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文章《一個澳洲移民的心裡話:中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提示:這是一個2014年的提問

移民來到澳洲快三年了,我越來越感覺到這裡的政府才是真正地為人民服務,而且服務到了極致!說句實話,三年了,我沒賺什麼錢,但我從來沒遇到過一件讓我窩心的事,也沒遇到過一個讓我難堪過的人,更別說罵人、打架、偷盜等犯罪了(我不是說澳洲沒有犯罪)。

咱們在國內拚命賺錢為了什麼?老婆,孩子,父母,大家的健康。真正為了滿足自己私有慾望的人很少。但到了澳洲,我發現這些東西政府都已經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就行了。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沒有動力了。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找到工資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工作以後才用還貸款。

生孩子國家獎勵3000元,孩子每月的補貼夠付我的600平米房子的租金,或少加一點就可以付購房貸款了。老婆每月領到的養育孩子的補貼和孩子拿到的差不多,而我因為有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政府給我很大的稅收補助,將近五分之四不用交納。

我家的後門從來不鎖,任何人都可以從後門進到我家裡,當然就可以拿走任何東西,但從來沒有。你的錢包丟了,就會有人打電話給你(如果他能找到你的電話的話),你會發現裡面的硬幣還在裡面。

無論多麼擁擠的場合,從來不會有人碰到你,更不會擠你(觀看世界盃比賽除外),再急也會去排隊,所以總會有人問你:你是這個隊伍的最後一個嗎?永遠不會有開車加塞的情況,也總會有人給你讓車讓你去加塞。永遠不會堵車,但高峰期你會發現車速會慢得出奇。沒有交通警察,只有那一明一滅的紅綠燈,沒有人會無視交通燈的存在。所有的汽車都會給行人和自行車讓路,包括在小路上閑庭信步的小鳥。

周末,幾乎每一個購物中心的停車場都會人滿為患,很多人會開車在停車場轉圈找位置,或等別人離開,但,你會發現離大門最近的幾個殘疾人和母嬰停車位卻空著沒有人停。

買車的費用為車牌費每年500元,僅此而已!沒有養路費,沒有購置費。當然肯定是要保險的,我的車全保每年不到500元(當然和車的高級程度有關)。沒有過橋費,收費站是不存在的(城市隧道除外,一年也不走一次,還可以繞行)。

永遠聽不到大聲喧嘩,無論是飯店,車站,商場或酒吧(體育場除外)。凡是帶屋頂的地方全部禁煙,離兒童遊樂設施50米之內禁煙。我兒子在路邊隨意向公共汽車招了一下手,會引來車裡幾個人和他招手示意。

註冊一個公司75元,三年的註冊費,然後就可以營業了。沒有註冊資金,也沒有經營範圍。沒有工商,也沒有稅務,更沒有什麼城管大隊。年底,自己填表自己報稅,沒有人管你,如果你不想報,沒問題,當然查到你,你這一輩子就別想輕鬆了。

這裡人均年收入大概50000澳元,每周大概為1000澳元。一個DVD為40元,液晶平板32"電視2000元,SONY的攝像機800-1300元,NIKON的專業數碼相機D50,800元,義大利3+2真皮沙發1800元,IBM手提電腦2000元,收費電視所有頻道加一起大概40個,每月100元,全新的韓國現代車,起價13000元,本田雅閣3.0,40000元,BMW318,50000元,保時捷20萬,一般級別的的遊艇60000元,兩個城市之間的飛機票一般為100-200元,飛回中國的機票為700-1200元,飛到美國的機票為1500-2500元,一個600平方的土地,上面蓋著一套150-250左右面積的平房,大概要30萬(看地理位置)。

我無意去比較中國和澳洲的好與壞,兩個國家國情差距很大,幾乎沒有可比性。但在這裡我得到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待遇(完全和金錢無關),而且許多東西可能是我在中國要努力一輩子才能得到的。這是一個只有富人沒有窮人的社會!富人住10萬平方的大莊園,窮人住 500平方的小平房;富人開100萬的賓力,窮人開15000元的韓國車;富人可以有幾個自己的私人別墅,窮人在假期的時候可以花一點錢去租一個同樣風景秀麗的海邊別墅;富人可以有一個像航空母艦那樣的遊艇,窮人可以很輕鬆地分期買一個足夠全家人一起出海的遊艇。

重要的是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面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他一樣的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的照章納稅,一樣的被警察抄牌罰款,一樣的為了找一個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來轉去,一樣的不會在公共場所抽煙大聲喧嘩,一樣的光著腳在家門口的人行道上走來走去。

文章鏈接:一個澳洲移民的心裡話:中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這篇文章是在我一個老師(澳大利亞留學回國)所轉發的微信里看到的,看完之後有不少疑問。

希望曾在澳洲生活過的人證實一下它是否真實可信。

而你對這篇文章又是怎麼看的?


不請自來! 知外君也來分享一下朋友在澳洲的故事!

這是一位選擇獨自去澳洲留學,

過了5年,從小孩變大人的成長史

他說: 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 我不會選擇澳洲。

我不知道是他一時氣話還是對生活的無奈,不過可能正好代表著他當時的心情吧。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時間回到2012年的7月,我終於放棄了第二次高考的志願,毅然決然的踏上南半球已進入深冬的澳大利亞。

5年後依舊身處墨爾本的我,並不後悔當初走出國門的決定。

可是,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可能不會選擇澳洲。

不過,也就是因為人生沒有如果,所以生活才會是生活。

1、起始之歌

在我的預想之中,出國留學從來不是我的人生選項,我從小就生活在中國華僑高產地的福建,但我卻從沒有過征服世界的想法,或許是因為我的故鄉並非沿海城市,而是靠近內陸的小縣城。

這樣的環境培養了我悠然的個性,我腳踏實地,享受當下,安安穩穩;即使在國人都愛好出遊的節假日,我也喜歡宅在家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外面的世界,我從未感到好奇。

▲故鄉:福建清流

然而,命運似乎喜歡作弄人,尤其是在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上,下一個路口,不是遠方,而是相反方向。高考,成為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經過一考的挫敗和信心滿滿的復讀,二戰成績同樣不太理想的我,感覺付出和收入並不成正比,更別提去夢想的學校。

當時的我對於未來一片迷茫,也正是這個時候,老爸突然問我:「要不要試試出國念書?」

他的話,彷彿給身處黑暗中的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門。

考慮到戶籍因素,最終我選擇留學澳洲,父親給我建議的大學是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原因主要有兩個:

  • 一是作為澳洲八大名校之一的莫納什,學位是肯定受國內教育部承認的;
  • 二是同校有位相識的姐姐,相互之間些許能有照應。

由於我所在的小城市在當時並沒有留學貸款的條件,我和老爸還專門跑去上海辦理貸款和聯繫中介,這中間的波折也挺多的,唯一慶幸的是一切都還算順利,我也從一個留學小白,開始對南半球的那塊孤零零的大陸有了些許了解。

此外,為了雅思考取高分,我還離家去了省會福州和北京學英語,但是雅思成績都沒有達到預期的分數。本打算等雅思考到足夠免去語言課的分數再離開,沒想到老爸最先沉不住氣:

「你還呆在家幹嘛?趕緊走,趕緊走。」

於是,傻傻的我變帶著些許期待、些許無奈、些許忐忑的心情,義無反顧的奔向澳洲。

2、留學澳洲的第一個坑

踏入澳洲大陸後,我首先開始的是語言課程,當初中介幫我申請的是:

15周的語言課程 + 1年莫納什的預科(foundation)課程 + 3年的專業課程

這樣畢業時間大概是四年半。作為留學小白的我,什麼都不懂,就按照中介的安排去上課唄,也沒有想那麼多。

如果要是當時,哪怕我多懂一點留學的信息,那我後面也不至於遇到那麼多波折。

這也正是我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的原因之一,給想要來澳洲留學或是移民的小夥伴們分享一些經驗和教訓,以避免重蹈我走過的彎路

回到正題,當我語言課的EAP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原本應該接著上莫納什的預科課程,有一位關係比較好的老師私下閑聊時的問話改變了我留學的路程,她就問我:

「是不是在國內高中沒有讀完就出國了?」

我當時非常驚訝,說自己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

老師也很震驚,告訴我,預科課程是給那些高中未讀完或者是根本沒讀過高中的學生準備的。

當時我就特別的疑惑和迷茫,「難道還有別的課程?」

於是,老師偷偷向我推薦了bridging課程(抵雅思成績)加diploma課程,通過之後能直接升入大二。

事後,我突然想到,如果不是跟這位老師關係不錯,如果不是她無意中問起我的情況,那我豈不是要在預科課程上白白浪費一年的寶貴時間和更多的金錢?

根據我後來的了解,所謂的預科課程很多課程就是把高中知識用英文再上一遍。

當然我也不是說預科課程就一無是處,對於那些偏向慢慢適應這種英文學習生活,為自己之後的專業課打牢基礎,或是不想一下子面對未知且更高強度的專業課的同學來說,預科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我的課程變更也有政策要求降低的因素,但對於當初的中介尤其是我的負責人,我是極度不滿的:

首先,沒有告知我任何關於diploma快捷課程的信息,而且我後來認識的同學中也大多如此,也許其中牽涉到利益問題。

再有就是我的負責人竟然搞錯了我的校區,要不是那個相識的姐姐發現地址並非她的校區,我可能在註冊課程上又有一番波折,註冊前一晚我聯繫中介給的答覆是兩個校區中的一個,從那以後我再沒有聯繫過這個中介

所以,選擇一個好的中介尤其是專業且負責任的中介是很重要的事情。

當然,現在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個人申請,這樣所有信息都被自己掌控。

不過我需要說一點,如果有能力聯繫到澳洲移民中介最好選擇這邊中介,因為是免手續費的而不像國內的大多中介兩頭收費,作為中介給學校提供生源是有回扣作為報酬的。

▲抱考拉,略略略

因此,我最終的留學流程變為:

15周語言課程(EAP課程) + 10周Bridging(已減免5周) + Diploma + 2年大學

歷經波折包括更改課程的等待時間,最終我花費了4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科課程。

回到正題,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開始了bridging課程和diploma課程。

雖然說Bridging課程也屬於語言課程,但現在看來卻是一個不錯的銜接課程,其中我學到了如何真正規範地完成一篇英文論文或者報告。

在此我需要強調一點,國外對於知識產權非常重視,論文當中的每一個觀點都需要註明出處。所以關於英文論文,我個人感受是其實不難,但只要是寫論文就需要用時間來磨,因為需要閱讀大量的相關已發表的著作書籍和報刊雜誌等。

簡言之,Diploma課程在我理解就有點類似於國內專升本,也相當於快速上完大一課程,通過diploma課程之後就可以直接升入大二。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學費便宜了很多。

▲ 和朋友去玩 給袋鼠餵食

其實我挺慶幸讀了語言課,因為我現在很大一部分常聯絡的朋友,都是在這期間所認識的,而本科學習期間的無固定同學的選課制很難有機會去結交朋友,下課就各回各家。

來澳洲之後,曾經非常內向的我,為了挑戰與鍛煉自己,中午一下課就坐在往來必經的公共聊天區域,只要有同學或教師經過就跟其聊天,也以此為契機認識了不少外國朋友。

尤其是在此期間結識了好幾個聊得來的日本友人,因每年七八月份,會來很大一批日本交換生,對於他們來說,既能學語言,又能減輕生活費,何樂而不為。

每天課後,我們幾個就東南西北任挑一個方向,邊走邊聊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一同喝咖啡、一同看電影、一同參加志願者植樹活動、一同天南海北地聊天甚至是敏感的中日政治問題。

▲ 語言課上認識的日本朋友

遺憾的是,這些外國友人大多很快回國了,雖然在Facebook上偶爾會有聯繫,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以及各自忙碌的生活,慢慢也就淡了。

那是一段難忘且美好的回憶。

3、忙碌而又充實的本科學業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語言學校 + bridging + diploma課程學習結束之後,我就正式開始了莫納什的充(坑)實(爹)的大學生活。

我本科讀的是莫納什的BBA(工商管理專業的經濟與金融領域),如今也是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金融碩士在讀學生。

起初家裡給我選的是會計專業,但是在diploma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對會計實在是很不感冒,所以就改了專業,並在2016年11月份順利畢業。

本科畢業之後我選擇深造,當時我申請讀研的時候,本想著莫納什是母校且均分要求也夠,就把莫納什作為保底學校,誰想專業名額居然滿了。我真的很氣,作為母校的莫納什居然不管自己本校的學生,按照以往我申請的時間也不晚,好氣哦,但是還是要保持微笑。

注意:澳洲大學,必修課是一定要修到過為止的,掛科後的重修要交相同的費用。

且重修之後分數取兩次成績的平均分,只要你有掛科,你的均分就會被瞬間拉到低谷,且掛科成績會被記錄在成績單上。比較坑的一點是,莫納什有不少hurdle甚至double hurdle的規定,比如說final期末考的成績必須達到考試的40%或者50%,才算通過,哪怕平時成績滿分,但在期末考中未達到這個要求仍算掛科。

另一方面,就算final考很高分,平時作業成績不夠,總成績不到40%或50%,或者個別科目連final以外的平時作業成績都有百分比的要求。

▲ 只有break期間粗去玩

在澳洲留學期間,大部分的學習真的是靠自己的

有的老師可能還會耍心機,千萬不要相信「只要你每節課都來我不會讓你掛的」,或者暗示「最後一節課你一定要來,我可能會給你泄露一些考題」,這些絕對是扯淡。

在莫納什,大部分學科你都不知道會怎麼出題。

當然,如果期末擔心考不過或者考試時間連考的話,是可以考慮申請defer延遲考試的。

不過,申請延考必須要開出病假條或者其他特殊證明,比如家裡親人過世之類,也由此產生一批賣病假條的中國醫生,明碼標價,幾十澳幣一張,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治療證明,200澳幣左右。

對於此事的對錯我就不予評價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雙贏(笑)。

不過,莫納什現在也發現了這個嚴重問題,更改了延考條件,只要進了考場,就不能再當(裝)場(病)申請重考。

終於,最終我還算順利畢業了,同時又有些許失落。

作為留學生的我們在澳洲真的是很努力很艱辛,熬了這麼多年拿到商科學位,但卻感覺在國內好像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認可度,且因為學業和生活的壓力以及並不充足的工作實習機會,也許我們工作經驗還遠不如國內假期參加各類實習的大學生們。

4、不得不做的業餘兼職

澳洲留學期間,除去頭一年,我的課餘大部分時間都貢獻給兼職了。

剛來澳洲的時候在老鄉的魚薯店當過一個月學徒及兩個月正式工直到搬家,也算是有了一回洋快餐的體驗;之後在唐人街的一華人餐館裡包餃子兼洗碗。

▲ 我的第一個包餃子徒弟

有這麼一份兼職,我從三年前一直干到了如今,職位嘛說好聽點是倉庫管理員。

這是一家家族企業,屬於外貿食品公司,在我看來既有外貿性質也算是物流公司,在供應餐館這條鏈上做得很成功。老闆是福建人,說起來也勉強算半個老鄉,他後來先去了越南,老闆娘和大部分亞洲員工都是越南華裔,相比對待越南人和華人還是有些差別的(無奈)。

▲ 倉庫點貨的工作

所謂倉庫管理員,其實嘛就是個搬運工。

如今我同時在兩個部門工作,一個是門店也是最早開始上班的地方,也就是一個亞洲超市;另一個部門是在總部warehouse倉庫工作,一年前因為人手不足被徵用至今。

超市的工作嘛,上貨、卸貨、送貨以及庫存管理,不過除了這些也需要做各種瑣事,比如修理工具、地面塗漆、清潔玻璃、裝卸貨架、檢查及清潔冰櫃甚至修理屋頂什麼的,突然發現自己可以如此全能(苦中作樂);倉庫那頭工作就比較單一,基本就是給餐館的下單點貨。

工資從最早每小時稅前17澳幣漲到如今18.5澳幣,包含養老金。因為學業課表變更所以每學期的工作天數並不固定,基本在一周1-3天,算是能夠自給自足。

還有一點,澳洲個人所得稅真不低,不過好像也因人而異,反正我稅率大概在20%-25%,好在每年6月30號之後報稅後能基本全額退稅。

▲ 在魚薯店打工

這份數年的兼職工作還是室友舉薦的,剛開始我也只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

誰想不久後家裡經濟出了點狀況,基本斷了我的生活費,從那之後,生存兩個字成了我首要目標

出國之前我其實知道這條路並不是享樂,充滿了各種艱辛,然而現實的殘酷還是有點超出我的意料。

但是我既然選了這條路,那麼爬也要爬著挺過去,這是我的執念也是我的初心。

於是我就開啟了課餘打工模式,並且越是假期我幹得越多,也因此我大概一年半才回國一次。

最瘋狂的是在一個假期包括接臨活同時干過四份工,同時也做代購以及代寫作業這兩副業,後來發現實在是太累了,還是回歸穩定適中的工作,而且疲勞加上時間壓縮真的很影響學習

關於找代寫,個人對此其實不大推薦,這東西太容易被坑也起不到學習的目的,對代寫本人來說,也大多是辛苦活,尤其是寫論文或者報告,雖然回報很高但也確實花時間做,如果做過類似的就還好,所以後來基本接一些理科的作業或者軟體操作的作業。

關於代購,主要是代購保健品和奶粉,澳洲其實也就這兩類最值得推薦,性價比也高。其實一開始我是不大情願的,後來我發現這邊的一些產品確實不錯,質檢也相對嚴格,舉個例子,如果產品誇大療效會被重罰且下架整改。

代購也算給需要並信得過我的人提供一個渠道,其實沒有必要去噴代購,哪怕我這種超小量出貨的也經常被限購、缺貨煩惱,國內正規進口途徑大多要比代購貴上一倍,這就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我不是想自己打廣告,平心而論而已。

可惜我賺的這些錢根本都抵不住這邊可怕的花銷。

5、錢都去哪兒了

消費方面,對於留學黨來說,最大塊是學費,然後是住宿費,第三算飲食,第四是交通費用或電費等等,其次要注意國外一手課本超貴,其它日常花銷我就懶得贅述了。

學費就不用說了,關於飲食,因本人大部分時候都是親自煮飯做菜,這和天天外頭吃飯的費用相比就要少得多的多了。

▲ 第一次自己做飯

接著來看澳洲的交通。

澳洲的每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差別還是不小的,貌似墨爾本還是公共交通最便利的,但是仍感覺遠遠達不到國內三線城市水平。在墨爾本出行主要是火車,但其實類似國內的地鐵。市中區及個別區域則是有線電車,各區之間還有公交車不過班次嘛你就不要想跟國內比了,有些線路周日甚至一小時一班或者直接取消

此外,開車也是一筆開銷,而且很可能體現在罰單上。澳洲的二手車真的便宜,可能四五千澳幣就可以買到過得去的二手車,但是養車則是貴得多。罰單真的重,罰個七八十澳幣都是最低的,罰四百澳幣都很正常。我周圍的一些朋友,三分之一的月開銷都敗在了罰單上。有時,他們連警察同事也不放過。

另外,澳洲的地廣人稀,基本就不要想在路邊招到的士,需要打電話叫車給予地址,還可能要等很久,最關鍵當然還是貴。現在有了Uber好了很多,但仍然不便宜,像我打車從家到機場,單程就要120澳幣。

澳洲的電費,也是很貴很貴很貴的。

現在新蓋的房子可能還好,早期的房子基本找不到空調的。我有個猜想,澳洲人不是用不起空調,是用不起電,反正夏天時候只要溫度達到40度,超市的電風扇就能賣空。

曾經有一個朋友開了三天不間斷的空調,那個月電費多了兩三百澳幣。1500~2000人民幣。所以說電費這一塊真的是不能小覷的一塊。

最後,課本費,真的不便宜,隨便一本書,尤其是大學課本,都是120澳幣以上,連書都買不起。至少澳洲的大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商業機構而不是育人學校,什麼都是錢。關於課本,經常下學期給你換一個新版的,那之前買的書就不好賣了,只能賤賣,還不一定有人要。

最後,說說簽證費用。

這也怪當初那個中介,真的很坑,他一開始給我辦理的只是一年簽證,所以我又續簽過兩三次,每次都要花兩三千澳幣。

不過也是因為我當時什麼都不懂,也沒有什麼可以讓你避免踩坑的平台,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傻傻的就過來了。

6、澳洲並不是天堂

很多人說「澳洲是天堂」,對此我無法苟同。

的確,澳洲的空氣真的很好,我覺得有個詞是最好的形容,「沒有存在感」,非常純凈。這邊的鞋子穿三個月都還是挺乾淨的。

▲ 墨爾本的大洋路

▲ 塔斯馬尼亞的一個海岸

▲ 塔斯馬尼亞的酒杯灣 世界十大海灣之一

公共設施方面,確實很便利,比如說母嬰室、公共廁所很多。公共廁所一定有兩個門,中間是隔間。

因為澳洲最不差的都是地,隨便整。

▲ 路過一家花店

但是,真要說福利多好,舉個例子來看。

如看病,手術,等待的平均時間都是幾十天。澳洲這邊幹什麼都要預約,一直等一直等。我一朋友只是做一個闌尾炎切除小手術,等了三天才輪到,不能吃東西,只能輸液,痛死了,而且花銷真的死貴死貴。

所以說,這邊福利特別好,那是因為是公立的,缺點就是要等個幾十天。當然,你也可以找私立的,就是超級貴。

不過,讓我比較感慨的一點是,社區會人工免費上門給老人服務,包括量血壓等體檢。

但是,說好到「真的是到了天堂」,遠遠達不到的。

澳洲有兩個最可怕的東西:

  • 青少年
  • 酒鬼

這邊青少年是無惡不作的,是非常可怕的一個群體,而且對他們的審判是非常低的。比如說他偷一輛豪車,警察是不能追的。

我有個朋友的朋友,有一部很好的車,被青少年偷了。他看到了,叫警察來,警察就在三百米開外,警察說青少年可能不大會開車,萬一出車禍怎麼辦。但是受害者就沒辦法了。

包括你家被偷或者受到什麼損害,幾乎沒有可能把這個要回來了,真的如果輪到你只能自認倒霉,就可能報個案就沒有下文了。所以對他們保護得太過了。此外,校園暴力(主要是大學之前)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對澳洲的早期教育,表示懷疑。

雖然說很自由,也挺開發他們的創造力,但是移民過去的中國孩子,禮貌這些可能就會慢慢喪失了。並且,澳洲學生的高考也跟我們不一樣,他們考試時間完全拉長了,有些考試可以先考,數學分為兩次或者三次,而且間隔時間很長,因此有很多時間去準備,並且他們數學學得也很淺。

第二個就是酒鬼。

澳洲人嗜酒成性,我有個老師跟我說,你要怎麼區分本地學生還是留學生,太明顯了,考前,看這個人手上是拿書還是拿酒。當然,他們拿酒,也有可能是壯膽。

他們真的是特別愛喝酒。

說句實話他們也沒有什麼娛樂,唯一的娛樂就是去夜店,club。

我不喜歡悉尼的一個點的就是晚上挺可怕的。而且悉尼的酒鬼都是青少年!兩個最恐怖的東西疊加在一起。大晚上又臟又亂,青少年酒鬼們到處塗塗畫畫。雖然我去過兩次悉尼,但對那裡的評價都比較低。當然,整體沒有那麼差的。不過那是幾年前去的感覺,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墨爾本的話,酒鬼肯定也是有的,但是不會那麼放肆,只是坐在路邊。

還有很多我真的無法理解的事情,他們澳洲的火車這麼爛,他們還以為中國沒有火車。

醫療方面,可能是因為澳洲人比較少,所以醫生的臨床經驗相對很欠缺。

我當時有個朋友,突然暈倒了,我們就趕緊叫救護車把他送到醫院。那個醫生看了一眼,就說他有個party,就消失了,兩個小時之後才出現,還端著一杯酒。所以我覺得這邊的醫生實在沒有責任心。

來澳洲的第三年,我不幸得了花粉症,超級慘的,病原體不明。這邊花粉太多了,也搞不清楚病因,也無法治癒。我在最嚴重的時候找了中醫針灸。真的很難受,也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一直流鼻涕,而且幾乎沒有嗅覺。可能因為我當時有點累,體質有點下降,同時也太長沒有回國。花粉症是一個很麻煩的東西,據我感覺70%以上的中國人在澳洲呆久了都會得花粉症,如果你回國調理一下就能好。

澳洲最最最可怕的是消防車。

如果你的房子警報響了,響到消防車來了。如果真的起火了,來一輛要給3000澳幣,來兩輛要給6000澳幣,一直累加。如果消防車來了沒有起火,來一輛2000澳幣,一直乘上去。

所以,在我看來,澳洲真的不是天堂。

7、從此後 從人生 重新定義

留學澳洲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是自理能力跟生存能力提高。

在這邊生活,什麼都要自己親力親為。包括如果在這裡開店,如餐館,都需要自己去籌備租店啊,水電啊之類的東西。

▲ 做飯已經輕車熟路

澳洲很多東西是很很系統化的。

比如電信公司,如果走人工服務,涉及到與系統有關的東西,客服就幫不到你,他只會幫你提議,最後還是要你自己打電話到總部去解決。如果手機欠費了,客服都沒辦法幫忙交。包括如果是跟你登陸信息綁定的東西,他們都沒辦法跟你直接搞定。

總之就是只能叫你打客服。此外,百分之九十的客服都是阿三,濃重的印度音,濃濃的咖喱味。

不過,當時我剛來的時候是這樣,現在好像好一點了。

還有一個改變,就是來這邊之後會有非常多的文化衝突,許多之前對世界的認知會被一直被打破。不止是來自其他國家,也包括國內的,五湖四海全國各地。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各種華裔都有,哪怕是本國人的認知,差異都很大,所以就像個大雜燴,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所以,澳洲給我帶來的改變還是挺多的。

其實,從以上種種來看,如果真的讓我再選一次,我不一定會選擇澳洲。

一個是因為這個生活開銷比我預想的要多好多。

最開始,我以為澳洲的消費有可能比美國還低,我剛來的時候真的是這樣想的。而我是一直到去年下半年開始,上班時間跟個人時間分配得好一點,工資提高了一些,才靠自己的工資能支撐自己的花銷。

不過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在國內也體會不到的一種經歷吧。

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出國的原因之一。

雖然在澳洲呆了這麼久,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但是以後我基本是不會留在澳洲的。

因為我還是想要回國,放不下我的父母還有小夥伴們。

其實,我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後悔的,問心無愧就好。

2017年7月30號,作為City Tour華人迎新活動的志願者,說白了就是領隊人。突然很感概自己成為新生眼中的「老墨爾本」,時間飛逝,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留學澳大利亞,體會更深,很多曾經的經歷在現在越來越難以體會了。

比如說,手機google map取代了紙質地圖,像我當年拿著地圖徒步探索新大陸的這種情形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通訊的飛速發展打破了距離的交流,當年踏入這片新大陸的時候,可能到處都是中文標語(比如說機場就是甚至都有中文語音提示了),或者華人接機,很快就能認識華人「導遊」,曾經不得不使用英語交流的情形,到如今哪怕你不會英文也能活的沒有太多隔閡;

回國後,我認為最能區分留學生至少是澳洲留學生的方法就是,你看他會不會在公共場合或私下時候本能地說「sorry」、「thank you/thanks」,只要出門一天要說無數次這兩單詞。至少我來澳洲的第一天房東普及的就是公交車到站下車時候要朝司機說一聲thank you,關於這一點感覺現在新來人越來越少這樣做了。

收銀台給錢時候需要說thank you,找錢或給小票時候對方會說thank u同時你也要再回一句thank u;關於sorry那用得就更多了,只要你覺得任何冒犯他人時候包括大噴嚏都會說,真的成為本能;還有進出門一般都會看後面有沒有人,只要有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會習慣撐著門。

可以說,在澳洲留學與否,還是會讓你和別人有所區別。

▲ 悉尼的煙

▲ 墨爾本的煙花

在這離家約八千公里的異國他鄉,

感受過不同文化的碰撞,也結識了天南地北的友人;

忍受過百無聊賴的寂寞,也體會過一杯咖啡配書香的愜意;

經歷過不計其數的離別,也享受過集體自駕的旅行;

遇見過一段不期而遇的愛情,卻變成了令人遺憾的回憶。

這就是他在澳洲的故事,而我作為旁觀者,也有自己的感觸!

移民,是一次大型的搬家。

不是從一條街搬到另一條街的幾公里,也不是從一座城搬到另一座城的幾百里,而是從故鄉搬到他鄉的萬水千山。

故鄉,是滋養我們成長的土地;

他鄉,卻是接納我們夢想的天空。

兩者之間,沒有誰好誰壞,也無需分出高下,但這二者間的故事,每個人都不盡相同。記錄下每一個故事,才能為華人移民的歷史增添一抹鮮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華人移民的故事,請持續關注...

知外君友情提醒:出國上知外不踩坑

想聽更多客觀出國經驗和知識,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千里知外


「澳大利亞到底有多美?」那個問題下的高票回答是我寫的,獲得一些贊,當然也引來各種私信問題,一般是留學和移民諮詢。

去年有個做澳洲移民的公眾號聯繫我,說讓我寫移民的軟文,一篇3000到8000人民幣。我說到底是3000還是8000呢,你這跨度也太大了吧,再說我這種要回國的人實在沒法昧著良心誇澳洲的好啊。加上那段時間比較忙,就再沒理他。換成是我動筆,寫出來的比這還要吸引人。


後門不鎖?abo分分鐘教你做人。


我發現這些東西政府都已經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就行了。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沒有動力了。

我們經常聽說的傳銷組織,還天天說只要敢拼就會贏,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你看,連傳銷組織都還要強調要拼要勤奮才能過上好日子,但是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在告訴你,你完全不用拼,根本不需要勤奮,你啥都不用干就能天上掉餡餅,連有詐騙性質的傳銷組織也不敢這樣說啊。

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找到工資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工作以後才用還貸款。

移民雖然是換國家,但也可以看成是換公司,這個公司是否有前景不在於它的工資待遇有多高,比如萊曼兄弟、貝爾斯登和麥道夫的投資公司,在破產之前,待遇也是不錯的,所以,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這個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否靠譜可行,是否可持續發展。就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澳大利亞,從頭到尾只看到各種福利好處,看不到任何理性的分析,來解釋澳大利亞政府哪來的錢來支撐作者口中的高福利社會。

周末,幾乎每一個購物中心的停車場都會人滿為患,很多人會開車在停車場轉圈找位置,或等別人離開,但,你會發現離大門最近的幾個殘疾人和母嬰停車位卻空著沒有人停。

無圖無真相,作者洋洋洒洒一大堆,卻從不晒圖,也沒有過硬的證據,全靠一張嘴在那裡說。比如他說「沒遇到過一個讓我難堪過的人,更別說罵人、打架、偷盜等犯罪了」,那就請他解釋一下,為何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大學出現了反華標語這種種族歧視的嚴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

富人可以有一個像航空母艦那樣的遊艇,窮人可以很輕鬆地分期買一個足夠全家人一起出海的遊艇。

這是我找到的一篇文章(看澳洲(四):遊艇拖車滿街跑-茜草-搜狐博客)裡面有大量的圖,其中我摘錄一個段落:

澳大利亞是個「殺富濟貧」的國家,富人不多,窮人更少見,80%是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象徵就是擁有別墅和遊艇。在澳大利亞每10個家庭便擁有一艘私人遊艇。 二手的遊艇要5萬澳元就足夠了,大多都可以買的起。由於在海灣存放遊艇的價格很貴,每個遊艇每年要支付1萬澳元的泊位費。因此,有些人家乾脆就把遊艇用拖車拉回家去,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所以我們在路上經常看到遊艇拖車滿街跑,也成了一道風景線。

文章裡面有3個需要注意的點:

1、澳元兌人民幣是1:5.25,也就是26萬人民幣就足夠可以買一個二手遊艇,也就是一輛稍微好點的車錢而已,這是澳洲的價格,就算國內翻一倍,看看國內滿大街到處堵的各種好車,我真不覺得是中國人買不起,至少對於一線城市來說,就是多買一部車的事兒。不知道這有啥可以誇讚的。

2、說好了,窮人可以很輕鬆的買一個遊艇的,怎麼10個家庭才有一個家庭擁有私人遊艇,能解釋一下嗎?

3、看上面那篇文章里的配圖,你真覺得這遊艇很讓人羨慕嗎?

要注意,這篇文章可是誇澳洲的,也就是說,它已經在努力展現澳洲最讓人欣賞的一面了。

富人住10萬平方的大莊園,窮人住 500平方的小平房

有點意思,難道澳洲除了富人和窮人之外,還有印度那樣的不算做人的賤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承認「窮人住500平方的小平房」確實沒毛病。

富人可以有一個像航空母艦那樣的遊艇

唉......你看你,你要不最後說這一句畫蛇添足的話,我真的就相信你了,實在太可惜了。以後吹牛逼一定要先打好草稿,不能由著性子來。

重要的是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面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他一樣的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的照章納稅,一樣的被警察抄牌罰款,一樣的為了找一個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來轉去,一樣的不會在公共場所抽煙大聲喧嘩,一樣的光著腳在家門口的人行道上走來走去。

我發現我也是這樣啊,比特幣在600和漲到3w的時候,我也還是我啊,還是去食堂吃12元一份的蓋澆飯,用千元安卓機,一樣遵守交通規則,我也不抽煙大聲喧嘩,一個人在家時喜歡光著身子走來走去。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很多吧,不明白這有什麼了不起的,是不是作者從來沒富過,以為人一旦富了就必然趾高氣昂、得意忘形、驕橫跋扈、欺男霸女?

實際上,恰好相反,大多數有錢人反而會開始惜命,過路口會多看看有沒有車,萬一被欺實馬,錢還沒花出去人沒了,我不是虧大了。和人發生矛盾時會更弱勢,萬一來個垃圾人,一言不合給我來一刀(曾經有人為5塊錢把人捅死了),那多不划算。為富未必一定會不仁,「倉廩實知禮節」的老話早就說得很清楚,拿這個說事,真的沒意思。

【總結】這種文章也就在朋友圈裡還有生存空間,也只有那些一天到晚只看朋友圈和網易新聞下面評論的人,才會全盤接受。


自己沒賺什麼錢,拿了澳洲政府那麼多的錢,要是再不為澳洲說好話,那就真要被踢到巴斯海峽里去,澳洲要都是這樣的懶人早就沒法運作下去了

我也懶得去追究那些前後矛盾的言論和「航空母艦那樣的遊艇」了

醫療、教育也是要花錢的,免費的話就得從稅收里扣錢,作者既然沒賺什麼錢,應該也沒交多少稅,醫療教育的花費自然難以攤到他頭上,於是他高興了,以為澳洲醫療教育的花費是天上掉下來的

這種文章的潛在危害性很大,如果真有中國人相信,去澳洲後不鎖門,輕易上陌生人的車,那就危險了


謝邀

這樣的人吧,越多越好

從整個社會角度看,這樣的人就是蛀蟲啊,貢獻的少,吃得多,這是導致現在西方反移民和右傾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好啊。

蛀蟲在那邊吃的好,於是登高一呼,大家快來吃啊,加拿大大家拿啊。挺好的,值得鼓勵,至於裡面諷刺「中國不讓蛀蟲活的開心」的部分,大家可以忽略,呵呵。


這帖子挺老的了,以2017年的行情來說,各個數字都有所變化,但大致比例確實差不多。

除了房價。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漲得很離譜,30萬澳幣在市區是買不到公寓了(別墅更是別想)。

5萬澳幣年收入是澳洲平均工資的水平,這個收入生活在悉尼是比較緊巴的,畢竟悉尼是世界上物價數一數二高的城市。但生活質量比北漂海漂還是要高很多。而且作為華人稍微爭點氣(有個本地的本科學位之類)工資是可以大大超過平均水準的。

32寸液晶電視現在不要2000塊澳幣了,兩三百就能拿下吧... 這個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果。2000澳幣可以買三星的4K,算是高檔電視了。而且普通澳洲家庭也不會掏2000買電視。其他給出的消費品價格在2017年其實是大大下降的。買普通筆記本花不了2k,2k可以買外星人了,或者高配的蘋果本pro。現在也沒人會花$40買個DVD了,Netflix月費也就十幾塊。

出門不鎖門,在大城市現在並不安全。新建的別墅和公寓一般都標配安保設施,包括電子門禁和特製的U型鑰匙等等,如果治安那麼好豈不是白費?夜不閉戶這件事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住在鄉下一個鎮就幾百人的那種(但那樣的話,你要擔心的是野生動物闖到你家裡來)。此外,某族聚集區是治安黑點,這個道理全球通用,你懂的。

政府部門「為人民服務到極致」也有點誇張。澳洲政府的效率還是比較慢的。但沒有官架子,不刁難人,辦事透明。

至於福利,也只是給那些自暴自棄的懶人的。Centrelink的失業福利並不好拿,數量也不多,最多讓你有房住吃得飽飯,喝點小酒。育兒福利是不錯,但遠遠不足以抵消好好地養個小孩需要的費用。純粹靠育兒福利生活的,只能是那些不顧教育的垃圾人口。即使在澳洲,福利也只能維持較低的生活水準,想要過好日子依然取決於自己的努力。

有幾個帖子罵帖子里的主人公是吃福利拿政府的錢,我勸你自行摺疊。這種明顯沒有在澳洲生活工作過的臆想回答就不要去點贊了。

澳洲工薪階層家庭的福利絕大多數是以「退稅」的形式給予的。什麼叫退稅?在澳洲,你上班每月的工資已經按照個人收入累進稅公式扣除所得稅了。到了財年結束的時候,再根據你的個人情況計算退稅或者補稅。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政府就會多退稅給你,因為你要養家。本質上是允許你少繳稅,而不是給你白髮錢。但退稅的前提是你要有可繳稅的正式工作,而且「退稅」的本質意味著你退到極致也只是不交稅,絕無可能稅務局倒貼錢給你。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憑什麼說人家是白拿政府的錢?屬於「白髮錢」的福利金也是有的,但這些錢只發給沒有正式收入的人,所以只能維持很低的生活水準,這樣的日子並不好過。

變化較大的是移民政策,全面收緊,各種移民途徑比題主的文章發布的時候要難很多。

---

澳洲社會是一個淡化階級的社會。如果你炫耀自己有多高檔,只會得到嘲諷。這是一個平等意識很濃烈的社會。如果你去過美國,對比下美國這種貌似平等其實階級意識極其濃厚的社會,就會感覺出區別。相似的基礎設施/城市架構之下,是截然不同的社會風格。所以在澳洲,悠閑過日子很容易(哪怕你錢不多),但出人頭地的快感遠沒有美帝和天朝那麼強烈。

至於文章的核心思想:很多你在天朝需要拚命努力才能獲得的東西在澳洲可以輕鬆擁有,這個毫不掩飾地講:是事實。否定這一點,只能說明你酸。天朝機會比澳洲多,暴富者比澳洲多,暴富後享受的快感遠超在澳洲,這也是事實;只不過在天朝基本上輪不到你暴富罷了。不要拿自己理論上可以有的東西來噴別人已經有的東西。

也有很多回國人士自我安慰,說澳洲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回國可以燈紅酒綠。其實回國後燈紅酒綠根本輪不到他,輪到他的只有加班。唯一超越澳洲的享受只有淘寶同城快遞和外賣。

最後:像航空母艦那麼大的船是不可能的,我想原作者採用誇張的寫作手法你應該看得懂。但是一條二手雙層豪華遊艇的價格大致在60萬澳幣左右,大小相當於一房一廳,和悉尼的房價差不多。算上泊位和維護費用,工薪階層可以選擇不買房住在船上,完成金剛狼的夙願。


在澳洲已經多年,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文章中所說的生活方便的種種便利都是事實,從生活品質和環境來說澳洲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天堂。但是這篇文章裡面沒有說的關於澳洲生活的不足之處,讓很多新移民和留學生難以適應。

我想淺顯的談一點,不會討論得太深。

首先我認為生活的保障來自於工作,先不談central link 之類的政府福利項目。 澳洲的技工需求很大,對有專業經驗的文員要求也很大, 從這2點來看澳洲確實有剛性的技術人口需要。而現實卻是澳洲的僱主更重視和偏向於那些有澳洲工作經驗和較強英語社交能力的求職者(不論國籍),這樣新移民和留學生們在找工作時的壓力就相當的大了。 這些移民有些選擇居住在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以外的城市,那麼他們受雇的幾率就更小。因為其他城市市場太小,要麼沒有辦法提供給你專業內的工作,要麼你需要自己做小生意想辦法謀生。

舉個例子,和我以前一起讀建築的一個哥們回國在外企工作幾年後毅然選擇移民回到澳洲一個小省會城市,聽說剛來的時候先干起了讀書時干過的計程車司機工作,後來有想過開私房菜館不知成沒成。過來澳洲可能需要放棄你的專業,都是為了生活。

再舉個例子,認識一位朋友在澳洲大城市讀書畢業移民工作。先從華人會計社干起然後幾年後跳到一個老外公司,工資不錯平台也不錯。但是通過從業的經驗,他對澳洲經濟抱著不太樂觀的期望(福利支出高和市場不夠大,或者說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強),本地有很多西人公司都是靠借債維持生計。同時他對自己的職場前景也沒有太多期望,跳槽容易往上爬太難,他說「混著先吧」。我猜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那層ceiling「職場天花板」確實是存在的。 這位澳洲教育當地工作的華人碰到和見到的這些問題和現象,其實是大多數普通人來到澳洲的寫照。有一份安定平凡的工作不難,想賺大錢或者職場晉陞--相對於國內的朋友,這類的機遇實在微乎其微。

再來談一談生活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社交。白紙一般來澳的新移民的社交我就不談了,大家也可以想像到他們的窘境。

對留學生來說,這部分人比較幸運因為從學校中認識了一幫小夥伴。最後留澳並保持聯繫的可能位數不多,但是也算是有朋友在澳洲。同時打工中也會認識很多朋友(各種國籍)。這些人就組成了留學生們的社交圈,有了這些朋友在澳洲還是能生活得不錯的。 其中的不足指出是這個社交圈只是橫向的,由相仿年齡段的人組成,缺少在國內時長輩能給你的支持,他們的支持和幫助有時對你的職場發展(關係)和人生軌跡(建議)是很重要的。這時候老和同齡人相處而缺乏guidance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留學生很難對自己的人生和職場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同時容易掉進「永遠年輕」的陷阱 --- 只會花錢,沒有責任心和自身定位不明。對那些本身內向的朋友來說,他們可能更危險一點,因為朋友也不能無時不刻的陪著你,孤獨會逼他們走向極端。

是新移民同時在澳洲有一定關係的人群,在澳洲的日子其實也不是那麼好過。過來後發現在國內的優勢和人脈在這邊使不上勁來,同樣的是社交圈單一和需要面對孤獨。可能在國內他們是special one,但在澳洲他們只是普通人。落差感需要平衡,同時遠離了國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娛樂,購物,飲食和朋友圈,基本在澳需要從零開始同時還需要多多少少融入澳洲文化。聽起來覺得沒什麼,但是你問問那些過來人就知道其中的難。 我爸媽在這邊1個月都呆不下去。

還有很多缺點沒有提到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可以慢慢補上。

澳洲是福利好,環境好,人人和藹可親,小買小花都沒問題。你提供的文章中寫的也大都是事實。但是我覺得大家不能光看優點不看缺點,在澳生活也是有利有弊的。


不知道這人有沒有想過,好手好腳三年狂吃福利,錢從哪裡來?還不是剝削那些辛苦交稅的人,不要臉還在這沾沾自喜。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講的基本屬實,當然航空母艦那麼大的遊艇誰信誰智障。但是生活這東西有得有失,澳洲屬於上線很低下限很高的國家,只要稍微肯出力就不會混的很慘,當然另一方面就是在澳洲再肯出力也很難混很好。國內反而是充分競爭環境,下線很低上線很高。國內髒亂差,一些人素質低,但是生活方便,沒有文化衝突,發展空間大。相對的澳洲這邊,制度透明,公平自由,什麼事都有法可依,公職人員態度良好但是辦事磨蹭,官僚,屁事多不懂得變通也是事實。真的就看你喜歡過什麼日子了


換一個角度來說說

如果找一個生活在中國的澳洲老外寫一篇

《一個在華老外的心裡話:澳大利亞,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一樣可以羅列出各種證據,

而且給各位看官看的依然可以各種有理有據。

這種弱智文章就別在那顯擺了。

講到底只是在給自己一個自我安慰而已。

通過貶低祖國來給自己移民澳洲一個合理化的借口。


我看標題以為是澳洲和中國差別不是一般的大,還想為澳洲爭辯兩句


再次提醒一遍,如果一個人跟你說一件事,只說他的好處,而一丁點反面的東西都不說,那麼你一定要警惕。


首先,我想打破一個很多對西方發達國家不了解的人的一個錯誤認識:

不要覺得你在中國可以掙1萬人民幣, 在美國就可以掙1萬美元。

我國的貧富差距, 真的很大, 真的很大,真的很大。

同樣是北京, 有人一個月3K,有人一個月15K, 而且人數還不少,不用身處500強的公司,不用在公司處於副總級別,拿到這個數的人就很多。上海,深圳同。

的確, 中國服務員工資大概2-3K, 美國服務員也差不多2-3K。 看起來好像賺的差一個匯率的比例。

但是一比高薪群體,差距馬上顯現出來, 不是說你在國內一個月20K,在其他國家也可以整20K當地貨幣的(日韓除外)。以我司為例,在中國的工程師大概一個月18K-25K, 年收入加一起大概300K左右, 在美國同樣年齡的工程師只有150K左右(如果說實話的話,美國那邊工程師水平還高一些),稅率和中國相近。

所以不要抱著「我賺5000是人民幣,人家賺5000是美金」

我敢說,每個月收入能達到5000美金的,比拿5000人民幣的牛逼多了。

另外,我想說中介可以很不要臉。

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Floyd Sonnet:像北歐和紐西蘭這樣人類發展指數特別高的國家的公民生活真的比我們好嗎? 中有這麼一段話:

百度一下這一段話, 可以發現被一個或多個中介「致敬」了, 並且是在沒有得到我授權的情況下致敬的。 (我也懶得維權了,由他去吧 ),但是一想到我寫的文字稱為讓人移民的佐證,心裡就不舒服。


資辭作者移民澳洲

這樣可以同時提高中國和澳洲的平均智商


最好是聰明人一眼看穿,並不相信。低級勞動力信以為真,然後偷渡過去。

其實這樣對中澳兩國都有好處。


這是一個典型在澳洲生活時間不長,沒有融入主流社會,不了解澳人和澳洲文化的新移民看法。


買車的費用為車牌費每年500元,僅此而已!沒有養路費,沒有購置費。當然肯定是要保險的,我的車全保每年不到500元(當然和車的高級程度有關)。沒有過橋費,收費站是不存在的(城市隧道除外,一年也不走一次,還可以繞行)。

1.這段話說的有點混淆概念了,雖然澳洲二手車的確比國內便宜而且正規,但是牌照費每年500澳元(合人民幣2500元)不算很便宜吧……又不是人民幣500元。至於購置費,我買車過戶花錢啊?

怎麼沒有了,買車,如果你的車在10000澳元左右(5萬人民幣),過戶費要大概幾百澳元,不算便宜吧?

買新車過戶不花錢?更扯了。

全險500元?

你這是哪門子全險?

我買的第三險,我一個97年凱美瑞小破車,都一年200刀呢,和人民幣1000元大概。

作者貌似總是用澳元和人民幣混淆,來造成一種,澳洲真便宜啊,的假象。

三年了,我沒賺什麼錢,但我從來沒遇到過一件讓我窩心的事,也沒遇到過一個讓我難堪過的人,更別說罵人、打架、偷盜等犯罪了(我不是說澳洲沒有犯罪)。

2.人口密度小,犯罪肯定少啊。

我所在的霍巴特市,地位大概相當于海南島的海口市,但是我們一共21萬人,這他媽可是相當於省級首府城市,我老家一個縣級市,都100萬人,澳洲犯罪率就算和國內犯罪率一樣高,那麼人口少了,技術少了,犯罪次數大大減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要是去一個1000人口的農村住,那可是風平浪靜。

美國紐約笑而不語。

咱們在國內拚命賺錢為了什麼?老婆,孩子,父母,大家的健康。真正為了滿足自己私有慾望的人很少。但到了澳洲,我發現這些東西政府都已經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就行了。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沒有動力了。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找到工資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工作以後才用還貸款。

3.所謂的「真正為了滿足自己私有慾望的人很少」,這話真是中二。

說的冠冕堂皇,哦,不為了自己的私慾,全心全意為了自己的家庭咯?

澳洲的福利高是有目共睹的,我當然不否認。

但是把高福利,和人生價值劃等號,是不是有點一廂情願自作多情了?

福利高了,你就人生圓滿了?

所謂「我發現這些東西政府都已經替我做好了」我覺得頗有點「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洗腦風。

感覺這反而是在國內被洗腦洗多了。

還真以為政府都跟天堂似的,全心全意為人民了,可以,這很社會主義。

我無意去比較中國和澳洲的好與壞,兩個國家國情差距很大,幾乎沒有可比性。但在這裡我得到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待遇(完全和金錢無關),而且許多東西可能是我在中國要努力一輩子才能得到的。這是一個只有富人沒有窮人的社會!富人住10萬平方的大莊園,窮人住 500平方的小平房;富人開100萬的賓力,窮人開15000元的韓國車;富人可以有幾個自己的私人別墅,窮人在假期的時候可以花一點錢去租一個同樣風景秀麗的海邊別墅;富人可以有一個像航空母艦那樣的遊艇,窮人可以很輕鬆地分期買一個足夠全家人一起出海的遊艇。

4.澳洲的貧富差距沒有國內大是真的。

但是作者後面說的,所謂

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面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

誇張了。

要說各種豪華生活,窮人也能享受,更是有點誇張了。

是,我花個幾萬刀(10萬人民幣左右)我也能買小船,這邊二手車便宜的一比。

這邊如果入籍了,一年掙個10.20萬刀,也不算很誇張,總體上,窮人的綜合生活品質肯定比中國高。

但是如果跟富人比買豪車買遊艇買大宅子。

那我只能說,你資本主義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你給我講一個正經的資本主義,富人沒地方顯擺?

那我掙錢為了啥,納稅更多啊?

重要的是你從來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面前的這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他一樣的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的照章納稅,一樣的被警察抄牌罰款,一樣的為了找一個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來轉去,一樣的不會在公共場所抽煙大聲喧嘩,一樣的光著腳在家門口的人行道上走來走去。

5.這個倒是基本不假。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鼓吹,法治社會。

這就是法治社會。

中國還差的老遠。


這篇文章有無數個版本,除了國名不一樣,內容都一樣。有美國版、日本版、法國版、德國版、英國版、俄羅斯版、加拿大版……你還信嗎?


評論部分不實的地方。 好的地方也有很多,僅就本篇文章所寫。

醫療全部免費,孩子上學全部免費,上大學可以貸款———醫療當然對本國國民免費啦,當然今年看病開始也需要交7塊了。免費的意思就是你花粉症等做鼻子手術需要等2-3年。想接受好治療快速的?沒問題,交錢買私人醫療保險吧。

上學同理,本國國民,公立學校。想要好學校?交錢上私利吧。當然也有部分好公立學校,先買房吧,然後孩子剛出生就得去預約。。。大學可以貸款,不過現在政府要給本地人漲學費,天天遊行

生孩子國家獎勵3000元,孩子每月的補貼夠付我的600平米房子的租金———現在獎勵好像沒有這麼多了,具體我也不知道,每月補貼那點夠給孩子買奶粉就不錯了,還想付房租。。。。。

我家的後門從來不鎖,任何人都可以從後門進到我家裡———慶幸住的地方好啊。女朋友之前的朋友同室晚上起來上廁所,被入室盜竊的殺了,女朋友的朋友裝睡,劫匪拿刀頂在脖子上,最後走了。例子比較極端,當然不鎖門也是不推薦的。鎖門該被偷一樣跑不了。

接下來那一段永遠不會怎麼樣怎麼樣的讓我懷疑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來沒來過澳洲。。。。

買車的費用為車牌費每年500元———現在漲到700多了,另外這裡面包括了強制險,不是只有車牌費。保險就因人而異了。

年底,自己填表自己報稅,沒有人管你———自己保稅的一般都是留學生打工退稅簡單,自己退稅還是很麻煩的,從滿大街的幫人退稅廣告就知道退稅不簡單。最後,當人有人管,你可以不要退稅,但你要上報,稅務局系統會有你工資記錄,比如我前幾年有6塊的稅,稅務局就寄信來說不上報要罰款。。。。我就上報了一下,懶得退了

這裡人均年收入大概50000澳元———對本地人來說不多,可惜華人大部分還達不到。另外現在經濟不好,工作不好找,失業也很多

一個600平方的土地,上面蓋著一套150-250左右面積的平房,大概要30萬(看地理位置)———這得離城裡很遠的郊區了,每天和牛羊做伴也不錯


推薦閱讀:

中國女留學生在紐約光天化日被先奸後殺,路人路過卻熟視無睹?你怎麼看?
為什麼說中國人出國了要小心中國人?
近來有新聞指出中國的出入境管理將會鬆動,試問這可能導致未來哪些現象的出現?
如何看待經濟學人文章《Who is Chinese? The Upper Han》稱中國限制外國移民?
移民是否就是叛國?

TAG:移民 | 中國 | 澳大利亞移民 | 差距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