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的路走下去有意義嗎?

大約從學生時代剛開始接觸建築學、知道這個行業開始,總覺得建築學是一片新的天空,一個新的世界。如柯布西耶、密斯、耐特、路易斯康之類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有如天神一般存在,也為我們存在的價值撐起一片天空。覺得世界上只有兩類職業重要,第一是建築學,第二是除建築外的其他行業。對建築設計從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行業內誰出了新作,誰表皮運用又怎樣,誰創造了怎樣新的想法,如數家珍。總覺得在業內能做到的一個好的設計師是值得尊重,值得學習的,內功很高的,似乎是一輩子的追求,拚命修鍊內功。到工作後誰的圖畫的好,誰的技術紮實,誰是一注,誰設計能力很牛,在這些傳說中設計師根據這些所謂資質本領有無名氣的論資排輩。

可是,各位設計師有沒有想過,建築師建築學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我們一直追尋的東西其實並不存在,我們不過是某項目過程某建設中的一個流程一個噱頭,作為到達某種目的而存在的工具,這包括大師,包括所有人。在社會大背景下我們可能各自擁有的所謂思想,能為一個好的作品出謀劃策,不過即使做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新的理念,又有什麼意義,能表達自我嗎,能說明什麼嗎,能跨越什麼嗎。能得到什麼嗎。即使建築學做到最極端最厲害的程度,又有什麼價值。我們追求的東西有價值有意義嗎。

三個問題

建築設計是否有意義?

建築設計中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我們得到的東西是否能表達世界中的『我』存在的價值?


建築學的教育加入了太多藝術和精神化的東西,讓每個建築學的學生都有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舉個電影的栗子,每個在學校的學生都以為自己的未來就是鋼鐵俠、蜘蛛俠,一己之力就能改變世界。畢業之後才發現,實際是諾曼底登陸,每個人都是只是一個士兵,你需要做的不是在天上飛來飛去以一當百,而是踏踏實實的放好每一槍。

我覺得建築師不應該是藝術家,只是一個匠人。

—————————16年國慶,想起來再寫兩句—————————————————

兩年前寫的東西,最近又多了幾個贊。想必是因為又到了畢業季,又有不少新手建築師發現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看了看之前的回答和評論覺得確實也應該再補充補充。

兩年來,每個人都成長了不少,那麼答案也跟著成長一下吧。

之前答案里的,說建築師是匠人其實不是我的原創,就像下面同行們說的,新生入學課老師也跟我們說了很多,有沒有強調建築學和建築術的區別我記不清楚了,但是「匠人」和「高級藍領」這兩個詞我依然記憶猶新。現在想來「夕陽產業」和「建築師比狗多」這兩句話也反覆出現但是當時我只是覺得這是兩句笑談。

那接著再回憶一下老師當年的教導,建築學的意義是什麼?似乎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翹了課沒聽到,不過在講評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提問就是,「你這裡的設計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換成當下流行的說法就是「這個設計是針對什麼樣的需求?」

在學校的時候面對這樣的問題我總能扯出一大堆理由概念來解釋自己的設計,於是各種新潮的概念就應用在了圖紙上的各個圖書館,幼兒園,學校,教堂等等等等。甚至有的時候會因為空間形式感和所謂的理念,做出各種「反人類的設計」。

巴特,戶凱爾斯?!

當時覺得不套個裝逼的理念,不加個新技術方式,不做個獨創造型,不來個前衛表皮簡直都不能算是建築師。至於這裡的設計解決了什麼問題?沒什麼問題啊,就是看著酷多了啊。

可能也正是因為當年落下了這種病,導致畢業後的我初次面對商業項目中的各種容積率,得房率,業態,主題,定位等等詞語的時候會有嚴重的排斥反應,「這*%¥是建築師?」

不過後來我明白這叫做設計

當然我並不是說那些酷炫的手法和高深的理論是沒用的,只是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需求。甲方的需求、用戶的需求、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能否理解這些需求、能否理清這些需求,能否滿足這些需求,決定了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設計師。

概念、空間、表皮、機理,這是建築的手段,而「滿足需求」才是建築的目的,而問題中的建築的意義就在達到這個目的吧。

寫了這麼長,當作問題一的答案。

好了,那「我」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呢?想滿足「需求」不同的設計師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設計不是數學題,答案是不唯一的,但是總會有更好的選擇,有的人會給客戶一匹跑得更快的馬,而有的人會給客戶汽車,進而會有高鐵,會有飛機等等等等。

不同的「我」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其中的與眾不同就是「我」的價值。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價值應用在項目,而不應該用項目彰顯自己的價值。

簡單的一段,當作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吧。

至於第二個問題,題中「我們」指代的是誰,是建築師么?那答案就見仁見智了。

行業千千萬萬,建築設計不過是其中的一種,並沒有特別之處。拔高了說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放低了說是一項謀生的技能。可以當作事業也可以只是當作職業。

至於能得到什麼,相聲段子里說的好,天下人就干兩件事,一為名一為利。

寫了不少,不光為了答題,也算是寫給自己。由於各種機緣,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再有更深刻的認識了。

好久沒寫這麼多字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把意思寫清楚,所以看到的各位,歡迎討論


回應題主三個問題的問題:

人生是否有意義?

人生中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我」是什麼?

由技入道吧。

P.S.之前在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中的自己的回答,也許能多少給題主一些啟發:

雖然這是個終極問題,但是還是想回答一次。

也是為自己回答一次。

打個比方,電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當電影落幕後,它還有什麼意義?

小說的意義呢?

音樂的意義呢?

旅行的意義呢?

這些都是體驗,也都是收穫。

生命在不斷的縮短,你用你的方式在感知這個世界,這是不斷的為生命增加重量。

五分鐘的演奏時間,你希望能奏出怎樣的樂章?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你希望它能讓人難以忘懷?

或者是一碗牛肉麵,你希望它能怎樣令人回味?

生活中的每一分鐘,都是在生命的樂章上譜寫音符。

而整個世界,實際是一本名為《生命》的長軸畫卷,每個人,每棵樹,都是這畫卷上的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們要對自己的每一分鐘的生命負責,對得起時間的寬待。

我們要對自己的親人負責,對的起命中注定的恩情。

我們要對自己的朋友負責,對得起兩肋插刀的情誼。

我們要對身邊的所有負責,讓世界因為有你而更好而非更糟。

生命在於體驗,在於感悟,在於你有不斷嘗試的機會去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讓自己和世界發生關聯,
讓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無論多少。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生命。

每個生命都從別處獲得滋養,同時滋養別處。

只有創造對別的生命有用的東西,你的生命才有價值。

現在,你有一盤80年時間長度的空白錄像帶,標籤上寫著《生命的意義》,一台裝著這盤空白錄像帶的錄像機一直在你身邊,你打算怎麼拍這部紀錄片?

而優秀的建築,就是我們這個專業能為他人創造的價值,這也就是建築學專業本身的意義所在。


1.

對於第一個問題,總得講任何行為都存在意義。對於建築設計這門科,也存在意義。

如果你是一名學建築設計的學生,我認為你會思考你這個問題的產生根源,就好像對應建築方案的產生一樣去思考。而對事情模式的存在要刨根問底的收集和歸納。而這就給了你思考,一種沾邊哲學性質或小範圍的深層次思考。而這些內在行為產生,也帶給了你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

2.

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得到什麼?

如果你想得到的是名利、金錢。那你為什麼要做設計師呢?

你很聰明,你能作出很多好的設計解決方案。但是,你想過嗎?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得到什麼?

而這個自問,也會引出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3.

每個人 做的事情存在價值都很大,而第三個問題看做是「職業」的悲情也未嘗不可。而存在職業悲情的不僅僅在建築設計行業,所以也不必有失調情緒。

其實你會發現,作為學設計的人,你會有事件模式概念,會接受他們,會發現模式的共性,然後用共性去改善失調。同時,你也會接受不同,用不同的特異來改善或調劑周遭的情感或互動。這一切似乎都與建築設計方案有些距離。但是你是身為學設計的人,你能做得到。

這看上去似乎你並沒得到什麼實質的東西。但是,你會很幸福。而這一切,都要感謝你學了設計。

……

設計師總是在思考、反問自己、留心意見,然後發現自己的無力,同時也看清楚模式與模式間的相互制約。所以搞懂模式間的關係,解決問題,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這些就可以了。

我曾經觀察過組裝機箱後面的螺絲釘,同時也很佩服工業設計師。我想這是一種收穫,一種職業習慣帶來的收穫。

-隨手在Evernemo記下的內容:

「這螺釘,離生活很近,不惹人注意的,用時又不會因為缺少東西(用手)而卡操作的一個靈活的小東西。質量還很沉,而且是一體壓製的。覺得可以用到某個不這麼吃灰的地方。但是想想,「什麼東西總需要拆?什麼地方要放低工具這個門檻?好像也只有家用組裝電腦?有更好的例子嗎?(待考慮)」(而且對它可用的工具都對應多種。這是拍一下腦袋想出來的嘛?那麼落實生產機器的模具、設置、產量、效率、效益呢?)Kant說,這是美的第二種形式,而第一種是迷惑。

(止痛藥)

-論螺釘

設計:

首先它應看作螺絲刀,然後看出螺絲。

他是個嫁接整合物品。

他的設計內容會有以下幾點:

主動的

螺絲手柄的寬度,也就是丁頭的厚度,是根據拇指與食指或中指拿捏用力最佳姿態時的面積而定。

而丁頭的半徑(或直徑),是由大拇指拿捏時至上指節關節處的長度而定,約為二分之一周長。推算得半徑。

螺旋丁尖長度,是由兩物品連接處厚度加容錯長度而定。

而容錯長度為心裡承受距離加實際容錯距離。

被動的

丁頭的工具對介面方式與大小。

材質,生產方式,效益。

(但實際效益追隨組裝機箱銷量,組裝機箱追隨機器運作效率。)

主動又被動的

丁頭的縱紋,兼顧了手指外皮質和內皮細胞與縱紋的凹槽大小的製作工藝。

「人是粗糙的,想抓住東西,或被抓住,都一定粗糙些,否則借第三方力。「

……

其中我想到什麼寫了什麼,並不確定是否正確(因為,我不是工業設計師),但是一切都按照我的感受來完成。

而題主現在的問題,其實是跳躍出感受,繞著彎的理性。

而對於感受,感受你現在的呼吸是否均勻而緩慢,感受你現在是否眉頭鎖緊。

這些都並不幸福。

如果你很贊同這是在談感受,那麼設計出的東西會改變這些感受,那也就確定設計師的存在意義,也確定學科的存在意義。也確定了我們的所作的存在意義。

似乎,這些和名、和利關係並不大。

但我覺得,這就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


你缺少「真正的好項目」的體驗。

那些能夠在第一眼就震撼你的視覺感官的,和在漫步其中時刻震撼你的空間體驗的,「真正的好項目」。一般是那些「真正的大師作品」或「經典之作」。

有點像古典音樂,真正愛的,會愛的死去活來,而沒興趣的,頂多順耳而已。


這真是一個憂傷的話題。

我記得大一剛開始學建築的時候,我媽說覺得我選了一個好專業。因為其他的很多專業會學一大堆理論,最終走入職場可能大多都用不上。她說你們學建築的這麼早就開始做模型畫圖,將來工作也是做模型畫圖,學的東西能用上,真好。

我總能想起她的話,漸漸地發現了其中的片面性。

的確,從建築學專業畢業以後如果進入設計院,工作與之前的學業是形式相近的,無非是做模型,畫圖。但是內容是不一樣的。大學時代的專業課,我們追求美的東西,形式的美,功能的合理性,營造讓人感覺舒適的空間,也會玩一些概念。我們分析大師的作品,向大師學習。大家當然是追求精巧的構思,然後想辦法把自己的設計做到極致。我們設計博物館、美術館、高級住宅等等…

但進入設計院以後考慮的更多的是這個設計和不和甲方的口味,預算如何,工程量如何。而且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博物館美術館高級住宅…大多數時間可能都是在設計千篇一律的居民樓。這樣看來建築學專業中一些「崇高」的東西在現實中無處遁尋,這大概是讓無數建築學子覺得建築設計失去意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簡單說就是用培養大師的方法培養每一個建築學生,灌輸美的概念,追求美的東西,但實際上職場需要你做個默默無聞的畫圖工,你看過太美好的東西,怎麼找得到太現實的東西中的意義?


有意義。這問題值得用一生去回答。可能你遇到了挫折,不理解自己浪費時間再做什麼。但是當你再次進步,跳出局限的圈子,發現更廣闊的天地後,你會豁然開朗。然後好久好久,你又發現自己在浪費時間,無法突破瓶頸,然後你會再次跳出圈子,站在高處,俯視原來的自己和碌碌的人群。然後又好久,發現其實自己在山腳下,終於明白什麼叫高山仰止。所以,不要左顧右盼,走下去就是了。


當你沒把自身價值放進去的時候,這三個問題都沒意義。

好比你只能站在建築外面討論它,而不是走進去探索它。

這回到了一個很原始的問題,我們活著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想,若我們都沒有了追求,那真的什麼意義都沒有了。

任何事物的價值,都在我們的三觀中建成與消亡。

所以我覺得這問題不能答的絕對,這是一個主觀下的客觀題,意義與否相對每個人是不同的。


我不太理的清答案,但是我有一種感覺,題主太過於強調建築師本身的自我價值的實現。現代社會是商業社會,也就是說,作為服務者的我們,設計一個建築,其主要目的是服務客戶,幫助業主實現業主的價值。同時也要注意建築這個建築對社會帶來的意義。

自我價值只是在和客戶價值一致的情況下的附加品。當然大師可以挑項目,可以有自己的風格。通過風格去挑選客戶。安騰會對客戶說「相信我」,然後就自己去做自己的項目了。這都是建立在客戶認同你的風格,你的個人價值的基礎上的。

當然你也可以像奧加提學習。上次他的演講最後,他回答了一個問題,具體問的是什麼我不太清楚,但是回答震驚了全場。大意是:「客戶是什麼,可以吃嗎?我就想做這樣的房子,我自己出錢蓋不行啊?」題主如果能做到這樣,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追求建築的終極意義~


隨便說幾句吧。。。

題主提過,一直追尋的東西不存在。那麼,一直追尋的東西是什麼呢?更好的設計?更好的設計是為了什麼?名氣?工資?自我價值的體現?

那麼,我不覺得追尋的東西會不存在。

同理,每一行都可以套用,只是恰好,你在學這一行,你在干這行,你偏偏開始對這行產生了興趣。。不管什麼原因,總之你在干這行。

至於什麼大家吹來吹去建築的高境界,比如更好的用戶體驗啊,什麼文化的傳承,反正怎麼裝逼怎麼來的給建築設計貼金的說法,都是各人的追求罷了。我不認為這些裝逼的說法很空洞,因為起碼,滿足了這些人的內心需求,而一個人內心追求是完全可以和物質追求一樣作為砝碼影響他一生的選擇。

那麼,我再問你,你真的覺得【在社會大背景下我們可能各自擁有的所謂思想,能為一個好的作品出謀劃策,不過即使做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新的理念】不能得到什麼嗎?做到你說的這樣,難道不會得到別人讚賞?得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滿足?也同樣可以得到物質回報。

或者你想得到什麼?

======================================================================

以下答題

1.建築設計是否有意義?

有意義,這個不需要多解釋吧?建築需要設計。需求更高的建築需要更多的設計。哪怕是農村自己蓋房子也是有設計的,只是不是『』建築師『來設計而已。

2,建築設計中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我們得到的兩方面,麵包和精神滿足。 至於什麼為了人類啊社會啊更好的體驗啊什麼的裝比說法,最終結果只有2個,麵包和精神滿足。 只不過兩點。

首先不同的人獲得精神滿足的途經不同,有的人需要表現自我做出自己風格的建築,有的人是努力滿足弱勢群體需求等等。

最後,不同的人對麵包和精神滿足的分配不一樣。有的人需求更多的麵包,有的人需求更多的精神滿足。

我這是廣義的回答,而具體的回報,不需要我多說想必你都清楚。無非錢,名,利,開心之類的。

3,我們得到的東西是否能表達世界中的『我』存在的價值?

這個命題包含在第二個問題里了。

或者直接說,你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或者對於你來說你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反正對於我來說,你的價值就是出個問題讓我答而已。

==================================================================

題主看完回個復唄。。。


我覺得題主走有點偏了,我不正面回答問題。

建築學的基本點是解決問題。你做好了么?

好的,如果你做好了這點,那麼我們可以考慮環境了,建築的氛圍,建築的場所感,建築的光影,一切能讓人著迷的東西,做到了么?所謂的主義都是在不同的擴散點下對不同目標的追求。

所以建築的追求是無盡的,即使是康,都沒有走到盡頭,而且倒在了車站的廁所里。


答主這麼說…一下就把我這些傻傻很天真的一直熱愛建築的人打入迷の世界裡了哎。

其實你把題目中的建築換成別的名詞也是同理。

產品/交互/遊戲/舞台等等設計是否有意義?

產品/交互/遊戲/舞台等等設計中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我們得到的東西是否能表達世界中的『我』存在的價值?

各種設計,無非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思想能夠灌輸給他人,或者通過自己的想法去改變他人的行為方式,思想方式等。

而建築,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具象化了,給人們一個適宜的居所而已。

有時,不一定要追求其中的意義吧,很多時候那個所謂的意義沒那麼重要吧,正是因為熱愛這個職業才卯足了勁在這個領域玩耍吧。


這個題目真是非常典型的建築學子的困惑,我覺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認知,本人答個菜鳥版的:

  • 建築設計有意義,因為沒有這個職業就不會有一群人去思考如何才是好的建築、好的人居環境。

  • 我們得到的是一個認識世界的窗口,我們會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可以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築及建造文化、我們可以由此對其他藝術類別產生興趣及新的認識 。

  • 我覺得存在的價值體現在我參與了一個好項目,我變成了一個好的東西的一部分。

學建築的懷疑論者不少,我覺得跟夢想太大、過程太漫長有關。但建築就是這樣,沒人認為這是一段容易的路。畫圖匠的現象不罕見,但這就是你我的未來么?你覺得自己能被一個常見現象代表么?話說回來,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渾水摸魚者,想要認真做點有意義的事的話都不容易,題主和困惑的大家要繼續走這條路的話心態一定要放平。

現在不是一個大師的時代,也許曾經是,但更多的是為了建築歷史的教學方便構造出來的一套說法,好的建築大多數人們是不會關心是誰設計的,但這也完全沒關係,只要它是好的就行,只要我能在設計中貢獻一部分力就行,並不是給誰看的。

所以有關建築的困惑其實是人生的困惑,不過沒關係,建築讓人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也會讓我們慢慢成長的。


休閑專業(排前三)。

真好,真的好。

建築是藝術的綜合。

是天人合一的工具。

建築影響人,有社會責任。

四合院作為映現宇宙的圖騰,

難在如何應用在當代,

酥康主義socon,

立體空中四合院。

人類思想揚升後,

在太空、在飛船、在其他星球,

也有這休閑專業。


其實困惑的你問題並不是建築設計的價值,而是人生的價值。

你所面臨的成就與困惑在每個行業都是存在的,社會的構成形態是很難因為某一個行業或者身份而改變,雖然建築師的確披了不少光環。行業的分布同樣也是社會的金字塔分布,而設計師或者建築師的問題往往也就是認為自己的設計或者設計理論可以改變世界,才造成了如此的困惑,也造就無數矯情做作的設計和設計理論。

關於你的問題:

1、當然有意義,意義在於它是人類社會構成的一部分,是人類的實實在在的需求,但別把回歸到自身的個體想得太重要;

2、你更應該問你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建築設計帶來的成就感可否滿足你人生的企圖心;

3、世界上大部分人是擺脫不了存在感這個東西,但其實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於建築理論、於生活都是一樣。


建築設計是否有意義?

建築也是服務性行業,為建築的使用者服務,我們在設計的開始時,也總是先思考如何為使用者創造最完美最適合的空間,所以這是建築設計最原始的意義,滿足使用者的要求,給使用者創造各種不同的空間體驗。更深一層可能會在精神上啟發到使用者,甚至啟發整個城市,這就是建築對人,對城市,對社會的意義和影響。

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穿不同的衣服為了表達不同的個性,而服裝設計師就是創造這種給穿衣服的人可能性的人,正是有了設計師設計出的可能性,使用者的個性被進一步激發和表達。同理應用到建築設計上,建築師創造出的空間給予了使用者更多的心理精神上的感受,這感受便是建築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建築設計中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也許關乎建築師的個人理想和追求,一直覺得建築設計最重要的是思考,而建築師都是享受這種思考的過程和結果的。從一塊平地到拔起的建築,這中間是建築師從零開始思考的結晶,而得到的是什麼?除了實際的一棟房子,更是思考價值的實現,也就是上面說的服務了別人,得到的是滿足,也會是失望,但都是對下一次思考的實驗,讓下一次設計更完善,所以說建築師是不停在思考的,不停從實驗中思考更深的東西。

我們得到的東西是否能表達世界中的『我』存在的價值?

首先定位你是哪種建築師,你追求的是什麼,現在的設計院,事務所都有兩種:商業型的,思考型的。區別很明顯,前者為了賺錢,追求短時間內更大效益,而是否真的滿足了使用者就不得而知了。後者多半是不怎麼賺錢的小事務所,追求的是上個問題所說的思考價值,建築師為人和社會的服務價值。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一個建築的誕生本就沒那麼簡單,建築師想要服務於全社會,但能蓋得起房子的本就只有有錢人,現實與理想本就不可能相同,能不能實現所謂的價值都得先面對現實。至於建築師存在的價值,無論商業型或思考型,我們從建築學院成長出來多半都帶有英雄主義也明白自己的使命,走那條路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次思考都要明白自己的使命,自我價值就是一次次思考後迸出的火花。


如果你把建築換成機械,電子,人文,英語什麼的,你會發現世界上任何東西都需要回答


騷年,你是真的對於建築學如數家珍了么?你到底看的是啥啊?

你要相信你的煩惱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想過了,前人對此的解釋也是各式各樣,建築學沒有那麼偉大,也沒有那麼膚淺。

你,離如數家珍差的太遠了。


題主我想提醒你,設計,除了體現自我思想外,還是個服務行業。別太自我了。到達一定境界才能如那些設計師一樣有資本反控自己的設計。


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751085/answers/created


我認為大多數的我們都不至於到去思考整個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的時候,至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應該期待得到唯一、正確、普適的答案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適合技術圖紙的表現效果?
從事建築設計者的角度來看,Archdaily 網站好在哪裡?
用UE4源代碼編譯建築可視化表現工具的市場需求如何?
什麼才是建築師的核心競爭力?
建築設計師如何提高方案演講能力?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行業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