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

我個人感覺這部英國改編製作電影的敘事,格局,還有對愛情和命運的闡述都非常棒,為什麼看到有些知友覺得這部電影是過譽的呢,哪些方面讓他們覺得這部電影不足呢?


雞窩裡飛出金鳳凰

08金融風暴的背景下,夢想成真的《貧民富翁》契合人們抖擻精神、絕不放棄、拼爭到底的心理,傑瑪兄弟倆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分別由六個演員扮演,表演風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飾」,如同恆河吹來的陣陣微風,清新質樸,動人心弦。若有集體表演獎,肯定非他們莫屬。

1953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印度經典《流浪者》,30年前受國人追捧的程度,當今任何大片都望塵莫及,不少影院通宵放映仍一票難求。影片里的那句「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一定是個賊」,在「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一度大行其道的中國,激起了異常強烈的共鳴。

人們怎能忘記,1970年3月5日,一打三反進入高潮,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公判大會,因為一篇鼓吹平等的《出身論》,在十萬人震耳欲聾的打倒聲中,年僅27歲的遇羅克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理委員會」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半個多世紀之後,受到《流浪者》和遇羅克猛烈抨擊的血統論,在《貧民富翁》里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電視問答節目的主持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傑瑪這個貧民窟的窮光蛋,從未受過良好教育的給人摻水倒茶的侍者,能夠答對一連串令專家學者也一籌莫展的冷僻問題。接獲傑瑪作弊的報警,警方也覺得不可思議,對傑瑪進行了令人髮指的嚴刑拷打。

警察嘲笑傑瑪缺乏常識(暗示他在作弊),不甘示弱的傑瑪反唇相譏:「你知道炸丸子多少錢一份?」

傑瑪小時候為獲得偶像的簽名,奮不顧身跳入茅坑,倔強、執著的性格可見一斑。每個答案都伴隨傑瑪充滿血、眼淚和恐懼的人生軌跡,見證了印度普通百姓的悲歡離合,以及追求幸福的艱辛坎坷。大規模宗教衝突、險惡的孤兒院、顛沛流離的浪蕩生涯、黑幫團伙----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令人絕望和窒息的不公不義充斥底層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威脅著每一個人。相依為命的哥哥干起了刀口添血的殺手行當,一生摯愛淪落風塵,不變的惟有傑瑪那顆善良、正直的心,和對愛情、正義、幸福的堅強信念。

第一天答題,傑瑪其實並不知道最後一道關鍵問題的正確答案。節目主持人故意地給傑瑪以錯誤的提示,不料弄巧成拙,傑瑪出人意料地反其意而答之,「蒙」對了正確答案。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路從暴力、陰謀、背叛里走來的傑瑪,一直走到舉國矚目的聚光燈下,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更不相信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傑瑪在智力上戰勝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主持人,後者惱羞成怒地報警。觀眾痛感身份歧視、世態炎涼之餘,也體會到了所謂正確答案背後的辛酸。

導演非常注意對煽情段落的控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感染力。不粉飾、不矯情、不折騰,印度人權的進步與不足,這個亞洲新興國家的夢想和希望,通過克制的鏡頭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一些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如涓涓溪流,深入人心。

奧斯卡頒獎典禮,成本低廉的《貧民富翁》,沒有一個大牌明星,再創雞窩裡飛出金鳳凰的美麗神話。


沒有過譽。

這片子不算印度電影,導演是英國人,「猜火車」就是他拍的,這片子有著英國人一貫的黑色幽默。

這片子里的所謂愛情、成功(中大獎)像童話一樣經不起推敲。反而是貧窮、死亡、種族屠殺這些才是赤裸裸的現實,每天都重複上演。


這部影片囊括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作等獎項,在影片上映之後,印度官方決定將貧民窟的孩子和家庭搬出貧民窟——電影促使當權者做了點實事,在影史上這樣的例子多嗎?

並不多。

就憑這一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斬獲無數讚譽都當之無愧。

人們誇它偉大,偉大的依然是電影本身。

但搜了一下影評,令我詫異的是,看到最多的評價竟然是,許多人評價說當男主角請求女主角一起從黑幫老大那裡逃出去時,女主角問靠什麼生活,男主角回答說「愛」,許多人都覺得這個劇情很好笑。

尤其有人說,他老婆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問他,「你愛不愛我?」他對此煩不勝煩,結果他老婆看到這一幕居然也笑噴了爆米花。

真的很好笑嗎?

他們說男主角在這麼可怕的生存環境下還能保持單純簡直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生活中傻白甜也就算了,居然在這種時候犯傻。

什麼?難道一本正經的說靠愛生活很好笑?那你說靠什麼,靠錢嗎?女主角現在跟著黑幫老大,他非常有錢的,那請問女主角幸福嗎?

哦,我終於理解了,難怪你們求婚的時候需要男人用大鑽戒,大house,跑車,以及愛馬仕,你們不需要男人求婚的時候說愛,只要砸錢就行了。

任何時候,兩個人下定決心要在一起生活,愛都是基礎設施。

沒有愛,男人和女人在一起,靠的是彼此的佔有慾,新鮮感,荷爾蒙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

有人不能理解,在經歷了那樣可怕的童年生活之後,男主角還能保持單純。

的確,任何一樣苦難,放在我們現在生活於和平年代的中國人身上,都是絕對難以接受的。

然而你別忘了,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人們對於苦難的承受力是不同的,

人類是最有韌性的生物,對於痛苦的承受力也是你無法想像的。

70年前的中華大地也是戰火紛飛,人民吃不起飯,居無定所,四處飄泊。

那又怎樣?

貧窮,戰亂,疾病,或者死亡,這都是上帝允許的,然而上帝不會奪走人類生活下去的希望。

影片里真實地呈現了印度的苦難史:宗教信仰衝突,可怕的戰亂和貧窮,人販子欺騙孩子,挖掉雙眼,逼迫孩子們組團乞討,混亂的社會秩序,以及黑社會等等……

從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想像那樣的生活,就用自己來衡量幸福和快樂,這是人類習慣性的思維局限。

你們認為貧窮就沒資格快樂,認為沒有物質和安全感,哪來的幸福,沒有問題,這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可是,請不要把你的自以為是強硬地安在別人身上好嗎?

的確,男主角親眼看見母親被暴亂分子殺死,經歷很多痛苦,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早就崩潰了,應該心靈扭曲了,而他還能單純地愛著女主角。

但是,這並非無稽之談。

印度是貧窮混亂的,然而請看看印度兒童這些發自內心的純真的笑臉吧

這些孩子,沒有充足的食物,水,沒有玩具,甚至很多沒有父母,可是他們的笑容難道是假的嗎?

在極度艱苦的環境下,不管是不得已,還是天性樂觀,我想,大概只有保持信心,對生命懷有希望,他們才能繼續生活下去吧。

男主角也是如此,才會始終不忘尋找女主角,無論何時。

在最艱難的環境中,在命運的殘酷折磨下,依然不忘本心,依然純真,這才是人性的高貴之處。

有人說這是一個勵志片,大家感動是因為勵志片,真的嗎?真的有人會愚蠢到,認為通過電視真人秀答題獲得兩千萬就是堅持不放棄,就是勵志嗎?有人認為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如此夢幻童話嗎?

不,我想大家解讀的「不放棄」是因為我相信不會有人因為覺他對女主角的執著。最後,主角的哥哥,也是因為他的不放棄才決定幫助他,讓女主角去找他,在我看來,哥哥對弟弟的處處呵護和照顧,比片子裡面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愛情更打動人心。

無論是知道黑幫老大要找他們麻煩,故意要強暴女主角把弟弟趕走,還是最初當他們都是兒童的時候,為了救弟弟他敢於和黑幫老大對抗,他殘暴,他殺人,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弟弟安全,弟弟的純真如初,都是因為哥哥的守護。

所以當弟弟幾年後找到哥哥,說永遠不會原諒哥哥的時候,哥哥只是小聲說「我知道」,但他依然選擇了這麼做。

即使是在痛苦的時候,也有東西值得我們用心去守護,也有東西值得追求。

這是最美好的情感,也是最單純勇敢的信念。

所以我無法認同片子是大團圓結局的說法,如果男女主角知道哥哥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讓他們在一起而犧牲,真的會了無遺憾的度過一生嗎?

整個電影里,導演所呈現的苦難都自然,不刻意展現,也不誇大,就好像是生活中自然而然流淌出的印度本來的樣子,據說因此激怒了不少印度人。

余華在《活著》裡面描述了一個戰爭年代出生的悲劇人物福貴,總體來看,他的一生都是悲劇,先是因為戰亂被捉壯丁,然後母親病逝,妻子餓死,貧窮的時候把女兒也送了人,兒子死了,後來,他的女兒,女婿,孫子,一一離開了他,只剩下他一個人在這世間孤苦伶仃地活下去。

可是,你不能否認,當解放時福貴回到家見到妻女,當他在地里幹活兒時,被送回城裡的妻子突然出現帶著包裹和女兒回來找他,當女兒找到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當他有了孫子時,他沒有感受到一點幸福和快樂嗎?

漫長而苦難的生涯,命運可能會給予我們無數次重擊,就好像我們可能會忽然痛失愛人,可能突然之間地震了,事故爆炸了,車禍了,或者重病難愈,或者最愛的人愛上了別人,

汶川地震一周年,孩子們露出了笑容

又或者,你沒考上理想中的學校,你始終得不到理想的職業……這都是人生旅途中無法跨越的痛苦。

然而,就算是再苦再難的生活,命運也會賜給你一點點甜。

而正是這一點點甜,是我們在艱辛的命運面前,能夠懷抱希望生活下去的理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為了那一二分甘霖,我們對所有加諸於身的痛苦甘之如飴,一併接受。

任何時候,不要因為苦難和悲劇的存在,就否認別人的人生,認為別人的生活不值得一過。

畢竟你不是他,畢竟你不知道他有他的快樂和憂傷。

畢竟,我們要始終相信希望,相信生活總會變得好起來。

讓我們聊聊書和電影,

美食和愛,

當然還有八卦情感,

辣談兩性,

關注女性自我成長一百年不許變

請長按下圖愛我吧

微信:mengpo1987


這部電影最真實的人是薩利姆,賈馬爾如果沒有他哥哥,他能做什麼?真不知道這麼天真善良的人是怎麼活下來的,特別是在沒有他哥哥的日子了。

其實我最主要想表達的是他哥哥對他的愛!可以從以下幾點表達:

1.宗教戰火的時候,賈馬爾爬不上那水坑,是他哥哥在後面推上去的,雖然開始薩利姆賣了賈馬爾的明星簽名照,但是那時候他們是有家的孩子,不需要考慮怎麼生活的,只是惡作劇。

2.在下雨的時候,賈馬爾要拉蒂卡進來躲雨的時候,薩利姆說了句:現在家裡我最大,要聽我的,這就代表這責任;賈馬爾睡著的時候,薩利姆根本就沒有睡著,眼睛掙得大大的,他要帶著弟弟一起活命。

3.從馬曼那跑走的時候,賈馬爾上火車的時候是他哥薩利姆拉上去的,雖然他放了拉蒂卡的手,但是你不認為那是最好的選擇嗎?留下一個人可以給馬曼一個牽絆,讓其少個人手追他們。

4.在火車上的時候,他們睡覺的時候都是雙手握在一起的,怕分開來;然後在賈馬爾偷吃的被人發現的時候他哥是一起跟著他掉下火車的,沒有扔下他。

5.他們在泰姬陵的那段,他哥已經是那邊的孩子王了,所有的小孩都要給他哥薩利姆上交錢的,然後因為賈馬爾想要找回拉蒂卡,沒有辦法就跟著他一起離開了泰姬陵,要知道那時候他哥的生活很滋潤的。

6.至於大家都說薩利姆強J了拉蒂卡?你認為是真的嗎?在開槍打死了馬曼回到酒店後,他哥去找了誰?賈偉德!你以為沒什麼利益?沒有什麼條件?沒有什麼投誠?一黑幫老大會有那麼好心為了薩利姆去得罪馬曼的那一幫手下?把賈馬爾直接給馬曼的手下不是更好的選擇嗎?所以薩利姆是沒有QJ拉蒂卡的,他做出樣子來是為了讓他弟死心,畢竟活著才是一切。

7.賈馬爾做接線員打電話給薩利姆的時候,薩利姆一聽就聽出來是他弟弟賈馬爾是聲音,你們還記得幾年前你朋友的聲音嗎?阿文在地下通道的時候可是沒有立馬聽出來是賈馬爾。見面的時候,賈馬爾一拳打倒了他哥,你要知道薩利姆是那種絕對不願意吃虧挨揍的人哈,所以後面的對話薩利姆說了句:我知道。然而等他們要分開的時候,薩利姆直接把銀行卡給了他弟弟,他可是很貪財的人啊。

8.薩利姆為什麼要帶人去抓拉蒂卡,不要讓她跟他弟弟一起走;因為他知道只要賈偉德還活著,他弟弟做的事情一定會被賈偉德抓到,抓到一定會弄死他弟弟,為了他弟弟,他只有自己帶人去抓,這樣才不會拉出他弟弟賈馬爾來。

9.最後賈馬爾在警局說出了他哥這些年犯下的錯,其中提到了賈偉德,要知道他哥可是說做他所做的一切全是賈偉德要他做的,這就表明賈偉德一定會弄死她弟弟,所以在最後他放走了拉蒂卡,讓她跟弟弟一起走;他獨自面對賈偉德,只要賈偉德死了,他弟弟才有可能平安無事的活著。

最後大家有沒有發現;他跟拉蒂卡說對不起的時候,他的目光是看著拉蒂卡臉上的那刀疤,而不是其他的地方,這也表明了他根本沒有QJ她,他只是把她獻給了賈偉德換取一個投誠與護身符而已。

ps:電影最後賈馬爾跟拉蒂卡在一起跳舞的時候,我很想問賈馬爾,你是否想起了你哥?要知道那時候你哥百分百的死了啊!在他放走拉蒂卡的時候,拉蒂卡都說你會沒命的,可是他還是選擇了讓你們在一起。


看完這部電影,我就開始懷疑愛情:愛一個人真的可以矢志不渝契而不舍,為了她不顧一切嗎?

  加馬遇到帕提拉的時候,是一個雨夜——她就像是上帝放到木盆里的嬰兒,隨著河流漂到他的面前——《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里的情境可作註解。然後是作為流浪兒患難與共,也許他始終認為自己與她是一體的,是應該永遠在一起的。他們不能分離,即使分開也要再找到她然後在一起。也許這種執拗就是愛的真諦。

  即使他們相隔千里杳無音信,即使她被人販賣成為舞女,即使她被人當作貢品獻給黑社會老大;即使他去找她結果私奔未遂;不管怎樣,有沒有希望,他都一直在努力爭取和她在一起。

  也許這不是愛,更像兄妹之間的依賴。像五六十年代革命歌曲中唱的「瓜兒離了秧就不能活」。我覺得如果是愛情,就該有喜歡的原因,就會有愛情的環境,就會有一些心底的期望。一旦這些原因消失了,環境不在了,期望落空了;愛情就會漸漸變淡,直到虛無。也許只有這種成人童話,才有矢志不渝,才會契而不舍,才願意堅持到底。

  如果一個人真的已經從你的生活軌跡中消失,你還會一次次努力把她找回來嗎?

  我不知道,也許契而不舍只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堅守到最後取得勝利。畢竟,成功的都是偏執狂。


這絕對是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類經典電影齊名的又一部佳作。

這部電影的格局和視野很大,我看上面很多回答還在糾結什麼「小概率事件」「全靠運氣」「成功背後的心酸」等等,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這部電影想表達的根本不是這些,更和傳統印度電影那種底層人民終將逆襲帶來的麻醉感毫不沾邊。

我認為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有三層境界:

1.印度的貧富差距、階級矛盾、宗教衝突,大垃圾堆里的貧民窟、骯髒的恆河、虐待兒童的乞討集團、暴力充斥的紅燈區、腐敗的警察,以及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孤兒,從而引發對人性,社會,人類文明,世界秩序等的終極思考。

2.底層貧民在大量磨難,困苦,傷痛的打擊下,仍然不放棄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最終因為幸運獲得財富和愛情的所謂勵志故事。以及認為這種故事看起來是宣揚真善美,實則講的是小概率事件,只是用來麻醉底層人民,給予其活下去的希望和動力,維持社會等級秩序。以及成功者背後的艱辛和付出的巨大努力等等。

3.還停留在什麼「看到開頭就猜到結尾」「某個角色的某個行為不合邏輯」「如果某個角色不怎麼怎麼樣就不怎麼怎麼樣」等等一系列。。這是電影啊,是藝術啊,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不過這種人看電影也就是圖個樂,某個劇情比較high,意淫的代入感,打發時間等等。

從劇情來說,幾乎沒有一般電影中的過渡橋段,幾乎每分鐘都是高潮,每個場景,每場戲都可以單獨拿出來研讀一番。

一開頭一群兒童和兩個警察的追逐大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和人物的成長氛圍;

為了和心愛的明星要簽名跳進茅坑那段,哥哥背著弟弟賣掉簽名那段,大雨天哥哥不讓拉蒂卡進來躲雨那段,沙林救了弟弟免於被弄瞎眼後逃跑上火車那段,兄弟倆在火車上做小生意那段,傑默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當導遊那段,兄弟倆小偷小摸然後賣掉賺錢那段,回去孟買尋找拉蒂卡那段,傑默和拉蒂卡在賈偉德家裡相遇那段,被愛情公寓抄襲的在廁所里主持人告假答案的那段,哥哥為了弟弟和拉蒂卡的幸福犧牲自己的那段,傑默和拉蒂卡在最後一個問題上通話的那段......

從剪輯和敘述順序來說,全片以遊戲節目進展為主線,穿插主角的經歷和在警察那裡被詢問兩條支線,最後歸於一條的手法,使全片節奏緊湊,懸念叢生,觀眾在過去和現在的來回切換中彷彿體驗了主角的人生,有很強的代入感。

從演員的演技來說,童年時代的沙林和傑默表情,語氣,動作,神態及其到位,和國產電影所謂明星大腕一開口就讓人立馬齣戲的演技來比,簡直不能好的再多。這兩位加上青少年時代的傑默的演技非常出彩。

從拍攝手法來說,任何一個鏡頭所展現的環境都令人感覺特別真實和有身臨其境之感,貧民窟的髒亂差,宗教之間的紛爭,警察的腐敗不作為,印度交通的擁擠和混亂展現的淋漓盡致。影片中還多次採用了眼神特寫的拍攝手法,將任務的心理狀態以及場面的緊張完美的呈現了出來。

另外,全片有幾個瞬間令我特別震撼:

1.傑默因為耽誤了哥哥的一個生意,被哥哥鎖在廁所里,為了去看自己喜歡的明星,傑默斷然跳入了糞坑,滿身屎尿地衝進人群成功要到了簽名,從一開始我們就能看到傑默的執著。

2.全片有三個瞬間兩兄弟產生了很大爭執:

a.傑默要到簽名興奮呼喊時,哥哥落寞驚訝的眼神,以及之後趁弟弟洗澡賣掉弟弟好不容易要來的簽名都讓我們看到沙林是一個深愛著弟弟但有著很強控制和保護欲的哥哥,弟弟得知後氣憤地推了哥哥兩下

b.從兒童綁架團伙逃出來上火車後,沙林故意丟下了本已抓住的拉蒂卡,傑默憤怒地推倒了哥哥

c.兩兄弟回到孟買找到拉蒂卡後在賓館裡哥哥逼走了傑默,之後的第一次見面傑默大打出手

3.沙林剛到兒童綁架團伙的營地,自己唱歌時被拉蒂卡羞辱,之後被胖子摔到地上,但仍對胖子破口大罵大打出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沙林的勇敢和兇狠。

4.在得知弟弟將要被弄瞎時,快速冷靜果斷地將油潑到胖子臉上,然後喊著弟弟快跑,那一瞬間真是被他的勇敢震撼到了

5.傑默在泰姬陵面對一對夫婦請他做導遊的情況下,自己根據之前看到的詞語碎片,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起來,面對遊客的質疑也表現得很冷靜機智,我們可以看出傑默雖然老實,但很聰明大膽能幹,在我們印象里一向高能的阿三從小就是這樣啊。

6.傑默在進行最後一個問題的節目直播時,廣大人民群眾對他的瘋狂崇拜和熱情,充分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精神世界的匱乏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我不禁想起了自行車比賽在盧安達所受到的空前的歡迎,自行車就是人民精神娛樂生活的全部。


轉兩篇影評:(其實電影除了故事深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欣賞的,例如攝影,音樂和敘事結構~)

(轉帖)Helena:不是愛情童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誰是真正的富翁

不是愛情童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作者:Helena

很偶然地看了這部電影,朋友說好像不錯於是我們就進了電影院,出來的時候覺得胸中滿滿的。可以說,在我看過的所有影片里(我看過很多很多),除了《紅河谷》和《 V for Vendetta 》,鮮有能與之同日而語者。回家後發現網上竟然有很多人把它劃分為愛情片甚至童話,至於不明白它究竟好在哪裡的人,不提也罷。雖然沒有提前看過 trailer 也沒讀過故事大綱,但是自始至終,我看到的都只有社會現實主義。這是一部關於社會的電影,其他的一切都是表象,是手法,非常聰明的手法而已。

  那些批評 Slumdog Millionaire 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毫無懸念的人,讓我想起《功夫熊貓》里的一句對話:

  ——「 I can』t understand a word!」

  —— 「That』s because you are not paying
attention!」

Jamal 最終是否能答對問題得到 200 萬並不是重點, Jamal 與 Latika 最終在一起是必須的。如果你在這兩個問題上尋找懸念,那麼你看錯了方向。不是因為這只是另一個老套的好萊塢 / 寶萊塢 happy ending ,而是在這部影片里,過程真的重於結果。

  上百萬的大獎豈是容易拿的?「教授、醫生、律師都很少能過 16000 大關」,但是 Jamal 接到的題難度都不大:印度最紅的演員、印度教的神、印度的 national motto (「 Truth Alone Triumphs」 ) , 印度流行民歌的「著名詩人」作者等等。看到這裡就應該知道這個 show 只是個引子,作者 / 編劇真正想講的是問題背後的故事,是印度的貧富差距、階級矛盾、宗教衝突;是大垃圾堆里的貧民窟、骯髒的恆河、虐待兒童的乞討集團、暴力充斥的紅燈區、腐敗的警察,以及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孤兒。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的視野,如果把它當成窮小子飛來橫財的故事或者窮小子的愛情故事看,無異於買櫝還珠。   

  尤其讓我感嘆的是編劇的巧思(或者是原書作者的功勞)。故事的確很有狄更斯的風格,孤兒、貧窮、犯罪,該有的元素都有了,從一個人身上能講出一個時代。尤其適合電影表達形式的是,故事用問答的形式截取主人公人生的片段,而不是連續性的敘述,使得主題更加突出。 十年後的《泰坦尼克號》,比起這艘傳奇的「不死之船」如何在處女航沉了,人們記住更多的是 Jack 和 Rose 驚天動地的愛情。而這部《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我相信記住貧民窟和垃圾堆的觀眾會更多。   

  每一個細節都能反映很多事情,正如社會本身。 Truth alone triumphs ,還是 money, fashion, 或是 lies ? Jamal 回答不了。他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被灌輸過所謂的 National motto 。如果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去理解,他真的不知道這些東西究竟那個是王道。有錢的黑社會老大、著名的男演員、裝成善人卻弄瞎小孩子的乞討集團首領都混得不錯, truth 在哪裡?當審問他的警官說「我五歲的女兒都會回答這道題」的時候, Jamal 問了他兩個問題,貧民窟 5 歲小孩都能回答的問題,警官卻答不出。這就是貧富階級的差別,受教育不同、吃的東西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 開篇警官審問 Jamal 的鏡頭,讓我們想起與伊拉克有關的各種虐待和拷問。警官說「外面還有許多強盜、強姦犯、詐騙犯、勒索犯等我去抓,你快招了吧,省省咱倆的時間」,可是我們自始至終只看到警察追趕在私人土地上玩耍的窮孩子,毆打在泰姬陵攬客的孤兒,以及無視被縱火的穆斯林教徒、一心在車裡打牌。我們還看到白色轎車穿梭在狹窄衚衕的窮人堆里的,燒成廢墟的貧民窟和孟買城中拔地而起的高樓。只要用心,我們能看到的太多了。整個印度的社會風貌都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 Latika 算什麼。只看到愛情故事的人,是選擇性失明而已。   

  有人說 Salim 太過狡猾,而 Jamal 太過天真。我覺得準確一點的形容是「機會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 Salim 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可以在生死關頭忠於自己的弟弟,也可以在別的時候公然背叛他。他可以為了錢和權勢為虎作倀,也可以突然大徹大悟與壞人在自己畢生追求的鈔票堆里同歸於盡。我不喜歡他,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他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如果沒有他 Jamal 很可能活不到今天。在那種社會環境下, Salim 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優勝劣汰自然選擇出來的人大多都是他這樣的,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看到了我們所看到的社會,以及惡性循環的可能性。

  而 Jamal 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他善良而執著,對 Latika 一直不肯放棄。 Salim 在火車上數錢的時候, Jamal 腦子裡想的都是 Latika ,兄弟倆的人生觀一目了然。演員 Dev Patel 現實中也是只有 18 歲,有人說 Jamal 看起來太單薄,跳起舞來都是長手長腳的。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外型雖然薄弱,意志卻無比堅強。 開頭被拷打時,胖警察報告審了他一夜,除了名字什麼都沒問出來——「 He』s a tough guy.」 他的長官說「 What the hell can a slumdog possibly know」 的時候,背後被電暈的 Jamal 吐了一口血:「 The answers.」 這個鏡頭,我印象非常深刻。 18 歲的 Jamal Malik 因為這種堅強而顯得格外性感。如果說這部電影是個童話,那也一定是因為 Jamal 這種近似不可能的執著和堅持,而不是男女主人公的離奇愛情故事。選不出「 Truth Alone Triumphs.」 的 Jamal ,他的人生故事卻是這句話的完美詮釋。 如果
Salim 是那個社會的代表型人物, Jamal 就是印度人民的精神象徵,這就解釋了為什麼 Jamal 的天真善良和理想主義是理所當然的,也解釋了為什麼 Jamal 贏大獎後人們都為他興奮歡呼。

  為什麼不是愛情童話?抱歉我要用很世俗的眼光來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但是我一貫不相信一個人一生非另一個人不可,除非那個人的意義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Jamal 的理想主義在那種社會環境下意味著他始終需要一個精神寄託。小的時候是那個男明星, Jamal 為了他的簽名可以跳進糞坑。而母親死後, Jamal和哥哥一直在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兄弟感情又不是純友愛,只能說又愛又恨的。他唯一的朋友,他生命中唯一美好的事物就是 Latika 了。即使失散多年 Jamal 也忘不了 Latika ,因為尋找她是他生命的主要意義,是他活著的理由。因此,我認為這種近似強迫症的不現實的堅持其實是可能的,有著現實意義,不是童話。有人說 Freida Pinto 過於漂亮,我很同意。 Jamal 認為 Latika 是世上最美的女人,而 Pinto 也差不離了;如果 Latika 其實沒有那麼漂亮,就更能體現出她對於 Jamal 的精神意義。  

  我一點都不關心 Jamal 最後是不是贏得大獎(從電影名字看來我覺得他八成會贏 but who cares ),我也不擔心 Jamal 會找不到 Latika ,但是我的確擔心過一件事:最後 Latika 去找 Jamal 的時候會不會出事?也就是這個故事究竟會以喜劇還是悲劇結尾呢?但是我的擔心只持續了一秒鐘。 Jamal 和 Latika 的遭遇是一個國家的遭遇,他們的掙扎是一個社會的掙扎,他們的前景也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在記錄了印度的過去和現在之後,影片勢必要對將來報以希望。   

  P.S. 這部電影的音樂非常好!雖然我不把它當愛情童話看,但是當Jamal的吻輕輕落在Latika臉側的刀疤上時,我還是哭了。

--------------------------------------------------------第二篇------------------------------------------------------------------------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誰是真正的富翁

作者:霍聃

2009年的金球獎頒獎禮上,一部由英國導演丹尼·波爾所執導的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的作品所改編的小成本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以黑馬的姿態衝出重圍,一舉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四個大獎,並在不久之後揭曉的81屆奧斯卡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剪輯、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音樂、最佳音效合成,最佳攝影、最佳導演8個大獎,成了那一屆奧斯卡上最大的贏家。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出現,是世界電影的奇蹟,既得到了專家的熱烈吹捧,也受到了影迷痴情的追捧。影片著力表現的主題是窮人的尊嚴,是一部突出展示窮人聖潔靈魂的作品,在大製作橫行世界影壇之際,這部充滿悲憫之心的影片大放異彩給我們的啟迪是令人深思的。

許多看完電影的人說,這是一部講述貧民窟少年賈馬爾愛情的電影,就連導演也說他要表現窮人勇敢的愛情;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原因是,愛情在這部電影里只是起到了兩個作用,一個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結構線索,正是依靠賈馬爾對拉提卡的相思之情來結構故事,才把一個個支離破碎的流水賬似故事片段串成了一個藝術整體。愛情更是主人公賈馬爾永不放棄,最終選擇參加「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的動機,它把故事推向了前進。二是作為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正規教育、甚至不認得幾個字的貧窮青年,賈馬爾對愛情的執著,就代表著他對生命的執著,而愛情,在這裡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是主人公對自己所有人生理想的寄託。之所以這麼說,並非臆想出的結果,我們可以反觀整部電影的人物構成,我們可以說賈馬爾是怎樣怎樣的性格,他哥哥薩利姆如何如何的人物,可考慮到拉提卡時,我們卻沒有什麼特定的印象,她的人物性格並不鮮明,只能模糊地說,她善良,美麗,深愛著賈馬爾,其他的一切比較細微的特別之處,我們似乎並不能說出來。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編劇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就沒有投入濃墨重彩,這就導致了拉提卡這個全片的女主人公雖然出場次數很多,可是並不是影片的重心所在,以至於她的形象比較類型化,是個美好意象而已,不是非常立體的人物。

但說到賈馬爾的哥哥薩利姆,他在整部影片中的出場雖然與拉提卡比起來並沒有很大的優勢,可他性格的鮮明性和在影片中起到的藝術作用遠遠超過了拉提卡,甚至他的圓形性格與影片中的一號主人公賈馬爾的扁性性格相比也要有分量的多。所以我認為,這部影片的隱含的線索和中心,實際上是兩個從貧民窟里走出來的親兄弟,為了生存,有了不同的人生選擇,所以才導致了他們最後不同的結局。

大哥薩利姆從小機靈聰敏,一心想出人頭地,成為百萬富翁,弟弟賈馬爾心地善良,除了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其他一無所求,兄弟兩人有著截然相反的追求,但卻驚人地得到了相反的結果,不想成為百萬富翁的弟弟最終通過機緣巧合成了真正的百萬富翁,而哥哥卻躺在金錢的泡沫里,永遠閉上了眼睛。難怪導演在電影的一開頭,就用哥哥在浴缸里撒錢這個應該發生在影片最後的鏡頭,刻意地放到了前面來表現哥哥的人生目標。紛紛揚揚的紙幣是哥哥命運的絕好象徵。

主人公賈馬爾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神,他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被影片渲染得感人至深。他在任何情況下都從不放棄對心中聖潔化身的拉提卡的追求,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生命受到威脅,都沒有窒滅他的所求。在看到自己心愛的人被哥哥拋棄時,一向尊重哥哥的他怒不可遏。他參加百萬富翁的節目,不是為了成為百萬富翁,而是為了尋找拉提卡。他的性格是那樣單純,他的心靈是那樣乾淨,這簡直就是作者富有詩意的創造,寄託著作者對美好人性的無限渴望和對世俗對人性美的衝擊的深深憂慮。銀幕上這樣一個簡單、率直又可愛的個性贏得了許多觀眾的「垂青」,他時常說的一句「It"s our destiny.」(這是我們的命中注定),更引來了無數粉絲的尖叫。的確,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擁有這樣美好心靈的人都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但在他沒有成功以前,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人看作為是「一根筋」。

實際上,賈馬爾所有一切行為的動機,原因只有一個,除了他最珍愛的拉提卡,其他的事情都不列入他的考慮範圍,所以他十幾年的生命就只是用心做了一件事:尋找拉提卡,他成功了,比起許多為了目標而把美好拋棄的人來說,大多數人的三心二意,他這一成功也來得夠晚了,甚至比我們的十年寒窗苦都來得艱難,這樣的勇氣和不放棄,才能使人交上好運,正是這樣一種勵志的情節,在備受經濟危機困擾的美國社會,才是一劑真正的強心劑,才足以征服評委,征服成千上萬的觀眾,排隊走進電影院,來欣賞這樣一部並不算大製作的作品。正是它,也改變了大片征服票房的神話,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讓所有人相信:美好的人性永遠是最打動人心的力量。

但相對於賈馬爾一根筋式的執著,在電影里,我更喜歡薩利姆這個角色的安排,編劇在對這個人物的設計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因為他亦正亦邪的個性,因為他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說他正,是因為在賈馬爾遇到危機時刻,他是拯救賈馬爾的英雄;說他邪,是因為賈馬爾與拉提卡一直未能如願的感情,就是因為薩利姆直接或間接地關係造成的,是他在考慮自己生存質量的時候,無情地把拉提卡推向了苦難的深淵。他是這個故事的始作俑者,但值得慶幸的是,他也是最終給這個故事畫上一個句號的關鍵人物,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薩拉姆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發動機。

這部影片中,有關薩利姆最精彩的設計,就是他作為一個城市貧民「改變命運」的雄心壯志和這個雄心壯志註定無法實現的矛盾。首先,從薩利姆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敢闖敢幹,手腕有時候可以說是很絕,頭腦機敏,行動靈活,絕對是一塊可以成就大事的好料子。但他在想要獲得利益向上爬的同時,卻常常與自己弟弟的利益相矛盾,在這種矛盾中,他做出不同的選擇,大多數選擇都是有利於自己,而背叛了弟弟的,但每每在關鍵時刻,他都成了賈馬爾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貴人。

第一次矛盾,賈馬爾不惜跳入屎坑贏得了明星珍貴的簽名照片,為了挫挫弟弟的銳氣,也為了掙點私房錢,甚至還有一點孩子內心深處攀比和惡作劇的心理,他偷偷賣了弟弟的照片,這一次衝突,賈馬爾的損失不大,但只是從這一點小事中,就為以後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第二次矛盾,當薩利姆和賈馬爾被誘拐到了馬曼所開的「孤兒院」時,薩利姆憑藉自己的勇敢和聰慧,成為了孩子王,也同時被馬曼看上,選擇為他自己的爪牙。在薩利姆把一群流浪兒管理得服服帖帖的時候,他與廣大的孤兒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與賈馬爾的矛盾也是必然的。編劇在設計他們之間的矛盾時,使用了拉提卡,把她放到了矛盾的衝突點和制高點上,使拉提卡再一次成為貫穿主線的人物。薩利姆想要把嬰兒交給拉提卡帶,說:「拉提卡,今天你負責帶他」,拉提卡說:「我不帶」,這時候,薩利姆的權威受到了質疑,作為一個小頭頭,他一定要讓拉提卡服從,於是他說:「抱著吧,這是為你好,有小孩可以要雙份。」衝突產生了,薩利姆的命令和拉提卡的意願產生了矛盾,這時出面的,就是既喜歡拉提卡,又是薩利姆弟弟的賈馬爾,他在這兩人中, 始終保持著微妙的關係。賈馬爾說:「她說了不想帶。」當時的賈馬爾,決對不是薩利姆的對手,而且薩利姆也必須以犧牲弟弟的利益,才能在孩子中樹威,所以,他斬釘截鐵地說:「你少說話,賈馬爾,接著,不然我把他扔了。」這樣,迫使拉提卡接受了薩利姆的建議,再一次的爭鋒中,薩利姆的名利觀戰勝了兄弟情。

第三回合,在馬曼想弄瞎賈馬爾的眼睛的時候,薩利姆有兩個選擇,是繼續留下來充當馬曼的走狗,還是幫助弟弟脫險。第一種選擇,他可以完全取得馬曼的信任,因為他是以自己弟弟一輩子的幸福為賭注的,第二種選擇,他會失去現在爭取到的一切,但可以拯救弟弟於水火,小小年紀的薩利姆沒有猶豫,他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拯救。這一次,人性的溫暖和血親至愛不可分割的聯繫,把薩利姆一直出人頭地的信仰成功推向了深淵。在這個細節當中,導演充分展示了哥哥性格的複雜性,把一個向上爬又沒有泯滅人性的藝術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

第四回合,哥哥哥弟弟在逃上火車後,薩利姆本來可以拉住拉提卡的手,把她救上來,可是他沒有,理由只有一個:在薩利姆眼中,沒有什麼可以比生存更重要,當時他和賈馬爾吃飯還是問題,再帶上一個小姑娘,實在是個累贅,於是,再次的鬆手後,他再次選擇了生存這個第一要務。在這個細節中,薩利姆人性中利己的東西表露無遺。他要擺脫自己的窮人身份過上富人的生活,沒有什麼能阻擋他這一人生目標,拉提卡當然更不可能。

第五次矛盾,在救出了拉提卡後,他們三人去酒店大吃大喝了一場戲,薩利姆作為一個熱血青年,他想到了弟弟的「戀人」,於是,他用槍指著賈馬爾,逼他就範。這是全劇悲傷的起點,世間最痛苦的不是被敵人殘害,而是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在慾望與親情中,年輕的薩利姆做出了一個也許令他後悔一輩子的決定。

第六次矛盾,是比較隱含的一次矛盾,在多年以後的重聚下,賈馬爾找到了哥哥薩利姆,薩利姆讓弟弟回自己的寓所,但他選擇了向弟弟隱瞞拉提卡的所在,因為那時候,拉提卡已經成為黑手黨老大賈維德的情婦。這一次決定,薩利姆是為了賈馬爾好,是出於對弟弟的愛,他不希望他平靜的生活再受到任何干擾,因為區區一個女人,遠比不上他對賈馬爾親情。此刻的薩利姆,是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最帥氣的時刻。

第七次矛盾,賈馬爾想帶著拉提卡遠走高飛,被薩利姆和賈維德的爪牙抓了回去,我們可以設想,當時並不是薩利姆情願的,也許不是他主動要帶頭的,但大勢所趨,他必須這樣做,於是,他的選擇,我們可以從上面第六條矛盾中同理得到,這並不是薩利姆故意造成的,而且,即使他們逃跑,能逃過賈維德的手掌心么?如果那時再被抓回去,賈馬爾還有活命么?現在,至少是薩利姆帶人去追他們,他可以控制局面,至少使賈馬爾不至於被連累,隨著年齡的增長,薩利姆其實越來越在乎這個弟弟了。

第八次矛盾,也是全劇的高潮,面對著一個為了拉提卡,用盡一切方法都想要找回她的親弟弟,他要怎樣做?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一個落寞的薩利姆形象,從前的他,都是意氣風發地去干自己想要乾的事,但當看到弟弟出現在了電視上,他開始懷疑了,自己所有的人生信仰瞬間崩塌。他想要出人頭地,他想要掙錢,他想要當百萬富翁,同時,如果沒有拉提卡的介入,這對兄弟原本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拍檔,他們一起逃跑,一起在火車上偷東西,做小生意,為了生存,一起在泰姬陵當導演,偷人家的鞋子。我不相信薩拉姆不記得這一切,在他眼中,這個弟弟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他雖然時常欺負他,做一些小惡作劇,但他深愛著唯一的弟弟,他想讓他快樂,讓他不要與黑手黨扯上關係,於是,他一次又一次選擇了放開賈馬爾的手,實際上是在給他生的機會,快樂的機會,但直到那一刻,薩利姆突然明白,原來,對於賈馬爾而言,所有的人生追求並不是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不是有一個百萬富翁的哥哥,而是拉提卡。那一刻,薩利姆一定在內心嘲笑自己,怎麼一直都不了解弟弟的需求,原來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錯的。於是,他安靜地說了下面這段話:

薩利姆:那個傢伙,他從來都不放棄。從不會。真是個瘋子。(給拉提卡車鑰匙)走吧。

拉提卡:但是……

薩利姆:只管走,機不可失。

拉提卡:他會殺了你的。

薩利姆:他那兒我來擺平。(開門)

拉提卡:薩利姆。我不能……

薩利姆:你別無選擇。(交給拉提卡手機)這個你拿著。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望著遠去的拉提卡)好好活著。

在這一段中,薩利姆成為了真正的薩利姆。看著電視里的賈馬爾,薩利姆心中是感動,是懊悔,是驕傲,他雖然嘴上說「他是個瘋子」,但實際上對能有這樣一個靈魂聖潔的弟弟,他發自內心的驕傲。他讓拉提卡走,他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導演特意給了打電話的賈維德一個特寫,表明了薩拉姆內心的掙扎和害怕,他知道那意味著死亡。但作為一個男子漢,他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他說「他那兒我來擺平」,同樣是氣勢如虹,薩拉姆做事從不需要解釋,他不希望弟弟擔心,於是,他說:「你別無選擇」,的確,拉提卡的每一次選擇實際上都是薩拉姆替她做的,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他這句話的潛台詞,分明是在託付拉提卡,好好照顧賈馬爾,他是我唯一的弟弟。「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既是對拉提卡說,也是對遠處的弟弟賈馬爾說的,那一句話里,包含的是兄長對弟弟的愛,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長輩對晚輩的愛,是對自己血脈另一部分的愛,他讓拉提卡好好活著,也正是讓賈馬爾好好活著。當他躺在裝滿鈔票的浴缸里時,他生平的兩個願望都得到了實現:第一,他想成為百萬富翁,他此刻擁有了鈔票,他溫柔地觸摸著它們;第二,他想要成為弟弟的保護神,他要弟弟過的好,看到他和拉提卡能夠團聚,這個願望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得到了升華,他的完美旅程結束了。

薩拉姆是影片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對親情的摯愛,是對美好人性的呵護,他對富翁的追索和與惡勢力同流合污是他人性的裂變,是人性惡戰勝了人性善,他用自己的生命人弟弟與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他人性的回歸,是人性善戰勝了人性惡。作者通過塑造這個形象,是對窮人尊嚴的呼喚,更是對人性力量的渴求。

回想起電影一開始,兩人在貧民區里奔跑著的情形,那時,他們很窮,但他們有媽媽,有家,有地方可以上學,有朋友可以玩耍,那應該是電影的起點,也是電影的重點,活著,有所追求,那是最幸福的。而這兩兄弟的百萬富翁夢想,也在他們惺惺相惜和互相傷害的過程中,漸漸變成了記憶總最美麗的珍珠,留給觀眾們最美的享受。(霍聃)


沒有過譽,缺點是演員演技一般。

非常心疼薩利姆,心疼的不行。

我們來看決定的鏡頭,

1下雨天,父母被殺害後,薩利姆對馬利克說,我是一家之長,你得聽我的。但最後還是同意讓拉提卡進來。

2被黑幫控制,為了弟弟不被挖眼睛,冒著危險帶走弟弟,放掉拉提卡很簡單,因為他覺得拉提卡就是累贅,他不能養活兩個人,記得有個鏡頭是讓弟弟去要50盧布嗎?

3去偷食物,那怕差點死也不放開弟弟。

4為了弟弟,放棄原來過的不錯生活,去當個服務員。最後為了弟弟救拉提卡殺了黑幫老大,差點自己死亡。

5過了幾年,都記得弟弟聲音,而且害怕弟弟被自己仇人威脅。

6最後放掉拉提卡且不惜與老大一戰,死在錢堆裡面。

假如沒有弟弟,憑著他膽量,計謀可以過得非常好,覺得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但是為了弟弟,我們定義的親情,也就是美好。

被殺害了。

至於睡了拉提卡,我想年輕的時候沒想到拉提卡對弟弟這麼重要,喝酒進行心理很複雜活動,加上矛盾,恐懼,自己又是天天在大染缸裡面,很正常。


真正的百萬富翁不是擁有多少Money ,而是一種人生經歷


(不請自來)不喜勿噴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

拍得非常棒,總體感受覺得這個電影不太像一本印度電影,沒有寶萊塢式的歌舞喜劇,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悲劇的美感,導演也良苦用心,用無數個細節來體現大時代的小人物,電影的風格非常像阿甘正傳,在三條時間軸上,以倒敘的手法,寫從小到大的經歷,其中穿插了印度歷史性的時刻,並且愛情公寓第三季最後兩集應該也是模仿這本電影的

這本電影的細節拍得非常非常的好,比如說節目中的主持人在,洗手間給了主角一個答案,他當然知道答案是d,但是他告訴主角是b,其中不會上的印子,很明顯是改的b,體現了這個主持人也受到各方的壓力,再比如說貫穿全文的女孩,以及主角哥哥的故事,都是電影的點睛之筆,體現了對印度當時社會情況的批判,

電影的女主人公出鏡的次數不多,但是在電影中的分量很重,是一條比較模糊的線,男主角和他的感情,體現了導演想要表達的價值觀,而其中他哥哥,與男主人公的幾條線,也說得很不錯,體現了印度在當時大歷史背景情況下,有些人被逼無奈而誤入歧途,和男主人公的後期生活形成對比,男主人公在建築工地上看到他哥時,說,我永遠不會原諒你,而他哥哥則是小聲的回答對不起!

這本電影導演肯定是良苦用心,結局也是經過推敲,好像也想不出更好的結局,抑或是,更好的過程才能體現出,導演想傳達的價值觀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本可以和阿甘正傳媲美的電影,以相近的敘事手法,更多一條的時間軸更加豐富的體現了,作者人生的坎坷,雖然和阿甘正傳傳達的價值觀不同,但總之都是很牛逼的電影

好看!

寫了這麼多,你好意思不給贊嘛


一點個人看法。這部片體現了一個印度電影的常見主題,善良的底層人民最終會沉冤得雪,名利雙收,遇見愛情,同時它也犯了一個印度電影的常見錯誤,那就是試圖拿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來佐證人生大道理。

如果男主角不曾在幼年無意中得知三個火槍手的具體名字(而這對印度大部分未接受教育的低種姓兒童是非常正常的),那麼他就不可能回答齣電視節目里的那道題。如果男主角不曾有童年的那些各種各樣的體驗,以他這個階層的文化水平根本不可能在節目里走那麼遠。可以說,這部電影將扭轉人物命運的關鍵,不是寄托在個人的努力上,不是寄托在情節的發展上,不是寄托在人物的機遇和轉變上,而是放在了一個類似開心辭典一樣的電視節目上,放在了無數個巧合之上。男主角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他的個人努力在巨大的幸運面前變得極其渺小。而這樣的情況下,導演想要通過這個故事向觀眾傳達真善美的意願,表現出來的效果卻是被極大削弱。因為事實上我們都清楚,男女主角能夠成功改變自己的命運,並不是基於自己實實在在的努力,他們一直都只是遵循著命運的召喚而已(女主跳舞為生,最後成為別人的情婦/保姆),而恰巧這一次命運對他們好了一點。

試想一下,如果一部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兩個不幸的鄉村孩子,出身貧寒,顛沛流離,沒有受過幾天教育,受盡屈辱和歧視,卻在患難中相知相愛,忽然有一天,男孩參加了國家數學奧賽,發下來的卷子上的題不知咋地,看在他眼裡就好像一加一等於幾,於是他報送了清華,帶著小女友一起改寫了命運……最後,編劇給了個解釋,it"s written,你們感覺如何?

事實上,越是像印度這樣的階級森嚴的國家,越是會弘揚這樣的「神跡」,越是需要這樣底層逆襲的童話,來麻醉自己。因為在殘酷的現實里,階級、門第、出身這類無法改變的、形似命運的東西太多了,而他們作為個人的意義和價值能被實現和表達的機會太少了。而習慣了遭受命運碾壓的人,自然也會渴望被得天獨厚的好運拯救,因為這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思維方式。而越是相對自由的國家,階層、人種、出身這類束縛越少,給予人發展的空間越多,命運在人身上的作用也就會越小,甚至被人的力量所改寫。具體參見《肖申克的救贖》。總有一些人的故事會讓我們相信,是我們在締造命運,而不是命運在改變我們。


這部電影不是獲了奧斯卡么?你看看同年奧斯卡提名,但是沒有獲獎的影片〈返老還童〉,真是覺得那一年奧斯卡瞎了眼。


高中班集體組織看的,當時沒什麼感覺,後來一直想找回來重新看。記得當初看完就覺得是一個現代童話故事,夢幻,美麗,「勵志」,但不可以當真。跟阿甘正傳的類型差不多吧。


為啥好多人說這是勵志類的,屌絲逆襲???難道重點不是印度的殘酷和黑暗嗎!

大概初中吧,我爸讓我看過這部電影…依稀記得很悲而且好多都沒看太懂。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最後男主和女主不知道最後一題答案還笑的那麼開心。剛剛又刷了第二遍發現自己才真正看懂了這部劇…感覺跟追風箏的人一樣,看完才知道生活多難過多美好。


如果不是因為現代學老師布置的期中作業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觀後感,我不會再去看一部初中沒有看懂的電影(沒辦法理解男主賈馬爾的哥哥薩利姆的各種做法)。

首先,對於這部影片的現實意義,不在愛情故事,一在人性,而在印度貧民的現實生活狀態。

男主從小到大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的,而且也不是每一個經歷都能夠像男主一樣,驚心動魄到無法忘記。細想自己小時經歷,很多只是一個大概的印象,不會像男主那樣深刻。可能是男主的經歷觸及到一個人單純的生存慾望,那些細微的事才會烙下深深的印記。其實還挺羨慕男主的記憶力的。

在影片中,賈馬爾是善的存在,連拉緹卡都比男主機靈(當薩利姆開槍打死了孤兒院頭領時,拉緹卡迅速撿起掉在地上的錢,而賈馬爾被驚嚇到呆在那兒)。所以,我眼中的賈馬爾是被保護的最完整的單純,女主和哥哥都為了生存而保護他。

像其他答主一樣,我也最欣賞薩利姆,雖然初中不理解他的做法,現在看來卻是大大的感動。當你對一個人的感情是又愛又恨,那麼他在你心中的地位是很高很高的。就像現在中國一些言情劇中各個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按照慣路,又愛又恨的都是最深刻並在心中是最在乎的(比如我愛的劍三裡面的長卿和紫萱( ̄▽ ̄))。從血緣和經歷來看,賈馬爾真正上唯一的親人及朋友就是薩利姆。薩利姆雖有自己小小的虛榮和私慾,卻在沒有家的情況下,把弟弟拉扯大,並且弟弟一直很單純善良。這樣的弟弟,一方面是本性善良,另一方面是所有骯髒的事都由哥哥做完了(這潛台詞不就是言情劇里男主常常對女主說的:骯髒的事我來做你活下去就好(′?_?`))。一直堅信親情比愛情更偉大,因為親情中有更多的人願意不計成本來成全自己重要的人。可能因為是中國人,對傳統的血濃於水更為看重吧。

以上是情感的分析。

在每一個國家,貧困人口的存在就像這個國家的恥辱柱,這部影片是印度的現實,也可以給中國帶來一些貧困人口的警示。但是貧民翻身總沒有那麼多的巧合,影片之所以是影片,就在於其對美好的嚮往及給人帶來的安慰。


就電影應該給人帶來的思考來說,它做到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賈馬爾,而真正能反應印度貧民窟生活的卻是坑蒙拐騙樣樣精通的哥哥薩利姆,他從小就比其他小孩更厲害,更知道怎樣才能保全自己和家人,怎樣能讓生活變得更好。為了生存,他放棄了救小女孩拉提卡的機會,在泰姬陵坑蒙拐騙,殺死記仇的馬曼,投奔黑幫老大,做一切可以讓自己活下去的事情。

這些事情讓薩利姆看起來是可憎的,但是同時,為了弟弟他可以放棄優越的生活回去那個噩夢般的貧民區,只為了找到賈馬爾最愛的女人,他會為了得到黑幫老大的信任,去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但與此同時他也會跪下不斷祈求上帝的原諒,弟弟通過電話重新見到他的時候,一拳揮在他臉上,而他什麼也沒說,只是一臉愧疚的說「我知道」,而故事的最後,當事情已經無可挽回的時候,他放棄自己成全了弟弟的幸福,只為那句「i"m the elder,i"m the boss」,他 是一家之主。

而在揭露印度貧民窟的悲慘生活之外,導演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絲希望的曙光,那就是弟弟賈馬爾,他出淤泥而未染,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單純與善良,並且最後與女主走在了一起,也使得故事不至於太沉重。


How did he do it?

A.He cheated.

B.He"s lucky.

C.He"s a genius.

D.It is written.

這是影片從一開始就以字幕形式呈現出來的問題,也成為了貫穿影片始終的關鍵問題。

看似答案明確,實則內涵豐富,不可不細細道來。

首先是A.He cheated,影片從審訊室開始,驗證賈馬爾到底有沒有作弊是影片三條主線之一。這裡涉及到幾個人物,警察局裡的兩個警察(我們就用胖警察和瘦警察來表示),還有百萬富翁的主持人。我想胖警察不用我多說,代表一種粗魯、蠻橫、無禮,或者說自以為是,明明地位不高卻喜歡嘲笑別人。那麼相比而言瘦警察的素質就顯得高多了,「因為你太真實了」,他最終相信了賈馬爾沒有作弊。瘦警察是作為賈馬爾故事的聽眾出現的,就像每一個素質良好的觀眾一樣,他一直在聆聽,一點點被感動,一點點被震撼,我想他的內心應該也在感嘆賈馬爾凄苦而離奇多彩的人生經歷,從某些角度來說,他和我們這些觀眾站在同一個角度。

那麼主持人呢?「這就是個show,我的show!」相信大家都記住了這句話。我們能夠感受到作為人的金錢至上的本性,作為一個從節目致富的典範,一方面希望別人的參與,就像回味自己的過往,享受著富翁的生活姿態,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虛偽的傲慢。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別人的成功,就像是守護財產的守財奴一般,既不讓別人從自己手中拿走一分,又不想看到別人跟自己一樣富有。其實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講都無可厚非,他不應該是一個反面角色,他代表的是一種常人姿態,就像第二個問題拋出「金錢勝過一切」時觀眾掩飾性的笑一樣。而從他宣布最後結果來看,我覺得,那時候他應該是真的為賈馬爾高興。這不過是一對矛盾,常人都會有的矛盾罷了。

另外我們在思考一下這個選項,其實在當時的人們心裡,到底有沒有想過這個選項?我們看到的是那些真正為賈馬爾加油的,為賈馬爾高興的貧民代表,一點沒有仇富心理,我想這點是比較能夠真實反映印度人民善良樸實的心態的。而影片淡化了資本家的表現,這既是一種想像空間,同時也是對人性的精神的慰藉吧。

下面是B.He"s lucky.,談到這點,我一定會想起那最後一個問題,第三個火槍手的名字叫什麼。我一直在想影片是不是提供了什麼線索,於是翻來倒去找了一遍又一遍,可最終什麼也沒找到,只好歸以賈馬爾確實是猜的作結,我想這是關於這個選項最好的證明,就像是導演一開始就設計好的一樣。於是我再次提出影片的理想性問題。首先為什麼賈馬爾碰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與他的經歷有關?作為一種藝術手法,以現實的問題引導影片的故事確實有一定創新性(相比於太多給觀眾講故事的類型),但與此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理想化。再者,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種節目,獎金如此豐富,給我感覺賈馬爾贏得實在太輕鬆(雖然有最後一個問題的懸念),本來這樣看來平民窟的孩子變富翁就成了影片的世界觀。最後就是關於最後一個問題,實在不可不否認賈馬爾的lucky。

一切都太理想化,不過就像我以前談到的那樣,影片帶給我們一種世界觀和電影視角,尊重導演和電影現象是作為觀眾最基本的素養。

那麼接著是C.He"s a genius.,我有的時候在想這個能不能做正確答案。影片前面所表現的問題就涉及到印度貧民教育,這樣的孩子顯然從一出生其命運就被決定了。運氣差的小時候生什麼病就死了,或者在宗教衝突或社會矛盾中就死了,運氣好點能出去闖蕩,就做個茶水工實在也不錯,哪裡會有一個讓你做富翁的選項。那麼我們再來想想什麼是Genius。天才確實可以是沒有受過教育,因為我們也無法猜測如果賈馬爾受過良好教育會變成什麼樣(像蘭徹?),那麼我們可以從其後天經歷中看出,賈馬爾關注生活,他就是一個社會的集中體現。或許他的哥哥比他更聰明,更有能力,但是性格卻再次造就了他,「他從不放棄」薩利姆如是說。所以我認為賈馬爾可以是一個天才,只不過是屬於社會的。

胖警察也曾懷疑過「萬一他真的知道呢」,瘦警察馬上予以否決,畢竟他連甘地都不知道。那不過也只能歸於他從來沒有接觸的機會,就像警察不知道誰偷的自行車,而全大街的人都知道。再舉一個例子,第七個問題,劍橋廣場在哪,我把它歸於來自賈馬爾的打工生活,但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賈馬爾自己推斷出來的,第一次否認賈馬爾的答案來自痛苦的經歷。

再看賈馬爾的經歷,背叛,分離,失去,但是同時他在不斷向前,雖然影片並不是故意表現,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樣一個孩子的堅持與奮鬥,一開始與貧困抗爭,為生活抗爭,後來為愛情抗爭,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生活,就像是為了讓拉蒂卡看到自己這樣簡單卻真誠地去參加節目。有人會說,薩利姆比他更會抗爭。確實,然而影片將薩利姆設置成了引導式的人物,但與此同時其悲劇命運早已註定。

從賈馬爾的答題來看,其沉著、智慧、坦然都不得不讓人尊敬。所以個人認為,賈馬爾確實可以稱為Genius。

最後就是D.It is written.,我肯定這個答案的正確性以及它在影片中被賦予的精神意義,但是我們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首先我們回到這個問題How did he do it?那麼,do what?淺顯的理解是贏得兩千萬獎金,但是我想很多人又賦予了它新的意義。可能包括愛情,親情,人生經歷,以及關注,名聲,甚至是被審問,被虐待。其次,關於答案,what is written?這裡可列舉的或許更多,但我只關注這麼幾點:1.賈馬爾的命運。從貧民窟的出身到母親的遇害,再到被迫乞討,流離失所…我在前面就講到過,這是一種社會常態,甚至屬於運氣稍好一點的。影片的一個重要目的在於讓觀眾看到這些現象,去反思,甚至拯救。印度社會狀況的複雜不必我多說,導演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試圖通過局內人的視角看問題,不論其準確與否,其意義一目了然。2.關於賈馬爾和拉蒂卡的關係。從相遇到承諾,然後分分合合,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已經轉變成了愛情線,的確非常自然。令我印象特別深的一幕是那個年少時的承諾「在月光下,你和我,你會和我一起跳舞的對吧」你待我少年成事,我帶你月下共舞。在當時一種陰暗的氛圍中,這種情感反差獨具美感,這似乎也成了written的一部分。最後一吻雖然覺得有些牽強,但卻也如釋重負,心滿意足。3.關於賈馬爾和薩利姆的關係。相信很多觀眾能看出兄弟間的深情。影片採用了似乎會讓人誤會的手法,但卻塑造了一個令人印象極深的薩利姆形象。賣掉賈馬爾的簽名出於嫉妒,關鍵時刻卻救了賈馬爾一把;為了不讓賈馬爾陷入危險而把他趕走,而最後還是鼓勵拉蒂卡前往。還有影片中唯一出現一次的想像情節,賈馬爾想像和薩利姆跳下樓,但最終不過給了他一拳,我想這是最能表現兩人間複雜關係的一幕。即使厭惡也下不去手,兄弟之情躍然熒幕之上。薩利姆在浴缸里一點點撒上錢,賈馬爾獎金還在翻倍,劇烈反差令人感慨萬千。4.關於這三個人。用三個火槍手概括再合適不過,哪怕賈馬爾連三個火槍手叫什麼都不知道,不過他只要知道賈馬爾,拉蒂卡,還有薩利姆就足夠了,這裡看來,最後不讓賈馬爾答對反而過意不去,所以我的最後一個觀點,影片的喜劇結尾(而不是悲劇)也是written的。

另外還有一個廣受討論的問題,Is it written?我想大多數觀眾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往往會把賈馬爾的成功歸結為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抗爭,他的不放棄。其實細細想來,這不過是觀眾的一種自我安慰。當我們把賈馬爾想像成自己,便希望能通過努力得到上天的眷顧,於是開始希望一切不是written。我想這就是這個選項設置最大的誘惑性所在,懷疑。大多數觀眾都希望在影片中獲得一點別的什麼東西,其中比較重要的就包括成就感。為似乎看到了導演所隱含的秘密而激動不已,誠然,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是我又對這種常人思維表示懷疑,我們是把導演想複雜了,還是把導演想簡單了?

影片仍然鑽入了想像性解決。其一步步表現出來的理想化,成了影片最基本的前提。觀眾在這裡得到安慰,同時得到思考。

我不想再過多地發表觀點,因為大家的意見並不統一。但是我就是喜歡相信written,來自某些特殊的含義。

我始終認為,written不是來自上帝,而是來自內心。


看完以後覺得一輩子都不會想看第二遍 對那個挖眼珠的鏡頭記憶猶新 頓覺我們的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真的不過譽,作為從事影視行業的初級民工,非常理解這樣高的完成度的影片是真的難得一見,非要從社會學什麼人類學什麼我根本不懂的學裡邊說影片之外的價值評判,那你去看紀錄片呀!


因為在學校學習考試的原因,從開始看這個電影到結束零零散散的用了三天時間。這是我第一次看印度電影,而這部電影也沒有讓我失望。我感動於這部電影,我感動於賈馬爾心中的那一份純真,和他對於心中所愛的那份執著。電影中的一個小片段讓我很驚訝,他對拉蒂卡說:「跟我跑吧」,「跑去哪裡,我們靠什麼生活?」,「愛」。短短的幾句話讓我對賈馬爾肅然起敬,生活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上,還有多少人能像賈馬爾那樣發自內心的對愛人說出這句話,還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住這一份單純,只因為愛便可以衝破一切阻撓,這份愛無關金錢無關美貌,即使拉蒂卡後來臉被毀容,他還是保留著對拉蒂卡那份深深的愛。後來賈馬爾參加《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也不是為了金錢,只是為了能見拉蒂卡一面。

相對於賈馬爾對愛情的執著,在電影里,我更震撼薩利姆這個角色的安排,編劇在對這個人物的設計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賈馬爾的那份純真是在薩利姆的保護之下得以保存。他亦正亦邪的個性。說他正,是因為在賈馬爾遇到危機時刻,他是拯救賈馬爾的英雄;說他邪,是因為賈馬爾與拉提卡一直未能如願的感情,就是因為薩利姆直接或間接地關係造成的,是他在考慮自己和弟弟生存質量的時候,無情地把拉提卡推向了苦難的深淵。從宗教衝突母親死亡之後,是薩利姆生存的本領讓哥倆兒活下來,也是薩利姆的那份小聰明讓他們不至於餓死。薩利姆勢利,兇狠,但是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不得不這樣。他總是什麼事情第一個擋在弟弟的前面,他是那個社會的縮影.他的性格適合待在那種環境下,可以說如果不是為了弟弟,他有可能成為那裡的黑幫老大。

從他殺死馬曼投靠賈維德那一刻起,他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命運絕對不可能平坦,也說明他很愛惜自己的生命。他利用拉蒂卡逼走賈馬爾,就是不希望賈馬爾和他一起拿命討生活。但是就一個這麼愛自己的人最後卻選擇了自殺,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更重視那份親情。賈馬爾的生活軌跡是為了拉媞卡,薩利姆的生活軌跡是為了賈馬爾,而賈馬爾卻一直恨著他的哥哥。為了賈馬爾能好好生活,薩利姆可以犧牲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直到最後薩利姆在節目上看到了弟弟,說了一句:「他是個瘋子」看似嘲諷卻充滿了對弟弟的驕傲。我認為薩拉姆是影片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對親情的摯愛,是對美好人性的呵護,但是他對金錢和權利的追索和與惡勢力同流合污是他人性的裂變,但最終在他身上是人性善戰勝了人性惡,他用自己的生命最後一次做了弟弟的保護神,讓弟弟與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這種性格其實回歸到小時候我們能看到薩利姆掙扎的內心。在種族遭到屠殺的一個雨夜,賈馬爾想讓拉蒂卡進入他們的避雨所,而薩利姆是拒絕的,後來弟弟把拉蒂卡叫進來的時候,薩利姆其實並沒有睡著,而是睜得眼睛大大的,等他們躺下之後,才閉上了眼睛。這種默許說明了薩利姆的功利心理讓位於同情憐憫,是這個社會讓小薩利姆變成了權利的奴隸,是經歷膽戰心驚的童年之後繼續被充滿血腥殺戮的成年中影響的。

這部電影讓薩利姆走向死亡,因為我們認為他的存在違背了社會準則,必然引起社會的唾棄,不會讓這個角色留下來,而賈馬爾和拉蒂卡必然會衝破阻礙幸福的在一起。但是當我看到他們兩個幸福的在火車站擁吻的時候,我既為他們高興,心裡又有一點不舒服,他們幸福的此刻是否想起過薩利姆?正是薩利姆與賈維德同歸於盡,才讓他們的幸福沒有了後顧之憂。雖然薩利姆注重名利,但是他重親情勝過愛名利。所以我無法判斷薩利姆是好是壞,這個角色讓我深思,讓我震撼。我不確定如果我生活在他們那種環境下是會變成賈馬爾而是會變成薩利。我也不確定如果當時拉蒂卡真的跟著賈馬爾逃跑的話,他們真的可以僅僅靠愛就存活下去嗎?賈維德追殺嗎?到時候經歷的是會更可怕的事情。導演給的結局是最好的結局,僅僅給賈馬爾最好的結局。薩利姆幫他殺了馬曼殺了賈維德,拉蒂卡經歷了灰暗的生活,直至毀容。只有賈馬爾單純的活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好像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電影終歸只是電影,導演要把最美好的東西保留下來,但是純真卻是在別人的保護傘之下的產物!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