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新為什麼能那麼厲害的做出那麼多預言?


何新《新戰略論》序言(1999年)

景戎華

本書為當代中國先鋒學者、國際著名戰略評論家、經濟學家、政論家、文化歷史學者何新先生的《新戰略論》(三卷本)。分為:

1.《國際編》,分析西方諸大國戰略及其理論基礎,世界格局演化、生成,國際重大事件預測,由此提出全新的我國應對戰略。

2.《經濟編》,研究十年來經濟改革得失,剖析國企困頓原因,經濟周期生成背景,錯誤指導理論淵源,市場經濟規律,提出種種改革方案與重大舉措。

3.《政治文化編》,著力穩定國家政局,強調漸進、穩健的改革路線,揭露西方「民主」、「人權」意識形態的本質,提出政治、文化、藝術發展大計方針。

寫作時間起於80年代中後期,止於90年代末,約略為10年。這些著作與20年間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息息相關,關乎世界之前途,民族之命運,百姓之生計。載文載道,載浮載沉。以經天緯地之才,發定國安邦之論,談富國強兵之術,陳長治久安之策。堪稱奇人、奇書、奇謀。

司馬遷標舉自己撰述《史記》之旨歸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反觀20年間國際風雲變幻,國內潮漲潮落,而大趨勢竟皆在本書指顧之間。私心以為用司馬遷以上幾句名言概括這三卷《新戰略論》,是頗為恰如其分的。

為了更能準確把握《新戰略論》的社會、學術價值,似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作為史學家、哲學家、神話學家、文學批評家、美學家、文化學者的何新。

何新先生,1949年12月23日生於浙江平陽,5歲到京,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8團,先後做過農工、鑄工、教師。1977年恢復高考,考人黑龍江省某師範學院,旋自願退學。1979年以特殊人才被招聘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1980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最高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擔任著名歷史學家黎澎先生的助手。後轉入文學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職全國政協,為第七、八、九屆專職委員。(以上資料據《第9屆全國政協委員名錄》)

何新在上述諸社會人文學科的學術研究,受到當代一些學術權威、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譬如:

1.關於何新的哲學研究(數理邏輯)

錢學森先生把何新提出的一組歷史集合論概念,命名為「何新樹」,並認為這是「一個創見」。

對於何新糾正《辭海》中《辯證法》、《形而上學》兩辭條的傳統釋義之錯誤,朱光潛(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讀後認為,「尊論極是」。「這種糾正是很有必要的。」

2.關於何新的史學、神話學研究

楊希枚(著名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評論,《諸神的起源》一書「論證相當之嚴謹,是中國神話研究上少見的好文章。」

國學大師錢鍾書也認為,何新的考證,「時發新蒂,益智開竅」。(該書341頁)並稱何新為學界之「瑰寶」。

何新《論馬克思的歷史觀點與社會發展五階段公式》一文,是一篇向傳統史學理論挑戰的文章,一時轟動史壇,革新了當代史學觀念。李澤厚稱:「『亞細亞』一文最好……我對五階段的機械劃分久有懷疑,確乎不合馬克思原意,今得尊文,頗為高興。」

關於何新研究龍的專著——《龍:神話與真相》,賈蘭坡(著名古人類學家,古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說:「書寫的很好,考證詳實。這是目前解釋『龍』最好的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知識。」

4.關於何新學術研究的整體評估

旅美著名華裔經濟學家、物理學家、美國總統傑出科學家特別成就獎獲得者陳平教授1988年頗有代表性的一段評價。他說:「歷史上的名家,二三流的多屬名師出高徒之輩。第一流的如達爾文、馬克思、愛因斯坦皆屬自學成才,方能擺脫前人傳統。」「讀你的書,覺得你的工作已具世界級的潛力。」

隨著《諸神的起源》、《藝術現象的文化社會闡釋》、《龍:神話與真相》、《何新集》等一部部力作的問世及轟動效應,有的媒體將何新的自學成才之路,概括為「何新現象」。1987年國內青年研究中心通過對若干大城市高校文科大學生的社會調查,何新被評為對當代青年最有影響的八大學者之一。到80年代中後期,何新在上述諸多研究領域已經名震中外,確立了卓然不拔的學術地位,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一致認為他是一位學界奇才。

何新的國際新戰略論,影響最著。其表現有二:其一,幾乎世界所有大報、著名電視台、電台的記者,競相採訪何新,以一談為使命,意欲通過這位「智囊」人物窺測中國國家戰略虛實。1991年春,日本NHK特專程將《第三次浪潮》作者,世界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請到北京與何新展望21世紀,縱談竟日。此舉標誌何新已被國際公認為一流未來學者。其二,何新戰略研究引起世界一些國家首腦的高度關注。訪日期間,獲宮澤喜一接見,傾談世界格局演化;訪古期間,與卡斯特羅就中古經濟改革作徹夜長談。

何新的國際新戰略主要架構是,當今世界因蘇聯解體而成為美國獨霸一極之世界,其于海灣戰爭、東歐變局,表現尤烈。美國全球戰略是以地緣戰略學為理論基石,以「民主」「人權」「自由市場」為意識形態工具,以美元、世界銀行貸款為誘餌,以幫助改革為道具,致想改革急欲擺脫貧困之國家於「休克」,然後伺無可挽回之機或攬其羽翼之下,或分啖而食之。此為美國一個世紀以來的一貫國家戰略。何新認為,美國面對未來的根本戰略目標是實施「全球化」即「全球政經一體化」戰略。此戰略有四大特點:

1.以人權論為統一價值,由美國擔任監理各國政府人權的國際警察;

2.以限制武器輸出和軍事技術擴散為借口,削弱不發達國自衛和防衛的戰略能力;

3.以開放資本市場為主要目標,置各國金融資本於美國壟斷金融資本的控制之下;

4.以內政問題國際化為手段,將各國政府置於美國及西方列強聯盟的管制之下。

其最終目標就是使美國和西方列強成為統治全球的首腦國家,使全球納入美國政府統治下的一體化新殖民世界體系。

基於此,何新提出,我國外交戰略應從傳統的意識形態型轉為國家利益型,早在1987—1990年他已建議修好俄羅斯,穩定亞太,密切與歐洲合作,加強與拉美友好關係,打破美國一極獨霸之局面。

何新一系列關於國際重大事件的預測,如1989年預測巴爾幹地區將成為「火藥桶」,1991年1月預測當年8月蘇聯將政變而後解體,1990年指出亞太地區將形成新三角關係等等,皆早於事件發生前數年或十年,均被後來史實所驗證,因此而斐聲國際論壇。這些預見,都是以國際大戰略視野,分析世界形勢,是何氏國際新戰略論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一系列論點,何新早在1987—1991年間已系統提出,當時戈爾巴喬夫的緩和式「新思維」風靡世界,何新之說可謂驚世駭俗之論。但近十年來,世界大局驚人之變迭出不窮。以近日北約悍然轟炸主權國家南斯拉夫,與俄羅斯幾乎形成對峙,最為怵目驚心。從而揭開「後冷戰」或「新冷戰」即「戰國時代」的序幕。各國新聞中已出現「世界大戰」可能被巴爾幹「火藥桶」觸發的駭人之論。回顧何新於10年前的戰略預言,其戰略預見之高遠不禁令人驚嘆。

何新之經濟新戰略論,由兩部分內容構成:

一是「生產過剩」論。此論與80年代後期流行中國的「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的「短缺經濟」理論相反,何新認為我國經濟周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於畸形產業擴張,造成產成品積壓過剩,因市場份額有限,循環梗阻,導致經濟危機。

二是反對放任的自由市場經濟改革理論。認為依靠「看不見的手」、自由市場體制不能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由此反對「一步到位」「長痛不如短痛」的「休克療法」。

為了充分論證問題,何新系統地研究了西方經濟學說史,挖掘了主流派的理論淵源是經濟自由主義及新古典主義。何新指出,正是一些鼓吹市場經濟最起勁的經濟學家,對市場經濟的一些基本規律了解最少,盲目追隨西方有意誤導中國改革的經濟意識形態,誇大市場的自動調節作用,認為市場經濟萬能,「看不見的手」威力無窮,主張排除國家一切宏觀調控,從而構成對中國經濟改革的錯誤理論導向。

請讀者特別留意本編中第16、41兩篇文章,何新在這裡系統地闡述了市場經濟的四個基本規律,特別是市場有限性規律。他關於「市場不僅是一種空間,而且是戰略資源」的名言,堪稱警世之句。弄清這四個基本規律至為重要,它直接關係到建設什麼樣的市場經濟大問題,直接關係中國改革的方向。否則,錯誤的理論,必然引出錯誤的實踐,最終貽誤的是國家。

10年來,何新的經濟學研究一直處於改革的理論前沿陣地。他觀察問題異常敏銳,具有超前性。他的一系列曾多次被主流思潮斥為「危言聳聽」的預測,往往事後被證明竟不幸而言中。在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於1997年3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夜寫報中央的《對我國金融領域問題的分析與建議》一文,在此文中,他所預測和分析的內外形勢,可以說一一而成為數年後的現實。人們還清楚地記得,正當1994年國內論壇上鼓噪早日開放金融市場加速入關步伐一片呼籲之聲時,何新在與台灣名記者何頻的談話中,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聲音。事實上,中國政府其後審慎地放慢了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步伐。而這一點,已被公認是使1997—1998的亞洲金融危機未擴展到中國的主要原因。

《政治文化編》收入的《當代中國經濟、社會深刻危機》和本編收入的《1991年對全球90年代遭遇經濟危機的預測》是何新的代表作,是兩個最成功、最精彩的預測。尤其是後篇,提前7年預測了目前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在一片風花雪月的「千禧年」氣氛中,做出這樣的不和諧預測,既需要勇氣,又需要遠見卓識。兩篇文章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些文字均已載入中國20年改革史冊。若干年後,回過頭來閱讀這些文章,會驚奇地發現,諸多關係國家命運的政策性建議和透闢的分析是多麼具有前瞻性,而作者又是多麼富於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

除此之外,在何新設計的經濟戰略中,還包括以下一些思想:

——開展對俄羅斯的以貨易貨的邊貿;

——最早提出「過熱論」及「泡沫經濟論」;

——建議國家實行限產壓庫及對外開拓市場的解決生產過剩;

——降低存貸款利率解決企業困頓;

——認為金融自由化必然導致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認為中心工作,既不是所有制及產權的改革,也不是促進國企破產,而是全力提高社會就業;

——開拓海外市場應列於國家戰略的高度給予重視等等。

這些建議都是何新最先提出來的,受到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國內外某些媒體,例如1998年第12期深圳《新周刊》因之認為何新是影響中國大政方針的先鋒學者,是不無道理的。

何新的政治文化新戰略論,大體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通過對十幾年來國內外政治形勢的分析、研究、預測,對國家政治、文化、藝術、教育、科技發展方針提出的重大建設性意見;

2.關於發展中國家的基本人權是生存權、溫飽權、發展權的理論;

3.關於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致中國富強的理論;

4.關於激進改革不能成功,應採取漸進的改革路線的思想;

5.關於中國文明從來就不是封閉的理論;

6.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五四」運動的反思,批評激進地反傳統主義,構建起來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文化觀。

這裡需要特別向廣大讀者指出的是,在剛剛結束的「澳門史與海上絲綢之路史國際研討會」上,何新先生做了一次十分精彩而引起轟動的學術演講,即收入本編的第一篇文章,《中國文明從來就不封閉》一文。何新從考古學、文化人類學、文化哲學的觀點,提出中國文明從發生開始就具有開放性品格。之所以引起「封閉」的誤解,是源於18世紀來華的英國公使,是他們在西方以訛傳訛,傳播了這一文化病毒。何新認為,古代中國大地上一直存在著異質異態的多元性種族和文化群落。他們之間交互生髮、融合、促進,並且通過數條海上、陸路通道——「絲綢之路」同西方、阿拉伯文明進行交流。

何新特別關注、看重通過西伯利亞進入中國的東北和內蒙交界地區,然後走山海關或張家口,由北京進入中原的這條通道。而「紅山文化」,正是這一通道的歷史遺存。多年以來,何新於民間及海外悉心搜討,收藏了一大批「紅山文化」的瑰寶,諸如青銅器、玉器、石器等稀世珍品。不久,何新先生將利用這些資料對中國文明發生史提出全新的解釋。

關於中國文明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是一種亞文化,劣種文化;還是一種博大精深、極具生命力、涵攝力和幅射力的偉大文化,這不僅僅是個文化理論問題,而且關係到民族的自信心,文化發展戰略,何新正是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本位,提出這一重大戰略問題。

本文的另一重大現實意義還在於文章的後半部分,對人類21世紀進行了全景式的展望,預測了我們眼前這個瞬息萬變世界的發展趨向。他說:

「展望即將降臨的第21世紀,可以說,人類還從未看到展現在他們面前的將是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同樣也從未如此接近潛伏在這種景象後面的動亂陰雲。」

剛剛從巴爾幹(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點燃的地區)傳來的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似乎揭示了「火藥桶」(何新語)的真正涵義,也宣告一個新的世紀,新的時代的到來。

何新的新戰略論受到了鄧小平、陳雲、李先念、王震、王任重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關注。本編收入了王震副主席、王任重同志會見何新,分別就蘇共失敗、反腐敗問題的談話記錄。

何新提出:「蘇聯局面不可收拾的原因,就是把歷史抹得一團黑,自己全面否定自己。結果,國家存在的道義基礎,也被否定了。」戈爾巴喬夫「早晚將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笑柄」。我們民族的歷史,特別是當代史,前幾年被人也搞糊塗了,抹成一團黑,鼓吹讓白種人、「藍色文明」來統治我們。現在扳回來了。

何新認為反腐敗要形成制度,重在治本,一方面使民眾能檢舉彈劾腐敗官員,另一方面要限制政府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員的無限權力。

這些重大意見,自然應納入政治戰略體系。

十年前,國家元氣大傷,理論界蒼白無力,何新的一系列文章、演講、答記者問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為國家恢復元氣,為國家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所倡導的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本位的愛國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及於整整一代人。

何新憑藉什麼力量和優勢,在不到20年時間裡,幾乎涉遍了所有人文、社會學科,做出那麼多驚人的成就?許多人對此困惑不解,因此社會上有「何新之謎」的說法流傳。這裡不遑深論,我只拈出兩點:

(一)綜合研究的優勢。

何新博覽群書,學貫中西,尤精哲、史,每論一問題,能從世界全局及大歷史眼光,俯察世變,鳥瞰全局,善於「旁通貫匯」(錢鍾書評語),從而形成高屋建瓴、破竹之勢。因此極易發現問題,洞察原委,理出線索。這種綜合性的研究要比單純的經濟學或政治學視角,全面、深刻。他的研究,可以稱之為跨學科的邊緣性研究,他從不拘泥一門學科、一種方法、一種途徑的夫子問學之道。他的理論體系是現代的、科學的。

(二)方法論(辯證法)的優勢。

筆者初識何新時,他正在東北務農。其年韶華20,目光深邃,談鋒犀利,出語驚人,絕口不談俗事,其平生為人曠傲而不拘小節。其時他已系統研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及黑格爾哲學著作,手不釋卷。於黑格爾《小邏輯》用力最勤,圈點批註密密麻麻。他不懂德文,曾指示我某處某字譯得不對,我問,憑什麼?他說,憑理解,前後義不貫通。其刻苦程序以「囊螢」「映雪」喻之,絕不過分。何新在北大荒9年,是其研讀經典著作的9年。某學者有言,必讀破一本書,方能受益。何新讀破了兩本書,一為《資本論》,一為《小邏輯》。何新記憶力驚人,幾乎過目不忘,極富辯才,而其思維的邏輯力量,有不可征服之勢。此亦源於他深通辯證法。

對於此點,世界哲學學會中國主席劉烈教授有言:

「您寫的許多東西我很折服。我以為您的真正興趣大約是歷史哲學……方法是從馬克思主義至黑格爾哲學,我所謂的科班出身。」(《何新批判》399頁)這確是知音之談。

何新從馬克思辯證法獲得了超越的力量。正是憑藉這一優勢,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往往能迅速超過對手,脫穎而出,爆為「黑馬」。

總之,何新的三卷《新戰略論》是一部相當重要的著作,它關係到中國發展戰略,改革開放的大計方針。從一定意義上確實可以類比古史上的「秘密奏摺」。(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出版《致中南海密札》)因時間的推移,這些文章陸續解秘;因政治的開明,這些重要文件,近年來得以結集出版,公諸於眾,為史存照。此次編其多部文集為系統的三卷,顯然,這是一件有興味、有意義的工作。

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為學之道在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拜讀《新戰略論》,深感書中微言大義與古之儒者的濟世利民精神一脈相接。治學者苟能實現張載所言四大境界之一境界,已不虛此生。何新先生以經世致用之學,四境界交臻並至,又何幸焉!

讀《新戰略論》,我時而擊節稱賞,時而掩卷長嘆,時而起坐沉思。何新者,信乃無雙國士,齊之管仲,燕之樂毅,漢之子房也。真所謂至楚楚興,赴秦秦強,一談傾君,再談傾邦國。

何新乃戎華舊友,相識近30年。歷經文革、改革兩大歷史時期,昔日青青幼苗,今日巍然巨樹,撫今追昔,感慨系之矣!是為序。

1999年3月15日於天津師範大學


諸葛亮為什麼能不出茅廬預言三分天下?因為他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世界的狀態和世界的規律,所以對於天下事能夠提前二十年進行正確的預測。

何新能夠預言25年前的動亂,日本經濟衰落,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危機等等這些事情,是因為他有他獨特的優勢:深厚知識積累、正確研究方法以及足夠強大的自信,最重要的是獨立的思想,對中華民族不滅的熱誠,使他既沒有左得頭腦發熱,又沒有右得無恥跪舔,因此能夠作出許多正確的預言。


這種人與眾人不同。

總是有自己的思考,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權

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喜中見憂,憂中見喜

總是力求找到世界的規律,用這個規律不斷驗證和推導

不受輿論和宣傳報道的影響。對於一則新聞,普通人看了標題,就去發表評論或者四處傳播;稍微仔細的人會先從頭讀完再辨別一下真偽,再發表意見;他們會探究這則新聞的實質,原因,走向和影響,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符合自己的理論。即所謂「大而化之謂之聖」

他們不滿足於已有的理論成果,會設法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以此作為一個模型和出發點來分析事物。

從世界和歷史兩個寬廣的經緯看待事物,由古推今,由今推古;他們胸懷的是宇宙,看到的是萬物,思考的是玄機。

總是心如止水,寵辱不驚,只求吃飽,不求錦衣玉食,只求真理,不求聲望名譽。總是把時間用在他們認為最正確的事情上。

他們不滿足於已有的發現,會親自考察這種發現的過程和證據,會力求自己重新發現

除了吃飯睡覺,他們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非常崇高的目標。

要做到這些,也不是很困難。

就是需要踏踏實實的學習和思考,戒急戒躁,不斷追根究底,不斷觀察推演

最好有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不為茶米所束縛,不用因為挨餓覓食而中斷波濤般洶湧的思考。

一個普通人,如果能面壁三年,收穫一定也是不小的。

但是,人們過於急躁,自信或自卑,無法做到這些,最終在不知不覺中被沒完沒了的俗事纏身,浪費了寶貴的人生。


年輕地時候認真地讀了兩年書


推薦閱讀:

如何證明何新不存在?
請問何新先生關於「共濟會企圖策劃滅亡中國的陰謀」的預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何看待「埃及金字塔是西方人造的假產物」這一觀點?
對於團中央學校部公號發表的關於何新「西方偽史觀點」的文章,你有什麼看法?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到底是不是西方偽托所造出來的?

TAG: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