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有哪些錯誤和紕漏?
史記是一部傳世史學名著,但司馬公是人不是神,限於文獻科技認知等原因也難免有失。這裡專門開一個問題,大家一起來為史記做一些勘誤吧!有些同司馬公相異的意見未必就是真相,但言之有理,也可以拿來備異。司馬公前後文有矛盾的也可挑出。
主題:勘誤 備異 補缺 引證等 拋磚 引玉一下,圍魏救趙,張儀蘇秦,共和,鄭桓公是否死於西周等
考證一 10.24答主先自問自答一個今天剛發現的:《秦誓》是《尚書》中最後一篇。它的時代,漢人相傳的《尚書序》說:"秦穆公伐鄭,晉襄公率師敗諸崤。還歸,做《秦誓》。"(事載《左傳》魯僖公32年、33年)照《書序》說法,此篇作於秦穆公33年(公元前627年)被俘三帥歸秦之後。但《史記·秦本紀》則說是秦穆公36年(公元前624年)大敗晉師,"封餚中屍,為發喪,哭之三日,乃誓與軍"中之辭。
《史記 六國年表》記載趙襄子(答主註:趙氏名無恤,趙簡子之子,襄是謚號)的紀年,為前457到前425,在位共33年。而近人錢穆(答主註:根據竹書紀年)《先秦諸子系年》和楊寬《戰國史》考證為前475至前425年,在位共51年。王政冬根據清華簡《系年》記載「晉敬公立十又一年(前441),趙桓子(答主註:趙襄子之弟)會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於鞏。」認為為前475至前444年,在位共33年。
下面這句話請讀者牢記:魯哀公20年=晉定公37年=越軍包圍吳之年=前475年,這是各家都無疑問的。爭議在於,趙簡子死在這一年(或者前後誤差一年內)嗎?司馬公行文自相矛盾之處在於:《史記·趙世家》記【1】-475「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使楚隆問吳王。」——越國圍困吳國是前475年,襄子把伙食標準降到喪食。司馬公這裡認定趙襄子元年=前475年,老爸趙簡子已死。司馬公這裡抄的是《左傳·哀公二十年》記:」十一月,越圍吳,趙孟降於喪食「,並把趙孟=襄子。司馬公在【4】《史記 六國年表》里把趙襄子元年定位前457年。
這樣一來,司馬公的文【2】【3】【4】是一致的,而【1】卻很突兀地同它們矛盾。各家意見:趙簡子卒年是一樁公案,司馬公認為是前457年,而今人多認為是前475年。參考以下文獻,錢穆,晁福林,王政東,王伯虎其實立論基礎是一致的,即把左傳的趙孟=趙襄子,認同司馬公的文【1】,只不過在具體年份上有一些出入誤差,論證合情合理。特別是後兩者,在前兩者的基礎上,更訂正了趙襄子的在位年數。而最後侯廷生一篇參考文獻,把左傳的趙孟=趙簡子,排斥司馬公文【1】,認同【2】,並把【3】【4】做了修正,把出公17年簡子卒改成了出公13年。
司馬公本人肯定是把趙孟=趙襄子的,從文【1】就可以看出。然而他後來卻沒有堅持,而是把趙襄子即位年份推後18年到前457年,趙簡子壽命也就平添了18年。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司馬公有個矛盾沒法解決,具體請見《左傳》作者為左丘明辨中的解釋。而錢穆的處理辦法是:把趙襄子的在位年數從33年增加到51年,趙襄子平添了18年壽命。王伯虎、王政當給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釋,趙孟=趙襄子沒錯,趙襄子在位33年也沒錯,是把後來的趙國君主在位年份搞錯啦!而侯廷生把趙孟=趙簡子,但是卻把趙襄子即位年份從前457年挪到前461年,為什麼要做這個處理?因為這涉及《史記 趙世家》和《史記 晉世家》的一個行文矛盾。《史記 趙世家》記載:-454(趙)襄子立四年,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晉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是為晉懿公(答主註:應當=哀公)。
——由《史記 六國年表》襄子即位元年在前457年,故按司馬遷的邏輯推算襄子四年是前454年但是,《史記 晉世家》卻說:-458(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彊。——由《史記 六國年表》出公十七年是前458年同樣的事,《趙世家》和《晉世家》記載竟然相差四年!必然有一個是錯的(或者兩個全錯)《晉世家》的時間是對的,沒有疑問的,因為出公年份是從定公一路順下來的。那麼問題出在《趙世家》,也就是出在趙襄子的紀年上。簡子卒於前477年 《晁福林:試論趙簡子卒年與相關歷史問題--《河北學刊》2001年01期》
襄子前476-前444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王政冬:由清《系年》正世系》襄子前475-前443年 《王伯虎:《左傳》作者為左丘明辨》(答主注:此文把《趙世家》 有「(晉)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誤抄成「定公 三十三年卒",但這個筆誤對論證沒有影響)簡子卒於前462年 《侯廷生:趙簡子卒年及相關《史》,《左》互證問題【精品文檔】》~~~~~~~~~~~~~~~~~~~~~~~~~~~~~~~~~~~~~~~~~~~~~~~~~~~~~~~~~~~~~~~~~~~~~考證三 10.28這個勘誤和備異皆有,勘誤是備異的基礎。勘誤就是照抄上面考證二中處理《晉世家》和《趙世家》矛盾之處。第一,勘誤《史記 趙世家》和《史記 晉世家》的一個行文矛盾。《史記 趙世家》記載:-454(趙)襄子立四年,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晉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是為晉懿公(答主註:應當=哀公)。——由《史記 六國年表》襄子即位元年在前457年,故按司馬遷的邏輯推算襄子四年是前454年但是,《史記 晉世家》卻說:-458(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彊。——由《史記 六國年表》出公十七年是前458年同樣的事,《趙世家》和《晉世家》記載竟然相差四年!必然有一個是錯的(或者兩個全錯)《晉世家》的時間是對的,沒有疑問的,因為出公年份是從定公一路順下來的。那麼問題出在《趙世家》,也就是出在趙襄子的紀年上。侯廷生認為,得人為修正令襄子立四年=前458年,這樣一來襄子元年就是前461年,趙簡子卒年就是前462年了。他用的是逆推法。這與《史記 六國年表》襄子元年=前457年,就相差了4年。實際上,根據考證二錢穆等人的觀點,我們知道:前458年襄子已立快二十年了。第二, 備異備異同樣是這一段時間內的故事,是與《竹書紀年》的矛盾,給出年表如下(注意前458年和前454年,《史記 晉世家》和《史記 趙世家》記載的事情是完全一樣的,根據我們上面的勘誤,這些事的發生應在前458年,《趙世家》紀年是錯的。所以下表已經做了合併):-458
《史記 晉世家》(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彊。
《史記 趙世家》(趙)襄子立四年(答主注,這處紀年錯誤,可無視,考證見上文),知伯與趙、韓、魏盡分其范、中行故地。晉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共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是為晉懿公(答主註:應當=哀公)
-453
《史記 晉世家》(晉)哀公四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殺知伯,盡並其地。《竹書紀年》(晉出公)(二十二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殺智伯,盡並其地。)-452
《竹書紀年》 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孫,是為敬公。-439
《史記 晉世家》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有絳、曲沃,餘皆入三晉。《竹書紀年》晉敬公14年-436
《史記 晉世家》幽公3年《竹書紀年》幽公三年,魯季孫會晉幽公於楚丘,取葭密,遂城之。《史記》提到這段時間有三個君主,出公,哀公和幽公。而《竹書紀年》提到三個君主為出公,敬公和幽公。哀公和敬公有出入。
史記-439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竹書紀年-436是幽公三年,那麼幽公元年是-438年,那麼敬公就應該卒於(或未卒但退位)-439。同《史記》哀公卒年一致。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君主年表如下:
《史記》:
晉出公(?-前458)
哀公(懿公)(前457-前439)
幽公(前438-?)
《竹書紀年》:
晉出公(?-前452)
敬公(前451-前439)
幽公(前438-?)
《史記》和《竹書紀年》矛盾在於:1出公退位年份?;2哀公還是敬公?
哀公應該等於敬公,那麼一個君主怎麼有兩個謚號呢?《竹書紀年》出土於晉武帝司馬炎年間,原書可能作懿公,為了避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司馬懿就是演義里那個被諸葛亮擺了空城計的篡魏權臣)名諱,而改作」敬公「。這樣就能與《趙世家》對得上號了。
《竹書紀年》是魏國史官所作,年代更為接近,但是魏國是直接由晉國分裂而來,魏國史官可能要為魏國先祖事迹避諱。
楊寬的解釋是《史記》 出公怒不是因為智韓趙魏四家滅范氏中行氏而怒,而是為韓趙魏三家滅智氏而怒,所以出公應該在前452年才亡命出國。出公的謚號出,就是出國的意思。
答主認為,根據《史記》,哀公是智氏所立,而韓趙魏三家後來攻滅了智氏(前453),卻留下了哀公,可能故意把出公退位延後,把哀公塑造為自己所立,以便說成擁立有功。
還有韓趙魏智四家滅范氏中行氏可以說開了卿大夫兼并壞頭,並不光彩,把出公記成為這件事而出走(史記說法)更不光彩,如果寫成韓趙魏自衛反擊滅智氏後,出公出逃(竹書說法),這樣一來出公似乎就是不反對攻滅范氏、中行氏,而只是反對攻滅智氏,這樣一來給人一種出公包庇智氏,不是明主的印象。
沒有細讀過史記,以下均摘自闞智的《人間冰器》。
《史記》卷一一O《匈奴列傳》記載蒙恬率軍10萬向河套地區匈奴征伐,又在卷六《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蒙恬率軍數量為30萬。
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是春申君私生子,楚幽王出生時考烈王才22歲,還在秦國當人質。。
按照史記記載 部分殷周國君 天子在位時間非常非常長,牧野之戰七十萬,長平之戰六十萬,那麼多人當時的條件如何協調指揮,如何後勤補給。坑殺四十萬降卒,怎麼挖的大坑埋那麼多人,幾十萬人等你坑殺不發生嘩變。司馬遷生活在大一統時代,這種大一統概念在記錄夏商周的時候被體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遊俠列傳》中的郭解?
※《史記.平準書》「武功爵凡直三十餘萬金」當以何意解?
※史記中記載孔子彈文王操,猜出是在歌頌周文王,可信度如何,有沒有科學依據?
※為什麼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文筆非常精妙,字字珠璣?
※孔子為什麼因為其父葬在防山而疑其父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