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主是誰?
http://www.zhihu.com/people/briansun
稍微多了解一點相關知識後我覺得,他是一個對事物有自己認識,但相關認識有偏差的人,有時候甚至偏差有點大。至少,攝影方面對自己吹噓太大,號稱自己拍了三十年,但連卡片機和可更換鏡頭都沒分辨出來。具體,大家可以看評論。
其對拍照言之鑿鑿的態度,和其在音頻方面態度基本一致。所以,我不認為其對音頻的了解完全正確,如果全跟著他走,很有可能被帶到溝里去。
我對相機方面比較熟,舉個相關例子,在如何評價 Soomal(數碼多)?這個回答里他提到:
- 以後拍產品照片——尤其是電路板的照片——能不能用F11以下的小光圈?(這一點似乎已經有在改進)
隨後 @壹分 進行了解釋:
你肯定不怎麼棚拍微距,F11景深只會比數碼多更淺。
這個解釋是正確的,因為數碼多的樣張都是小光圈拍攝的,並且用的機器是43系統的機器,景深比APS-C和全幅更大。
隨後堂主又說:你沒看過數碼多以前的照片
@壹分的回應非常正確:
數碼多拍攝電路板的方法是正確的,因為拍攝電路板上一個小小晶元的特寫,需要非常近的工作距離和儘可能高的放大率,而這兩樣都會導致景深變得極淺,你如果在極近距離下使用過微距鏡頭,就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情況。從數碼多的照片來看,基本都是F16去拍攝的。這是在景深和細節方面比較好的平衡點了。如果光圈繼續收縮,會導致非常明顯的衍射效應,細節和銳度損失嚴重,這對拍攝小東西和展示細節的照片來說是致命的。而如果像你所說的F11,只會景深比數碼多更淺,而且提出F11以下這個概念,說明你並不懂微距攝影的特點。
你的主觀色彩太濃,技術方面又不懂,觀點有失公允,與其說是來嘲諷別人,不如說是嘲諷了你自己。
隨後堂主舉了個七年前的例子:
Creative Sound Blaster Live! 24bit 音效卡-局部http://img.atwikiimg.com/www39.atwiki.jp/teclast_t51/attach/30/2/T51_020.jpg
隨便找了兩張來對比。光圈到底該是多少,用的是微距頭還是什麼頭,你這麼有經驗了,不用看 exif 也知道的對吧。
微距你說F16,那標頭呢?廣角呢?看看全球像樣點的電氣領域專業媒體,拍電路板上的晶元有幾個是拿微距F16在拍?又不是拍藝術照。「主觀色彩太濃」,本身就是一個主觀的看法,我懶得評價你。「技術方面又不懂」,我已經拍了30多年,不懂技術,才疏學淺,很抱歉。「觀點有失公允」,對於一個帶目的寫文章的網站,我算夠公允了。至於嘲諷,你說得太客氣了,我不是在嘲諷該網站,是在批評。你應該改成「與其說是來批評別人,不如說是批評了你自己。」
上面堂主的回應暴露了其對攝影一無所知,連卡片機和可更換鏡頭都分辨不出來。
以及,拿前朝的劍,斬今朝的官。隨後 @壹分也做出了正確而完整的回應:
30年嚇尿了,但你是真不懂,還愛耍心機,既然你出招,我就接招咯,打個臉玩玩。
你所列舉的兩張照片,就拍攝意圖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也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拍攝方法;atwiki的照片是為了展現一塊電路板的全貌,同時也為了說明這塊電路板採用了什麼原件及布局,因此使用了平拍的方式。數碼多的照片,目的是為了展現電路板的特定區域,看看圖註:局部。顯然,這張照片從拍攝手法上來說,很好地實現了這個目的。你找出數碼多早期的這張照片來,真是心機盡顯,智商也盡顯啊。注意數碼多照片的EXIF參數,這是數碼多非常早期的時候,拍攝照片用的相機是奧林巴斯C4100Z。C4100Z是一部4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注意不是單反),大概是2005年的東西吧,記不清了。當時的感光元件性能並不強,尤其是用於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比較小,在高感方面是完全無法與現在相比的。數碼多這張照片,感光度已經到ISO400,F3.2的光圈,可以想見當時他們的光源也是非常差的,基本可以肯定沒有使用閃光燈。C4100Z的最大光圈是F2.8,拍攝者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使用最大光圈,而是略微收縮,這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畫質。同時照片的光線柔和,主光源側逆光,右側還有補光,拍攝角度的選取也是刻意避開了電路板表面大面積的強烈反光,從而保證焦點區域內的清晰銳利。從這些細節來看,拍攝者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攝影師。比某些只會胡說八道吹毛求疵心機險惡的嘴炮要強多了。作為對比,你可以看看數碼多最近幾年使用單反+微距鏡頭+閃光燈拍攝的照片。綜上所述一下吧,兩張照片都成功實現了拍攝者或者說編輯的意圖,清晰銳利。造成兩張照片拍攝手法差異的原因主要是拍攝意圖的不同。至於數碼多使用較大大光圈拍攝的原因,我也分析過了,可以說是條件所限、迫不得已。而且從拍攝的難度和照片的美感來說,我認為數碼多的攝影師明顯是更高明的那一位。 最後,說說你,「拍了30多年」,嚇唬誰啊,居然從EXIF中解讀不出來拍攝環境的信息,還是只顧實現自己的陰險心機已經不顧事實真相了?
最後堂主把這幾條評論全給摺疊了。
平面設計師
好像是個懂HiFi、愛音樂的、賣織品的,能靠一個人宣傳把舒伯樂做成知乎品牌耳機的人,我個人很佩服的人。
不過就事論事,堂主除了幫舒伯樂打廣告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的見識,從他與舒伯樂無關的答案里可以看出來,還是挺高的。
順便,堂主關注這個問題之後,一天之內我這個答案從第一名降到最後一名。知道出場自帶贊同加成,寵物自動攻擊敵軍的厲害了吧!
排名第一的陳新的答案,我回復了,然後被刪除了。另外兩個用戶的評論也同樣被刪除了,而那個每個有關堂主的回答都會出現的驢頭說堂主樂於助人就沒有被刪除,然後陳新已將我拉黑不允許評論。拿葛巾當擋箭牌真不要臉。自大的玄學家
主觀自大,見識有限。的確比一般人了解多很多,但是過分主觀自信,他的見識和準確度遠遠達不到支持他那種極度自信的態度。聽音的很多地方是很寬泛的主觀,他那種 所有東西都像是確定的(還是他自己確定的),他的觀點一定是別人的觀點 的語氣並不靠譜。
我覺得看看下面這個鏈接中我與堂主的對話,對想知道這個問題的人會有幫助,呵呵。
如何評價 Soomal(數碼多)? - 堂主的回答
專業舒伯樂槍手
舒伯樂水軍
90年代曾就職於唱片行/音響行。之後與音響界無工作/利益關係。
有人覺得我是某某品牌槍手,想像力頗有冗餘——請好好練習,將來可以做編劇拿奧斯卡。對於初級聆聽者,我想要推薦的:入門耳機:樂視EB30,Superlux HD681evo,Koss Porta Pro(跑步用)古典音樂耳塞:Etymotic ER4s(+Comply P100海綿套)便攜播放器:漢聲Studio6古典音樂喇叭:PSB Alpha B1(+NAD D3020)古典音樂耳機:K701 或 HD650 或 DT990pro250Ω(+NAD D1050)
之前因為被某舒刷屏,氣不過說了幾句話,一年後竟然還被舉報,垃圾信息?
實名反對堂主的回答。對於初聽者推k701是個很不負責任的做法——或者可以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在直推情況下聽過k701。大手辦雖然有玩笑之意,但也證明了k701絕對不是那麼好推的,在家谷津U4(便攜塞子玩家,沒什麼好台放)不敢說推出全部功底。至於在古典下還推薦初聽入k701,更是滑天下之大稽,k701固然擅長古典,但在直推上完全放不開 幾乎是惡聲,流行人聲的直推倒還正常
好像是個懂HiFi、愛音樂的、賣織品的,我個人很佩服的人。
馬克
總有人說堂主是舒伯樂槍手,我雖然人微言輕,卻不得不說幾句公道話。
舒伯樂這個牌子我問過玩音樂的朋友,他們都說還不錯,是物美價廉的東西,不太耐用,似乎台灣的音樂人比較愛用,與它知名度類似的還有Tascam,都是專業人士的好工具。堂主他的說的比較誇張,這耳機又比較便宜,所以大家都買來聽,自然各有所好,但壞了說人家是槍手,頗顯不厚道。這就好像是說葛巾老師是賣菜刀的槍手一樣的好笑(葛巾老師十分可愛,在微博上曬她的祖母綠戒指,說:「這是賣菜刀的錢買的!」orz)。
堂主是知乎上音響發燒領域的卓越用戶,在早期的知乎,和阿魯卡多在音響問題上多有爭論,我們這種外行看著像高手過招,神仙打架,雖然不知誰對誰錯,倒也頗長見識。知乎的音響領域,諸位大神們最令我佩服的一點是不拿所謂聽感說事,他們會拿出專業的數據辯論,令學電子的我十分認同。
堂主的答案我看過很多,他不會拿專業術語去蒙外行,而是直接推薦產品。也不會拿所謂主觀的聽感和人辯論,而是提倡用耳朵收貨,買適合自己的產品,不得不說,這種務實態度,十分令人感動。路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 郁夏峰 懟耳機林sir 和 耳機吧羊駝(微博名)?
※求推薦聽古典的耳機和前端 有出街的需求 3000以內......?
※想入手耳機,有哪些關於音樂的理論基礎要補?
※在耳機音樂系統中,數字界面是一個怎樣的東西?
※動圈耳機的音質是否受限於動圈大小以及動圈的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