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無邊,怎麼解脫,請說說你們的解脫之道?
生命的本質是否是去滿足生存的需求?像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各層次需求,只要生命存在就有需求,水,空氣,食物等低層次的需求是必須要的,不滿足需求就會帶來痛苦,生命就會存在問題,這問題的存在是客觀的,不是你主觀意識上,就算你顯意識去逃避問題比如不去想,不去解決,用東西麻痹自己,但問題還是存在,你的潛意識還是會反映說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給你帶來心靈深處的痛苦。綜上得到:生命=滿足需求=存在,不滿足需求=問題=痛苦,逃避問題=需求一直不滿足=一直痛苦=壓抑生命,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先苦後甜。但問題就是需求很難滿足,求而不得或者滿足一個需求那一般就會更高的需求,如滿足生存的需求就會有情感的需求,滿足情感需求就會有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需求,而滿足自我價值需求還有自我超脫的需求,這些都能一一滿足嗎?有生命就有死亡,有衰老,有疾病,有愛別離,有求不得,世事無常,我們不是神不是仙不是佛不是上帝而是人,就算你是偉人聖人神人力量也是有限,總有各種各樣的苦難,面對生命的存在,世事無常苦海無邊,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 無儒童。無作者 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法不生。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陽焰。一切煩惱貪愛集生。前際後際 無我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補特伽羅 無意生 無儒童 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行不轉。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芭蕉。體不實故。於芭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幻化。顛倒集生 此幻化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夢中。見諸色相非真實故。於此夢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谷響。由緣生故。於谷響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影像。隨諸業惑之所顯現。此影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浮雲。聚散無定 體非究竟。此浮雲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電光。剎那變滅。此電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虛空。離我我所。於空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愚聾。無所覺知。又如草木 牆壁 瓦礫 諸非情物 無所覺知。而此愚聾非情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諸行。皆流轉故。亦如風鳶假緣和合。此諸行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皆是虛假。一切不凈之所積聚。此虛假法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如鏡中像。隨物顯現 旋有旋無。是破壞法。此鏡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苦井。老病死苦 四蛇二鼠 交相侵迫。此苦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無實邊際。浮塵之根 死法所侵。乃見邊際。此邊際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舍利子。蘊處界法亦復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內心堅固真實相應。永不墮於貪愛法中。若墮貪愛。無有是處。於貪愛法真實厭離。
一、第一聖諦:苦諦
題主問:「 生命的本質是否是去滿足生存的需求? 」
題主,你出生的時候,連一張尿布都沒有帶著。當你色身衰敗,死去的時候,同樣也不會帶走什麼。
這副身心,在一生當中不斷地迅速生滅,不管我們覺察與否,每一剎那,身心都不斷地生滅變化,這是世間之法。
而在名色法中,五蘊是真正的苦諦,是苦因的果,苦因是渴愛。
二、第二聖諦:集諦
而,正如題主問的:「 只要生命存在就有需求,水,空氣,食物等低層次的需求是必須要的,不滿足需求就會帶來痛苦,生命就會存在問題, 」
「但問題就是需求很難滿足,求而不得或者滿足一個需求那一般就會更高的需求,如滿足生存的需求就會有情感的需求,滿足情感需求就會有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的需求,而滿足自我價值需求還有自我超脫的需求,這些都能一一滿足嗎? 」
身心真正的創造者是煩惱,煩惱是渴愛,或者說,煩惱是貪,嗔,痴。也唯有煩惱才能創造身心。
這個因(煩惱)和果(五蘊)都有三個特質:無常,苦,無我。
三、佛陀的教法
題主問:「有生命就有死亡,有衰老,有疾病,有愛別離,有求不得,世事無常,我們不是神不是仙不是佛不是上帝而是人,就算你是偉人聖人神人力量也是有限,總有各種各樣的苦難,面對生命的存在,世事無常苦海無邊,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即使我回答,或者不回答,你總要面對,總要解決的。
有死亡,面對死亡,或解決,或解決不了。
有衰老,面對衰老,或解決,或解決不了。
有疾病,面對疾病,或解決,或解決不了。
。。。。。。
我只會知道佛陀的教法,即:「苦和苦的止息」
真正的苦是五蘊或色身,也就是名色,最後五蘊完全滅盡之時,將會達到涅槃。
那麼,什麼是佛陀所教導滅苦的方法呢?
這又是一個新問題了,與本題無關。
我們不是神不是仙不是佛不是上帝而是人 ,但我們可以學佛啊。佛法就是解脫法,就是救度眾生解脫一切無邊大苦的。眾生修學佛法,就可以通過修行,來達到解脫煩惱痛苦的目的。
多學一些佛法基礎知識,肯定對你的思考有幫助。
我總是告訴他們,讓所有知識都成為營養,而不是成為枷鎖。不過,雖然誰都知道營養和枷鎖的差別,但真正能在生活中清楚區分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能真正區分又能在生活中生起妙用的人,又有多少呢?有的人僅僅是記住了這句話,並能在文章中或者與他人交談時引用到它,一旦面對生活,又是另外的一種姿態。那麼,這句話對於他們來說,就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裝飾,甚至是一種枷鎖。因為這句話沒有對他們的生命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衡量一種東西是否真正成了你的營養,要看它是不是影響了你的生活方式。我舉個例子,你喝了牛奶,補充了相應的養分,但你的身上再也找不到牛奶的痕迹,這就叫吸收了營養。就是說,你學會了某種知識,將其融會貫通之後,無須牢記它的概念與形式,在你的寫作甚至日常生活當中也能靈活運用之,這就叫營養。
?
那麼,什麼是枷鎖呢?如果那知識和經驗,在你的生命當中,僅僅是一種僵死的教條,你不能駕馭它們,反而被它們束縛了,那它們就是枷鎖。它不但不能幫助你成長,反而限制了你心靈的自由。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唱西部民歌時,從來不考慮技術上的問題。我會為了心中涌動的愛而唱。這時的唱,是靈魂的流淌,是自然天成的。我收穫到的,是一種巨大的快樂。而西部民歌中那大愛的力量,也會滋養我的心靈。我不在乎自己唱得好聽還是不好聽,也不在乎有沒有人為我鼓掌。但時下的許多歌手就不一定這樣。他們一邊唱,一邊在乎自己的聲音是否迷人,一邊注意著是否有人喝彩,還會考慮一些技術問題。同時,他們還希望用自己的唱來換取一些東西——如他人的好感、他人的認可,某種金錢物質的利益,等等。當然,這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要是他們過於在乎外物,便無法真正享受唱歌本身的那種快樂了。有一個非常優秀的歌星,他擁有一個很大的舞台,他本可以盡情地歌唱、盡情地享受人生、盡情地享受愛,但他卻因為某種不滿足,患上了憂鬱症,後來自殺了。
?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想用自己的某種行為來換取外物的時候,你就可能會衡量自己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當這中間存在一種巨大落差的時候,你就會感到痛苦。你欲求的高度——我們稱之為「貪」——決定了你的痛苦程度。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歌手,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對生活的要求非常高,即便萬千寵愛在一身,也仍然不能滿足,因此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地獄般的痛苦。他到處尋找解除這種痛苦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但唯獨沒有叩問自己的心靈,沒有在自己的心內尋找救贖之法。很可惜的是,真正能讓一個人得到救贖的,不是神佛,也不是心理醫生,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明白。只有他敢於坦然面對自己的靈魂,願意以一種正確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心靈時,他才能真正得到解脫。其他心外之法,就像西醫開給你的止痛藥一樣,或許能讓你在當下好過那麼一點點,但每當你受到外來刺激的時候,就會舊病複發,甚至病入膏肓,就是這樣。
——節選自《文心》作者:雪漠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苦海無邊啊……我沒有解脫法,至今仍在輪轉生滅中,只是識得一些苦的佛諦。 說解脫法,即非解脫法,是名解脫法。「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達摩破相論》有敘。
生命的本質是喜樂啊
放下執念,徹底覺悟吧。萬事萬物,皆為因果輪迴。放不下得失,看不破生死,心便永不安寧,靈魂也無法跳脫那無間輪迴之道。從來就沒有超凡入聖的佛,也不曾有無欲無求的神,唯有欲求不滿的惡人與知足常樂的凡夫。真正的解脫之道或有一二,一為肉身滅失再無意識執念,二為意識覺悟靈魂跳脫輪迴。前者只要有死的勇氣便可得以實現,後者只有歷經苦與樂、得與失、愛與恨,惡與善、生與死等等這一切因果輪迴後,從自我頓悟為無我的狀態後才能實現。
謝邀。呵呵,苦海無邊,是因為你想的複雜了,放低要求,幸福便會很簡單。生命很多時候是無解的。
推薦閱讀:
※行畫到底滿足了人們的哪些需求?
※對珠寶首飾的消費心理,是有怎樣的需求?
※如何理解「產品需求」和「用戶需求」?
※怎麼知道別人的需求?
※需求與痛點是什麼關係?
TAG:生命 | 人生 | 需求 | 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