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的第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為何發生在希臘?而不發生在其他地區?


首先必須理清一個概念:1821年爆發的希臘獨立戰爭,究竟是不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答主認為不顯著。按照一般定義,資產階級革命指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對象為國內封建社會制度的革命;而希臘革命後,英、法、俄取代了奧斯曼帝國成為希臘政治舞台上新的超級玩家,坐在王位上的則是一位巴伐利亞王子;革命後的希臘雖然在人口構成上發生很大變化,但基本的社會階級結構並未改變。由後者,及1832年《君士坦丁堡條約》中對希臘政治秩序所做的安排可以看出,希臘革命中的資產階級屬性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希臘革命亦不能被稱為一次民族革命;這從革命一方參戰人員的民族構成即可見一斑——其中即包括了土生土長血統純正的希臘人,也不乏各種來路的「羅曼利亞人」(Rumelian)。所謂「羅曼利亞人」,指的是出身奧斯曼帝國下轄羅曼利亞省(Eyalet of Rumelia)之人;該省治地包含了希臘北部、色雷斯、馬其頓及巴爾幹中南部許多地區,可想而知該省民族構成相當複雜。

羅曼利亞省在奧斯曼帝國中之位置(1609年)

(圖片來源:維基用戶Underlying Ik,資料來自Encyclopedia of the Ottoman Empire,原圖戳此)

1821年革命爆發後,大量「外鄉人」(?ξωτικ??,原本表示外國人,後來逐漸演變為指代一切來自希臘以外地區的人)踴躍加入革命軍陣營,共同團結在基督教(嚴格來說是希臘正教)的大旗下與奧斯曼政府作戰。這其中有幾位是頗值得一提的,比如直至今日還被許多希臘人奉為民族英雄的馬爾科斯·波扎利斯(Μ?ρκο? Μπ?τσαρη?, Markos Botsaris),實際上出身伊庇魯斯一個叫阿爾文(Αρβαν?τε?, Arvanites;也被稱為Σουλι?τε? / Souliotes,以驍勇善戰聞名的民族-宗教團體)的部族,是典型的「外鄉人」。波扎利斯以在戰場上勇武無畏的作風而出名,他最終戰死在卡爾派尼西(Καρπεν?σι)亦是因為率先鋒部隊深入敵陣(差不多是以一敵十的軍力對比),寡不敵眾而亡。儘管今天阿爾文人與希臘人之間已經不存在什麼分別,但在希臘革命爆發的時代這二族卻是有著明確民族認同界限的不同人群。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862年作品《波扎利斯偷襲土耳其營地並身負重傷》即描繪了波扎利斯死前一幕

另一位在希臘獨立戰爭中至關重要的「外鄉人」則是約翰尼斯·克勒提斯(Ιω?ννη? Κωλ?ττη?, Ioannis Kolettis)。克勒提斯是出身於伊庇魯斯的阿羅蒙人(Aromanians,屬於弗拉赫人Vlachs的一支,19世紀時希臘人以弗拉赫指代阿羅蒙人),與阿爾文人類似,今天的阿羅蒙民族認同已經變得模糊不清,許多場合下往往以語言而非種族來定義阿羅蒙人,但回到19世紀上半葉,阿羅蒙人與希臘人是地地道道的兩個民族。克勒提斯在戰場上表現一般,在1824年內戰中也屢次做出錯誤決定,但在政治舞台上卻是大放異彩,他在1834年和1844年兩度出任希臘總理,對早年間希臘政治的影響極其深遠。他提出的「偉大理想」(Μεγ?λη Ιδ?α)概念,極大推動了希臘民族主義在19世紀下半葉的發展,也為此後奧斯曼帝國一系列針對希臘人的政策埋下伏筆——一個非希臘人為什麼對希臘民族主義如此情有獨鍾?回到19世紀上半葉的時代背景里,共同的宗教信仰是最合理的答案。

法國畫家多米尼克·帕皮提(Dominique Papety)所繪的克勒提斯肖像

亮明答主的觀點:希臘革命,本質上是一次組織混亂,過程複雜,但結局意外成功的宗教革命。生活在18世紀的希臘作家、思想家與革命先驅里加斯·費拉奧斯(Ρ?γα? Φερα?ο?, Rigas Feraios)在其1797年出版作品《論對羅曼利亞,小亞細亞,邁索吉安群島與弗拉赫地區居民的新型政治治理》(本人渣翻= = 原標題Ν?α Πολιτικ? Διο?κησι? των κατο?κων τη? Ρο?μελη?, τη? Μικρ?? ασ?α?, των Μεσογε?ων ν?σων και τη? Βλαχομπογδαν?α?,後兩個地名均不認識)中就曾提出,包括弗拉赫人與阿文人在內的各個信仰基督教的民族,都將與希臘人在宗教的大旗下結合為一個共同體。由此亦可見希臘革命中的宗教成分遠遠高過其民族成分,希臘民族主義的真正抬頭還得歸功於此前提到的克勒提斯等一批希臘建國後的政治家的長期努力宣傳與呼籲。

以上論述了這麼多,還未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接下來我簡單總結一下我的理解。希臘地區最先燃氣革命之火,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本土文化較完整的留存,以及隨之留存的強烈本土認同。奧斯曼統治時期,希臘以及前拜占庭帝國治下的許多地區依舊長期以希臘語為日常用語,而奧斯曼當局對於希臘地區的強勢文化雖然談不上欣賞與縱容,但也的確沒有多加遏制,基本實行了語言與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即使隨著大量穆斯林人口的湧入,希臘本土的文化認同也並未就此被沖淡,以希臘正教和希臘語言為紐帶,形成了強大的本土凝聚力——只不過此時用「民族主義」來統括還為時過早。

二、奧斯曼中央政府對巴爾幹地區的統治不利。19世紀奧斯曼帝國軍事實力日漸衰微,對巴爾幹許多偏遠山區的控制逐漸瓦解,這直接導致山賊(κλ?φτη?, Klepht)四起。這些羅賓漢式的山賊專門與官府為仇作對而在民間享有不錯的聲譽;奧斯曼政府為了應對這一情況而徵召被稱為Αρματολο? / Armatoloi(不會翻譯¬_¬)的民兵部隊,給予這些人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專門負責剿滅山賊。久而久之,山賊不僅沒有被徹底剿滅,反而逐漸與這一批民兵將領相融合,形成了巴爾幹地區新的本土精英統治階層,而君士坦丁堡的蘇丹對此也只得默認。這些新近崛起的本地軍閥的效忠未必指向奧斯曼政府,而往往是指向與他們利益直接關聯的本土最具權勢的群體;在和平年代,這樣的局勢尚可維持,但一旦戰爭爆發,巴爾幹的許多軍閥會在維護自身利益的邏輯下很自然地倒向革命軍一方——事實上這也正是1821年後屢次出現的情況。

三、啟蒙思想在希臘的率先生根發芽。在奧斯曼統治的各個地區里,希臘是最早接受西歐啟蒙思想浸染的地區,其背後的原因比較複雜和多樣化;答主認為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原因是希臘發達的商業文明鑄成了一個作為社會中堅力量存在的商人階級,這批商人逐漸成為了希臘與西歐(當時主要貿易對象為義大利)文化交往的中介,他們不僅將財富投入遠洋貿易,更大力推動希臘地區的教育基礎建設,興修大學經院並將子女送往西歐接受教育,啟蒙思想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傳入希臘。而希臘本土化的啟蒙運動,其最大一點特色即使強調本土文化的復興與對希臘人身份認同的重新評估,這與第一點裡提到的本土凝聚力幾乎無縫對接,進一步強化了希臘人與奧斯曼帝國間久已有之的隔閡。

更多相關內容可參見我去年的一篇文章:文化博覽——淺談奧斯曼治下希臘民族認同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那不是民族主義起義么_(:з」∠)_

而且希臘人在東地中海經濟圈受西方影響大點康康類似的塞爾維亞人也弄民主主義起義_(:з」∠)_


兄dei 我們萍水相逢,我是理科生我真的不知道啊!!!你這是難為我了(●—●)

不過按我理性分析也無非是這幾點原因

1 經濟方面,希臘當時經濟應該很發達

2 文明方面,當時應該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這種思想而起義。

3 國家位置方面,如果能夠一舉攻破首都當然是直接打首都了對吧,

做為一份理科生我只能這樣分析了,哈哈哈~


因為和西方更近,文化也更近,所以顛覆起來更方便。希臘這個地方對於已經崛起的西歐各國實際上形同雞肋,畢竟經過了大航海時代,傳統的東西經濟走廊已從絲綢之路轉移至大西洋,也就是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有點想法,所以他鬧不鬧事並不會損害西歐各國的利益,同時希臘鬧事可以極大的牽制奧斯曼的精力,而讓西歐各國主要是英法加速蠶食戰略位置和經濟價值更大的中東地區。其實你可以看看帶頭革命的人都是從哪國來的就很清楚了。對於老百姓來講只不過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已。


推薦閱讀:

東羅馬帝國希臘化後,其學術傳統是否出現過斷代或其他改變?
想去希臘旅遊,第一次出國需要注意些什麼,日程大概需要幾天,有什麼好玩的推薦?
如何看待何新《羅馬偽史考》序言中關於西方古代史的論述?
為什麼巴黎先賢祠和羅馬萬神殿名字都一樣?
希臘化時代是否被低估?

TAG:希臘 | 奧斯曼帝國 | 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