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觸不可及》,到底說的是什麼觸不可及?

看了好幾遍,也沒看明白的說。。。


原著《Le second souffle 第二次呼吸》再版前言中:

  「碰不得的人」,這個詞形容我們兩個人,在多重意義上都恰如其分。北非血統的阿伯代爾在法國自感屬於邊緣人群——就像印度的「賤民」階層那樣【譯註:法語中「賤民」和「碰不得的人」是一個詞Intouchables】;旁人不能「碰」他,否則會有被猛擊一拳的風險,而他跑得如此之快,以至於在他當爛仔的那段漫長曆程中,那些「條子」(照搬他的原話)只成功抓到過他一次。

  對於我來說,在巴黎私邸環繞的高牆背後(阿伯代爾稱這是我鑲金的監獄),我因我的財產可以衣食無憂,我彷彿屬於「外星人」;任何事我都可以不在乎。我完全的癱瘓和感覺功能的喪失使我無法去碰任何東西;別人輕輕碰我一下都會猶豫再三,因為我的身體狀況令他們畏懼,只要碰一下我的肩膀,就必然會引起恐怖的疼痛。


菲利普觸不可及的是健康,他不能向德瑞斯那樣開著豪車飆速,不能在喜歡的音樂中起舞。他也失去了對愛情的信心,他不敢向德瑞斯那樣,喜歡就撩,被拒絕也不傷心。他害怕被拒絕,害怕成為累贅。

德瑞斯觸不可及的是財富,是兒時的良好教育。但是他在與菲利普的相處中,漸漸變得有修養,會欣賞藝術,體諒他人。菲利普也在他的鼓勵下找到了愛情,他們的一切不再是那麼的觸不可及。


我沒看過原著,kindle玩不了。這部電影看了兩遍,最大的魅力是不會有厭煩感,觸不可及是中文的翻譯,影片講述的故事最多的體現在對比和差異,鮮明的矛盾著。一段在多數人眼中並不看好的關係,兩個不應該有接觸併產生友誼的兩個人,超出了正常的想像,表現的是觸不可及的意思。

先打這些,有空再說。


前幾天看了一部很久就想看的法國電影,就是《intouchables》。有翻譯成《觸不可及》的,也有翻譯成《無法觸碰》的。我覺得還是《觸不可及》好。當然,我不懂翻譯,我覺得這樣翻譯好是因為「觸不可及」這個詞中「想觸碰卻不可及」是「無法碰觸」無法表達的。

為什麼我想要這層意思呢?因為更有悲劇感啊!聽起來是不是多了點悲壯的感覺?!!是不是一下就顯得很有層次感!!?

開玩笑的。我怎麼可能為了裝逼這麼膚淺的原因而喜歡一個東西(沒少喜歡)?確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和我想到的東西有關。

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認為我們不值得被愛。

這是《島上書店》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好感的時候,因為害怕對方不喜歡自己所以故意表現得很冷漠和疏遠,而這種冷漠幾乎肯定會換來對方同樣的冷漠和疏遠,這便會證實自己最初的想法——對方不喜歡我。

沒有人不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我們在得出一個假設後會不自覺的收集一切證明自己是對的證據,從而或多或少地忽視不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用在人際關係上,就是我想說的觸不可及。

這樣的例子簡直不能再多了,尤其是在愛情上。每次我看到有人說自己的男/女朋友在沒在一起的時候對別人顯得特別冷漠,後來才發現對方對自己也有好感的時候,我就很難受。是誰發明的高冷?覺得自己很酷很裝逼?還高冷?知道自己有多幸運不?就一張死魚臉還有人願意冒著風險追你。要不是有人敢追你,活該一輩子單身。

好了發泄完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不管是愛情還有友情,沒男/女朋友還是顯得不合群,很多都是自己找的。別人對你的態度在很大一部分是你對別人的態度的反饋,不管你信不信。所以你感覺別人觸不可及,是因為你自己就顯得觸不可及。

好了跑題跑的有點遠,說回電影。其實我覺得對於這部電影的名字要有一個充分理解,還是需要看一看電影故事的來源——菲利普自傳《第二次呼吸》。這本書對於菲利普在跳傘事故導致癱瘓後的心理狀態有更具體地表現。我還沒來得及看這本書,但我覺得還是應該寫點東西。畢竟這是一部觀看人數超越《天使愛美麗》,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法國電影的電影。這部電影上映之時正逢法國失業季和大選前夕,這個跨越階級的友情故事在法國造成了巨大的反響。但其實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意義不只是展示一段難以置信又無比溫暖的友情,菲利普選擇幫傭的標準本身就很有意思。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是菲利普的老友對他說從各個方面看,剛從監獄裡出來的黑人小伙德瑞斯都是作為貼身幫傭最差的選擇,他根本不會照顧人。菲利普告訴他,太特么對了,他就是不會照顧人!可是我喜歡。我不想被當作殘疾人小心翼翼地照顧。德瑞斯經常會把電話遞給我等著我拿,忘記我是個殘疾人,我要的就是這個。

這是本片另一個很有意義的點。我們對待殘疾人其實和父母對待孩子或是學生關愛敬老院老人很像,都是我們用我們認為對他們好的方式去幫助他們,而不關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不是說我們在作秀,但有時候好心確實會辦壞事。在別人快要餓死的時候你送他一本書,我很難將這個行為看成是對他的幫助。

老人和孩子的問題先放一邊,就說殘疾人。我是真的覺得相對於物質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對於殘疾人來說更有意義。畢竟這種痛苦別人很難開解,自己的精神力量才是擺脫悲痛的解藥。這種精神支持不是在精神上可憐他們能夠給予的,相反,在精神上的尊重和一視同仁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善意。

殘疾人本身就很痛苦了,不需要我們用特殊的語氣和大張旗鼓地關懷去提醒他們殘疾的事實。在《第二次呼吸》中,菲利普在癱瘓後的感覺就是被世界拋棄了。這種感覺絕對不是缺乏幫助和關愛造成的,他是大富豪,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但就是所有人特殊對待他的方式讓他感覺他被社會割裂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去了。電影中,在德瑞斯走後,菲利普又新招了幫傭。這些幫傭相對於德瑞斯來說要專業細緻許多,但是菲利普對他們誠惶誠恐地照顧卻厭煩不已。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提醒著菲利普他是殘疾人,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

誠然,菲利普的列子可能有些極端,畢竟他是豪門繼承人,典型的高自尊人群,對於人們幫助他的方式很敏感。但我認為對於那些真正想幫助殘疾人的人們來說,用最好的方式幫助他們絕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畢竟我們幫助別人的最終目的是讓別人不再需要幫助,而不是讓別人產生依賴。我知道因為殘疾,他們有些人後半輩子都需要別人來幫助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我們至少可以幫助他們在精神上重新獨立,讓他們知道他們依舊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依舊可以靠自己的作為得到關注,而不是殘疾。

殘疾人需要我們的幫助,而不是憐憫。我們幫助他們的時候可以就像幫助一個趕路時不小心將手裡的文件灑落在地的上班族。幫助他們就像幫助把文件撿起來一樣稀疏平常,然後沖他們善意地笑一笑,便重新回到路上。

我們幫助他們是因為他們需要,而不是因為他們殘疾。別讓我們的善心成了將他們隔離的牆,別讓我們的熱情燒傷他們,別讓我們的世界變成觸不可及的地方。


快樂,幸福,樂觀


推薦閱讀:

有沒有你看了後覺得內心深受感觸的電影?讓你覺得不得不推薦的?
給電影分類,有哪幾種方式?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求類似於《孤獨的倖存者》的電影,小隊作戰?
《澳門風雲2》好看還是《衝上雲霄》?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演員 | 電影史 | 觸不可及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