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嗎?個人感覺新媒體運營沒前途,想轉行,求知乎大神解惑!
本人之前做過的都是關於微信、微博的編輯發送。最開始做的是房地產行業,接著做的是餐飲行業,但都不如意,現在準備去一家做新材料交易的網站做新媒體運營,已經面試成功了,但是我在猶豫去不去。雖然做得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但是換了一個行業感覺像完全重新開始一樣,之前的房地產、餐飲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完全不適用,唯一相同的就是編輯、發送。所以本人想問新媒體運營是運營嗎?有前途嗎?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新媒體運營當然屬於運營。新媒體運營的工作流程無非是這幾個:拉新-促活-留存-推薦-轉化。這些工作的最終作用都是為了把潛在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對於很多新媒體運營者來說,寫文章常常是為了追熱點,做一些複製黏貼的工作而忽略這些工作背後的意義。我們做了這麼多工作究竟為了是什麼?核心不就是為了有更多的潛在用戶嗎?可以簡單的說:潛在用戶的價值就是你工作的價值。和其他答主不同,我想通過分享如何計算用戶價值來幫助你更好的了解你的工作價值。
做了這麼久的運營狗,你有想過一些公眾號為什麼估值百萬嗎?
新媒體運營者的日常工作好像就是寫內容營銷,不斷地寫軟廣寫硬廣。每每推出一篇新的內容,獲得不錯的閱讀量和點贊數,粉絲數也有些許的上漲。可是這些工作一日又一日地重複,每天忙著蹭熱點、轉載文章,讓人漸漸產生疑惑:那些公眾號價值百萬,而我的公眾號價值多少?
我一開始接觸新媒體運營的時候也是緊盯著這幾個數據:閱讀量、點贊量、粉絲數。不斷地寫文章做推廣,慢慢地推送閱讀數從一開始的幾十到幾百,粉絲也逐漸在增加。雖然是慢慢在往上走了,但也很羨慕那些篇篇推送都有閱讀10w+的公眾號。我猜想這些公眾號能價值百萬一部分也是因為龐大的粉絲量吧。可回頭一看,我好像連自己現在有多少粉絲,值多少錢都不清楚。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為了更好地運營公眾號,我搜索了一些資料,整理出一個衡量粉絲價值的簡單方法。
衡量粉絲價值其實就是想知道你的粉絲值多少錢。如果你可以很清楚的說出你每獲取1個新的粉絲能夠給企業賺多少錢,那麼你的業績就可以非常直接的用錢來衡量。怎麼計算呢?首先你需要商品價格,也就是知道你賣出1個企業商品能賺多少錢,其次,消費次數,用戶通常不是1次性消費,你要知道用戶平均1輩子能夠買多少次商品,最後你要知道轉化率,也就是平均每幾個潛在用戶就會有1個人購買。看著計算這些數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只需要一條簡單的公式:
單付費用戶價值 = 單產品利潤 × 轉化率
在計算之前,先不要急,首先有2個核心數據你要清楚。
明確產品利潤:每獲取1個忠實的付費粉絲,企業能賺多少?
當你每賣出一個產品,能賺到多少錢?產品利潤就是賣出時的價格減去產品本身的成本。那利潤怎麼計算?
單產品利潤 = 客單價 - 成本
- 客單價:客單價就是每一位顧客平均購買商品的金額。
- 成本:成本就是你生產該產品時花的錢。
假設你是某一個奶粉電商微信公眾號,通過每天的推送軟廣如母嬰常識、一些餵養嬰兒的乾貨等,引導粉絲購買價值1000元的奶粉,那麼產品的客單價就是1000元。如果你的產品是在線教育課程或者live,一門課價值199元,那麼你的產品價格就是199元。
假設每罐奶粉的生產成本 500 元,那產品利潤就是 1000 - 500 = 500元;如果你的產品是一個在線教育課程,那麼產品利潤即售價 - 講師的費用 - 平台的抽成。
當你明確了你的產品利潤,你就知道每當有一位顧客來購買產品時,企業能賺多少錢。既然你知道每次顧客來消費,你的口袋會進多少錢,接著你就想知道我現有的這些粉絲里又會有多少個真正進行消費。
明確轉化率:每獲取多少個潛在粉絲才能產生1次購買?
既然你在運營一個公眾號,那你一定清楚粉絲數量。可這麼多的粉絲數,有多少個會真的去購買產品呢?
這就涉及到轉化率。什麼是轉化?轉化就是看完會去買。
沿用上面的例子,100位媽媽看到了奶粉電商的推送,看完以後其中10位媽媽購買了該奶粉產品。10 / 100 = 10% ,這 10% 就是轉化率。如果運營的是在線課程,20個訪客看到了關於該網路課程的相關推廣信息後,有1位訪客註冊併購買該網站的在線課程,那這 5% 就是課程軟廣的轉化率。
根據自身的運營情況,了解你的產品的基本信息:客單價、成本、潛在用戶數量,根據數據分析得出轉化率,用客單價減去成本得出單個產品利潤,最後乘以轉化率,就可得出該公眾號的單付費用戶價值。根據剛剛奶粉電商例子上得出的數據,銷售額為1000元,成本500元,得出每賣出1份產品的利潤500元,轉化率為10%,算出結果:每個付費用戶價值50元。
總的來說,單付費用戶價值無論是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衡量,還是自己的能力,都是一個直接的體現。把這些數據給老闆看,老闆也更清楚你對公司的貢獻和你的工作能力。而這個用戶價值除了放在公眾號運營上,在普通的買賣上也會用到。例如,在廣州陰晴不定的夏天裡,下雨天說來說來,總有些人沒有帶傘出門。這時候賣傘的販子就到地鐵口來賺錢了,沒有帶傘出門的人就是潛在用戶,那些最後買了傘的人則是付費用戶。假設一把傘售價30元,成本要10元,在平時的日子,每10個沒有帶傘的人可能只有2個人來買,即轉化率為20%,所得到的單付費用戶價值可能就只有4元;而在下雨天,可能轉化率會升高到50%,單付費用戶的價值會升高到10元。
關於用戶價值,其實還有很多計算方法,要是想得到更精準的用戶價值,還要考慮粉絲的潛在價值以及留存率等因素。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和計算方法,歡迎一起來討論!另外,如果想要更系統地學習新媒體營銷,請立即免費申請加入「新媒體自習室」課程。
對普通人來說,在大部分行業里,新媒體運營這個工種,沒什麼前途。
比如像我一樣的普通人。
當你準備學習「如何運營新媒體」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初衷。
不要啃老流氓的社會經驗,提前默認它有搞頭。
除去行業中的龍鳳,百萬簇擁、一字千金。
大多數的所謂新媒體,如同雞肋。
今天老闆老婆生了,慶祝一下,發篇特稿壓壓驚。
標題要響,要有小孩的生辰八字,沉穩又不可失風度。
哎呀,公司大客戶今天搞活動,跟進一下,周六加班,發篇特稿壓壓驚。
要體現客戶和我們的和諧關係,順帶誇一下自家業務,要有八個二維碼,十個合作夥伴。
我去,註冊個號總不能撂那吧,發篇特稿壓壓驚。
有的帶公司的傢伙,自己都沒想明白為啥要搞這麼個部門。
「嘿,聽說人家王總弄了個公眾號,天天給我炫耀,人家也要有一個嘛」
莫笑,問問那些給中型地產做運營的編輯,每天是否就是寫創始人的家族史。
數據作假,文章抄襲,這些破事都犯不著錙銖必較。
有的運營部門能夠成立,完全就是因為公司關係硬,拿了某個不知情,或是有回扣的客戶單子。
根市場壓根兒就沒關係。
要判斷自己做事的價值量,很簡單。
捫心自問,這麼久了,有幾篇文章、幾個字,自己是好意思拿去給朋友炫耀的?
十年寒窗,聽詩詞歌賦無數。
我們讀韓寒、寫海子、看魯迅。
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
結果呢,畢業了,都他媽去當跑去當傳聲筒和段子手了。
何不食肉糜?
坦白講,這兩年互聯網熱錢多,想轉型的對行業看的還不真切,有一段認知時間。
才造成了很多職位的誕生。
等到退潮,最先跪的就是那批活不硬、隨大流的人。
比如每天只會複製粘貼,搞個表情包,跟個熱點,弄個大標題的編輯。
寫文章本身是個嚴肅的事情。
需要很多的閱讀量和練習。
系統的寫作訓練也必不可少。
這個能力本身不會貶值,只會隨著閱歷增多和日常練習逐漸強大。
少年們應該做的,是讓把自己的技能點加深,同時初步涉獵其它行業的知識。
讓自己站得更高一點,就可以看到不受限於規則和社會經驗的風景。
永遠不要受制於規則。---
解決方式
《長尾理論》講了這麼一個道理:
以前,互聯網及存儲技術不發達的時候。對數字產品來說,貨架是有限的,商業上我們傾向把最穩妥、流行的產品放到架子上,實現盈利。
比如:喜聞樂見的迪士尼電影,穩賺不賠的邁克爾傑克遜專輯。
現在,數字產品運營成本很低,它們可以被無限制的貯存在雲端。我們得到了一個無限延伸的貨架,所以放什麼產品都行,只要搜索匹配到位,總會有人買單。
比如:自己錄製的歌曲,黃渤未成名時候的專輯。
新媒體和這個很像。
主流媒體依然佔據重頭,不過總需求被其它小媒體分流。
如果運營一個自媒體,比較精緻,又有一定的渠道話語權,做起來沒問題。
總有人和你站在一起。
關鍵是要認清自己的行業、公司。
處於總需求曲線的什麼位置。
有沒有能力獲取流量,內容是否有吸引力。
三省自身,找到位置。
---
我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忙到再也沒時間上知乎答題
共勉。
作為一個88年不算太小,轉行到新媒體的新晉碼字狗,我想應該回答下你的問題。1.我們開始做新媒體總有一個理由;從我個人而言,2015年的秋天遇見了現在的男友:那個時候我剛從傳統金融港資集團辭職,在申請mba的過程中不斷拷問和重塑職業發展方向,我想試試難啃又賺錢的金融行業,又念想著興趣使然、揉碎在日常生活中的互聯網媒體,於是靠著之前的積累給了自己任性一把的機會——我去了一家美食交友的app。這個工作只持續了3個月不到,但現在看來對我的影響還真不小:第一次,我由陸家嘴金融機構上班的專員,變成了不用朝九晚五打卡的美食生活達人;每天不用對著電腦,而是拿著相機或者筆記本出去尋找好吃好喝;雖然工資比以前少了50%,但心情和生活的幸福指數大幅上升……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接觸到自媒體(因為app都會有自己的公眾號)、接觸到美食、攝影、達人,也把自己的mindset惡狠狠的的改變。也因為這個工作我認識了當時的美食合作客戶,後來發展成了男友 (^.^)他是個法國海龜,本科念的北外的法語、碩士去了巴黎修市場,還特別小資的花了一個暑假拿到了法國葡萄酒大學的資格證;剛認識的時候,一個才回來上海不到一年的魔羯座男生就拉著在上海窩了4年的獅子座的我到處吃喝,跟我講葡萄的風土味道,牛肉的烹飪來歷、餐廳的主廚特色……於是我說,你這麼有才華為什麼不把這些寫下來呢?魔羯座你們懂的,講究著一句「不足為外人道也」;而獅子座總是能用萬丈激光燃燒這層表象的冰冷2.2015年12月,兩個沒有媒體、新聞或者互聯網經驗的cp發布了他們第一篇文章。每個人走上新媒體的原因和方式都不同,對我們而言:第一站是記錄、分享生活見聞、知識、感受的自媒體;我也相信,自媒體這三個字是很多人走上新媒體職業的一大原因。我們一開始的路走的有點順:雖然輿論都在呼喊現在不是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那麼多大號看著盆滿缽滿都是經營了3-5年的結果,目前公眾號2000多萬個,你憑什麼突圍而出?想來也挺幸運,我們3個月里就做出了3次5w+的文章,一篇是男友follow多年的一位法國只喝老酒好酒的老爺子,一篇是比利時爆炸案出現時候,我們幾小時之內過選題、搜集資料、配合撰寫的《比利時不哭,你是天使的孩子》,還有一篇是男友拍到的賓士概念車,我當機立斷非要818這輛車,最後有6w多view……然而這段時間我們也確實感受到了公眾號運營的艱難,畢竟每個產品、平台出現都是有他的生命周期,曾經的微信是朋友的圈子,每一條狀態和分享都讓人信任與充滿紅感;而隨著社交屬性的外移,微信不再是一塊凈土,代購、微商、客戶、親戚……全都烏泱泱進入了這裡,分享的東西有給孩子投票的,有上海人必讀!或者 小龍蝦有劇毒這種。品牌也更加重視微信公眾號的建設,紛紛增設新媒體運營/編輯/文案等新崗位,確實創造了可觀的就業機會,而且新媒體職業的薪酬也從5000-幾萬不等,不能說高薪精英,但也算是把文案從鄙視鏈里往上拔了不少。內力外力一起來,微信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公眾號更是大號壟斷,隨便發一條10w+的閱讀,小號能被轉載比被皇上寵幸了還開心;而新開的一些公眾號則步履維艱——閱讀上去了,關注導粉難;就算那些爆粉的微課、抽獎、義工、遊學,我看掉粉比例也是不小的。3. 我們的自媒體沒賺到錢,但代運營卻賺到了無論什麼原因吧,愛好、存在感、分享或者盈利,我們定時悉心的維護更新著自己的自媒體;沒有能夠像那些大號一樣接軟廣硬廣一篇幾萬塊(咪蒙的報價我看到的時候是30w一篇軟廣),但持續的產出讓朋友圈裡做餐廳的朋友看到並認可了。她問:「你們可以幫我們公眾號寫么?」就這樣,我們開始接起其他品牌公眾號的文章撰寫,之後變成了代運營;我學著擬服務合同、做產品介紹、做內容和運營…… 原來一直在做企業市場的我,突然對產品運營有了極大的好感,這也是我在這裡想提的一點,公眾號運營或者編輯看著瑣碎,但實際也是產品經理呀——這個公眾號是你的產品,你要去定位它,豐富它的內容,發現它與其他產品(公眾號)的區別從而抓住自己的核心用戶,通過各種市場、運營的方式增加讀者,更要實現品牌價值傳遞,甚至直接負責銷售轉化率。4. 所以你問我新媒體有沒有前途?如果你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小編的心態在做,確實,這是一個更適合年輕人的職業;因為他需要源源不斷的好奇心與學習新鮮事物的能力,更能很好的鍛煉你對市場、讀者/消費者的把握,以密集而低成本的方式測試自己的想法是否受市場歡迎。作為品牌或者企業新媒體形象的重要出口,這個職業之後的發展更應該像品牌管理、市場甚至產品運營發展,那麼你就可以去參考marketing branding的薪酬與職位發展;而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單幹或創業更有興趣,那你就更應該做好新媒體這項工作,因為這就是你創業的孵化器;每一次的選題、推送、編輯、撰寫與 團隊合作,都是最好的鍛煉,相信如果你有這個能力就會在新媒體運營的過程中展現出來,你也會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5. 說到底,這是一個展示你核心價值的簡易出口。如果你做了不少時間(或許半年),沒有人來請教你新媒體如何做好,沒有人用高薪挖你去幫他們的品牌做內容,沒有人誇你的文章寫得好,或者你自己都打不起精神來……那我覺得你可以考慮換一個職業,因為媒體就是這麼一個現實的行業,人們會看到你的努力和作品,給你市場願意買單的價格。希望我的淺見能夠對你,以及想要/正在從事新媒體的朋友們有幫助。我的個人微信是jasmineliu88
添加好友驗證信息請註明:知乎
互聯網的誕生摧毀性的攻擊著傳統的紙媒,所有的傳統媒體都開始著手重視新媒體部門的建設,「新媒體運營」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資源緊缺的職業。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新媒體運營不就是在微博、微信上寫寫段子,發發文稿嗎?確實,有很多新媒體運營者停留在「小編」的領域,甚至發出了「每天寫寫寫,新媒體運營的明天在哪裡」的感嘆。
奮戰在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媒介的互聯網平台上的新媒體運營專員,如果只停留在發發段子、整整圖文、發發印著二維碼的傳單的基礎上,那麼他也只能永遠是一個「小編」而非一個「運營者」。實際上,新媒體遠非一個文案那麼簡單,運營要懂公司產品,懂用戶,懂市場,懂營銷,懂文案,懂品牌,並且對互聯網熱點有著非常敏銳的洞察力,時刻保持創新精神。擁有這些綜合素質,才能成為一個能夠真正為企業帶來品牌效益、能提升自身職業發展空間的運營者。
1.真正的運營是什麼樣的?
運營拼的是好文案嗎?
答案絕非如此簡單。所有有效的運營都是建立在用戶調查、內容製作、渠道選擇、數據回收、優化調整的過程中的。
就像我們在地鐵里看到一個很戳心窩子的文案,這一定已經做了用戶調查,發展大部分目標用戶是上班族,出行方式坐地鐵,內容人家已經做了30多個版本,經過用戶反饋,我們看到的這個版本用戶最喜歡,人家已經在10幾個地方投放了廣告,地鐵廣告的轉化率最好,大量的數據驗證地鐵媒體配上你看到的這個文案轉化率高,人家已經做了N個回合數據測試和驗證才讓我們看到這個就覺得說到心坎去的廣告。
運營需要數據來說話,用數據定位什麼是能體現品牌內涵的優質、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怎樣向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並精準推送消息。只有加入了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文案和活動,才能有效提高用戶參與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粉絲經濟,達到營銷的目的。
所以,真正的運營是文案、活動+不斷的數據分析、調整。
2. 如何做一個真正的運營者?
運營里門道那麼多,我們應該如何擺脫「小編」的標籤,做一個真正的運營者呢?我從以下三點定位一個運營者必須理解三個點。
2.1 理解產品價值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於0。
運營就是要將產品的價值傳達給目標用戶,只要這個價值是與目標用戶的需求相匹配的,產品價值就能最大化。理解產品才能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並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
運營也有氣質,這種氣質也要跟產品的氣質相符合。如果產品很高端,那就做一個大氣、上檔次的平台。如果產品接地氣,那就做一個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逗逼風格也未嘗不可。這是要靠對產品價值的深度理解來沉澱的。
2.2 了解用戶需求
目標用戶的類型在很大程度上由產品的價值吸引所決定,同時目標用戶的行為特徵變化也反作用於產品,影響著產品的戰略性調整。目標用戶畫像包含用戶的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區域、收入、家庭環境、價值觀等等。
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徵,都可以通過細心觀察與反覆驗證,印入腦子。
2.3 懂傳播的學者
新媒體運營的本質依然是傳播,只是寄生在了互聯網的載體下。
現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運營的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引爆點可以是一個情感共鳴、一個乾貨、一個熱點事件,有了引爆點就能讓用戶接受並自主轉發;一些主流的「意見領袖」、一些權威的媒體的分享和推廣可以形成有效的傳播節點,增加轉發層級,吸引潛在用戶,對品牌宣傳和活動造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同的傳播形式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例如電視、電影等播印廣告在愛看電影的人群中傳播粘性大,地鐵、公交等戶外張貼廣告可能對上班族更有吸引力。
一句話,運營者就要做到把對的產品,通過對的渠道,推給對的用戶。
3.新媒體運營有哪些技巧?
在做新媒體運營的實踐中,主要可以將所有的運營活動分為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推廣運營。
3.1 內容運營
內容很重要,大家關注你無非就是為了高質量的內容(乾貨)或者引起共鳴(情感)。同時內容不僅包括文字,還包括圖片、排版、表達的視覺效果等。在很多內容做的好的微信平台上,我們甚至可以看到為圖文量身定做的成套圖片、為每一期主題個性化製作的動圖等。還有的在二維碼、名片上力求創新,有的選擇富有感染力的H5頁面,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關於內容運營,最重要的參考數據當屬圖文轉換率,也就是你的粉絲的數量跟你的閱讀量、轉發量(包括粉絲和非粉絲)之比。圖文轉化率越高意味著更多本來不是你的粉絲的人,可以看到你的內容,通過社交紅利,有機會成為你的粉絲和受眾,甚至與你產生互動等。
3.2 用戶運營
怎麼吸引新用戶,怎麼保存老用戶,怎麼讓活躍用戶更高興地跟你玩,這就是用戶運營的拉新、留存、促活。圍繞用戶開展,用戶細分、用戶畫像、用戶調研、用戶維護、用戶促活、用戶轉化,就是跟用戶一起玩,用戶量、活躍度和付費轉化是重點。
針對新用戶,除了內容上的吸引,還可以提供一些首次使用的優惠,加大註冊量或關注量。針對活躍用戶,要繼續發揚產品的價值並且讓他們有一種貴賓的感覺,VIP等級卡制度、一些特權是吸引他們的好措施。
用戶活躍度的度量常用的有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和MAU(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躍用戶數量)。用戶活躍度越高,說明忠誠用戶越多。
3.3 推廣運營
「內容為王,外鏈為皇」。最初處在「產品缺乏期」時,內容很重要,只要產品做的好,就不愁沒有買家;逐漸的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都開始注重渠道,注重營銷。就像一個臣子(內容提供者)想要升遷,不僅自身的能力要出眾,也要得到皇上(外鏈給予者)的賞識。
做好推廣,一是資源,二是活動。
一是資源,包括渠道和資金。如果能在活動開始之前能夠找到某些意見領袖、權威媒體的合作,將會在關注度上得到一個很好的保證。如果你能有推廣的經費或者合作的機構自然是最好的。多渠道引流,不僅要有微信、微博,還要有各論壇、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上的同步推廣,增加產品曝光度。
二是活動。活動也是比較好宣傳手段之一。例如線上小測試、小遊戲,線下線上(O2O)結合的購物節、推介會、小型派對等。
3.4 其他技巧
調研競品,做分析報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針對相似的競爭性產品,大到公司戰略、產品功能,小到UI界面設計、按鈕設置、用戶體驗,都可以做一個比較分析,發揮自身長處,彌補自身缺點。
製作新媒體運營時間計劃表。運營也可以有計劃,例如節假日、購物節、有固定時間的大會等,做一個計劃表有助於提前進入準備狀態。
挑選合適的發布時間點。固定的時間點能夠養成用戶的習慣,經過分析,用戶比較活躍的時間集中在早上7:00-9:00,中午12:00-14:00,晚上10:00-12:00,勵志類、行動類、活動類的內容適合在早上和中午發送。一些情感類的內容適合在荷爾蒙爆發的晚上發送。
總結
新媒體運營有很多理論、數據有待去挖掘,實際上還是要靠實踐才能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新媒體運營者常年混跡在知乎、論壇,說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但是真要實踐起來,恐怕做得還不如一個「小編」。相信在真正的運營實踐中,真正有能力、有思考的人會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總之,新媒體運營要想不被定位為「小編」,關鍵還是在於運營者自身的實踐、眼界和追求。
運營別太專,切忌把自己局限在新媒體這一塊兒,要經常抬頭看看整個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的運作,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運營市場專家,往資深、決策的方向轉型。
————————————————————————————————————————
藝林小宇,專欄作家,某互聯網公司運營總監,知名自媒體人
如果你也是 0-3歲的產品運營,這個公眾號適合你:藝林小宇(cs-jy8)
看我其他關於產品運營文章,可以去往的知乎專欄
關注藝林小宇 - 知乎
《談三點我關於新媒體運營的理解》 請關注微信公眾原創號xyq-think
1.什麼是新媒體運營?
2.為什麼要運營新媒體?
3.怎麼進行新媒體運營?以微信公眾號為例。
什麼是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屬於傳播學裡面的概念,這個「新」字主要是相對傳統官方媒體而言。官方媒體例如人民日報,其特徵是作為一個點將信息覆蓋整個社會面。可是新媒體,依託現代化、電子化手段,實現了個體與個體之間,點對點之間信息的輸出與接收。
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博客、微博、貼吧、微信,點對點的信息交流,使得每一個個體走上了台前,展示出自己想展示出的信息內容,成為了小輻射圈中的明星。從此,新聞不再專屬於電視台、報紙,很多一線新聞來自於微博上目擊者錄下來的視頻。從此,多元化的信息來源,讓我們的世界不再單一,不再枯燥。我們不僅可以在廣播電視和寥寥無幾的書本裡面汲取知識養分,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欣賞到世界各地,主流又或大眾的多元文化。可同時我們注意到,點對點的傳播方式,好比給世界70億人口各配備了一隻高音喇叭,當眾人同時發聲時,就會產生擾人的雜訊。信息變得海量化、碎片化,這是新媒體時代的趨勢,是它讓我們幾近失去了長篇閱讀的能力,是它在考驗我們信息選擇與吸收的能力。
簡單來說新媒體來自於互聯網,這是由互聯網「信息交互」這一本質決定的。沒有互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對稱和交互,那麼新興傳播方式流行不起來。作為互聯網的一部分,新媒體自然有其虛擬經濟的盈利方式。譬如說微信公眾號【邏輯思維】估值13億,包括自主經營銷售書籍等產品,再包括幫其他集團公司進行廣告引流等。為了最大程度攫取那部分盈利(品牌、產品、現金、市場份額……),我們開始談運營。
按照我的理解,此處的運營屬於純營銷概念。新媒體運營,其本質目的,就是打造一款有影響力的新媒體(非官方)創造巨大流量,建立用戶信任與粘度,進而推介商業品牌和產品,實現虛擬經濟的變現。
為什麼要運營新媒體?
剛才已經提到了經濟因素。這裡引入「自媒體」這個概念具體闡述文化價值因素。這裡我推薦一個微信公眾號【梁寧-閑花照水錄】。這位叫做梁寧的大姐,有過紮實的創業經歷,並一度是雷軍手下的實力幹將,其長期專註於自媒體文字工作,是一個有品味有深度的人。她的公眾號里並沒有引入什麼廣告,或者說她並沒有利用自己的意見領袖影響力去刻意打造如」吳曉波社群」這樣的概念。她追求的是什麼?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欣於所遇,暫得於己。隱居網路,閑作文章」。按我的理解來說,她追求的是一種風雅,是一種對文字的熱愛,是一種對認知的分享。這裡面體現的是一種文化價值,一種人性,即我們需要一個釋放和展示自己的空間,這種空間感與「詩和遠方」雷同。
其他因素,略。
怎麼進行新媒體運營?以微信公眾號為例。
心得一、做好定位。在動工之前,一定考慮好這一媒體平台的發展方向,是服務於公司還是個人又或其他對象,如果定位錯誤,那麼後續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我總結出「七下天山定位法」——公眾號的名字、頭像、功能介紹、關注後自動回復及消息自動回復、自定義菜單設置、文案資訊的風格、內容深度廣度。(針對公眾號類型的選擇也要慎重)
舉個例子說明定位的重要性,一家賣汽車的公司希望通過公眾號的分享建立與車友之間的關係,然後給公眾號取了個名字:娃哈哈。我們想想「娃哈哈」意味著什麼?在大眾心智模式里的第一反應:娃哈哈公司生產的飲品。那麼,整個公眾號的氛圍,那種品牌感,就出不來。取名的重要性,同樣適合於每個個人。比如說《神鵰俠侶》裡面,楊過不叫楊過,叫做「王麻子」,那種與小龍女在絕情谷看秋葉枯黃的凄美之感,是不是頓時全無?
【雲思考】這一公眾號的意義在於創造並分享自我價值,建立與讀者之間的信任。那麼我就會考慮,自己有什麼感興趣的點以及比較擅長的點,可以去深鑽並持續做出分享。想出了具體領域後,我會審核選擇比較靠近大眾心智模式的點去切入。無疑,我選擇了最前沿的「互聯網話題和人文藝術話題」,前者是時代的趨勢、潮流,後者是人類根子上不可少的東西。那麼只要我一如既往地去鑽研,並且持續進行信息輸出,這一公眾號的價值就會逐漸顯山露水。
為了更好的囊括互聯網話題及人文藝術話題,我給這個號取名為【雲思考】,原因是這個名字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或許三五年後,這個號會留用並轉型,那麼繼續沿用【雲思考】三個字,未嘗不可。
頭像我側重的是文藝方向,那張照片是我彈鋼琴的模樣,至少對外發出一個信號:這個公眾號多少有點品味,這個號不會給你打千萬條眼花繚亂的廣告。這也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訪問者一種高內涵的印象。
功能介紹「清凈地,夜不閉戶」,同理是傳達一種開放、寧靜、參禪的感覺,直接抓住人性天生浮躁且嚮往平和的需求。
自動回復這一塊我注重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將讀者或說訪問者擺在第一位,不一味強調自己的喜好和個性特色,第二是簡潔,追求小而美。
自定義菜單設置的確定是在騰訊原創功能邀請下來後,才正式確立。這次菜單的設置除了在文字的詩意上加了潤色外,還融入了一定的設計藝術。我在三個一級菜單【溪雲初起】、【山雨欲來】、【風滿樓】後面分別加了一個子菜單,命名為【運營管理】、【藝術修養】、【關於我】。一級菜單純屬於詩情畫意的門面功夫,而子菜單則簡明扼要地說明了菜單鏈接的文章內容所屬類別,旨在充分尊重訪問者的選擇權(不喜歡這一類,就不用點進去看到一排列表,被一排文章嚇懵圈)。
此外,【運營管理】我配備的是豎狀文章列表,【藝術修養】我配備的是封面+分類的頁面模板分類包括吉他角、相片牆、影薦坊,【關於我】直接鏈接的是一張自我簡介圖片。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呈現多樣化形式,減少訪問者審美疲勞。
文案資訊風格這一塊的定位主要從風格統一四個字來考慮。比如文案配圖上可以用動漫系列組圖,比如各電影推薦及評論可以配各電影劇照。其次就是文字的排版,首行空格,字體大小,強調符的應用,超鏈接的鏈接規律,需要統一,不能給閱讀者一種半吊子水的質疑感。
文案內容的深度廣度在定位中佔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字措辭是否專業,又或青澀幼稚?話題選擇是否符合自身定位?對於一個問題是否具備系統性的了解,至少是比較全面的認識和分析?在這個匆忙的年代裡,說實話,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是沖著你這個人來的,第二次,只可能是你的文字給予了人家一分半點的共鳴。(本號文章尚不充實,敬請期待。)
心得二、堅持。堅持學習,堅持總結,堅持自己的定位,堅持創造並分享價值。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新媒體運營如果停留在所謂的「紅包」、「活動」、「噱頭」上面,是不可能做出真正的領袖式影響力的。我們需要提供,閱讀者真正需要的內容,給他們。
三個字:有前途。看看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你就知道運營是有多麼重要。
產品一樣,除了拼錢,那就是拼運營了。所以我相信以後肯定是一個運營驅動的時代。
既然運營有前途,而新媒體又屬於運營的一個分支,那麼新媒體肯定也是有前途的。
為什麼總會有言論說新媒體是不是有前途呢,我相信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大多都是在了一家不懂新媒體的公司上班吧。
老闆不懂新媒體,你是很痛苦的。在他眼裡新媒體就是為公司低成本獲客的渠道,甚至是不用花錢的渠道。
天天壓榨你讓你寫出10萬+的文章,然後給公司公眾號帶來大量粉絲,這樣好帶動公司的產品售賣,也就是所謂的內容電商吧。
抱歉,如果你是這樣的狀態不是,不是新媒體這個職業沒前途,而是你呆在這個公司沒有前途。
現在已經不是13年紅利期了,看看目前的行情,快3000萬的公眾號,競爭多大。
再說現在娛樂產品這麼多,直播,今日頭條,微博等等也在分割用戶的注意力,微信雖說粘性還是很大,人們並不一定會只從公眾號獲取信息了。
所以別再單單指望內容獲取粉絲了,想想現在一個公眾號有效粉絲成本都已經15元左右了,你就知道現在漲粉有多難。
如果你在這種沒預算,只想讓你靠內容增粉的公司做新媒體,建議你還是換公司吧。不然你會被逼瘋的。
如果你還在以粉絲數,閱讀數,點贊數,轉發數為KPI 的公司你也走吧。因為這些東西都可以刷。
不能帶來有效轉化的粉絲都是沒有價值的。想要閱讀量是吧。我天天發雞湯,發段子,發笑話,發娛樂,這些大家都喜歡的輕鬆文章,閱讀量有了吧。
但又有何用,又沒人買你的東西。光閱讀量有屁用,就算吸粉,這些粉絲也是沖著娛樂內容關注的,對你的產品壓根就不感興趣,所以沒用。
在這樣的公司你也走吧,你也會被逼瘋的。
還有一類公司是靠運營公眾號接廣告為生,有閱讀量才有廣告,這類公眾號大多你所做的工作可能是內容的搬運工,一個人運營好幾號,這類的工作也沒太大價值。
這種就像螺絲釘一樣,你隨時會被替代,培養不了太大能力,所以也不推薦做這些。準確的應該稱為編輯,而不是新媒體。
說了這麼幾種沒啥前途的,那麼哪些新媒體崗位有前途呢。
1.看轉化的公司:公司看中的是轉化,而不是閱讀量,轉發量這些虛的東西。
2:雖然對閱讀量,粉絲量有要求,但是肯給預算的,不會讓你天天腦殘爆內容吸粉的。
3.玩創意,做事件傳播的,類似杜蕾斯這樣的,就很OK 。
4.領導肯放權的。不會什麼事情他都要插手,發布一篇文章要給幾個人審核,這我都醉了。
手機打字麻煩,後面再補吧。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公司的你上面領導人才會導致了你覺得新媒體沒前途。
再說新媒體想轉其他運營還是最方便的。算了以後再補充吧,前提有人覺得這篇有用吧。本人在500強工作過,也在某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公司工作過,現在也有自己的新媒體諮詢公司,關於新媒體運營的出路和轉行方向,我從必備技能和發展方向兩個維度做個解釋,結尾還有我的聯繫方式(微信:fengwomedi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深度溝通。》》另外,目前誠招二三線城市新媒體培訓合作商,由當地機構進行招生,我們進行培訓和企業全案營銷方案諮詢(感興趣的可以直接私信我)。
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至少1000萬以上的人在以全職或兼職的方式從事新媒體這個產業,因此無論微信公眾號興衰,新媒體/自媒體/內容產業都會在未來有持續快速的增長。但是由於這個產業是近幾年疾速增長的,因此相比傳統行業來說,從業者眼前沒有一個明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以供參考。很多新入行的新媒體編輯(運營)都對此感到迷茫。
之前看過一場插坐學院(他們的定位:專註企業新媒體教育)的講座。
- 現場有個學院問講師:「新媒體運營人員該怎樣做自己的職業規劃?」
- 講師想了半天,回答說:「你可以做自由職業者啊!」
自由職業者就是新媒體運營人員的未來?我相信這個答案約等於不是答案,我在家裡天天睡大覺也可以說自己是自由職業者,不可以縱向衡量的崗位不算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崗位,意味著它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它沒有向上精進的空間(下圖越往外人才越稀缺,而且在北京,新媒體人才可以給到更高)。
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也好,這個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也好,是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精進空間的,如今融資額巨大的一些互聯網項目,很多都是從一個公眾號做起的(剛開始也許是做媒體,然而後期他們給資本市場講的故事必然不僅僅是個媒體)。
對於個人而言,假如你是個新媒體運營,在談職業發展之前,你必須要做好五件事:
- 高水準的寫作能力
涵蓋了所謂選題、撰寫等等做一個好寫手的基本素質。微信上成天都有人傳播這些技巧,我就不再做贅述。
2. 深度的了解一個或者若干個行業
當然,時而逗比時而深情做一個像咪蒙一樣有觀點沒文化的人也可以可以的,只要有點寫作基礎,勤於研究人性的劣根性,寫出一篇10w+的文章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假如你想用自己寫作的功底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為產業創造價值,那麼常年深度了解若干個垂直領域是必不可少的,那樣你才有機會成為這個領域裡的大v,你說出的話才能影響他人的思維與行為,真正創造商業價值(大額融資公眾號的背後都有一個大的產業賽道)。
比如縱深研究科技、股票、金融、互聯網、旅遊、家居等等人們日常非常關注的主題,你能深入的了解,並且能寫出朵花兒來,那麼在這個垂直領域當某個公司/媒體的主編絕對不是不可能,平時你也會因為優質的觀點和內容積累一大波有價值的社會人脈。剛開始工作的編輯可能未必會懂得這些東西的價值,但是隨著你職業的發展,這些資源能夠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機遇。
3. 深入的了解你專註領域的人群/用戶
與上一條略有重合,但是我是想強調用戶的重要性,只要了解了你想去影響的用戶,你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文章的撰寫,嘗試流量變現,進行商業模式的設計。
比如你生過孩子,才能明白哺育一個孩子過程中的痛點,你撰寫此類的文章才會有人看,才會有人根據你內容當中闡述的觀點改變自己的行為,比如母嬰類的購物決策。這是你的內容能做商業轉化的基礎。
4. 懂得商業品牌運作
如果文字僅僅是文字,那沒有意義,除非你是書法家。
只有當文字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才具備更大的意義。
現如今商業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就靠打電視廣告喊幾句口號就能賣貨就能塑造品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且在2015年互聯網廣告的銷售額早就超過了其他渠道的總和,那麼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去打造一個品牌就成為了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樣的人才是極為稀缺的(我面對的客戶所有人都存在這個痛點),因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太快,也許程序員的速度增長可以跟得上,但是懂的互聯網營銷運作的人才是遠遠滯後的(從互聯網公司里有很多水人這點上就能看出)。能夠把自己寫文章的能力再拔高,轉化為為品牌撰寫故事的能力,為企業為個人撰寫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企業的首席內容官。相信我,只要你具備了這一點,根本不用找工作,太多的人都想拉你做創業合伙人。
(數據顯示,從2014、2015年開始,大部分傳統媒體出現衰落和斷崖式下滑,2015年廣電報刊四大傳統媒體行業的廣告之和為1743.53億元,低於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規模)
5. 善用渠道資源
除了會寫,一定不要忽略渠道資源。
- 要會玩: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知乎、直播等等,這些渠道該怎麼玩轉,一定要心裡有數,常用常新,並且爭取在某一個或者幾個渠道成為大v。
- 要會整合: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去結識大量有渠道資源的人,這能夠幫你在要推進一個項目的時候錦上添花,把一個好的內容一炮打響,知名度指數化增長。
假使你已經具備了以上技能,恭喜你!一年不掙個五六十萬往上都對不住你的名聲。
講完技能,我們講講職業發展方向。從傳統行業的職能、互聯網公司的職能、媒體公司的職能來說,你可以往如下幾個方向發展,而且也會非常的順暢:
一、媒體行業主編
這個無需贅述,媳婦久了還不能熬成婆嘛?
二、市場、線上營銷部負責人
剛才已經說過,2015年互聯網廣告銷售額已經遠遠趕超其他行業的總和,讓我們回頭看看之前企業的市場部,營銷部人都是怎樣的?都只會找個agency,刷牆,打傳統廣告,巧克力用這樣的皮兒包著好還是那樣的皮兒包著好?很多技能和理念都是過時的,因此未來屬於擁抱互聯網的人。
如果你懂得互聯網品牌運作,線上渠道傳播,顯然隨著公司推廣模式的變化,你會逐漸凸顯自己的專業性和價值,你也會成為公司這個部門的主導者。沒有哪個公司的發展可以逆勢而行,只要你的技能是順勢而為的,你個人的重要性也會不言而喻。
三、PR部門負責人
不多說,幫助企業做公關,而且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公關。
新媒體編輯能發揮什麼作用?
詳見linkedin公眾號和經緯創投的公眾號,光是每天的熱文發布為這兩個企業帶來了多大的價值。很多人是從不知道這兩個品牌到了解他們到尋求合作或者服務。
四、互聯網產品經理
沒錯,是這個。
如果你正在一個逐漸塌陷的行業做新媒體人並且尋求轉型,可以想想這個方向。一個強運營的公眾號(服務好、訂閱號)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產品:用戶畫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冷啟動的,你是怎樣拉動用戶增長的,你是怎樣運營用戶的,你是怎樣設計這個公眾號的種種開發功能的。這難道不是一個產品經理應該做的么?當然,也許你已開始並不能成為產品經理,但是你要知道你今天的努力可以讓你有機會將之作為跳板進而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往產品經理的方向努力!
五、自由撰稿人
當然,自由職業對於目前的大多數來說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個人建議還是要有一些行業的實操經驗再去做自由撰稿人之類的,並不是前者對於後者有多大的價值,而是有一些實業的實操經驗可以幫助你做事的邊界具備更大的延展性。周圍很多投資人吐槽媒體人創業不靠譜,理由常常是嘴炮打的好,活兒乾的太差(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咪蒙的萬物生長只能做公眾號做不起娛樂產業公司了)。還是要有一些實業的實操,對於我們各方面的創業都有價值。
講了這麼多,我公司是給企業做新媒體服務的,短短半年多服務了七十多家企業,主要針對企業做營銷推廣的諮詢、代運營、推廣全案等等。
近期開了個公眾號幫助新媒體個人找工作,幫企業招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也可以通過這個公眾號聯繫到我做更多交流!
微信公眾號:蜂窩媒工場 微信號:fengwomedia
http://weixin.qq.com/r/rUTH34bEUNsvrcK89xG-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不知道我的這篇文章對你有沒有參考。
0經驗,如何快速轉行進入新媒體行業 - 一碗梁粉 - 知乎專欄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嗎?個人感覺新媒體運營沒前途,想轉行,求知乎大神解惑!
能做好自媒體的人,都是個人做新媒體的人,他們都會創作內容,所以他們做新媒體運營都掙到了大量的錢,他們都可以通過自媒體獲得到源源不斷的粉絲,自然他們就可以獲得到源源不斷的財富。
你想做好新媒體,問一問你會創作內容嗎?你會創作內容就可以做好新媒體。
你到公司,公司的行業很好創作內容嗎?
好創作內容,做新媒體就很好做,不好創作內容,新媒體工作就很難做。
新媒體運營當然屬於網路運營。
但新媒體運營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偏企業型的新媒體部門,就像題主曾經供職的房產和餐飲;另一種是偏媒體型的新媒體,就像我們熟知的人民日報或咪蒙。
兩種類型的新媒體運營思路是不一樣的。
偏企業型的新媒體部門,更多的是把新媒體搞成營銷渠道,向粉絲(用戶)營銷,更厲害點的是,把新媒體作為企業產品的一部分,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屈指可數,大家常說的杜蕾斯或支付寶應該算做這種了。
一般來說,偏企業型的新媒體都是以做活動吸粉為主要策略,粉絲聚集上來以後,再向粉絲營銷。而以中國目前的環境來說,用戶對活動感興趣,對以廣告推送為主的營銷卻是極反感,所以這種策略來的粉絲一般不精準,根本稱不上粉絲,再被營銷推送一遍一遍地洗,最終能留下的,並不是死忠粉,而是「活的殭屍粉」。
改變這種運營思路,或者說優化這種運營思路,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活動變成營銷,把營銷變成活動」,也就是合二為一,不以漲粉為目的,以營銷活動觸達的用戶數為主要目的。這樣就擺脫了活動漲粉、營銷推送掉粉的尷尬局面。
偏媒體型的公眾號,一般可以看成是用戶的剛需。如咪蒙,就是為女性白領和准白領提供心靈雞湯。
所以偏媒體型的新媒體可以以內容為主。做活動和寫內容,都可以為漲粉服務,粉絲數和粉絲粘性可以作為KPI,換句話說,可以考察粉絲增長緩慢和閱讀增長率。
在粉絲量和閱讀量都很可觀的前提下,做廣告植入,不失為一個變現的好手段。
一般來說,偏企業型的公眾號是為企業服務的,偏媒體型的公眾號是服務粉絲的,或者說是服務多個粉絲的。不同的目的,導致不同的選擇。
偏媒體型的公眾號以做大用戶量為主要訴求,所有的運營,無論是內容運營還是活動運營,都是從「做大粉絲量」為出發點的。
無論做哪種新媒體,放到三四年前,都是有前途的,放到如今來看,不能說是沒前途,但至少可以說前景黯淡,因為四五年的時間,讓有能力有資源拼殺出來的都完成了拼殺,他們已經收割了足夠的名氣、資源、流量,如今再闖入這個行業,若沒有特殊的能力,凶多吉少。
一般來說,選擇偏企業型的新媒體,會比較難,但我更看好企業型的新媒體,因為這樣的新媒體,會一直存在。而純粹的新媒體公司,如果做不起來,則離倒閉不遠了。
運營門檻低,所以起步薪資較低,剛做的時候可能會比較迷茫,但是未來運營的發展潛力一定比產品大。在超級APP霸屏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一個好的運營。所以好好加油,爭取做一個全棧運營。。。
首先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至於有沒有前途,你為什麼感覺沒前途,看看下文你就知道了。
我們發現大家普遍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1、運營的前途在哪裡?
2、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運營?
3、要不要離開現在的平台?
我想,這些問題或許也是很多初級運營正在面臨的。
運營的前途在哪裡?
運營這個行業,沒有明確的學科基礎,再加上這幾年互聯網行業風頭大盛,導致無數人一頭扎進了這個行業。
但是當你扎進這個行業後就會發現,現實遠不如旁觀來得美好。沒日沒夜的加班,整天為拉新、留存、促活、轉化抓心撓肝想破了頭,和付出的精力時間相比,工資根本不值得一提。
這樣的情況下,忍不住就問:運營的前途在哪裡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1、你為什麼選擇做運營?
我問過蠻多人為什麼要選擇做運營?
很多時候,運營不是大家的第一選擇。但因為運營門檻低,有人覺得運營工資高,有人是想做產品經理,做不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讓無數人踏進了運營這一行。
確實,運營門檻低,但要想做得好,門檻不低。所以我鄭重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入行。
運營實際上是一個很苦很累很雜的活,做內容,聊用戶,玩活動,推產品,每一項你都要精通,恨不得能長出三頭六臂,24小時不休息。
所以,入行之前,先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這麼苦的一個工作,想想自己能不能適應這個行業。你想清楚了,咱們再來談運營的前途怎麼樣。
2、運營行業的需求有多大?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依舊還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對運營人員的需求非常大。拿北京地區為例,我在某大型招聘網站搜索與「運營」相關的職位,跳出多於10W+的結果。
而搜索「記者」相關職位,則只有1624個職位。
如此看來,運營的職位空缺還是非常大。運營是互聯網公司或者是傳統公司在部門崗位的設置上,都漸漸不可少的一種職位。
其次,我們來好好定義一下運營。什麼是運營呢?
我個人覺得,運營是使用一切方法把品牌或者產品推向給用戶,讓用戶認可,產生停留和購買的職業。
那麼,只要一個公司有變現和宣傳的需求,運營這個職位就是不可缺少的。那運營行業的前途,就無需多說了。
3、運營和哪些職業有相關性?
有很多其他行業人員轉行到運營,那麼運營人員也同樣可以轉行到其他行業。
我們先來看一下運營的工作主要被分為:活動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新媒體運營,每天主要做的是選擇內容、製作內容、策劃活動、拉新用戶、促活用戶、產品分析、數據分析等等。
從以上的工作內容來看,運營和營銷、公關、銷售、廣告、策劃、宣傳、編輯、作家、記者、策劃、文案、產品經理等職業都有相關性。
假設你在運營某個領域裡掌握的技能特別好,比如說你文章寫得特別棒,那麼你是不是可以轉行做記者、文案或者作家呢?
這麼一看,運營的職位發散性還是很大的,即使你哪天不再想做運營了,只要能力足夠,也是完全可以轉行的。
4、你的運營能力如何?
在自媒體大批湧現的時候,很多人斷言傳統媒體的危機到來了,很多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即將失業。的確,經過這麼多年,傳統媒體在營收上確實有下滑,但傳統媒體領域內的大牛卻絲毫不受影響。
這說明,個人能力決定著個人職業前途。
很多人把運營行業的前途和自己運營職業的前途相混淆。從上面問題的分析,我們能看出來,運營行業的前途不必擔憂。而真正需要擔憂的是自己運營職業的前途。
拿內容運營來說,你只會四處找素材,拼拼湊湊寫出了一篇文章,然後ctrl c+ctrl v把這篇文章發布到所有平台上。你和我說,這是內容運營,你看不到運營的未來。
我想說,別讓運營背鍋了好嗎?你看不到的,明明是你自己的未來!
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運營?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引入冰山模型。冰山模型告訴我們,冰山以上的部分,是一個人呈現出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冰山以下的部分是屬於未被開發的,能釋放出無限的潛能。
冰山以下屬於天賦技巧,很難被挖掘到。所以重點是要做好冰山以上的部分。運營行業里,我覺得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便是屬於冰山以上的部分,全力挖掘這兩塊,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運營。
1、工作態度
什麼是好的工作態度呢?是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的。
說一個真實案例,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運營,我把文章的素材和寫作思路交給她,讓她編輯成一篇文章,然後再進行排版。
過了半天,她還沒有排版好。
快到下班的時候,她把預覽發給我,結果文章基本是一個個素材的堆砌,圖片也模糊不清,而排版還存在格式混亂的情況。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是典型的工作態度問題。很多運營頻繁在犯低級錯誤,實際上是對自我的要求太低。自我要求低,不但沒法讓自己快速成長為一個好運營,也會給領導和同事留下「這人能力不行」的印象。
當然,也有一些運營,並未出現低級失誤,但也不出彩。原因在於,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和做好,就是普通運營和好運營的差距。
2、工作方法
如果要從工作方法上來說,那可以這麼看,好的運營大概分三步,和政治書上寫的類似:
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②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③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具體的三個特徵,良好的執行力,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思維邏輯。
審視一下自己的身上有沒有這三個特徵,如果有的話,你離好運營不遠了。
我要不要離開現在這個平台?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分兩步來思考。
1、你是否真的想離開?
這是一個誰都會把「老子不幹了」掛在嘴邊的時代,但是有的是嘴炮,有的是言出必行。
如果腦子裡產生了離職的想法,建議你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判斷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想要離開。
①這個平台是否令你非常厭惡
②你在這個平台學到了多少東西,能否令你覺得自己已經有一技之長了
③你在這個平台真的再也學不到什麼東西了嗎
④離開了這個平台,你可以再找到一個好平台嗎
問完了上面幾個問題,如果你確定自己想離開,那就請你儘快離開。不要耽誤自己。
2、離開後如何選擇一個更好的平台
互聯網行業創業公司多,這意味著坑也多。很多人就是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為了避免再次產生要逃離平台的想法,選擇一個靠譜的平台很重要。
如何選擇一個好平台,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看:
①看公司盈利情況,或者現金流情況,意思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倒閉,要麼融資了,要麼具備造血能力,我覺得後者就不錯。
②看公司一把手,這個人一定是長線發展的,想把事情做好的。
③能不能學到東西。平台很重要。哪怕將來公司倒閉了,自己本事學到了,也不愁工作。
④選自己感興趣的業務。不感興趣做不好。
分析完上面三個問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一個對前途感到迷茫的運營人員一般都有哪些共同點——
1、不做具體分析,片面的認為自己特別適合運營這一行
2、對運營行業沒有宏觀全面的認識,總覺得運營前途迷茫,天花板抬頭就看見
3、錯誤地把個人能力的缺失歸結為運營行業沒有前途
4、對自己的要求極低,想著完成了工作即可,而不是做好工作
5、沒有好的工作方法,只知道埋頭做做做,卻不知道做計劃、找方法,讓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6、一天說三遍「老子不幹了」,總覺得現有的平台配不上自己高貴冷艷的身份
7、識公司不清,總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作者 | 姑婆善小花
原文鏈接:三個維度告訴你,如何做一個更有前途的運營! - 姑婆那些事兒官網
如果想一起做運營知識的交流,歡迎加善小花的微信,gpxms003,備註:知乎
我們將不定期的組織交流圓桌會議。
———————————————————
姑婆現在創業做互聯網市場運營知識分享網站和渠道推廣服務,公眾號gupo520,無意廣告,覺得對自己有用的人過去看看,沒用的忽略:
姑婆那些事兒官網 - 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台
如果把公司的公眾號當作一個人來看待,那麼有三個環節將決定它的生死;
公眾號命名20%;
老闆(領導)的戰略50%;
運營模式30%
企業公眾號命名保證不了一見鍾情
起碼也不能讓人一見轉身吧
當用戶要關注一個公眾號,第一眼注意到最醒目的就是「公眾號名稱」,這個「公眾號名稱」決定該用戶對關注之後的願景想像。如果看到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公司名字,比如你看到的是「廣州力圖油漆公司、巴圖魯科技公司、浩致集團公司」等等,一眼看到公司2個字,不禁產生莫名的抗拒。(ps:誰知道關注之後,你怎樣發企業新聞跟廣告來騷擾?)看到「XX公司」形式命名的,一般都讓人望而卻步。
理由:
第一,看到嚴肅的「公司」二字除了聯想到企業的廣告新聞,沒其他了;第二,用戶跟該公司沒業務來往、利益關聯,自然就不會選擇關注你啦。第三,企業公眾號可以用產品名(App名字如滴滴打車,廣告門,美柚,大姨嗎~),前提是你的產品積累一定用戶數,有一定的知名度。
比如:
花店的公眾號,不一定取名「XX花店」,可以取「朝花夕拾」、「花言花語」;書店的公眾號,可以取「書香世家」、「藏書閣」等;賣水果的公眾號可以叫「果然水貨」。「萬萬沒想到」製作公司—北京萬合天宜公司的公眾號叫「萬星人」;
總而言之,你紅了,你想取啥名字都可以;你不紅,取啥名字都感覺不對;那麼在你沒紅之前需要一個折中的決定,就是取一個既能有機會招攬粉絲,又不忘與公司產品掛鉤宣傳的名字就是啦。
除非你公司名稱是大品牌,本身就積累一大批用戶,比如萬達、萬科、恆大、騰訊、小米公司等,否則,一般中小企業的公司名稱並不為人所知,千萬不要應用於企業公眾號名稱,雖然老闆(領導)品牌曝光心切,怎麼也得打上公司的信息,說真的,一般中小企業哪有什麼品牌可言。倒不如取一個跟自己公司產品性能相近的一個名字,等到公眾號運營起來一批粉絲,再慢慢軟性植入公司的信息,這樣效果鐵定比自嗨的公司名稱好。
老闆(領導)的戰略彎路不怕多走,方向若錯了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老闆的戰略對企業微信公眾號,有生死決定之意義,一旦戰略錯了,就很大可能無力回天,嗚呼哀哉;
主要表現在崗位設置、內容干涉、預算投放問題。
來看看以下三大餘罪:崗位設置:一個新媒體小編崗位,只需要負責好內容的生產編輯推送跟粉絲維護,不應該同時兼顧什麼微博網站推廣seo之類的,人的精力或者工作時間有限,當其他雜七雜八的工作多了,自然,運營官微的精力,內容推送質量大打折扣,到時候什麼方面都兼顧不好。
內容干涉,只允許發跟公司,跟產品有關的內容。自嗨等死節奏。
預算投放,老闆認為別人不花錢就能增加粉絲,打造10w+,如果做不到那是個人能力問題。
企業公眾號離不開的4種運營模式選什麼模式正如嫁什麼人
幸福只在一念之間
模式一:連鎖管理微商城模式
基本構架就是,會員積分系統,積分兌換商城,線上抽獎活動,線下掃碼優惠、支付折扣等。實體卡+線下異業聯盟+加盟招商
連鎖管理公眾號:在本地,有一定數量線下連鎖門店賣場結合,形成本地局部O2O,比如大到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小到本地連鎖超市、本地連鎖美容院,本地知名飯館茶樓;該類公眾號運營基於線下門店,一切運營場景都應該來源於線下,形成積分會員制的線上連鎖管理。
微商城公眾號:說白了就是把PC電商平台的產品,在微信上搭建平台來售賣,美其名曰微商城。其類目分別琳琅滿目,金康葯業微商城、蒙牛微商城、黃金微商城、內衣微商城、包括跨境電商的、海外代購的等等
PS:如果不建立起這麼一套系統,線上吸粉難,線下資源沒充分利用不說,後期想用戶轉化,引流到店鋪,都是不盡如意的。
那麼有人問了,溝油哥,我家麵包店咖啡廳,只是經營本地情懷,小本經營,開發這麼一套系統太貴了,且不一定用的好?我該做么做公眾號?
額,對於小老闆,這的確是個問題,做開發,大家估計嫌棄複雜,花了錢短期沒看見大回報。那就回歸到自媒的口號「內容為王」,口口聲聲說內容為王,像這種跟公司跟店鋪掛鉤的公眾號,其實真正做好內容為王的,真不多。比如,你是一家咖啡書店,一個極具情懷文藝的地方。那麼你的優勢來了,你可以建立一個公眾號,以人格化口吻講述本地一些文藝生活,情懷節操,咖啡文化,甚至是本地吃喝玩樂都可以。關鍵詞:(本地、吃喝、情侶、咖啡、文藝),總能找到共鳴的本地人。然後跟電影院、花店合作,包裝一個與情侶有關的線上獎品。在本地引爆,肯定是沒問題的。所以呢,老闆得請一個有資歷的新媒體小編,全身心做好資訊采編、內容創作就可以啦。
模式二:把公眾號打造成輕量App模式
(比如滴滴打車、墨跡天氣、美柚/大姨嗎、千聊直播、中國移動地市官微~~~)
這種運營模式一般是選擇「服務號」,支持深度開發;用戶體驗一般很好,打造一個輕量App,有效地讓用戶省去了更新App佔用手機內存的繁瑣步驟。一步到位關注就能體驗產品核心功能。當然如果想體驗更多App的功能,也可以用到粉絲下載App;當用戶認可了你公眾號上面的服務功能,後期自然而然會被你引流到app裡面去。
有些公司為了滿足資訊推送,品牌宣傳功能,同名開通了公司的訂閱號,用於優惠信息,深度內容製作來滿足品牌需要。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運營問題,就是用戶流入問題,誰先有用戶?引流用戶到哪裡?App先有用戶群體,可以再App內做優惠抽獎活動,先將部分粉絲引流到微信公眾號,作為第一批種子用戶。有了種子用戶,公眾號更容易發展拉新,公眾號到了一定體量,開始在公眾號引流App,最終實現了App的推廣轉化問題。
那麼問題又來了,溝油哥,我家App沒啥用戶,現在老闆要我開公眾號來推廣App,咋辦?
這的確是個比較難的問題哦,App能否被推出去,決定性問題有哪些?第一,App的產品質量怎麼樣,有市場場景?第二,公司對App運營力度的重視程度;第三,公司對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的許可權以及預算怎麼樣?如果硬要推,那隻好砸錢,首先呢,後微信時代,公眾號運營難度本身已經增大不少,如果老闆只是把公眾號當做一個發廣告的渠道,那麼肯定是找死的節奏。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老闆願意在內容創作上面「養人」,請2個資深新媒體小編,先把公眾號做起來(至少1萬粉絲,平均3000-5000閱讀量),然後才老老實實地推App產品(舉例子,我要推在前期沒用戶時的美柚的app,我會先建立一個跟女性話題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做起來,再推);
模式三:原創優質內容聚攏粉絲模式
前期蓄水養魚,韜光養晦,後期再進行商業化。這裡,我們必須區別於自媒體大咖咪蒙、深夜發媸、顧爺、王左中右、六神磊磊(前期以個人自媒體發展,後期團隊化商業化操作)
企業營利型內容公眾號有3類:
媒體類
時效性獨家性的新聞報道;如:人民日報、廣州日報、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的典型代表,由於獨家新聞資源,線上很快就能做出一定聲量)
本地自媒體類
吃喝玩樂in廣州、深圳潮生活、上海百事通(賺本地商家的錢)
垂直內容創作類
同道大叔,戀愛補習社、插坐學院、券媽媽
這類公眾號是典型前期做內容,後期商業化的;戀愛補習社跟插坐學院都是網路+線下課程講座公司。而同道大叔已然是全國性IP了,期同道大叔系列動漫形象深入人心,IP延伸的商業鏈,包括動漫周邊、商業廣告植入、動漫劇產品、線下活動~~
舉個例子,喵小萌公眾號,以漫畫情感形式前期進行內容蓄水,打造ip,後期會像同道大叔一樣商業化,發展動漫周邊,廣告植入,紀念品、壁紙~
模式四:企業自嗨模式
把微信公眾號當做營銷推廣平台來做,文章處處不離產品,句句不離公司新聞;多見於中小傳統企業。虐死眾多新媒體小編,被喻為「傻逼型運營方式」,心塞,真不想說了~
大多數企業微信還停留在內刊水平
表現:經常要求員工發非常硬性的公司新聞、老闆講話或者產品廣告。比如誰來了我們公司視察,誰來我們公司指導;比如老闆獲得XX市XX企業家獎項;比如團隊郊遊拓展了,年底進行聯歡了等等。
值得思考:運營官微目的是自嗨,還是希望贏得用戶?
1.公司有其值得傳播的成績是值得認可的,可這與粉絲用戶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發這些東西,憑什麼會關注你?
2.誰會無緣無故去傳播一個和自己不相關的事?
親愛的新媒體同行們,如果你們是處於前三種運營模式呢,那麼,恭喜你們,因為你們很快就會守得雲開見月明了,如果你是屬於最後一種呢?額,那你肯定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屬於inboundmarketing 做好了 nb的
斜腰。
1
首先分清楚概念新媒體的本質還是媒體媒體的本質是傳達傳達的本質是從內容端到受眾2
運營的概念比較寬泛運營一方面是一個附加概念社群有運營內容有運營產品有運營運營同時也是一個統籌概念,包括策劃、設計、推廣、執行等等方方面面凡事皆可運營,凡事皆屬運營3
個人認為運營是最不挑行業的好的運營者一定是融會貫通餐飲、地產、金融、IT、快消行業天差地別但運營大同小異跨界反而有時能擦出火花甚至可以說,如果你只了解地產,你也做不好地產其他行業同理4
你覺得過往經驗不適用是因為你對過往經驗沒有掌握技能水平僅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你不理解為什麼標題要用感嘆號而不是句號不知道什麼樣的內容應該在下午四點推送而不是上午九點不知道什麼樣的活動獎品應該是獎金而不是iphone6s不明白banner主色調為什麼要用紅色而不是橙色有些東西只是經歷,不是經驗經驗一定是能運用到新境況中的5
媒體永遠有前途運營也一樣行業會倒掉,但是市場永遠都在內容會過時,但受眾永遠都在所以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嗎?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重要
證明完畢
要乾貨?自己來挖
----------------------------------------------腦洞吐槽乾貨要靠挖掘的專欄--------------------------------故事裡的事 - 知乎專欄行業發展前景好不好和個人發展好壞與否,沒有直接關係。一個人的前景問題,決定因素由兩個部分組成:
1.核心因素:是個人學習能力的問題,一個牛叉的人,在哪裡都不會混的太差。個人學習能力意味著
- 目標:沒有目標,就沒辦法分解目標,不能分解目標,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 執行: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命運,沒有執行就沒有反饋,沒有反饋就沒有調整和進步
- 反饋:做有結果的事情,做能驗證工作效果的事情
- 優化:得到好的反饋,讓工作變的更好;得到不好的反饋,找到問題調整
2.助力因素:許可權、領導
- 許可權:許可權指的是公司給你嘗試的機會,被人把著手做事情,和自己決定怎麼做完全不一樣
- 領導:帶你的是一個專註辦公室政治的領導,還是一個能教你進步的領導,差別很大你懂的
-----我是分割線-----
上面說清楚了工作前景的核心因素和助力因素,結合這些因素,我把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分成了5類。
① 最沒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3-5k之間
- 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只為工作數量負責,不為工作效果負責
每天寫一篇原創微信文章,就是為數量負責/每天幫產品帶來500個有效流量,就是為效果負責
- 執行:沒有目標就沒有執行,只能機械的完成交付的工作
機械執行的結果是:執行別人的想法,你做的永遠都不能讓對方滿意,因為你們腦袋不一樣
- 反饋: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給企業帶來了什麼實際效果
什麼樣的內容引流效果好?哪個渠道帶來的轉化多?什麼類型的活動用戶參與踴躍?
- 優化:沒有反饋就沒有優化,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把工作做好,讓自己進步
寫一篇文章內容的角度,從來都是「腦補」,而不是以數據反饋為依據
- 許可權:非常螺絲釘的職位,你只負責寫文章,而且文章需要由上級來審核
因為你從來都沒辦法證明,你個人的工作能給公司帶來什麼實際利益,你只是一個執行的苦力
- 領導:最慘的是你趕上一個不懂怎麼做事情的老闆
領導什麼都不教你,只告訴你做的都不對,同時不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更別說教你辦公室政治
② 不是最慘,但是也沒有明確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5k-6k左右
- 目標:把微信閱讀數、評論數、微博轉發數作為KPI的新媒體運營
轉發、評論數字多什麼都不意味著,這些數字和給企業帶來的轉化效果沒有直接關係
- 執行:沒有明確KPI目標,執行工作就沒有落到「效果上」
不能證明效果的目標會導致執行工作的偏離,金融產品去做星座內容追求轉發就是錯誤的執行
- 反饋:沒有跟實際效果相關的反饋可以支持你調整工作
500次轉發可能只帶來1次付費轉化;5次轉發可能帶來了20次付費轉化
- 優化:閱讀、轉發表層的數字不能為轉化漏斗的挑戰提供數據依據
通過宣傳帶來多少流量?流量有多少註冊?註冊後有多少資訊?諮詢後有幾個購買?怎麼調整?
- 許可權:管理一個微信號,管理一個微博號
有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的領導會經常「指導」你,會出現許可權不明晰的困惑
- 領導:如果你的領導也把微信閱讀和轉發當作KPI,那你就只能接觸到最表面的數據
在工作中,和你接觸最多,給你影響最大的就是你的領導
③ 有點前景和奔頭的新媒體運營,月薪1w+
- 目標:把獲取流量的數量+質量作為工作目標
已經需要為流量數字負責,需要知道花了多少成本,帶來了多少流量,單個流量獲取費用是多少
- 執行:在這個層級,你在為KPI而執行、而行動
雖然已經在為獲取流量的數字負責,但是流量數字這個層面,沒法看後續轉化
- 反饋:開始有數據反饋回來,可以指導獲取流量工作的優化
投放A廣告和B廣告,價格都是1000塊錢,A帶回來1000個流量,B帶回500流量,A效果大於B
- 優化:開始有優化工作可以做,因為有數據的指導
在反覆的內容頭髮、廣告投放過程中,內容的選擇會根據數據來優勝劣汰
- 許可權:管理1個或幾個宣傳渠道
口碑?硬廣告?網盟?你為帶來流量負責,許可權更大了一些
- 領導:你的領導在用數據要求你
在這個層級里,目標、執行、反饋、優化都相對清晰了一些,領導的要求也相應清晰。
④ 非常有前景的新媒體運營,月薪2w+上無封頂
- 目標:目標超級明確,為公司最終轉化效果負責,目標是幫助企業帶來可以轉化的有效流量
你很清楚,什麼內容+渠道的組合,可以給企業帶來能轉化的流量,並且對流量的質量有定義
- 執行:目標被分解成無數個小目標,每天都有的可做,每一個動作都為了目標而行動
有目標的執行,不會被外界的言論、誘惑、恐懼束縛住手腳,你每天都在為目標而努力
- 反饋:你知道在什麼時間、需要得到什麼反饋,能驗證什麼結果
收益大於成本,盈利;50%的用戶點擊了郵件中插入的按鈕,說明轉化路徑是好用的
- 優化:你非常清楚用什麼反饋來調整你的工作
ABC,3個內容,通過數據測試得知哪個內容目標用戶喜歡;A內容的3個表現形式,通過測試知道 哪個內容引流能力強
- 許可權:只要能為公司帶來價值,什麼資源都可以利用,任何嘗試都由自己做主
前提是你能給公司帶來績效,所以你的許可權越來越大,你的知識增長的越來越快,你會瘋狂進步
- 領導:你還趕上了一個工作技能+管理能力+為人能力都很強的領導
這個領導能教你把工作做好,給你足夠的學習空間,告訴你怎麼做人做事而不是投機取巧
說了這麼許多,你現在知道「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前景」問題,不能單純的說好或者不好,而要看以上提到的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決定了你個人的發展。
還是那句話,核心永遠是你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是所有進步的驅動力。
最後,關於如何思考,如何個人進步,關於新媒體運營工作,張君老師曾經寫過的一些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個人職業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61095/answer/10337939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13984/answer/6832200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264431/answer/13691958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58499/answer/13414055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03837/answer/13384184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58865/answer/13261098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96299/answer/13248989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38261/answer/52400053
關於新媒體運營工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47841/answer/13168394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49029/answer/13531550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79451/answer/13422954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03341/answer/13278688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91117/answer/13232163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24296/answer/13231049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99402/answer/6679020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29290/answer/52199220
————————————
關於筆者張君老師(暖石網ceo),現在創業做互聯網市場、運營教學,無意廣告,對自己有用的人點過去看,沒用的忽略:暖石--系統學習互聯網市場、運營
匆匆扒中午飯的時候,習慣性的刷了刷知乎,看到了這個問題。很少答題的,今天有點看不下去。怒答一波。樓上一大堆所謂的答案要麼就是吐槽數落你,要麼就是不要臉皮以回答問題的名義營銷自己給自己打廉價廣告的,並沒有什麼雞毛用。你看多了應該不再會問新媒體運營是運營嗎?運營有前途嗎?這樣乾巴巴的問題了,很可能會開始懷疑知乎和人生。
新媒體運營是運營。有前途!!!(有的答案說沒前途的你們就是個loser,別不承認)
我剛入行的時候新媒體這一行貌似剛興起?跟你一樣,也是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微信編輯。工作說白了就是重複Ctrl C+Ctrl V,頂多自己自嗨一下原創個百分之七八十的文章發出去;再進一步文章排版漂亮好看點規範化,偶爾利用自身設計功底做點美觀圖片貼上去;再爽一點就是數據讓自己有小小的成就感;最終成就感無非是boss說你寫的真不錯呀有前途好好乾之類畫個餅給你啃啃云云雲。患得患失一邊迷茫一邊掙扎。我覺得你目前就處於這種狀態。再干幾年,只要做運營,無論換什麼行業,你始終都逃不離這個魔障。(我發現我有點忍不住想吐槽你了,憋一口氣忍下去。呼TM哈~)
渾渾噩噩混了大半年之後,發現自己一直都在自娛自樂,說難聽點是自毀前程。一輩子文字搬運工?然後我就默默思考了一下我為什麼做這個?公司為什麼有這這樣的一個職位?
我選擇這行的原因是我的專業不太好找工作,而自己恰好會賣弄點文字。公司為什麼設置這個職位?這個問題一探究起來就把我嗨大了,並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探索之路漫長曲折,一年前回答這個問題我也許會吐槽一筐接一筐,現在寫出來的話自我感覺成就感滿滿(也許仍是自嗨)。
假如現在讓我去面試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我會首先搞清楚他們招聘這個職位是要幹什麼?公司不會因為你是誰而招你,不管你有多牛逼,而是他們缺什麼而你恰好有點合適,僅此而已。根據我個人三年從業經驗(呵呵呵,你小子才工作三年有啥資格來擺騷?對此我並不想和你說話並向您扔一坨SHI。還是回一句吧: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師),目前摸索出一般公司招聘新媒體運營目的有三:
第一,跟風。新媒體這麼火,我這麼牛逼的公司不能缺啊,你看對手公司的那個傻缺月半老闆轉發的他公司介紹的文章好屌啊,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互聯網思維嗎!我能輸給他嗎?不行,大家搞我也得搞,於是人傻錢多的智障boss一拍大腿,說趕緊招招招。(這樣的公司屬於作死型,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要幹嘛的,你去了也只能是跟著作死。14年公眾號還是紅利期的時候,同事告訴我他有個朋友在一家立志做「互聯網+醫藥」行業No.1的傳統醫藥公司做微信編輯,部門七個人運營一個公眾號,每人工資8K+。我當時日狗心情可想而知。當然現在那家想轉型的巨頭醫藥公司依然活著,但是那個互聯網+的項目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
第二,維護品牌。一般不太需要流量的大公司會把新媒體運營的各個渠道作為企業宣傳窗口。類似黨政務網站。稍微有點編輯能力的話,做這個妥妥的,再有點審美設計能力更是綽綽有餘。也不用擔心會死太快。假如三五年之後依然自嗨於此毫無寸進,那麼很快就會發現逐漸跟不上時代了,會被比你思想更潮流工資更低的實習生代替下去,就算公司不攆你,你自己好意思厚著臉皮不捲鋪蓋滾粗?背著裝滿簡歷的背包走在川流不息的大馬路牙子邊上,啃著6塊錢的雜糧大煎餅,刷著各大招聘巨頭的APP篩選合適的匹配職位。一會覺得自己可是干過啥都能往裡面裝的運營工作哇,啥都能幹,一會又覺得自己貌似一無所長,工作經歷黯淡無光。最後將啃完的煎餅包裝袋扔進垃圾桶舔了舔手指頭上的醬,看了眼高樓林立之間的天空一角,嘆息一聲,我當初是瞎了眼嗎?選了個這樣自毀前途的行業,好特么沒前途,我還要繼續選擇新媒體運營這個不知道是不是運營的沒前途行業嗎?我還能去哪個行業混?
第三,流量入口。這個才是所有企業正常運轉的運營崗位存在的終極奧義!無論你是微信編輯也好、新媒體運營也好、內容運營也好、活動運營也好、用戶運營也好、社群運營也好、全棧運營也罷、怎麼叫怎麼搞都無所謂。企業設置這個崗位,不僅是要你給他撐起品牌推廣的一片天,更需要的是通過你的運營工作能夠給他銷售的產品帶來有效流量直接產生利潤的,這樣的企業要的是最終的產品轉化。明白這一點,你會發現,你所謂的文字功底深厚、編輯排版設計能力尚可的小優越感在巨大的任務工作量面前,統統脆弱的如渣渣般不堪一擊!你虛假的自我包裝一瞬間被盤剝的赤身裸體!要麼醍醐灌頂般幡然醒悟一步一個腳印從頭學起自此真正入行,要麼繼續當個懦夫選擇性逃避閃人接著去忽悠下一家。不畏艱難選擇挑戰的同學,恭喜你人生又上了一個台階。你離意淫中的工作狀態和生活不遠了。
做好流量入口工作,你除了需要維護好公司品牌各個新媒體渠道之外,你需要做真實的數據轉化(切忌是真實的!不可自欺欺人、欺boss、欺投資人),你需要進一步拓寬與維護合作渠道、你需要不斷優化你的運營策略、你需要跟技術跟銷售部門唇槍舌劍了,你需要跟領導跟boss跟投資人聲情並茂的講故事了,你需要……你發現自己的Ctrl C+Ctrl V能力跟不上工作需求了,你發現自己連個表格都玩不轉了,你發現自己連個完整的話都憋得費老鼻子勁了,你發現自己都感動不了自己了,你發現自己閱歷太過淺薄了,你發現自己需要學習了,你發現自己時間不夠用了,你發現……
請問:你還有時間來問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嗎?有前途嗎?
最後補充一句:在哪個行業做運營這很重要嗎?重要嗎?不重要嗎?
運營根本不用擔心去哪個行業,它本身就是個行業!
———————————————————————————————————————
我是華麗麗的分割線
憋尿回答完這個問題的。自己爽了也不知道別人看的爽不爽。
佔用了一個多小時的上班時間。今晚下班時候絕不僅僅是華燈初上。
面試過一些新媒體運營人員,有的人的確會有這個疑問。
這還算本人略懂的話題,先答一個吧。1.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嗎?
當然屬於運營,屬於運營中的細分領域。
好比你問跑車屬於汽車么?當然屬於汽車。2.個人感覺新媒體運營沒前途,想轉行,求知乎大神解惑!
我不是知乎大神,但我知道,這行業有前途。
新媒體運營妥妥的朝陽行業,雖然亂象叢生,但是上至行業大佬,下至公司老闆總監都認為這個非常有前途,怎麼就沒前途了? 亂中自然有亂的機會,亂中自然可以讓有能力的新媒體運營脫穎而出。你不知道微信自媒體和微信大號的粉絲量,影響力,甚至估值有多高么?簡直是非常有前途好不好!3.雖然做得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但是換了一個行業感覺像完全重新開始一樣。
新媒體運營屬於運營的細分,那麼就和運營工作一樣,運營工作很雜,
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工作邏輯和工作辦法是相同的。當然賣樓和賣礦泉水差別巨大,但是好的運營通過工作積累會總結出來一套工作方式和運營套路,這些都是可以積累的,不至於你下一份感覺像從新開始一樣。所以關鍵在於你是否積累了規律性的知識,人性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運營也是。4.現在準備去一家做新材料交易的網站做新媒體運營,已經面試成功了,但是我在猶豫去不去。
去不去還要你從各方面綜合考慮,誰給的都是個意見,拿主意的只有你自己。
個人的經驗看,重決策產品和輕決策產品鴻溝巨大,涉及這倆方面的轉行要慎重。如果能做好重決策商品,可以考慮轉型輕決策商品的新媒體運營,反之不推薦。我做過廣告,也賣過樓房,然後幫助生活服務和快消品做營銷的時候就很輕鬆,反之就不一定了。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領導和導師。領導是否信任你,是否有上司能指點你,這兩條具備那就是人和,幾乎勝過天時地利。何況新媒體本身就占天時。本人不幸沒有見以為新媒體導師,純屬野路子自學,幸好搭檔的營銷總監思路廣闊,社會經驗超級豐富,屬於談笑風生中拿下百萬單子的高手,給我不少支持和幫助,以及寶貴的意見。所以我們一直關係很好。感謝職場成長中你遇到的每一位導師,哪怕一句話,可能他就點醒了你。以上四條是個人的一點經驗之談,請樓主和各位新人參考。
有不足之處,新媒體運營大神路過也請指點一二。--------分享一個我見過的 大神級別營銷!具體點說是大神級別傳單文案。營銷,傳播,痛點,目標,影響力,穿透力……一圖搞定,無法用語言形容!你說你的營銷不給力,產品賣不出去?這營銷能讓人連命都豁出去!一圖流,細心看圖,細細品味,如果你沒有被震撼,那麼你不適合做運營人。謝邀,給你看一下我前幾天發布的行業生態報告,你可能就了解了。
在閱讀這份報告之前,首先得了解下這份數據的背景。
這份《新媒體運營從業人員問卷調查》數據是5月14號晚上創建面向7000位新媒運營粉絲推送,小公舉將近300位公眾號粉絲參與投票。
投票人數雖然不多,但是精確度很高。因為小公舉這個號,到目前只寫新媒體運營相關的文章,也從未採取H5等方式推廣,完全通過原創文章漲粉。
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做新媒體運營的,所以才關注我的號。
另外小公舉寫的原創文章,上講商業變現,下講編輯內容取標題,輻射所有階層的新媒體人。
所以這份報告——幾乎可以代表目前中國新媒體(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的發展狀況,間接看出新媒體行業情況。
涉及到:
工作年限、年齡、地域、性別、職位、行業、收入、學歷、職場問題和公眾號粉絲數量等17個份數據報告。
閱讀需知:
左側餅狀圖,佔比高低,是順時針旋轉。
右邊文字列表,佔比高低,是從上到下。
小公舉解讀:
64%的新媒體運營,工作經驗低於一年,小公舉也是大吃一驚。。。
還有10%的投票者在上大學,卻已經在籌備進入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
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還是少數。
小公舉解讀:
高達63%的新媒體運營剛開始是傳統行業的,像小公舉一樣一直是互聯網原著居民的還是佔少數啊。。。
通過這個圖表,完全可以判斷,傳統行業正在擁抱互聯網,88%的企業/團隊都離不開互聯網。
另外那12%投票者,應該是目前在傳統行業,但同時在觀望新媒體。
小公舉解讀:
這個圖表又讓小公舉大吃一驚,86%的新媒體運營不滿足於閱讀行業報道、行業資訊。
所以那些天天發行業報道的同行,好好考慮要不要整改內容吧。
實戰乾貨和運營思維的需求量相差不大。不過更多的新媒體運營還是希望看實操性的乾貨。
小公舉解讀:
基層小編數量高達44%,只能說最苦逼的還是小編啊。。。
總監級只佔2%,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絕大多數新媒體團隊還是小規模形態的。
僅有8%的新媒體運營是自媒體身份。
14%的投票者(小公舉的粉絲)竟然是——創始人級別,小公舉也是驚呆了。。。
小公舉解讀:
50%的新媒體運營竟然是90後。。。90後。。。已經步入晚婚年齡的90後。
16%的新媒體運營竟然是94年。。。94後。。。我了個去。。。
瞬間感覺自己老了。。。
70後+80後和90後的佔比是——34%:66%
PS:將第四條和第五條結合起來分析,至少半數90後職位還是基層小編,主管以上級別的還是70後和80後。
所以,和小公舉一樣同為90後的少男少女,好好加油,爭取贏取白富美嫁給髙富帥!
6你的性別是?小公舉解讀:
嗯。。。新媒體部門的男女比例還是挺協調的。。。
小公舉解讀:
33%的新媒體運營,月薪是2000-4000之間,我只想知道什麼老闆那麼摳門。。。
67%的新媒體運營,月薪是4001元以上,2015年中國人均GDP為5.2萬元,大多數新媒體運營沒有拉國家後腿。。。
27%的新媒體運營,年薪超過10萬元。。。從這個方面可以體現出,新媒體行業發展的還是挺不錯的。而這個這個佔比肯定是越來越高的。
12%的新媒體運營,年薪超過15萬元,已經處於中產階級了。
小公舉解讀:
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工作的數量,竟然相差不大。。。
58%的新媒體運營在二線及二線以下城市工作。
可以分析出,新媒體運營的崗位,地域限制不是很嚴重。不像傳統的互聯網崗位,機會被北上廣深杭瓜分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在一線城市工作,想回家做新媒體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小公舉解讀:
33%的新媒體運營在家鄉工作,挺出乎我意料的。。。
PS:將第八條和第九條結合起來分析,再加上下面這張小公舉後台的「用戶地域分布圖」。
似乎有很多新媒體運營在二線城市定居了,例如:杭州、重慶、南京......
10你的學歷是?小公舉解讀:
看樣子新媒體運營的起點並不是特別高,中專+大專加起來也有38%呢。
而碩士+博士僅為6%,看樣子高學歷的人都去其他行業鍍金了。。。
小公舉解讀:
如果4%的留學生都是出國去讀研,通過這個再結合第十條。
高學歷的人似乎並不熱衷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啊。。。
12你的國籍是?額,這個。。。
小公舉只想知道上面那3%年收入超過百萬的人,有沒有入外國國籍。。。
貌似是我想太多了。。
13你會考慮換一個行業嗎?小公舉解讀:
哇擦,竟然有50%的人考慮不幹新媒體。。。
這是搞麻子啊。。。
這也進一步說明,新媒體行業及運營崗位不太穩定,存在一定泡沫現象。
因為67%的新媒體運營月收入超過4000,並不低於其他大部分行業。
一半人一邊幹活,一邊有危機感。。。
14你最常用的學習新媒體運營知識的方式是?(多選)小公舉解讀:
高達61%的新媒體運營,喜歡免費學知識和同行交流。
買書閱讀和付費進群的人數,基本差不多。
僅有6%的新媒體運營,經常付費上新媒體培訓課程。
PS:
再一次說明二八定律是存在的,試問將近70%的人免費學知識,26%的人付費學知識。
前者想要超越後者,可能性真的很小。何況願意付費學知識的人,我覺得比免費學知識的人更有求知慾,更努力。
那些開新媒體運營課程的企業、團隊和學院,睜大眼睛看清楚。只有6%的新媒體運營願意上收費的新媒體培訓課程!
只能說明——投資人,人傻錢多(/ □ )
SO,快快點擊小公舉菜單欄的「進粉絲群」,加入小公舉的社群和400個同行,學知識吧!
15從業過程中你碰到最大的問題是?(多選)小公舉解讀:
新媒體人從業過程中,碰到最大的問題竟然是——
公司資金不夠、渠道不夠、人員不夠。。。
19%的企業商業模式不清晰,可能經常更改策略,業務狀況不好,發展前景模糊。。。
35%的新媒體運營,自身能力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文章素材不夠,其實還是說明你自己搜尋內容/生產內容,束手無策。
有一個現象很好——僅有9%的領導不重視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
小公舉解讀:
67%的新媒體運營,願意花0元-200元學習新媒體課程。
33%的新媒體運營,願意花200元以上學習新媒體課程。(小公舉後面開課心裡有數了。。。)
沒有解讀了。。。
看完這個比例,只一個慘字。。。。
小公舉說:
看完這份大數據
你應該對自己的崗位,對同行,對新媒體行業有了更充分的認知了吧。
作者:運營公舉小磊磊鏈接:有沒有實際一點的公眾號增粉活動方案? - 運營公舉小磊磊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為自己打個廣告:(運營公舉小磊磊 ID:gongjulei)目前有8000位新媒體運營關注。一個教新媒體運營的,揭秘互聯網本質的,每月生產10萬字原創運營幹貨的,93後獨立作者。最大的能耐不是運營而是變現。http://weixin.qq.com/r/UT_wqLLE1__orfbL92pD (二維碼自動識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任何領域做到高段位都不存在沒有前途的問題,何況新媒體這種新興行業。
如果答主僅僅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四處轉載的編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工作沒有成就感,也不會有提升自己的慾望,久而久之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如果用心去做,掌握其中的規律,摸清各種推廣渠道,用戶心理,活動策劃甚至高級文案,用戶運營,那麼很容易轉到互聯網的其他行業,比如APP運營、產品等。
但在轉行之前,答主可以問問自己:真的用心做了嗎?推薦閱讀:
※互聯網運營,B端的運營怎麼做?大神來解救
※完美世界遊戲業務為什麼在總體網遊市場平平的情況下能保持不錯的業績?其遊戲開發和運營有什麼獨到之處?
※2013草莓音樂節上,互聯網公司做運營推廣都有哪些手段?效果如何?
※數據運營的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麼?
※讓運營網站的人去運營購物中心,會產生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