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和北汽入股的美国电动汽车设计公司 Atieva 是家怎样公司?

在电动汽车设计界的水准如何?有过哪些设计成果?是否「领域顶尖」?


挖死我了!!!

Atieva 这公司藏得实在太深,公司主页上只有几副图和一些渲染用的只言片语,能点开的链接也只有招聘和 LinkedIn 的公司主页。(感觉是在被北汽和乐视入股之后要设计整车了所以官网什么的正在或者正打算要进行大的调整。)

http://www.atieva.com/

从 LinkedIn 主页上可以看到 Atieva 是一家「电动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Atieva is a global provider of electric drive solutions.

From programming embedded software onto microchips to analyz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via: Atieva | LinkedIn

目前 Atieva 招聘的职位看起来应该不再是仅专注于提供电动汽车解决方案的内容。看起来是要搞整车的样子。

atieva | careers

公司的创始人 Bernard Tse 在这家公司之前是 Tesla Motors 的 VP 以及董事会成员。

Bernard Tse | LinkedIn

据说参与了 Tesla BMS 系统的开发,但是没有看到官方的消息。

实在找不到什么来自于官方的信息,所以只好看了一下其他的介绍。

大部分新闻都有写到 Atieva 研发了

Tesla Roadster

雪佛兰 Volt

奥迪 R8 纯电动跑车

这三个车型。

作为一个 solutions provider,个人觉得新闻中提到的「研发了」的内容应该是指的研发了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充放电系统或者动力系统或者这些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电动车三大核心电控、电池和电机的部分,但我觉得这么说还是假大空...)

无奈我去 Patent Cloud 上搜了一下关于 Atieva 的专利情况。发现貌似专利也不是很多的样子,美国专利一共26项,国际专利一共20项。专利的内容当然都集中在电池,电控这些方面。

美国专利的申请情况:

via: https://www.patentcloud.com/searchanalysis.jsp?q=ATIEVApto=ustype=Utilitytype=Designtype=Planttype=Reissuetype=Statutory+Invention+Registration

国际专利的申请情况:

via: https://www.patentcloud.com/searchanalysis.jsp?q=ATIEVApto=wo

能看得出申请专利比较集中的时间大部分在 2013 年到 2014 年之间。

Tesla Roadster 的生产的时间是 2008 年- 2012 年。

雪佛兰 Volt 的生产时间是从 2010 年 12 月开始。

奥迪 R8 纯电动版预计要在明年上市。

个人看来关于 Atieva 对 Tesla Roadster 和 Volt 的贡献貌似并不是很大,相对的可能他们研发的部分对 R8 电动版的贡献相对多一些,但是仅从专利的数量来判断的话,可能也不能说他们「研发」了吧。

和特斯拉自己的专利数量来比较的话的确不多:Tesla Motors 为什么要将其专利开放,技术开源? - 吴彬的回答

这也是我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吧。

但是 Atieva 作为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有多核心个人确实没法做出判断了。

下面给出来搜到的结果,希望有更了解的人来解答。

美国专利:

https://www.patentcloud.com/search.jsp?q=ATIEVApto=ustype=Utilitytype=Designtype=Planttype=Reissuetype=Statutory+Invention+Registration

国际专利:

https://www.patentcloud.com/search.jsp?q=ATIEVApto=wo

对于是否「领域顶尖」的结论,我觉得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当抛砖吧,不知道会不会有能挖掘到这个神秘的公司更多人了...


只知道公司高层很多都是tesla的老员工=。=ceo还是uiuc校友来着,是以前tesla bms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感觉虽然公司在加州,但是管理层华人占主流。前段时间我身边几个同学都莫名接到email说要他们申请。反而本人在网上申请了还给HR发了linkedin却直接被忽视lolol。听说他们最近在招人,但是报名了我们学校的招聘会好像又没来参加。

技术水平确实不知道,感觉网站做的挺酷的=。=只是从媒体读到的一些新闻里不能判断。感觉公司定位很好。希望他们能理会一下我的申请==


11年的时候来过的,DENNIS GRAY 带队来的,没过一年去了AVL了。当时和力神合作,后面就没信了


腾讯科技驻硅谷工作人员纪振宇刚刚接受邀请,独家试乘了新车,希望能解决题主的部分疑惑。

先要说明一下,Atieva 是在 2007 年成立的,不过今年 10 月改名叫 Lucid。创始人是原特斯拉董事会成员 Bernard Tse (谢家鹏,2015 年 11 月已辞职)和原甲骨文公司高级市场总监 Sam Weng(温世铭),现在的 CTO 是 Peter Rawlinson,也是特斯拉 Model S 车型的主要设计者。

Lucid 最早的业务是电池的生产研发,2013 年开始进行电动车研发业务,至今总共融资 1.31 亿美元,估值在 20 亿美元左右。

看完基本背景,再来说说乐视和北汽入股。

Lucid 是在 2014 年进行的 C 轮融资,当时北汽集团以 1 亿美元入股,约占 25% 股份,随后的 6 月份乐视也投资了几千万美元。同一年的年初,贾跃亭刚以个人身份投资了另一家电动车生产商 Faraday Future。

到了 2016 年初,北汽集团因为“战略转型”转让了全部股份,当时《财经》杂志的报道说,北汽的这部分股份被乐视接收。但按照 Lucid 高管的说法,这部分股份没有转给乐视,而是被一家叫做 Biltz 的公司纳入了囊中。

之前很多人猜测,乐视汽车入股 Lucid 是因为看重它的技术,希望最终能将 Lucid 和 Faraday Future 合并,或者利用技术来支持乐视汽车。不过 Lucid 的说法是,Lucid 的研发和生产全部是自主进行,不会和乐视或者 Faraday Future 共享技术和资源。乐视汽车只是占股较少的投资人之一,Lucid 目前没有绝对大股东,控制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设计开发新车时,贾跃亭没有参与一点意见。

接下来看看我们的试驾体验:

这款 Lucid Air 是他们的第一款量产电动车产品,计划在 2018 年底上市销售。虽然几位高管都避而不谈特斯拉,但从电动车概念、整车外观和目标市场,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特斯拉 Model S。

Lucid 介绍了相关的设计理念。这款车的最初灵感来源于私人飞机商务舱,希望给后排乘客带来坐在商务舱中“贴地飞行”的感觉。外部空间大小相当于梅赛德斯奔驰 E 级车,但内部空间相当于奔驰 S 级,将后排空间尽可能拉长。

高端版的后排座椅类似飞机商务舱,几乎可以完全躺倒)

Lucid
Air 计划中的车型分为三档,低端版本售价约为 6.5 万美元,中端版本约为 10 万美元,高端版本约 16 万美元,其中中低端版本将配置 100Kwh 的单次充电续航约 300 英里的电池,高端版本将配备 130Kwh 的电池,续航里程将能够达到 400 英里(约 644 公里)左右。

比较惊人的是,官方说 Lucid Air 能够达到 1000 马力,2.5 秒之内完成 0-60 英里(约 96.6 公里)加速。相比之下,特斯拉旗舰车型 Model S P100D 功率为 762 马力。

当天现场展示的是一辆内饰配置到最顶级的 Lucid Air,座椅、方向盘等全部采用真皮材质,车门和握手处采用了桃木材料,中控也完全采用液晶触摸屏。

试驾过程有 4 分钟左右,整个环节包括匀速行驶,0-60 英里急加速以及自动驾驶回归车库三个部分。但试驾者只能坐在后排,由 Lucid 的工作人员操作车辆和讲解。用于试驾的这辆车内饰很简单,但基本实现了所有的驾驶功能,中控屏幕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显示信息,包括车辆的图像和行驶的路线。

试驾过程中车内中控实时显示车辆信息)

在自动驾驶的时候,出现一个小细节。一辆外来车辆无意中闯入了试驾区域,车内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立即握住了方向盘来接管车辆。虽然 Lucid Air 的车上已经装载了自动驾驶需要的全部硬件,但软件方面还在调试。

传感器、摄像头等运用于自动驾驶的装置隐藏在车头下透明罩内)

总结来说,就是有三大卖点:

续航长,最高续航644公里;

动力高达1000匹马力,0到60英里(96公里)加速仅需2.5秒;

空间大,后排可以直接躺下。

最后献上我们试驾时拍的一段小视频,感受一下。

视频封面试驾 - 腾讯视频视频

by 纪振宇(更多精彩请关注腾讯科技官方微信“qqtech”)


扒了一下,atieva是由华人谢家鹏于2009年创立的。谢曾经是特斯拉创始董事之一,主管特斯拉电池系统研发。这就牛了,中国电动车最薄弱的技术环节就是电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个公司,11年的时候我跟他们打过交道。当时他们在做电池成组和bms开发的工作,跟我们合作开发一辆样车,我们负责整车,他们负责电池。

当时的架势很唬人,来了一堆美籍台湾人,还有个专门给他们搞服务的小弟。我们到哪里调试随便找个地方猫着就行,他们还专门买椅子坐着,电风扇吹着,一会西瓜一会饮料的,看的我们好是羡慕。

弄出来的东西真心不敢恭维,电池跑一会就过热,只能打开盖子散热,凉了再跑,问他们为什么也不说。电池能力估算模型也很搞笑,一直在0和最大值之间跳动,解决不了,最后直接给了个常数完事。最后样车拿去验收的时候,驾驶员不小心代载切断,就把继电器干坏了都...

他们用的工具倒是挺牛的,inca标定都用etk的,那盒子老贵了。

不过这都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当时这帮人和现在的有关系没。


同学刚刚签了atieva, 还有股权激励。总体算是创业阶段吧


推薦閱讀:

在不改變汽車整體流場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哪些對車身細部外形的調整來降低空氣阻力?
渦輪車的普通進氣口是否夠用?
蔚來 EP9 在造型設計上有哪些亮點?
為什麼 BMW i3 的設計那麼「不 BMW」?
如何看待蘭博基尼centenario lp770-4?

TAG:设计公司 | 电动汽车 | 汽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