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讓麻醉醫生「開源節流」?
麻醉人才亟待「開源節流」——人民政協網 http://www.rmzxb.com.cn/c/2018-01-03/1919903.shtml
超負荷工作是常態
這是所有醫生的常態吧
培養流程應多元化
據了解,目前麻醉醫師培養主要是3條路徑,一是院校培養,二是住院醫師培養,三是「轉崗」而來的「救急」情況。專家表示,中國的麻醉人才培養流程還需多元化。
武漢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袁軍向記者透露,該院從2015年起配備專職麻醉護士,這在武漢市屬醫院中尚屬首家。目前,該院已有7名專職麻醉護士,負責手術前的器材及藥品準備、醫療文書書寫、術後復甦等輔助性的工作,讓麻醉醫師只用負責其核心的專業工作,大大減輕了工作壓力。同時,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等社會基金會也開始嘗試進行社會性質的麻醉醫師培養,通過麻醉醫生自薦或醫院推薦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麻醉醫師的培養計劃,緩解麻醉醫師短缺現象。這是「開源」了么?從兒科醫生荒,到各科醫生都緊張,我國醫學教育的源就沒夠過啊
然後「節流」,這詞真逗,打算怎麼節流呢。
很多對醫生的工作有誤解,覺得醫生是看病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一個人80%時間從事某項工作,我們就把這項工作叫做這個人或者這個行業的本職工作。比如教師大部分時間是授課和為授課做準備,所以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授課。比如木匠80%的時間是在處理各種木材。
但是醫生80%的時間在做什麼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寫「日記」,而這種日記對醫療幾乎0幫助,並且記日記的時間在管理部門的層層加碼之下是越來越多。所以若按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來看,醫生其實是個「書記員」,只不過擠點閑暇時間順便看個病。
中國一邊是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一邊又是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如果我不用抽葯,給葯,接監護,填寫各種單據、記錄,只管操作(甚至不動手)和管理病人,我可以同時看著3個房間的病人麻醉,但如果我要做以上所有,我只做一台就會降低我的麻醉管理質量。所以,關鍵的問題是把麻醉醫生乃至所有醫生從繁重的瑣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對病人的處置中去,引進一部分專業水平低的人員擔任"普工"這麼個角色可能是個方法,一家之言。
謝邀。其實不只是麻醉醫生,所有醫生都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部分精力總在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上。可能工作中,好多人發現這樣一點:如果能帶一個靠譜點的實習生,進修醫生,或者研究生共同管理病號,會省心很多。一份病歷里,手術相關的醫療文書太多,麻醉的,護理的,術前術中術後各種各樣,還得按順序整理好,各種級別的醫生護士簽字。。臨床上,加班的大多數原因,應該就是。。書寫或者整理病歷等醫療文書。。這犧牲的不僅僅是醫生護士的時間,也是與病人交流溝通的時間。這不僅僅是麻醉醫生的問題,更是全體醫生的問題。
至於這個解決方法,我是覺得空中樓閣啊,本來到處都在缺人,而且不想投入資金搞這個事情,然後出這樣一個方案,純屬胡扯。。
事實上是說要降低培養標準,沒毛病,美國人也是這麼乾的。發展中國家不要先得上富貴病。很多工作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能要求。
每個醫生都按科學家來培養,真的是沒有必要。
兒科已經垮了,麻醉科也快了,下一個是誰?不談待遇還想留人,就是耍流氓。
只負責核心工作好評
但:基金會也開始嘗試進行社會性質的麻醉醫師培養,通過麻醉醫生自薦或醫院推薦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麻醉醫師的培養計劃
意思是降低麻醉醫師培養標準和素質要求?「節流」文章里沒說,不知道是不是停用部分醫療耗材,減少培養麻醉醫師所需資源和降低醫師酬勞
還是希望醫療環境能變好~麻醉相對於其他學科其實對人員短缺的耐受性要更強 因為入門相對容易 雖然精通難但是手術的時候放個哨還是可以的 主要傳統上對麻醉學科的偏見及發展起步較晚 而國內手術數量又爆髮式增長 麻醉醫生短缺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但是臨床上感受不如兒科明顯 很多患者覺得麻醉本來也是扎一針就走了……尤其到晚上 麻醉科風險其實很高 很多醫院都是一個人看幾個屋 如果同時搶救根本來不及處理
???麻醉,要什麼麻醉鼓勵大家靠毅力克服吧號召學習關二爺刮骨療傷
下一步可以大力發揚繼針灸麻醉後的新麻法,比如磚麻,鍬麻,擀麵杖麻………
你說的是實習生嗎,一個月給三十塊錢的那種
推薦閱讀:
※外公因為十二指腸穿孔手術住院,四個月後因胃癌擴散束手無策,我該怎麼才能不恨醫院?
※三零六醫院的蛇杖logo?
※如何看待衛計委發布的開設麻醉科門診的通知?
※兒童精神科是什麼樣子的?為他們治療和為成人治療有什麼不同?
※如何能在醫院儘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