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A供應鏈管理系統是一款怎樣的軟體,是否有詳細介紹。用戶尤其是中國用戶的體驗如何?
如果有與其他同類的對比就最好了。
- 不是一款。JDA的軟體基本是套件概念,目前有6個:
- Manufacturing Planning Suite:生產製造業的端到端計劃套件,從戰略層的供應鏈網路設計規劃,直到中長期主計劃、以及細到天或者分鐘的生產排程排序。
- Distribution-Centric Supply Chain:著眼於整個配送供應鏈條的計划到執行套件,涵蓋需求預測、補貨/庫存計劃、分散式訂單管理、運輸計劃/執行(TMS),倉儲管理(WMS)
- Collaborative Category Management:協同式品類管理,服務那些重視零售端體驗及以客戶為中心的B2C客戶,主要解決如何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銷售正確的商品組合從而獲取最大利潤的問題。
- Retail Store Operation:零售端店面運營,管理從POS到店面庫存管理、勞動力管理等業務流程。
- Retail Planning Suite:針對零售業的端到端計劃套件,從企業財務計劃,一直到商品組合計劃。
- Flowcasting:CPFR理念的擴展、延伸。強調上下游企業間的協作協同,實現貨架驅動的供應鏈管理。
- JDA方案的核心是:終端需求驅動整個供應鏈條、計划到執行的閉環、在利潤率/營收水平,客戶服務水平與運營成本之間尋求最優化解。
- JDA進入中國市場已經15年有餘,只說幾個應用效果最好的客戶吧:聯想、華為、可口可樂、華潤萬家
- 簡單說,和SAP/Oracle的ERP思維相比,JDA的方案更深入更專註在供應鏈的優化上;和MA、Kinaxis之類更為垂直的SCM方案提供商來講,JDA的方案廣度是這些廠商無法媲美的。總結:和JDA比較,ERP廠商深度不夠,SCM小廠商廣度不夠。
大概就這些。
路過看到這樣的一個題目,而且似乎是被挖墳挖出來的?我一直以為JDA就是在美國比較有名,沒想到在知乎也能看到。
樓上的幾個發言,怎麼感覺離題千里了,不是樓主問的是要了解,跟同類軟體的對比嗎?作為一個負責人的小研究員,去找了幾張圖,你們參考下,樓上幾個說山河日下的幾個行內人,麻煩都給點參考數據啊。不然怎麼感覺看著看著有種朋友圈陰謀論的feel了。
去google了點Gartner供應鏈軟體供應商的功能評測圖,大家隨意看下,真心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還可以去搜全文看,二三十頁的英文版。個人感覺,至少目前來說,樓上說山河日下的幾個公司,還是在行業內有公信力的:
Gartner WMS
Gartner TMS
Gartner MAMA
歡迎行業大拿帶磚賜教哦~抱大腿
如樓上的同學說的,花無百日紅,JDA和I2都曾有輝煌的過去,特別是I2,想當年風頭多勁。但是傳統的企業管理軟體,不轉型,好日子就會過去,轉型是當前的管理軟體的主題。
企業管理軟體轉型的方向大致為向平台型轉型,以及向雲平台方向的轉型。
JDA應該是希望向平台的方向轉型的,但是現實與想法總是有差距,2010年,I2經營不善,被JDA趁火打劫,以區區6億美元收購。JDA同時又收購了很多其它管理軟體,以分銷、零售行業見長。但是這些軟體仍舊是各自的軟體包,各自為政,沒有在一個統一平台上互相集成。轉型平台的策略並不成功。
2012年私募新山資本收購了紅色草原,同年紅色草原收購了JDA,合併後的公司保留JDA的名字。i2被多次賣身,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已經沒有後繼的持續力了,特別是在目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
在傳統管理軟體走下坡路的大環境下,2016年JDA被爆負債20億美元,新山資本尋找接盤方,與Honeywell談判近半年,無果。2016年8月JDA出賣相當部分的股權給私募黑石。新的股權投資將用於償還現有債務,每年將為JDA減少約7000萬美元的利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JDA中國的全資子公司,迪傑軟體(上海)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南京路上來福士廣場上一個小小的辦公室,註冊資本區區14萬美元,組織結構代碼745619190。
這樣14萬美元的註冊資本,怎麼承接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項目?不用說國有企業招標的硬指標要求,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均無法把上千萬的項目交給區區14萬美元資本金的公司。
這暴露了JDA經營艱難的問題,直接導致了JDA, 特別是I2這樣重量級的產品,在中國這些年幾乎沒有什麼新增的客戶。除了早期的聯想,華為,TCL,海信等,兩隻手就可以數的下I2在中國的本土客戶。
產品沒有持續的創新,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沒有產出就沒有投入。這就是一個惡性的循環。沒有新增客戶,業績持續下滑,中國區總經理多次更換。2017年2月原全球首席執行官下課,6月底,原中國區總經理Jeff下課,銷售總監也離職了。
沒有新客戶,銷售人員的流失,造成實施顧問也在持續流失,更不用說合作夥伴了,以前做I2的合作夥伴,已經全部轉向了其它的產品了,在國內,已經尋找不到I2的實施夥伴,其原廠的實施顧問,人數也在10人左右的規模,在維繫屈指可數的老客戶之間,保持了一個相對平衡。
說到實施,I2在中國的幾個客戶,均陷入了尷尬的狀況,華為最早在2000年左右實施了I2,最初的幾年系統無法按時上線,空跑了幾年,最後華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幾百人來開發與維護I2,終於勉強用起來。巨大的維護成本,迫使華為目前考慮放棄I2,在搞新的集成供應鏈計劃(ISC+)。
再說另外一個I2的典型客戶,聯想目前每年要花1000多萬的系統運維費用,人天單價在10000人民幣以上。高昂的運維成本,使得聯想在新的業務單元,選擇了其它的供應鏈管理軟體,並考慮在集團內逐步替代掉I2。
行業里還有一個影響很大的I2失敗案例,海信的供應鏈項目,一期的實施範圍是海信電器的主計劃,實施效果尚可,但是在實施二期車間計劃項目時,I2已經走在下滑的通道上, I2在競標時採用採用了低價競標,造成後繼實施資源不到位,項目實施失敗,2016年嘗試二次招標,受項目牽連,海信電器當時的總裁田野也被迫轉到科龍電器任職。
在寶島台灣,I2已經退出這塊市場,不再繼續提供實施運維服務,I2的老客戶,面臨轉向其它廠商的產品和在沒有廠商運維支持的情況下堅守的困難境地。
20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的開始與完結,放眼望去,90年代風行的BAAN,QAD,CRM Siebel ,等等,要麼被收購,要麼被放棄,已經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只有在不斷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業務模式創新,新的技術變遷,才能持續煥發新的生命力,持續創新產品,引領市場趨勢。合作不能只站在歷史上,更應該站在現在和未來。JDA原本提供零售與渠道軟體,後續收購了i2,提供計劃排產軟體。i2的APS還是比較強悍的,曾經幾乎全線佔領頂尖製造企業,國內的代表客戶有聯想和戴爾廈門工廠。作為現狀,由於各種原因,在計劃排產領域已經風光不再。
除了上面提到的聯想和戴爾,還有華為也全面使用原I2的計劃系統,包括華為技術和華為終端兩大供應鏈體系(獨立運作)都採用了I2的平台,只不過原華為技術使用的模塊和終端有所不同。
兩個體系中據說正向的計劃功能使用的還比較好,但是反向的ATP計算還是不盡人意,當然除了軟體本身的邏輯之外,能不能用好更多還有企業的管理水平的因素。
JDA的確是世界上供應鏈軟體的領導者之一,關於國內來講,實用程度還是看客戶的需求。用戶體驗,企業用戶的應用軟體大多數都是糟糕的。關於供應鏈軟體用戶體驗,之前在公司寫過一篇文章,可參照:
論WMS產品的用戶體驗 為什麼還是這麼糟糕
您企業的倉儲物流信息化軟體亦或是其他的企業管理軟體用戶體驗如何?在企業級的軟體領域內,您覺得功能性、穩定性的重要程度是否遠遠超過用戶的體驗?在如今「互聯網+」的熱潮下,您的企業是否在進行互聯網化的轉型呢?
用戶體驗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人類使用產品時產生的綜合性感受,包括情感、舒適程度、易用程度等。我們都知道,多數企業的軟體用戶體驗都欠佳,很多軟體操作繁瑣,界面醜陋,功能讓你眼花繚亂。企業級軟體動輒幾十萬,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對於企業來講不能輕易更換,勉強維持。這是行業屬性的特點呢,還是用戶太挑剔了,下面小蜜蜂Smart WMS團隊就所在的WMS軟體領域,進行簡單的分析。
用戶體驗欠佳 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在企業級應用軟體的市場,客戶是不等於用戶的。在我們長期的耕耘的企業級信息化市場領域中,大多數的應用軟體產品的用戶體驗是很糟糕的。對於此問題,有人說:企業討好的都是客戶,但在企業應用這層,客戶≠用戶。簡單說,就是買系統的人不是用系統的人。的確如此,關於企業級的軟體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講,用戶是產品最終使用者,是日常的工作都通過產品來實現,而客戶卻並一定是軟體的使用者。客戶關注的是企業應用軟體提高效率,減少成本,應用軟體的功能大多數是豐富的,軟體供應商也在不斷的增加功能來體現其軟體的強大。
在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下,我們會發現日常使用的個人應用軟體用戶體驗就是那麼好,因為客戶與用戶是一體的。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用戶體驗對於企業來講不是「剛需」,比如WMS關注的是過程管控,流程管理,倉庫資源管控。從成本的角度,對於供應商來說花費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美術設計、交互設計、前端頁面效果等。而且,企業的應用比較複雜,並且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需要開發滿足,不能像個人應用的軟體可以讓更多的人分攤成本,並那麼快速全面的更新升級。這些原因都是阻礙企業應用軟體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的事實。
WMS產品用戶體驗分析
先看看PC端
這樣的產品看起來專業,功能強大,一方面,用戶的使用要經過繁瑣的步驟過程,要付出很高昂的學習成本。另一方面,從美觀性與用戶的操作體驗來講,很顯然很多地方也會忽略。對於中小型與成長型企業來看身,這樣的軟體系統是有些遙不可及。我並非提倡簡單就是好,也有很多很簡單,入庫一個界面就搞定的,但可以告訴您,那不是WMS。功能的多少取決於需求,業務操作依據於流程,這些是客觀存在而且必要的。對於軟體供應商來講,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如何平衡這種情況,產品既具有實用性、高效率的價值,也有操作流暢、簡單易用、用戶體驗良好的特性,這取決於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簡言之,就是將用戶體驗也列為產品設計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現在無論是用戶還是客戶都有著日常個人應用軟體的操作良好體驗,相應的也會對企業級應用軟體有著相應的要求。
WMS產品用戶體驗分析
再看看移動端
在WMS倉儲管理系統的領域,PDA手持移動端的產品來講,WinCE與Windows Mobile佔據主流,近兩年也有Android的設備正在漸漸的滲透到企業應用,不過更多的是在輕企業級、輕工業級的部分。眾所周知,類似WinCE這些系統的用戶體驗比較差,UI設計一般,反應速度也慢,但是在企業級應用領域,在倉儲物流領域使用的PDA上,在目前這個IOS、Android橫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是主流。很多客戶提過很多抱怨,說太難操作,而且出現問題也比較頻繁。我們也和很多的國內外供應商溝通過,出於傳統產業不像互聯網產業變化那麼快,原來的方式比較成熟等,用戶體驗不是剛需,出於穩定、安全、成本等等考慮,也在綜合這些因素。大家也都說,目前基於Android系統設備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也在漸漸的滲透到相關的行業與領域。
WinCE系統的界面 讓人不禁想這是什麼時代?
電阻屏與觸控筆
一些Win
CE應用界面
然而在當下這個時代,客戶的用戶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方式變得讓客戶難以接受。在如今企業級市場領域,雖然還是客戶不等於客戶,用戶與客戶很多地方都是重疊的。供應鏈的發展之間的一體化、協同等都為此方面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mart WMS 智慧倉庫管理系統界面
小蜜蜂公司作為WMS軟體供應商,在設計之初,我們就致力於打造一款用戶體驗最好的Smart WMS倉儲管理軟體。尤其在互聯網時代,要充分體驗那些普通員工的作為個人的體驗感受。這得益於我們的商業模式,如借鑒互聯網思維,打造一款通用係數較高的產品,還有敏捷開發、快速迭代的產品開發流程,可以根據用戶不斷的反饋進行優化,在Smart WMS產品的每一次版本升級,都有很多用戶體驗改進的內容。同時,在UI與交互設計中採用最新的技術,系統中幾百個圖標都是設計師遵循統一的風格要求進行設計的,整體的系統風格平衡了扁平化與擬物化兩種設計風格,界面更加簡潔清爽。
我們十分珍視用戶體驗,致力於在功能性與需求達到一種平衡,既能滿足企業關鍵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提供給客戶一種簡單有效的操作管理方式,並讓用戶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
總結
所以,企業級產品用戶體驗肯定是在不斷提升的,主要是市場競爭的要求,如果你不這樣做,您的競爭對手也會這樣做。綜合自身的產品業務模式,我們覺得首先供應商要加強重視程度,將用戶體驗作為企業級產品應用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企業或產品負責人以致全體團隊成員從上到下都要有很強的用戶體驗並不斷完善的意識,因為用戶體驗在每一個細節和階段都有持續改善的空間。
推薦閱讀:
※請簡單明了的解釋供應鏈中的延遲策略?
※做供應鏈管理的同志們加班都在忙什麼?
※30歲從國企辭職,單身女,出國留學,父母反對,該如何說服他們?
※生產性採購部門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
※供應鏈管理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