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拳擊動力鏈?
很多教練比喻出拳時拳手像一條鞭子,牽涉動力鏈和速度與力量的關係,按此理論我有兩處不解,其一,出拳時背闊肌是伸長的,而按道理收縮才應該是發力,為何都說背闊肌是力量的重要來源,而且事實上拳擊手們的背闊肌和二頭肌確實遠比胸肌和三頭肌發達,這是為什麼呢,按肌肉發力原理,應該是胸肌和三頭主要發力才對吧,求解,其二,很多教練說練肌肉塊會讓人僵硬,可是按物理學牛頓基本定律也能推算,f等於ma,同樣的質量,由靜止達到最大速度擊中目標,力量f如果越大,a隨之增大,從而末速度v也該越大才是吧,這樣無論是終態能量1/2mv方,還是動量mv,都應該隨著力量的增大而增大才對吧,所以難道不應該肌肉量越大拳頭越重嗎(同等質量下)怎麼會有肌肉練僵這種說法呢。求大神指點。
謝邀
一、目前大多數的拳擊訓練、搏擊體能訓練中存在很多的問題
問題存在的原因就是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技術動作的發力原理。在任何的專項訓練之前你要對一個項目的發力方式和運動生物力學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分析,盡量去做到科學訓練,有效訓練。
動力鏈說白了就是力的傳導通道和有依次發力關係的環節。比如拳擊,有不少人認為:卧推是最好的,我們來看下是否合理哈。
二、和大家複習一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表達式為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互相依賴相為依存,均以對方存在為自已存在的前提,沒有反作用力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力具有物質性,不能脫離開物體(物質)而存在;力總是兩個以上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牛頓第三定律也具有瞬時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地位是對等的,稱誰為作用力誰為反作用力是無關緊要的。
也就是說地面反作用力是所有身體對地面接觸時給予的,地面對身體所產生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之反作用力。或者你可以想像成:身體產生的作用力,通過腳掌,傳導至地面;然後地面產生一個相反的作用力,再通過鞋子,腳掌、關節、筋膜、肌肉、傳遞到上肢,最後從拳頭髮力出去。
三、看圖
我們看,棒球和拳擊的發力特點是相似的,從棒球的投球動作來看,當前腳跨步支撐出去之後,下肢對地產生了作用力,接著地面產生一個反作用力,力通過筋膜、肌肉、關節、傳遞到上肢,最後把球投出去。
那麼同樣的道理,要把拳頭打出去要分幾步?
三步。
第一步:腳蹬轉地產生作用力
第二步:地面反作用力
第三步:力量的傳導轉移
出拳時如果想獲得最大的爆發力和出拳力量就應該這樣,但首先要在技術動作正確的前提下去增強爆發力的訓練。所以只靠大量的卧推效果不會太明顯。
四、如何增加出拳爆發力
1、高翻
親自示範,求諸位好漢打賞。
你想更有爆發力嗎?你想要跑的更快、跳的更高嗎?若你只能挑選一個動作進行訓練來達到上述的目標,高翻就是你要答案。除了高抓之外,沒有其它的動作像高翻,可以發展出髖關節爆發性,而髖關節爆發性對於運動員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那是核心啊。
大負荷的高翻比小負荷效果好
高翻有不同負荷(1RM的30%、40%、50%、60%、70%及80%)。80% 1RM的負荷讓運動員可以產出最多的發力,而且明顯高於80%以下的重量。動力輸出的最高點在70% 1RM。
高翻這個動作的技術面、細節、常犯錯誤,就不此多做介紹,請諮詢有經驗的舉重教練,一般教練不會做更不會教。
2、出拳式推葯球
3、啞鈴抓舉
這個動作,為大家請到一位曾經國家女子舉重隊的顏值擔當做示範,我的本科和研究生同學,羅麗琴,最好成績世界亞軍,只能說她做的高翻啞鈴是世界水平的。這個動作是舉重中抓舉的一個變化動作,單手持啞鈴,以充滿爆發力的動作將放在地上的啞鈴舉到頭部上方。啞鈴抓舉是一個全身動作,大多數主要肌群都會參與進來,尤其是腿部、肩部和核心部位。
4、葯球反砍樹
這個動作幫助你建構一個強壯穩定而且符合功能性的軀幹。
5、卧推葯球
用背部和手臂的爆發力往垂直方向推出,在接住的同時控制球的位置,再次推出,訓練背部和手臂的協調爆發力。6、立卧撐跳
立卧撐跳會訓練到全身百分之70以上的肌肉群,包含核心肌群、腳、手臂、腹部、臀部及背部等,除了訓練肌耐力、彈性、活動性外,它對於心肺的訓練也非常的有幫助。7、爆發力俯卧撐
主要是訓練爆發力的,爆發力訓練需要速度,快速的彈起,再接下一個,必須保證你的肌肉有較好的柔韌性,足夠的力量,可以控制的住動作幅度。
相比傳統俯卧撐對肌肉的刺激更強,要求更高,能夠很好的提高爆發力。
力量薄弱者或女生做下邊這個版本~
8、前蹲推舉(這個動作是極好的)
前蹲舉不僅可以練到下肢,因為拳擊手長時間處在膝關節微屈的姿勢,這個訓練同時也能強化比較弱的胸椎伸展肌群。因此,這不僅是一個綜合爆發力的訓練,同時也可成為一個矯正的訓練。9、多看優秀拳擊運動員的訓練比賽視頻
沒事兒多看看優秀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或訓練視頻,模仿他們的感覺、和出拳的發力感,也可以順便研究一下他們的比賽技戰術。
10、最重要的一點
別忘記練完以後放鬆,按摩,牽拉
豆瓣小組:聖明的拳擊自習室小組
公眾號:聖明的拳擊自習室
http://weixin.qq.com/r/HUQlPUnE4BSfrQ1e9xEP (二維碼自動識別)
肌肉力量大拳力度大當然沒錯,可是別忘了是否練對發力用的到的肌肉和會不會影響發力的整體性比這個重要
從健身角度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本人一點愚見,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
你教練說肌肉量越大越僵硬,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並不會僵硬,就像很多人說有死肌肉活肌肉一樣,根本沒有這種概念,肌肉本身就是用來運動的,如何僵硬,你說韌帶僵硬還差不多。
但是為什麼好像舉鐵舉多了,肌肉型好看了,身體好像確實「僵硬」了呢?我覺得其實是身體協調性的問題,就那二頭彎舉這個動作來說,最標準的動作,大臂是絲毫不動,腰背也是挺直的,肩膀也不可以動,完全靠二頭肌的力量將重量抬起來,這樣才能高效,完全的刺激二頭肌,這種發力模式要求的就是不借力,摒棄身體協調發力,時間一久,你的二頭肌是好看了,也有力量了,但是你身體習慣了這種發力模式,遇到需要用到二頭肌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多多少少的將習慣的動作做出來,這樣便少了身體協調發力的機會,比如抬個沙發,沒練過的可能用到全身的力,而你可能只用到二頭的力,或者說用二頭的力多一點,說不定沒練過的抬的還比你快一點,因為他身體的發力模式就是最自然的協調發力。
再說回到拳擊,或者說各項需要身體協調性的運動上,力量訓練必不可少,但是是用來輔助,增加打擊力度的,並不能將你的技巧練的更加純熟,就拿你教練說的例子,為什麼肌肉大了,反而打不出有力的拳,其實其中邏輯還差一環,應該是「力量訓練做多了,過多的強調肌肉力量與外形,就必須習慣並且適應力量訓練的發力模式,而拳擊的發力模式與力量訓練並不相同,甚至還有很大出入,所以練的越多越打不出有力的拳,但並不代表力量小,只是你需要重新練習拳擊的發力模式」
所以你看,上面高票答案里給的訓練動作都是強調協調發力,訓練你這種發力模式的,而且最近國外CF非常的火,就是因為這種訓練方式能兼顧力量與協調性人出拳的動能裡面,m的極限是人的體重,另外的部分,看你出拳的速度。也就是說,第一你拳夠不夠快,第二打擊的瞬間你能不能繃緊相應肌肉把體重灌注到拳上。你似乎沒理解你列出的物理公式。不知我這麼說你是否能理解,人站立的情況下,發力是受自己體重限制的。
下面是詳解:好的出拳發力過程是這樣的蹬地擰腰送肩之後:1 放鬆地快速將手臂彈出去2 到打擊點的瞬間繃緊3 快速回收在1的時候是推肌群主導的動作,但不同於卧推的勁,是松的。23的時候,拉肌群要在緊張狀態下發力同時要對抗手臂送出的慣性,還要在背部伸展的情況下保持肩膀手臂的穩固以成熟打擊對自己帶來的衝擊,其實承受的力會比較多。這是出拳背部發力我的體會。另外人體很奇妙,只有雙側肌肉都強壯,力量才可以發揮,就好像彈跳只需腿腰背發力,但腹肌力量卻同樣關鍵。你都知道無論動量還是動能,速度很重要。練過肌肉會體會,不能很好控制的肌肉,確實影響速度。僵硬而緩慢的揮拳就像慢動作一樣,可能把對方推開,但形不成打擊。單獨就從你覺得背闊肌不用來回答下...其實你只想到了出拳側背闊肌是舒展的.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轉腰送肩的過程中其實是另一側的背闊肌收縮導致的.除此之外收拳所需的力量也是由背闊提供的再來說說拳重的問題.在發力(也就是動力鏈)同樣熟練的情況下肌肉越大拳越重,所謂僵硬就是發力鏈沒有形成.之所以不讓你把肌肉練大有兩個原因:1.投入肌肉圍度的時間不如提高技術划算2.避免升級別遇到骨架臂展比你大的對手...
除刺拳外,拳擊的主要發力在於下肢,上肢怎麼練也無法超越下肢的力量,至少人類是沒戲,核心和背部肌肉負責穩定和傳導
舉個例子,以緩慢的擺拳動作打完全固定的牆,在腿部發力到一定角度後,上肢受到牆的反作用力會後縮,腰會開始旋轉
如果打擊對象是人,此時你的攻擊是否可以完全生效,就取決於穩定肌肉對抗對方反作用力的程度,上半身儘可能維持固定姿勢,以下肢登的力量產生甩胳膊的感覺,甚至在極端情況下打擊效果還受小臂骨骼強度的影響
另外拳擊也是個技巧性很強的項目,發力技巧,閃躲技巧什麼的,力量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能算拳擊入了門了?
※上拳擊課是一種什麼感覺?
※國外優秀的拳擊或武館是如何經營的?
※拳王阿里的一生有哪些堪稱偉大的事迹?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啟發?
TAG:拳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