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商場看準一樣東西,不買不肯走該怎麼辦?

小孩子鬧著要買,不買不走還賴在櫃檯哭鬧打滾,本是小事,但不想慣著孩子養成壞習慣,也不願看到孩子一直哭鬧擾民,好難,怎麼辦?


關鍵是孩子多大了,我兒子五歲之前,在超市看上的東西都是三個字:買買買…但是,有條件,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一年的超市預算,他一個人一萬左右…為啥??我家電梯直通大潤發…

五歲之後??他不買了,也不要了,因為都買過了…沒新鮮感了…看一個沒興趣看一個又沒興趣…

然後他再也沒有去超市打滾的興趣了…

反正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在超市裡哭鬧打滾,往往都是很不屑的說一句,這也太LOW了吧……

5萬投資還是比較划算的,話說,這種高(無)冷(興)范(趣),挺受女孩子喜歡…尤其是幼兒園女同學…


家有三歲七個月男寶一枚。如果他在商場看準一樣東西想買,那百分之百是玩具。一般這種時候,我都會偷偷在他耳朵邊說:乖乖,如果媽媽現在給你買,那麼就只能買一樣;如果你跟媽媽一起把這個型號外觀照下來,我們在網上選,可以買兩樣,你自己選。一般來說,兒子都會跟著我,厚著臉皮把玩具的型號啊規格什麼的記下來,然後回去網上買。其實很多時候還沒等著網上買,孩子對剛才在商場依依不捨的玩具已經沒了興趣。


逛了一圈,覺得已有答案都沒說到點子上。

說買買買的,花錢是小,培養出唯我獨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熊孩子怎麼辦?

說不買強行拖走的,兒童對愛的意識也需要物質表達的,啥都不買,他會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好東西。沒有策略的窮養一定沒有好結果。

個人認為育兒的很多問題,機遇與挑戰並存。買和不買看似兩難的問題,處理好的話,反而能收大收穫。

收穫是指,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規矩意識,取捨和比較的本領。如何操作?看下文:

界定明確的購買界限:

其實就像題主說的,自己也糾結於應不應該買,如果你自己都沒有明確的界限,那麼小孩子發現,撒潑打滾就能實現目的,那他下次一定這樣做。關鍵不在於買與不買,而在於你的不確定態度已經傳遞給孩子錯誤的信息了。

定規矩。根據家庭消費情況及孩子的年齡制定消費限額,如果孩子很小,對金額沒概念,可以定種類,定數量。

例如每次去超市之前,商量好只能買一樣吃的或者玩的。如果他想要兩樣東西,他就會去比較做出取捨,這本身就是長本領的過程。孩子如果大一點,你跟他說,每次去超市只能花20塊錢,他會去看價簽,加減法都不用你幫忙算了。看中更貴的商品,跟他講,這次買了下次就什麼都不許買了,因為花的錢太多了。這個過程他學會承諾,還懂了透支。

規律定好了,他也同意了,歡脫地跟你去超市。看到東西又反悔,毀約,我就要兩件!這時候需要你拿出態度,就是不行!怎麼都不行!撒潑耍賴都不行。規律一次都不能破壞。

另外表現好可以給獎勵,表現不好給處罰。

規矩不是一天立的。家長要去摸索,但是規矩的概念一定要有。


首先,我們一定要接受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

我家女寶,三歲五個月!這方面可謂是身經百戰!
這半年來,我家閨女在商場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大哭五次:每次持續四十分鐘以上,最長是一個小時!每次我都覺得她都要哭暈或者哭睡著了!以上各位的建議和方法,我都試過了:無效!!!1.我沒有辦法把孩子抱走:她30斤,緊緊地拖著身體要往地上趟,對於背著其它東西的媽媽來說,真的是沒有力氣抱走 2.所有轉移注意力的統統沒用!

如果說孩子的要求確實是不合理的,不能被滿足的!那麼不論任何原生家庭的原因,單說這件事何解:耐心!!!!你要比孩子更有耐心!!!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真的很尷尬,在人來人往中,我只能給她我足夠的耐心!
1.她哭,我就以各種能存在姿態陪著她哭,然後對路人抱以歉意的微笑!
2.等她情緒稍微平靜,可以被安慰的時候適時的介入!(媽媽,可以從哭聲中分辨出來合適的時機)
3.首先對她的悲傷,表達出你的認同,然後強調「規則」並引導孩子用語言重現整件事情
4.再次和孩子確認「規則」 並和她一起探討出解決方法!
更重要的是,你要清楚的知道:雖然你做出了努力,但這種情況可能會重現!!!

怎麼辦? 耐心!!!比孩子更有耐心!!!

我能說的是,經過這幾輪拉鋸戰,我已經能感覺到這樣的狀況已經不會在我家閨女身上發生了!即便真的忍不住又哭了,我們已經從這幾次和日常生活的練習中,彼此都找到了解決方法!我家閨女,會在最初的幾聲大哭後對我說:媽媽,你抱抱我!我現在需要你的安慰,等我哭完再告訴你怎麼了!

我很知足,她還有時間成長!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滿足的話盡量滿足。因為及時滿足,不僅讓孩子在得到想要的東西時能夠有滿足感,更讓孩子覺得你是愛他的。

現在我們都在談給孩子尊重,愛與自由,而在孩子想要一件東西這件事上,可能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而是利用家長的強權不滿足孩子美好的願望。

可能這麼說不太好理解,我們將這件事的主人公換個身份就跟好理解了。

比如你是個全職太太,一天你和老公去商場逛,你一進商場,就看上一個裙子,而且試穿後非常合身,你就很想要。但是你老公說你家裡都有一柜子衣服了,這次別買了。但是你非常想要這件衣服,況且衣服也不貴,你們完全負擔的起。所以你很生氣,坐在商場不願意走,跟你老公開始吵架。

你老公看你在那生氣,不知所措,怕給你買了這件衣服把你慣壞,還怕你在這生氣和他吵架擾民。

那你現在心裡怎麼想呢?你能想到老公心裡的想法還是認為老公不愛你。

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你滿足他的需求,讚許他,你就是愛他,否則就是不愛。

我們都深深地愛著我們的孩子,但是孩子總感覺不到,可能就是我們的愛用錯地方了。

所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滿足孩子,就盡量滿足。

如果不能滿足,跟孩子解釋清楚,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很美好,很值得被滿足,但是由於現實的情況,我暫時不能滿足你,那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

只要孩子沒有被經常錯誤對待,他們是很容易理解父母的。


我覺得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參考下幾個措施:

1、事先打好預防針

帶寶寶出去逛商場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不能想買啥就買啥,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才可以買,不然下次就不帶寶寶去商場了。同時在商場的時候寶寶表現的好的話,也要適當的給一些獎勵,這樣就可以鼓勵寶寶下次繼續這樣做了。

2、對待寶寶的無理要求我們要「以退為進」

寶寶在自己的要求達不到滿足時,就會愛地上大哭大鬧,在商場這麼人群眾多的地方,的確是會讓家長十分的沒有面子。因此在商場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寶寶,「現在還不能給你買,倘若你表現得很好的話,可以作為獎勵送給你。」這樣相比以為的縱容要好的多,可以讓寶寶知道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靠哭鬧得到,慢慢地寶寶就會將這種胡攪蠻纏的壞習慣給丟掉。

3、讓寶寶多和同齡寶寶多接觸

人和人之間交往時,寶寶往往能學到平時學不到的東西,比如寬容、分享等。這樣可以避免寶寶成為一個孤僻、任性的孩子。並且寶寶和別的寶寶接觸時,可以看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從而有效的改正自身的一些壞習慣。

4、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

孩子哭鬧的確是很讓家長心疼的一件事,但是不能哭鬧就心軟妥協,給寶寶想要的東西,寶寶通常就是因為這樣學會用哭鬧威脅家長的壞習慣。所以家長面對寶寶的不合理要求時,要拒絕到底,堅持住不要心軟。但是拒絕之後,家長要耐心的和孩子解釋不同意的原因。


1.每次出門前就要跟ta立下約定,如:等會出門要聽話,如果家裡已經有的東西就不能再買,否則下次就不帶你出去玩了。(立下約定家長就要堅決實施,說一不二,不能讓孩子養成耍賴哭鬧就有糖的習慣)

2.孩子鬧的當下可以試著說道理,或者轉移注意力。家長如果覺得那個東西不該買,一定要跟孩子說明理由,也要聽聽孩子的意見,為什麼他非得買。

如果孩子實在聽不進去就說:你要是再這樣我就走了啊,你自己在這想辦法買吧。。然後不理孩子,真的轉身走,不要跟他有眼神接觸。

3.但是偶爾也要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能讓他覺得自己的需求說出來也得不到滿足。多少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親子關係。所以家長要視情況而定,把握一個度。

這只是個建議,其實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應對措施也不一樣。家長還是要因材施教啦,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分享一下我們家在管理小盆友購買零食玩具方面的做法吧,供參考。

我們家給小盆友評估了一個日常花錢限額標準,每天x元,從正式宣布之日起開始累計,嚴格執行。他自己看上的零食和玩具都從這筆錢里出,錢不夠的話不能買,得攢夠錢才能買。為此,我專門拿了一個小本子幫他單獨記流水賬。

採用這種辦法之後,想買什麼由他自己決定,可是能不能買由賬上金額決定,十分清楚明白,他想要金額大的東西就得攢錢忍著不花。

偶爾有那麼兩次碰到想買而不能買的哼唧,堅持錢不夠不給買,最後就算了,從來沒有大哭大鬧過。


能承受範圍內,就買,不用單純為了不買而不買,買完絕不叨叨浪,小孩開心,給他買東西我也開心,我樂意和他分享我的錢。實在是貴超過預算了,就直接和他說,超過你老媽能承受的範圍了,可以回家在網上看看類似的能不能在承受範圍內,特別貴的再商量吧,得全家討論值不值得買,為了這個縮減別的開銷小孩樂不樂意承受,我們大人樂不樂意承受,有一個不樂意的就不能買,小孩很難過我能理解,但就真的買不了,或者暫時買不了。抱著這個原則從沒和小孩在買東西上發生過什麼爭執。


說一個我兒子的故事。

家裡就這一孩子,大部分時間他想買什麼都會滿足他。

有一次帶他去玩具店給朋友寶貝買玩具,他以為要給他買興奮的挑選起來,付款的時候我卻拒絕給他的付款而只付了另一個送人的玩具。

自然,他不幹了,開始哭,我拉著他的手離開商場,然後告訴他:孩子,你記住現在這個感覺,這感覺叫做得不到,這感覺讓你很難過很痛苦,但是我希望你記住了,這世界上你會擁有很多也會得不到很多,接受這個感覺並提醒自己你已經擁有多少珍惜了沒。

被我一通說教,他似懂非懂的懵圈狀態跟著我上了車,並且情緒緩和了很多。

其實對於孩子這樣,我還採取過其他辦法:揍,

但是孩子大了,在揍他不理智。

所以現在會趁機告訴他道理:別貪心,懂的珍惜。


當然是強行拖走啊。

你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就必須在他犯錯的時候強行制止,強行制止就必然惹起孩子大哭大鬧。所以你必須每次都強行制止,而且他再怎麼哭鬧你都不妥協,久而久之他就懂事了。

又不肯管教又不肯讓孩子變壞,你這樣我們很難做啊(? ̄? ??  ̄??)


他想要的東西得讓他用達到某種條件或者要求才能給買,不能讓孩子養成哭鬧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而是得強調孩子任何東西都得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如果死混不講道理,那就不理孩子,冷漠他甚至直接帶離商場


∠( ? 」∠)_早醒看到某男神關注了這個問題,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

大約是1999年,我四歲。去北京做斜視矯正術,當時家裡本來就拮据,又攤上了我體弱多病,爸爸媽媽硬是一份錢掰成好幾份花。

還記得手術前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復興門那邊逛街(好像是吧,我都忘了哪個商場),四歲的小姑娘毛還沒長全,就喜歡上了一個粉色蕾絲邊發卡,真的,那一刻我覺得我必須得到它!

我覺得彷彿我是為它而生!

當然,一個塑料發卡粘了幾朵布花,售價18塊人民幣。在當時的爸爸媽媽和我看來,猶如天價。暫且不提生活水平如何,手術前對於住院費用以及長達一個月的旅店費就讓爸爸媽媽望而生畏了,哪還顧得上這種無用消費?於是我爸轉身離開,我媽準備拉著我走。

?_?我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嗎!!!是嗎?!!

當時我靈機一動,死命往地上一坐就開始嚎啕大哭,說我就要這個發卡不然你們走吧我就留在這裡了!我媽先是和我講了一大通道理,從國家發展到家庭經濟,從沒錢吃飯到沒錢手術…我就是不聽 ,最後我媽不高興地說:你這麼不聽話以後是不是不能帶你逛街了???我不管,我一直大哭說你們走吧我就要這個發卡!!!結果…結果這次連我媽也…頭都不回地走了(′?_?`)沒有一點留戀!!!

我…我慌了,我…我立刻停止了哭泣,畢竟相比發卡,當然是豬豬們重要啊!!!我站起來就追上去抱緊我媽的大腿,最後乖乖鑽到她懷裡對發卡隻字不提?_?

後來做完了斜視矯正術離開北京時候,我二爹說我表現好,給我賞了50大洋!於是我就買下了我心心念念的小發卡,不到三小時被我掰斷了∠( ? 」∠)_嘻嘻,有時候就是這麼有趣∠( ? 」∠)_

所以其實吧…我覺得,既然大家都是文明人,在不動手的情況下首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其實沒有幾個小朋友是執拗不化的,除非這個小朋友是在賭氣或者是真的很想要這個東西;如果無果,那就走啊,轉頭就走,在暗處觀察(可能這種方式會給小朋友帶來不安全感,但是很多小朋友在事後會覺得是自己無理取鬧了,前提是周圍一定要安全,小朋友不會發生意外);最後一個方法,也是經歷過那次事情之後我媽對我採取的終極措施——出門前和我說好:「這次逛街只看不買!!!」或者「這次逛街只能買一/x個你喜歡的東西!!!」因為從小被教育要做言而有信的人,所以這個終極措施其實特別好用!以致於到現在(′?_?`)我已經二十多歲了,我媽還會和我用這套(;′??Д??`)

至於…大家可能覺得我爸媽不負責任,丟下我就跑…其實後來回旅店才知道,那天我老爸吃壞了肚子,轉身離開是因為…你們懂得?_?我老媽離開…是因為…那個售貨員阿姨給她使眼色,讓她先撤退一段時間…不然我媽還準備給我普及一下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小朋友根本不知道發卡是啥(′?_?`)…就醬!


不知道你們記不記得中學英語閱讀理解,孩子撒潑哭鬧的時候孩子媽陪她一起撒潑哭鬧:我要房子我要車子我不要去上班……然後娃麻利兒爬起來把媽拖走了~


「每次去超市孩子都要買東西,而且盡買一些已經有的或不需要的東西,不給買就哭,看著很不忍心,又擔心吵到別人,只好給她買了。」

「我兒子只要出門就要買東西,還一定要買到手才罷休!不然就又哭又鬧,甚至躺在地上打滾不起來,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孩子每次上街都吵著要買東西,擔心他會養成亂花錢的毛病,就不給他買,但不給買就哭,還不肯走,每次都搞得很狼狽。」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老是要買各種東西,不給買就大哭大鬧。

面對這種狀況,爸爸媽媽們時常在買與不買之間糾結。

買吧,孩子的東西已經很多了,雖然不差錢,但是再買似乎也無用,也怕不經意當中驕縱了孩子。

不買吧,又擔心自己的拒絕會讓孩子失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想要的東西,讓孩子產生匱乏感。

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在超市、商場等公共場所,孩子吵著要買東西,爸爸媽媽一開始拒絕,但孩子大哭大鬧,為避免尷尬,最後不得不妥協給孩子買這種情況了。

其實,只要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規則,並堅定執行,這反而是幫助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好時機。

這樣孩子既不會因為沒得到想要的東西產生匱乏感,又不會因為要什麼有什麼滋生無限的物慾。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

每個孩子有明確的購物需求,如買玩具、零食等,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一般來說,給零花錢可以從孩子3歲左右開始。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懂得簡單的數字,知道去超市和商場可以買到東西,知道買東西是要給錢的,初步了解了買和賣的關係。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3歲還不了解,可以先帶他去超市體驗體驗。

給多少零花錢合適呢?

我們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需要的玩具、零食等都考慮進去,制定出一個合理的零花錢金額。

在這一金額範圍內,我們要給孩子百分之百的掌控權,並且要與孩子充分溝通,把規則制定清楚。

如哪些是孩子自行決定、自行支付的範疇,如零食、玩具、玩樂等。

哪些是爸爸媽媽需要幫孩子支付的,如孩子的學費和必要的衣物等。

當孩子要求購買他想要,但你認為他不需要的東西時,我們要和善而堅定地跟孩子反覆溝通。

3歲左右的孩子,此前已經習慣什麼都依賴於爸爸媽媽,看到喜歡的就要買,一下子要讓他們學會掌控自己的零花錢是不可能的,需要反覆溝通。

如「你要買這樣東西,這是你的權利,因為你有你的零花錢,但是如果你的零花錢花完了,就不能購買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

「爸爸媽媽可以善意地提醒你,你的錢剩餘不多了,你可能還需要買別的東西,希望你能自己做出選擇。」

如果孩子仍堅持要買,就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替他做決定。

孩子花錯了一部分零花錢,不是什麼大事,對家庭也不會造成什麼大損失,但能讓他在小小的錯誤中成長。

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總有在爸爸媽媽的提醒下花光零花錢後還要求爸爸媽媽繼續給自己買東西的孩子。

有的孩子甚至會要求爸爸媽媽提前預支下個月的零花錢。

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一定要堅定而溫和地拒絕,不因孩子的哭鬧而妥協,並告訴孩子你拒絕他的理由。

如「爸爸媽媽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這是我們之前的約定。如果實在想買,可以等你拿到下次的零花錢再買。」

「以後拿到零花錢可以先存下一部分,不要馬上花完。這樣有非常想要的東西你就有錢買了。」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能依然不接受,繼續要。

爸爸媽媽就要陪孩子度過這個情緒波動期,適當用一些溝通技巧,但絕不能改變原則。

如「爸爸媽媽給了你支配自己零花錢的權利,希望你自己能把零花錢管好,遵守約定。如果你想哭,我們就到角落去哭一會兒。」

這樣就會讓孩子明白,零花錢就是這麼多,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孩子在不斷的失望中,自然而然就會不斷思考,之前浪費的錢是不是買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還是一時興起想要的東西,然後慢慢學會衡量該優先買哪個。

而且在正常條件下,適度的有原則的拒絕,不但不會傷害到孩子,反而會讓他們內心更加強大,對未來適應得更好。

畢竟有一天孩子要獨自去面對生活。


物質生活對孩子有多重要?

物質生活對孩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對「貧窮」的研究發現,長期的極端貧困和物質匱乏,不僅妨礙了孩子的身體發育和認知發育,而且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的壓力應激系統容易被激活,更可能在早年就開始體驗抑鬱的情緒,成年後也更可能出現身體健康問題。

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要儘可能的給孩子提供物質豐富的生活才是正解呢?

任何事情的過分解讀,都不利於我們找到一個最佳答案。

兒童心理學領域有個著名的依戀理論。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要和特定的人建立持久的情感聯結,由此獲得生物保護和進化的優勢。當物質的滿足足以維持有機體的正常運轉和發育的時候,孩子的第一需要是愛、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這些基本情感的滿足,才是孩子走向豐盛人生的堅實基礎。

那物質的富足是否能夠必然的滿足孩子的這些情感需求呢?未必!

一個心理學同事曾對我說:「如果把孩子擁有的玩具減少一半,把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增加一倍,我們的孩子會更幸福!」

我們多少父母,因為工作的繁忙無法陪伴孩子,往往訴諸於物質的滿足來表達愛,來減輕自己的愧疚感。孩子是敏感的,長久以後孩子也許會消極的體驗到:爸爸媽媽陪不了我;禮物,只是他們無法陪伴我時的替代品。

當然,有的孩子自身對物質就有強烈的要求,比如對某些玩具表現出極度的渴望。這時,我們作為父母,也需要警惕的問自己:孩子是否通過對物品的不斷擁有,來變相滿足自己不被關注的精神匱乏,來變相體現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價值!

如果真是這樣,那孩子的一生都可能會在不斷的追求物質享受當中去定義自己、去感受自己。

這樣獲得的價值感,如同搭建在沙堆上的城堡,金碧輝煌卻脆弱不堪。

拒絕孩子的買買買,會傷害他們嗎?

「我很愛我的孩子,我不想拒絕他,因為我不想讓他失望和難過,不想讓他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樣一個玩具。」

很多爸爸媽媽有類似的憂慮和擔心,生怕自己的拒絕會給孩子帶來情感傷害,會讓孩子有匱乏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不值得。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這些可能的負面後果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會發生,比如孩子一直生活在被拒絕的環境中,或者孩子的吃喝穿這些基本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

在正常條件下,適度的有原則的拒絕,不但不會傷害到孩子,反而會讓他們內心更加強大,對未來適應的更好。

孩子畢竟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真實的生活里,我們的欲求並不會總是能夠被滿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們就需要懂得自己並不能為所欲為,他們的要求也不會總被無條件的滿足。

曾經看到過一個比喻:沒有邊界感的孩子,如同行走在黑屋子裡,他看不到哪裡是牆,因此缺乏真實的安全感,往往由於橫衝直撞而受傷。牆,就是我們的慾望和行為的邊界。孩子看得到這面牆,就知道哪裡該走哪裡不該走,因此內心更加安全和堅定。

能夠看到自己慾望邊界的孩子,才能更懂得尊重自己和別人的界限,更懂得珍惜和感恩自己的所得,他們也更可能擁有真實的幸福!

為什麼我總是無法拒絕孩子的要求?

沒有人能否認作為父母那顆愛孩子的心,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在愛的掩映下,我們往往不自覺的通過滿足孩子來變相的滿足自己,我們往往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渴望投射在孩子身上,漸漸的模糊了孩子的需求和我們自己的需求?

女兒足球隊的一個美國媽媽曾經對我說:「我小的時候,什麼玩具都沒有,大人也很忙,基本沒什麼時間陪我,所以童年過得不快樂。當我女兒出生後,我就開始喜歡給她買玩具,只要能滿足,她要什麼玩具我基本都不會拒絕,我就是希望她能快樂。可是忽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給孩子買東西似乎停不下,而孩子也似乎不那麼把玩具當回事。我慢慢意識到,我其實是一直在滿足我自己,在彌補我自己。」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但他們不應該成為我們未滿欲求的載體!

後來那位媽媽說,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也花了很長時間才從這個堅硬的循環中跳出來。為什麼打破一種習慣如此之難?

劍橋大學的腦科學教授Wolfram Schultz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對猴子進行試驗,研究習慣的形成。一隻名叫Julio的猴子,看到電腦屏幕出現一個形狀後,如果成功按下一個槓桿,就得到果汁的獎賞。觀察發現,Julio每次得到獎賞時,腦部就出現異常活動。如此重複,Julio最終建立了形狀和獎賞之間的聯繫,對果汁就有了強烈的期待。再後來,當Julio成功按下槓桿時,果汁延遲出現、不出現、或者沒有之前甜的時候,Julio就會表現得焦躁、憤怒或者鬱悶。

當孩子在「擁有」和「快樂」之間建立了聯繫,「要東西」便成了習慣;一旦不能被滿足,孩子便不開心!

當孩子在「哭鬧」和「父母妥協」之間建立了聯繫,「哭鬧」便成了習慣;一旦哭鬧,父母便傾向於妥協!

當父母在「購買」和「孩子開心」之間建立聯繫,「購買」便成了習慣;一旦停止購買,父母便會內疚和自責!

在這個層面上,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和Julio那隻猴子無異。

如何在滿足與拒絕的平衡間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對物質有欲求,這是件正常的事。滿足與否?怎麼滿足?這個尺度把握在父母手中。

「買什麼買,整天就知道玩,也不好好學習!」

孩子體驗到的是,對自己慾望的羞恥感,對自己達不到父母要求的羞愧感,對自己價值的否定,對父母愛的懷疑。有多少小時候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工作的人,卻不知道怎麼合理的表達和滿足自己的欲求?

「這個太貴了,別買了。要買就買這個吧,這個便宜。」

請不要這樣和孩子講道理,即使這句話可能在理。以物品的貴賤來決定孩子是否能夠擁有,等同於用商品的價格來定義孩子的價值。這才是「我不值得擁有」的罪魁禍首!

「你好好學琴,這次考級過了,就給你買這個。」

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學習,這是很多父母最常用的方法。孩子達到父母預期,即使得到了想要的東西,父母的愛卻因此打折了,因為這樣的愛不是無條件的。如果孩子達不到父母預期,孩子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不但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弄的不好,會使孩子失去對學習原本的興趣。

如何把握孩子「想要」的這個教育時機,來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呢?(光線教育集團|學前教育|教師培訓|園長-光線教育集團)

按需購買,而不是按欲購買!

如果一件物品是孩子需要的,比如一個嶄新的書包,只要價格能承受,就可以買。但如果是孩子不需要的,只是她想要的,就不要買。這個觀念傳達給孩子,家長又能身體力行地堅持去做,孩子慢慢就會把這個觀念內化成自己的,從而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

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從孩子上小學開始,按月給孩子發補貼,數量由家長和孩子商量定。這筆錢可以由孩子自己支配,比如給同學或者朋友買生日禮物,比如給自己買心儀的一個玩具。前提是,孩子和家長都同意,以後爸媽就不負責生日禮物和玩具消費了。這樣既讓孩子有自主的獨立感,也讓他們從一些小額消費中對金錢有了更真實的理解,從而開始對理財有概念。

在延遲滿足中得到滿足。

當我們偶爾不得不滿足孩子的一些消費需求時,我們該怎麼辦?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等待,比如把這件東西加在生日願望單里,等到孩子生日的時候買。這樣孩子既覺得被重視,也能接受不能被即時滿足的事實。能夠等待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有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會對這樣的問題頭疼。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立好規矩,一旦立好了規矩,就不能輕易改變。比如我家孩子,在小的時候我就告訴她,進超市只能買一樣東西,那時候她對事情的理解還處於懵懂狀態,我說什麼就是什麼,每次進超市之前就會給她重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偶爾逛一次超市,偶爾買一次東西。

但是,終於有一天,我也不知道是以下什麼原因:

1、我和她爸爸覺得平時陪孩子少,想補償,所以偶爾進行一次大採購,給孩子不止買了一樣東西;

2、過生日的時候,雖說說好的,例外,可以自己選擇多買,但是能買很多個的感覺讓孩子覺得很爽;

3、外公外婆很少見到孩子,見面就特別寵,無原則的買買買;

4、有時候覺得孩子也不是太過分,選的東西,也不貴,所以允許孩子多買了;

5、有時候一天不止逛一次超市或商店,每次都要買,一天買了好幾個;

我也不知道到底具體是什麼原因,或許以上原因都有吧。現在孩子天天都要吵著買東西,每天放學都要買。有些東西,已經買過的,還想要重複買。

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孩子在學習,怎樣能讓自己的利益更大化,而家長也是在學習怎樣能夠做好平衡,既可以讓孩子覺得家長是愛他的,又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摳。

我覺得孩子大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問題就是問題,始終是需要去解決的,不妨好好給孩子講,告訴他們什麼情況可以買,什麼情況不能買。在孩子已經會一些簡單的計算後,除了規定數量,也可以規定金額。相信孩子在安靜的情況下,是會聽的。當真正發生孩子哭著鬧著不講道理非得要買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買的情況,一定不買,不該買就是不能買。而不是說什麼「我沒錢」,胡亂承諾「下次再買」實際上根本就不想買。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想做,那就不要說。

孩子大了,能對數字有感覺了,可以適當的給一些錢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安排。可以告訴孩子,先試運行一下,保留隨時收回方案的權利。如果孩子做得好,能對錢進行很好的安排的話,那就繼續下去,盡量對孩子不要太干預,適當進行引導,同時適時進行總結,達到孩子對前能越來越好的安排。同時,制定一些賺錢的機制,讓孩子不僅能得到固定的收入,還能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更多的錢。

有錢花,知道怎麼花,這是教育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的最好的結果。需要家長不斷的進行總結,不斷的調整。我相信,一件事,只要用心了,把目的把握准了,一定能做到的。

祝大家都能養育出能花錢更能賺錢的小小財迷~


作為一個幼教專業的…也沒怎麼認真聽過心理輔導這節課(?˙▽˙?)

但是有點映像,可以用另外的東西分散幼兒注意力。

比如如果你不買這個東西,等會就獎勵別的吃的或什麼東西!

再或者可以說今天不吵,過幾天可以獎勵兩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教育方式,總之孩子們真的都很可愛,把他們帶大也不容易!(剛剛見習回來的累慘的體會)

最後放一張見習期間我帶班級的孩子* (?′?`?)?*


我做過幼兒方面的教育。所以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請你微笑著,並且耐心的在一旁等待孩子發完脾氣。

在這期間,不要嘗試安慰他,也不要和他溝通。等他精力耗盡徹底安靜下來之後,再帶他離開。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擁抱他。切勿以暴制暴。

「寶貝,我猜你很喜歡那個玩具對嗎」

「是的」

「我記得你家裡似乎有一個類似的你記得嗎」

...

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的這些無賴行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這可能就是孩子發泄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大人遇到事情不開心的時候,也有想要發泄出來。

實際上孩子的情緒陪伴是最應該被關注的。

小朋友們其實特別聰慧,你只要妥協一次,他就會覺得這個方法管用,那麼下次他還會繼續用。許多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他也在觀察自己的父母怎麼做。一味的叫他不許哭,或者拉走他,可能反而適得其反。僅僅是等待,然後用一顆平靜包容的心等待孩子情緒過後,把緣由說明,然後才一起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才是最好的。

無聲的理解與接納。我覺得是很重要的。當然,還有等待。?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跟孩子比耐心。

其實如果在能力允許的范內,買給孩子也尚未不可,如果孩子要求過分的話,那得另說,就讓他磨,你耐心陪著,哭鬧任由它,但是千萬不能心軟,自己先妥協,只要你妥協一次,以後他準會用同樣的辦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個人覺得這種事情最好把它扼殺在搖籃里。比如平時在家的時候,不能孩子要什麼都給,偶爾給他製造一點求而不得小麻煩,讓他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只要他想要,就可以得到的;平時的時候可以跟寶寶多交流,讓他知道什麼是量力而行,什麼樣的東西父母能滿足他,什麼東西父母不能滿足他;也要讓他知道勤儉節約,家裡有的玩具就不用再買同樣的了,如果是吃的東西的話,買了以後一定要讓他吃完,再不好吃也得讓他吃完,他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有過這樣一兩次經歷以後,再也不會提出特別不合理的要求了。


推薦閱讀:

做幼教老師會有什麼煩惱?特別是在教孩子的時候容易碰到什麼困難?
怎樣勸說孩子在公共場合看見玩具能不買 也不會撒潑?
小朋友6歲經常答非所問,話很多,怎樣引導她好好說話?
台灣禁6歲以下兒童上英語課的意義何在?幼兒到底該不該學英語?
幼兒教育通過虛擬的金錢來獎勵是否合適?

TAG:幼兒教育 | 育兒社區 | 學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