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戰爭中元朝和日本究竟派出了什麼樣的陣容進行對抗?
請問1274年和1281年的兩次元日戰爭元朝方面和日本方面參戰戰將分別都有誰?
元朝軍隊方面金軍、高麗軍、蒙古軍和漢軍(投降的宋軍)分別有多少人參加了這一戰役?在日元戰爭之後日本方面對有功將領進行了怎樣的賞賜?
其實基本的數據日維上有…國內應該只牆了中維,那就搬運了
————————————————————————————————1274年文永之役
日軍側
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時宗以下博多 鎮西西方奉行 少貳資能鎮西東方奉行 大友頼泰(鎮西奉行負責統管九州島的所有武士,是鎌倉幕府的派出機構,機能類似律令時代的太宰府)鎮西奉行一門 少貳景資,少貳經資 (這兩人是資能的兒子)肥前·肥後·豐後御家人(簡單的話,可以理解為當地為鎌倉幕府效力的武士):竹崎季長,白石通泰,菊池武房,日田永基,都甲惟親,福田兼重等對馬島·壹岐島
對馬守護代 宗資國(一作宗助國)
壹岐守護代·平景隆(這兩人是兩島的代官,元軍入侵時帶領島上軍隊反擊,全滅,島民也大半被殺。維新後的所謂「忠臣彰顯運動」中分別被追授從三位和正四位)肥前沿海的海賊集團·松浦黨:佐志房,佐志直等
兵力據《八幡愚童訓》稱有十萬二千騎(菊大路本,東大寺上生院本);元史也稱十萬騎
但據《蒙古襲來繪詞》,少貳景資所部僅500騎,而白石通泰·菊池武房則各有100騎另據《歷代皇記》稱太宰府方向在對馬·壹岐陷落後派出軍船300艘出擊蒙(元)軍側
東征都元帥 忻都/忽敦東征左副都元帥 劉復亨東征右副都元帥 洪茶丘 (高麗人)
昭勇大將軍 阿剌帖木兒 (高麗皇族,又名王雍)高麗軍
中軍都督使 金方慶 以下知兵馬事 朴之亮 等左翼軍左軍使 金侁右翼軍右軍使 金文庇兵力蒙·漢軍《元史》作「萬五千人」,《高麗史》稱二萬五千人
高麗軍在《高麗史》中稱有八千人,《元史》中則記載為五千人上下
——————————————————————————————————
待更新:弘安之役
——————————————————————————————————
2017年9月4號更新
1281年 弘安之役
日軍側
鎌倉幕府執權 北條時宗 以下
九州當地部隊:
鎮西(異國征伐)大將軍 北條實政 (金澤流北條家出身,長門探題,鎮西探題)
鎮西西方奉行 少貳經資
鎮西東方奉行 大友頼泰
鎮西西方奉行一門(少貳家):
少貳資能 (時任西方奉行之父,戰死)
少貳景資
少貳資時(戰死)
九州各地武士:
肥後守護 安達盛宗
薩摩守護 島津久經
筑後御家人 香西度景 西牟田永家
豐後御家人 都甲惟親 都甲惟遠
肥後御家人 竹崎季長 菊池武房
肥前御家人 龍造寺家清 龍造寺季時(戰死) 船原三郎 福田兼重 山代榮 等
伊予御家人 河野通有
兵力方面據江戶時代的「歷代鎮西要略」說有25萬人,然而此書中元軍的兵力變成了「幾百萬」……
六波羅方面援軍:
大將 宇都宮貞綱 配下60000騎
元軍側
皇帝 忽必烈
總司令 日本行省 左丞相 阿剌罕→阿塔海
東路軍:
東征都元帥 忻都,洪茶丘
征日本都元帥 金方慶
東征左副都元帥 阿剌帖木兒
管高麗國征日本都萬戶 朴秋,金周鼎
管軍千戶 大塔失,李行里(初代朝鮮國王李成桂的曾祖)
管軍上百戶 張成
郎將 康師子(戰死),康彥(戰死)
江南軍:
日本行省右丞相 范文虎
都元帥哈剌?,囊加歹,張禧
管軍萬戶 葛剌歹,歷德彪
招討使 王國佐
水手總管 陸文政
(所屬不明)招討使 忽都哈思 (戰死)
兵力:
東路軍:《元史》作「舟師四萬」 《高麗史》作「」蒙麗漢軍四萬」,據日本學者大葉昇一的考證加上後勤部隊則有56000餘人,其中高麗軍9960人,水夫17000人,蒙漢軍共計約30000人 (《高麗史》)
江南軍:《高麗史》稱十萬人
另外東路軍有軍船900艘,江南軍有軍船3500艘
----------------------------分割線------------------------------
日軍的獎賞方面其實不是太豐厚……以竹崎季長為例,此人在文永之役中大放異彩,被認為有「先驅之功」,也只是被賜予了肥後國海東鄉地頭一職,而總大將的少貳一家兩兒子直接在後來的霜月騷動中爆發內訌,哥哥少貳經資和平賴綱聯盟攻破了景資的居城岩門城,景資自盡。一般認為元日戰爭導致惡黨(如松浦黨)的崛起,同時因為幕府在戰爭中消耗了不少實力而不得不加重對地方的財政壓力,間接導致御家人對幕府中央的不信任以致離心……當然結果浮現已經是幾個執權以後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如果元真的登陸成功,在沒有鐵炮的時代,日本是否會迅速滅亡?
※日本公共衛生間的人性化?
※日本能不能第三次打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日本歷史上足利家擁有過的刀有哪些?
※《平家物語》的歷史真實性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