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可能會對科學界造成什麼影響?
特朗普當選可能會對科學界造成什麼影響?不局限於美國,也包括全世界其他國家。
這個問題是我(跟風)提的,說一下我知道的情況吧。
首先,科研界(無論美國本土還是其他科研強國)都以反對川普為主流,在此用知乎上的幾個問題舉例:如何評價《Nature》發文支持希拉里? -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如何看待饒毅在 20161102 鏘鏘三人行的觀點? -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還有其他一些例子,比如Quora的日經貼,又比如一位我熟識的教授常在朋友圈唱衰特朗普,就不一一例舉了。
至於為什麼反對,其實和他們是否喜歡或討厭特朗普本人、特朗普的科學素養如何關係不大,更多的考慮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的自身利益(科研經費)。就像其他幾位回答者所說,共和黨對於科研的投入比民主黨苛刻不少,而至於特朗普本人的一些已有言論,更是讓科學家們對今後的科技政策憂心忡忡:擔心特朗普政策影響科技發展 矽谷精英幾乎全支持希拉莉「特朗普總統」的科技政策我個人推測特朗普上台後,環境科學、新能源研究等會首當其衝。我目前沒有找到特朗普具體的科技政策,如誰知道歡迎提供出處。具體到我所在的聚變等離子體領域,基本上都是從美國能源部拿經費,然而下一屆能源部部長可能是這一位:據路透社7月21日從特朗普競選團隊內部渠道獲悉,特朗普準備提名傳奇頁岩巨頭,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首席執行官哈羅德·漢姆(Harold Hamm)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如果落實的話,這將意味著會出現美國歷史上首位由油氣業界老闆直接擔任的能源部長。
我不認為一個油氣老闆會對聚變能有興趣,更大的可能是把美國聚變研究打入冷宮。
慣性約束可能日子會好一點,畢竟可以轉軍工口,但磁約束就是一個大寫的藥丸。上個月Alcator C-Mod已經關停了,我印象中美國還在運行中的托卡馬克裝置就只剩下DIII-D。在此立一個flag吧,這裝置也會在特朗普任期內關停。
再來看看其他幾個大裝置,TFTR早被拆了;NSTX-U壞了要修一年,並且聽說PPPL的主任前段時間被開除了;JET在英國似乎不會被特朗普盯上,然而英國要脫歐,呵呵。總之,凜冬將至。有回答者提到這是對中國科研是利好消息,我則認為利弊參半,畢竟美國的科研體系在那兒擺著的。
再分享一些朋友們在得知特朗普上台後的反應:
師兄A本來在找美國聚變等離子體博士後職位,下午表示準備轉行去做大數據了;師兄B正在美國做博士後,在朋友圈表示憤怒;同學C在競選前立了「川普上台我就回國」的flag,現在告訴我在準備打包行李了。同學D正申請美國清潔能源方向的PhD,現在內心一片草泥馬狂奔。最後瞎扯一句,幸好這次的APS大會在大選之前,否則說不定就會變成聚眾示威了。╮(╯_╰)╭
------------------------2016-11-10 09:23:57------------------------Trump win sparks student walkouts and angry protests across California加州的學生已經出來示威了。完全不負任何責任地推測航天領域
NASA自從邁入新世紀以後大頭就在近地軌道上了
近地軌道任務也主要是環境監測,大氣監測之類的任務,當然也少不了給ISS送快遞用NASA名義申請經費,干NOAA的活弄不好最後川普上台直接拆分
把近地軌道任務全包給NOAA以及私營航天發射公司,ISS也一樣讓NASA專心搞高軌、月、火、深空任務
如果成真的話,那NASA就真的給人一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激情澎湃的感覺了僅從競選中的言行看,民主黨遠遠比共和黨對科研友好。但是,其主要原因是左派知識分子是民主黨傳統票倉,而且民主黨的策略一直是佔據道德、輿論的制高點,增加科研投入從任何角度都是進步的。而共和黨的傳統票倉是不是很care科研,也基本上不可能靠聲稱增加經費取得知識分子支持,因此在這方面著力不大。本人美國理工科phd,曾經問過不同教授兩黨對科研的態度,也自己查過相關資料,得出的結論是,科研總經費總體來看是增加的趨勢,具體增幅更多是看當年的財政情況及戰略需要,與哪個黨執政相關性不大,近年來增幅最大的往往是共和黨執政時期。上圖為歷年與國防無關的總經費,近30年基本是增長趨勢,增長幅度最快的是共和黨的老布希和小布希的第一個任期,相比之下民主黨的柯林頓任內起伏不定,增幅較緩,奧巴馬任內逐年下降!
另外,民主黨的支持帶有很大的政治因素,通俗的說就是夾帶私貨,比如限定某些經費必須使用在某些領域,而這些幸運者往往是民主黨為政治目的力推的氣候變暖,新能源之類。以下摘自nature關於奧巴馬2017財年預算的評論 Obama makes risky bid to increase science spending,大意是說,奧巴馬雖然建議增加4%的總經費,但大部分都是mandatory spend,令science advocates unhappy
With less than a year before he leaves office,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s making a strong push to increase spend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His fiscal year 2017 budget plan, released on 9 February, calls for a 4% bump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ing acros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But science advocates and lawmakers alike say that they』re unhappy with Obama』s decision to boost science by relying on 『mandatory』 spending. Normally, research funding is 『discretionary』, meaning that Congress decides how much money each agency will receive. But lawmakers have little leeway to adjust mandatory programmes, which must be supported by a dedicated revenue stream — such as the oil tax that Obama has proposed should go to fund some clean-transportation programmes. That makes them a tough sell to Congress, which must approve the government』s budget.
Most major science agencies would receive some mandatory funding under Obama』s proposed 2017 budget. In many cases, those mandatory spending proposals offset a reduced or flat discretionary budget, notes Matt Hourihan, director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and policy programme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n Washington DC. 「That in and of itself is problematic,」 he says. 「Mandatory spending is often better seen as a supplement — not a long-term solution.」
綜上所述,我們通常認為民主黨會增加經費,共和黨會砍經費,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甚至可能相反。原因可能在於,一般經費增加的人可能會偷著樂,而經費被砍的人往往會跳出來抱怨,鑒於教授普遍左傾,親民主黨厭共和黨,如果共和黨任內他們領域的經費被砍,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跳出來指責共和黨,給人造成共和黨喜歡砍經費的印象,而事實可能是這部分經費被分給別的領域,總經費實際上是增加的。
PS:感謝大家的支持,簡略分析了一下精英知識分子為什麼左到如此地步,歡迎討論,特朗普當選後,藍州的群眾都是什麼反應? - 閑吟客的回答 - 知乎
我說個科研界里的奇葩:偷著樂的石油專業~
之前自然科學基金(NSF) 和能源部 (DOE)的縱向項目都被民主黨把持著,UT石油系的教授們用本行業的背景申請這些經費基本是沒戲的----除非昧著良心在proposal中強調你的研究還可以用在石油行業之外那些民主黨比較喜歡的話題,比如環保啊二氧化碳埋存啊什麼的。
天大的笑話。
好在
「據路透社7月21日從特朗普競選團隊內部渠道獲悉,特朗普準備提名傳奇頁岩巨頭,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首席執行官哈羅德·漢姆(Harold Hamm)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如果落實的話,這將意味著會出現美國歷史上首位由油氣業界老闆直接擔任的能源部長。「
(11.28更新:新消息顯示能源部長更可能是前Texas州長佩里。佩里曾在這個石油州執政長達14年,和各種石油企業淵源深厚)嗯,喜大普奔,我導師鍥而不捨地申請了六七年的自然科學基金終於有希望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而,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石油行業坑爹的現狀,最多是讓研究生們更不容易餓死罷了……
PS.你們轉什麼大數據什麼機器學習,Naive~~快去轉土木啊,前面有一座長城等著你們造呢!
補兩張圖~
美國油氣資源分布:(其實是常規天然氣 ,anyway 差不多差不多)
2016大選結果:另外,推薦一篇討論美國新政府能源政策的文章:新總統特朗普,第一時間看看他的能源政策以及昨天華盛頓郵報的新聞:
Trump victory reverses U.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iorities謝邀。
前兩天和我老闆交流了一下這個問題,大概總結起來,分享一下吧。(不好意思因為有和老闆的私下談話內容所以懇請勿轉載,謝謝!)
其實,美國比較大的研究機構,包括一些比較大的研究型高校,很多是有DC顧問班子的。他們對於政治動向的關注,每次政局變動可能造成的後果,掌握的信息遠遠比我們多和快。尤其很多私立大學,怎樣最大程度地配合時代背景規劃自己的學科建設,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在這些問題上,美國大學往往比中國的大學更積極主動——因為很多錢要靠自己做大做強才能賺(fund raising)到嘛。
事實上,美國大學的教授們並不像某些人形容的那樣集體天真和泛道德化,尤其是平時參與行政較多的教授,他們比你想像得更接近政治。我老闆確實提到了這幾天有大量的郵件和討論,學術界整體對這次變化表達了極強的關注和比較大的擔憂。最初的預測(大概11.9那天)沒有太多細節,但大致的觀點是:短期惡化的可能性並沒有坊間流傳的那麼大,長期影響則傾向於令人擔憂。
和大家感受不同,很多教授(包括我老闆)對Mr.Trump本人的當選雖然失望,但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焦慮——一個沒事罵罵風電農場的總統當然談不上朋友,但在很多教授看來,Mr.Trump又沒有什麼要乾死學術圈的執念,應該說,他當選最大的潛在風險是「沒人知道他下一步會怎麼做」。
真正比較讓人憂慮的是總統+參院+眾院,全部是一個顏色的。要知道在之前,某些人覺得自己特別憋屈的這幾年裡,也從未出現過如此統一的局面。任何一黨的傾向都不足為懼,但當一個國家主要的幾支平衡力量突然集體倒向一側的時候,這種傾向會不會暴漲,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去談都為時過早了。另外,潛在的高院會大力滑向右側(我本人是希望高院輕微偏右的,但目前看可能會「很右」),而且這種傾向可能會維持很長時間。學界的很多主張是有賴政府的主動推動的,而右傾的高院大體上是傾向減少政府的主動干預的。這其中的影響沒有人能說清楚,也許幾年,也許二三十年,對於有的問題來說,可能錯過太多。在這裡也補充一下,有些人把學術界的左傾完全歸結為「一個給錢一個不給錢」,我覺得,這未免把教授們都看簡單了。學術圈的立足和發展本身就需要大政府框架,也本身就追求跨越種族性別階級甚至國籍的人才挖掘,左不是必須的,但大政府+社會文化自由化是必須的。另外,學術圈的一些共識是和共和黨的基本利益相抵觸的,因此共和黨不得不始終站在一個否定學術圈的語境上。
我很理解共和黨的立場,畢竟這是很多人的利益,很多人的飯碗。但是,他們所否定的,也恰恰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寧可用一生來守護的。有些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值得計較,但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別無選擇,只有堅持到底。順便說一句,這幾天我看到「精英的傲慢」這個詞正在溢出大選的話題範疇,蔓延到科學和藝術領域。在這裡我只能說,一直以來我尊重科研工作者,不是因為他們是精英(很多人一生的模樣都和精英無緣),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的堅守。我不希望這種堅守也被嘲笑為傲慢——恰恰相反,我認為輕率地否定科學方法和結論,才是真正的傲慢。特別提一下對於學術界女性處境的觀點。我讀的方向長期以來女性教授很少,所以之前5-10年這個時間段上,有很多鼓勵女性進取的政策,學術界的工作環境也對女性更友善了。我老闆認為,整個學術環境對女性的回暖是有極為深厚的民意基礎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看到了女性學術工作者的價值,他們不可能再回頭去排斥女性了。共和黨也不會阻撓這種趨勢,可能也會讚美這種趨勢,但他們不會認真去扶持,因為這個不是他們所care的東西。從本地的縱向對比來看,情況不會惡化,女性在學界的比例還是會上升,只是這種勢頭不會得到進一步的幫助。這也是我老闆非常失望的地方,他是恨不得把一半人口的潛力立刻挖掘出來的^_^
最後,引用我老闆對本次大選的意見作為結尾:
我很失望女性科研工作者追趕上來的勢頭可能放緩,我很失望某些問題可能被拿下桌面……但民主之所以是民主,就是你期望看到的事情不一定會成為outcome。人們會不滿,會抗議,但最終會回到這個問題上:我們怎麼去應對。條件不會一直有利,但最早drive我們選擇這個行業,選擇這個課題的東西沒有變,so now let"s get the work done. (PS,最後一句是說給我聽的。)——————補充————————————
有前輩提到學術界鼓勵女性申請的事情……我覺得既然說到這裡了,不妨展開一下。現代女性在學術界面臨的問題,和我們小時候所聽到的那種「歧視婦女」是完全兩個概念。學術界自上而下地,對女性直接的排斥已經很少了。這一點真的沒有必要擔心太多。
現在學術界在做的,是鼓勵更多女性參與學術界的競爭。比如說,不要看我說得頭頭是道,我老闆問我想不想做學術的時候,我每一次都是逃避的。我想到申請的時候坊間流傳的「亞裔女AP」,想到如果生孩子怎麼辦,我們系有個女教授被學生私下裡說是「靠懷孕拿tenure」,很多學生都看不起她,雖然明面上客客氣氣。我特別害怕自己變成她那樣。
學術界主要是在針對我這樣的女性出台鼓勵政策,比如說生育可以延遲考核,比如說女生會被給予更多的面試。具體的內容有興趣可以看評論區,除了我說的正面例子,還有一些前輩提供的負面例子。我的老闆私下告訴過我這樣的事情很少因為招聘方沒必要坑自己,前輩私下告訴我(非常感謝)這樣的事情沒那麼少因為招聘方還可以坑別人。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參考。
我還是再引用一句我老闆的話吧:如果真有這樣的offer給你,你一定不會想要的,你會想去一個他們真正承認你也care你的地方,而不是只需要你放在那裡。更新根據近日特朗普的採訪總結:特朗普真實的生態環境觀
特朗普當選後,發表很多講話,談及自己的執政思路。其中,和生態環境相關的有三個議題。而且都從競選時候的極端立場,向溫和方向回收。西方國家的政客,競選言論和執政政策是兩回事。因此,特普朗這幾次談話,體現他真實的生態環境政策取向。
第一,特朗普在紐約時報的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到是否會退出《巴黎協議》。特朗普回答如下:「我正在非常緊密地觀察這一問題。我是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會非常認真的對待這一問題。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分裂現象也非常嚴重,有許多人可能並不同意你的觀點。我們會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並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
特朗普被問到,颶風如此頻繁。特朗普說:颶風過去一直都有。我叔叔是麻省理工大學的一名教授,他是一位很棒的工程學家和科學家,人也很好。他在很久之前就對氣候變化問題非常熱衷,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不確定是否有人能夠真正弄清楚這一問題。雖然有科學家支持氣候變暖假說,但同時也有五年前的科學家郵件事件,當這一切發生,你會疑惑到底真相是什麼。所以,我會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我能告訴你的是:清潔的空氣很重要,清透見底的水很重要,安全也很重要。
當記者提問「是否認為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有關係呢?」
特朗普回答:我認為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有關係,有一些關係,但是重點在於有多少關係。同時,這也取決於它需要我們的企業付出多少的成本代價,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的企業並不具備多大的競爭性。事實上,我們的企業大多是沒有什麼競爭力的,大約一個月以前,我開始在我的演講中有意無意地提到這樣一句話:自從小布希執政以來,我們已經失去了 7 萬家工廠。一開始看到這個數字時,我說這肯定是一個打字或排印錯誤。但是,這個數字是正確的,我們確實已經失去了 7 萬家工廠。我們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我們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競爭優勢。我們失去競爭力的原因有很多,有許多同我們進行貿易往來的國家,他們會與我們的總統,或是其他的什麼人,達成交易,但是之後他們又不遵守交易約定。並且,這些國家的企業產品生產成本要比我們低得多。我會非常努力的來研究這一問題,也會極力發表我的看法。我認為人們也都了解了我的看法,尤其是那些對我的看法持質疑態度的人。沒關係,我會讓他們消除對我的質疑。
第二,特朗普認為NASA把太多的錢投在對氣候變化的近地觀測上了。NASA旨在氣候變化方向的地球科學部門經費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一直在增加,而空間探索項目經費一直在削減。在2017年的預算中,地球科學部分佔到20億美元;而空間探測部分則縮為28億美元。特普朗過度團隊聲明:NASA沒必要為政治正確而去做環境檢驗,應該專註於深空探索;儘管氣候研究非常必要,但是現階段的氣候研究以及被嚴重的政治化了,氣候變化領域的決策,應該基於嚴謹的科學,而非政治化的科學。
第三,特朗普把風電批判了一番。這是特朗普會見英國退歐領導人法拉奇談話時候,吐槽英國近海風電場影響他的高爾夫球場景觀,進而對風電大發感慨。特朗普說:,風力這個東西很不靠譜。首先,我們美國又不製造風車,這玩意都是德國和日本在造。而且造風車需要大量的鋼材,這會對空氣產生影響,不管是不是在我們國家,都會污染大氣。風車還會殺死鳥類,還需要很多津貼才能運轉。換句話說,全國各地都在給風車貼補,這讓我很憂慮,而且風車還會殺死鳥類。加州有種什麼鳥來著?是海雕嗎?他們規定,如果你殺死一隻海雕,就送你去監獄,蹲上五年大牢。反正你必須得提前獲得批准,才能獵殺海雕,但是一年也不能超過30隻左右,風車簡直是鳥類殺手。當然,建風力發電廠也有其合理性,但還是得需要補貼才行,所以我才會反對。對於風力發電這事,我這幾年一直在重複說同樣的話:我不想給風力發電廠提供補貼。很多環保人士也很認同我的觀點,理由包括風車會殺死鳥類,當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除了我們國家的事,其他的我一概不在乎。
我們可以從特朗普以上言論預判他在生態環境,以及科研政策方面的立場。
首先,特朗普在氣候變化領域將秉持實用主義立場,他將巴黎協定作為自己的籌碼,可能退,也可能不退。有這個籌碼,就可以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畢竟這人是寫過《談判的藝術》。
第二,特朗普的環境政策是錨定與國內就業和企業競爭力之上的,他不會因為巴黎協定的減排任務,犧牲國內製造業和建築業的利益。即所謂美國人優先。美國高速公路破破爛爛,本世紀倒閉了7萬個工廠,海量貿易逆差和債務。都不容許特普朗政府搞環保小清新。
第三,特普朗是經歷過美國國力鼎盛時期的美國人,他的Great定義中,有高精尖科學技術的一席之地。他並不是要砍科研經費的那種福音派政客,美國的科研經費有可能投放得更多,但是主要會投放到尖端科技上去。
第四,特普朗算是政商界裡面,比較懂生態環境科學的人。他在講話中的幾點,顯得他很有水平。比如「氣候變化是複雜的」,「要研究人類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更要考慮企業能夠承擔多少成本」,「從全周期和供應鏈角度考慮,太陽能和風電實際上不一定就必然是環保的」,「新能源會導致物種保育出現問題」,「除了氣候,空氣和水污染也同樣重要」。能有這些認識,基本上達到了環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的水平了。而且,這些也是基於美國國情的。美國一些城市,供水系統被嚴重污染,但是遠遠得不到重視。
如果形而上的話,特普朗的生態環境和科學政策立場可以聚焦為一點:Nationalism(國家民族主義)。Nationalism是和Globalism 相對立的觀點。打個比方,在我國著名的丁仲禮院士vs柴靜女士的辯論中。柴靜女士要中國考慮全人類減排的義務,主動減排,這個就是Globalism(全球化主義)。丁院士反問,中國人是不是人,為什麼不能跟歐美人均排放量一樣多,這就是nationalism。特朗普的環境政策立場明顯的就是美國優先,搞氣候減排可以,但是不能影響美國製造業;搞氣候變化研究可以,但是不能耽誤高精尖科學;推廣新能源可以,但是不能再從財政裡面弄補貼,美國已經一屁股債了;搞新能源還要立足美國國情,不能老是進口德國的風機和中國的太陽能。
特普朗在環境政策立場並不孤單,西方國家現在右翼全面得勢。比如法國下面肯定是右翼上台,無論是極右還是中右,其對巴黎協定的態度都是實用主義的,一會支持,一會質疑。而且都側重於發展具有優勢的核能,儘管核能被環保勢力批評。西方國家,僅有德國比較軸的堅持現在的氣候變化減排,推廣風電和光伏。
全球科研導向看美國,美國科研看經費投放,經費投放收到總統政策影響極大。經過上面分析,可能下一階段生態環境領域可能出現以下潮流:
1,氣候變化的基礎科研會繼續得到錢,而且不會少。氣候變暖中止說現在很熱,而且依照特普朗政府對氣候變化複雜性的興趣。而且這個理論並不是政治性的認定,是有科學觀測證據的,而且在機理上非常複雜。這個方向很可能會成為下幾年的主流方向。
2,NASA的碳衛星項目、海洋和冰凍圈觀測,會爆大文章出來。因為NASA要危機公關,深空探測是主業,但是近地觀測,也是NASA的心頭肉,他們肯定會搞大新聞,吸引經費。因此,大尺度的生態環境研究方向會出很多大文章。
3,針對新能源產業的生命周期評價會熱。美國優勢新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氣,以及煤炭的清潔利用。這些行業即是共和黨的基本盤,又能解決就業問題。但是,一味搞風光發電,不符合美國國情,還會導致貿易赤字,因此一些分析新能源的環境成本的文章會很好發。
4,區域性質的環境問題研究會抬頭。氣候變化太全球性了,很多區域性的土地退化,水污染,空氣污染,動物保育都被期刊和經費忽視了,下面會迎來一段平衡時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舊答案作為生態學領域研究人員。體會跟上面的那個地學口匿名用戶說的一樣,全球變化學科陷入一個危機。 碳氮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生態學在生態學領域火了將近20年了。在20年前,生態學研究人員有三個新興方向可以選擇。1,分子生態學;2,全球變化生態學,核心就是碳的生物化學地球循環;3,生物多樣性科學。選擇全球變化生態學的研究人員無疑選中了一個歷史性的牛市,名利雙收。而另外兩個領域則不溫不火,這也反證了,純粹的學術新穎性,並不是全球變化生態學紅火的唯一原因。全球變化生態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價值取向。其中組合異常精妙,實在是西方學界向公眾遊說,西方政客借殼圍剿新興國家的一個強大而精密的工具。其科學部分,1,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燃燒化石能源,釋放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組分逐年上升是科學事實。2,大氣組成變化,導致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也是科學事實。 下面是一些不確定部分,但是也是科學範疇的。1,氣候異常,氣候災害烈度增加。2,小島國和窮國收到更大的自然災害打擊。 再下面就是價值判斷了。為了防止格陵蘭冰雪融化,所以人類要把溫度升高控制在2°以內,所以要被人類的碳排放定一個上限。從地質學上看,這種提法簡直就是笑話。這是一個價值判斷,其政治目的就是實現碳稅。 碳稅或者碳排放額度,是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化一個重要設定部分。西方國家的全球化有一個重要軟肋就是產業外流。產業外流一方面會壯大新興國家,一方面會損壞國內勞工階級利益。西方國家為了遏制這兩個負面因素,必須要遏制新興國家國力膨脹,又得以高福利的方法安撫國內勞工利益。解決方案就是要從新興國家那邊收錢,再發一部分福利給國內勞工。那麼,碳稅就是一個極好的工具。而且這個工具還佔據了道德高地,新興國家不得不就範。成為西方政客非常趁手的軟實力和巧實力,soft-power smart-power。為了布這個局,歐盟和美國投入了大量研究經費,對生態學,地學,社會科學進行全面改造。歐美的經費因為匯率差異,投到發展中國家,都是海量的,能僱傭大量的當地學者為其助力。培植代理人。比如00年前後,歐盟的300萬歐元經費,量級上是一個中等項目,但是帶到中國做,就是3000萬人民幣,等於當時中國一個973那種的巨型項目。但是,這塊也形成一個利益集團了。所以,4年後反撲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前期已經投入那麼大了,從學界到NGO,再到新能源行業,那麼多人靠這個議題吃飯。一旦有氣候災害,這個運動就會回潮。特朗普上台後,肯定要砍氣候變化相關學科經費。1,他支持舊能源,回報是共和黨的金主,又是恢復大量藍領的工作崗位的重要路徑。於情於理,特普朗都會消除氣候變化領域對舊能源的阻礙。2,奧巴馬的氣候變化很多法案,都是繞開國會,用總統行政命令簽署的。特別是奧巴馬把二氧化碳定義成污染物,夾帶在《1970清潔空氣法案》中過關,在美國是違憲的。共和黨早就提出要正本溯源,廢掉奧巴馬在氣候變化立法上的這些違憲遺產。所以,認不認同氣候變化,是特普朗的施政綱領的核心內容,執政的基本盤,以及關係到美國的憲政制度。全球變化議題對特普朗和共和黨是核心政治問題。特普朗和共和黨不會在這個方面讓步。另一方面,氣候變化也是民主黨的基本盤,高校選票,新能源行業,左派NGO,自柯林頓-戈爾到奧巴馬的執政遺產。這是大選辯論時候,氣候變化被兩黨拿出來說事,而並沒有點名其它學科的原因。這個跟物理學大裝置,NASA,NIH的基礎科研還不一樣。全球變化生態學的雙引擎一直是美國和歐洲,特別是美國民主黨和歐洲綠黨。在歐洲,英國已經率先跳船;砍掉了氣候變化部。只剩自顧不暇的法國和德國,法國是沒有多少錢的;德國有錢,但是默克爾被難民搞的焦頭爛額,沒數年前對中國施壓的精力。而中國,只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後,才略微發聲而已。我國的原則是:美國人乾的項目,我們不一定干;美國人砍掉的項目,我們堅決不幹。所以,氣候變化相關的經費會在全球尺度上萎縮。搞笑的是,下面四年,氣候變化領域經費最充足的是我國,大概有15-20億人民幣的經費盤子。然而,全球變化生態學和生物其它分支不一樣。其它分支沒那麼多價值判斷和哲學世界觀干擾;神經就是神經,蛋白就是蛋白,政客們都要生病怕死,錢還會給,基礎研究也可以續命。如果全球變化研究,這把西方國家的軟刀子,或者刀子成型但割不回肉;再或者這個軟刀子被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擁有了。西方國家就肯定要果斷止損了。其實,腹黑的看。民主黨和歐洲把中東那些好好的威權國家打得稀巴爛,釋放那麼多難民,然後一反常態的開放邊境;也是為了壓低國內藍領工人價格。這說明,除了全球變化這把刀子,西方國家還有其它選項,解決全球化導致的去工業化問題。中國要不要趁機抄底國外一流全球變化領域科學家,接過全球變化科學的大旗呢。我的建議是不要的。有以下原因,第一,我國全球變化的科學研究方面很強,只是手裡沒有期刊而已,好文章並不少,跟國際差距很小。第二,在全球變化的價值取向研究方面,西方學者的價值觀不會因為改變,挖進來,也養不熟。第三,我國沒有美國那麼超強的軍力,就算接過全球變化科學大旗,也沒有硬實力支撐軟實力去收碳稅。反而會束縛自己搞一路一帶,在國內和第三世界國家搞基建的手腳——鋼鐵水泥工業都是高碳排放的。萬一,這4年或者8年,西方國家扔了這把軟刀子;我國也就別搞了,把各個學科回歸自然科學的本源面貌。如果全球變化學科捲土重來,那麼再接著懟就是了。這個要分學科來看。社會科學需要的經費一直都是自然科學的零頭都不到,所以我可以算是吃瓜群眾了。
作為經濟學研究者,我認為某些派別的經濟學家在政府中的影響力可能會受到影響,但是別的影響不大。首先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研究有一大半其實是數學和建模,很多不是很依賴於funding,比如說,如果完全不給我funding,我頂多不買數據,不做實證了,但是純理論文章和applied theory還是可以繼續寫,繼續發的。要說影響最大的,還是宏觀經濟學家,也是上躥下跳反對川普最積極的。
對於人文學科而言,人文學科左傾不是一天兩天了,和川普有些意識形態的衝突。
對於經費的大頭——自然科學來說,目前川普並沒有明顯的傾向,除了那些一輩子去研究氣候變暖的科學家們,他們肯定是不會開心的。我有個在加拿大工作關係很好的校友,說川普當選之後,周圍的老闆們都很sad,因為意味著美國要減少對大氣科學的投入了,也意味著加拿大能夠參與的聯合項目變少了,也意味著很多美國的phd和博士後要到加拿大去搶職位了……trump要搞軍隊擴大。科技方面是非常利好的,尤其是工程領域。除了它逗逼氣候研究以外,新的金屬材料,六代戰鬥機發動機,火箭,太空探索哪一個不是技術密集型?人類歷史上對於基礎科學最瘋狂的時候恰恰是冷戰豪賭
學科也小,人微言輕,不過還是講講我們。參考高票關於石油資勘看好的結論。這次的紅州也都是傳統的侏羅紀公園,是的不是比喻義的。要是恐龍沒滅絕,估計猶他州的大爺們會騎著異特龍來給老唐投票。預測美帝同行未來小十年會偏向跟石油資勘的一起蹭野外。就像過去這十年野外沒有贊助了一直跟著生物的朋友們蹭發育或dna的實驗室一樣。估計他們馬上就沒得蹭了。不過新材料會多起來,因為產油的地裡面本來就埋著那麼多異特龍,你去找肯定是有的。有新材料怎麼說也是個好事情。大選前去美國猶他,參加一個會議的filedtrip,去一個非常經典的異特龍點參觀,化石點的擁有者,一典型紅脖大爺跟我們說這幾年籌錢挖這些不容易,歲數不小了,老淚縱橫的。希望新的政策能多搞點脊椎材料出來吧。_(:з」∠)_
轉自朋友圈:按學術界類比,希拉里是個數據造假貪污基金壓迫狗猴的反動學閥,而川普...他是個民科
這或許是個玩笑話,不過反映了學術界對川普的態度。川普22日發布的「百日計劃」中有提到,他上任後要解除美國能源生產的限制,加大頁岩能源和清潔煤炭的投入。而他在當選前,也曾承諾要將應對全球變暖的資金用於其他項目。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此問題回答財新世界說記者時說到,在剛剛結束的摩洛哥氣候峰會上,的確很多國家都對特朗普的相關聲明感到擔憂。但他同樣強調,已達成進展的氣候協議是由近200個國家代表共同簽署,也得到各種企業和公民團體的全力支持,並不會被一個國家領導人所阻礙。並且,眾多科學家已經多次確認氣候變暖這一異常現象,巴黎協議所達成的共識必須貫徹下去。採訪視頻潘基文的採訪 - 騰訊視頻視頻
△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氣候協議敲定的時刻
以下為問答全文。
記者:
我是來自財新世界說的記者, 我的問題與氣候變化相關,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昨天宣布他上台後將實行「百日計劃」,該計劃中有提到與能源相關的問題,在任期內,您一直致力於促進不同國家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他的計劃可能會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推進造成阻礙,請問聯合國將如何應對呢?
潘基文:
這是個很重要,很嚴肅的問題。我去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時,很多國家代表都對這位總統當選人發表的聲明表示擔憂。現場很多記者也表示了同樣的擔心。
我的想法是,這份協議是由197國代表達成共識後同意簽署的,全體代表一致通過該協議。這個表決機制很不尋常,很難實現決議通過,但這一協議確實通過了。總共196國代表,196名。我們現在增加了一名代表,共197名。196國代表,無一例外,一致通過了該協議。當時只要有一個國家表示異議,整場談判就會破裂。這場談判確實進行得很艱難,但最終每個國家都同意了。
這份協議的推進不取決於一國談判代表或一國領導人,而是取決於企業團體,特別也取決於各國人民和公民社會。他們認為必須延續並貫徹執行巴黎協議,我們制訂了強有力的馬拉喀什行動宣言。
例如以美國來說,幾家大公司,如通用汽車、可口可樂、通用磨坊,都絕對支持使用可重複利用能源;美國幾個州和大城市如加州、華盛頓州、拉斯維加斯、納什維爾,也都支持使用可持續能源來應對氣候變化。現在所有企業都在努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低碳發展。他們清楚低碳排放和全球氣候改善不只是為了實現經濟和企業的繁榮,更是為了人民、為了我們的地球。
答案是顯然的,世界上最卓越的科學家們,至少有3000名科學家在過去的20年已經五次確認這一現象:他們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氣候異常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氣候變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因此,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巴黎協議。那個什麼Mary Jucunda修女的信,在知乎不是已經討論出結果了么?現在是時候讓美國等等她的人民了。
習剌李上台會打仗,增加很多科研經費,但都是跟我們的專業不沾邊的,所以會相當於經費全無,甚至以前批的也會取消。床鋪上台排除了屠城的可能性。
至於扯女權蛋的,你們想多了。女性出路其實很廣,最不濟了還能賣呢(比如默克爾博士脫衣舞就跳得不錯),所以女性科研不存在勉為其難而魚龍混雜的現象。另外西方女性是要臉的,啥都不會,靠關係吃空餉還不如死了算了,所以也不存在濫竽充數而魚目混珠的現象。正因為水平向高端集中,所以按理說待遇也應該更好,因此西方女科學家少只是因為錢沒給夠,比如我一校友,剛入學就是超過教授的水平,畢業後不留校教物理而去藥廠賺錢難道是因為某著名國立大學敢按性別發工資?
床鋪有沒有黑點?有,但非「LGBT狂」,非「細分型種族歧視者」這兩個不算。氣候變化研究相關學科將受到重大打擊。
利益相關,原氣候變化相關專業學生
特朗普代表了與民主黨人完全相反的,否認全球變暖的觀點。這會導致美國大幅減少參與全球氣候談判的力度、更少的借用碳排放權等國際政治工具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施加減排壓力。
氣候變化研究、碳排放研究,莫名成為地學研究的中心,是一件極為反常的事情。一般認為,科學研究不能功利,但這些相關的科學研究(修改:特別是長尺度氣候變化研究),除了知道全球碳排放的分布和氣候變化模式及歷史之外,並沒有作用(註:最低限度的產生經濟效益為標準)。個人認為,之所以氣候變化的領域研究目前如此之熱,本質上是各國利用科學研究 爭取在這個領域的學術話語權,為京都議定書、巴黎峰會這樣的碳排放交易、減排談判增加各自的談判砝碼和理論權威性。
碳排放權交易、減排涉及到萬億美元計的利益,各國勢在必爭,因此相關的科學研究被賦予了異常高的政治優先地位。研究氣候變化的丁仲禮院士能達到中科院副院長的高位,與此也應當有關係 但特朗普上台,應該至少會使得這方面的經費大幅減少,相關科研人員地位相應下降。美國方面的壓力下降,我國的決策層對氣候變化研究的關注也會相應下降。畢竟科研要服從經濟建設國家發展的大局,這句話是習總書記說的(習主席在院士大會上講話: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這三個面向是平行關係,沒有優先順序區別——來自 @李昂 )。如圖(圖侵歉刪) 所以我的預測是 在地學領域中,對於碳排放、氣候變化等的相關研究經費會相當程度上下降,項目減少、崗位減少。 由於目前的氣候變化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手段相當原始,只做長尺度氣候變化的研究生博士生會因為缺乏通用技能極難找工作,可能比讀生物的還慘。建議不要報了~~·~~~在加州理工的同學已經傳來消息,他們學院氣候研究方向的有些教授已經表示要去加拿大的學校工作。其實如果美國不搞了,各國的支持強度都會降下來。固然,這方面的研究首先由歐洲提起,但是歐洲作為整體,並沒有這種強力推進的能力。~~~~~看到有答主說這種情況可能會對中國地學界有利,便於引進大量外籍專家,我對此持保留態度。畢竟國際頂級期刊主要由西方國家人員把持。對我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各個高校來說,批項目引教授一個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個是出頂級paper當政績。西方政界、科學界如果都轉向,那中國再去引進這類研究方向的學者就毫無意義了。當然如果若干年後該利益集團又重新當道,那麼這四年或八年不失為低位買進的機會窗口。@李昂的論述非常清晰詳實,比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生態學界是這樣,其實地學界這二十年來的境況也是部分類似的~~~~~~心累。再次強調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請大家僅僅作為參考。凡事多問各個專業的老師。何況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問題是講特朗普上台對科學界的影響。我個人確實是覺得氣候變化研究對人類沒什麼用,但我也強調了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而已。本答案只是講特朗普上台有什麼影響。特朗普懂不懂科學,他的決定對不對,都不是要討論的問題。發布最新消息
Trump準備提名Myron Ebell當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頭
Myron否定氣候變化 強力支持化石能源 逐步取消obama任內的所有清潔能源的政策大概會有些衰落吧 因為感到很多教授老師要走
老師A:(某項目大牛 剛剛考完試) 昨天我判卷子的時候忽然覺得該給每個人都100,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老師B:(美帝某航天飛行方面的數學家 女飛行員)馬上移民註:老師B是希拉裡的大粉絲 聽到川普的名字會瞬間反胃(毫無誇張)老師C:(伊朗人 MIT 方向上數得著的青年才俊) 我們的TA要給另一個TA辦goodbye part老師D:(文科老師 美國黑人)我昨天已經交了移民加拿大的申請了老師E:(腦子很快的天才,有點逗)真羨慕你們啊(對吾等一桿國際生)這裡不是你的故鄉。。。你們的家也不在這。。。感覺這樣下去我們半個學院都要空了
-------------更新----------------
我們院華人教授不多 我還沒見到他倆 還有這學期不在的 不做評價老師F:(兢兢業業的好老師 如果他的office hour沒人去會有點小失落 誤。。。他開玩笑的) : 昨天我去他的office hour 沒有人。。。
老師G:(隔壁院的) 課程取消了學長H:已經開始把忘得差不多的法語撿起來了還有我們學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 給我們發了一封好長的信,內容大概是 我知道你們都很吃驚 我們也很吃驚 但是不要緊 短期內沒啥影響 大家不要give up 總是有希望的 要從你身邊的人獲得支持 也要好好愛你的朋友們。。。
如此貼心我也是無話可說了未完待續今早組會,倆老闆,
一個說,大家是不是都hangover著啊??另一個說,昨晚我hold a bottle of wine, I just keep drinking, and drinking, and drinking??That"s why I"m holding a cup of full-strength coffee! (老闆平日是decaf狂的??)大家自行體會
再補充點其它學校里的狀態:
1. 早上圖書館門口有倆姑娘給free hug,給受傷的心靈一點安慰??2. 學校迅速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幫大家發泄,以及求安慰??3. 朋友晚上的課直接停了??
好吧??這麼悲壯么??再次心疼一下喝了一夜酒的老闆,祝她早日恢復心靈創傷(估計暫時老闆應該沒心思給我改文章了呢,可以拖一天交~)蟹腰
川普本身就沒什麼經驗, 治國理政還得靠共和黨的一干人等。 等離子體/核聚變領域, 大金主DOE(能源部)一直在共和黨的小黑本裡面, 估計這次要完。
美國一直在討論再次(再次~)退出ITER計劃(國際熱核反應試驗堆), 借著共和黨上台的東風, 估計也要完~國內的人大概是不知道老美反智水平能到什麼程度就拿川普指定的莎拉佩林來說,請搜索 sarah palin fruit flies
You"ve heard about some of these pet projects, they really don"t make a whole lot of sense and sometimes these dollars go to projects that have little or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ublic good. Things like fruit fly research in Paris, France. I kid you not」
簡單來說,佩林同學批評果蠅研究對科學一點意義沒有,不應該投資。
1933年諾貝爾獎得主摩爾根得氣得從墳墓里站起來。跟果蠅相關的諾貝爾獎介紹在此科學網—小果蠅又貢獻出了一個諾貝爾獎-Toll-like receptor 2011美國恐怖的科研實力絕大部分體現在這些並不熱門,但是極具前瞻性的研究上面。要是論追熱點,美國恐怕還趕不上中國。要是真的按佩林同學所說,把果蠅,酵母,線蟲,斑馬魚,恆河猴這些pet project都去掉,幹細胞項目一刀砍掉,拿真人做實驗?不要想了。這下世界就清凈了。現在開始想看看川普如何把拜登牽頭的那個10億美元治療腦癌的抗癌登月計劃Moonshot裡面的錢轉去修墨西哥的那堵80億美元的高科技水泥牆Update 1:回答一下幾個評論裡面的問題:1. 關於投川普和智商問題除了某位有受迫害恐懼症的評論外,我對於投川普的人的理解更多的是利益相關而非智商不夠,何況我自己就是傾向於投川普的。要知道我最開始就是把川總當做正經的競爭者來看的,畢竟對於我這個20年的米蘭球迷來說,論逗逼程度,川總跟我大貝總真不在一個檔次上。而且川總在40歲左右的表現的確是smart and sharp。不過我在另外一個答案裡面說過,美國的三權分立導致總統的個人意志的決定性極小。現在別說民主黨,就連共和黨內部也是四分五裂的,所以我不太擔心美國會因為川普而發瘋。我更多的是關心總統點科技樹的能力。90年代初,美國半導體廠商已經滑坡,被日本韓國台灣廠商擊潰。柯林頓總統(男的那個)1993點了「信息高速公路」,結果今天美國的網路公司,軟體公司吊打日本。1980-90年代美國政府陸陸續續的點了「人類基因組計劃」,得益於此,現如今美國在生物製藥(尤其是測序),生物技術,精準醫療和製藥方面也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在這個時候,如果川總毅然決然的點了「修牆」「土木工程」……不過反正我無所謂,美國不行回中國。進可R01,退可973。西方不亮東方亮啊。2.關於輸了贏了,藍或者紅的問題:我對站隊毫無興趣。不過這時候談輸贏是不是有點搞笑?好比看球賽隊員剛剛熱身上場,一幫人就興高采烈的鼓掌退場了。拜託,ISIS的ass還等著川總去踢;歐盟,日本,墨西哥欠的錢還等著川總去要;美國國內的2000萬非法移民還等著川總一個個審然後挨個送出去再保證不回來。華爾街還有待川總征服;「crooked」政府,醫療保險等等還等著川總挨個矯正……party剛剛結束,生活剛剛開始,這時候談輸贏早了點吧。3. 關於墨西哥為修牆掏錢請原諒我實在想不出川總靠什麼說服墨西哥掏錢。我們假設墨西哥不願意給川總這個面子,當然首選是航母編隊直逼墨西哥灣,F22轟炸墨西哥城(霧霾天的話拖後),坦克直接開過美墨邊境……然後我估計是會發現墨西哥群眾熱淚盈眶喜迎王師——我巴不得親人們趕緊來維持秩序把販毒的趕走,最好把墨西哥併入美國——然而錢是沒有的。然後按照川總的想法,沒收墨西哥移民往墨西哥匯錢,從根上掐斷墨西哥非法移民。假設不考慮墨西哥人托中國兄弟把錢從中國過境匯往故鄉,也不考慮他們會去買比特幣囤奇居奇。然後再假設每天有2000墨西哥兄弟明知道匯款會被沒收,但是仍然毅然決然去USPS深入虎穴,人均匯2000美元。這樣一天就能收入4百萬美元,十天4000萬,100天4個億,只要持續有2000天每天都有2000個不開眼的老墨過來匯款,也就是6年左右,這牆就可以開工了。可喜可賀——稍等,萬一川總沒能在4年後連任,這錢是不是就可以回到腦癌治療上去了?現在開始展望 2020 Bloomberg!很多人在討論經費問題。
但角度就好像,政府有無窮無盡的錢,民主黨上台,就多拿點錢給你,共和黨上台就少拿點給你。可事實是,美國政府已經窮成狗了。do the math。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大家日子都很難過,錢更要精打細算地花。不僅你們的經費少,大家的經費都在少。好比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金周轉不足,那麼可能就要對某些業務投入少一點,甚至有時候要把一些資產賣掉。
很多大學都不得不跑來中國要學生,因為可以賺到錢,哪怕整個學校已經被中國學生佔了大半了。
你們的研究很重要,有長遠的意義。但眼下共渡難關的時候,只能有所取捨。
謝絕評論。推薦閱讀:
※科學家晚年經驗豐富,為啥產出反而更少呢?
※假設檢驗 P 值小於 0.05 的結果就一定好嗎?
※有什麼搜索分析科研熱點和前沿的小技巧?
※女博士的世界是怎樣的?
TAG:科研 | 2016年美國大選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