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這麼多朝代,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為什麼我們要叫做漢人,傳統服飾要叫做漢服?
如題
中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王朝是漢朝。在跟北方少數民族的交往過程中他們用漢朝的國號漢來指代住在中原的人。北方少數民族稱呼我們漢人。這是當時漢朝人自稱之後的音譯。
又有中原人的意思。
漢朝的持續時間很長這個稱呼就成了習慣流傳了下來因為叫「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族」太長了。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云:「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秦統一以後,華夏的族稱仍然沿用。但原屬山東(崤山以東)六國之民,已同為秦朝「黔首」。秦雖國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諸族、匈奴至漢代仍稱中原人為秦人。 而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和南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遂被他族稱呼為華夏民族之名。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 呂振羽則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後,便開始叫漢族。」總而言之,漢族之名自漢王朝始稱。
從此以後,無論中原華夏後裔怎麼改朝換代,人們都稱其子民為漢人,這就是漢民族的來歷。
之後一直延續。大漢一朝,北部擊匈奴封狼居胥北部疆界推到河套,陰山以北;西北部一統西域諸國,設西域都護府;南部平南越,又佔有了海南島;西南部,漢朝征服了諸國,邊界推移到雲南哀牢山和高貢黎山;東北地區滅亡了衛滿朝鮮,設置了東北四郡。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人口數量大幅提升;實行嚴整軍制;國家注重興修水利農業大為發展;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擴大財政來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文化列為封建正統文化大一統,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全國興起諸多商業中心;在史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古文經學走向發達;設立樂府,搜集民間詩歌;漢賦風靡一時;隸書亦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體;在科技方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更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的醫生,發明瓷器燒造,開始使用羅盤,張衡地動儀,落下閎等人制定的《太初曆》,道教形成。開天闢地,治隆中華,滔滔熱血漢衣冠,故稱大漢。
漢代和唐代、宋代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國家統一、文化昌明、武功強盛、國威遠播,是漢唐宋朝的共同特點。漢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而唐朝則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2280美元,西亞人均GDP為621美元;兩者都超過當時西歐人均GDP427美元。
但是中國人天下國家的意識是在漢朝形成,天下國家的內涵是文化,支撐的是經濟的交流,加上另一個支柱是文化上的統一,此為漢之為漢而不是唐、宋的重要原因。
一個民族的名稱的確定至少需要二個認同。一個是自我認同。就是這個民族的成員認同這個名字。另一個是他人認同,即其他的民族認同這個名字為這一族群的符號。(我同解放後對各少數民族的認定,我覺得就能說明這個問題。不知哪位可以提供這類的例子)
在漢代之前,朝代依次有夏商周秦。為什麼我們不稱自己為夏人或者商人或者周人等,其他民族也不稱我們為夏人、商人、周人或其他什麼人呢。
我認為是因為從傳說中五帝開始就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這個聯盟是相對鬆散,只要你承認了我老大的地位,按時的稱臣納貢就成了,各個部落或者城邦只要給他面子、不威脅他的領導地位,雙方就相安無事。 反之就是戰爭。 這從商代歷代君主頻繁的對方國進行爭討就可以看出。這種形式造就了各方國的獨立意識,在夏商周的時候只認同自已為商人、周人、徐人(方國)等,在周時只認為自己為秦人、魏人、趙人、楚人、越人等。周王只是形式上的王,大家要用的時候才被拿出來說,沒用的時候就扔在一邊。而周邊的異族面對的也不是統一的周軍,而是獨立的秦、趙、燕等,所以也只會說秦人如何趙人如何燕人如何如何。秦滅六國完成大一統時間太短,在高壓之下,各國人民對暴秦不存在認同,只認同原來的身份。 到了漢時,劉邦承秦制沿用了郡縣制,經過長時間的統治終統一人民對「漢」這一國名的認同,並在對外戰爭中以漢人自稱。同時也是在對外戰爭中,周邊的非漢國家也開始以「漢」來稱呼這個形式和意志統一國家,並以「漢人」稱呼這一族群。
謝葯
民族意識的產生,一定是要有其他民族共同存在的環境中,才能體現出本族和他族的區別。 如果沒有其他民族,那也無所謂什麼漢族了。那麼,為什麼我們在漫長的歷史裡,一直用漢人來指代中原文化族群呢?
1.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長時間統一中原農耕區的王朝。漢朝的戰鬥力頗強,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中原地區的居民被周邊民族稱為漢人。由於漢朝的時間足夠長,這個稱呼也就沿用下來。而就二十四史而言,政權的合法性一直是以中原地帶為中心的。
2.漢朝獨尊儒術,直接制定了未來千年所有讀書人的思想框架和所有王朝秩序。就思想上而言,哪怕強如清朝都必須接受儒家秩序來治天下。故而在文化脈絡上,少民看來,中原居民和漢一脈相承。清末回族曾以漢教,回教來表達自己與中原地區的區別。
故而,在建國之後,劃民族時,對大部分實用漢字的族群使用漢族這一名詞。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所謂漢人,漢服,漢家等,指的是中原文化集團,和現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中漢族有較大區別,漢人或華夏並不是基於血緣,地域,信仰,習俗等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漢人比漢族更有包容性。-------------------------------------------------------------------------------------------
然而在西方人而言,海外華人聚居區多稱為唐人街。
《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大抵是因為這是中國最為強盛,或是最早有大規模移民的時代吧。--------------------------------------------------------------------------------------------
至於為什麼被稱為漢服。我只能這樣說,不是中國傳統服式是漢服,而是2003-04年,漢服,這個體系在建構的時候,使用了大部分的可考證的古代中原地區士大夫階層的衣服,稱之為漢服。而漢服的提出就是為了對抗唐裝和彌補中國漢族在族際交往中形象的缺失的。故而,漢服黨認為漢服具有傳統性。但是因為在大部分語境里,漢族天生是中國人。導致漢服黨在論述漢服歷史的時候,會出現華夏(漢王朝)=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或是說,部分漢服黨不由自主的認為漢服=中國傳統服式。漢族其實是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北魏孝文帝號召漢化以後,很多鮮卑人有了漢姓,最後導致鮮卑這個民族倒從歷史上消失了,雖然主體仍然是漢族
因為漢朝歷史久。叫習慣了。不好改口。
推薦閱讀:
※有什麼東西,古代比現代更強?
※現代箭不如古代箭嗎?
※Antique 和 ancient 有什麼不同?
※古代皇帝賞的錢能花嗎?
※隴右道 因在隴山之右(西) 為什麼啊 不是左西右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