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看待喬布斯所說的「工作將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還沒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接著尋找,別妥協」這句話?

興趣有時可憑直覺了解,但有很多事一開始做時沒興趣,而隨著時間和技藝的推進增長,人的興趣也許會發生改變。那麼在初始抉擇時該如何權衡追尋理想和適應現實。


過程就是獎勵。

喬布斯喜歡說「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他說這是他最愛的一句格言。

1984 年《Newsweek》採訪

你有沒有過早上醒來對自己說,「我沒有理由再去工作了,我已經掙了這麼多錢了,所以我可以去玩個痛快,我可以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喬布斯回答說:「我想有人可能會這麼說,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弄清楚我們在這裡工作的真正的原因。金錢只佔一小部分原因,過程就是獎勵。並不只是要完成一些了不起的事,而是可以去一些了不起的事,一天又一天,可以參與到一些了不起的事情中。這就是我們的感覺,這是我們在此工作的原因。」

每天工作的 8 個小時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間,20 多歲到 60 多歲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喬布斯並沒有把工作只是當做工作,他的目標不是要把產品賣到世界第一,也不是要讓蘋果市值達到多少,不是要掙到多少錢。他想的是如何更好地度過每一天,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目錄 從喬布斯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好的精神與品質?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參考資料

The Bang Behind the Bucks, The Life Behind the Style (Tom Zito)


馬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劉國梁告訴他,只有打球的時候他才是真正的馬琳。他說在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後,他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有很大改善。我覺得和這個同理。工作不是過過家,它一定包括困難和爭取他人認可。那些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像是一種萃取程序,把我們天賦里最好的東西一點點展露出來。這種展露把我們從天賦和平庸的混雜狀態喚醒,得以了解自己身上好的一面。這些天賦和性格才真正塑造了自我。老喬說的不要妥協,應該是不要停止發覺真正的自我。


意思就是岡田斗司夫在《阿宅,你已經死了》裏說的:

普通人之所以會喜歡什麼東西,不是因為電視上教的,就是因為別人教的。簡單地說,就是被電視或雜誌上「現在正在流行這個喔!」之類的宣傳牽著鼻子走。

這簡直就和小女生每逢新學期開始就在煩惱該加入哪個社團,該跟誰一起手牽手去上廁所才好一樣!每個人都只想著「該喜歡什麼才不會被世人所排擠」。所以明明不是基督徒,也沒女朋友,卻認定了「說到年底就該想到耶誕節狂歡」,而且還對這種行為深信不疑。

然而御宅卻與一般人不同,因為他們是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喜好的。「就算長大了,我也不一定要去讀司馬遼太郎、池波正太郎和拿破崙的書吧。因為我就是愛看《鋼彈》!」就是這麽回事。


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牛,主要是因為其他人都妥協了。


Jobs這段話讓我想起朱棣文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如下:

我的第三個忠告是,當你開始生活的新階段時,請跟隨你的愛好。如果你沒有愛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罷休。生命太短暫,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是超級的一根筋,我的目標就是非成為物理學家不可。本科畢業後,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讀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後,然後去貝爾實驗室待了9年。在這些年中,我關注的中心和職業上的全部樂趣,都來自物理學。

我的理解:

每天工作的8小時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間,如果你都花在不感興趣的事情上,投資回報率太低。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把它當成工作個人認為非常有好處:

1. 可以比別人工作得更輕鬆(心理上)

2. 更容易有持續的積累

3. 比別人更出色(我們討論過,如果你真正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工作幾乎是不分時間的,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4. 專註於你感興趣的領域,其他的東西自然而來

...


我認可這句話,我的觀點是:

1、能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的人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大部分人只能不斷尋找嘗試;

有一種人,很長時間好像都無所事事,一直在做積累,忽然有天有件事情找到你,你就覺得這是個使命在召喚你,你擁有某個一家公司或VC剛好需要的東西,這樣的人是『少數』。

還有一種人:能找到自己想乾的事,能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不僅喜歡而且擅長、有天賦去干這件事,這樣的人,更是『極少數』。

雖然他們的人生充滿了意義和幸福,但,就像你這輩子會遇到你的真命天子(女)一樣,這些概率可能比被雷劈中的幾率還低。

而大多數人,每天嘗試一些事情:『我到底該幹些什麼?』『我究竟怎麼幹才是對的?』……這些人在不斷嘗試,不斷失敗,這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在這樣的循環中慢慢尋找。

————————————————————

2、『你想要什麼?』——這個目標是不確定的。

有很確定的目標的人,很可能反而是沒有出息的人,他們才會把孩子、愛情、賺錢當做唯一的目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可能到頭來還是一頭空,你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對你不屑一顧。

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

那些我們覺得在一個行業里沉浸了多年的專家學者,可能也不過是運氣好,我就認識十年前做CV,做AI的,很久很久貧困潦倒因為找不到工作,但一直堅持到現在,突然年薪幾十萬幾百萬……因為趕上了AI、CV的好時代,如果在另一個時空,趕不上這個好時代,可能貧困潦倒一輩子。

————————————————————

3、跨界,不斷選擇新的事、沒做過的事去做。

我最佩服的幾個明星:一個是趙薇一個是趙本山,做一件事成功然後跨界做別的一樣成功,他們難道是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嗎?並不是,而是在不斷嘗試中找到了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情。

反過來,對一無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成功者在他的跑道上已經跑到了第一,新來者只能上另一條跑道,比如微信在熟人社交上贏了,陌陌就另闢了陌生人社交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VC們看大勢,創業者看機會,見機行事,順其自然,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不是以你個人的意志為核心,做得到就做,做不到就換一種方法,換一座山峰,借勢登上。

所以你想做的事其實可能是另外一件事,你確定的這個目標實現不了不如試試新的目標,擁抱不確定性的驚喜。你的目標是可以靈活多變的、隨時調整的,你的生活每天都能充滿一樣的新顏色~


最近想法有了變化,認為如果有可能人還是應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素質、興趣和長項,然後從自己的特點出發,尋找與自己匹配的工作。這樣工作會做得更得心應手,也容易一路深鑽下去。但下列書籍中的觀點仍值得一看,一方面世界並沒有給我們量身打造熱愛的工作,即便是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也有瑣碎令人感覺枯燥的部分,書籍中「世界不欠你一份好工作」的觀點也許能幫助我們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另一方面,無論什麼工作,要想脫穎而出都必須提升自己的技能至稀缺的地步,看看書中給出的步驟,必有益於我們磨練技能。

++++++++

原答案:

安利一本書《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作者把喬布斯所提倡的【激情思維】拿出來批判了一番。

作者在書中回顧了喬布斯年輕時候的經歷,發現喬布斯創建蘋果之前對電子科技並不痴迷,對創業也不感興趣,他那時候真正熱愛得是禪修。在電子公司上班,只是為了賺些錢支撐自己繼續啟迪心靈,其後也是因為一個十分偶然的原因創建了蘋果公司然後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奇經歷了。其實喬布斯自己當初選擇工作並沒有遵循自己後來提倡的原則,否則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偉大的禪修師】一類的喬布斯。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時候表現出的對蘋果的深沉熱愛無疑是真誠的,但那是後來才有的,而不是選擇職業生涯之初或者開始職業生涯之前就存在的。

作者認為,【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世界並沒有為一個個體準備一份完美契合的工作,我們也不必為沒找到完美的工作而焦慮,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正確地工作】在不完美的工作上漸漸獲得滿意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應當摒棄【激情思維】而樹立起【工匠思維】。通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磨鍊出稀缺的技能,再用稀缺技能換取那些幸福的元素——【自主力】和【使命感】。值得注意的是,【刻意練習】不只是走出舒適圈和投入一萬小時那麼簡單,還要有系統的訓練方法及時的反饋,如果能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反饋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私貨部分=====================================

我認為大多數人內心並沒有一個持久的興趣點。具體而言,人們應該可以分為三類:

1.從中學或中學之前就有內心的興趣,並追隨自己內心的興趣走下來,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報專業、選擇工作並作為一生追求的事業。這是少數幸運兒,如斯蒂夫?沃茲尼亞克這樣的。

2.有內心的興趣,但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自己的興趣方面發展。需要一份謀生的職業養活自己,並不斷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用力,有機會靠著自己的興趣走出精彩的人生。如大衣哥朱之文這樣的。

3.大部分普通人並沒有持久的興趣點,對反覆重複的東西或者圖表、公式模型多的東西感覺枯燥,對娛樂、趣味性質的東西感覺愉快。我認為,這類人就選擇一個相對有興趣或者相對有優勢、有資源的點切入,並持續深入下去,也有機會漸漸培養出長久的興趣並走出自己的人生。

無論哪種情況,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和練習。走出校門並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另一個階段的起點。

當然,答主畢竟年輕,還沒到分享人生經驗的時候,還是好好看看上面那本書吧。


1剛看完《喬布斯傳》,趁熱乎勁兒。寫一寫。

先說結論,別輕易當真。

喬布斯擅長演說,並且為此精心安排。他一輩子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形象,是一個完全不懂禮貌的人。是一個倔強的,瘋狂的人。

但他遇到了好時候,也在一個好地方,他在矽谷出生長大,他周圍有很多一流的工程師企業家。那是一個電子消費品蓬勃發展的年代。

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一流的人才。否則瘋狂的倔強的自以為是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唯獨他能成功?

一個一流的產品經理,去做律師,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所以,如果是一個一流的人才,應該不顧一切地去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去。

但如果你沒有那麼幸運,是普通的人才,去到哪兒都是二流三流的,那麼頻繁跳槽無異於自毀前程。

那麼最好還是學比爾蓋茨的,他說你還沒那麼牛逼的時候,最好收起自尊。做好手頭工作。

問題就在於,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流。馬雲當英語老師的時候,也就是三流大學嘛。有誰能看出來這個人是未來的互聯網領袖嗎?

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但最好不是因為特別擅長演講鼓動的喬布斯的一句話而做自己的人生選擇。。


Oprah的畢業典禮演講:

And I got that lesson. When you"re doing the work you"re meant to do, it feels right and every day is a bonus, regardless of what you"re getting paid.

  It"s true. And how do you know when you"re doing something right? How do you know that? It feels so. What I know now is that feelings are really your GPS system for life. When you"re supposed to do something or not supposed to do something, your emotional guidance system lets you know. The trick is to learn to check your ego at the door and start checking your gut instead. Every right decision I"ve made—every right decision I"ve ever made—has come from my gut. And every wrong decision I"ve ever made was a result of me not listening to the greater voice of myself.


在我看來,喜歡一件事情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還沒有實際做過,但天生感興趣;一種是開始不喜歡,但後來「強迫」自己喜歡上,是所謂的「干一行,愛一行」。我覺得喬的意思是: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嘗試,不斷的嘗試!另外,我想表達的不同的觀點是:現實的殘酷的,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能在短暫的人生有機遇發展為職業,有時候,「干一行,愛一行」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以上只是個人淺顯的見解。


我自畢業後迷茫於「如何找到心中所愛的事業」已經快兩年了,一直沒有找到。

在上一份工作(也是第一份)末期,我極度嚮往旅行者的生活,終於在三個月前出發了,買了輛摩托車一路從南寧到大理。一個人在路上的感覺確實深刻難忘,像刀把自由從嘴上刻進了骨子裡。

在衡量了家人對我的重要性後最後還是回來了,目前在尋找一個既能享受家庭又能實現自己的狀態。

也就是我需要一個我很愛很愛的工作,但我還沒有找到,先做著還不反感的工作活命。

前段時間在想,是不是做好一份工作,讓自己內在不斷進步也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但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在欺騙自己繼續忍耐。

我一直在尋找,也許很快,也許不用吃苦忍耐,也許很順利,但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奔跑追逐的人生,就在曾經滑翔在風中一樣。


人的確是隨著境界在不斷地改變,人生目標也在不斷的修正過程中。所以,人最好還是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根據現在的情況制訂目標,然後等這個目標實現以後,才發現世界跟以前不同了,所以再次修正,就這樣,直至發現世界、生命的真相。


這點上感覺流於忽悠了,當然他說這話時的層次也不同了.現今的狀況,很多人為了混飯,得接受各種妥協,當他終於不再需要妥協輕鬆就能混飯的時候,其實,妥協已經成了他的一部分了.JOBS的說法很美好,但不現實.


以前覺得工作可以隨便找一個,待遇稍微好一點工資夠用,剩下的時間再去完成自己的興趣啊什麼的。

但是現在想法完全不一樣了。一天24小時,8小時熬夜睡覺賴床,剩下16個小時,想到工作大概會佔到你清醒時間的一半,這種東西怎麼能隨便選呢?想過得開心的話,就一定一定要找喜歡的事情,喜歡的工作啊。

更何況,喜歡熱愛的東西是讓人更有動力去做到最好的呢。

另外關於興趣改變的問題,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有了新的感興趣的領域,在了解概況並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後,我會開始努力學習。學習不像長身高,過了20歲就停止了。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嘛……可能中途改變興趣在另一個領域重頭再來起步會不敵那些一開始就專註於該領域的人,但是你有其他方面的經驗啊。個人覺得各領域的合作共通也是非常有用的。

這只是我目前的一點看法……

時隔半年多再看自己的答案,還是十分認同。另外再加上一點感想。

確實,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為之努力很美好,但生活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無法投身於自己的興趣的大有人在。但無論你的工作是賴以為生,還是熱情所在,十分重要的一點便是找到目標。而這個目標需要明確。

明確的目標可以讓你更好地利用身邊的資源。因為你知道了自己要幹什麼,便會有選擇性地、針對自身地去利用資源。有句說爛的話: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都有機會接觸大量資源。資源就擺在那裡,受益的是巧妙利用資源的人。

有目標的人,更可能受益於豐富的資源。沒有目標的人,只能被各種各樣的機會弄得手忙腳亂,或是盲目地跟風。很可能到頭來才發現,自己一直碌碌無為。

以上都是自己片面的理解,因為自身原因不能說對「工作」十分了解。只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自己許多的問題,得到了老師們的指導。我自己可以說是碌碌無為的人,最近一年才開始漸漸明確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吧!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某個方面的天才,他天生對某方面有更多的靈感和熱愛,只不過很多人由於年輕時沒怎麼尋找、驗證,一輩子沒有從事自己真正擁有天分的事業,其實是挺遺憾的。

當你做著自己真正熱愛、天生有感覺的事業時,工作過程對你來說是莫大的享受和幸福,效能當然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建議人們年輕時一定要敢於多嘗試、多挑戰,如果在30歲前找到了自己一生之所愛、所擅長,那真的是種幸運!30歲前賺多少錢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值錢」!


做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傾注更多的熱情,也更加容易成功。我覺得人與生俱來就有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感,也有著對熱愛的事物專註、熱情、堅持不解的動力。

興趣--熱情---專註--成功--更大的興趣.... 如此循環...


自己也覺得迷茫,是理想輸給了現實,還是現實輸給了理想。


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要不你就沒有喜歡的工作可言


曾經微博上有個人說:「把賺錢變成一種愛好,同時,花錢的速度怎麼也趕不上賺錢的速度。」

把工作當成愛好,才會做好!


其實最能激勵人的還是工作本身,其他的升職加薪股票期權肯定能讓人高興,但是能持續多久呢?比如如果突然給你薪水double下,你肯定非常開心,但是半年後你多半不會有多興奮,你會覺得那是你應該得到的,人就是這麼奇怪。只有工作本身才能給你源源不斷的成就感,滿足感,新鮮感。

我是一個碼農,有時候通過設計解決了一個具體問題,優化了性能,解了一個bug都會無比愉悅,那種感覺無與倫比,千金難買。

可惜明白這道理比較晚,當然也不太晚,朝聞道夕死可矣!


推薦閱讀:

關於喬布斯的最好的文章有哪些?
從喬布斯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好的精神與品質?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原話的出處是哪裡?
「至繁歸於至簡」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有哪些?
為什麼很多矽谷 IT 大佬,如 Steve Jobs 和 Larry Ellison,都有日本情結?

TAG: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 | 名言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