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拿華為和阿里巴巴進行比較,你怎麼看?

原題為「可否拿任正非和馬雲比較」


作為前華為員工

就說一句,2011年爆出的任總持有華為股份比例才1.42%,到如今的比例估計稀釋的更少了,真心令人佩服。

不過這樣的持股比例也註定讓華為在任總健在時不會進行任何的上市準備。


華為人來說句吧

雖然華為一直被黑加班多,但真的是努力了就可以翻身的地方

這點就足夠了


很多人黑華為是「國企」,就想不明白了,華為是不是國企稍微有點智商都知道。就算是國企,這也能成黑點?如果真有這種70%收入都來自海外、可以跟思科愛立信明抗的國企,那是國家之幸!巴不得所有國企都是華為!能把一個「國企」帶到這種高度的人就算不把他當成民族英雄,也不應該黑吧?

阿里也很厲害,馬雲確實很成功,但是以後會怎麼樣很難說。


謝邀,

────────分割線─────────────

原問題為,可否拿馬雲和任正非進行比較

────────分割線─────────────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EMT會議決議 華為EMT決議

【2015】021號

簽發人:任正非

關於將管理改進所節約的部分成本與費用用於員工激勵的決議

經2015年9月24日的EMT辦公會議討論,就公司年度管理改進所節約的部分成本與費用,用於員工激勵的相關事宜做出決議如下:1. 今年來,在公司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各項管理改進活動,為公司節約了較大幅度的運營成本與費用。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公司產品成本管理節約3.28億美元;風險應收回款避免了損失約3億美元;服務成本降低1.95億美元;公司車輛、場地、物業和後勤支撐等行政費用優化節約5300萬美元;存貨優化管理節約4970萬美元;物流成本節約2980萬美元;資產盤活節約成本1986萬美元…

2. 為使持續管理改進成為公司全體員工共同關心的工作並使所有員工從中受益,公司決定將2015年公司管理改進所獲得的部分成本與費用節約,平均分享給全體在職員工,以促使持續管理改善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的氛圍形成。

3. 經研究確定,2015年公司管理改進所分享的節約獎勵,共計1.77億美元,發放對象是截至發文日期在職的華為公司發薪員工,每人1000美元,隨11月工資以本地貨幣方式予以發放。

4. 沒有覆蓋、遺漏的員工可以向公司人力資源部薪酬管理部申請。

主送: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

抄送:對全體員工公開發布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團隊

二○一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印發1份)

———————————————————

繼續上圖

領導中來的最大的就是徐直軍了

————————————————————————

看到有知友用維基百科說華為所謂的背景…

。。。我不想解釋了。。。,真的,我快厭煩和別人解釋了。我發誓這是我最後一次和別人挨個解釋了。

第一,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超過3個共產黨員,都應成立Tg組織部。

第二,任老是共產黨員沒錯,如果是這樣就斷定華為是TG的,那麼很大一部分的美國企業中是不是都有驢黨和象黨的背景。

第三,任老當初是以技術兵種退役,起步的2萬資金來自退伍費和隊友的借款,隊友的借款在後期以分紅的形式歸還。

第四,試問,那一家企業沒有和國家政府合作過,GFW的伺服器有很多是思科的,我是不是可以說思科也是有中國政府背景?

第五,關鍵技術和PLA有毛線關係,都是華為自家研究的,除非你說華為專利牆上1萬4千多專利都是PLA的,我也沒話說。和解放軍合作也十分正常,一個企業的目的就是利潤,為了利潤和政府軍隊合作有什麼問題嗎?(另外為了國家信息安全,使用國家的民營企業,有什麼問題嗎?和美國政府拒絕華為的邏輯如出一撤)那我還是用GFW的伺服器說事,思科與政府簽署多項合作,中國政府背景明顯。(笑出聲)

第六,長期策劃盜取知識產權,那啥,拿出乾貨來,(參考我的上條回復)

第七,第八,純屬無稽之談,不辯也罷。

第九,華為在成立的這麼多年,從未,沒!有!向!國!家!要!過!一!分!錢!(哪怕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朱鎔基總理問任老,給你點資金要不要,任老明確拒絕了,後來,華為才開始了員工虛擬股來作為流動資金)

綜上,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任何國家的一切活動都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在沒有美國市場的這幾年裡,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與通信技術供應商,以華為的勢頭如果真的進入美國市場,思科就真的命不久矣。

最後,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解釋華為是民營企業的事實了。

以上。


諾基亞拆分掉手機業務以後他們的總裁說我們是西方的華為……

好像還沒有哪家公司說我們是西方的阿里……


表明態度:個人不喜歡通過對一方貶低來襯托另一方的偉大。在如今這個時代,偉大的企業多了去,沒必要高下立判做個區分,謹懷卑微之心贊他們的成就~

華為很偉大,阿里同樣很偉大。華為的偉大是讓中國人掌握核心科技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佔據一定地位,阿里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創造出多大的價值,而且他給成千上萬家淘寶商家帶來了生存之道,形成了一個淘寶產業鏈,給無數人創造就業崗位


大家謬讚了,既然題目被改了,那這個答案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以下答案僅針對原題目:

------原答案-------

驚訝於那麼多人把這題答成了華為對比阿里巴巴...

------原答案補充-------

可否進行比較,答案肯定是可以。

我怎麼看,那就在於你要比較什麼?

比較兩個人誰有多成功?比較兩個人誰更牛逼?

都可以,很符合大眾的心理。但是不管比較什麼都是一個價值判斷,需要有一個標準來定義,怎麼樣才算是成功?怎麼樣才算牛逼?

從這個角度來說,比較他們倆的資產,他們倆的持股數,他們倆的性格,他們倆的名人名言,他們倆創業的故事,他們倆的著名政策……我都覺得OK也不會驚訝,因為這就是在比較這兩個人。

但是——

一上來就對比華為和阿里巴巴兩個公司怎樣怎樣,然後莫名其妙就得出任總和馬總兩個怎麼怎麼,在邏輯上就是一個錯誤的推斷。

因為——

任正非不等於華為,馬雲也不等於阿里巴巴。

比較華為和比較阿里巴巴上,本質上是在比較一個17萬人的集體和4萬人的集體。

你們是在黑任正非和馬雲搞得是獨裁公司么?

退一萬步講,任正非有孫亞芳,馬雲有十八羅漢,怎麼就可以把華為和阿里巴巴的功名成就和經驗教訓全部都往這兩位老總頭上丟呢?

所以——

我就是很驚訝為什麼這麼多答案為了倆公司撕逼,明顯跑題。

最後——

怕有人說我說了這麼多又不給建設性答案,我怎麼看能不能比較任正非和馬雲?

長相上,任正非要高那麼一點點;

逼格上,馬雲要高那麼一點點;

我就是這麼看!


阿里:

提高了商品流通速度,方便了人們生活,國內影響力大,但可替代性強。如果阿里木有了,無非所佔市場份額被京東等其他國內電商瓜分而已,可能又會誕生新的超級電商巨頭。對於國家和人民而言影響較小!

華為:

技術實力雄厚,資本實力雄厚,國際影響力大,實實在在的高科技裝備製造企業。如果華為木有了,就真的木有了...

個人傾向華為?


基層碼農一枚,畢業之後先進的華為,後來跳槽去的阿里,簡單談談我對這兩家公司的看法,觀點比較淺薄,不喜勿噴。

利益相關:前華為員工,現阿里員工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公司和員工兩方面進行比較

1.公司

兩家公司在我心目中都是偉大的公司。華為通信設備確實做的牛(不是手機),大部分的收入來自國外市場,通信行業各個方面都能做到世界前三的位置,無論多麼不待見華為的人,都必須要承認華為的牛B;阿里也是不遑多讓,雖然最近股價一直下跌,但是不可否認阿里目前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國際上的一柄大旗。在技術方面,兩個企業各有各擅長的地方,華為擅長硬體,阿里當然是軟體,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但是在我看來華為在技術上相較於他的競爭企業愛立信等還是落於劣勢的,華為擊敗阿朗等這些對手,主要還是靠的低價+服務。同樣的東西你雖然做的比我好一點,穩定一點,沒關係我比你價格更低。穩定性不如你?沒關係,我的服務人員24小時待命,第一時間響應故障。所以說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是中興,華為呆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兩家公司是多麼的敵對。因為華為成功的模式是可以被中興複製的,只是中興國企的尿性在那裡擺著,這幾年被華為越甩越遠了。阿里主要是在大數據方面浸淫多年,這方面的造詣不說世界領先,也是在全世界拿的出手的Sort Benchmark開計算奧運會 阿里雲破了四個世界紀錄!,總的來說這兩家公司技術上都在自己的那塊地盤做到了行業前列,但是都不是領頭羊的地位。最後說說這兩家公司對社會的影響,阿里自不用說,淘寶跟支付寶已經顛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那些說華為對社會影響力不大的人請自覺面壁,就說一條,單單想想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設備如果都換成愛立信這些公司的,每個月的電話費估計又能上一個量級。最後說說任正非跟馬雲,這兩個在各自公司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對於這兩位,只有崇敬。相比我可能更佩服馬雲,因為馬雲沒有搞出個慧通~~

總結:就公司層面來說,兩家公司都毋庸置疑的偉大,相比較之下,華為已經參與全球競爭,而阿里全球化仍在起步中,我比較傾向於華為

2.員工

對於員工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公司的文化。我們羨慕谷歌這些企業,一方面是羨慕他們層出不窮的技術創新,另外一個方面更是羨慕他們良好的公司文化。首先談收入,那些說華為收入高的人估計對華為的印象還停留在2000年以前,現在華為新員工的收入已經比不上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你問問現在的畢業生,基本上都是把華為當做一個保底的選擇而已。華為收入高的還是2000年以前進去的老員工,他們每年的分紅已經讓工資成為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對於新員工來說,目前華為配股已經很少了,主要還是靠工資+獎金。有人說華為的研發投入高,從數字看確實很高,但是從員工的角度來說,然並卵。在華為,同等條件的收入,銷售&>服務&>開發。而同樣是開發,部門的不同又會帶來很大的差距,像聖無線和近幾年崛起的皇終端這些部門,開發的收入又高於其他屌絲部門(譬如苦逼的大業軟)。而阿里的話,雖然經常被吐槽待遇是BAT三家裡面最差的(貌似BAT三家的員工都這麼說自己),但是比華為還是要好的,關鍵是,阿里發股票啊(雖然說上市之後也發的少了),而且是實打實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可以交易的股票哇,你每天能看到它是跌還是漲。那些說華為全民持股的請面壁,華為員工持有的是虛擬股,虛擬股,虛擬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總結一下,從收入來說,自從華為的虛擬股現在越分越少,分紅也不斷降低,華為對人的吸引力已經在不斷降低了。

在說工作壓力。兩家公司壓力都非常大,加班多。但是華為~~真的是無力吐槽,一家已經把加班當做公司文化,深入骨髓的公司。四大名著+奮鬥者協議,不時爆出來的員工猝死案例,這些都讓人對這個公司無法有歸屬感。這也造成了華為的人才斷層,我進去的那個部門(我進的是大業軟這種屌絲部門,其他無線什麼的部門不清楚),人員構成基本上是8年以上的老員工+剛進去1-2年的新員工,中間層幾乎斷層,有能力跳的基本都跳了,對華為我只有一句話:我從未見過把加班當做一件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的公司。在阿里,壓力大,加班也不少,比如著名的996,但是996這種事情,在華為簡直是工作不飽和好吧,晚上9點就能下班在華為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而且在阿里,經過一個較長的加班周期之後,一般會讓你調休幾天休息一下,就加班這件事上,大家都加班,阿里加班比華為少一點,而且對待員工更人性化一點。

最後說說員工關懷。這一點阿里比華為強太多了,阿里雖然也不是說做的多麼好,我認為可能在互聯網裡面算是平均水平吧。但是遠超華為那幾乎為零的員工關懷啊。對此我只想問華為一句:我的年休假呢!!!

最後總結一下:從公司的層面上來說,兩家都是偉大的公司。但是對於基層員工來說,華為真的是一個讓人愛不起來的地方


任老闆最近講話(大意):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不好,我們自己還不錯,各級部門要盡量給供應商提供條件,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華為的成功和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成功很相似,血汗換來的。很多人不認同華為的價值觀,就像很多人批評中國的制度。

華為的天下,是靠華為的工程師們從歐美巨頭手裡硬生生搶下來的,還把他們搞的半死不活;

阿里的天下,是靠一個個剁手……

這倆公司的確沒有可比性,但個人覺得華為公司要比阿里巴巴偉大(個人傾向於實業),另外馬雲和任正非卻真的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我在澳洲,我用的華為。崇拜十多年華為和阿里了,我絕對他們是2代人,任正非是屬於實業救國,所以做的東西硬體層面,思維是用的mao的農村包圍城市那一套,華為是令全世界尊敬的公司,但是在國際化方面缺少外國管理人員,這方面需要和更早國際化的海爾學習。阿里就是資本運作的結果,所以馬雲更像是一個投機野心家,但是這也是我崇拜馬雲的地方,現代社會,看準風口做大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2代人,不同的事情,不好比,華為在改變世界對中國產品的看法,馬雲在改變中國的郵政,金融,零售,甚至會改變中國的教育。。華為現階段是更牛逼的公司,更長遠的看,阿里如果再等十年還在,而去打敗ebay,甚至跨界打敗google,facebook,那阿里將會更牛逼。


華為感覺像是物理層的公司;

阿里感覺像是應用層的公司。

種小麥的和烤麵包的,不好比較。


他們都很偉大,而且不止他們,其他很多企業家都很偉大,沒必要比較他們,我們自己過的好,自己努力就行。

而且雖然機會很小,我希望有一天能有人把我跟馬雲比較,當然,不是比誰漂亮哈~


有人拿小米說事,說小米未來的和華為一樣。兄弟啊,雷軍對小米的定位就是個賣產品的,雷軍是個牛逼的商人,但是他帶領不了小米成為華為這樣在業內擁有定價權的公司,小米做的東西別人都能做,華為現在做的東西現在讓其他人做沒人做的了,華為是中國工程師文化最盛的公司,他的研發資金前面已經有人提出來了。一個公司大部分人都是科研人員是很可怕的,小米這樣的公司10000名員工,7000人是產品和營銷,所以公司的定位都不一樣。

放張那天下10點晚自習後看到的圖吧,華為的5g測試就在我們學校,已經測了一年複習了,每晚測到很晚,有工程師守著


阿里巴巴既不是世界五百強,也不是品牌100強。

華為如果可以上市,那會創造比阿里更多的富豪。

或許任總永遠進不了富豪榜前十,

但是,華為會活的比他們久。

應該是這樣,我是花粉,哈哈。

阿里巴巴是另一個層面的公司,和華為不一樣。

搞實業的和搞金融的畢竟不一樣。

只是個比喻。


如果沒有華為對網路的基礎建設,淘寶不可能成長到今天的體量。

如果沒有阿里巴巴等一眾公司的網路商業神話,華為也不可能如此快速的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對比孰是孰非我沒資格談,但對於這個社會來說,他們都是偉人。

講道理的談,你們非要貶低馬雲有勁?一口一個實業興國,神化創造更多用人崗位的華為。

如果非說用人崗位多的企業就是好企業,那要不諸君咱都把手裡手機電腦扔掉?回家種田吧?畢竟用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每個人用手刨的原始農業生活才是用人創造崗位最多吧?

且阿里創造的附帶職位低於華為?我曾經在義烏呆過,當地年輕人幾乎全是做淘寶的,全國這樣的淘寶村難道少?這些人與我們傳統企業裡面的正式員工有什麼不同?而隨著這個行業產生的附帶職業,是更大的體量。

講技術,這點憑良心,淘寶就是目前我用過最好用的購物網站,上面搜索物品的多項檢索小功能,使用圖片找商品,全網比價功能等等一系列的小功能,甩開國外購物網站一大截,阿里的支付寶的方便程度這個也就不用概述了吧。知乎上面這麼多程序員,你可以隨便找他們去問,阿里公司在技術方面在他們業內算什麼水平。

講研發經費,如果你非要覺得投入多的公司就是最厲害的公司,那按照這個理論,希望你以後買東西的時候都挑貴的買,只求最貴,不求最好。商業的本質就是利益最大化。可以用更少的資本投入換來更大的回報率,這一點上阿里做的很好。

講市場份額,阿里在俄羅斯的網購平台也已經達到第一大平台,而且留學生都應該很熟悉的就是阿里的速賣通,我們在國外經常會見到有當地人使用,且市場份額雖然暫時沒有超過eBay和Amazon,但是一直在持續上升。

論整體作用,阿里無論是淘寶還是支付寶,都幫助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變的更加便捷。華為你要實在說沒有他做的網路基礎就沒有所有的網路公司成就,那是不是你們更該去捧那幾家中字打頭的建設公司,沒有他們那我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連出門都還是泥土路?只要下大雨就必定黃河漲水淹死人?那些都是基礎設施,大家都說做生意的,你給我錢幫你造東西,別抹上那麼多道德的果醬。


如果阿里巴巴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將ebay和亞馬遜打敗,那就可以比了。


講講兩個極限:華為是一個好企業,僅次而已。。阿里戰略如果都成功,這個社會會多很多華為。

阿里是商業的基礎設施改造者。

阿里上B2C3萬億佔全中國社會品零售總額30萬億的10%,B2B部分1688和阿里國際站1.2萬億占出口總額12萬億的10%。投資方面政府投資看規劃,民間投資也和B2B銷量有關。可以這麼說馬雲影響這中國gdp的三架馬車出口和消費的10%。歐美也沒有這種逆天級別的企業家吧。

家裡有人在華為。在歐洲

自己是杭州人。以前我覺得馬雲是運氣好。開始創業就選了阿里國際站,趕上了wto。後來B2C興起,是自己囤貨賣的那種,馬雲放棄這種模式,沒進入電商。後來ebay來了,邵亦波在上海。馬雲果斷進入這種平台電商模式。這一波又趕上金融危機,出口轉內銷。後來又趕上降成本,中國物流成本佔比遠高於美國,馬雲聯合物流骨幹網做了菜鳥網路加速快遞改造物流節點結合大數據。後來又關心中小企業融資,中國做新三板加大直接融資,螞蟻金服壯大,我自己開出口工廠,缺錢了可以在螞蟻金服秒批。阿里健康 阿里影業 阿里vr太多了。

為什麼馬雲能步步踩點踩對?好多都是提前布局等風來。如果一次兩次算運氣,那N次都對的話,有可能他真是戰略天才,即使馬雲經常自嘲大學考不好。我是個211大學畢業的本科生。但是我覺得自己遠遠沒有馬雲那種聰明的程度,他就是個天才。

揣測一下如果這幾個企業做成,會怎麼樣。

菜鳥網路: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0.8萬億元,佔GDP的比率為16.0%。。。。美國是8%左右。其實取消證件了,取消審批了,降審批成本其實不如把物流成本降下來。如果菜鳥網路能在這方面做點積極的貢獻,通過自己掌握的快遞數據,科學規劃物流節點,改造交通。成本降下來了,也許本來會被物流成本壓死的那些企業會活下來。誰能保證這部分里突然爆發出幾家華為呢。

螞蟻金服:真心世界第一的企業。如果真的能做到它的初衷。。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世界上是難題,國內更加嚴重。特別是大國企拿錢容易,中小微企業沒人鳥,中國已經過了高增長階段了,民間融資那種高利貸利息已經不可持續。比如出口企業,走一達通,阿里知道你每個月出口了多少,比如你進原材料從1688網站走。我自己工廠塑料顆粒就從1688進口。比如你的個人信用。阿里掌握了你的所有商業行為你的個人信用建立個模型。基於你的出口額,原來採購數量,個人消費一切的一切,通過大數據篩選你到底能不能貸款。這樣沒污點,現金流好一點的,那幫創造了90%以上就業的中小微就有可能在資金困難的時候精準的得到金融支持。哪怕解決個10%或者20%的比例。讓這些遇到困難的誠信的企業活下來,誰能保證這麼大基數量的企業中那些還很小,有可能和我的工廠一樣的一年只出口3000萬人民幣的企業能跨過困難之後也許20年也能成長出30個華為呢。即使沒華為那麼大。成為別的創造大量就業的企業也是好的。順便講一句 螞蟻金服貸款真的是秒批的,我表哥也是開廠,也通過阿里貸款買了注塑機擴大生產。

螞蟻金服的B2C數據是京東的9倍。還有個一直被別人忽略的事實。阿里巴巴在B2B領域的壟斷地位比B2C還恐怖。B2B商業的數據幾乎無敵,B2B第二是南京的焦點科技。有可能阿里是壞賬率控制最好的企業,因為掌握的壟斷的商業數據。貸款可以打包去上海資產證券化。螞蟻金服2015年250億左右年營業額,48億多凈利潤。

如果阿里真的能解決好,那些優質的而又融不到資的中小微企業借錢問題。誰能保證這些企業不會產生N個華為呢。。

最後總結一點:阿里還是任重道遠。。。。。


我覺得問題應該這麼問「可否拿馬雲和任正非比」,而不是「拿任正非和馬雲比」


推薦閱讀:

在知乎這個平台的討論中,應如何看待「維基百科」的正確性和權威性?
初階產品經理,如何在繁雜的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產品能力?
中國政府有多大可能承認比特幣(BitCoin)為合法貨幣?
如何看待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要求用戶綁定手機號?

TAG:互聯網 | 電子商務 | 通信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