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者搭配一個很大牌交響樂團,但不是這個樂團的大牌指揮與其搭檔,說明什麼問題嘛?
01-15
這個問題不知是否很無聊,但是出於一個研究社會的人對社會關係和社會地位的敏感,我還是想搞清楚一下。比如說,演奏者A和柏林愛樂合作,但是演出的指揮不是Simon Rattle而是某客座指揮,是否說明A還沒真正到達那個檔次?
註:我的問題不是光指以唱片為目的的演出或者錄音,也泛指所有日常的演出。
呵呵呵,能看得出來題主想暗示什麼,不過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唱片出版是純商業行為,與指揮家、樂團與獨奏家都分別簽約,分別付費。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東歐樂團都頻繁出現在大唱片公司的目錄上,為大牌獨奏家、獨唱家伴奏,根本原因也在於這些樂團很便宜,演奏水平也不差。
當然,如果能有大牌的或者很有賣點的樂團、指揮家的加盟,那麼當然對唱片銷量很有幫助。最近中國小提琴家寧峰的專輯請來楊洋指揮柏林德意志管弦樂團,原因就在於這些指揮家可以促進唱片在中國的銷量(同時也不會太貴)。
出現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性:- 拉特的檔期不能滿足錄音需求
- 拉特的出場費超出了錄音預算- 拉特不願意與這位獨奏家合作- 某客席指揮家可以對唱片銷量有幫助- 獨奏家更願意與某客席指揮家合作這個問題太含沙射影了. 又調戲人家雲總...
根據樓上 @徐堯 同學的回答, 以及唱片已出的既成事實, 我想可能是這樣的: 樂團本質上還是工具, 可租售. 而指揮屬人才, 選擇性強, 也更珍惜羽毛.一般某個協奏曲咋了, 大家也只會說, 雲總怎樣, 隆總怎樣, 而較少說樂團怎樣.所以,
雲總和柏林愛樂的合作, 和宋JJ在金色大廳高歌, 和腦白金在央視打廣告,都是一個性質的 — 高價租用高端商業平台提高身價.
其實雲總還是太認真了. 他的那些粉, 就算派出大名鼎鼎的維也納管弦樂團, 他們也聽不出來~說明Rattle的檔期滿了
你的比如說,是指雲總新磚么?
在雲粉衝過來之前先吃頓好的吧
推薦閱讀:
※系統地了解古典音樂,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
※古典音樂如何整理分類?
※怎麼理解藝術形式有高雅低俗之分?
※國內留聲機排名前三的品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