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btr系列是輪式的?

毛子的IFV也就是bmp系列都是履帶驅動,武器配備都是(相對)大口徑的火炮和ATGM,apc也就是btr系列,都是輪式驅動配合小口徑速射炮。武器的區別挺正常,為啥一個輪式一個履帶呢?

同樣的道理,為啥美軍的apc履帶用的好好的(m113),也改成輪式了呢?(stryker)


美國在戰後主要採用履帶式車輛的原因是富裕,其國力可以支撐起一支全履帶化的陸軍。在作戰和通過性能上履帶車輛有明顯的優勢。在實戰中M113也在證明了世界上多個戰場地形上適應性頗強,尤其是在越南。

至於Stryker系列屬於拉姆斯菲爾德戰略的產物,削減長期海外部署而加強熱點快速投送能力,因此SBCT的戰略機動性(即上運輸機空運的能力)和低後勤依賴性成了新的重點。

但總體上說,輪式裝甲車輛的經濟性強很多,可以直接利用汽車技術發展,生產與維護成本也都遠低得多。因此處於戰後復甦期的歐洲以及後來的小國都傾向於輪式車輛的發展,並且可以利用歐洲比較發達的公路建設基礎。

蘇聯的情況與歐洲有一些類似。蘇聯步兵在二戰中的摩托化程度很低,卡車數量遠不能滿足運輸步兵的需要。在戰後為了快速改善大量步兵部隊的機動問題,蘇聯也是採用了BTR40和BTR152為代表的裝甲汽車,快速使步兵部隊實現「摩托化」(蘇聯軍語,實際進入機械化)。

而在使用輪式裝甲車維持部隊的同時,蘇聯也開始使用履帶式並具備兩棲能力的BTR50裝備部隊,與輪式部隊形成高低搭配組合。BTR50的後繼實際上就是性能更完全、攻擊性更強的BMP戰車;而BTR152則由性能更佳且亦具備兩棲的BTR60系列替代,延續了以高低搭配共同裝備龐大紅軍部隊的路線。

而至於BMP和BTR部隊之間的區別也沒有特別巨大,兩者以團級規模在摩步師之中混編。兩者使用的摩步戰術條令十分接近,編製上整體也是大同小異。只是BMP團的作戰能力顯然要更強。

至於後來俄羅斯軍事改革,在各旅之中BMP與BTR不再混編。BTR系列以及俄軍後續輪式戰車實際上也在尋求改進加強火力(換裝2A72,在原型上裝備2A42和導彈,甚至直接照搬炮塔),以致於在火力配置上也不再輸於履帶戰車,比如新一代的「迴旋鏢」(Bumerang)。


btr是裝甲運輸車,你就當是防護卡車的用處好了

行軍的時候不容易被飛龍打出gg,或者被火炮突襲炸成KFC,野戰擼上去的時候用的是BMP系列,當然也可以直接用btr去打打,看路況。

而且實際上輪子在不太差的野地里也是可以湊合的。

不過么,因為毛子有魔性14.5mm重機槍,穿透力直逼一般的20mm炮,然後子彈威力也還可以就是不能炸。

所以硬要當步戰有時候也不是不可以(烈度低的時候),裝運也可以提供不錯的火力掩護

至於土鱉這實在是太窮了,有個鐵殼子就不錯了,啥都能當步戰用,到現在步戰數量全軍還是不夠用。

而土鱉的大口徑機槍可以小分隊徒步用,堪稱高達


這個就是二戰以後的裝甲汽車

是動員汽車工業投入裝甲車輛生產的產物,本來就不能以單純的技術性能來解釋


BTR-50


因為,窮。

一台BTR60,只需要兩台GAZ-51的發動機拼起來就行了,GAZ-51發動機又是美國1928年的Dodge D5轎車發動機小改出來的,想想1928年就知道這樣的發動機生產多簡單,價格多低廉了,尤其是還是商用車輛發動機,壽命比起坦克發動機之類長多了。

要是學美國人玩履帶式,發動機你出啊?BMP的發動機是在坦克發動機基礎上加大夾角削減行程搞出來的,比B2系列便宜不到哪兒去,壽命也一樣短得很。

道奇D5,GAZ系列在戰後一直用這家族發動機很長時間

至於性能?那是不需要的


從頭說,二戰德三開啟閃電戰後,有了裝甲擲彈兵,步兵可以乘坐運兵車快速投入戰場,當時的毛子步兵要麼做卡車,要麼坐美援半履帶車,要麼其他方式,戰後朱可夫根據戰場反饋,要求蘇軍也要開發類似產品,

毛子在設計步兵戰車的初衷就是輪式,履帶的路線。btr最早是裝甲運兵車,後期的btr80.90火力也不弱。論防護的話,btr,bmp,bmd都沒有本質區別,用途不一樣的產物。

美軍的m113和btr定位一樣是運輸載具,而且按你的說法硬要說履帶式的話,m113後面還有和bmp定位類似的m2布萊德利步戰車。

回到輪式來,斯崔克之前美軍還有lav25輪式步戰車,至於為什麼你問美軍沒有輪式運兵車,因為有悍馬了啊

斯崔克不是單純的美軍為了要輪式戰車的產物,而是美軍為了滿足快速部署,快速機動需求的產物,反正獨步天下無敵手,要笨重高耗的m1沒啥用,乾脆開發一款高機動,火力足夠,容易空運,防護性能好的輪式運兵車,並且是第一時間在熱點地區部署的快速機動部隊所需求的輪式載具,美軍的主旨是開發一個叫fcs的未來戰鬥系統的,現在該項目已經被砍了,留下的硬體之一就是斯崔克,然後在斯崔克運輸型的基礎上還有反坦克導彈型atgm和機動火炮型mgs。

總之,美軍現在的戰場都是不對稱的治安作戰,斯崔克作為設計之初在熱點地區部署快反步兵也達到設計目的了,關鍵是,如果有另外一個勢力給美軍的對手出口高性能反坦克武器,斯崔克能否堪用就兩說了

試想一下,如果黑鷹墜落的年代,美軍要有斯崔克,那絕對不用悍馬裸奔了


bmp系列主要是伴隨機械化裝甲集群快速深入敵方縱深,是作為突擊力量使用,所以火力和通過性要求高

而btr系列更多的是作為裝輸使用,乘員下車作戰,要求在公路上有較快行進速度,故用輪式


BTR-50


履帶化通過性強,但使用成本也高。輪式通過性稍差,但是機動性強而且相對便宜。也有想兩頭好處都佔一點的比如下面兩個,不過失敗了,那就只能分開啦。

攝於庫賓卡


毛子的一線作戰人員坐BMP,此外如炊事班之類坐btr


因為大國打小國BTR+少量坦克就夠了啊。


輪式的路上快呀,要是沒有BTR,俄軍靠跑著去搶普里什蒂納機場么……


btr(BRT)應該配屬於輕步兵或者是屬於戰略預備部隊(像原來的濟南軍區)這種強調機動能力的部隊。當然距離遠的還是要靠鐵路輔助機動。

bmp是用於戰役突擊。在前線伴隨裝甲集群進行突擊。


推薦閱讀:

自行火炮和坦克的區別?
關於相控陣雷達T/R原件的材料SiC的問題?
人型機甲有出現的可能嗎?
能詳細介紹下矢量發動機么?
請問XF8U-3十字軍III和F-4鬼怪的優缺點?

TAG:軍事裝備 | 裝甲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