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女叫的「過兒」是發的兩個音,還是「過」的兒化音?
情侶之間叫名字里的單字往往更顯得親昵,那麼問題來了,郭靖叫的「蓉兒」、小龍女叫的」過兒「是不是單字的兒化音呢?如果不是宋朝為什麼喜歡稱呼別人什麼什麼」兒「呢?
好容易周伯通吃完饅頭,骨都骨都的喝乾了湯,那老僕收拾了食盒走開,郭靖急忙掏出蠟丸,捏碎蠟丸,拿出丸中所藏的紙來,果是黃蓉所書,上面寫道:「靖哥哥:你別心急,爹爹已經跟我和好,待我慢慢求他放你。」最後署著「蓉兒」兩字。
瀉藥。明兒,別鬧~~(????)
應為兒化音,但兒化音在不同地區的發音習慣是不同的。
「撒甚帳?撒甚帳?東邊撒了西邊樣。豆兒米麥滿床上,仔細思量象甚樣?公婆性兒又莽撞,只道新婦不打當。丈夫若是假乖張,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急走出門,饒你幾下擀麵杖。」
那先生被打,自出門去了。張狼大怒曰:「千不幸,萬不幸,娶了這個村姑兒!撒帳之事,古來有之。」
柳永的詞,其中一個文學特點就是以俚詞俗語入詞,因此也可以從中看到兒化音現象:
閑窗燭暗,孤幃夜永,敧枕難成寐。
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到得如今,萬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對好景良辰,皺著眉兒,成甚滋味。紅茵翠被。當時事、一一堪垂淚。
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猶睡。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又爭似從前,淡淡相看,免恁牽繫。
除柳永的詞作外,用兒話音入詞的宋詞也有不少。
再說發音,當年的杭州作為南宋都城,有大量北方人口遷移湧入,語言也受到北方方言很大影響。如果你了解杭州話,就發現裡面有很多兒化音的使用習慣,和吳語區的其他地方話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在現在依然十分明顯。隨便一搜杭州話的童謠就能發現:杭州城兒,拉拉黃包車兒,拉倒齊呀兒,問問鈔票多少兒。
慶春門(太平門)外糞擔兒
清泰門(螺螄門)外鹽擔兒
望江門(草橋門)外菜擔兒
候潮門外酒罈兒
鳳山門(正陽門)外跑馬兒
清波門外柴擔兒
涌金門外划船兒
錢塘門外香袋兒
武林門(百官門)外魚擔兒
艮山門(壩子門)外絲籃兒
但是,杭州話的兒化音和北方是有區別的。以上的童謠,用杭州話來讀,兒字都是單獨做一個音讀出來的,而非像北方話那樣依附於前一個字的發音。舉個例子,比如「碗兒」,北方習慣是wanr,將兒尾音和碗字連在一起,而在杭州,則是分別讀出,wan er。(當然,這注音是普通話的讀音。)杭州話還有個比較特別的兒化音形式,是兩字中間夾著兒字,如片兒川,孩兒巷,這些兒字也是單獨作為一個音的。
因此,考慮到郭母是江南人士,牛家村又是在杭州郊外的,那麼郭母將郭靖一手帶大時,教給郭靖的應該也是當時的杭州話。那麼當郭靖在喚蓉兒時,發音八成是rong er,而不大可能是rongr。
小龍女就不好說了,由於她自終南山下活死人墓里長大,圍繞在她身邊的人,也就是她師父和婆婆很可能都是西北人,那麼如果她喚過兒,則很可能是guor。如果你是南方人,對北方兒化音的發音不太了解,請參考影視作品裡北方小孩讀蟈蟈時的那個發音。因此,當她喚過兒時,實際效果大概如下(請自行帶入影視作品裡北方小孩讀蟈蟈時的那個發音):「蟈,是你嗎?」「不是老了,是我的蟈長大了。」「蟈,快到碗里來!」謝邀
首先,金庸是浙江海寧人,24歲才移居香港,不至於不知道兒化音。
其次,書中小龍女是在終南山下活死人墓中長大,那是陝西西安咸陽一帶,當地的關西秦腔也就是古代的官話,也叫雅言。
其中幾個發音是這樣的。(雅言在前,普通話在後。)夜兒個-----昨天
前兒個-----前天後兒個-----後天明兒個-----明天麻明兒-----混賬、不懂理所以不難看出當地的方言是有兒化音的,由於不知道林朝英,孫婆婆的籍貫,只能假設孫婆婆是用的是當地方言。到目前為止只能說小龍女叫的可能是過的兒化音。
但是!
過兒這個名字不只是龍姑娘一個人能叫,郭靖黃蓉都曾這麼稱呼過楊過,郭靖一口的杭州方言,黃蓉浙江桃花島人,都這樣叫的話,極可能是「過兒」 兩個字。
而且不只是對楊過這樣,全書中「芙兒」,「儒兒」,「文兒」,甚至馬鈺還叫過「靖兒」,可見這是較為普遍的對小輩的稱呼,因此我大膽的推斷這是「過兒」兩個字。
當然,郭芙郭襄還叫過「雕兒」,這要是兒化音,也未免太不雅了。哈哈哈,是棍兒?
寫書的是香港人,寫給香港人看的。香港沒有兒化音。
推薦閱讀:
※金庸武俠小說中武功招式來源於哪裡?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嗎?
※為什麼很多人僅憑金庸在小說裡面引用一些歷史人名歷史事件做背景,就覺得金庸具有較高的史學修養?
※郭靖和楊過誰才是俠之大者?
※天龍八部是金庸最好的作品嗎?
※為什麼黃蓉這麼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