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音樂節相關的信息,很少談及音樂,取而代之的是『躁起來,走起來,特牛逼』」這種觀點?
地址:http://http://weibo.com/1644205331/yklF3AZxH
更應該關注 「音樂」,還是更應該關注「牛逼 走起 有勁兒」等feel ?
謝花爺腰。
個人覺得我們對待文化和藝術這兩件事的時候的確欠缺點耐性。
先不說音樂節,就說葡萄酒文化吧,也是絕大多數人只會搖著杯子評論掛杯的。按照蘑菇的模板,我也不贊同喝酒喝到要糾結酒精高了0.2度,酸度和色澤又如何如何,但至少喝完後能分享一下內心的感覺,比如「酸得我啊,比看見EX傍到了高富帥時的心情還要酸」。這樣的評論內容我個人覺得很有幫助而且有趣,當然不能強求。
再說迴音樂節,從情感層面看,我們去音樂節的動機,決定了我們該不該被評價:如果我們就是去玩和把妹的,那管他媽詞窮不詞窮,音樂滾一邊去,小姐請問你QQ號多少?
如果我們是想去欣賞現場音樂的,那得從技術層面上好好熏陶一下了,至少多看國外的優秀現場,懂得分辨一支樂隊的Live能力去到哪吧。Live能力不單指演奏水平,拗造型、脫衣服、拖時間、造氣氛這些都是Live能力的體現。
最後我覺得,音樂節就是一個平台,各種人在那裡有各種目的,想A的人不要理會B的人怎麼看自己,B的人也不要去對A評頭品足,大家各取所需,共同打造一個氣氛熱烈、約炮率高的音樂節才是正道!
說得不對不歡迎指正。蘑菇dee 15:04:21其實也挺正常的 你說看個演出 下面不喊牛逼 喊「老師你這個切分彈得真是精確!!!」不也挺奇怪的嗎蘑菇dee 15:04:49「剛才那個轉音演繹得太好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很奇怪,音樂節是一場娛樂活動,而不是教學活動。我們花錢買票是去享受的,不是去上課的,顧客沒有義務跟服務員兒討論專業問題吧。你去麥當勞的時候會說:「這分店的選址決策絕了,怎麼就能選的這麼精確」嘛?而是會說:「不錯啊,免費wifi」
你去沃爾瑪的時候會說:「這供貨商管理不錯啊!」嘛?而是會說:有打折耶!
你去蘇寧的時候會說:「這庫存管理挺科學啊」嘛?而是會說:銷售員兒長的真土!你去知乎的時候會說:「這資料庫設計的真強啊」嘛?而是會說:答案真腦殘!去音樂節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音樂專業的(否則他們就上台演了,而不是買票在底下看),所以他們為什麼要跟演出方、主辦方、樂評人討論音樂本身?他們可不就是說:今天真燥!姑娘真漂亮!羊肉串真貴!嘛?最後引用一句郭德綱的名言:我這是說相聲,不是開學習班兒。有些人說我的相聲沒有教育意義,聽完了什麼都沒記住。廢話!全記住了下回跟誰收票錢去!某知名Y字頭樂隊主唱說的好:「我們那一代樂手被外國搖滾明星騙了,以為怎麼燥怎麼是對的」,之後我們把一代搖滾樂歌迷給騙了。現在沒辦法了
太正常了,你沒看哥們兒名字前面有「音樂家」仨字兒么。這種感覺屬於其智商反饋的正常範圍內。
音樂確實不像郭德綱評價的相聲:「不是上課,只是搞笑」
音樂本身就很有深度
但是在農業重金屬風靡/地下樂隊清一色緊跟潮流的當下,想推廣音樂、音樂節,怎麼才能靠譜些?
這種情況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我覺得懂得欣賞音樂的人,有很多,他們不會跳出來問這種無聊的問題
音樂只需要讓自己聽懂,不用解釋給別人,我想做個音樂愛好者,而不是個音樂教育家要求聽眾是專業的音樂聽眾這個不合適,再說真要都是專業人士,台上的人感覺如何?舉個例子:國內某金屬樂隊(窒息?不確定)曾經說過,在北京做演出壓力最大的是底下全是樂手。意思就是大家都在看你彈得怎麼樣,而不是去感受音樂,那演出跟考試似的,搞得又緊張又不盡興。而樂隊希望的是底下的人都能跟著「燥起來」,彈錯了就錯了吧,回頭我再練練,重要的是大家跟著這場演出都爽了。所以樂隊本來的希望就是大家能夠開心。
作為一名年過30的男屌,天天上班,天天加班,日以繼夜被老闆小領導和甲方輪番艹,還要裝出很享受很積極的樣子,很晚下班擠夜班公車回家,耳機里傳來AC/DC的歌聲「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那一刻我覺得人生好難。
每年五月十月元旦都有各種雜牌子音樂節,看來看去都是那幾個土逼樂隊,看吧,沒勁,不看吧,難得休息一回。一幫哥們兒約好了現場見,金屬舞台後面鋪個爛毯子,七仰八叉地躺著,說些有的沒的,喝點兒酒,抽點兒煙,飛點兒葉子,瞅點兒妹子,終於在渾身舒坦的時候聽到了差不多的歌,站起來擠開人群,衝到垓心,那一刻覺得自己還行,掄開膀子甩開腿,撞啊,跳啊,鬧啊,喊個牛逼,樹個手勢,組個死牆,跳個水,等痛仰來了再開個火車,狂歡就結束了。
第二天上班,脖子很酸,大腿被撞青了,嘴裡面還有潰瘍,艹,老闆又在叫開會,甲方的郵件又在催…這日子還得過不是么?什麼?你特么跟我說音樂?什麼是音樂?老子不需要音樂!老子需要的是錢是愛是房子是車子是理解是尊重是發泄是放鬆是真正意義的放鬆!
那些衣食無憂的人們,你們是不會懂的。因為這些詞兒好喊~感動和牛屄不是對音樂的感受么~難道非要大家在某音樂的時候探討那個樂隊的樂手活兒好么
音樂是用來聽的 不是用來分析的
即使是分析一段歌兒 也是首先覺得哪兒好聽 怎麼好聽 然後才是為什麼好聽 哦因為切分音用的好 哦因為用了一個四度音 技術就像是骨頭 不能沒有 但是沒必要露出來 最終的目的還是撐得起外面的皮肉另外 即使是從技術的角度來聽音樂節 也就是颱風和即興兩塊 怎麼也不如宅家裡慢慢看 聽現場看現場最重要的還是先 「真tm牛逼」 然後才是「技術紮實 意識強」如果討論音樂本身,我覺得討論唱片就可以啦,去現場的話,個人覺得可以感受到超越音樂本身的一些東西,辭彙量貧乏的表達就是「特別燥!太棒了!熱淚盈眶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echo回聲嘉年華音樂節?
※要去2015百威電子音樂節了,怎麼才能讓人看上去是常去的樣子?
※如何評價2017混凝草音樂節?
※看萬青在室內和音樂節的現場分別是怎樣的體驗,兩者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國內的音樂節無法複製西南偏南?
TAG:音樂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