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的表現怎麼樣?

剛剛在討論俄土的問題下發現有些朋友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鬥是「中世紀」水平的,請問一下具體是什麼樣的?如果俄軍水平真的如此有限,那其原因是什麼?


我們換個視角,看看美軍怎麼看待俄軍在東烏克蘭的行動。

先說結論,總體是成功的,也算對俄軍軍事改革成果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答卷。

編製方面,儘管謝爾久科夫改革的旅-營制被取消並退回了師級編製,但俄軍還是以營級/分隊級戰術群(Battalion Tactical Group不知道怎麼翻譯比較合適,但營級在蘇軍編製中等同於分隊級,而BTG還下轄電子戰與防空部隊,用戰術群定義比較合適)投入戰鬥,並且收效可觀。在非對稱作戰中,這一編製被證明是適應特定戰場環境的。

戰略方面,隱蔽意圖,動員東烏克蘭親俄勢力做馬前卒,成功讓烏克蘭決策層在起初以為俄軍並未參戰,自己打得一臉懵逼。

情報與網路戰方面,主動權也一直在俄方手裡,俄軍不但在戰場上擁有情報優勢,還通過非軍用網路滲透了烏克蘭國內,有效支援了戰術和戰略行動。

電子戰方面,俄軍碾壓烏軍,成功干擾敵方通訊,並在炮擊後給敵軍官兵發簡訊嘲諷。這種能力顯然超過了東烏分裂武裝自身實力。比起2008年俄格衝突中某裝甲單位被電子干擾癱瘓導致指揮官拿手機聯絡部隊並被追蹤打擊的屈辱,這次算是把臉掙回來了。

狙擊偵察小組引導炮兵火力進行非直瞄打擊也頗為成功,在這種不便俄軍直接正面露臉的戰鬥中,這種模式極其有效。

總結一下,俄軍在介入烏克蘭前,從戰略到戰術都進行了充分準備,選擇了非常明智的非公開介入戰略,而所有戰術均圍繞這一戰略展開,始終保持著主動。而烏克蘭方面在初期甚至是以反恐行動來定位這場內戰,顯然低估了戰爭的烈度,對俄軍介入也未有充分察覺與準備,步步被動。北約方面也未做出什麼對烏克蘭有實質性幫助的行動。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最後,這是海外留學黨熬夜寫的,可能順序比較亂求輕噴orz

文獻來自美國國防部公開的關於俄軍非常規戰爭研究,鏈接https://publicintelligence.net/awg-russian-new-warfare-handbook/(感謝@親愛的火柴)


瀉藥……但是為什麼有人會邀請本軍盲?

我連俄羅斯軍隊的主要裝備都認不全,技戰術水平更是完全不懂,充其量也就能看個熱鬧。

下面僅就戰役層面的過程來談一談。

俄羅斯正規軍在2014年8月15日之前沒有大規模介入烏克蘭局勢。之前在那裡的主要是民間的皇俄分子、哥薩克、車臣藩兵和南奧賽梯藩兵。這些人都是俄羅斯國內的半官方的私兵武裝,自成一體、自負盈虧,但同時又有合法的官方身份(如斯特列科夫在格魯烏擁有上校軍銜),從公共服務外包的角度可稱為僱傭軍。其實在這些人之外,俄羅斯甚至還有完全非官方的准軍事人員,比如反克里姆林宮的極右翼大佬德穆什金就開辦自己的軍事訓練營,在網上發照片放視頻號稱要入侵哈薩克。在干涉頓巴斯之前,這些合法僱傭軍曾干涉克里米亞,而再之前則曾組團到敘利亞去給巴沙爾當傭兵。俄羅斯政府起初的模式就是派這些僱傭軍去給頓巴斯當地一些害怕被基輔中央政府清算的烏克蘭地方政客、寡頭撐腰,後來打起來之後又向這些僱傭軍以「人道主義援助」為名提供裝備、彈藥、補給等。

當然,在這個階段是不是絕對沒有俄羅斯軍人入侵頓巴斯地區?不好說。因為可能有空降兵、特種部隊、「休假」軍事專家甚至防空部隊(這一點對摧毀烏克蘭的空軍非常關鍵,到2014年8月烏克蘭空軍已經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俄空軍遂可不戰而獲戰區制空權)已經侵入了。此外,在7—8月份的邊境交戰中,俄軍也投入了相當大規模的炮兵部隊支援所謂新俄羅斯聯軍(以下簡稱「新俄聯軍」)作戰,給烏克蘭軍隊造成巨大殺傷,這也是一種干涉。但是,就成建制、大規模這兩點來說,俄羅斯正規軍介入頓巴斯的時間是2014年8月15日。

2014年8月15日的戰局是這樣的:

北線,烏克蘭軍隊包圍並且攻入了盧甘斯克。

中央戰線,烏克蘭軍隊南北對進,先後攻佔交通樞紐捷巴利采沃和關鍵性的薩烏爾-莫希拉高地,攻入沙赫特斯克,幾乎切斷盧甘斯克至頓涅茨克的交通線。

西線,烏克蘭軍隊在頓涅茨克和戈爾諾夫卡外圍與「新俄聯軍」巷戰。

南線,烏克蘭軍隊迂迴封鎖邊境的部隊遭圍殲,轉入防禦,試圖掩護中央戰線上南北兩個集群順利會師,以切斷頓、盧二州聯繫。

「新俄聯軍」方面(20000—30000人,指揮結構不明,有20個以上的戰鬥群):

因為除了精銳僱傭軍還能機動作戰之外,「新俄聯軍」基本上就是地方警察(比如頓涅茨克州阿爾法特警和盧甘斯克州高速交警集體加入「新俄聯軍」)、黑幫、企業保安、傳銷學員、失業者、球迷、皇俄團體成員之類,即便有服役經歷也早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該軍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只能在車臣跟奧塞梯藩兵指導下守守街壘。當然僱傭軍和小股俄羅斯特種部隊也不斷採取游擊戰手段阻滯烏克蘭軍隊。

烏克蘭方面(約50000人,有5—6個軍隊集群,下轄60個以上的戰鬥群):

雖利用「新俄聯軍」的不足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連續苦戰一個月的烏克蘭軍隊已經師老兵疲,部隊在後勤上嚴重依賴現地調達和民間捐贈。在前線手握重兵的法西斯民團首腦人物因政治酬庸、部隊補給、作戰指揮等問題,與基輔中央政權屢屢產生分歧,整個戰役指揮鏈條都處於混亂的狀態。

2014年8月15—24日,俄軍將大約5個戰鬥群投入頓巴斯前線。每個戰鬥群大概都是以1個機械化步兵營(也可能是機械化的空降兵營)為基幹,加強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而形成的多兵種合成戰鬥群,每個戰鬥群兵力1000餘人。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軍隊在此次戰爭中,也使用了同樣規模的戰鬥群,即從戰前一個常備旅中抽出1000—1500人的可用兵力和相應的可用裝備,組成一個多兵種合成戰鬥群以旅的名義投入前線進行作戰。雖然兩軍這樣做的動機未必相同,但實際形成了類似的結果。

2014年8月15日,俄軍以1個戰鬥群投入盧甘斯克前線,18日擊退烏克蘭北路集群主力解圍成功。

2014年8月20日起,俄軍以干涉部隊主力在南線發動了大縱深攻勢,製造了閃電戰的癱瘓性效果,到8月25日前後已在伊利瓦爾斯克、共青城、薩烏爾-莫希拉等地連續合圍了烏克蘭南路集群的全部野戰力量。隨後,俄軍在所謂「新俄聯軍」協助下轉入殲敵,至9月初將這些力量大部分殲滅(不過相當一部分的烏克蘭部隊在拋棄重兵器後突圍成功)。

2014年8月24日,俄軍又以1個戰鬥群沿羅斯托夫-馬里烏波爾公路入侵烏克蘭,於8月27日佔領了新亞速斯克,9月4日兵臨馬里烏波爾城下。

到9月停戰令下達前,俄軍在前線已經取得了完全勝利,烏克蘭軍隊已被擊退至北頓涅茨克—捷巴利采沃—克拉瑪托爾斯克—頓涅茨克國際機場—馬里烏波爾一線,基本上退回了7月攻勢開始的出發地。烏克蘭軍隊的基本力量在戰役中遭到嚴重損失,相當一部分被殲滅和擊潰。俄軍在此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損失,其中新銳的T-72B3有在戰鬥中被烏克蘭軍民摧毀的戰例。然而,此前還能拿出俄羅斯戰俘的烏克蘭方面,此時面對俄軍大舉入侵卻在輿論上呈現失聲,可見當時的戰局對烏克蘭是非常不利的。

2014年11月駐頓巴斯俄軍據五角大樓觀察家說有7500人(與我們在上文中的分析相一致),以後逐漸減少。然而,俄軍始終留駐在頓巴斯地區充當太上皇,但具體規模不詳。可以肯定的是,俄軍一直掌握著所謂「新俄聯軍」的後勤命脈,可能也參加了2015年1—2月的捷巴利采沃之戰。但是,我對駐留俄軍的規模一無所知,看到過一個西方數字說有3000—5000人,但沒查到出處。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俄羅斯為了支撐這個規模的駐留軍存在,還需要在俄烏邊境地區部署更大規模的支援部隊。

俄羅斯在戰爭中的損失是未知的。俄羅斯國內網路上有的反戰組織估計得相當大,但未必可信。不過損失是客觀存在的,諸多軍人葬禮的照片可以證明這一點。我個人認為,陣亡者至少有數百人。此外俄軍還有意外被烏克蘭軍隊俘虜者,其中以「迷路幾百公里」的10名俄羅斯空降兵和押車運軍火的少校最為知名。

總的來看,我認為所謂中世紀云云無從談起,也不知發言人的話是否涉及諷喻等手法。俄軍在戰爭中殺雞用牛刀,見好就收,表現得比兩次車臣戰爭(曾分別出現旅、營級部隊被游擊隊暴打到幾乎全滅的戰例)和南奧賽梯戰爭(空軍表現低劣,數架戰機被擊落)要好得多了。不過從戰略上來看,頓巴斯地區終歸是一個大泥潭,我看俄羅斯是難以收場了。

——————————————————————————————————————————

既然某些人認為8月15日時兩共和國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已經勝利在望,那麼請解釋一下為什麼恰恰在這個時候把「戰爭英雄」斯特列科夫和博羅代等人統統免職了吧!

事實就是俄軍在這個時間點上大規模入侵了烏克蘭,而在此之前必須把這些代表俄羅斯國內主戰派(=非主流派)勢力的危險分子全部替換掉,換上完全忠於克里姆林宮的人。

當然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在當時的局勢下,兩共和國確實有可能把烏克蘭軍隊拖垮。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斯特列科夫就會變成俄羅斯的「民族英雄」,變成普京在政治上的威脅,所以非要將他撤職不可。但反過來,假如斯特列科夫認為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贏得戰爭,那麼他作為一個軍閥就完全沒有必要服從克里姆林宮的安排而辭職。在8月15日這個轉折點上,出現了微妙的形勢:烏克蘭即將失敗,但還沒有失敗,還具有很大的力量。正是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局面。

如果不是普京巧妙地運用了這個時機,本來大家是可以看到一個集北一輝和石原莞爾於一身的人物登場的,現在只剩下檢察長了。


首先,中世紀水平指的是2014年2月的街頭抗議。廣大西烏克蘭造反青年使用了包括投石車、燃燒瓶在內的大量武器,烘托出濃濃的《中世紀全面戰爭:咱們烏克蘭又民主啦》的氛圍,而當局出動的特警組成盾牌方陣抵抗。具體看下面這個帖子。

你敢來玩嗎?烏克蘭實景上演《戰地之--烏克蘭:中世紀》(轉載)_國際觀察

至於說戰局,其實已經激烈的戰鬥過去一年多了,如果在一年前來問我,可能知道的多一點,現在沒有梳理過,也記不大清楚了。推薦兩個中文網路比較靠譜的消息源:

1,新浪微博關註:北京麥子2010

2,百度貼吧:烏克蘭局勢吧

這兩個消息源會編譯俄羅斯新聞報道,也會直接從VK等俄文社交網路獲取信息。當然,任何關於烏克蘭局勢的新聞報道都是真真假假,只能說他們提供的信息比西方主流媒體要靠譜得多:按照西方的報道,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應該早就被攻破了,然而並沒有。

===============================================================

接下來要插一段:為什麼以烏通社官方消息為藍本的各大媒體會頻繁提及「俄羅斯軍隊」。因為俄軍不是來救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人民群眾的,其實是來救波羅申科總統的場的。如果俄軍再不來,烏軍的慘敗就實在交代不過去了。

有一個神奇的網站,叫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他們很貼心的開通了中文網,只是翻譯的中文水平很顯然並不怎麼樣,曾經看到他們報道敵人的傷亡使用了「犧牲」這樣的字眼。這個網站完全是西烏克蘭的觀點,不過正所謂黨報就擺在那裡,能讀懂多少是你的本事。貼吧里曾經流傳過一個笑話:「當烏通社開始提『俄軍』了,那是他們吃緊了;當烏通社開始罵『俄軍』了,那是他們戰敗了」。例如,直到2014年7月15日,烏克蘭官方的提法還是「烏克蘭正面臨俄羅斯大規模侵略的威脅」,換句話說就是俄軍大部隊還沒有來。開始痛罵俄軍是7月底開始的,而當時正是烏軍遭受慘敗的開始。

這是烏克蘭當局做新聞報道的習慣使然。他們一路諱敗為勝,以至於到了2014年7月初,波羅申科還宣布發動一場旨在「解放」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作戰計劃,但沒過幾天就兵敗如山倒了。然而,烏通社的記者朋友們在8月12日還是咬牙編髮了如下新聞:《非法武裝分子方寸大亂:後方空虛,人民唾棄》。到了8月19日,終於按計劃編出了最後一條大捷:《烏克蘭部隊到達盧甘斯克市中心》

非法武裝分子方寸大亂:後方空虛,人民唾棄

烏克蘭部隊到達盧甘斯克市中心

我們來感受一下烏克蘭官方是如何表述的:

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中心發言人安德烈·雷森科在ICTV的「言論自由」節目中稱。「非法武裝分子開始了更加瘋狂的侵略行動,因為他們感覺到:他們很快就結束了。這正是我們夢想的……我們的部分軍隊已於周一進入盧甘斯克市中心。甚至在城市進行了巷戰。」

然而,作戰並沒有按照波羅申科總統的劇本走啊,前線已經兵敗如山倒,甚至有潰兵跑回基輔了,這時候你總要有個解釋吧?「匪窩」盧甘斯克的市中心都被你端了,怎麼內戰還在打?這是怎麼回事?新聞編到這裡,俄羅斯軍隊不來也得來啊,否則就要請外星人出來救場了。果然,第二天,烏通社的記者朋友們按常理編髮新聞:《俄羅斯軍隊進入盧甘斯克》。

俄羅斯軍隊進入盧甘斯克

當然,這些記者朋友們還是很樣很森破,他們想不明白,盧甘斯克不是已經被我軍團團圍住了嗎?俄軍的增援部隊怎麼又神兵天降,出現在包圍圈裡面的?於是上述報道里有這麼一句:

鑒於盧甘斯克已被反恐行動部隊的工事和控制點包圍圈封鎖,裝備車隊是怎樣得以突破包圍圈的,指揮對這一點沒有進行解釋。

至於有多少俄軍在頓巴斯作戰呢?9月2日,國防部發言人雷森科(Lysenko,你以為你不翻譯成李森科我就認不出你嗎)老師是這樣講的:

據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統計,目前在烏克蘭境內的俄軍總人數為1-1.5萬人。

雷森科講述目前在烏克蘭的侵略軍數量

而到了9月14日,國防部是這麼說的:

據情報信息,截至今天共有3500名俄羅斯士兵在烏克蘭領土上戰鬥。烏克蘭國防部長瓦列里·格列傑伊在烏通社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

反恐行動。滾動新聞

當然,按照9月份烏通社的戰報,每天都有三位數的俄軍被擊斃,而烏軍的陣亡人數只有一位數,打了12天仗,難怪1萬多俄軍只剩3500了。

不過,這裡我還要說,國防部,你們好像對俄軍的情況掌握得比自家軍隊還要清楚啊。烏通社在9月份會定期發布《反恐行動.滾動新聞》,可能是新聞審查把關不嚴,也可能是烏克蘭作為民主國家,新聞自由搞得好,我們在同一篇新聞里看到以下內容:

9月26日 17:37 營長謝苗琴科說,伊洛瓦伊斯克D區的烏克蘭軍人損失1000多人。

9月27日 13:25 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信息分析中心副主任弗拉基米爾·波列沃依說:過去一天烏克蘭軍人有1人死亡,8人受傷。

反恐行動.滾動新聞

天啦擼,前線指揮官和國安委,你讓我們無知群眾應該相信誰?我還要問一句:波羅申科總統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1432人陣亡數據,究竟是按照前線的情況統計出來的呢,還是按照國安委的數據統計出來的?如果是前者,那麼這個營長謝苗琴科我覺得應該殺全家啊:總共就戰死了1400多人,你丫一個營損失就佔了全軍的70%,不殺你殺誰?

=====================================================================

等會兒,我擦一下鍵盤,剛才笑岔氣噴了不少可樂在上面。

看完以上這些,你還敢相信烏克蘭官方新聞報道以及以烏克蘭官方新聞報道為藍本的,包括CCTV在內的各大主流媒體報道嗎?反正我是不信的。

以下內容來自我開頭所述的兩大消息源整理後總結的戰況。因為過去的時間很長了,民間小道消息又不如官方通訊社那樣檢索方便,同時消息也過於零碎,我也不懂軍事,只能說個大概。

先貼一下烏軍作戰序列,來源於維基百科,是2011年的情況。其中的機動兵力,是3個野戰集團軍:

第6集團軍(南方軍區,總部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下轄:

第17坦克旅

第25空中突擊旅

第28近衛機械化旅

第92近衛機械化旅

第93近衛機械化旅

第55炮兵旅

第8集團軍(北方軍區,總部在日托米爾),下轄:

第1坦克旅

第30機械化旅

第72機械化旅

第95空中突擊旅

第26炮兵旅

第3陸航團

第13集團軍(西方軍區,總部在羅夫諾),下轄:

第24機械化旅

第51機械化旅

第128近衛機械化旅

第11炮兵旅

第7陸航團

大致來說,烏克蘭內戰比較激烈的時間點,是從2014年4月到9月19日簽署的明斯克停戰協議。

其中,4月中旬開始的斯拉維揚斯克和克拉馬托爾斯克衝突是作戰的第一階段。這兩個城市的位置,可以在地圖上看一下。地圖中心位置的Slavyansk和Kramatorsk處在哈爾科夫通往頓涅茨克必經的道路上,是頓涅茨克的門戶。所以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一旦脫離烏克蘭鬧獨立,從哈爾科夫出兵鎮壓的軍隊就必須奪取這兩個城市。最初派去的部隊是駐防的東部地區的第6集團軍的第25空中突擊旅,結果這支部隊鄉里鄉親的,出現了政治動搖,居然有大批指戰員戰場起義了。於是,只能把部隊送回去整訓,這就拖了一些時日,只能依靠安全部隊去進攻。總的來說,打的戰況不激烈,輕武器為主,雙方還算克制。期間,5月中旬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公投獨立,下旬烏克蘭選舉產生新的總統,即波羅申科。雙方都完成了各自的戰爭合法化程序。

到了7月初,波羅申科集團接管政權整頓局勢後,提拔了老朋友謝列特當國防部長,發兵重點進攻,拉開了全面內戰的序幕。不出三天,斯拉維揚斯克就被攻克了,於是全面進攻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道路就打開了。

於是,烏克蘭國防部提出了一個大包圍的作戰計劃。在波羅申科和謝列特腦海中的作戰設想是這樣子的。

一路從中間突破,奪取傑巴利采韋。兩路從南北對進,割斷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與俄羅斯聯邦之間的所有聯繫。從大的方面完成對兩個州核心區域的大包圍,從小的方面割斷兩個頓、盧兩個城市之間的聯繫,再各個擊破。看起來似乎很合理有木有。

傑巴利采韋有多麼重要,看地區就知道了。這是M03和M04兩條高速公路的交叉點,同時也是頓巴斯地區的鐵路樞紐。攻克這個城市,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城市之間的聯繫就中斷了。

結果,打到7月下旬,實際效果是這樣子的。中央突破的中路軍打到戈爾洛夫卡(ГОРЛОВКА,Gorlovka)被頂住了。右路軍的後路被斷了,進入了一個包圍圈裡。期間,一架MH17客機晃晃悠悠砸在了東烏民兵控制區的正中心。雙方在外交上展開了撕逼大戰。

打到8月中旬,效果是這樣子的。烏克蘭軍隊主力已經被切割包圍在兩個包圍圈裡面了。然後,按照烏軍的思路,似乎是想讓被圍軍隊在包圍圈中堅守,其他部隊加緊進攻馬克耶夫卡等地區,也就是要包圍頓涅茨克,把頓涅茨克拿下了,戰爭也就基本勝利了。而被包圍的一部分烏軍恰好又是在盧甘斯克東南地區,這才有了烏通社關於烏軍已進攻至盧甘斯克城外的報道。不知道被圍烏軍官兵聽說自己在盧東南大捷了,會有什麼感想。

打到9月初,戰局已經是這樣子了

至此,烏克蘭軍隊第79,25,95,30,24,51這6個旅已經遭受毀滅性打擊,烏軍所有17個野戰旅(團)中,除配屬的3個炮兵旅、2個陸航團外,能用於野戰的只剩下6個機械化旅和坦克旅了,實際上損失過半。

到了9月19日,烏克蘭政府被迫接受明斯克備忘錄,實現暫時停火。

10月份,烏克蘭國防部部長謝列特成為替罪羊,表示對慘敗負責,引咎辭職。

===================================================================

以上就是烏克蘭內戰概覽。後期的戰況我就沒有再看了,大規模作戰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從那之後,烏克蘭政府就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說,隔壁那個普京可壞啦,派兵侵略我們,巴拉巴拉。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在烏克蘭所謂俄軍大規模入侵之前,普京已經被西方國家定性為「普特勒」,已經作為侵略者在接受制裁了。

然後你再把他說成是侵略者,西方國家看來,效果是這樣的:「對啊,普京是壞人,對啊,我知道啊,我們不是已經制裁了嗎。你還想說什麼?啥?普京是侵略者?我知道啊,你還想說什麼?啥?普京是侵略者?我知道啊,你還想說什麼?您好,我現在有事不在,一會兒再和您聯繫。您好,我現在有事不在,一會兒再和您聯繫。……」

而到了正經談判的時候,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根本不就管你是不是真出兵。反正,在明斯克會談的時候,默克爾、奧朗德有段時間是和普京在會議室里單獨會談,而波羅申科被安排在隔壁一間屋子裡等消息的。

ТАСС: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панорама

話又說回來了。就算俄羅斯向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也是在情理之中。東烏軍隊的俄械裝備好歹還有繳獲,有庫存,而西烏軍隊的美械武器怎麼來的?這就叫做:西烏克蘭伸右手收美元請來西方僱傭軍安排美國公民火線入籍當財長,東烏克蘭攤左手要盧布接收東方誌願者等來俄國幹部空降任職做指揮,橫批就叫:烏克蘭民主了。

說到底,大家都是戰鬥民族,烏克蘭怎麼獨立出去沒幾天,打個內戰還打出侵略者了,弄的這麼矯情不好。


不能用空軍,地對地導彈,武裝直升機運輸機,防空部隊不能進入國境線太多,裝甲部隊和人員也只能有限秘密進入,綁著手腳還有人說火力支援只能靠炮擊戰術差,俄軍總參沒法活了,你們全部耍流氓。


戰術表現起碼比烏軍強多了,只要投入主力就能達到戰役戰術目標。戰爭模式還是老了點,不超過冷戰水平,陸戰為主。炮兵表現不錯,幾次決定局勢。裝甲兵有過一次成功的縱深突擊(2014年8月)。

但俄軍問題是政治上受限制,2014下場後也不敢更深介入,2015年初的戰鬥就以炮兵和後勤,情報支援的二線角色為主了。而烏克蘭方面政治上站住腳後,軍隊有了一定戰心不好啃了。


俄羅斯退化成中學生吊打小學生是肯定的啦。但說人家是中世紀水平?那麼我國10年前大概還是山頂洞水平。俄式武器對體系依賴都比較大,對他們來說戰鬥機和坦克都是消耗品。是體系射出的子彈而已。以米格29為例子,出口個各種小國之後戰績那個難看,但是在蘇軍里有「空氣」系統支持的時候老美也沒小看過。F22的設定任務之一就是打掉俄蘇軍頭頂的29保護傘。因為這樣,解體以後俄軍戰鬥力下降得厲害。平台單獨作戰的能力,西方更強。在那些面對蘇軍鋼鐵洪流的年月里,巴不得機場都不依賴了。必須指出的是,蘇軍的鋼鐵洪流不是單有裝甲啊,前線戰鬥機們也是同步推進的。俄軍現在剩下這個架子,固然是虛了很多,但是你說在地球能排上前3吧?他們是中世紀,其他人就是史前了?稍後我去翻一下知友轉的簡氏排名。這種好像美爹就是自己親老公的口氣是怎麼來的啊?如果說這話的真是美爹,當我白說。


我不是俄粉,樓上看不起俄羅斯軍隊戰術的幾位請問如果俄羅斯被你們說的那麼不堪還有幾個國家能入你們的法眼請舉10個國家(聯合國現有193個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都可以)本人願獻出我的臉讓你們打。


首先俄羅斯的部隊進入烏克蘭是不被官方承認的黑色行動,其數量也相當有限。再看看烏克蘭東部現在的亂象,俄軍似乎也沒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推薦閱讀:

中俄關係有多好?
中國是不是真有很多愚民政策,政府機關高層官員是否認為大眾本身就是愚笨的?
最近在看《走向共和》,我很好奇,為什麼西方國家願意幫助中國維新?
在你的理解中「共產主義」是怎樣的?
為什麼俄羅斯沒有紅二代這股力量?

TAG:政治 | 國際關係 | 戰爭 | 俄羅斯 | 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