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張照片,是一個老者站在一個碩大的筐的邊沿上,而筐不倒,請問這是什麼原理?八卦掌神功么?

知乎提問要是能上傳圖片該多好


那個圖我見過,老人清瘦,笸籮挺大的,從分量上講完全可能踩不翻。

其實能在笸籮沿兒上站穩走穩,比踩翻或不踩翻更難。批判那張圖片的人都是外行。

功夫的神奇之處多了,不止走笸籮一種。

很多人理解不了輕功怎麼會抵抗地心吸引力,我也不懂,但同樣的兩個人,上秤約體重差不多,在雪地上確能踩出深淺不同的腳印來,確實是有的。應該是用力的方式不同吧。


嘖嘖。。。老頭我沒見過 。。來個小姑娘圖吧。。。


這是自然門的練法,八卦掌也有相似的東西。

我師父教給我的時候,先讓我練基礎步法"如履薄冰步",這種步法練起來像是小心翼翼地在冰上走,因此得名。

練了半年,就不怕地滑了,敢在冰面上飛奔。

這是一個檢驗標準,達到之後再用器械練,器械就是圖中那個大蘿匡了,也可以用水缶練,不過一定要求一開始就是空的,滿水逐減是雜技練法。


我來補一下題主的圖


這個近於魔術:首先必須是平底筐,然後人的兩腳的連線向下投影必須是在筐內的。這樣實際你站在上面是垂直受力,重力垂直通過筐底直接作用於地面,只要筐的強度夠,就是穩定的——這就好像你站在一個剛性大圓柱上,無論多麼邊沿的位置,你都可以站穩。這跟圓柱的重量無關。筐的區別就在於筐邊多少有點弧度,如果你一隻腳站在沿上,筐不夠重就會被你的體重撬起來。

然後你要解決快速換步的問題,盡量隨時保持兩腳接觸筐。因為你一旦單腳站立,重力就無法作用到筐底垂線位置(筐多少是有點弧度的),你的重力就會把筐翹起來。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筐本身的重量,給了你一定的時間換步。

當然最最首要的是你要解決你的平衡能力的問題:怎麼在筐沿站穩。

所以,如果你跳出來看就會發現:

球面底的筐或者鍋肯定是不行的,有的人說我走快一點,你走再快都不行。因為鍋轉得肯定比你走得快。當然如果鍋夠重,你有時間走一兩圈就跳下來。

小筐行不行?只要是平底的,兩腳踏穩以後,重力能通過筐底垂直作用到地面就行。小筐的問題是你換步要足夠快,在筐傾倒之前腳要落下而且掌握平衡。


八卦門早年有這種輕功練法,叫走笸籮。

先在平地走圈,待有一定功夫後,經師父指點,可上笸籮走。氣口與意識有特殊要求。

起初先在笸籮內裝滿重的細沙,可支撐你走笸籮邊緣不倒。走到一定階段,身形氣都覺得輕快些後,往外抓沙子,一次抓出去一碗。繼續走,再輕後,再往外抓。直到最後,沙子都抓完,裡面空的,你依然可以走圈,笸籮不倒。

現在也有人練,比較少。這門功夫對身法以及輕術提升的確有效。


圖中老叟是萬籟聲的弟子,而萬籟聲曾向其師父杜心五許諾不傳授自然門功夫,萬老為人一諾千金,是為我後輩之楷模,由此可判定這並不是自然門的功夫


不倒很正常,假設這個筐10斤,重心在中間,人假設100斤,支點為人下面筐與地交點處,只要人重心與支點距離是筐底半徑1/10即可。


這種練法難度較高,尤其是練習的時間很長,沒有幾年時間出不了功夫,你看到的圖片應該是自然門的練法,此門功夫的照片流傳較廣

杜心武所傳的自然門功夫以此功法來習練輕功,杜心武晚年在北京租賃民居時,房東曾看到他在鍋沿行走,如履平地


那個走笸籮是自然門的武術。


自然門的基本功。

先在框內放滿石塊,在沿上走,然後慢慢減去石塊。最後練成,手腳心法都有獨到之處。

祖師是四川徐矮師無名,傳杜心武,再傳萬籟聲。


自然門的輕功練法


這個是應該是棗莊自然門的趙明賢老師

(圖片是在一個院子里)


那是自然門杜心五!


推薦閱讀:

八卦掌用掌攻擊和防守,會不會攻擊力和抗擊打都不如拳頭?
《葉問》電影中的武功、技法都有哪些?
古勞偏身詠春和葉氏詠春有何區別?
為什麼《一代宗師》里葉問說功夫就是「一橫一豎」?

TAG:功夫 | 武術 | 捌卦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