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有什麼樣的愛情文化?


【謝邀了,其他幾個答案回答的太簡略,我稍微說細點兒吧。】

很多年輕人總是把「七夕」叫做中國情人節,然後哄對方的手段也和西方國家如出一轍:送花、送錢花、燭光晚餐、電影、深夜共同走進房間不知道幹什麼,最最關鍵的是,要拍好看的圖片,今天發不發朋友圈再說,避開高峰期,明天發也不遲。

事實上,七夕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節日。

細究起來,七夕還是比較有故事、有趣的。

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農曆七月初七,漢朝的少女常常在開襟樓(古時宮廷中有很多彩樓:漢有開襟樓,齊有穿針樓,唐更以錦結成百尺樓殿)拿絲線比賽穿針孔,大顯身手先穿完的為「得巧」,當時的人們紛紛效仿。

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為什麼穿針孔比賽大家都效仿?這算是當時人家策劃的一個戶外真人秀吧,這麼好玩,你不玩一下么?

七夕又稱「乞巧節」,為什麼叫乞巧呢?在這一晚上,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向織女求賜美滿姻緣。

難道當時是男人太少么,導致姑娘們都乞盼嫁出去?不是的。

首先,不早點嫁,會國家被罰!那時候的女孩15歲就可以說的是適婚年齡。30歲左右如果嫁不出,是會被國家罰款的!罰款的金額是「五算」,罰金相當於一年口糧!

再者,古代包辦婚姻,當然要向織女星乞巧,讓自己綉工好點,自然嫁的好點。以前的姑娘都是只能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她們的小小心靈對愛情還是有期盼的啊。精巧絕倫的女紅可以成為媒婆口中的加分項,是為自己爭到好夫婿的好辦法。

那時候又沒有藍翔技校可以進修,除了跟鄰居請教一下之外,那就是對天祈禱了。所以啊,那些豆蔻少女們在每一個七夕節都會跪拜織女星乞求:「織女,本寶寶向您乞求智巧,讓我的綉工更好些吧,想嫁個有擔當的夫君,像您和牛郎一樣,互相敬愛,就算有條銀河也隔不斷的啊。」~云云~

在姑娘拜織女星乞巧的同時,男孩子在幹嘛?自然也沒閑著,他們虔誠跪拜魁星(西方稱天狼星,是傳說主管文人科考運氣星神)乞求:「魁星大人,向您乞求我讀書精進飛速,考取功名。我若考得功名,可婚娶德行兼備的賢惠娘子,我願高官厚祿與娘們同享,恩愛成家,比翼齊飛。」簡單點說,男人希望陞官,發財,娶老婆。

不管是七夕拜織女星乞巧,還是拜魁星乞功名,從古到今,追求美好愛情的男女們在踏上追尋之路前,都在希望自己變的好一點,更好一點,以期遇到更好的對方,這就是「乞巧」這兩個字的解讀了。也正因為七夕有刺繡的傳統,所以七夕節又稱綉娘節

不得不提一下,在中國古時候的人們乞巧也有很多不同習俗,但是刺繡就成為了全國最流行的活動形式,肯定有其中獨特魅力所在。它不僅工藝精美,且像畫畫一樣能傳達神意,又比畫畫更有難度,更多層次。看兩幅刺繡:

牧童騎牛紋綉,表達生活的一種快樂和諧,悠然自得

明·杏林春燕紋刺繡,是和諧的戀愛狀態,燕子比翼雙飛,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愛情

時過千年,刺繡的一針一線仍然承載著愛意,男女之間贈予刺繡表達愛意的方式延續至今,但是表達愛意的方式卻產生了變化,親自刺繡以表達愛意的方式已日漸式微,但是贈與女方刺繡的產品(特別是大牌的)以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大行其道,備受青睞。

不少品牌也主動當上東方文化的傳播大使,今年七夕推出特定的情人節限量款, GUCCI甚至直接將LOVE字樣刺繡於包款、皮夾等系列。

Valentin也推了款帶刺繡的新品——Rockstud Spike情人節限定手袋,它附有的迷你手包上面手工刺繡著「put a ring」字母圖案。

國內的商家當然也出了很牛的精品,比如北京表七夕的「杏林雙燕」,在小小錶盤上竟然可以刺繡兩隻比翼雙飛的燕子,寓意愛情幸福美滿。

看來,這幾款刺繡的產品今年七夕目測會火!朋友圈又是一堆高級狗糧,呵呵。

這個七夕,願大家愉快度過,一起快樂的撒(chi)狗糧吧~


七夕的典故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但你知道這個典故里被誤解最深的其實是大反派王母娘娘嗎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分割線========

王母其實是最疼愛織女的。先前織女滯留凡間辣么長的時間,神通廣大的天帝居然都不知道,直到小兩口把孩子都生下來了,還生了2個,天帝才查到這件事。整個天庭誰有這麼大的能量可以瞞著天帝為他們打掩護?

後來織女被抓回天上,王母雖然划出銀河隔開了小兩口,但默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可以見一次。這才是王母真正的神來之筆!

(敲黑板,重點來了!!!)

每年七月初七那是以人間的時間算的,地上一年天上一天。也就是說,牛郎只能每年見織女一次,但織女可是天天能見牛郎。更!重!要!的!是!小別勝新婚,牛郎那邊是憋了一年的!大家都知道七夕那天會下雨,但有沒有想過哪兒來的那麼多水?真以為是眼淚啊?


一說到七夕的愛情文化,就提起宋人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既是對中華民族婚愛觀的一個概括,又對它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他不是單純地對牛女悲劇的同情,而是以一個新的視角,謳歌真摯、純潔、堅貞的愛情。在責任心的驅使下,雖遠隔萬里,長期分離,卻還能夠保持婚姻的穩定性、長久性,不僅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即使在現在這都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對於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異地戀也越來越多。


七夕歌頌了中華民族對於愛情的忠貞不渝和對於理想生活的美好嚮往,宋朝就有《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美言佳句,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也是值得現代人謳歌純潔忠貞愛情的楷模。


七夕夜,傳說在農村的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偷聽牛郎織女相會的悄悄話,如果成功,少女日後便一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當西方文化無處不再滲入我們生活的時候,這樣一個具有中國傳統意義的節日就顯得格外令人珍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是我們回顧傳統,尋覓真愛的好機會。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源自漢代,那時就是男女祈福保佑,美滿幸福的日子,當國外「情人節」強勢入侵的時候,七夕節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文化內核和歌頌美好愛情故事的傳說,我們有責任將其繼續傳頌。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在山西地區,七夕前後多降雨,能夠連續三年乞求一事當屬不易。民間相傳,七夕節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織女哭訴衷腸,預兆著夫妻和睦,家庭興旺。 七夕節里,姑娘媳婦還有許多向織女討教手藝的活動,稱為乞巧。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每年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是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主義精神的一個。


晚上坐在葡萄架下,聽說會聽到牛郎織女相會的聲音。( ¨? )然而,多年來的認證,這特么是老人家忽悠我的。


七夕是東方文化的瑰寶之一,起源於漢代,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是一個很神奇的節日...由神秘主義文化發展成閨中女單身狗文化,又發展到現在的情人節文化,並且還在發展變化中

最近十幾年來,隨著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的社會參與度逐漸提高,有人說七夕其實是乞巧節,並非情人節。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較真,七夕一直就是個與時俱進、非常包容的民俗節日,所有的節日元素都是添油加醋加進去的...

我先講一個符合現代人胃口的故事......

「20XX年川普政府為了讓米國重新偉大,出台了超級英雄在線註冊管理制度,要求所有的超級英雄必須憑藉社保證編號進行實名制註冊,方便監管和統一調度,否則甚至不允許接受媒體採訪,或者在互聯網上跟帖發言。新政一出,引起了米國社會軒然大波。

蝙蝠俠所在的Wayne集團和鋼鐵俠所在的Stark工業等老牌軍工企業作為川普政府的後台,明確表示支持川普總統的新政策。但是美國隊長作為建制派代表,認為這條法案違憲,損害了米國自由民主平等的三項基本原則,就聯合社保已經斷檔無法在線註冊的綠巨人班納博士、因為基因存在變異而被米國社保總署多次拒保的蜘蛛俠、沒有永久居留權的非法移民雷神索爾等聯合進行武裝抵抗。

超人非常擔心雙方的爭鬥會給地球造成傷害,於是他和神奇女俠、綠燈俠、閃電俠等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貫徹愛與真實的正義,在雙方的大戰中極力斡旋......」

編不下去了.....故事講到這裡,你肯定要罵我靠,這都什麼和什麼啊!一個是三次元一個是二次元,一個DC體系一個漫威體系,角色誕生的時間先後順序也不一樣,真是棒棒噠關公戰魯班七號、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啊!

但不斷把新興文化融入舊文化,這就是七夕節逐漸發展成中國情人節的真面目......

一、七月初七到底是個什麼含義,為什麼說七月初七是婦女節:

1、先秦時期:神秘數字「七」的誕生

在先秦時期,古中國人通過用肉眼觀察太陽、月亮、星星來確定時間和方向,制定曆法,指導農業生產。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占星術,即通過天體的運行來占卜凶吉禍福,預測自然災害、戰爭的輸贏和個人的命運。

古人將日、月與木、火、土、金、水五大肉眼容易觀測的天體稱為七曜。《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這裡七曜與五行相對,說明七曜猶如五行,與古人的政治、軍事、文化、生活等產生了緊密的聯繫,引發人們的神秘意象,自然形成了神秘觀念。後來,北斗七星級二十八宿也加入了這一神秘數字行列。中國人除了用北斗七星辨方向、定季節外,還把它與政治法律聯繫起來。《史記·天官書》曰:「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

此外有學者認為,神秘數字「七」的產生,除天象崇拜外,源於人自身之七容易產生七為生命之數的體悟。如人體、心志有七竅、七情等,《素問·上古天真論》關於女子以七為生命基數等。因此有學者認為,「在對奧妙無窮的人自身的靈肉結構與機制的感悟體察中,七成為表達生命規律的常數與宿命的定數」。王國維通過研究周代青銅器銘文後提出了著名的「月相四分說」,馬麗娜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月亮圓缺周期以及人體生理周期的分析,認為「七日」作為時間界限體現著生命活動的周期規律,數字七在這裡就起到了一個標誌界限的循環代碼的作用。古人認為,數字「七」在宇宙空間、天體運行規律以及人體生命節律等方面的存在廣泛的聯繫,因此是某種神秘的力量的體現。

2、漢代:「七」成為「代表」女人生命周期的數字

「七」一旦成為神秘數字,則可作為一種規制數字或模式,用於建構世界秩序,其投射到王權架構、祭祀禮儀、文化現象中,形成不同的數字文化結構,同樣也可能影響到醫學的理論建構及臨床實踐中。

早在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多次出現對數字「七」及其倍數「二七」等的運用,如所載治療疣疾的巫方曰:「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敞帚騷(掃)尤(疣)二七』;「祝尤(疣),以月晦日之室北,靡(磨)餚(疣),男子七,女子二七」。

這裡要提到一本集先秦天地日月精華之大成的神棍書籍,就是著名的《黃帝內經》。這本流傳廣泛的武功秘籍揉合了先秦時期樸素的哲學思想、揉合了最新的科技前沿理論天文學、地理學、陰陽學說、病理學、生理學等等所有一切作者對天人合一理論的認知和理論,然後借著祖先黃帝的殼實現了上市發行。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體內都藏著小宇宙,只要燃燒小宇宙、打破任督二脈、就可以產生查克拉、發射出衝擊波......(sorry,回來回來......)

那麼這本戰國至秦漢年代成書的神棍書籍《黃帝內經》裡面就講:「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7歲);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4歲);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21歲);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28歲);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35歲);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42歲);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49歲)。」將女性的生長發育周期與數字「七」進行了某種程度地穿鑿附會。並提出了「男八女七」的說法,講男性的成長周期是8年,也就是每8年為一個成長階段;而女性的生命周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

《黃帝內經》書成後的兩漢年間,政治相對穩定,人們開始研究養生之法。就連文景帝甚至武帝都對此頗為著迷。漢代從神仙方術、樸素的陰陽學說中誕生的原始道教得以大行其道。

原始道教認為人出生時是帶著滿格生命能量的。人的生命能量會隨著時間的流失開始逐漸消散且不可逆轉。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裡用類似於血量條的示意圖來說明女性查克拉流失的過程:

14歲前是完整的乾●●●●●●

14歲之後變成姤卦○●●●●●

21歲開始變成遁卦○○●●●●

28歲開始變成否卦○○○●●●

35歲開始變成觀卦○○○○●●

42歲開始變成剝卦○○○○○●

49歲以後變成坤卦○○○○○○

變成坤卦,女性先天的生命中的先天功力「陽氣」和查克拉、小宇宙、魔法值等等就完全流失殆盡,變為至陰之氣,直到陽壽已盡下陰間。為什麼女性的生命周期是七呢?因為古人從當時的生活經驗出發,認為這個生命周期「剛好」「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則」。按照現在的觀點來看,自然是倒果為因,有些不太科學的。

一個七,夠女人,那麼七七四十九,簡直就又?叒出疊加效果,成為女人中的女人。一旦跟女性生命周期聯繫在了一起,數字「七」的神秘主義文化就實現了大眾化。

3、東晉:耶!777,過七夕!

究竟是從什麼年代起,我國開始有了七夕節的習俗至今無史學家詳考。從文字記錄來看,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七夕和乞巧的描述。

我們就暫且認可七夕節傳統是從西漢時期至東晉年間形成的吧。

《西京雜記》是否漢代劉歆著已不可考,然而該書的新小編葛洪,正是陰陽理論的集大成者,以一本震古鑠今的修仙煉丹小說《抱朴子》得以成為網紅,馳騁於古今中外修仙界。這本《抱朴子》堪稱是中國版的《伊利亞特》,在他的筆下,無數神鬼妖魔得以進入一個神仙體系。葛洪,早年曾一度參戰鎮壓農民起義,但為時很短,後曾悲觀厭世,棄戎從醫,專事醫藥研究與煉丹製藥及文學著述,直至終年。

了解了葛洪的神學和醫學專業知識背景,結合剛才對「七」的神秘主義解讀,我們能站在另一個角度去閱讀《西京雜記》中「七月七日穿七孔針」的信息。哎喲,不得了,這可是777,比555口感更順滑、比666還要溜哎。

二、牛郎織女故事的演變:

再來說七夕最著名的標誌性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

關於牽牛星和織女星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詩經》,裡面記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目完彼牽牛,不以服箱。」

這個明明是西周人在用擬人手法,借天上的星星抒發心情好伐!

到了漢代,文藝青年們居然把牛郎織女編成了神話故事。漢代劉向《淮南子》記載:「烏鵲填河成橋,渡織女。」東漢崔寔《四民月令》則說:「七月七,河鼓(即牛郎)、織女二星神當會。」從這兩條記載中,可以看出在漢代牛郎織女神話已經有了大致情節:烏鵲填河成橋,然後二人才能從鵲橋上渡河相見。

看看......這想像力多豐富,跟現在那些把段子改編成鬼畜視頻的UP主們是不是有點類似......到了南北朝時期,段子手們對牛郎織女故事進一步添油加醋,把牛郎和織女的身世也給編出來了。

  據南北朝時期梁人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一年一度相會。」

在這一時期,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文青們將牛郎織女故事變得更加豐富的多彩和接地氣,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傳說以現實社會為背景,故事的舞台由天上移到了地上,牽牛由天上的星神變成了人間放牛郎,天上的婚姻變成了人間的姻緣,並且出現了神話中沒有的老牛形象,會說話的神牛處處幫助保護牛郎,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可憐的牛郎,就這樣在眾人的眼中跌下誅仙台,從跟織女平等的星神變成了一個偷窺的放牛娃。

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在《荊楚歲時記》中,作者僅僅提到了天帝。那麼民間流傳中用髮釵划出銀河的王母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又要提到神棍葛洪。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台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本來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葯、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東漢末年,道教興起,王母被道教所接納,被認為是由先天陰氣凝聚而成的母神,主管女仙,執掌崑崙仙山。到了晉代,道教的上清派,把西王母列入了女仙之首。

(圖為四川郫縣出土的西王母雕磚)

東晉葛洪《枕中書》講:「西漢九光夫人,始陰之氣,治西方。故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日月,莫不由之。」

至此,這個跟天帝完全是兩個體系的神仙,在民間傳說和道教範疇中逐漸合二為一。在葛洪實現了對民族神仙體系的偉大統一後,天帝終於能跟王母攜手並進,共同策劃和實施對牛郎織女的聯合打擊行動。

就這樣,經過人民群眾的改造,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豬腳門湊到了一起。因大名星一等亮星牽牛星檔期排不開而頂硬上的替身演員放牛娃牛郎、一臉懵逼為迎合群眾惡趣味而下凡洗澡的織女、養了十幾年突然就能說人話還能而飛的老牛超級牛、台詞被刪得不剩幾句的天帝、莫名其妙變成天帝夫人的王母.......被偉大的劇組和製片人們逐漸湊到了一起,共同上演了一幕既有活色生香、又有生離死別,既有天上金碧輝煌、又有人間田園風光,既有棚拍文戲、又有外景武鬥的大型仙俠類傳說。

綜上,七夕這個日子最初成為女性聚會的閨蜜日,是從樸素的陰陽學說中發展而來的。傳說,是從漢代到東晉年間的小編們不斷添油加醋把各種神仙拉到一起來湊成的。所以七夕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不斷與時俱進,演變成買買買、送送送、約約約的中國式情人節,又有何不可呢。陰陽學已經不再流行、包辦婚姻已經不再盛行、針線活更是新時代女性所不擅長的領域,又何必再回歸乞巧。

大家節日快樂!找個理由過得開心就好!

反正我老婆是不屑於湊這種瞎熱鬧的。


做巧食也是七夕節頗為流行的一種慶祝方式。相傳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關於「七夕節」的最早記載來源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上面寫道:「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說明,七夕「穿針乞巧」的風俗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至魏晉南北朝時,開始湧現出許多描寫七夕風俗的詩歌。其中最多的是描寫七夕穿針的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向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被成為「七夕」,也是中國的情人節,舊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織求婚均可,是對美好生活與愛情的嚮往。


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什麼中國情人節還不是前些年商家炒作出來的,什麼牛郎織女這天相會,也是無語了兩夫妻一年才見面一次浪漫?我覺得特別煞氣啊


不就是女孩子乞巧嘛……


記得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說,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說,牛郎和織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還有了孩子,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忠貞不渝」的一種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


推薦閱讀:

七夕送女朋友一盆什麼樣的我盆栽合適?
郜艷敏與織女同為被拐賣婦女,為什麼人們對於兩者的輿論卻完全不一致?
七夕餐飲策劃什麼活動好?
七夕廣告語,七夕文案,七夕情話?
七夕分手算幾個意思?

TAG:節日 | 愛情 | 中國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文化 | 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