期待。我期待三星明年在曲面屏和相機上的炫技,期待使用OLED的傳說中的真一體iPhone,期待雲計算和大數據更進一步的影響用戶使用手機的方式,也期待中國品牌能延續今年的成就。總而言之,臨近年關回頭看,今年比去年有趣太多,生機盎然,MIX和magic只是這份有趣中的一員。
MIX是展示了一個智能手機的改進方向,只不過進化程度可能不如指紋之類帶來全新賣點的進化。
而且作為概念機,MIX把這種進化方向目前的優點和缺點都展示出來了,優點點自然是屏佔比高,整個手機都是屏幕。缺點就是大、重、易碎、聽筒和以前的不一樣等等,另外如果MIX能按照正常利潤水平定價的話,可能會展示得更全面一些,那就是再加一個缺點——貴。至於Magic,我不覺得有必要出這麼一台所謂的「概念機」,它的賣點放在ROM裡面發布就足夠了,當然如果華為認為倒角是未來智能手機技術發展的趨勢的話,出這麼一台手機也不是沒有理由在知乎上第一次被人邀請!歷史性的一刻!謝謝邀請!首先我認為,榮耀magic真的沒有什麼大的技術突破,但是小米MIX搞的聲學系統真的讓我感受到了未來,雖然實際效果不理想,但是起碼讓人看到了希望。榮耀這個手機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說是未來的什麼鬼東西,某藍的四曲面都出來了,八曲面還會遠嗎?曲面屏的確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三星老大哥帶起來的潮流,不得不說我第一眼看到s6e真是驚艷到了,榮耀的確是挺溫潤的,整體看上去手感很好,沒上手我也不好過多評價。米MIX的無邊框其實也是有邊框的,陶瓷手感真是爽歪了。這兩款手機都是裝逼神器,但我不認為是未來手機的趨勢。從功能機進化到智能機退化了鍵盤,我覺得未來手機應該是脫離屏幕局限的,索尼大法的黑科技據說在這方面正在努力。我覺得最大的局限性還是在那塊屏幕吧,各商家費盡心思在屏幕上下功夫,可能本身就是一種誤區,我覺得沒有屏幕才是未來。我就是個小透明說著玩玩,也就是愛玩手機而已,沒什麼專業知識,談談自己的意淫,眾大佬噴輕點
偶然刷出這個問題。
隨便瞎說幾句。
首先關於「破局」來說,在5G網路到來之前,手機領域不可能有什麼巨大的飛躍性質的產品。
網路對於手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手機是一種移動設備,一切都要通過移動網路來進行。是移動網路的飛躍,造就了手機市場的「改朝換代」。從蘋果手機的發售,到安卓手機的全面開花,諾基亞黑莓等老牌手機商的衰亡,都關乎於3G網路的普及。
國產手機迎頭趕上,也是因為3,4G網路的普及,帶來了移動支付的大潮,國內公司互相爭奪互聯網入口造成的。沒有網路的支持,iphone7和boom7跟MP4有什麼區別?
從蘋果手機誕生以來,除了指紋識別以應對移動支付,有什麼顛覆性的,飛躍性的設計?其實是沒有的。無非是性能高了,邊框窄了,屏幕大了,電池大了,充電快了,拍照更好了。
所以說,當今的智能手機破什麼局呢?沒有網路的更新,智能手機根本無局可破。
再說這個困境問題。對於智能手機本身,我不認為存在什麼困境。上面已經說過了,智能手機的發展不能脫離網路的發展,網路發展了,智能手機才有發展餘地。從這個角度講,智能手機的所謂「困境」跟它本身根本關係不大。網路的更新,智能手機的發展就是自然而然的,根本就不是手機的設計者所能自我決定的事情。
對於不同的手機公司而言,以目前來說,一大票手機商面臨最大的困境既不是網路,也不是手機本身,而是渠道。渠道和產品並重,才可以賣上好價錢,沒有銷售渠道,談什麼手機設計,系統優化,定價,都是純扯淡,HTC就是明顯的例子,銷售渠道全面崩潰,你跟我說手機設計?
對於小米和華為這兩款產品而言,二者產生的原因截然不同。
華為的產品應該看作是一種探索。是攻勢。華為的產品單價高,渠道廣,銷售增長強勁。適當的探索有助於在5G普及之前積累經驗。
而小米MIX與其說是概念,我更加認為這是一種掙扎。是守勢。小米戰略誤判嚴重,手機出了五代都沒有建立起完備的線下渠道,線上銷售競爭激烈,導致搶購無法持續,銷量觸頂,價格不但沒有提高,還降低了不少。如此下去,小米神話是要破滅的。所以轉而通過賣概念來吸引眼球,試圖提振銷量。這跟魅族當初做超窄邊和15:9屏幕其實是一個道理。根本不是概念問題,只是時代不同了,吸引眼球的門檻隨之提高了一些而已。就瞎說這麼多。1.他們代表了「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都找不到痛點只能自己編一個不痛微癢的點」這一行為
2.他們早晚會想明白電池/續航時間才是急需大力投資的方向...畢竟要是電池做大了說不定能順路做供應商並通過控制出貨量來打壓對手代表了兩個方向,不過我認為mix代表的方向前途沒那麼寬廣
不要見得風就是雨。
不是所有「概念」手機都有概念。小米mix的驚艷之處在於沒有額頭帶來的超高屏佔比以及背後的解決方案,小米從小米5開始嘗試的陶瓷機身也為被金屬和玻璃佔據的手機市場提供了新可能。
榮耀magic?並沒有發現和市面上大部分智能手機有什麼區別,八曲面?我呵呵呵。榮耀抄小米抄習慣了,強行概念機啊,不過研發速度還是挺快的嘛,畢竟老爹是大佬。華為以前不是雇海軍天天吹新電池可以5分鐘充滿嗎?怎麼慫了10倍啊。
但是要說破局,兩款手機都差的遠。
困境還是在電池吧,充得快固然重要,但是耐用才是王道。有實力代表智能手機破局方向的廠家,目前只有一個——三星。三星已經把蘋果甩開了,如果NOTE7不爆炸,iphone8出來也比不了。起碼下一個5年三星的高端手機會是潮流引領者。至於小米華為之流,時不時的出來嘩眾取寵一下罷了。
電池一日不改變,手機的想像空間將會一直限制在這裡,各家廠商的改變也不會大太多,想想大範圍無線供電就有點小激動。還有耐摔,別問我40cm就摔碎的mix是怎麼回事。。。。
瀉藥。
個人以為智能手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處理器
2 屏幕3 機身4 系統5 系統優化6 附屬感測器7 與電腦的協作8 大數據或者人工智慧9 電池那麼我們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
1 華為勝。自主處理器是趨勢,不管驍龍多麼屌,那是高通的不是小米的
2 屏幕,小米勝。曲面屏源於三星,華為算是跟隨。但是全面屏的大批量生產,小米算是第一家。3 機身 小米勝。陶瓷機身目前小米做的最好。4 系統,都是安卓,沒有區別。但是小米升級比較持久。5優化 雖然華為在追趕,但是小米MIUI力壓華為沒有問題。6 感測器 小米勝。超聲波指紋小米第一家。7 與電腦的協作。說實話雖然微軟lumia比較小眾,但是這點上面我認為win10 mobie才是王道8 人工智慧。華為略勝吧,雖然看起來,這些新功能也並不怎麼樣。這方面我也覺得微軟小娜做的更完善一些9 電源 如果華為說的超級電池和充電確實有怎麼給力,華為勝。反映困境的話,那就是自從喬布斯發明了iphone,智能機一直在一個大體不變的框架下發展,這些創新有顛覆,但是智能機這個概念整體上是越來越趨向pc化的,越來越標準化。越來越難做出差異。
你要說未來的手機或者手持設備的趨勢,目前看來vr ar mr 這些可能才更能代表吧
隨便打的,輕噴……做核電池吧,順便可以打壓三星。
謝邀,隨著市場多年的變化,各大手機廠商已經明白了一種固定的審美方向,而且硬體同質化相當嚴重,高通平台的旗艦晶元幾乎成為了所有旗艦手機的標配,各個手機間的差別僅是在於自己的系統體驗,品牌認知,ui設計,所以創新尤為重要,品牌認知不易改變,所以設計和系統體驗成了創新突破口,小米華為的方向大概如此
瀉藥。
不太算破局吧。mix意圖精簡手機元件對外觀影響,力圖讓用戶認為這是個只有屏幕的手機。magic走的是谷歌、蘋果、亞馬遜趟出來的老路線,即便小方向有所不同。本質上沒有擺脫手機的既有概念。等待全息投影和便攜VR成熟之後,magic可以借殼重生,而mix會死。但是現階段而言,mix的吸引力大於magic,畢竟買magic不如買pixel和iPhone,還能體驗完整的智能助手謝邀
小米 MIX 和榮耀 Magic 代表了智能手機的破局方向嗎?我的答案是 不是小米MIX的賣點是 超高屏佔比 (全面屏概念)榮耀 Magic的賣點是「人工智慧」然而超高屏佔比和華為的這種所謂的「人工智慧」都不可能代表智能手機的破局方向我認為 新形態的手機或許才是智能手機的破局方向
我也認為 電池 是目前而言對手機最大的限制。小米mix一個全面屏有何用? 設置連聽筒位置都捨棄了,只為外觀?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像智能方向發展。外觀用於只是輔助。
magic主要發力點明明是,人工智慧。這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裡,我並沒有說,華為的人工智慧有多牛b,也並沒有說magic的人工智慧有多好用,我只是說了,這是未來的方向,並且根據科技的發展規律,探索中的東西肯定不好使。說我海軍的,最好(Bi~)。
magic主要是軟體創新,8曲面,快充,根本不是此次的重點,只是恰好一併發了而已。抓著人家硬體創新不足噴的米粉真是夠了。。至於小米的全面屏,把下巴去了才能算全面好吧!把攝像頭從額頭換到了下巴上,是挺有新意的呢。而且,陶瓷,玻璃還是金屬,就一外殼,有質的區別嗎??至於換了個指紋感測器,和聽筒,別說,這個還真有點意思。總的來說,小米mix主打硬體創新,然而,並沒有劃時代的意義。創新太有限了。
更何況就小米這種組裝公司,硬體又不是自己產的。就mix這種,真好使的話,不出一年同類產品遍地走。技術門檻太低了,能獲得的超額利潤太少了。
magic硬體此次雖然新意不多,但是快充還是可以擋一陣子的,40w的快充,自己研發的技術,其他公司想模仿還沒那麼隨意。至於8曲面屏,對它評價就一個字,哦。說到硬體的創新,據說,三星準備發一款搭載摺疊屏幕的手機。以及去年三星發布的概念電腦「三星彈力卷」。這才是未來!
總之,小米mix就是這一代中,有特點的一款設備。magic在布局未來(軟體層面)。未來硬體,看三星(顯示領域)。推薦閱讀:
※小米手機是真的有這麼多米粉還是有一支軟文水軍?
※如何看待努比亞全面屏手機2.1海報?
※今年最為優秀的安卓手機會是哪款?請盡量客觀理性分析?
※無法大規模量產的新品手機是否應該發布並且開售?
※為什麼小米要發布一個量產很困難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