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歸來》,陸焉識算是歸來了么?。。。。對於歸來這個影名和這部電影,是怎麼理解的?


原著小說叫《陸犯焉識》,電影叫《歸來》。我覺得「歸來」和小說的內容更加貼切。

為什麼這麼講呢,很簡單的一句話「歸去來兮,前路焉識」。

主人公叫陸焉識,毋寧叫「路焉識」好了。那這路是誰的路呢?當然是陸焉識門的路了。陸焉識們是那些人呢?當然是那一批從「小清新」的民國轉進到紅又專的新社會的「民國范」們。他們曾經醉生夢死在亭子間,熱血沸騰在雲貴川,豪氣干雲在天安門,壓抑孤獨在全國各地的農場、幹校,最後終於能平靜的「歸來」,只是這「輾轉反側歸去來,人生一夢路焉識」啊。

看得出曾經的陸焉識們是驕傲的,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可是經歷了社會的巨大變遷,他們無一例外的對自己以及自己的驕傲發生了困惑,產生了懷疑。那麼陸焉識的驕傲是怎麼一回事呢?要理解他的驕傲,你的首先理解所謂知識分子這個群體的驕傲

其實世界上大概所有地方會識字的人都是驕傲的。這種驕傲倒不是貶低他們,而是說這些人天生都有一種優越感,而且是很強的優越感,他們一般都自以為自己掌握了可以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方法,他們以自己能寫會說而自豪,並且有比真正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征服欲。比如說學生問蘇格拉底啥是愛情,蘇格拉底讓他去樹林摘個花,學生又問啥是婚姻,蘇格拉底又讓他去樹林里摘個花,學生接著又問啥是外遇,啥是生活,蘇格拉底還是讓學生去樹林里摘朵花。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在嘆服這個學生無與倫比的耐心和驚人的體力之後,更加敬佩蘇格拉底高超的詭辯技巧,但是你要拿著這個故事去問一個傳銷界的成功人士,他會告訴你,蘇格拉底的成功不在於他嘴上會說,最根本是因為在他心裡,自己早就已經成了「捨我其誰」的大師,所以蘇爺爺真正成功的地方不在於可以吧一朵花說出一萬個道道而是在於可以讓一個人一遍一遍的不斷去同一片林子。

所以拿破崙說:「打仗時候,一定讓驢和識字的人走在中間」,我不知道是抬舉他們啊還是抬舉他們。

說到這裡就講到關鍵的地方了,那就是知識分子如蘇格拉底哪裡來的「捨我其誰」的底氣呢?既然陸焉識是中國知識分子,本公子就從中國說起。「捨我其誰」這句牛逼哄哄的話是孟子說的,全話是:"夫天未欲賓士天下也,如欲賓士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不過這只是一個你自己認為你自己牛逼的論斷啊!你的論點勒?論點在哪裡?這句話前面一句,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從黃帝到堯舜禹五百年,從堯舜禹到商湯五百年,從商湯到文、武王又是五百年,現在算到我這已經七百年了,所以「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輪也該輪到我了。那麼,問題又來啦,據歷史學家推算(主要是嫌自己國家人丑的柏楊先生)戰國時期人口已經2000萬了,這麼多人憑啥說輪到你孟子了呢?對於這個問題,孟子的解釋是咱們耳熟能詳的那一句:夫天降將大任於斯人也,避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不拉不拉。可是我們還要問,戰國大亂之世,受苦受難的多了,2000萬裡面選萬分之一,都還有2000個,憑毛又是你啊!對於這個問題孟子又說了一串串,大概將黃帝當年受了什麼什麼苦,受過以後就牛逼了,堯舜禹受了什麼什麼苦,受過以後就牛逼了,商湯周武受了什麼什麼苦,後來就牛逼了,就連孔子也受了什麼什麼苦呢,而你們這些苦,我孟子自以為也是受過的,所以我也會牛逼額!但是不省心的熊孩子還要問,你這是循環論證,錯置因果啊,還是不具有說服力啊?!這個時候,孟子煩了,甩給他一句因為除了受苦,老子還「善養吾浩然之氣」。

這就是後來從馮友蘭到葛兆光,學者們講的「神秘主義」。

中國的知識分子對這種無理取鬧的自我標榜的「神秘主義」唯心論千百年來特別推崇。這甚至成了他們後來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中庸》開篇就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到這,孟子們根本就不用像前面那麼吃力的回答熊孩子問題了,就一句話「天命」,你能聽懂明白說明你可能跟我一樣是有天命的,不明白那你就是沒天命的,沒天命就別湊熱鬧了。而這個天命用逼格比較高一點的話就叫「統」,對於這個天命一代代孜孜不倦追求傳承的的就是「道統」。道學家道學家,那就是這麼來的,可不是罵人家虛偽的話,而是由衷讚歎人家「有天命」的溢美之詞。

韓愈就是道學家裡面最出名的一位,眾所周知雖然唐王朝武功興盛,但是文治發展並不理想,大家一會崇佛,一會辟道,連「天命」都不要了,這怎麼行!更甚者,禪宗甚至還說「喂馬劈柴,伺候父母,皆是修行」,所以有感於天命的召喚,韓愈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文章《原道》《原毀》就是要給天命正名的。對於天命是個啥,其實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天命是從聖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聖人當然不會直接告訴你天命包括abcd哪些選項了,那他還聖個屁啊!但是聖人說過很多似是而非的話,對這些話需要進行解釋,解釋包括兩方面,一方面要微言,一方面要大義,所以有了漢學和宋學兩個支系,即通常說的大學和小學。

接下來是重點,道學家們之所以這麼大費周章,用孟子的話說是為了回歸王道,啥是王道?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說白了就是身份等級社會。那問題又來了,在這個社會裡面君是生物鏈最頂端的,道學家們在牛逼你也得聽軍的話,這麼說來他們的天命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多麼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那他們追求天命追求道統還有意義么??答:當然有意義——別忘了活著就是有意義嘛!請注意這個社會運行的規則和建立的結構便是道學家們設計的,作為規則的設定者,在在這個遊戲體系中,誰最能如魚得水,那還不是不言自明。而且別忘了君是天子,君不用聽臣下的,但是得聽天的啊,可是天又不會說話啊,誰能知道天是咋想的啊?那咋辦呢?這時候,孟子們就跳出來了,大吼一聲:我知道啊!問我啊!所以你看在王道之下,誰才是最牛逼的!當然這是有證據的,那就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發展到後面讖緯之說都是知識分子要用天來壓君,用君來壓眾生啊。

所以你看,知識分子不但具有一般人沒有的天命,而且還能解釋「天」話,他即是規則的制定者又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受益,所以對於知識分子而言,身家性命都可以不要,但是他得要說話,得要話語權,他當然很驕傲了。

其次,具體到陸焉識的驕傲。有個很好的例證,小說裡面通篇都是這麼寫的,要是實在要本公子給撿個栗子——額不——撿個例子。那就是,陸焉識因為後媽趕驢上磨硬要介紹婉瑜而鳳他後媽壞了他的自由,所以見了婉瑜先是笑話人家解放教練體操之後,陸焉識第一句話便是問:"這個人會讀書吧!」。

然而,驕傲並不是知識分子的特權,路邊要飯的要的多了也可以驕傲,阿q發達了對小d王胡那也是非常驕傲的。但是他們與陸焉識們不同,陸焉識的傲氣在被打擊以後會困惑,會焦慮,會失望,但是阿Q卻永遠不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阿Q之所以要驕傲完全是為了等趙四老爺那一頓打的,因為那是他可以打破階級固化,獲得與老爺們直接接觸的唯一方式。

在電影的最後老態龍鐘的陸焉識仍然在車站陪著已經痴呆很久的婉瑜等著自己,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畫面,它像寓言一樣令人浮想聯翩。那是陸焉識們——知識分子們——讀書人們在等待「天命」歸來,還是老年的陸焉識在等那個風流倜儻的佳公子歸來。陸焉識是在等別人還是等自己?等陸焉識的陸焉識還是以前那個陸焉識么?還是說等陸焉識的陸焉識才是真正的陸焉識,在歷經人生百味以後,陸焉識所能做的就只有靜靜的等待自己????

人說人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但是《歸來》或許在說,人的一生都在等待自己的——歸來。


首先,電影《歸來》和小說《陸犯焉識》是有區別的。《陸犯焉識》裡面的陸焉識開始並不喜歡馮婉瑜,是個名副其實的花花公子,對於他而言,出軌是很平常也很坦然的事。而在他被捕以後,他的歸來,更多的是懺悔,是逐漸活明白的過程。他那些冗長的信,都是為了彌補甚至是贏回那份愛。這種歸來是雙向的,他回歸到一個人、重新擁有愛的能力,也讓妻子回歸到愛的初心。再之後他經歷了妻子的失憶直至去世、兒女對他不解將他囚禁,他帶著妻子的骨灰,回到了囚禁過他的大西北,回歸自由。值得一提的是,嚴歌苓讓他妻子失憶,是因為心疼馮婉瑜,是因為怕馮婉瑜再見陸焉識以後會失望,所以才出於好心讓她永遠忘記自己心痛的部分。因此,對於馮婉瑜的「歸來」,不如說是「歸去」,讓她離開這樣複雜的社會背景、這樣殘破的家庭、這樣慘淡的人生。

然後再談電影。我想你所詢問的歸來,是對馮婉瑜來說,他最後是否歸來了。我想對她而言,他歸來了,她的確期待實實在在的重逢,可是她等到了陸焉識要回來的消息,這便足夠。她期待的不過是心愛的人能夠自由。她的希望最後歸來了。而對於焉識,他也歸來了。面對妻子的失憶,他不得不一遍又一遍重演過去,現實的打擊讓他註定不能再向前一步。他將一直被禁錮在過去中。他的歸來是回到過去相戀相愛相守的歲月里。在我看來,《歸來》里陸焉識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演繹過去,就像是翻新《漁光曲》一樣,我們在不斷反覆和重新演繹中,回歸然後找到新的意義。

這是我個人對這個作品的見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西蒙·佩吉的編劇水平?
最棒的電影講述的故事有哪些?
如何寫出黑鏡一樣的故事?
請問編劇的版權屬於編劇還是製作公司?

TAG:影視評論 | 電影編劇 | 歸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