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中,關於台灣民主化的那段歷史是怎樣的?


先扯兩句對電影的感受:

這麼多年,台灣電影看來看去,青春戲都快變成類型片了。從最早的《藍色大門》,到最近的《艋舺》、《那些年》……最難得的是,從同性到幫派,台灣導演幾乎把青春戲的梗拍絕了,竟然還總能搞出一些微創新。

崔健說,搞藝術的想要賺錢,就要投效「二主」——往上是主旋律,往下是主流。去年,九把刀搭上「屌絲」崛起的順風車,將《那些年》的故事講到人盡皆知的地步,是應了主流的需要;而今年的《女朋友 男朋友》,除了同性的老梗,各種學運場面穿插其中,似乎是想往上,貪圖夠到主旋律的褲腳。

正經回答問題:

台灣民主,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台灣曾經流傳這樣一個笑話——

蔣介石死後,在天國遇到「國父」孫中山先生。

孫問:我死後中華民國有沒有行憲啊?

蔣答:有啊,當然有。

孫問:第一任總統是誰?

蔣答:是我。

孫想,老蔣確實當得這第一任,於是又問:第二任總統是誰?

蔣答:余又任(音同於右任,著名政治家、國學家)。

孫覺得不錯,問:那第三任呢?

蔣答:吾三連(音同吳三聯,著名報人)。

孫覺得,有輿論界的人能夠當總統甚好,再問:那第四任呢?

蔣答:照例連(音同趙麗蓮,著名教育家)。

孫感嘆道:連教育界人士都能當總統,實乃我中華民國之幸事,民主之幸事啊!

20世紀70年代,台灣社會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於內,國民黨黨同伐異,頗有「白色恐怖」遺風,蔣家王朝又不知要統治台灣到何年何月;於外,聯合國剛剛把台灣踢出門,美國又與大陸修好,與台灣斷交。越來越多精英人士開始為民主自由呼號,而發生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又讓更多政治冷感的普通台灣民眾開始反思。

《女朋友。男朋友》的主人公正是生長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中——國民黨的統治讓人感到壓抑,但是努努力,人們似乎又能衝破桎梏,呼吸自由空氣。

電影中,「教官」的角色是真實存在的,那個年代,台灣學生還要背誦《蔣公遺囑》,學唱《蔣公紀念歌》,獨裁統治由此可見一斑。上到高中,學校教官就會用盡各種方法,明示、暗示學生加入國民黨。介於台灣的全民兵役制,而國民黨人在兵役期間多有清閑美差,大家也都跟風入了國民黨。

插播說說「美麗島事件」。1979年,美麗島雜誌創刊,旗下網羅到不少國民黨外的進步人士。時任雜誌總經理的施明德回憶說,創辦美麗島,就是要創立一個沒有黨名的政黨。同年11月,《美麗島》高雄分社借人權日之機會,在當地發起遊行。遊行中爆發了激烈的警民衝突,致使大部分《美麗島》雜誌骨幹被捕。據傳言,有不少國民黨骨幹便裝混入遊行人群,主動襲警,引發衝突。但是令政府始料未及的是,暴力鎮壓反而令許多台灣民眾,開始思考民主政治,所以說「美麗島事件」是台灣民主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篇章。

更早之前,1977年,《美麗島》則是一首台灣民謠歌曲,這首讚美家鄉、啟人心智的歌一經問世便傳唱不息,最終成為《美麗島》雜誌名稱的由來,進而成為一枚政治符號。2011年,最早為歌曲錄音的胡德夫老先生,在內地草莓音樂節上,還返場獻唱了這首歌曲:

視頻封面胡德夫2011草莓美麗島返場新歌臍帶 視頻電影故事開始於1985年,主人公上中學,不難推算,他們在童年時期經歷過「美麗島事件」,早有進步思想的種子埋在心底,經過青春期的瘋長,藉由「革命」這種最叛逆的方式表達出來。

另外,《美麗島》的副歌部分是這樣兩句歌詞——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

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中桂綸鎂飾演的林美寶偏愛撫弄玉蘭花吧。

而出現在電影時間線中的大事件,如@夢夕林 所說,是1990年三月的「野百合學運」,也稱「三月學運」。這次運動與「美麗島事件」並稱為台灣民主革命的兩個「世代」。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上,學生們立起象徵純潔高尚的野百合像,與象徵著獨裁專制、個人崇拜的中正紀念堂對峙。

如這次學運的象徵之物野百合一樣,學生們希望這是一次純潔的運動,因此刻意與非學院人士撇清關係。但是學運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得到立黨不久的民進黨的支持。因為政見相近,許多學生領袖也確實在運動之後,加入了民進黨,成為中堅力量。

但是這兩年,這段光輝的學運歷史,被綠營解讀為其黨史的一部分,成為其政治正確的註腳,此舉引發了很多當年參加學運的台灣民眾的不滿。電影中鳳小岳飾演的王心仁,身份從學運領袖到民進黨大員的乘龍快婿,似乎正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情節,以諷刺民進黨竊取學運果實。

最後,恭喜我大女神桂綸鎂小姐憑藉此片摘得金馬獎影后桂冠。

另外,回答這個問題也讓我莫名懷念Yol叔。


看了讓人傷心。(終於有人問這個,但我更想說說電影本身)

記錄了台灣一段歷史,趕腳有點像中國的八九年。

但是那個阿仁實在太奇怪了,我是說那個演員本身讓我覺得蠻噁心,擔當不起那個角色。

只可惜,只可惜,最愛的人不能在一起。

其實一個人究竟是不是同性戀或者有沒有什麼怪癖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那人的心要善良就可以,只要人的心是善良的,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相互依存。

三個最好的朋友,兩個善良的人中間夾著一個不善良,大家都是悲劇。

毫無辦法的情況,壞傢伙就是壞傢伙,考驗著好人的底線,讓善良的人淪為悲劇。

其實一開始王心仁追求美寶,就是自私的決定,我不是你的A,但我是B面第一首,感動了美寶。

但美寶也不會很快樂,真正的快樂不是巧取豪奪。其實美寶自己也不知道,面對這樣的王心仁,她沒有辦法拒絕。

她媽媽是個脫衣舞女,沒有錢,每天賣著舊書,和阿良一起長大,阿良是她最親的人。只可惜阿良不愛女人。

青春里的善良人都傻子,阿良被心裡只有成功這類字眼的王心仁利用,追到了美寶。

其實對於美寶來說,除了阿良之外的男人,是誰都一樣吧,只不過如果是阿仁的話,也無所謂了。她註定是個寂寞的人,她最後和她媽媽一樣擅長跳舞,成為一個健身房的老闆,即便身邊地位都改變,也不能改變她的寂寞。

其實我覺得這個電影有個地方沒講好。就是多年以後,美寶和王心仁相遇,這裡沒拍成偶遇,倒像是一直曖昧似的。

唱歌的時候,阿良看見美寶如此卑微地活著,他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是卑微地活著,他們都是命運的可憐人。

只有王心仁在世俗上是很成功的人,他取了院長的女兒,他曾經搞運動也不過是想出風頭,這裡那個可愛的GAY把實話給說了出來,看來你過得不開心,聽到這個消息我就放心了。也許是因為旁觀者清,大家知道壞傢伙到底是誰,但局中人不知道。

美寶和阿良不知道阿仁壞,因為壞人臉上不會寫個字:壞。有時候,你要和他處一輩子,你才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心仁多像姑蘇慕容啊,心裡只有成功,事業,這些所謂的好東西。他懦弱,明明和美寶提著箱子已經要上飛機了,當著她的面掛了孩子電話,但美寶再回頭他又在打電話。

他根本就是個表面虛偽的楚留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被阿良罵了一次,他害怕了,於是就著急走向美寶,但是有什麼意義呢?他其實就不是個善良的人,最後他還是會背叛的,美寶眼睛裡容不下沙子,她要墮胎。

我不能理解,為什麼美寶一定要讓阿仁去買啤酒,也許告訴阿仁:我知道你背叛我了,你可以走了 or 你做出選擇吧。 我想應該是前者,因為她伸手跟他白白。

為什麼她還是要把孩子生下來呢?為什麼呢?王心仁的孩子真的不值得要,但孩子是無辜的,也許是因為孩子和腫瘤是一起長的,孩子沒了她是不是也會死?但,為了和她的摯愛再多呆一下,所以選擇了生孩子?

年輕到中年。人會改變,但是本性依然如初。


電影以學生為主角,關於自由的描述,限制在追求所謂下半身的自由或許最為合理,否則東西太大,反而顯得太不真實。所以我們從開始便可發現無論是開場時的操場群裸,還是校刊中略顯情色的畫面,都是圍繞著這一思想所展開。而對於劇中各種複雜的愛情故事,聯想解禁初期社會主流價值觀往往遭遇崩塌,想想也不算是多毀三觀的事。而在另一方面,卻反倒可以映襯出每個人物對於所謂自由的不同理解與追求,所以也算是挺贊的地方。

另外,電影中有關學生靜坐請願的鏡頭,背景大概是當初的野百合學運。相同時期兩岸卻是不同命運,想想也挺耐人尋味。而電影的時間線上沒有出現美麗島,還是有些可惜。


今天剛看完這部電影。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對台灣民主歷史認知度為0的我還是這部電影震撼到了。

從1990年到2012年,三個年少的人變得成熟。

阿仁說,一個人跳舞是

全校跳舞是民意。

他深諳世事,深知如何去成功,在電影里他說,阿寶,搭上了就是另外一番樣子。

是的,他成功了。

學生運動的領袖,後來的院長的乘龍快婿。

曾經最追求渴望自由的人,被院長所綁架。

電影里那句反覆出現的,然後我們都自由了。成為一種莫名的諷刺。

被世俗牽絆的阿仁最終也沒有獲得自由。

再來說說阿良,不管是因為他受到了阿仁和美寶的刺激才成為同性戀,還是他本來就是同性戀,這變的不重要。

阿良同美寶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肯為別人吃苦的人,卻也都是在自討苦吃。

但他們從來都沒變,一直是過去的樣子,最後感情得到釋懷。


@曹之忽

假設台灣當下正如火如荼的出現美.麗.島事件、中.壢事件、野.百.合學運,我相信正義如閣下必然也站在極力批判暴力的一方,將之與文.革、紅.衛.兵相提並論,對街頭"暴民們"痛心疾首、大加撻伐。

但在美.麗.島事件、中.壢.事件、野.百.合.學.運種種事件的許多年後的今天,台灣社會完全同意它們是讓台灣開啟.民.主.的每一個重要里程碑,即使這些社會運動發生的當下、街頭上石塊與.汽.油.彈.四處橫飛。

任何.社.會.運.動.(即使主軸是非暴力)無可避免的必然伴隨了失序現象,部份別有用心的媒體也必然聚焦於此、甚至加以放大,除非鼓起勇氣走入群眾、透過親自參與與觀察才能發現真相。

此次.學.運.思維正開始影響台灣社會的未來走向,.中.研.院.與台灣民間團體也主動啟動了紀錄此次.學.運.的歷史性計畫,絕非閣下區區一張將近一個月過程中的少數失序照片可以慨括。幾十年後,甚至也許不必那麼久,再回頭,它很可能成為台灣歷史的又一個關鍵轉折點。


美寶為什麼要生下孩子,我是這麼理解的:她愛的還是陳忠良,她不忍心讓他一個人孤單一輩子。


自由我就是干你娘....前幾天才看過

表示這電影很毀三觀啊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台灣 | 民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