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50 元的葡萄酒和 5000 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別?

別簡單的就說口感


版權提示:本文所使用的圖片來自互聯網,大部分圖片都給出了來源,版權歸各自網站所有,在本文中屬於合理使用的範疇。本文文字部分以CC-SA-BY的方式釋出。

一、主要差別

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的差別主要在於:品牌品質供需關係、生產成本風險因素5個方面。

下面來詳細說說:

1. 品牌,5000元的葡萄酒是一種奢侈品,而奢侈品的品牌的價值是很大的。頂級葡萄酒如勃艮第的 羅曼尼 · 康帝(Domaine Romanee Conti),波爾多右岸的柏圖斯(Chateau Petrus),左岸的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許多葡萄酒酒商就是奢侈品公司旗下,例如LVMH中的MH就是 Mo?t Hennessy(酩悅軒尼詩),酩悅( Moet)在香檳區生產香檳,軒尼詩(Hennessy)在干邑區生產干邑白蘭地,再例如,奢侈品公司香奈兒旗下的魯臣世家(Chateau Rauzan-Segla) 。

(圖片來源:"Mythical" $78,000 Romanée-Conti 1945 set to star at Christie"s wine auction)

(圖片來源:http://winetimeshk.blogspot.com/2012/11/romanee-conti-dominates-acker-auction.html)

(圖片來源:Moet et Chandon by ??? Dey Alexander ??? in Champagne, Mo??t Chandon on Fotopedia)

(圖片來源:http://cher-ry.blogspot.com/2013/04/chateau-rauzan-segla-350th-anniversary.html)品牌還在於各種分級制度,以法國為例,有:

  • 原產地命名控制(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簡稱AOC),在舊世界(主要是歐洲大陸)葡萄酒經常會以地名命名,比如波爾多酒,勃艮第酒,夏布利酒。產地標稱的範圍越細,級別越高,這點可以通過龍井茶類比, 獅峰龍井&>西湖龍井&>杭州龍井&>浙江龍井,波亞克&>上梅多克&>大梅多克&>波爾多
  • 波爾多1855分級制度( Bordeaux Wine Official Classification of 1855),主要是梅多克地區,也包括格拉夫的侯伯王,1855年的列庄分為五級(其中蘇岱的滴金酒庄是超一級),一級列庄包括拉菲,拉圖,瑪歌,木桐(1973年從二級升級為一級),侯伯王。
  • 1955年聖艾美利永分級( Saint Emilion classification)制度

  • 1953年格拉夫分級(Graves Grand Cru Classification)制度
  • 梅多克中級酒庄(Cru Bourgeois)制度
  • 勃艮第特級田(Grand Cru)和一級田(Premier Cru)

2. 品質,5000元的葡萄酒的品質應該是一流的,但一流的葡萄酒未必賣得出5000元。品質的一個參考系就是各種評分體系,如RP(羅伯特帕克),JR(簡西絲羅賓遜),WS(《葡萄酒觀察家》),WE(《葡萄酒愛好者》),Decanter(《品醇客》)等。

酒評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

(圖片來源:#336 6 Questions with... Robert M Parker Jr ~ the tasting note)

酒評家簡西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

(圖片來源:)

《葡萄酒觀察家》雜誌

(圖片來源:Great Red Wine and the Great White Shark)

《葡萄酒愛好者》雜誌

(圖片來源:互聯網)

《品醇客》雜誌

(圖片來源:Decanter Magazine January 2011)

《葡萄酒倡導家》雜誌

(圖片來源:File:Wine advocate front.jpg)

下面的圖表是 寶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酒的得分情況(來自Wine-Searcher. Find and Price Wines.) 。

(圖片來源:2009 Chateau Pontet-Canet: Critic Scores and Price History 2013年5月16日截圖)

評分體系從顏色,香氣,風味,餘味幾個方面對葡萄酒進行品評,給出得分和評語,不同的評分體系有的使用百分制,有的使用20分制,有的採用5星級。一般來說,越高分的酒擁有純凈而豐富的香氣,風味複雜、濃郁,酸,單寧,酒精比較平衡,餘味時間長。例如下面的評分卡:

(圖片來源:http://www.wineintemecula.com/wine_score_card.pdf)

葡萄酒的顏色有很多變化,如紅葡萄酒有紫紅,寶石紅,石榴紅:

1. 年輕的赤霞珠 2. 老赤霞珠/梅洛 3. 年輕的梅洛 4. 年輕的西拉 5. 年輕的黑皮諾, 6. 老的黑皮諾

(圖片來源:Learn The Secrets of Each Red Wine Color)

白葡萄酒也有淺黃,稻稈黃,金黃,淡琥珀:

1. 綠酒 / 灰皮諾 2. 長相思 3. 馬珊 / 白詩南 / , 4. 霞多麗, 5. 老白葡萄酒, 6. 雪利酒

(圖片來源:Savory or Fruity? Understanding Types of White Wine by Color)

葡萄酒的香氣也有很多種,如下面的香氣輪:

(圖片來源:File:Wine Aroma Wheel.jpg)

不同的酒評家有不同的特長,像羅伯特帕克對勃艮第葡萄酒的評分就不受當地酒庄的歡迎。不同的酒評家有不同的口味的偏好,評分體系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酒評家對一款酒的評分可能出入較大。

評分對葡萄酒價格的影響是直接的,在波爾多的期酒上的體現是每年葡萄酒釀製完成,次年的4月份會要求各酒評家到酒庄試飲 酒仍在酒桶中尚未裝瓶的葡萄酒並給出評分,酒庄將根據評分情況確定該年份葡萄酒的期酒售價。2012年春季,羅伯特帕克更新了2009年期酒的評分,幾款百分酒的價格就上漲了很多。下面就是 寶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平均價格的走勢圖。

(圖片來源:2009 Chateau Pontet-Canet: Critic Scores and Price History 2012年6月截圖)

3. 供需關係,名庄的產量是有限的,需求量卻是在增長,供需關係決定價格, 一般來說好酒都具有很好的陳年能力,比如按照簡西絲羅賓遜的酒評, 寶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酒的適飲期是2020-2035,也就是該年份的酒可能在2025年才到達高峰期,2009年的酒在2012年春夏就裝瓶發貨,在十幾年內隨著人們的開瓶飲用(很多人沒有耐心等到適飲期),到了2025年,該酒的存量會很少。就跟現在購買1982年的拉菲,瑪歌價格很高一樣。

(圖片來源:Cephas Picture Library)

另外,畸形的供需關係會炒高價格。比如中國市場對拉菲的需求,炒高了拉菲的價格。下圖為1982年拉菲和1982年一級列庄的價格走勢對比圖:

(圖片來源:Spotlight On: First-Growth Bordeaux 1982 vs. Lafite 1982)

可以看出2006年以後1982年份的拉菲要比同年份的一級列庄漲得快很多。

4. 生產成本,例如葡萄產區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如澳洲酒比美國酒便宜,原因就在於土地成本便宜,智利酒性價比高就是在於智利屬於發展中國家,人力成本相對便宜。

有的葡萄酒釀造工藝也會產生更多的生產成本,例如香檳酒要比同等靜態葡萄酒的生產成本高。法國香檳產區出產的香檳酒要使用傳統工藝,瓶內二次發酵,要經過轉瓶,去渣,添液等工序。因此香檳酒的價格一般要高過同等檔次的白葡萄酒。

(圖片來源: Riddle me that.....Champagne)

5.風險因素,晚收葡萄酒是在葡萄成熟後,推遲採摘時間。成熟的葡萄要在枝頭多掛2-3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酒農要面臨收成的潛在損失,成熟的葡萄可能自然脫落,可能因鳥類或其他動物啄食,或黴菌感染而損失大部分收成。因此晚收葡萄酒的價格要貴一些。

二、影響葡萄酒品質的因素

影響葡萄酒品質的因素,有些也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包括:

1. 葡萄田的氣候,土壤,坡度,氣溫,降水,排水,光照情況等。土壤的類型,是否富含礦物元素,光照時間長等。

首先,世界範圍內的釀酒葡萄的產區主要在北緯和南緯的30度到50度之間:

(圖片來源:http://www.thirtyfifty.co.uk/wine-regions.asp)

適宜葡萄生長的地區除了緯度,還受洋流,氣候類型,海拔高度的影響。其中又分為溫暖產區,寒涼產區,在不同產區種植的 同一葡萄品種釀出的酒香氣和口感也不同。比如霞多麗葡萄,在溫暖產區如澳洲的香氣主要以熱帶水果,如柑橘、菠蘿等為主,而在寒涼產區如勃艮第的夏布利,則有花香和青蘋果的香味。

在相對溫暖的波爾多地區,赤霞珠可以成熟,而在相對寒冷的盧瓦爾河谷地區,赤霞珠就無法成熟,因而在那個產區,通常種植早熟的品麗珠品種。

其次,不同的土壤類型適宜不同的葡萄品種,同一葡萄品種在不同的土壤類型也會產生不同的風格的葡萄酒。比如,在圓礫多的波亞克產區和北部的以粘土為主的小梅多克產區釀製出的葡萄酒就有不同的風格。產自盧瓦爾河谷的長相思與產自紐西蘭的長相思就有不同的風格。

葡萄田的土壤

(圖片來源:Chateau Brillette)

法國隆河谷產區教皇新堡子產區的土壤分析:

(圖片來源: Chateauneuf-du-Pape 教皇新堡)

在波爾多產區,大體可以分為左岸和右岸,簡單的說,左岸以礫石為主,適合種植赤霞珠,右岸以粘土為主,適合種植梅洛和品麗珠。

(圖片來源:Best Holiday Wines)

左岸主要有梅多克,上梅多克,聖埃斯台夫,波亞克,聖於連,瑪歌,格拉夫,貝薩克-雷奧良,巴薩克(甜白),蘇玳(甜白)等產區,右岸主要有聖艾美利永和波美侯等產區。

在勃艮第,葡萄酒等級是按照葡萄的範圍大小,葡萄田的等級來劃分的:

(圖片來源:Pyramide des Vins de Bourgogne)勃艮第葡萄酒可以分為:

  • Grand Cru(特級田),勃艮第一共有33個特級田
  • Premier Cru(一級田),勃艮第一共有562個一級田
  • AOC Communales(村莊級),酒標上可以標出村莊的名稱,勃艮第一共有51個村莊。
  • AOC Régionales(地區級)
    • Subregional(分區級),酒標上可以標明具體的分區,勃艮第有5大子產區,從北到南分別是:夏布利(Chablis),夜丘(Cote de Nuits),伯恩丘(Cote de Beaune),夏隆內(Cote Chalonnaise),馬貢(Macon)。

    • AOC Bourgogne(大區級),酒標上只能標明勃艮第。

舉例來說,勃艮第的夜丘產區有一個村莊叫做沃恩-羅曼尼(Vosne-Romanée),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Vosne-Romanée)該村莊有6個特級田,分別是:

  • Romanée-Conti

  • La Romanée

  • La Tache

  • Richebourg

  • Romanée-Saint-Vivant

  • La Grande Rue

其中Romanee-Conti,La Tache,Richebourg都是大名赫赫。

2. 年份,葡萄酒瓶上標註的年份是指葡萄採收的年份。名庄酒的價格也會隨不同年份收成的好壞上下波動,好的年份氣候適合葡萄的成熟,採摘前雨水過多也影響酒的好壞。在波爾多地區,不同的年份會採用不同的混釀比例,釀造出風格略有不同的葡萄酒。

下面圖表是法國各主要產區近20年葡萄年份的情況。

(圖標來源:https://www.erobertparker.com/info/VintageChart.pdf 截圖)

3. 葡萄藤的年齡,剛種下的葡萄藤結的葡萄釀酒品質不穩定,好酒都產自30年以上葡萄藤,即所謂老藤。老藤的好處是可以把根扎到很深的土壤中,吸取到更多的營養。

下圖左邊和右邊的是年紀稍長的雷司令葡萄藤,中間纖細的是年輕的葡萄藤。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File:Old and young riesling vines.jpg 作者:Tomas Eriksson)

下圖是一個老藤,估計有幾十年的樹齡。

(圖片來源:Old Vine Garnacha in May -)4. 栽培園藝。好的葡萄酒來自好的葡萄,栽培園藝如是否人工灌溉,施肥,耕地,剪枝等。比如使用牲畜耕地,而不是機器。包括葡萄的畝產,畝產越低,葡萄酒也越濃厚,畝產取決於葡萄藤的種植密度,剪枝法,疏花疏果。當葡萄藤缺水時,是否可以人工灌溉?新世界國家的葡萄藤允許人工灌溉。 還有,許多葡萄酒庄實行有機栽培法,有的酒庄實行生物動力法。有些酒庄在葡萄園中重新採用畜力,而不是拖拉機。

幾種常用的剪枝法:

  • 長枝修剪(Crane)

    • 居由式(Guyot)

    • 西沃式(Sylvos)
  • 短枝修剪(Spur)
    • 高杯式(Gobelet,也稱作Bush)
    • 高登式( Cordon)

(圖片來源:Cornell Fruit)

畜力耕地

(圖片來源: Wine Tasting, Vineyards, in France: Draft Horse in the vineyard)

5. 採收方法和時間

採收時間的選擇十分重要,葡萄要足夠成熟,包括足夠的糖成熟和單寧成熟,又要避免過於成熟酸度不夠,還要趕在雨水來臨前,避免爛果和果汁濃度被稀釋。

德國的葡萄酒等級是按照果汁含糖重來劃分的:

(圖片來源:Pyramid of Ripeness Categories)

  • DEUTSCHER WEIN(日常餐酒)

  • Landwein(地區餐酒)

  • Qualit?tswein(葡萄產區的優質葡萄酒)

  • Pr?dikatwein(高級優質酒)

    • Kabinett(珍藏酒),67-82°Oe

    • Sp?tlese(晚摘酒),76-90°Oe

    • Auslese(逐串精選酒),83-100°Oe

    • Beerenauslese(逐粒精選酒),110-128°Oe
    • Eiswein(冰酒),110-128°Oe

    • Trockenbeerenauslese(枯萄精選酒),也就是貴腐酒,150-154°Oe

一般的產量大的葡萄酒採用低成本的機器採收。 好的葡萄酒大都人工採收,根據葡萄的成熟程度逐串採收。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File:Traubenvollernter.JPG 作者:Re-Zensor)

在人力成本高的西歐,葡萄採收季節請很多人幫忙帶來很高的成本。

(圖片來源:互聯網)

對於釀造貴腐酒,TBA(Trockenbeerenauslese)或SGN(Sélection de Grains Nobles ),的葡萄,還需要逐粒採收被貴腐霉感染的葡萄。

對於釀造冰酒,要在零下8攝氏度以下,採摘被凍住的葡萄,通常是在冬天凌晨的5點左右。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File:Ice wine grapes.jpg 作者:Dominic Rivard)

6. 釀酒工藝,包括除梗,篩選,破碎,榨汁,發酵(酒精發酵和蘋果酸-乳酸發酵),熟成,調配等。

除梗是採收後釀酒的第一步,有機器除梗法和手工除梗法,克萊蒙教皇堡2011年採收期總共2班近200人一粒一粒從果梗上分離葡萄果實(下圖),好處是不損傷果粒,不令葡萄過早破皮發酵流汁,但該道工序人工成本極高,合每瓶8-10歐元。

(圖片來源:Bernard_Magrez的微博 新浪微博)

發酵,紅葡萄酒通常是帶皮發酵,而白葡萄酒通常是清汁發酵。在發酵之前還可能進行低溫浸皮(cold maceration ),為的是更多地萃取葡萄皮中的色素,單寧和其他風味物質。

葡萄酒的發酵可以包括兩種:酒精發酵和蘋果酸-乳酸發酵。酒精發酵是吧葡萄果漿里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蘋果酸-乳酸發酵是把葡萄果漿里的蘋果酸變成乳酸,同時產生二氧化碳,這種發酵可以使得葡萄酒中的酸味柔和。蘋果酸-乳酸發酵是可選的。

在紅葡萄酒發酵過程中,由於二氧化碳的產生,葡萄皮會浮到葡萄果漿的上層,與葡萄果漿的接觸面減少,從葡萄皮萃取的物質減少,因此在發酵過程中還要進行攪桶,就是把浮上來的葡萄皮往下壓,或者把底部的葡萄汁抽上來澆在葡萄皮上。

(圖片來源:How wine is made: an illustrated guide)

榨汁
,白葡萄酒會在發酵前榨汁,然後果汁和果渣分離,果汁單獨進行發酵。紅葡萄酒會在發酵完成後榨汁。葡萄汁可分為自流汁和壓榨汁,自流汁是葡萄自身重力自然擠壓流出的葡萄汁,壓榨汁是施以外力壓榨獲得的。自流汁的質量比壓榨汁的質量高,一般用來做正牌酒,壓榨汁質量稍次,用來做副牌酒。

熟化,葡萄酒發酵完成後還需要熟化一段時間才能出廠,熟化可以在水泥槽,不鏽鋼罐,或橡木桶中進行。其中使用橡木桶與否,法國橡木桶還是美國橡木桶,新桶還是舊桶成本差別會很大。一個橡木桶225升或228升能灌300個標準瓶(750ml),法國橡木桶600美元,合橡木桶成本每瓶2美元,美國橡木桶270美元, 合橡木桶成本每瓶不到1美元.

(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File:Oak-wine-barrel-at-toneleria-nacional-chile.jpg 作者:Gerard Prins)

橡木桶的作用除了可以在葡萄酒熟成的過程中能夠適量的透氧外,主要為葡萄酒添加香氣和單寧。來自橡木桶的香氣包括奶油味,煙熏味,香草味,咖啡味,巧克力味。 在箍橡木桶的過程中會用火烘烤橡木桶以使其變形,根據烘烤的程度不同,可能也會有不同的香氣。 正是因為橡木桶給葡萄酒施加了這些影響,使用過一年的橡木桶,這些香氣物質和單寧就會減少,使用的價值降低。 但是也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適合施加這種影響,所以有些葡萄品種如長相思一般是不過橡木桶的。一些釀酒商也願意保留葡萄和釀造本身的味道,因此會使用舊橡木桶。

葡萄酒的背標上會標明在橡木桶中熟化的時間,一些等級體系也要求葡萄酒在出廠前必須在橡木桶中陳釀一定的時間,例如里奧哈的葡萄酒等級:

(圖片來源:Guarantee labels :: Denominaci貿n de Origen Calificada de Rioja)

  • Rioja,至少一年在橡木桶中熟化
  • Crianza,熟化兩年才可以出廠,其中至少一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
  • Rioja Reserva,熟化三年才可以出廠,其中至少一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
  • Rioja Gran Reserva,熟化五年才可以出廠,其中至少兩年是在橡木桶中熟化

調配,釀酒師將不同品種,不同地塊,不同釀酒工藝的葡萄酒調配起來。 比如波爾多葡萄酒通常由赤霞珠,梅洛,品麗珠,小維鐸,馬爾貝克,佳美娜六種葡萄中的幾種調配而成,比如勃艮第會把不同地塊的葡萄酒調配起來,還有把不鏽鋼罐釀造和橡木桶釀造的葡萄酒調配起來。

三、舉例說明

國內出售的5000元 上下 的葡萄酒有:

  • 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2002是5800元,是波爾多1855列庄中的一級庄(和拉菲一樣),位於左岸的格拉夫。2002年是格拉夫一個中庸的年份。JR評分17/20,WS評分93/100。參見介紹: 奧比良莊園(Chateau Haut-Brion)
  • 雄獅莊園(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2005是5009元 ,是波爾多1855列庄中的二級庄,在二級庄中排名靠前。位於波爾多梅多克的小產區聖朱利安。2005是波爾多很好的年份。WS評分100/100,羅伯特帕克98/100。參見介紹: 雄獅莊園(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 寶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2009是3738元。是 是波爾多1855列庄中的五級庄,但表現超過很多二級庄(被稱作Super Second)。 位於波爾多梅多克的小產區波亞克(與拉菲酒庄在一個村莊)。2009年是波爾多的世紀年份,該年份的 寶得根獲得了羅伯特帕克滿分的評價。參見介紹:龐特卡奈莊園(Chateau Pontet-Canet)

國內出售的50元 上下 的葡萄酒有:

  • Frontera Cabernet Sauvignon是58元,是智利中央山谷的一款入門級葡萄酒。 是干露集團( Concha y Toro)遠山系列的赤霞珠葡萄酒。 干露酒廠是智利最古老也是最大的葡萄酒廠,下面有很多品牌。 遠山系列是一款廉價酒。參見介紹:Frontera Concha y Toro
  • Cielo e Terra Freschello Rosso Vivo Vino da Tavola是49元,是義大利威尼托的一款地方餐酒,由100%葡萄釀製。參見介紹:http://www.cieloeterravini.com/it/rosso.php
  • LUIS FELIPE EDWARDS PUPILLA CABERNET SAUVIGNON是45元。智利中央山谷的一款入門級葡萄酒,由100%赤霞珠釀製。參見介紹:Pupilla

四、總體來說

50元的葡萄酒通常在澳大利亞,智利,南非,和法國知名度低的產區,也不是著名的葡萄產區,葡萄栽培主要以機械為主,陳釀時間短(6個月),在不鏽鋼大罐中發酵,基本上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大眾葡萄酒品牌,產量非常大。品質方面,香味簡單,濃郁度不夠,幾乎沒有餘味。很少會有知名的葡萄酒專家評分。

v 1.0 2012年7月

v 2.0 2013年5月


用心閣的回答很全面,但是太長了,我們雜誌上也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過比較簡單清晰的討論,我發到知乎上來給大家看看:

葡萄酒憑什麼賣出天價?作者:Dolcetta / 知味葡萄酒雜誌

平日生活里越來越多地見到葡萄酒的蹤影,也越來越常聽到除了「拉菲」外的名庄,只不過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平日都無法消受,畢竟其昂貴程度令人咋舌,但這不影響我們發問,那些動輒幾千上萬的酒為什麼這麼貴?它們到底比一般的酒貴在哪?

或許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一瓶酒的生產成本構成?首先是土地成本,葡萄酒世界講究「風土」,風土愈佳的葡萄園,地價越不菲,平均分攤到每瓶酒的成本酒越高。其次是葡萄園地形決定的機器或人力採收所產生的費用,在平坦的葡萄園上酒庄可以選用機器採收,但在陡坡上只能選擇人工採收,而人力往往昂貴。再次是葡萄的產量,高產量可以降低每瓶酒所分攤的成本,但很多人相信低產量的葡萄園釀的酒風味更好,因此酒庄為了彌補選擇低產量所帶來的缺失會提高價格。另外,發酵器皿等釀酒設備也能產生巨大的開支,例如橡木桶,一個225升的法國新橡木桶需要1000多美元,平均每瓶會產生至少2.5美元的成本。包裝成本也不可少,橡木塞、瓶封、酒標等等,雖然少,也是一項支出,再加上分銷運輸以及國家對葡萄酒所徵收的稅款,零零總總,或多或少都會決定一款酒的成本。

不過這些成本具體到底是多少?在知味的另一篇文章《拉菲們的把戲:高檔酒的成本探索》里,知味的作者蘇雅引用了《葡萄酒評論》的詳細調查數據:該數據調查了三款分別來自香檳區、波爾多和勃艮第的高檔酒:唐培里儂,帕圖斯和勃艮第的名家喬治·魯米耶(Georges Roumier)。

在葡萄酒詢價網站wine-searcher上可以查詢到這三款酒最新的國際均價:唐培里儂香檳 Dom Pérignon 2004(最新均價不含稅122歐);波爾多「無冕之王」帕圖斯 Pétrus 2005(不含稅3219歐);和喬治·魯米耶酒庄的Musigny Grand Cru 2007(不含稅2604歐)。在之前《葡萄酒評論》的調查結果中,三款高檔酒每瓶的稅前成本依次為:22.28歐,30歐和30歐。作為參考,一家普通的波爾多小酒庄每瓶酒的稅前成本則是1.38歐。

頂級名庄酒和普通小酒庄在每瓶酒上的成本差異將近30倍,至少它向我們保證了一分價錢一分貨,高檔酒的品質不容置喙,不過為什麼售價卻相差數千倍?

對於大多數奢侈品來說,市場推廣成本其實佔了較大的比重。各種大手筆的商業廣告,每年數之不盡的發布會,高薪聘請的設計師和名模……正是在背後持之以恆的以這種高價策略經營著價品牌值觀,才換來了各種上流社會、商政大佬的青睞。而由此對品牌的認可,最終也反過來極大的提升了各種品牌的美譽度。2011年時,Gucci公司總裁帕特里齊奧.迪馬可再採訪時爆料說LV帆布包的材料成本是一米11歐元,Gucci皮包的材料成本則是每0.3米50歐元,因此更良心,結果被一群評論員群起吐槽總裁先生賣的是奢侈品你自己知道嗎?對奢侈品來說,生產成本只是一個參考數字,同樣,葡萄酒世界裡的很多佼佼者,也早已棲身奢侈品的行列了。

天價葡萄酒出現的另一個理由是物以稀為貴,和那些人為限量的工藝製品相比,葡萄酒更是由人工和自然風兩方面共同決定了其產量上限,以上文的喬治·魯米耶莊園(Domaine Georges Roumier )的蜜思妮特級園 (Musigny Grand Cru)為例,喬治·魯米耶莊園旗下可生產這支酒的葡萄園只有一千平方米不到,年產量僅400瓶左右,占這個酒庄總產量的1%,精華中的精華。而就是這樣的產量,還要被全球所有的蜜思妮特級田的骨灰粉絲爭搶,自然價高者得。

喬治·魯米耶莊園(Domaine Georges Roumier )的蜜思妮特級園 (Musigny Grand Cru)

最後,投資炒作的因素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高檔葡萄酒對不少人來說已經不是用於飲用,而是一種投資品,高檔葡萄酒的增值潛力促使很多中間商和收藏家大筆吃進各樣名酒,待其升值後再加價賣出;曾經一段時間,全國到處都是葡萄酒的相關理財產品,波爾多的期酒貿易也曾一度越做越高。不過,這兩年期酒貿易風雨慘淡證明之前的狂熱不過是泡沫,現貨的價格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前文查詢的三款頂級名酒價格,已經較之前蘇雅撰稿時下跌了不少。

所以,永遠別相信什麼「葡萄酒是只漲不跌的理財產品」,至於這些價格位於雲端的頂級佳釀是否值得購買,就像其他的奢侈品一樣,由市場來定奪吧。

————————————

也歡迎對葡萄酒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有解答關於葡萄酒的各類問題:

【知味葡萄酒雜誌】:tastespiritmag

微信搜索「葡萄酒雜誌」也可以很方便的關注我們。


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是分不清50元和5000元葡萄酒有差別的人。

高端分不清,他們通常會做兩件事

A、拿50元的酒賣給別人5000元(投機奸商)

B、對待5000元的酒像對待50元一樣隨便,比如,兌個雪碧?(高端土豪)

低端分不清,他們通常會做這兩件事

A、花5000元買了50元的酒(低端土豪)

B、買了50元的酒,跟一百個人說他花了5000元買的,讓大家品鑒一下(虛偽忽悠)

還一種是分得清50元和5000元葡萄酒差別很大的人

這種分得清,他們通常也會做三件事

A、拿50元的酒忽悠賣給別人5000元(無良奸商)

B、忽悠別人5000元的酒按50元賣給他(商界奇才)

C、有一顆認真對待葡萄酒的心並且願意在知乎碼子回答問題的好青年(菩薩心腸)

對,我屬於二C那一類人。

在此基礎上。

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價格的差別來自與兩者之間的投入成本、及後續的產品運營

投入成本

一、物以稀為貴。(產量少?價格貴。全球限量5000瓶?貴!)

二、越矯情、矜貴的出生越能消耗資源。(葡萄熟成的時候全人工採摘?精挑細選好葡萄?花三年時間陳釀?換三次橡木桶陳釀?嗯!貴!)

產品運營

一、五大名庄、列級庄是秒殺的硬傷啊。(隨便什麼酒,加上這幾個字,就貴!)

二、我有歷史,我有故事,我有名家創作的酒標,我有皇家風範,同樣,貴!

重點來了~50元的葡萄酒和5000元的葡萄酒在口感上真的差別很大?5000元的酒一定比50元的酒好喝?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葡萄酒總的來說是個個人體驗的東西。

個人體驗,你懂得吧,遵循著普世規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道理。沒準50元桃紅起泡和5000元小拉菲放在你面前,你會不想承認的發現,你就是喜歡那隻桃紅起泡多一些。

所以,不要糾結了。

價格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僅此而已。

葡萄酒的魅力在於各種豐富多彩的口感和跟土地、歷史、人文息息相關的情懷,

你不去多嘗試怎麼知道你是喜歡灰姑娘還是白雪公主呢?


很多人都會去關注葡萄酒的價格,這個對於非專業人士肯定是一個重要評判因素,但是喝葡萄酒其實是代表一種文化,人文,歷史。至於50元和5000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別其實是一個見人見智的過程,尤其是價位過於懸殊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50萬元的寶馬和5000萬的布加迪,你說區別有多大,這還用說嗎?作為一個半專業葡萄酒選手,我不想談那些專業品酒內容,我就從喝酒這事上來談談區別多大。

1.定位:能隨隨便便喝得起5000元的酒,應該不是一般人,所以50元的酒基本不會進入他的視野,我認識不少葡萄酒圈的大拿,前輩,人家隨便一喝就是名庄,年份,限量版,所以對他們而言,50元的酒就是垃圾。但是對於老百姓而言,月薪3000的人喝50元的酒,可能就是一種開心,一種享受了。

2.文化:中國人喝酒喜歡乾杯,喝大酒時更是如此,一桌飯10人,隨隨便便6瓶酒,我不是土豪,我不可能用5000元的酒做乾杯酒,一頓飯干好幾瓶,我估計大多數人也是如此。所以50元的酒就有了市場,適合乾杯用。其實還是最根本的問題,喝酒是為了開心,喝多貴的酒不是重點。如果今天是個品酒局,那自然另當別論。

3.價格:中國葡萄酒的市場,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關稅之高,流通環節之繁瑣,直接決定了價格。所以50的酒和5000的酒的差別就是50的酒在歐洲基本意味不超過1歐元,5000的酒大概130歐左右,相差130倍,如果沒有區別,我覺得那基本就是扯淡了。


類似於食堂菜和米其林餐廳菜肴的差別,

類似於小靈通和蘋果手機的差別,

類似於鑽木取火和煤氣灶的差別,

以此類推……


看完一樓的都不想答了,不明覺厲的感覺。

個人覺得在懂得人看來估計除了都是葡萄做的,都是玻璃瓶裝的,都叫葡萄酒之外哪都是區別,在不懂的人看來不都是酒么。

關鍵看你站的角度,如果是5000塊賣家的角度肯定能告訴你無數區別(當然,可能人家根本不屑於跟差100倍價格的酒比),50塊賣家肯定告你區別不大,他們都是牌子大炒作出來的之類的。誰說的是對的呢?個人覺得沒有誰對誰錯這種問題上,說白了,既然在賣東西就是商業行為,都是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當然,不得不承認從技術角度講5000的酒(真正值5000的酒,不是那種因為價格而產生價值的東西)和50的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注意,這種區別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品味傾向而導致的價格差異,並不是說哪個好,因為酒本質作為酒精飲料最終的決定權在於人的口味,而口味有什麼好壞呢?

以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告訴你一些區別:

地塊來講,可能好得載在坡上而差一些的在平地上,好的在東坡上,差一些的在西坡上,好的土壤更適合他上面種的葡萄的生長,差的可能就不那麼適合。

種植上好的可能不怎麼噴葯,差一些的噴的多一些,好的剪枝比較講究,差一些的可能機器一過就完了,好的可能一直有人天天轉轉園子看看是不是葉子太大遮著葡萄曬太陽了啊,差一些的就不管這些,好的可能人工摘好幾輪,差一些的機器一過就得了,其中好一些的可能還要篩選一下,差的就把葉子弄出來就行了。

釀造上好的可能開始釀之前特別講究的先放幾天提提果香,總之就是整個過程中會更講究,考慮的更多,比如不過濾啊之類的,而差一些的只管釀出穩定的葡萄酒就好。

銷售上可能好的就會比較嚴格的篩選一些有信譽的經銷商啊什麼的,差一些的只管賣出去就好了。

但是,最終,畢竟都是商業行為,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掙錢,有時候那些釀50的酒廠不見得就釀不出500(不敢說5000,這個市場太高端,還真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的酒,只是他定位在了50這個市場。


50元的酒和5000元的酒還是有蠻多方面的差別,這些差別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同樣是葡萄酒,價格卻差了100倍。(下面簡稱5000元的酒為高級酒,50元的酒為廉價酒)

1.釀造成本

首先,從製作工藝上,廉價酒可能是法定等級非常低的酒,或者是一些品牌產量非常大的酒,走的是低端路線,從釀造它的葡萄,到釀造方式,和高級酒都有非常大的區別。其中葡萄的質量是具有決定性的。我們經常聽說,葡萄酒的哪個年份好,哪個地區好,其實歸根到底,是那一年,那塊田的葡萄質量非常高,好的葡萄是釀造好酒的基礎。那麼種出好的葡萄的成本,以及好葡萄的市場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

其次,釀造的過程也非常重要,瑪歌酒庄(波爾多一級名庄,和拉菲一個檔次)在上世紀70年代出現了嚴重的質量下滑,原因就在於瑪歌酒庄當時的主人在財力上已經無法支撐起好酒的釀造,使一級酒庄顏面盡失。可見,這塊的錢也不能省。

結論: 高級酒 &>&> 廉價酒

2.口感

那麼高級酒和廉價酒的口感會相差多少呢?

可以這麼說,50元左右市場價的葡萄酒,好喝的都很少,大多數喝上去不是又酸又澀,就是沒啥特點。但也是有那麼一些高質量的餐酒還不錯,這裡指的不錯,是指喝上去令人感到愉悅,充滿了爆炸式果味,這幾乎已經是這樣價位餐酒的極限了。

葡萄酒之所以令人著迷,是它作為飲品足夠的複雜,而不僅僅是充足的果味,它的結構,層次,各種各樣的香氣,都是它的一部分。這些,是高級酒可以給到你的(當然飲用體驗究竟多豐富也取決於你的葡萄酒經驗)。

打個比方說,好的餐酒(我就不說那不好的一大部分了)就好像網紅,高級酒就像湯唯(只是打個比方,因為我發現我身邊很多男性都喜歡湯唯),有人可能還覺得有些網紅長得比湯唯還要漂亮,但是她們整體展現出來的東西,是有很大差距的,你可以主觀更喜歡某網紅,但是這種差距是客觀存在的。

結論:高級酒 &>&>&>廉價酒

3.市場

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分錢一分貨,兩分貨就要賣一毛,三分貨就要賣一塊。

它的品質決定了它的市場定價,但是它的價格並不是按照生產成本走的,而是供求關係。

其實滿足我上面兩個條件的酒,遠遠達不到5000這個價位,1000多也就搞定啦。

5000這個價位,代表著市場中有更少的產品,可能是它的產量本來就少,像羅曼尼康帝,像帕圖斯。也可能是上市很久,市面上越來越少了,類似於82年拉菲(當然我不是說這三款酒5000就能買的到哈~)。這樣的酒價格再高也是不稀奇的。你可以花幾分之一的價錢,買到差不多的享受,但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土豪是吧,哈哈。

結論:高級酒 &>&>&>廉價酒

總之呢,你可以主觀更喜歡某一方,但是客觀上二者不是一個噸位的選手,就醬(╯‵□′)╯


如果蒙瓶比較,你能感覺出來的差別,就是他們之間的價格差。


在成熟的葡萄酒消費市場,除開那些沾了名人或者市場營銷的光以外,絕大多數消費級別(區別於收藏級別)葡萄酒的價格跟品質,基本上是比較相稱的。比如法國,多數酒庄只釀造,產品是由行業協會或者酒商包銷,酒商當然會根據品質去定價。但在國內,一瓶成本1歐元的法國餐酒在國內,能賣到200元,在這種消費及商業環境下,50與5000的品質差距,也許沒有在法國高,但卻更難判斷一瓶酒的實際價值。


活靈魂比金鐘好,但是沒有金鐘貴,很簡單,營銷罷了,這點威士忌誠實很多,人家老酒貴只是因為陳年酒量少,所以貴,不會出現生物動力法這種神奇的噱頭。


為什麼是50和5000的對比?差距略大,是因為太神秘而導致50和5000之間差距模糊嗎?這是從業人員要反思的東西了,我們究竟做了什麼讓消費者會這麼想。

------------------------------------------------------------華麗的分割線------------------------------------------------------------

事實是葡萄酒沒那麼貴,也沒這麼賤。貴有貴的道理,賤也有賤的法子。這是一種由水果加工而成的農產品,原料是葡萄,單從生產成本上看價格並不貴,而也不應該貴。但很「不幸」,這種由水果加工成的的農產品可以發展處驚人的複雜度,單單使用葡萄酒這個載體就可以表現出「美學」的追求。於是就開始貴了。

因此便宜至50塊的酒是存在的,並不需要是假酒。用大規模生產的思維釀造,目標僅僅是釀成酒,在酒精度上達標。除此只為並無其他追求。平衡度上的考慮通過成熟葡萄的甜與完全不熟葡萄的酸之間的調配而實現,如果是葡萄酒是種出來的,這個級別是釀出來的,是酒廠里加工出來的。在新世界國家(澳洲、紐西蘭、美國等)對酸度、酒精度的調整是常見現象。鮮有複雜度的考慮。用茶做個比較,這是那些用茶葉梗造的茶,僅僅有茶的味道,沒有層次沒有複雜的。存在僅僅是為了那稀薄的茶湯味道。

高一個級別,人民幣200塊。在釀成酒的基礎上追求更多的特點,50塊的酒可能用各種邊角料釀造釀出各種超大產區酒(比如澳大利亞的東南澳洲、美國的加州葡萄酒),而200款就更在乎源頭與葡萄的質量,也會來自更小的產區(比如東南澳洲里的南澳、加州的Sonoma County)。更多的工作在葡萄園裡進行,而不是酒廠里。但這個級別依然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級別。同樣用茶做比較,這個就是大區茶比如龍井、比如鳳凰單樅沒有更小的產區名字。肯定比各種茶的基礎版本要好一些,但也只是好一些。使用的肯定是葉子,不小心混一些梗也是經常出現的。葡萄酒也一樣,原料比上一個級別要好。製作要精細。

500塊是更高的一個組。需要展現出相當的質量,對產區需要有更多要求。如何釀造?在葡萄園裡花更多的時間。種出更好的原料,釀造的時候更精細,小批量釀造。更多的人工投入、時間投入。很可能也量產,但從十萬瓶級別下降到萬級別。需要做比較的話就是那些產區茶了,比如獅峰的龍井,名為大紅袍的岩茶。鮮明地表現了所在組別的特點。這個級別的葡萄酒來自更細的產區,南澳的McLaren Vale,加州Sonoma County的Alexander Valley。

1000塊以上可以算是一個優質葡萄酒組了。高於1000塊的酒在質量上基本處於相當的水平。拿茶做比較,各種茶中的名茶便是這個組別的成員。比如單樅里的東方紅、岩茶里的鐵羅漢。質量肯定是好的,產量也是低的,因此價格就高了。

1000元以上的酒在差距上並沒有那麼明顯(這句話不嚴謹)。為什麼會有酒買到10000塊而有些卻長期在1000塊徘徊?供求關係是最大的決定因素。產量小質量穩定,需求穩定,價格就會逐漸走高。而產量大,價格走高也很困難。Wine Seacher上世界最貴50款酒的榜單里產量小的勃艮第(年產量在數千瓶)佔據絕對主導,而波爾多則處於弱勢地位(年產量數十萬瓶)。產區與產區之間也會因為名氣的大小而價格上有差別。舉個例子就是普洱、鐵觀音這些茶的價格要遠高於全國各地的本地茶。因此很多產區價格的基準線本身就比較高。

50塊和5000塊還是區別很大的,在剔除假酒(包括那些成本100塊包裝成5000塊的酒),5000塊絕對是藝術品,而50塊是日用品。


難以想像咱們這個行當的這麼基礎和根本性的問題被回答成這個樣子!裝逼(答非所問)、吐槽和惡意詆毀,再無其他。略悲哀......


好吧實在是有點看不下去了,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真心是覺得大家過分關注於市場太亂的問題,事實上贊同第一的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比較片面。

於是,我們來討論一下,50和5000的真正的葡萄酒差別在哪裡

這麼說吧,5000和50的差別在哪裡,第一,不是市場,而是從FOB的價格就有區別了好么,而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成本啊親!

不要覺得50就是假酒,50rmb的成本是可以釀造出葡萄酒並且投放在市場上的,是的沒錯你沒看錯,而且成本可以更低。主要的差別在於:

  • 要不要自己種葡萄?自己買地/租地種植還是跟農民手裡收購就好了?(這一點其實真的差很多,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但是相對來講你可以節省包括人工等一大筆錢)
  • 釀造罐那些七七八八的機器是自己買還是幾家一起買了再share?(國外有合作酒庄的概念,意思就是很多釀酒的人自己是無法承擔那麼多的生產費用,所以大家一起湊錢買機器一起用)

  • 好,如果你自己種自己釀,那麼,採摘的過程中要不要人工採收?在釀造的過程中,你的葡萄要不要過篩選太要不要很多人來挑選葡萄?(人工成本,國外更貴你懂的,當然有人說篩選機器,那東西也巨貴的好么,可以自動掃描每粒葡萄根據樣本對比篩選啊親,我到現在都覺得拿東西牛逼透了,採摘機也很貴的好么,所以很多大批量酒根本就可以省去篩選這道工序啊)
  • 然後,在熟化過程中要不要用橡木桶?一個法國桶差不多要100美金(聽一個法國買橡木桶的提過,但是太久不是很確定是否數字正確,歡迎有專業的來指出),當然還有美國橡木桶和匈牙利的什麼的,225L的小橡木桶就更是了,但是差不多三年就得更換這是多大的一筆成本啊!

  • 然後假如你也用了橡木桶,你以為直接裝瓶就可以上市嗎?需要瓶陳啊親,我們以西班牙的酒來說,Reserva(珍藏)級別的紅葡萄酒酒要經過至少24個月的瓶中陳年,意思是你裝瓶之後要在酒莊裡找個地方放著,而且這地方要安靜涼爽避光……(balabala,自行腦補葡萄酒存放條件)……這也是需要錢的啊,放著了些其他酒再釀出來了就沒地方放了好么,而且資金無法回籠(所以波爾多賣期酒啊)……

  • 再繼續說,就是包裝之類的問題,塑料瓶包裝的葡萄酒你買嗎?紙盒+塑料袋封的你買嗎?還是你要禮盒版本的?用合成塞膠塞還是橡木塞?用螺旋帽的話,成本也是參差不齊質量也是差之千里,但是大家的消費傾向也很大程度影響到了成本。

於是就說回來,50和5000的差別在哪呢?

一般情況50的酒多出現在大區酒,比如葡萄可以來自張三家種的可以來自李四家種的,用的可能是生產合作社的機器,簡單經過發酵熟化過程就裝瓶上市,才不會費盡心機給你用新橡木桶陳年一下或者怎樣。二氧化碳浸漬法釀造也是一個很常用的方法。所以一般出來的酒不要當品鑒酒喝,那種酒就是給你吃飯的時候配菜,見朋友的時候乾杯的。用5000的酒乾杯,你不覺得太壕了一點嗎?

而5000的話釀造成本就會多很多,比如會用新橡木桶,比如葡萄要經過篩選台,比如可能會更注意提取用到冷浸漬的方法等等等等,反正你知道麻煩很多就是了。

那麼提到口味,其實,口味都是釀酒過程得到的結果。你用什麼樣的方法釀酒,自然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你要口感簡單的酒,那麼加橡木桶就可能有點「重」,所以了解自己的口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成本之後,還有很重要的,就是運輸,稅收,儲藏,市場,品牌和利潤這些。

運輸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因為國內很多葡萄酒其實都會有受熱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過海關或者海運的時候在集裝箱里這頓暴晒啊,而且海關抽檢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你,然後防晒保溫的那個東西歐洲人賣的奇貴無比,以至於我有次向一個經常買酒的人買酒的時候他說要晚3個月才能到貨,因為夏天是不進口的。

稅收就更不用說了,你在大陸跟在香港就是倆價格了。酒商如果是認真做酒,那麼儲藏的地方也是要花一些成本去搞定的,這些自然也都加在了你的酒價格里,然後品牌效應,比如香檳和cava價格可以差那麼多很主要一個原因是香檳是奢侈品,雖然每年香檳產量比cava還多(法國人真心太會做營銷了好么,普通波爾多大區酒爛得可以居然也可以騙國人說是很好的酒要花百十來塊去買十幾二三十也就差不多了好么)。然後前面也很多人說了,市場混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綜合來說,不是所有50塊酒都不能喝,也不是所有5000塊的酒都會讓每個人欣賞,重點是你的口味如何,你這瓶酒的要用來幹嘛。比如你在美國,也可以買2 bucks(一種2美金的葡萄酒)也可以花二三十刀買納帕赤霞珠或者金粉黛是一個道理的。

不要被市場嚇到,因為還是有用心做酒的人,也不要被價格蒙倒,實際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0元和500的區別就在於結構和層次。簡單來說,50元的喝下去就是簡單果味,單寧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而500元的,有更多的香味果味,煙熏味,香料,泥土等,在不同的時間還有不同的顯現。這麼說是不是覺得不夠具體。我拿玉石做個比方,普通的玉石就是50元的紅酒,無論你怎麼把玩他還是那個顏色,但如果是500元的是和田玉,把玩一段時間之後,色澤和光感度都會有慢慢的變化,這就是差距。

另外,50元的紅酒,在國內只要是正規商家出售的,質量都是沒問題的,同價位在歐洲也很多人喝2-10歐的餐酒。如果對味覺不是很講究的話,50元的也足夠了。

再羅嗦句,寶馬也是好車了,但是放在蘭博基尼面前,差距凸顯


首先,50塊的葡萄酒,在中國買到的,首先我們不太能保證它的口感是乾淨的。你也不能保證這真的是葡萄發酵做出來的。

5000塊的葡萄酒,裡面有很複雜了。

你可能買到的是一瓶保存有問題的5000塊的葡萄酒,那麼這瓶酒100塊錢都不值。除去此種情況以外,簡而言之,5000塊的葡萄酒更有生命力,更像是一件藝術品。

當然,其實這樣的問題不是用文字好做出回答的,真正能讓你信服的答案來自你的舌頭,可以從一百塊的葡萄酒開始喝起吧。


葡萄酒由於有較多的歷史、文化以及特有的風土,而且每個人的習慣和偏好各不相同。很難一概而論說50元的比5000元的好。每個人的wine base不一樣,也就是喝的酒不一樣,所建立起來的偏好也不同。

但從差異而言,價格貴不外乎炒作、品牌和品質。從1噸的葡萄揀出100顆釀一瓶酒,和1噸釀一箱酒,質量自然有區別。


在中國市場零售價50元和5000元葡萄酒的FOB價格分別大約在usd1和usd50。usd50對rmb5000我真說客氣了,那得是最最厚道的進口商+最最厚道的經銷商+最最厚道的銷售渠道才能定出這種跳樓價。

其實1塊的未必就差,50的未必就好上了天,名氣加市場宣傳。中國人嘛,講究個跟風起鬨,這年頭沒喝過拉菲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喜歡紅酒。

真事:去年西班牙某地的年度紅酒品鑒會,各大酒庄帶著自己的當家產品參加,由專家團盲目評薦出的年度最佳紅酒是當地市場每瓶單價2歐的那支。

說到口感,在你不被坑的前提下,50塊和5000塊紅酒的口感和價格無關,只涉及個人喜好而已。


是一瓶50么? 這個造價在中國其實可以的能滿足大眾口味。(家裡以前做葡萄酒的。)

要是一箱,扣除箱子成本和瓶子成本,很遺憾可能是~~~

差別最大的可能是 消費者的內心。

和買名牌包那裡比較好,的回答差不多。

喜歡名牌包得人,有購買實力的人會數出名牌包得一萬種好。

沒有站在那個位置的人,會不屑一顧。

這個價格的跨度比較大,消費5000 的不屑於去消費50,心裡覺得不貴不好。失了身價。

經常消費50購買的人,逢年過節或者送禮的時候才可能消費5000去購買一瓶葡萄酒。

有資格評論好不好的人,應該是經常消費2種酒的。而不是只消費其中一種的人。

本人 可能3年內無機會品嘗5000每瓶的葡萄酒。所以不在這妄加評論。

會繼續關注消費這2種葡萄酒的人


這是最近喝過的一些市價50-200的葡萄酒在顯微鏡下的形態。具體價格記不清了。

勃艮第VDF,40元,東方購物:

JACOB"S CREEK梅洛干紅,275ml小瓶裝67元(好像是),全家超市:

卡蒂爾黑皮諾,忘了價格,好像100上下,沃爾瑪:

然而這問題我答不下去了,因為買不起更貴的酒。其實只要10ml樣品就夠了,可是我沒有。終於從 @楊林 那裡得到兩份「一瓶3千元」的葡萄酒樣品。太晚了先放圖,明天再解釋。

這兩種肉眼觀察都能發現大量顆粒狀/片狀沉澱物,結晶極其豐富。而上面那些便宜酒只有在乾燥凝固後才能勉強看到一些結晶。

1號樣品,暗紅色,聞起來有很濃郁的果醋味。酒石和上面幾瓶確實不在一個數量級,滿視野都是,以菱形顆粒狀的結晶為主。不過比較詭異的是,居然沒有顏色!這好像是因為結晶屬於某種特別的晶系(等軸晶系?)。記得食鹽和蔗糖結晶也有類似的光學特性。

2號樣品,酒體顏色比1號更淺,但比桃紅更濃一些,有很淡雅的梅子香氣。沉澱物一樣很豐富。結晶梭形,色彩艷麗,不知為何喜歡相互聚集。這兩款光是氣味就很震撼,普通百元級葡萄酒即便滿滿一杯也聞不出什麼香味,而這兩瓶才幾毫升就香氣撲鼻。似乎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越是優質的葡萄酒,顯微鏡下的顆粒性質越明顯,而片狀油墨圖案越不容易呈現。看似很美的花朵蝴蝶在高端酒中卻不出現,而顆粒數龐大的情況只能在高端酒中看到。上面的卡蒂爾黑皮諾似乎就屬於比較折中的一類。


一般50多元就能在淘寶買到靠譜的歐洲餐酒了,我覺得都很好入口,比國產便宜貨好喝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不要覺得法國只有波爾多這種等級才叫葡萄酒啊!

不信?列舉幾個(僅僅是給大家看看酒名以及真的是這個價錢,我列出的都不是淘寶最低價,想買的自己搜索我絕對不是廣告):

西班牙原裝進口紅酒 馬達特鬥牛士梅洛紅葡萄酒 750ml 麥洛紅酒-tmall.com天貓

我買的時候是49元

法國原裝原瓶進口紅酒 蘇維斯干紅葡萄酒波爾多AOC頂級產區 750ml-tmall.com天貓

義大利原裝進口 紅酒禮盒 美景系列葡萄酒 紅酒禮盒套裝 包郵-tmall.com天貓

以上相當於法國的AOC、VDP級和義大利的VDT、IGT級別的紅酒,對於不是為了品酒而僅僅為了喝得舒服和容易入口的人來說這才是首選,但是絕大多數喝紅酒的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尤其是跟風喝的。此外,喜歡強烈果香和高酒精度的可以選擇南半球的新世界葡萄酒,只是我自己個人沒那麼喜歡而已。紅酒是大眾消費品還是奢侈品?如果是奢侈品的話,中國有適合普通民眾的消費紅酒嗎?


推薦閱讀:

如何确定自己买来的洋酒是不是正品?怎样鉴别?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里的紅酒羅曼尼?康帝是什麼紅酒?為什麼這麼貴
澳洲紅酒哪個牌子的比較好?
各個檔位的白葡萄酒有哪樣推薦?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

TAG:葡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