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與狼共舞》這部電影?


【提示:請確保已至少觀看過一次影片,並保持WiFi連接】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不是人人都具備相關歷史社會知識(比如我),所以在第一部分先試著解答一下觀影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部分放一些電影拍攝的細節花絮等,第三部分聊聊這部電影為什麼拿了7座小金人,這兩部分多數基於相關的((客觀的)電影資料。

最後一部分,請一定,答應我,讓我抒發下感情,好嗎?

以上,祝閱讀愉快!

--------------正文-------------

一、影片答疑【盡量不加主觀臆測】

Q:開頭10分鐘是怎麼回事?

A:字幕顯示,故事始於1863年的田納西州戰場,正值美國南北內戰時期。鄧巴所在的聯邦政府軍與南部聯邦軍相遇交戰。

Q:鄧巴為什麼到了邊疆?

A:主流看法是因為鄧巴厭倦了戰爭與政治生活,他之所以能去是因為他前面立了功,主動要求到邊疆。

Q:自殺那個人為什麼自殺?

A:Major Fambrough(范布魯少校)在小說中的形容是「長年孤獨駐守、無由升遷、酗酒成性和寂寞鰓夫」「他妄想成疾, 已在不知不覺間神經錯亂了」。至於「尿褲子」那句,有人解釋說是俚語「去你媽的」的雙關,我不懂了。

Q:坡上那些洞都是什麼東西啊?

A:Dunbar(鄧巴)在去Fort Sedgwick(Sedgwick要塞)路上時走著走著,畫面一轉,一位軍官叫下士們都解散回家。嗯,鄧巴和該軍官是兩個人,駐地的人馬棄守了。是的,沒錯,我臉盲發作了。

Q:Kicking Bird(踢鳥)和Wind In His Hair(風中散發)的身份?

A:踢鳥是一名巫醫,風中散發是一名武士。

Q:蘇族三個孩子是男是女?

A:講真,這問題困擾了我很久。事實是,都是男孩。只能說我看的不夠細緻,片中很多細節都能看得出。

Q:為什麼片中用了很大篇幅寫野牛?

A:野牛曾是美國西部最重要的一種動物,內戰結束後,西遷的白人對野牛進行過大屠殺。

Q:為什麼有段時間大家沖鄧巴喊Loo ten tant?

A:野牛在蘇語中是「Tatanka」,所以Loo ten tant是與他發現野牛的事迹有關的族人給他暫時的(?)名字。

*@瀟蘩評論補充新思路:Loo ten tant個人認為是印第安小孩對lieutenant的不正確發音,因為dunbar的軍銜是lieutenant,狩獵出發的時候dunbar也是一身軍官打扮,所以小孩子們才這麼喊他。

Q:為什麼蘇族人吃生肉?

A:捕獵後生吃牛肝(不是生肉)是一種儀式。

Q:帕尼人為什麼那麼兇殘?

A:帕尼人在影片中基本以負面形象出現,大概是因為在反抗白人的過程中投降的比較早。印第安人中也有比較不好鬥的群族。

Q:十熊的村子後來怎麼樣了?

A:小說里,軍隊來時村子已經遷走了,至於蘇人的整體命運就是片尾字幕那樣,最終失去家園,歸白人統治。

Q:電影為什麼叫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

A:狼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卻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普遍認為狼隱喻著蘇族,從最初的防備到熟悉到信任,Two Socks的死亡,及片尾狼的哀嚎都是印第安人命運的寫照。

二、影片細節【盡量避開人盡皆知的】

  • 花絮:

1.片方請了二百五十名內戰重新參戰者再現內戰交鋒場面。因為該場景被設定在秋天,所以劇組用了一萬加侖左右的顏料,把玉米桿塗成黃色,把樹上的葉子畫得與東達科他的秋天相像,把草染綠。

2.馬身上的圖案都是取自印第安帳蓬上的古老象形文字,每個符號都有其意義。巫醫的馬有一個重要的符號和像一場冰雹那樣的圓點。服喪的人一隻手側旁擦了一道。帕尼人的符號與蘇人的符號也是不同的。

3.所有印第安男演員都戴上他們自己的鷹羽而不是讓服裝組準備(因為可能會傷到鷹),他們用的多數是從自己長輩那兒傳下來的。獵牛片段中倒下的野牛也都是道具,用金屬絲製成,覆以牛皮。

4.獵牛這一場景用了三千頭牛,拍攝一共用了八天時間,用了一架直升飛機、十輛挖土機、二十四個騎著沒有鞍的馬的印第安人(他們騎馬時用的是印第安傳統紲繩),外加二十個牧馬人。

5.踢鳥的扮演者Graham Greene比Stands With A Fist(握拳而立)的扮演者Mary McDonnell還小兩個月。導演兼主演的Kevin Costner在選角時要求的該角色是一位「婦人」而不是一個「女孩」,他「需要臉上有皺紋的人」,在這件事上還與製片方產生過矛盾。Mary因本片出色的演技獲得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此外,她全片中拉科他語的語調和發音都十分準確。

6.十熊妻子Pretty Shield的扮演者是由玫瑰花蕾保留地賽因特·格萊斷長學院的拉科他語言文化講師客串的。她負責翻譯劇本對話,還擔負語言教學和技術顧問的任務,並為主要演員上了為期三個星期的「速成班」課程。

7.十熊的扮演者可能是當時美國最為人知的土著演員,他的主要身份還包括社會活動家和民歌歌手,他生於南達科他的一個達科他蘇族保留地,曾在多部影視作品影中露面,發行過兩套民歌唱片。作為一名歌手,為幫土著人爭取人權,他到處遊說。作為北美印第安人運動的領袖之一,他積极參与為承認條約、土地和宗教權利而進行的社會活動和工作。

8.據說布萊克(本片小說作者兼編劇)是按照基奧尼(另一個印第安部落)首領的原型來塑造影片中的踢鳥的。原型是一個主張與白人和平共處的印第安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現實中的「踢鳥」據說被一個名叫馬孟蒂的基奧尼薩滿教巫師兼武士毒死了,因為他曾在1875年把主張抵抗白人的族人投進了監獄。飾演踢鳥的Graham Greene因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9.扮演蘇族少年Smiles A Lot,Otter,Worm的孩子也是蘇人,但是他們從沒有學過土著的語言,這是印第安事務局所禁止的,,直到七十年代宗教信仰自由法令通過後才開禁。印第安人只能偷偷摸摸的進行。

10.「蘇」是別的部落給蘇族起的名字。蘇族名字實際上是一個比「蘇」這個字長得多的、以「蘇」結尾的詞。「蘇」的意思是毒水獺,意為任何人插足進來就一定會陷人麻煩之中。蘇族管自己叫「拉科他」。拉科他,就家庭而言是「夥伴」的意思。

11.在片中出現的「吸旱煙」是印第安人最隆重的儀式之一。他們相信,當人們分享旱煙時,煙裊裊上升會把思想帶到偉大的神靈那裡,煙袋鍋是人的中心。所以分享旱煙意味著分享的人是你所信任的人,是被接納進你的家庭並與你生命息息相關的人。

12.原著小說中主要人物科曼契族在電影中被改為了蘇族,主要原因並非網傳的蘇語更普及,而是由於外景的選擇(南達科他州前州長羅伊·豪克的私人農場願意提供三千五百頭強壯的野牛出鏡)。

  • 漏洞:

1.美國內戰史上,南軍的槍法是赫赫有名的,所以「南軍步兵無法擊中離前哨僅五十英尺的騎馬慢跑的北軍軍官」這一場景實在難以讓觀眾信服。

2.東部來的新手鄧巴比一夥非常機敏、急於覓食因而非常警覺的印第安人更早發現一大群正在他們的居處附近活動發出異常巨大響聲的野牛。

3.一直以來使用棍棒、弓箭和長矛的拉科他人拿起來槍來很快就能使用自如,且這些槍還被埋在地下好幾個星期、被一場猛烈的暴雨浸飽過。

4.主演們的印第安日常著裝幾乎是現實中節日慶典水平。此外,握拳而立在婚禮中穿著的白色鹿皮服也是不符合達科他習俗的。(微瑕之外本片的服裝水平還是很高的,提名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5.十熊原型是簽訂1867年梅迪辛洛奇條約的南部平原雅帕里卡的一位科曼契族首領,而影片中十熊變成了北部平原的首領。所以十熊拿出西班牙高盔,解釋與南部殖民者發生衝突這一場景是錯誤的。

6.片中白人軍隊為追蹤十熊的部落而在1864年冬發動了一場冬季戰役。事實上,1868年11月的冬季戰役是喬治·卡斯特中將的第七騎兵隊在感恩節那天在瓦希托河灣對夏安人的一場大屠殺,此前美國軍隊從未在平原上發動過冬季戰役。

三、影片成就【盡量選用主流觀點】

3項金球獎,7項奧斯卡(12項提名),不加上演員們的個人成就也足以證明某些事情了,關於影片的解讀也已經有很多,不想多說,在這裡我就簡單總結一下好了。

1.西部片的反叛

一般認為二十世紀初《火車大劫案》是第一部西部片(實則西部背景片),作為美國影壇一大主題,西部片雖幾經起落但不曾衰亡。但漫長的西部片歲月中,《與狼共舞》幾乎是第一次把印第安人以歷史的正面的形象放在在熒幕上(甚至首次使用大批的土著演員飾演印第安人,首次在影片中印第安人全程使用的達科他語)。我特別喜歡一個描述「銀幕上凸顯了印第安人從『野獸』到英雄,從群像到個體,從『沉默』到發聲,以及與白人之間的關係從衝突到和平共處關係的變遷」(朱肖紅)。

2.觀念的更新

90年代的美國似乎已過了「西部金礦」的共鳴時代,相比起來,《與狼共舞》中文明與自然的衝突更令人深省。郜磊在分析影片的歷史文化觀時總結到:每個種族及其文化都有獨特之處,不應因其落後就全盤否定。那種生物學上的「優勝劣汰」理論並不完全適用於歷史文化領域。

3.影片的製作

一舉奪得包括劇本、攝影、音樂、音響等多個大獎,以及其他提名,可見製作上的用心。作為一個普通的觀影人,片中壯麗的西部景色即使放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美麗,電影原聲也常被用在其他媒體中,最讓我驚艷的是影片講故事的能力,我是在看了這部電影才對影評人常說的「節奏」有了一點感受。

4.上映的時機

雖然可能並不是重點,但也有影片相關報道提到,影片上映時正是美國軍隊(有1/3黑人)在海灣殊死搏鬥,奧斯卡頒獎時又恰逢海灣戰爭勝利,國民愛國情緒空前高漲,開拓精神再次受到肯定,公眾的反應超出了原先的估計。

四、終於到(暴露)(真實水平的時候)了!

關注這個問題也有幾個月了好像,這問題的關注度與好評簡直不像是在聊同一部電影。

算了,不管了,總之,在四個小時的電影里,我沒有一分鐘覺得漫長,在第一次觀看時甚至還要經常(很蠢的)看看進度條,生怕電影太快結束。

儘管我在前面講到這部影片的成功有部分歸功於印第安人形象的重塑,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像我這樣都沒看過什麼西部片(更別提原本的土著人形象)的人,都會被這部電影深深的吸引。

於我,自然與愛是碾壓時空的主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觀看我都會被震撼到,這無關什麼創造性突破。再加上讓我淚目的淳樸的感♂情,帶有衝擊性的歷史的殘酷,幾相交錯,我實在找不出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無趣的理由。

好了,就先誇到這裡。

能寫到這裡,我的唯一目的其實就只是想抒發點上面一直沒地方施展的感情!

1.電影真的很美是不是?世界那麼大你想去看看是不是?

不是因為我活在草原才講它美,是真的很美啊。雨水不好的時候就會想片頭那樣枯枯的,水源好了就是鮮嫩的綠色,呼倫貝爾草原的草可以沒膝,額濟納的秋天就像聖地那樣金燦燦的,看見湛藍的天空了么,有晚霞的時候美的無以倫比。

「I"ve always want to see the frontier——Before it"s gone.(我總想去邊境上看看——在它沒消失之前)」

2.不論生死,世界上有壞人也有好人是不是?

馬夫看著就是個大俗人,可是死前叨念著不要傷害他的騾子,看著領頭那個帕尼人吃著他的水煮蛋,心裡真是五味雜陳啊。

講起來,帕尼族似乎是殘暴的,但蘇族在某些時候也是毫不手軟的,我們譴責帕尼族早前投靠美軍,但十九世紀的蘇族也最終沒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活著大概就是這麼殘酷的一件事。

3.電影里有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是不是?

據我觀測,美國電影的傳統好像是無論什麼主題(除了災難片)都一定要搞笑一下的,但是比起近年來走進影院時的哈哈哈,我好像更喜歡本片中的這種幽默。

比如影片中的重要人物Cisco的系列番外——《偷馬》,真是看幾次都不過癮啊。第一次偷馬的是踢鳥,結果碰到了全裸的鄧巴,落荒而逃(還撞壞了人家的圍欄!);第二次偷馬的是熊孩子們,半夜被嚇醒的鄧巴打算奮起直追時一頭撞到了門上;第三次偷馬是風中散發和他的夥伴,嚇唬人的人走了後,反射弧長的鄧巴中尉才像塊木頭一樣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哈哈哈,笑死我了!

4.影片里印第安人真的很蠢萌是不是?

我最喜歡Wind In His Hair(風中散發)!

吹起牛逼來特有底氣,找人家撕逼時就哇哇亂叫,往別人的咖啡杯里甩糖都不看人表情,還有跟踢鳥一起去鄧巴家拜訪,踢鳥讓他揮手打招呼時那個不情願啊,還有次鄧巴都說已經吃飽喝足累了困了他還一直讓人家進帳篷講故事,順便硬要換(qiang)人家的衣服,真的好煩好煩的,以及他這種事迹我能給你講一打╮(╯-╰)╭

可是這傢伙每次都戳我淚點啊,可惡,比如鄧巴結婚前特意跑去講他前任好基友兼握拳而立的前任老公,他說「But now I think he went away because you were coming(但我現在明白了,你來了所以他走了)」,又比如鄧巴和老婆要離開部落時,他又秀了哇哇大叫的技能「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I am Wind In His Hair!(我是空中散發!)」「Do you see that I am your friend?(你願意把我當作你的朋友嗎?)」「Can you see that you will always be my friend?(我願意永遠把你當作我的朋友!)」這次我再也不能沒心沒肺的嘲笑他了。

直到影片結束他也沒有娶妻,在這裡,我衷心祝願我親愛的風中散發能嫁個好人家:)

再說說鄧巴最喜歡的「安靜的人」——Kicking Bird(踢鳥)【哦不對鄧巴最喜歡的是握拳而立o( ̄ヘ ̄o* )

踢鳥特別傲嬌啊,第一次見到果體鄧巴的表情,平時在部落里講話的表情,和妻子做羞羞的事的表情,看到聖地被白人破壞時的表情,都是一毛一樣的啊!真是個氣質跟名字一點都不相符的人呢╮(╯-╰)╭

不過每個面癱的人都有破功的時候,要和鄧巴握拳而立分別時,巫醫大人在全片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發飆了!【哦對了,嫁女兒時他也偷偷笑了還以為別人看不到╮(╯-╰)╭

我也很愛他的老婆Black Shawl(黑披肩),臉蛋逆生長,人還特別靈巧,嫁女兒和送別友人時都給了自己的丈夫關鍵性的提示。

說起聰明人我還很喜歡部落頭領Ten Bears(十熊),這個老頭子真不愧為成為首領的男人,充滿了溝通智慧和人生智慧。他對鄧巴說的「The man the soldiers are looking for no longer exists. Now there is only a Sioux named Dances With Wolves(那些士兵要找的人不在這兒,這裡只有一個叫與狼共舞的蘇族人)」分分鐘升華了主題。

十熊那位喜歡爆他小時候糗事的老婆也很可愛啊,

十熊那位死的有點冤枉的好朋友Stone Calf(石牛)也很可愛啊,

三個蘇族少年也很可愛啊!

我是不是有點太喜歡電影里塑造的蘇族人了╮(╯-╰)╭

5.你們背著我換過鄧巴的演員了是不是?

換演員這種事都敢做,是在小瞧我的智商嘛?以為你是唐僧嗎?當導演了不起嗎?哼

P.S.我當然不會承認我還把十熊和石牛搞混過Σ(`д′*ノ)ノ

6.所以,你就這麼一直看完了我寫的五千字是不是?

arigatougozaimasu:) 另外,找到錯別字兒了么,笑~

--------------附錄-------------

參考文獻及推薦閱讀:

[1]凱·科斯特納,沈善. 創作人員的話:談《與狼共舞》[J]. 世界電影,1991,06:149-158.(主創人員的訪談錄,可以搜羅很多趣聞)

[2]愛·卡斯蒂羅,聞谷. 評《與狼共舞》[J]. 世界電影,1992,02:172-188.(觀點比近幾年國內抄襲狗的影評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3]曉棣. 是他,還是角色?——《與狼共舞》製片導演、男主角科斯特納[J]. 世界博覽,1991,08:49-51.(有興趣的了解下科斯納特咯)

[4]李一鳴. 昔日英雄今何在?——美國的西部片和《與狼共舞》[J]. 當代電影,1992,03:120-129.(寫得特別好!五分鐘入門西部片)

[5]楊瑾. 《阿凡達》和《與狼共舞》的比較[J]. 黃山學院學報,2013,01:127-129.(我就是覺得阿凡達比不上與狼共舞你來咬我啊)

[6]呂超. 悲情印第安[J]. 世界文化,2010,07:30-33(一篇散文,概覽印第安的悲慘歷史)

[7]喻小雨,楊毅,姚桂桂. 論影片《與狼共舞》中的舞蹈與多元文化主義[J]. 科技展望,2015,09:239.

[8]王勇傑. 情有獨鐘的電影音樂——《與狼共舞》電影音樂引發的期盼[J]. 電影評介,2006,14:44-45.(兩篇藝術方面的小短文,有空可以讀讀)

彩蛋1:

讀文章的時候發現曹元的「奧利弗·斯通電影中印第安人形象的表現——以《與狼共舞》為例」嚴重借鑒了朱肖紅的「從《關山飛渡》和《與狼共舞》看印第安人形象的嬗變」。

先不聊這種明顯的借鑒是怎麼上得了期刊的,誰來告訴我奧利弗·斯通《與狼共舞》有一毛錢關係么?哭瞎

彩蛋2:

分享《與狼共舞》劇本的兩個中譯本,不長的,一會兒就能讀完。

1991年沈善版:更像小說原文——鏈接:百度雲 請輸入提取密碼 密碼:awzr

1992年子燕版:妥妥的劇本——鏈接:百度雲 請輸入提取密碼 密碼:6nnn

翻譯略有差異,不影響理解,配合電影食用更佳。

最後,感謝閱讀,觀影愉快哈哈哈!

這樣,晚安。


1、終於看了這部大名鼎鼎的《與狼共舞》,名符其實的好片兒,絕對對得起那眾多的讚譽。

2、下午17:00開始看,至晚上21:00看完。歷時4個小時,除了開篇的30分鐘稍顯無趣外,其他時候並沒有使我感到厄長。可見只要電影內容精彩,節奏把握適度,片長真的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3、整部影片大氣磅礴,非常的自然、流暢,該快得快、該慢的慢,節奏控制的相當的到位。

4、情感傳遞的非常準確、適度,沒有特意的煽情,一切皆是情之所至後感情的真情流露。這樣一部電影做到這點實在是難得,稍不留神就會給人在處理感情上用力過猛的嫌疑。(我還是流淚了,在告別的橋段,那一句句吶喊「與狼共舞,你是我一生的朋友!」發現自己對這種男人間的友情戲實在是沒有什麼抵抗力。呵呵)

5、影片攝影異常出色,鏡頭運用純熟,傳遞的畫面美輪美奐。

6、一個電影人一生中能留下這樣一部作品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凱文·科斯特納的能力讓人著實嘆服,縱使後期開始走下坡路,但能有這樣一部影片留世,夫復何求?!(這片兒里的他真帥!)

7、《阿凡達》的故事確實和本片有類似之處,雖然故事的發展並不一樣,但不能否認是本片給了詹姆斯·卡梅隆基本的故事框架。

8、看電影時忽然想到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中也有類似的情節出現,蕭峰在女真國的遭遇和本片主角真的很像。


一開始就有一種結局要杯具的淡淡感覺,結果後面還不壞。

當鄧巴被抓,還以為要被殺或者一直囚禁,為他的不理智和魯莽造成的和握拳而立不能再相見感到揪心,就像看the english patient,結果不是。就個人來說,對電影成就,好也不好吧。

那三個孩子給我印象很深,演技棒棒的。

能再現到這樣的程度簡直了不起,值得一看。


場面恢弘壯麗,配樂堪稱頂級;劇情略顯拖沓,雞湯成分略多,缺乏深度。

科斯特納好帥!科斯特納好帥!科斯特納好帥!


這個片子怎麼說呢!

它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西部片,作者通過這個片子實際上在批判白人,而很同情印第安人,甚至站在印第安人一邊。因此基於這個立意所以這個片子帶有很強的立場色彩。而印第安人無論多高尚,他們終究是在這個生存競爭中失敗而沒落的,片中主角選擇和他們在一起,雖然高尚,但未免太高調而不現實了。畢竟人是要活的,要活得更好。按片中主角的做法只有選擇隱居了。但這在現代社會是非常不現實的。

因此,這個片子,怎麼說呢!不是很各色的一個存在。


非常精彩的電影,配樂、景色都很好。對歷史有反思,現在看來有點過於白左了,印第安人生活並不是風俗淳樸的田園牧歌,當然他們有權利抵抗白人入侵。最後出來字幕居然說最後的馬背文明什麼的,有點無語。北美大陸的馬早已滅絕,印第安人本來沒有什麼馬背文明,馬是西班牙人帶來的,印第安人騎馬頂多300多年,是典型的西方傳入的而不是什麼傳統。另外把印第安人部落分成好壞也有點過了,不能因為那個白人加入了哪個部落,哪個部落就更正義吧,代入感太強,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


作為漢------羅馬正統論的支持者,這部片子的主角在我看來一錢不值。駐守哨所,閑得無聊找樂子就去通敵,毫無疑問是個不合格的軍官。為了印第安部落的一個女人做了叛徒,以來複槍資敵,動機也不值得稱讚,不過是一次爭奪冬季補給的部落衝突。稱消滅野牛的美軍「是沒有靈魂的」,沒有來由的動物保護論。被捕獲時不能及時醒悟,又幫助蘇人戕害同袍,看得我左癌都犯了,送回海茲堡弔死是最好的歸宿。要說他是完全的蘇人也不成立,部落遷徙還要回去拿筆記本,致使自己羊入虎口。還有女一號,簡直是斯德哥爾摩癥候,丈夫孩子被印第安野蠻人殺光,居然還拒絕說英文。真不知道這導演想通過這倆人表述什麼想法。

與此相對的,我比較喜歡踢鳥這個人物,從這個人身上我感受到印第安人也有他們的邏輯。或許在90年代這種想法還不多,所以影片有一定開創性意義。配樂不錯,離別的時候情景比較感人,不過也就是僅此而已了。目前看過五部西部片,西部往事毫無疑問是魁首,鏢客三部曲居中,這個爛片5/10不能再多了。文明徵服野蠻是其來有自的,蘇人也不過是依靠舊大陸的馬匹馳騁大平原,馬背上的文明沒有原生性,一個強者被一個更強者消滅不值得惋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The Magnificent Seven (豪勇七蛟龍)2016?
西部牛仔連續開槍時為什麼要另一隻手不斷拍持槍的那一隻手的手臂?
如何評價AMC的劇集《地獄之輪》?
美國西部片裡面的那些小鎮是消失了還是變成現代城市了?
有哪些好看的美國西部片?

TAG:電影 | 西部片 | 與狼共舞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