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劉士余 2016 年 12 月 3 日有關野蠻人的發言?

劉士余:我還是希望或者說要求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謀財害命的害人精。最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發生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現象,舉牌、槓桿收購,是對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公司的一種挑戰,這現象都有。但是你從來路不正的錢,從門口的野蠻人變成了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你在挑戰國家法律法規的底線,你也挑戰了你做人的底線,這是人性不道德的體現,根本不是金融創新。


背景:近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中途脫稿講了一段讓業內震驚的話,引起了廣泛討論。

寫領導講話是一件磨人的事情,像證監會主席這樣分量的講話很可能處長級別的筆杆子也得加班加點熬上幾天才能拿出一個領導基本滿意的稿子,然後是來來回回地修改、斟酌和徵求意見,可能還需要經過領導班子的集體審核才最終呈遞給大領導。這種稿子事實上已經不僅僅是代表單個領導的想法,而是代表了這個集體的意見。所以很多領導在公開場合的發言都會基本按照稿子來念,即使動情處發揮幾句也大多是基於原稿內容的一些延伸。但也不排除有些情況,領導會拋開稿子就某個問題發揮一段。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麼領導講的內容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已經達成廣泛共識的信息,一種是非常重要且需要傳達的新信息。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既像證監會主席這種高級別、高關注度且對市場有高影響力的官員,如果有臨場講話,那一定是在把握十足的情況下才會講出來。

劉主席即興演講的這段話與上文具有一定承接性,但語氣以及傳達的情緒又顯得比較突兀。上文是「行業機構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謀求創新發展,主動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創新驅動戰略、脫貧攻堅戰略等國家重點戰略……」,隨後才是這段「希望大家不要做土豪、妖精和害人精」的發言。依照劉主席一貫以來低調謙遜的形象,以及高情商官員的光環,這段話說出來確實讓大家非常震驚。

但仔細想想,其實也沒什麼好震驚的。一個低調謙遜的人說出一段如此反差強烈的話無非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是他瘋了,要麼是他想借這種反差傳遞並強調某些信息。顯然,後者更合乎情理。劉主席的這段話雖然比較粗糙,但是傳達信息很明確,就是:我對你保險資本用「來路不正」的錢來扮演行業強盜很有意見,我覺得你們做得太過了。

有人不禁要問,劉主席為何會在這種公開場合冒這個險說這般突兀的話呢?初看,大家容易產生誤解,認為這是證監會對保監會的一次發難。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回答記者關於險資舉牌的問題時曾說「國際上保險資金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舉牌越多我們劉主席是比較高興的。」把兩個主席的兩次發言放在一起,還真有那麼一點意思。但是,這種看法顯然是片面的。我認為,劉主席之所以敢說這番話絕不僅僅是他個人對保險資本頻繁舉牌存在意見和看法。他周圍的人,以及更高層的人(至少部分人)應該持有一致的意見。所以,光討論劉主席的講話沒啥意義,他的這種臨場表述對不對,用詞恰不恰當,情緒有沒有問題,等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後傳遞的信息。

背後傳遞了什麼信息呢?我有三點猜想。

第一,於私,證監會自身確實對保險資本在證券市場的這種「投資」行為存在很大意見。

保險資本的一系列投資或投機行為,從法律法規上來講確實沒有不對的地方。他們在保監會的監管框架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出入證券市場受到的限制較小,與其他資金來源相比比較不受約束。監管不力本應該是監管機構來承擔責任的,但劉主席這次站在道德高度的略帶怨氣的「發牢騷」,除了表達不滿,其實也體現了一種無奈。因為金融行業的監管是割裂的,而資金流動和資本運作的渠道是暢通的,形成了實質上的分業監管和混業經營。在這種情況下,保險資本不管是在資金組織端還是在資金運用端,分開來看都沒有啥問題,但合在一起來看又做了監管機構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這事總覺得哪兒不對。證監會管不了你保險資本組織資金的事,保監會又不會去管你在證券市場投資的事。

所以,劉主席一聲呵斥,一聲嘆息,多少有點無奈的意思。但是,這種表面上的無奈,可能從另一個層面傳達了對於監管改革的迫切需求。或許這種改革早已經在醞釀之中,畢竟將一行三會合併形成大一統監管體系的傳言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12月5日,保監會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停止前海人壽開展萬能險新業務,並在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多少有點保監會隔空喊話回應劉主席的意味。

第二,保險資本不受約束的舉牌和控股行為,對國有資本的控制權和利益分配形成了一定威脅。

我認為這一點是此次劉主席敢於點名狠批險資「用來路不正的錢扮演行業強盜」的底氣所在。如果有高層授意的話,這也應該是高層關注的重點問題。前段時間被舉牌的很多企業都是國有控股或國有企業為大股東的優質上市公司。國有股權在資本市場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在做某項決策時,除了按股份制公司的治理要求進行集體決策外,還要通過多級政府部門的批准等;同時國有資本在管理重過於注重程序合理性,容易忽視內在實質,對價值的判斷缺乏市場性等。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國有資本以及很多上市國有控股或參股企業出現了價值扭曲和低估的情況。如果這些企業股權相對分散,那麼很可能會成為激進保險資本的下一個舉牌目標。

從法律法規上來講,保險資本舉牌國企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從國家層面和大國企利益集團層面來看,大家肯定是不願意把自己暴露在這種風險之中的。因為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如果恆大系、寶能系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各類民營資本,僅僅依靠保險資金加杠杠的方式,通過資本運作就能夠合法合規地成為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參股企業的大股東,那股權相對分散的優質上市國企就四面楚歌了。因為民營資本通過舉牌收購,不但會動國企的蛋糕,還可能會和國企爭奪控制權,這種事情對於中央來說肯定是不能容忍的。特別是金融、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是國家必須牢牢控制的戰略性關鍵領域,不可能聽任民營資本域橫衝直撞,任意妄為。

所以,劉主席對所謂保險資本的批評也應該能夠代表部分更高層的官方態度。

第三,保險資本對優質上市企業的「狙擊」,從側面影響了供給側改革的推進。

這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此問題。供給側改革目前正處於關鍵時期,在房地產、基礎設施投資已經泡沫很大後,實體經濟迫切需要新增長點的支持。而此時,市場上出現了一批技術先進、發展迅速、業績優良的企業,這些企業經歷了漫長的改革和經營,正處在由優質企業向標誌性偉大企業轉變的過程當中。按照正常的發展方向,他們是供給側改革的中堅力量,他們將帶領和推動國內企業的一系列重要轉型。

但就在此關鍵時期,一批激進的保險資本瞄準了其中的低價優質且股權相對分散的上市企業,並通過槓桿收購的方式實現對企業的控股。理論上,保險資本作為不具備充足企業管理能力的財務投資者,應該在實現控股之後不過多干預企業的經營。但是,從最近的幾起舉牌控股事件來看,保險資本由於與企業存在短期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所以開始利用控制權干預企業戰略方向和經營活動。近期,南玻集團受保險公司大股東干預重大戰略方向,導致企業創始團隊出走,讓業內一片唏噓。

保險資本之所以與其舉牌控股的企業無法協同共進,其根本原因是雙方的理念和目標不同。保險資金的最終目的是獲利,而且,市場上相對激進的險資表現出了較強的短期獲利需求,既對所控股企業片面要求高分紅。但是,這些優質企業往往處於研發關鍵時期和業務擴展時期,急需大量的資金支持。高分紅的要求實際上佔用了企業原本用於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的大量資金,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長遠來看,不利於當前中國處於關鍵階段的供給側改革。

以上三點僅為一些猜想。至於劉主席的這段講話是不是合適,不發表過多評論。我僅認為,市場參與主體有權按照目前的遊戲規則做他願意做的任何事情。如果這其中蘊含了過高的風險,那就是監管機構的責任了。監管機構需要根據市場情況進行及時調整,既要大力打擊不合法不合規的行為,又要盡量避免各類監管套利行為。


各位是語文不及格不過關還是想強行帶節奏。641說的話很明顯並不反對槓桿收購,甚至不反對門口的野蠻人。但是(這個詞他也用了吧?)你這錢是在P2P許諾10%的年化收益和保險產品從普通民眾身上籌回來的,萬一出了什麼意外,還是要普通人去給你埋單...我就納悶了pm難道這事就不應該由641管嗎?

你要舉牌做野蠻人,完全沒問題,連道德問題都不是。可是為什麼要把這風險傳遞到普通民眾?當初為毛要鼓勵私募?私募的門檻就是為了把風險隔離起來,這東西風險高啊。現在倒好,通過保險、P2P間接公募了,錢賺了是你的,出事了風險是別人的,而且坑害的還是那些不明就裡的普通人,這不是黑心又是什麼?這也算金融創新?人不笑狗也吠...


這種說法本身並不合適

從監管的角度,只有兩種可能:1 不合法,或者懷疑不合法的行為,就應該100%發力去徹查和停止 2 合法的行為,那就是合法的,所有道德上的指責都毫無意義

作為證監會的頭,說一堆聽起來正義但其實毫無實踐意義的話,只能代表監管的糾結和無奈。


1.劉主席上台的背景是15年股災和16年1月股市熔斷,造成這一原因是槓桿資金出逃,肖主席黯然離場,中信被全部斬首

2.劉主席上台的使命是維持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首要任務是避免股災的再次發生。劉主席給大家划了一條紅線,就是不許亂加槓桿,誰加弄死誰。如果大家細心會發現每期證監會通報的案例基本都是加了槓桿被逮的,其他違規問題都放到次要了。

所以這次加槓桿的險資真是找死行為…比如姚老闆...BJ不夠就被咔了...

3.金融改革以來,管理層是支持資本進入實體的,但每次都把管理層的臉打腫,前有上海家化,後有萬科、南玻A,效果真不咋地。至少這些企業作為試點走點彎路還能忍受,這回姚老闆居然敢碰董小姐,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格力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家電製造業企業,底下10萬員工,你敢亂折騰,出了問題,沒人能負的了責任,所以必須斃了

4.劉主席這次講話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甩鍋,不能步了肖主席後塵。你保監會不是牛逼說互聯網保險大有可為么,我就發個飆看看你的反應,結果保監會很慫的把互聯網保險業務又給關了。

所以總體來說,劉主席的姿勢水平還是很高的,打完之後,還會給個棗讓你吃的,畢竟明年還要新增四萬億保費,不買藍籌等著在家下崽啊?


因為併購時機不對。美元強周期是擺明的陽謀。特朗普已經說了要廢除《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巨大的資本惡魔已經饑渴難耐。你幾個保險公司這時候加杠杠,影響幾千億資金,這不是拆國家的台嗎?

去年打壓桿桿,現在可好,被幾個公司變相鎖死那麼多錢在併購上,而且眼見幾個月也釋放不了。你說國家能不著急?

再說了,還涉及海外潮州幫,這更糟糕了。

至於為啥現在說?看看shibor都彪多高了啊。連恆大的融資風險都上報紙了。

不少保險公司現在靠短期借貸在續命的,要不快點收縮戰線,一不小心就要爆掉的啊。

特朗普剛選上,強硬要求美資歸國,這時候中國來一起超大型投資公司倒閉,這可是流血不止的風險。

這時候站起來說話,表面是對以前的事情,其實是警告其他投資公司,乖乖停下來,降桿桿,老老實實熬到明年特朗普三板斧過了。

否則別怪國家出手查,大家都有屎,一查一個準。

===============

當然,保險收購這事,美國上世紀就有不少左派電影批判的。收購、拆分、解僱、立馬財務報表好看,賣掉賺到錢。

但工人失業了,生產鏈條拆散了。這是殺雞取蛋。也許,國家也在考慮,給你股票收購賺錢那是必然的,但怎樣控制後續的破壞呢?起碼在目前法制體系下是無解的。連美國巴菲特都玩解僱幾千人來賺快錢。可以說可能在如今世界國際金融體系的基本倫理下,這套金融法律恐怕不那麼美好。

關於巴菲特

2012年新華網還表揚他是善人,吸取了1962年收購後解僱員工獲得收益的教訓,只做善意投資

善意收購長期持有 巴菲特式投資「得志於天下」

大砍存貨,拍賣設備,關閉5個部門,提高維修部件的價格,停掉不賺錢的產品錢,裁員100多人,1962年底使公司成功扭虧為盈。1962年8月,巴菲特決定出售公司,他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廣告公開拍賣。

小鎮上的居民非常擔心,拍賣之後新的控股股東可能把這個鎮上唯一的大企業進行大裁員甚至破產清算。他們紛紛抨擊巴菲特,自動發起反擊巴菲特的戰爭,

儘管巴菲特實現了每股28美元的投資成本就實現了80美元的盈利,內心卻非常受傷:難道不是我挽救了這個企業嗎?不然這個企業早就倒閉了,你們自私會這樣恨我?

巴菲特發現,收購後重組企業,大量解僱員工,又高價轉手出售,會引起很大的衝突,如同引發一場戰爭。甚至橋牌牌友Bill Otis也問他:「你解僱了那麼多人,晚上怎麼還能睡得著呢?」

  巴菲特對自己被人稱為清算人而感到深惡痛絕。正如老子所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從此之後巴菲特極少出售自己收購的企業,他發誓「再也不會」大量解僱員工了。

結果,現在才發現,沒有人可以抵抗資本的內在邏輯,這個最大的善人也得向資本投降,只不過「君子遠庖廚」,需要找打手來幹壞事罷了。

從卡夫併購案看巴菲特投資風格轉變-華爾街見聞

巴菲特個人也許從未用過「重組」或「裁員」這樣的術語,但如今他找到了一種將這樣的「臟活」外包出去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他也找到了伯克希爾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與以前專找低價公司的公司進行收購,然後「放羊式管理」,巴菲特如今也對完全定價的公司收購感到滿意。自上次和3G資本一起收購了亨氏食品後,通過3G資本進行的裁員、關閉工廠等改善運營的操作可能即將發生在卡夫食品身上。

可能是華爾街唯一「堅持善意投資」的巴菲特下屬的保險資金投資,也已經這樣了。靠法制真的可以抵抗保險投資背後的魔鬼么?

===============

美國主導的金融體系的基本道德倫理是錢說了算。這真OK?在公司裡面,資本是皇帝,員工陷入一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狀態。是不是OK?

這時候單獨指責自己國家法律體系是沒有意義的,現在主導世界金融秩序的是華爾街。哪個國家抵抗這套資本邏輯的話,哪個國家就會成為世界金融體系敵人。基本邏輯不變,個別國家法律的小修小補能有多大用?

唯一的辦法不是修改法律,而是陳勝吳廣。當然,這裡說的陳勝吳廣不是我們老百姓,而是國家。當然,大家都知道,陳勝吳廣失敗了。所以我更希望自己國家是劉邦。


股市是一片大海,投資者和上市公司都是海里的魚,每一條魚都朝著更利於自己的方向行動,這是自然規律。但是站在高層的視野上,除了這片海,還有陸地,草原,沙漠,空氣,江河,森林,動物,人類,漁民,核武器等等等。如果從全局角度來看,你有幾百億資金,就能控制一家優質公司,就可能打破優質企業的經營穩定性,一旦出現風險,就會影響到股市這個版塊之外的其他部分,例如就業,例如人心,例如中小創業者的信心,所以,要控制一下,這和利害無關,和對錯無關,只和格局有關。


妖精之所以是妖精,是因為能掌握人心。

野蠻人之所以可怕,是因為能扭轉時局。

當市場上出現妖精和野蠻人的複合體的時候,紫金王朝才會授意劉同學在名利場上做道德評判,用以保護執行任務的差點暴露身份的地下黨。

到2017年12月,我們回顧寶能的3次行動:

第一次針對南玻A的清洗,時間幾乎貫穿於2015年年初的牛市中。

第二次針對萬科爭奪控制權,在2015年底差點提前引爆藍籌牛市。

第三次是針對觀致汽車的股權轉讓,在2017年底低調取得奇瑞旗下公司的控制權。

如今的南玻A已經成了手機用玻璃的優秀供應商,同時其手中萬科A的股票早已穩穩的翻倍,消沉了近3年的房地產市場在2015年重新啟動。劉同學12月的發言後,更是呈現出了加速上漲的趨勢,一直延續到了2017年3月新政的出台,最終迎來了千年雄安的規劃4月高規格面世。恰恰,大型藍籌們從3月份到現在,最少的漲幅也有了50%。

清晰的時間分割點,清楚的政策影響力,很難讓人不懷疑姚老闆的的政治立場嘛。

無論怎樣,寶能在公開市場的行動受到劉士余如此質疑都是奇怪的一件事情:

從原則上來看,姚老闆明明找的是非國有控股企業,且股價幾乎翻倍,既有利於國有資產的增值,又有利於廣大股民。這樣講政治,講原則,帶動大家發財的姚老闆,難道不比試圖低價私有化萬科管理層更符合未來我國的發展方向?

從後果上看,即便是姚老闆觸動了別人的利益,然而到2017年,寶能的保險牌照仍然持有,股票的收益依然驚人,還接納了國企旗下的觀致汽車,怎麼也看不出他是得罪人的下場,反倒是房價,已經跌到了2016年水平。

從金融安全上看,保險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剛需,只要銷售渠道暢通,風險管理得當,斷然是不會有什麼大的風險,何況姚老闆出手的幾家公司質地本身就是非常良好,且都存在管理層試圖私有化損害股民利益的傾向,這些相對於後來快速發展的比特幣,現金貸等業務在安全和道德水平上更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

講政治講原則的姚老闆,精準踩點做第一推動的姚老闆,到底是妖精還是野蠻人?

為啥要清洗萬科?清洗以紅燒肉為代表的商業利益群體唄。

為啥要敲打寶能?以姚老闆為代表的地下黨群體需要國家配合演戲唄。

還是地下黨?

如果是地下黨的話,具體工作又是啥呢?

整理一個鏈條:

屁民買保險的錢---&>清洗萬科們的錢---&>控制上市公司後融資的錢---&>競價拍賣國有土地的錢---&>新房二手房量價齊升的錢---&>體制人士賣房子的養老錢---&>寶能變成超大規模公租房運營代理商的錢---&>屁民的房租反哺屁民的保險狀態。

屁民的房租和保險兩項最基本的支出,通過寶能付給了持有體制贈與大量房產的群體。

體制除了贈與房產,還贈與股票,房產大幅增值之後,股票呢?

順道算個賬,北上廣深,大約有3000萬人需要租房子,假定一個人房租是3萬每年。

租賃收益一年是9000億,實際上四個城市的財政預算加在一起也就是3萬億級別。

1平米的建築成本大約0.5萬元,平均一個人大約需要30平米,所以大概成本就是15萬。

話句話說,如果政府試圖搞一個商業租賃的項目,大概就是5-10年的光景能把成本收回,在往後那就是每年3萬的人頭費,這是每年都有的穩定的收益,我實在想不出來為什麼還要居民的房地產業務。

做幾個小小的預測:

2018年中型國有企業股票價格會穩步上漲,非國有的創業板會穩步下跌。

2018年的IPO通過率會大幅下降,被退市的民企會大幅增長。

2018年會出現標誌性的國有企業針對民營企業的低價收購事件。

老大2022年要繼續干,只能選擇2020拿武力統一台灣做民意基礎,因此在2020年之前,要讓大家有獲得感,不唱反調嘛。

所謂披著金融地產和保險公司兩張皮的妖精與野蠻人的混合體:

那就是紫金王朝新時代下殺富濟貧,維護政治穩定的地下力量!

先寫到這裡,以後有新的理解,再更新。


劉主席打擊的就是野蠻人收購,啥叫野蠻人收購?說白了就是自己的經營範圍跟要收購的企業八竿子打不著,不存在任何的收購以後橫向縱向的資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純粹就是看中了這家企業的現金流和低估值,以及由於種種原因股權分散帶來的機會,這就是蛋上的那條縫。這玩意兒多了以後有什麼壞處?壞處太多了!經營企業是一項艱苦長期的工作,尤其是技術壁壘型企業,要多年技術積累甚至冒著完蛋的風險投入技術研發,外加一點運氣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成功以後可以有穩定的現金流再投入下一波研發。但是野蠻人要幹嘛?他們可不管什麼企業長期經營和科技研發,要的就是短期現金流,收購以後砍掉研發團隊,中止研發項目,廢掉不賺錢的部門,然後大發現金大派股利,2-3年以後股價上漲再把企業賣掉,基本上一個企業這麼折騰一次就廢掉了。原來搞萬科的時候國家不發聲是因為萬科不涉及什麼高技術,囤了一大堆現金就是不派利導致股價偏低,寶能這麼搞有利於抬升股價拉動大盤完成去槓桿。但是一旦保險資金涉及了技術型企業,尤其是供給側改革中最為倚重的高科技型企業,比如南玻格力甚至華為這些,那國家肯定要出手!不然等到野蠻收購搞垮這些旗幟型企業那中國以後就真的只剩下金融炒作一條路,經濟遲早要轟然倒塌!另外也趁這個機會好好整治整治險資,順帶整治一下收購相關的法律,為資本市場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PS,日本德國在80年代可沒步美國的後塵。日本企業一般都有財團支撐,政府方面有通產省把控,本身企業文化還很特殊,外國公司想收購日本企業難如登天,而自己國內的保險公司大型商業公司收購也沒有話語權,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定了企業創始人和技術帶頭人的話語權,日本以科技立國,金融爆掉根本就不傷筋動骨,但是科技沒了就一切都完了。德國也差不多,有財團和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聯邦政府有專門的團隊頂住科技企業的收購,外國公司要收購也是很困難,現在還有歐盟反壟斷委員會的章子要蓋就更難了,這兩個國家80年代都沒有學美國任由資本集團肆意收購企業,把實體經濟搞垮,所以日本德國在新技術和新工業方面走在最前頭。

PPS,我國一些高科技公司的話語權反而過大,比如搜狐阿里巴巴這樣的,創始人即便一股沒有也是絕對控制權,孫正義有100%的阿里巴巴股權也休想參與管理。這和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制度基本一樣(中國就喜歡照搬!),這個制度其實不太好,凡事都不能過分,否則對中小投資者也是損害。


從這段話的語氣和高度上看,不像是出自他之口,而極有可能複製了X大大的原話。

不久即可預見保監會的表態了。

A股這一輪行情由險資撬起,至周六最高層以「牢獄大門」這樣的嚴重警告提醒,尚在場內的朋友可能要注意下風險了。


是聖上發怒了,劉士余沒那麼大膽痛批險資,他也沒能力控制住讓股市不漲。其實劉士余是為股民好,大罵險資透漏消息暗示股民趕快跑,給了一天時間,如果直接出這文件,想跑也跑不掉。

搞垮了中國製造,就是動黨國的命根子。上海家化被平安舉牌換掉管理層已經後垮了,其實以後中國日用家化最有可能跟寶潔抗衡的公司就看上海家化了,但近期業務持續下滑。寶能舉牌南玻搞的管理層集體辭職,險資搞實體就是門外漢,若把家電的三大頂樑柱海爾、格力、美的之一格力搞垮,姚振華殺頭都不解政府之恨,在管理層眼裡,中國可以少幾家保險公司,股市不漲政府能撐住,但中國製造垮了是要命的。

一些民營企業的老闆,通過金融槓桿,拿著從老百姓那裡「借」來的錢,肆無忌憚的在股市收購國有股份,並謀求對國企、央企的實際控制,這與中央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精神背道而馳!再不叫停這種性質極其惡劣的行為,何以向組長彙報工作?

  同時,克強總理昨天明確表示,要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有效的監管、更完善的服務打造規範有序、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破除各種不合理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幫助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更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這表明,「脫虛入實」已經成為金融監管新取向。從到打擊期貨操縱,全面收縮股市資金槓桿,熱點城市的房地產調控不斷升級,乃至今天我們看到了,截斷保險公司通過「萬能險」融資炒股。本質上,都是在通過嚴厲打擊各類對虛擬經濟的炒作,將大量資金逼回亟需補血的實體經濟。保險資金的狂妄,正好成為了撞在槍口上的出頭鳥。

  另外,證監會與保監會握手言和後的協同作戰,也表明傳聞中由央行升級為副國級的金融管理局即將亮相,中國大金融混業監管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反對所謂投資顧問的高票答案。

這世上最值得鄙視的就是刻舟求劍、生搬硬套的畫虎不成反類犬+明知這一點還要以各種高大上理由為名死咬住利益不鬆口。

最不值得同情的是瘋狂投機的韭菜,有人拉住您別往坑裡跳,您還嫌別人擋了你的發(割)財(肉)之路。

1、中國法制不健全是實情,中國經濟體制雙軌制(計劃+自由並行)是現實。所以行政指令(窗口指導)時有發生,不足為奇。

2、高息網吸資金用來在二級市場上翻雲覆雨,用別人的錢收購別人的公司,這兩個別人還不是同一個人,賺了是自己的,虧了是別人的。真的沒有社會問題?真的沒有金融系統性風險?出了問題再組一個國家二隊來接盤?國家隊的錢是白來的?說到底就是全民承擔。憑什麼全民要為「資本」帶來的風險買單?

這裡必須要點明一條金融從業人員明知而有意無意忽略的特殊國情:中國的金融市場照搬了美國的體制骨架,各種所謂金融創新的槓桿。卻沒有西方資本市場的血肉,沒有外來資本對等體量的對手盤。完全內部自由搏殺,零和遊戲也就算了,加各種不明渠道的槓桿後(很多還是從金融命脈銀行,保險渠道進來的曖昧資金),一旦引發系統性風險,受損失的可以說是所有中國人的財富。因為系統性風險ZF必須出手相救,救命救火的錢哪裡來?而得益的又是誰?

3、這世上有完全自由自在的資本嗎?如果有,為什麼在號稱最自由的美國市場貴為總統的奧巴馬要叫停中國資本收購一家德國企業?如果有,沙特把洛克希德-馬丁收歸囊內不就成為世界霸主了?任何資本,任何金融體系下,一定是國家社會利益在先。沒有任何一國ZF會因為「法無禁止即可為」這可笑的原因而捆綁自己的手腳坐視危機的發生!!!要立法還不簡單嗎?事後再舉手全體通過一項臨時法花一筆開支不小的會務費而已!

2015的股市危機,也就剛滿一年而已。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管理滯後。有所謂金融巨子欺上瞞下,當配融資的盤子大到管理層發現不對時強行去槓桿成為崩盤的導火索。

證監會此時出來講話很及時。中國經濟的轉型期,一定不能出資本市場上的系統性風險。

至於說話為什麼難聽。不難聽會吸引眼球廣為傳播嗎?不難聽散戶會留意到嗎還是聽從了薦股大師的話繼續跟進當炮灰?不難聽會減少跟風起鬨的投機遊資嗎?

官話套話誰最擅長?呵呵。


大家必須要有一個概念,在中國,凡事涉及到政治問題的一定要用經濟思維去看;凡事涉及到經濟問題的一定要用政治思維去看。


作者:DONT

鏈接:如何看待「劉士余:反對野蠻人收購 挑戰刑法將開啟牢獄大門 」?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本文是介紹野蠻人和槓桿收購,未對劉主席講話進行解讀。

先說說「野蠻人」的來歷。

野蠻人直接和「中世紀」有關,提到中世紀,我們會想到那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人們生活中教皇的統治之下毫無生機,毫無希望,痛苦地活著。

那真是一段痛苦不堪的回憶。(具體大家可以看看《極簡歐洲史》,非常薄的一本書,很有意思。)

中世紀一般指公元5世紀到15世紀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被認為是歐洲發展停滯不前的一段時間。

在這之前和這之後,歐洲的發展都是在世界上具有相當影響力,代表著非常先進的生產力。

當然,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中國是最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代表。比如,中國的陶瓷就和現在的美國蘋果手機一樣,具有非常高的附加值和壟斷性。

一般認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中世紀的開始,大航海時代、文藝復興標誌著中世紀結束了。

那為什麼歐洲經歷了這樣一段時期呢?

這和「野蠻人」有關。講到羅馬文明,那是舉世矚目的文明。但是當時,在這個文明的周邊,還生活著很多「野蠻人」,他們當然是不那麼文明的。

野蠻人,他們艷羨文明的財富已久。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終於他們攻破了文明。當然,他們根本就沒有「打天下」的意識,他們羨慕的只是眼前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燒殺搶掠一番,就走了,就走了,又回到自己的家鄉過起放牛的日子。

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了,歐洲也由此開始了漫長而又黑暗的中世紀時期。

所以,野蠻人特指他們根本不在乎公司發展,僅僅是收購公司,然後將公司轉手賣掉獲利,然後繼續下一個公司繼續重複上述過程。

提到槓桿收購,可能怎麼也無法繞過,邁克爾·米爾肯這個人和KKR。

槓桿收購其實比較好理解。

大腳超市越來越紅火,劉能想著要是能夠也開一家超市就好了。

結果米爾肯來到村裡,告訴劉能開啥超市呀,直接把大腳超市收購就好了。

劉能說,大兄弟不瞞你說,我要是有錢早就自己開了。

米爾肯說,沒關係,咱們有錢開超市,沒錢也要開超市,要創造條件,想辦法。

他們首先找大腳,告訴大腳想買下超市。

碰巧,大腳的腳丫子崴了,閨女香秀來照看超市(高管)。

注意,香秀在這其中很可能有點貓膩,也可能沒有(沒有的概率小一些)。

總之吧,經過各種巧妙設計,香秀和大腳同意把自己價值1萬元的超市,以2萬元賣給劉能。(香秀可能也在這過程中收了1000元好處費什麼的,按下不表了)

於是,米爾肯和劉能給村裡人承諾,賣一種「理財產品」,1000元的投資,一年後給1100元的收益。百分之十,挺高的,大家當然買買買。

結果很快,劉能就有錢了。

買下了大腳超市。

看起來一切很完美有沒有?

這就是槓桿收購呀,因為劉能屬於空手套白狼呀。

槓桿收購是不是違法?槓桿收購本身不違法,這在相關專業教材裡面有非常經典的案例。

但是,嗯,一般來說,劉能是沒有可能還上大家的錢的。因為收購價格太貴了。

這時候劉能的違法行為就可能出現了。

注意,劉能和超市是兩個概念。

劉能不能直接把超市的錢拿回家。必須依靠分紅等從超市拿錢。

說明一點,如果你自己家裡開了小超市,東西當然是隨便拿的。但是一旦註冊公司,你拿東西這種行為,本質上是違法行為。

此時,還不上錢的劉能就很可能從超市裡面拿錢還給大家了。這樣,他的行為其實就是違法行為了。

當然,出售超市是合法的,前提是他得能賣出去才行呀。

健力寶大家可能都知道,當時的收購就是槓桿收購,後來的故事也沒有什麼新意。大概就是劉能收購大腳超市後私自從超市拿錢這麼回事。

現實中,可能發生一種情況,股價很低導致市值加上負債遠遠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

那此時,公司就會被人惦記。

怎麼講?

有個公司名叫WK,他的股價是1元/股,一共發行了100股,所有者權益就是100元。如果,他還有負債100元。

那麼,通過計算,很容易知道公司的價值是200元。

但是,我們都知道公司現在有好幾座樓還沒賣,還有若干其他資產,加起來大概值1000元。

算下來,股價至少應該是:(1000-100)/100=9元/股。

這樣,當然要吸引大家進行槓桿收購了呀。

本質上,槓桿收購其實是在遵循巴菲他他老人家的「價值投資」。

只不過,稍稍激進了那麼一點點而已。

--------------------------------------------------------------

順便提一下,米爾肯最後也是坐牢了,還被罰了款。

具體為支付2億美元的罰金,並向受害者支付4億美元,被判十年監禁。

當然,由於他接受了終身的金融從業禁令,他僅僅在監獄的呆了22個月。

出獄後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基金會(Milken Foundation),還挺高調的。

米爾肯如今的身價在大概20億美元左右。

我們雖然了解不多,但是他被評為繼摩根之後,美國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因為他改寫了美國金融史。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yuanmu8,了解更多內容。

擴展閱讀:

《證券分析》,這是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的著作,講如何進行價值投資。

《極簡歐洲史》,很有意思,非常薄。

《門口野蠻人》,看名字就知道在講什麼了,後來還有續集。


保監會監管的險資的槓桿資金來源於銀監會監管的銀行,投向證監會監管的二級市場,聯繫到最近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難產,這足以說明問題。

劉主席此番即興談話,表明金融改革的主動權已被掌握,就看劉主席屁股坐在哪邊了


請反對劉士余的所有同志每人借給我十萬塊錢,我拿來收購知乎,過幾天再把知乎高價賣出去,還給你們十一萬,你們看這生意如何?


更新:老姚這貨被強了,出了公告,前海人壽不再持有格力電器股份並擇機退出。這應該就是得罪管理層之後要妥協的後果。

誰叫老姚老不聽管理層的勸,是要惹怒管理者才開心。在天朝和管理學的層面上,打臉管理層和上面,這貨早晚要還債。

好了,估計昨天跟著炒高的韭菜們要被收割,不知道會不會踩踏了。其他被舉牌的不知道會不會受影響哦⊙▽⊙~~~

隨著暫停寶能子彈庫前海人壽的萬能險新業務開展和保監會資金部的檢查組進駐,第三槍已經開出,不知道會不會有後續,有點期待了~~~~~~~~~~~~~~~~~~~~~~~~~~~~~~

老姚這貨,不知道是不是自從去沃達斯聽老李的演講會,膽變肥了。

敢硬生生頂著證監會和保監會了,這是要打監管部門的臉,挑戰當權者的權威,典型的不怕死。

現在好了,證監會老劉出來發火了,痛斥險資空手套白狼,槍打出頭鳥,打的應該就是老姚這出頭鳥了。保監會暫停了寶能子彈庫前海人壽的萬能險的新業務。新華社出來評論了險資必須三會共同監管。只能說這次蛋疼了。

南玻那管理層集體辭職了,之後三位監事也辭職了。老姚的手攪和這實業大公司了,捅出簍子,什麼不好玩去搞那些實業公司,還去搞格力。明知道上面要求發展實業挺實業,現在好了,違背上面要求,有這個南玻高管集體辭職事件,上面不會不管了。

如果老姚像馬雲等人聽話,估計人家還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現在是頂著監管部門的訓斥興風作浪,這麼不聽話的人感覺就像他的『膠己囊』黃光裕那樣想吃窩窩頭。不過這就要看老姚背後的人去博弈了,畢竟十九大來了,看他們扛了。

現在老姚給人的感覺:不死都會掉一層皮~~


我想劉士余主席所關注的並不是野蠻人,而是當前中國大量的保險利用其保險資金進行大量的投機,潛藏著危機


看樣子像是在說恆大和寶能。安邦看起來還是比較合規的。

險資因為體量大,而且保險又有隱形的剛性兌付,如果出問題可不是一家保險公司倒閉就能了事的,要不美國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為啥要救AIG。

寶能槓桿買入萬科股票的時候,如果管理層出手,估計寶能早就爆倉了;前一段事件恆大人壽在股市上割韭菜的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這和去年機構遊資抱團坐莊中小創割韭菜本質是一樣的。

保險資金加槓桿,等於就是把風險留給國家(大而不能倒),收益是自己的,監管層當然不願見到這種拿著正規金融牌照的機構做這種可能會誘發系統性風險的行為。所以保監會不止一次在強調保險要姓「保」,後續看看保監會會不會出來表態,按理說這個應該是保監會管的。

證監會希望股市走出一個慢牛,指數在藍籌股的帶領下緩慢上漲的同時,高估的中小創估值逐漸回歸。險資這麼高調的舉牌明顯擾亂了國家隊的計劃,如果藍籌的持續快速上漲,勢必會迅速把中小創里的流動性抽干,到時候又是系統性風險了。

在國家隊已經對股市控盤的情況下,證監會不希望出現一個攪局者。


借用 @侯安揚HF 的微博圖片:

劉演講的內容有一部分被納入官方正式發布的文件里。

對照一下,沒有被納入的內容,包括關於槓桿的描述,顯然是臨時起意的說法,所以不採納

對於舉例的部分和危害的部分,基本刪除了。更新下:20161205收盤後

【保監會下發監管函
要求前海人壽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財聯社5日訊,近日,保監會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並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壽採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同時,針對前海人壽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並在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對其他在萬能險經營中存在類似問題的公司,保監會正密切關注其整改進展,視情況採取進一步的監管舉措。


才發現之前的回答過於敏感被小編給隱藏了。

那我簡單點說吧

第一句話——嚴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因為系統性金融風險引起的群體性事件!(誰說的自己去查)

第二句話——保險需要姓「保」!

第三句話——新華保險的事才過去幾年啊?忘啦!?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世界首富?
傳統工科轉金融有什麼好的建議?
HFT 策略是否真的會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離場?有沒有專門在高波動里獲利的 HFT 策略?
全國商業銀行排名如何?

TAG:金融 | 中國證監會 | 萬科 | 寶能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