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如果不解散,發展到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毛以西方工廠手工業取代家庭手工業說服了薄劉等人實施農業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興起時,提出公社的未來是工業化

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料市場原始積累,這是斯大林模式

中國的公社一開始就是以最終工業化為目標,中央的文件將國家工業化和公社工業化並提

60~70年代,農業學大寨,搞農業基本建設,少數農村比如華西已經開始搞工業

70年代末,國家工業體系基本建成,糧食產量基本安全

公社開始工業化,社隊企業開始興辦

83年雖然公社解散,但農村工業化的大潮勢不可擋,鄉鎮企業蓬勃發展

鄧曾經說過鄉鎮企業解決了農村50%剩餘勞動力的問題,使他們不再湧入城市

90年代中期國企鄉鎮企業改制,工業化城鎮化路線發生轉變

現在,既有農民工進城打工,大城市不斷擴展,也有華西這類的村子不斷吞併周圍村子

如果當年以公社為載體的工業化能堅持下來,現在的天朝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假設理想的就地城鎮化是這樣:中央是中心城鎮和部分工業,外圍是規劃的村子和其它工業,部分自然村消亡,部分人進入城市,大部分留在本地。而大城市規模也不會太大,城鄉差距減小。

——— ——— ——— ——— ——— ——— ——— ——— ——— ——— ——— ———

以上是網上有人的YY,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敘事體系,不入套就不會被忽悠,但還是有其迷惑性

求一套不同的敘事體系


世界各國都有農業合作社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加拿大,美國,俄羅斯,荷蘭,法國都是如此

Collective farming

世界各國都有合作種田

原因都差不多,便於共享農機,合作議價,穩定金融,

中國那樣純屬胡來。

蘇聯,東歐集團,朝鮮,古巴,都這樣的快速實現城市化,也就幾十年時間。

匈牙利當年人均糧食一噸以上。

朝鮮古巴的城市化率,到現在也有75%左右,中國達到了嗎?

如果不解散,大量的農民就地在農村就業,參與鄉鎮企業,然後就地城鎮化,誰還需要去擠大城市呢?怎麼還有春運呢?巨大的農民工就業教育養老問題誰解決呢?

中國的工業科技水平無論如何比東歐好得多,如果我們城市化率也75%,有工業遍布各個中小城市和鄉村,怎麼還會有巨大的社會問題呢?東歐國家比如匈牙利,波蘭,我們無論如何不該比他們差啊?

波蘭人均GDP都已經有1萬多了。


如果死撐到現在,你很有可能沒有電腦中國也沒有知乎來讓你問這個問題


可以從一直沒有解散的周庄人民公社來看出會是什麼樣子。

從1981年開始,周家莊的家家戶戶已免費使用上了自來水。1982年,公社開始對年滿65周歲的老人實行養老津貼、對孤寡老人實行五保等福利政策。在八十年代實現了農民退休,學生讀書免費。

而同時期的農村被三農問題壓迫得透不過氣來,賣血村,艾滋村,癌症村層出不窮。現在更是變成了空心村,留守村,污染村。。。。。


蘇南模式的終結,新望著,三聯書店,希望能為你提供一點參考。


根本沒人意識到農業機械化


死光光


中國還有人民公社影子的是華西村,南街村。

國外有以色列的基布茲,學習中國做人民公社,非常成功。


大部分人餓死


有。

「周家莊」,號稱最後的人民公社。生活水平貌似還不算差。

百度能搜到。


毛時期的人民公社跟工業化是兩碼事,雖然在文件中會提及什麼公社工業化,但實際上卻是通過通過公社化從農村低價汲取更多的資源(低價徵購糧食)以作為積累投入到當時的工業發展中去,這個過程中還因為吃公共食堂而造成糧食的大量浪費;在上層壓力下的層層對糧食產量的放衛星導致對農村糧食的高徵購造成許多農村地區的缺糧等;這些累加到一起就導致了後來的大饑荒。還有個問題是,集體制下的人民公社始終不能真正解決社員在農業生產中的激勵問題,所有的人都會在其中選擇出工不出力,糧食產量自然也會降低(這一點林毅夫就論證過)。

所以人民公社不解散,就只能造成低效率的生存經濟。


不符合現在的生產力了。


推薦閱讀:

日本有過哪些「忽悠」中國的歷史?
如何看待1929年的「中國夢」:《十問未來之中國》?
中餐如此豐富多彩是不是和中華民族歷史上機械化水平較低有關?
西方國家在邁入工業時代的時候,有沒有對傳統節日造成衝擊?
為什麼蘇聯完成了工業化而中國沒有?

TAG:城鎮化 | 工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