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勸說孩子在公共場合看見玩具能不買 也不會撒潑?

教育 幼兒


謝邀。

首先,如果一個孩子有過看到玩具要買,不買就撒潑的前科,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是正確的,那麼這個行為就會一直存在,並不是靠你勸說他別再這麼做就能解決的。但是,只要家長懂得如何處理一個看到玩具要買,不買就撒潑的孩子,他的行為很快會被糾正,以後你就不用再煩惱這種事情了。

那麼,當孩子看到東西要,不給買就撒潑,這種情況怎麼處理?

1 共情: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玩具,就跟我上次看到的一條裙子,我也特別喜歡。雖然我沒有像你一樣在地上打滾說一定要買,但是,其實我心裡也打滾一百次了,就是很想要

2 接納你想要的渴望:看到漂亮的東西想要是很正常的啦,媽媽很理解你的感受。

3 不滿足你的需求:但是,我們確實這個月已經買過玩具了,不能再買新的了。而且你這樣在地上打滾的行為我真的接受不了。現在起來吧。你就是把地板滾裂了,我也不會給你買的。來吧,媽媽抱抱,媽媽知道你很想要,但是媽媽真的不能給你買。說好的一個月一個玩具,就必須遵守。媽媽很愛你,但是不喜歡你打滾的樣子。

4 再次強化規則:好了,寶貝。我們回家吧。玩具一個月只能買幾個?下次還打滾嗎?

原則:溫和的接納孩子的一切,但是堅定的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果你生氣了,你就輸了。

如果家長夠聰明就知道我的方法不僅僅針對這一個行為,而是可以用於任何孩子行為偏差的時候的處理,那麼,孩子的情商就會比較高。爪機碼字,不想寫太多。自己悟。

另,能把孩子養到出門看見玩具想要,不給買就撒潑的家長,你們以為看我寫的方法就能看立竿見影?呵呵,我的方法,針對孩子的行為是絕對立竿見影的,但是,你操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就操作不起來,因為你分分鐘就已經被孩子激怒,所以前面我才說,你生氣了你就輸了。其實,說這個的意思就是,孩子的行為要改變超容易,關鍵是家長自己根本無能為力。因為家長自己的積習太深。

最後,簡單掃一眼其他回答,我只想說,教育孩子不是旅遊,不是吃飯,大家隨意發表自己的世界觀,教育孩子是一件科學嚴謹的事情,不懂可以不說。

就醬。我是不友善但專業的Shirley,喜歡我,加我。


可以給孩子列一個願望清單,每次去商店,其它小盆友家裡看到有Ta喜歡,想要買的東西,都認真記下來,東西的名稱,價錢,地點,以及當天日期,如果是大盆友可以讓她自己寫下來。

然後,逢年過節、生日什麼的,或者有時候,你想給她個驚喜,Ta可以從中挑選一件想要的。

可能真到了選的時候,Ta會發現,很多東西,當時非常想要,過後也就無所謂了,那些不再感興趣的東西從願望清單上劃掉。

一個朋友家採用的這種辦法,小傢伙樂此不疲,走哪都不忘帶她的願望清單,給題主參考。


謝邀。

峻熙哥和我經過玩具店,選了半天:「老闆這個多少錢?」老闆說了一個價錢,他直接砍價到三折,老闆快哭了,用無助的眼神看著我,我瞟了一眼低頭繼續玩手機。

峻熙哥講定價格,忽然想起了啥:「爸爸,我們買這個回去,會不會挨媽咪罵?」

我說:「有可能,還會挨揍。」

峻熙哥對老闆說:「算了算了,不要了!」轉身就走。

老闆欲哭無淚。


謝邀!

和孩子打交道,對於自己的言行要有原則限制!言出必行!

讓他對你有不容置疑的信任!

玩具,能滿足還是滿足吧!

誰也回不到過去!

錯過再無感覺!

多一份你和孩子的回憶留在幼小的心中,很值得!


第一次你就沒有立好規矩和界限,這不怨孩子怨大人

我女兒小時候,樓上的大媽就說別老抱她去超市,養成壞習慣不好改,我微微一笑,每次去買菜購物還是帶著孩子,因為只有我自己帶孩子,小的時候她不知道要,大了知道要東西了,我都是提前和她講好,一個星期只能買一個東西,不能超過十塊錢,給她看看錢的樣子,小孩子很懂規矩也很知道維護規則的,但是如果有人破壞了這個規則,她們也很聰明,會死纏爛打達到目的,這一天終於來了,有次婆婆來了帶她去超市買了好多零食和玩具,從哪天起,她眼界打開,原來我還可以要這麼多呀,然後在某天在一個超市非要買一個玩具,這時候她三歲了,不給買就無師自通的滿地打滾的哭,我老公數次挺不住了想去拉她起來,買了那個玩具,我都暗暗的掐住了他蠢蠢欲動的手,這時候大人一定要神情輕鬆淡定,目光不要盯著孩子,而是用餘光觀察她的情緒起伏,並且臉皮得厚,因為你得忍受過往顧客的各種眼神和言語,有說哎呀,這麼小就買給她吧,(媽媽微笑不語)有的很生氣,怎麼讓孩子在地上哭,看病了咋辦(媽媽裝不是孩子媽媽狀)等等,等娃娃哭的差不多了(火候大人要掌握好),過去抱起來講講道理,然後再施展一下世上只有媽媽好大法,溫柔的愛撫寶寶,說說理解她想要一個玩具的心理,但是為什麼現在不買,一般的寶寶都會明白道理的,除非她看出了你的不忍心和不堅定

另外我不贊成隨時滿足寶寶的需求,有時候延遲滿足她們的需求,反而會更令她們覺得有幸福感和珍惜感,,還有說你聽話我就給你買啥玩具我也不喜歡,獎勵歸獎勵,但有時候我給我寶寶買東西我就說媽媽好喜歡你,好想給你買個什麼什麼,我寶寶都會面露羞澀的上來抱著我說我也好愛你,教育孩子是需要極大的耐心,愛與原則並存,堅持與靈活需要極高的判斷力


父母教育孩子,很多時候都會問,怎麼可以讓孩子不這樣,不那樣。其實這是因果倒置的思維。題主所說的,孩子在公共場合看見玩具要買,不買撒潑。這是個「果」,「果」是不能夠改變的,能夠變得只是「因」。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夠要求孩子馬上把行為改正過來,而是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行為的「因」,並期待之後的「果」。

那這個行為的「因」是什麼呢?這就要回到孩子養成這個態度的原因何在了。一件事情形成的原因,往往並不會只有一個。人的行為更是由複雜的心理因素而來的。比如說我們吃個飯,覺得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就是因為很多過往的經驗、成長的環境與文化所造成的。所以要讓孩子的行為糾正過來,單純的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是不夠的,就算用這個方法達成了目的,也只是在壓抑孩子的情緒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出來了問題。

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一般上來說,會在街上吵鬧買玩具的孩子,家裡一定沒少玩具。這跟大人買奢侈品一樣,少的不是物品,是心理的充實。當我們責怪孩子為什麼老是愛買玩具的時候,應該要先好好看一看,玩具對於孩子來說,為什麼這麼重要?這跟審視染上遊戲癮或者網癮的青少年是一樣的。對看到玩具非買不可的孩子來說,通常就是因為「玩玩具」是他生活裡頭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活動。當然,對有的孩子來說,可能是電視,或者手機、平板電腦。當玩玩具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活動時,你能夠怪他說為什麼老是要買玩具嗎?玩手機的孩子,如果你把手機給收了,他當然跟你拚命?玩玩具的孩子也一樣。那為什麼玩玩具會變成孩子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動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玩」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對很多成人來說也是,工作狂其實就是把工作當做遊戲的人),「玩」是人的天性。但是人其實可以玩很多東西,玩手機是玩,唱歌跳舞也是玩,簡單來說,就是人需要有「樂趣」。本來,對孩子來說,任何新鮮的事物都能夠帶來樂趣。所以一兩歲的孩子能夠新高彩烈地幫爸媽丟垃圾、洗個碗對他們來說是有趣得不得了的事情,在浴室裡頭玩肥皂泡那就更不用說啦!我們大人看到了,常常會說「那有什麼好玩的?竟然玩得這麼高興?」。這就是因為我們成人常常把「樂趣」與日常生活分隔開來,認為平時的生活是苦悶的,只有在「玩樂」的時候才有樂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的「樂趣」,很大成分來自於「新鮮」

看到這裡,讓我們理清一下,孩子為什麼會老是吵著買玩具啦:

第一,孩子把玩玩具當做重要的「樂趣」來源。

第二,舊的玩具玩膩了,不再能夠帶來「樂趣」,所以需要新鮮的玩具。

這兩個原因之所以會形成,通常是因為父母沒有替孩子規劃好生活。一般上來說,當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中,父母最緊張的就兩樣事情,吃飽了沒?功課做了沒?然後當孩子千辛萬苦地完成了這兩項艱巨的任務,父母就會放生孩子——好啦!你可以玩玩具啦!(或者是玩手機啦!),而其實這個時候,父母更多的是在放生自己(終於不用再對他大喊大叫,把他按在椅子上了)。

這樣的循環長此下去,孩子當然就會養成了玩樂的習慣。當然,玩樂沒有錯,我們大人也需要玩樂,但是問題在於,玩樂多了,就會形成了上面的問題——「樂趣來自於新鮮」。因為玩樂的本質,就是刺激新鮮嘛!

所以要怎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讓孩子培養出「樂趣來自於成就」、「樂趣來自於挑戰」、「樂趣來自於進步」等等的思維。具體來說,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興趣,比如說運動、學習技藝等。至於閱讀,那更是一切的基本。培養孩子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以及如何從閱讀中得到樂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缺乏閱讀能力,就等於缺乏離校後的學習能力。所以父母如果幫助孩子好好規劃在家裡那短短的幾個小時,以及周末與假日,把閱讀、運動、練習技藝這些活動放到裡頭,並且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在這些活動中得到樂趣,孩子就會減少對玩具、手機的依賴。那玩玩具、玩手機,就變成了對孩子來說可有可無,偶爾做做不錯,玩久了沒太大意思的活動了。

道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不容易。因為我們大人自己都沒有這種正確的習慣與思維。我們大人自己有沒有閱讀的習慣?有沒有一個健康的興趣?還是我們老是在玩手機、買「玩具」?如果是這樣,我們有怎麼能夠要求孩子不買玩具呢?

撒潑是一種手段,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至於孩子在街上撒潑,我相信很多父母自己都應該知道問題在哪裡了——在自己那裡!

在街上撒潑的孩子,根本不只是在街上撒潑,而是會在任何場合撒潑。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撒潑,是一種跟父母相處的方法。而孩子跟父母相處的方法,是父母養成的。也就是說「撒潑」是「果」,父母平時慣著孩子、過於嬌寵、沒有原則容易妥協是「因」。甚至可能父母自己就是這樣跟彼此相處的,只是不在公共場合做而已。孩子只是有樣學樣。

所以首先父母要先學習如何正確地與孩子相處,甚至跟其他人相處。如何正確地提出訴求、面對無法達到目的的後果、處理失望的情緒等等。如果父母都有這樣的能力並都是如此生活,孩子自然也有樣學樣,變成一個不撒野的人。

當然,要糾正過來,首先父母要能夠忍受孩子撒潑的行為,不要發情緒,然後想辦法讓他知道,「這樣做你也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的」,甚至「其實如果你能夠好好說,說不定還能夠商量商量」。並且在最後孩子還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時候,引導孩子面對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學習,單就當下不發孩子情緒一點,現代年輕父母可能就不容易做到了。

所以做父母,其實就是先自己學習成長,然後才能夠讓孩子跟著學習成長。教育孩子,需要謹記一個法則:「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大人」!


家有男寶,20M。

這個問題,我曾經也經歷過。

我把最近剛剛寫過的,這方面的經驗分享出來。

————

Join非常愛大象,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區門口的小超市有一個大象形象做的電話機,Join第一次見到就喜歡,拿著玩具給我,說「媽媽買、媽媽買」,

家裡有同樣類型的玩具,所以我不想再買了。我反反覆復地、溫柔地說「家裡有象象,有筐筐,有球球,我們回家拍球,玩筐筐,跟它(指著玩具)say拜拜」,十多遍了,他還是要買。最後,我拿走了他手裡的玩具,抱他走出了玩具店,這個強制的過程,我依然溫和地重複那些話。Join哭著離開了。

抱Join出去後,我依然用同樣的話安撫他,語氣依然溫和。慢慢地,他不哭。我說「那我們跟它(指著玩具)say拜拜」,他會依依不捨地說「象象拜拜」。

第二天、第三天再去,依然是這一幕。

第四天,他走到超市,依然對那個玩具很感興趣,會高興地進去摸摸看看,會開心的告訴我「媽媽媽媽,象象喂喂」,但再也不說買的事情。

————

我想要分享的管教心得是什麼呢:

1. 管教孩子的前提,是愛他、陪伴他。

他從你身上獲得了足夠多的陪伴和關愛,才會覺得你是可信賴的。落實到行動,就是:

多和他玩,讀繪本、做遊戲,或者出去外面玩;

開始時,要抓住機會做「好人」:愛吃卻每天只有一顆的維生素糖由你給、想喝水了由你拿等等

2. 明確什麼事由孩子說了算,什麼事不能由著他的性子胡來。

帶Join去北京玩時,和朋友一起吃飯,期間他自己從餐椅上爬起來、站在上面,我呵斥他「坐下」,他很乖地坐下來了。當時,大家誇Join很聽話,由此,

幾個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討論教育孩子的話題,有一位朋友問我,「你不怕他習慣什麼都聽大人的話後,以後慢慢地對事情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了」

朋友的發問讓我也思考了很久。孩子的自由和自主,家長的原則和底線,難道就一定衝突嗎?No,他們也有平衡,那個支點,就是責任。

孩子可以獲得多大的自由,應該和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相匹配。

一歲半的Join,每次出門,我都會問他,你要不要戴帽帽和熊熊(有小熊的手套),他說不,我一定尊重他。因為,不戴帽子和手套,後果就是手和小臉吹的難受,但他可以承擔這個後果。

每次出門,我會給他加一件馬甲外套和隔汗巾,無論他如何抗拒,我都會堅持。馬甲外套,是因為外面比家裡更冷,直接出門會有感冒的風險。隔汗巾是當他在外

面和小朋友拍球、玩滑滑梯出汗時,回家前用隔汗巾擦乾背上的汗並抽出來,以防衣服被汗濕,太長時間穿著濕衣服而感冒。一歲半的Join,很難很好的承擔感

冒的責任,所以,穿馬甲和隔汗巾的自由,我不能給他。

其實,一歲半的孩子,可以自主決定的東西,實在很少。但我並不害怕他會因此失去自主和獨立的意識。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能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他會有越來越多的自由。所以,自由是一個逐漸放開的過程。

3. 既然有了原則和底線,那就要溫和而堅定地執行。堅定的決心,始終溫和地態度!

我的秘笈是,養成一種說「拜拜」的儀式感。

洗澡水已經變冷了,必須起來。對還想玩水的Join說「我們和水水、和壺壺說拜拜」,類似的話,像復讀機一樣,反反覆復地、溫和地說。

吃飯的時間到了,必須回家。對還留戀滑滑梯或者小夥伴的Join說,「我們和滑滑梯、和哥哥姐姐說拜拜」,類似的話,像復讀機一樣,反反覆復地、溫和地說。

要睡覺了,必須放下手裡的玩具進房間,對Join說 「我們和象象、和筐筐說拜拜」,類似的話,像復讀機一樣,反反覆復地、溫和地說。

大部分時候,Join最後都會非常平靜地說拜拜,坦然地接受我們的要求。

可是,也有不管用的時候。比如剛剛開始提到的買大象玩具的例子。

所以,一旦確定原則,那就要堅持。不要害怕孩子哭鬧或掙扎,也不要因為孩子哭鬧或掙扎發火。溫柔地堅信自己的原則,輕鬆些,讓他感受到哪怕媽媽不答應你、但還是愛你。

一天天,一年年,我們對孩子的教養和行為規範,始終有原則,而他也在我們的溫和引導下,每一次都遵守。他知道,耍賴哭鬧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慢慢地,孩子會成為可以不為所欲為、自制力強的人。

另一方面,隨著孩子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他會獲得更多的自由,他可以自主決定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重大的事情,這個過程,他的內心也在接受歷練,並且,我們始終

在溫和地參與,他一定可以感受到父母張弛有度的寵愛,那麼,他不會因為缺乏家庭關愛而孤僻或沒有安全感,也不會因為長期被溺愛而蠻橫驕縱、為所欲為。

—-------------------

更多育兒相關分享,可以移步我的微信公眾號: xxmama01

編輯於 2016-03-0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其實,題主可以這麼想一下:

為什麼孩子對玩具的需求這麼強烈,是不是說明家長平常對於孩子的陪伴是缺少的,孩子內心中感受到的愛不夠,他就只能不斷的向外界索取,通過玩兒玩具獲得滿足感;

孩子在看到玩具後,不買就會撒潑打滾;那麼在出門之前家長和孩子的規則制定是有問題的,比如和孩子出門逛街前,可以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孩子說明,在路上看到玩具時不會買,和孩子做好一個約定;

對於孩子來說,在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做到完全遵守是很困難的,父母在處理中將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分開,即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不同意孩子行為,具體可以這樣做:

1、 尊重孩子當下的感受,對於玩具孩子都會有強烈的喜愛,這是正常的,家長去共情孩子,向孩子傳遞媽媽知道你特別喜歡這個玩具,安撫孩子的情緒;

2、情緒平穩後,告訴孩子我們在出門前已經說好了,今天是不買玩具的,你撒潑讓媽媽買玩具,媽媽接受不了,也不會同意,媽媽很愛你,但是不喜歡你哭鬧讓媽媽來為你買玩具!

在和孩子交流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表現所激怒,遵循溫和而堅定的和孩子交流。


不用管。孩子撒潑是認為這招可以逼你給他買。如果你就是不買,他就會知道這招沒有用,以後就在也不會撒潑了


說個正面教材,前兩天的事兒,我和老公在馬來西亞工作常駐,老公的哥哥嫂子帶著6歲半的小侄女過來旅遊,玩了5天很開心,臨走的前一天我們帶著小侄女去了商場里的玩具城,答應我們送她一件玩具讓她自己挑選。小侄女看上了一套樂高女孩城堡,但是那個盒子很大,她媽媽說這個太大了行李裝不下帶不回去,你選個別的吧,小侄女有點失望地說,可是我喜歡這個,然而並沒有撒潑,就繼續逛了,最後挑了一套艾莎和安娜主題的文具套裝,有筆和本子橡皮,因為下半年她就要上學了,拿到手裡之後先問她媽媽,這個可以么,她媽媽說這個可以,這才很高興的拿去讓我老公付款了。

出門之後沒幾步剛好路過一個樂高專賣店,因為剛剛看她喜歡的樂高沒有買我有點不忍心,對她說我們再去樂高看看吧,挑一個小一點好帶的嬸嬸給你買,沒想到她拿著剛買的文具笑著對我說,不用了,我有這個就可以了!我簡直震驚,怎麼會有這麼懂事的孩子。。。小侄女還說要把在馬來西亞看到的東西用這套文具畫下來~真是可愛死了。

要說孩子是怎麼教育的,我想就是從小就地位平等地跟她講道理,然後家長言而有信,答應的一定做到,說不可以的不管怎樣都是不可以,再就是很多很多的愛(並不是溺愛)。這都是我根據觀察推斷的啦,畢竟我自己還要再過幾個月才當媽,現在真的很怕會教育不好養出個熊孩子,很想跟嫂子好好學習學習怎樣教出小侄女這樣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記得我小時候在街上問我媽要小自行車,我媽說沒錢(確實沒有),我就把我媽往銀行拉,說去銀行取。現在我有了孩子,雖然我在物質上對他挺捨得,可也不會沒有底線。現在知道要東西了,去超市就要好吃的,我認真地說你只能挑一樣,他就很快自己挑了。在玩具攤前面流連忘返,站著不走,我覺得玩具夠多沒必要買,就拉他走,說家裡有。喜歡坐搖搖,我不會每次都滿足他,有一次我沒帶錢,我說那你去坐吧,干坐。他就坐上去,玩了一會就下來跟我回家了。我覺得還是要立好規矩,不能一要就給,撒潑打滾更是不行,原則問題。


撒潑是一種策略。

這種策略很可能來源於社會學習,即對觀察到的他人的行為和結果進行了學習。也有可能是在「試錯」的過程中習得的。

但是,如果這不是第一次的話,很可能是因為在之前他在使用這種策略之後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於是這種策略和目的之間建立了聯結。因此在以後她要達成什麼目的的時候,便會優先使用這種策略,達成的次數越多,這種聯結越牢固,他會更加頻繁的使用這種策略。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達成他的目的。他撒潑,你就讓她撒,千萬不能心軟答應。等他哭過鬧過,再和他講道理。比如:你看你已經有一個青蛙了,我們不買這個了,吼不吼啊~ 要讓他認清什麼是自己需要的,有必要買的。不過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這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消除他的目的(強化物)和撒潑(行為)之間的聯結。當然也可以建立懲罰和撒潑之間的聯結,不過需要把握度。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的孩子平時就一直寵溺任意滿足要求,那麼當某天他在街上哭鬧要買時神仙也救不了你。

平時就要有足夠的溝通交流,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在孩子心中形成遇事講道理不耍無賴的性格,才最重要。


和孩子商量著一起定規矩,讓他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

我們家的規則是

一個月買一次玩具。

不買重複的玩具。

出門前考慮好買什麼,不買多餘的東西。

如果遇到非常想要的,吃的或玩的可以選一樣,但要依照前兩項。

如果孩子大了可以讓他自己攢零花錢自己買玩具,想買什麼自己決定。


提前跟他說好,出去之後看中什麼回家之後再跟家長說,家長會盡量滿足,如果膽敢撒潑要,家長會馬上滿足他,但回家後,你們懂的。


如果之前沒有跟孩子約定過買玩具規則,並且玩具價格在承受範圍內,孩子喜歡可以給買,但買之前要給孩子講明,同意給你買了不是因為你哭,而是覺得最近哪一方面他進步很大,這個根據孩子具體情況說,比如講禮貌了,好好吃飯了。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孩子覺得哭就可以解決問題,可以用哭來要挾父母。

通過這個事情,回家就可以制定買玩具規則了,比如我家以前是一個月孩子有兩次自己買玩具的額度,現在大點了改為孩子累計優秀星星,夠了爸爸媽媽就可以幫他完成心愿。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孩子懂得在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前自製,就可以避免孩子哭鬧了。近期我會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喜歡可關注。


拿出你的智能手機,把他的表現錄下來。告訴他你要保存這個珍貴的時刻,你想要把這個視頻分享給其他的人,等他長大的時候,你會把這個視頻給他看。


首先,不要哄騙,看到有些家長會說下次給你買,或者是做到什麼事情後給買,我小時候最不喜歡這種有條件的哄騙


父母可以建立一個「家庭玩具日」之類的節點。比如今天去商場,小朋友非常想要一個玩具並且不離開,此時爸爸媽媽可以說:寶貝兒今天還不是我們家的玩具日,等到了那天咱們再來好么(一般可 自定義為周末或者是某個時間……) 而且還可以採取一次只能買一個的說法。小朋友其實還是能聽懂大人的道理的


孩子很多事情跟性格有非常大的關係,性格有後天形成的,但是小孩子性格大多數是天生和遺傳的。我家孩子目前一年級7周歲了,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吵著要買過什麼玩具,即便出門在外遇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不讓買,也就是生氣從來也不會哭鬧。


怎樣勸說都沒用,情緒的問題靠講道理沒用。不相信的話,回憶一下自己談戀愛時惹對方生氣或自己被惹生氣的場景。題目中的想法屬於 mission impossible。

--------------------以上即答案,下面是送的-------------------

分析一下題目中希望解決的問題。

公共場合看見玩具,孩子想買,但是家長不願意,所以孩子撒潑。

採用中性語言抽象一下,就是孩子在特定場景下產生了需求,但需求未被滿足,孩子發泄情緒。所以抽象的說,就有了三個解決方式。

  1. 避開特定場景,比如繞開公共場有玩具的地方,別讓孩子看見,眼不見心不想。
  2. 滿足孩子需求,比如家長妥協買下來(這個沒解決問題),或者用其他方式滿足他的需求。
  3. 讓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發泄情緒,比如有節制的哭泣。

第一種方式看似簡單,實際很難,我們不可能蒙上孩子的眼睛。躲開玩具,還有其他很多會吸引孩子的東西。

第二種方式是找到孩子和你都能接受的東西。要順利完成切換,就需要發掘孩子真正的需求。為什麼撒潑要玩具?真的是因為喜歡玩具嗎?一般來說,還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可能是別的小孩有,有可能是希望收集一整套,有可能是缺乏關注,有可能是覺得家長生氣有趣。如果能分析出一些可能原因或許可以解決,各種育兒書里寫的很多,但是我卻不推薦這種做法。90%以上的家長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需求,無非是增加自己的焦慮和負罪感而已。

第三種方式是可以訓練的,或者說需要時間讓孩子習慣這種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孩子撒潑時,從後面抱住孩子,防止孩子掙扎時使自己受到傷害。平靜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可以哭20分鐘。說完就不再理睬他,不要講道理。讓孩子折騰一會兒。通常十幾分鐘後,孩子就累了,平靜下來。你可以告訴他,他花了多長時間,告訴他很棒。幾次之後就能見效了。當然執行起來可能對於某些家長仍有困難。另外也不適合青春期的孩子,力量太大。

有幾個要點:

  1. 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沒有好壞的差別,不應該被迴避和否定。負面需要釋放,壓抑只會帶來變態。只是形式上需要符合社會規範。
  2. 解決問題時,避開自己能力無法做到的方法。很多方法從道理上說治標治本,然而就和成功學一樣,個案非常完美,但絕大部分人做不到,因此對普通人意義有限。
  3. 情緒的問題,講道理沒用。如果某人非要講道理,說明某人不講道理。


請問您的孩子多大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給買玩具就撒潑的呢?通常來講孩子一旦形成了習慣不會很快改變。所以家長需要一定耐心。讓他下次再出現這種的時候不予理睬也不予滿足,等他出現好的行為的時候再給一定的獎勵和滿足。建議跟孩子事先約定好,我們今天只買一個,或者今天的預算里沒有玩具,下次準備好了才可以買,然後語氣溫和,態度堅定的堅持下去,讓孩子明白規則與界限,孩子也就不會一再的哭鬧了!


推薦閱讀:

小朋友6歲經常答非所問,話很多,怎樣引導她好好說話?
台灣禁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課的意義何在?幼兒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幼兒教育通過虛擬的金錢來獎勵是否合適?
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幼兒交流的話語不刻板?
有哪些幼兒教育類最經典的書推薦?

TAG: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